CN2796110Y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796110Y CN2796110Y CNU2005200416992U CN200520041699U CN2796110Y CN 2796110 Y CN2796110 Y CN 2796110Y CN U2005200416992 U CNU2005200416992 U CN U2005200416992U CN 200520041699 U CN200520041699 U CN 200520041699U CN 2796110 Y CN2796110 Y CN 279611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air
- hydrogen
- fuel cell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包括封闭式封装架,该封装架将燃料电池电堆的全部部件都封装在内,所述的封装架设有排风口、通风口以及与电堆的各流体进出管相对应的空气管进口、空气管出口、氢气管进口、氢气管出口、冷却水管进口、冷却水管出口,所述的排风口设有氢气探测器,该排风口向外延伸一排风管,在该排风管上设有排风扇,所述的通风口向外延伸一通风管,在该通风管上设有鼓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尘、防水、防漏电,并且能够及时检测氢气浓度并作出排氢处理,从而有效防止因氢气管路破裂而溢出氢气造成的爆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电化学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氢及氧化剂转化成电能及反应产物的装置。该装置的内部核心部件是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简称MEA),膜电极(MEA)由一张质子交换膜、膜两面夹两张多孔性的可导电的材料,如碳纸组成。在膜与碳纸的两边界面上含有均匀细小分散的引发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如金属铂催化剂。膜电极两边可用导电物体将发生电化学发应过程中生成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引出,构成电流回路。
在膜电极的阳极端,燃料可以通过渗透穿过多孔性扩散材料(碳纸),并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正离子可通过迁移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膜电极的另一端阴极端。在膜电极的阴极端,含有氧化剂(如氧气)的气体,如空气,通过渗透穿过多孔性扩散材料(碳纸),并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在阴极端形成的阴离子与阳极端迁移过来的正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反应产物。
在采用氢气为燃料,含有氧气的空气为氧化剂(或纯氧为氧化剂)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燃料氢气在阳极区的催化电化学反应就产生了氢正离子(或叫质子)。质子交换膜帮助氢正离子从阳极区迁移到阴极区。除此之外,质子交换膜将含氢气燃料的气流与含氧的气流分隔开来,使它们不会相互混合而产生爆发式反应。
在阴极区,氧气在催化剂表面上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并与阳极区迁移过来的氢正离子反应,生成反应产物水。在采用氢气、空气(氧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达:
阳极反应:
阴极反应:
在典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膜电极(MEA)一般均放在两块导电的极板中间,每块导流极板与膜电极接触的表面通过压铸、冲压或机械铣刻,形成至少一条以上的导流槽。这些导流极板可以上金属材料的极板,也可以是石墨材料的极板。这些导流极板上的导流孔道与导流槽分别将燃料和氧化剂导入膜电极两边的阳极区与阴极区。在一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构造中,只存在一个膜电极,膜电极两边分别是阳极燃料的导流板与阴极氧化剂的导流板。这些导流板既作为电流集流板,也作为膜电极两边的机械支撑,导流板上的导流槽又作为燃料与氧化剂进入阳极、阴极表面的通道,并作为带走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水的通道。
为了增大整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总功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电池通常可通过直叠的方式串联成电池组或通过平铺的方式联成电池组。在直叠、串联式的电池组中,一块极板的两面都可以有导流槽,其中一面可以作为一个膜电极的阳极导流面,而另一面又可作为另一个相邻膜电极的阴极导流面,这种极板叫做双极板。一连串的单电池通过一定方式连在一起而组成一个电池组。电池组通常通过前端板、后端板及拉杆紧固在一起成为一体。
