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83444Y -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 Google Patents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83444Y
CN2783444Y CN 200420102494 CN200420102494U CN2783444Y CN 2783444 Y CN2783444 Y CN 2783444Y CN 200420102494 CN200420102494 CN 200420102494 CN 200420102494 U CN200420102494 U CN 200420102494U CN 2783444 Y CN2783444 Y CN 278344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receiver
transmitter
infrared receiver
subsequent compon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1024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亮南
沈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2010249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8344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8344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8344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由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及后续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采用在装置两端同时配置的结构,其中红外线发射器1与红外线接收器2’设置在一端,红外线发射器1’与红外线接收器2设置在另一端,红外线发射器1及红外线发射器1’在后续组件5的控制下工作,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干扰某一端时,未被干扰端的红外线接收器可以给后续组件5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5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未被干扰端的红外线接收器有效信号的监测,准确预报入侵。从而达到红外线防盗网完全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的干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致命缺陷,使产品的实用性得以提高。

Description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动式红外线防盗装置,特别是一种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窗、阳台是最容易遭受入侵的部位。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发明专利号为ZL99117200.0的红外线防盗网,公开了一种红外线发射器都安装在一端(发射端),而红外线接收器都安装在另一端(接收端),由“CPU(单片机)的I/O口控制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每对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的脉冲射线的编码方式完全不同”的技术,有效实现红外线接收器在多束红外线射束互相覆盖条件下的识别,达到提高红外线入侵探测器防御高度的目的,构成了可以对窗、阳台实施有效防范的红外线防盗网。但是,由于红外线防盗网在使用中一旦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到红外线接收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中的红外线分量就会形成对红外线发射器信号的干扰,当其中的红外线分量的强度足够强时,红外线接收器就完全检测不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线脉冲射线,从而引起误报警。根据对国内专利的近一步检索,最早的红外线防盗网的技术方案由发明专利号为ZL99117200.0的红外线防盗网所公开,其结构是红外线发射器都安装在一端(发射端),而红外线接收器都安装在另一端(接收端);以后的相关资料还有:专利号为ZL 00237762.4的智能化远距离对射式红外报警器;专利号为ZL 00261467.7的栅状红外电子对射式传感器等也都采用了与其相同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防盗网需要有防止阳光照射接收器的方法,对此,发明专利ZL99117200.0提出使用管状孔装置,以实现防止非直射阳光照射接收器的目的。实用新型专利ZL 02222114.X公开了一种红外对射探测器接收端光路装置,提出使用有透镜的管状装置,也可以实现相同目的。但由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随季节不断发生变化,使得阳光照射的角度也随季节不断发生变化,造成接收端在使用时会遇到阳光直射的情况,这样就难免会引起误报警产生,实际使用中还有可能其它红外照射干扰源存在,当这些干扰源强度足够强并直射接收端时,也会引起误报警,这一致命缺陷使产品的实用性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红外线探测器的红外线接收器集中在一端(接收端),易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直射干扰产生误报警的弱点,提出一种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该红外线防盗网的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采用在装置两端同时配置的对射式结构,利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不可能同时直射红外线防盗网互相对置安装两端的特点,当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直射到某一端时,该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会受到干扰,而相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一定不会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这时相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仍可以给后续组件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有效信号的监测准确预报入侵,从而达到红外线防盗网完全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干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由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后续组件5通过接线连接而构成,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采用在装置两端同时配置的结构连接,其中红外线发射器1与红外线接收器2’设置在A端,红外线发射器1’与红外线接收器2设置在B端,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形成对应配置,而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形成方向相反的对应配置结构连接。
上述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1及红外线发射器1’在后续组件5的驱动下分别向对应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线脉冲射线,形成双向的红外线脉冲射线信号。
上述的红外线防盗网,在A、B两端同时配置的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与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的数量可以不等、安装位置可以不同、每端配置可以不对称。
上述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所述的后续组件5是指与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相对应并形成相应连接关系的功率驱动器、电压驱动器、单片机或ARM或DSP、蜂鸣器、执行器、晶振及电源通过连接线进行相互连接而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其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采用在两端同时配置的对射式结构,利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不可能同时直射红外线防盗网互相对置安装两端的特点,当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直射到某一端时,该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会受到干扰,而相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一定不会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这时相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仍可以给后续组件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有效信号的监测,准确预报入侵,从而达到红外线防盗网完全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的干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致命缺陷,使产品的实用性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双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双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直射B端时,抗干扰原理图。
图4为某一配置采用单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示意图
图5为图4配置单向红外线脉冲射线受到干扰示意图
图6为图4配置用反向红外线脉冲射线抗干扰示意图
图7为两个红外线发射器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配置的示意图;
图8为两个红外线发射器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配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9一个红外线发射器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配置的示意图;
图10一个红外线发射器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配置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如以下各图所示:由A、B两端同时配置的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及后续组件5组成了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图中所示的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及红外线接收器2’,只表示其配置在A端和B端的位置关系,而不表示信号关系。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正常工作时,A、B两端的红外线发射器按后续组件的驱动,在分别向对应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线脉冲射线,形成双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图中各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在A、B端的不同分布,体现了元件的不同分布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如图3所示,当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直射B端时,该端的红外线接收器2会受到干扰而无法识别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脉冲射线。但A端的红外线接收器2’不会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照射,并可以给后续组件5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5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A端的红外线接收器2’有效信号的监测,准确预报入侵,从而达到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完全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照射干扰的目地(图3所示)。图3中各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的数量及在A、B端的不对称分布与图1、图2均不同,体现了元件的数量相等或不等,分布对称及不对称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于红外线防盗网具体信号过程和原理已在发明专利ZL99117200.0予以充分的公开,所以在此不另作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6所示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图4为正常工作时,A端的红外线发射器1按后续组件5的驱动向B端的红外线接收器2发出红外线脉冲射线,形成单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当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直射B端时,该端的红外线接收器2会受到干扰而无法识别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脉冲射线(图5所示)。这时后续组件5驱动B端的红外线发射器1’向A端的红外线接收器2’发出红外线脉冲射线,形成另一相反方向的单向红外线脉冲射线(图6所示)。此时A端的红外线接收器2’不会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照射,并可以给后续组件5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5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A端的红外线接收器2’有效信号的监测,准确预报入侵,从而达到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完全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照射干扰的目地。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采用两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散射,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2,两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散射,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2’的配置,如果后续组件5按实施例一进行控制,其实施效果可以达到实施例一;如果后续组件5按实施例二进行控制,其实施效果可以达到实施例二。体现了元件的数量不对等、分布不对称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为两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透镜等前置装置6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2,两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反射镜等后置装置7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2’配