一个典型电池组通常包括:(1)燃料及氧化剂气体的导流进口和导流通道,将燃料(如氢气、甲醇或甲醇、天然气、汽油经重整后得到的富氢气体)和氧化剂(主要是氧气或空气)均匀地分布到各个阳极、阴极面的导流槽中;(2)冷却流体(如水)的进出口与导流通道,将冷却流体均匀分布到各个电池组内冷却通道中,将燃料电池内氢、氧电化学放热反应生成的热吸收并带出电池组进行散热;(3)燃料与氧化剂气体的出口与相应的导流通道,燃料气体与氧化剂气体在排出时,可携带出燃料电池中生成的液、汽态的水。通常,将所有燃料、氧化剂、冷却流体的进出口都开在燃料电池组的一个端板上或两个端板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既可以用作车、船等运载工具的动力系统,又可以用作移动式或固定式的发电站。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室外的工作环境下,会有大量的灰尘或水侵蚀电堆,这些灰尘或水一旦进入电堆,则将导致电堆漏电、漏氢,甚至使电堆遭到致命性破坏而崩溃的危险。在现有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技术中,尚无很好的防止灰尘和水进入电堆的办法,也没有必要的漏氢安全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有效防尘、防水,并具有漏氢安全保护功能的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式封装架,该封装架将燃料电池电堆的全部部件都封装在内,所述的封装架设有排风口、通风口以及与电堆的各流体进出管相对应的空气管进口、空气管出口、氢气管进口、氢气管出口、冷却水管进口、冷却水管出口,所述的排风口设有氢气探测器,该排风口向外延伸一排风管,在该排风管上设有排风扇,所述的通风口向外延伸一通风管,在该通风管上设有鼓风机。
所述的电堆为由多个电堆模块组成的集成式电堆。
所述的排风口设置至少一个,该至少一个排风口向外延伸一排风管,多于二条的排风管最终汇聚成一总排风管,所述的排风扇设在该总排风管末端。
所述的通风管内设有一过滤层,所述的鼓风机设在向外延伸的通风管末端。
所述的排风口、通风口、空气管进口、空气管出口、氢气管进口、氢气管出口、冷却水管进口、冷却水管出口与各自配套的管件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氢气探测器在探测到一定浓度的氢气时立即报警并作出关闭燃料电池发动机处理。
整个封装于电堆外面的是密闭式封装层,干净的空气由鼓风机送入燃料电池堆,并由排风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燃料电池电堆的空进、空出、水进、水出、氢进、氢出管路处垫上密封圈,并在封装框架间垫上橡皮,封死框架的缝隙以及漏洞。但是考虑到封装后,存在一个很大的潜在危险——一旦氢气泄漏,并漏到一定的浓度后,极有可能爆炸。故电堆密封的同时,在封装框架上开两个排风口和一个通风口,在排风口安装一个排风扇,在通风口安装一个鼓风机,并且在这两个排风口都加装氢气探测器。且为了保证在通风口进来的空气不夹带灰尘杂质,特在通风口与鼓风机间加一过滤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尘、防水、防漏电,并且能够及时检测氢气浓度并作出排氢处理,从而有效防止因氢气管路破裂而溢出氢气造成的爆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包括封闭式封装架1,该封装架1将燃料电池集成式电堆2的全部部件都封装在内,所述的封装架1设有排风口3、通风口4以及与电堆的各流体进出管相对应的空气管进口5、空气管出口6、氢气管进口7、氢气管出口8、冷却水管进口9、冷却水管出口10;所述的排风口3设有氢气探测器11,该排风口3向外延伸一排风管12,在该排风管上设有排风扇13,所述的排风管12设置二个,这些排风管12最终汇聚成一总排风管14,所述的排风扇13设在该总排风管14末端;所述的通风口4向外延伸一通风管15,在该通风管15上设有鼓风机16,所述的通风管15内设有一过滤层17,所述的鼓风机16设在向外延伸的通风管15末端;所述的排风口3、通风口4、空气管进口5、空气管出口6、氢气管进口7、氢气管出口8、冷却水管进口9、冷却水管出口10与各自配套的管件之间设有密封圈18。
Claims (7)
1.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式封装架,该封装架将燃料电池电堆的全部部件都封装在内,所述的封装架设有排风口、通风口以及与电堆的各流体进出管相对应的空气管进口、空气管出口、氢气管进口、氢气管出口、冷却水管进口、冷却水管出口,所述的排风口设有氢气探测器,该排风口向外延伸一排风管,在该排风管上设有排风扇,所述的通风口向外延伸一通风管,在该通风管上设有鼓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堆为由多个电堆模块组成的集成式电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口设置至少一个,该至少一个排风口向外延伸一排风管,多于二条的排风管最终汇聚成一总排风管,所述的排风扇设在该总排风管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管内设有一过滤层,所述的鼓风机设在向外延伸的通风管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口、通风口、空气管进口、空气管出口、氢气管进口、氢气管出口、冷却水管进口、冷却水管出口与各自配套的管件之间设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气探测器在探测到一定浓度的氢气时立即报警并作出关闭燃料电池发动机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封装于电堆外面的是密闭式封装层,干净的空气由鼓风机送入燃料电池堆,并由排风管排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5200416992U CN2796110Y (zh) | 2005-05-20 | 2005-05-20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5200416992U CN2796110Y (zh) | 2005-05-20 | 2005-05-20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96110Y true CN2796110Y (zh) | 2006-07-12 |
Family
ID=36813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52004169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796110Y (zh) | 2005-05-20 | 2005-05-20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796110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4736C (zh) * | 2005-05-20 | 2008-08-27 |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 |
DE102023204915B3 (de) | 2023-05-25 | 2024-06-27 | GLOBE Fuel Cell Systems GmbH | Brennstoffzellensystem und Elektrofahrzeug |
-
2005
- 2005-05-20 CN CNU2005200416992U patent/CN279611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4736C (zh) * | 2005-05-20 | 2008-08-27 |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 |
DE102023204915B3 (de) | 2023-05-25 | 2024-06-27 | GLOBE Fuel Cell Systems GmbH | Brennstoffzellensystem und Elektrofahrzeug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96121Y (zh) |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封装装置 | |
CA2541788C (en) | Method of preserving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stack and preservation assembly of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stack | |
CN101425596A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通风封装方法 | |
CN1866582A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 | |
CN2852409Y (zh) | 一种自增湿氢/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 | |
CN1815790A (zh) |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导流双极板或膜电极的密封结构 | |
CN2796110Y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 | |
CN201117720Y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用防尘防水通风的封装架 | |
CN1469502A (zh) |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 | |
CN1567635A (zh) | 一种适合低压运行的燃料电池氢气循环利用装置 | |
CN2720652Y (zh) | 一种带有氢气间歇性安全排放装置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 |
CN2691070Y (zh) | 一种带有电压监控检测槽孔的燃料电池导流极板 | |
CN212571054U (zh) | 一种电堆封装式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吹扫装置 | |
CN1815788A (zh) | 一种运行稳定性较高的燃料电池 | |
CN1866594A (zh) |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封装装置 | |
CN2763993Y (zh) |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导流双极板或膜电极的密封结构 | |
CN2768217Y (zh) | 一种具有防回火功能的燃料电池 | |
CN1731611A (zh) | 一种带有氢气间歇性安全排放装置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 |
CN2847549Y (zh) | 常压空气吸入式运行与冷却燃料电池 | |
CN2484648Y (zh) | 一种燃料电池的导流极板 | |
CN2796120Y (zh) | 一种运行稳定性较高的燃料电池 | |
CN1790794A (zh) | 带有空气温度调节与湿度稳定装置的燃料电池 | |
CN1949567A (zh) | 一种节能型燃料电池三合一膜电极密封装置 | |
CN101335353B (zh) | 一种燃料电池的流体分配板与集电流母板的装配方法 | |
CN2763989Y (zh) | 一种可提高运行稳定性的燃料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82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827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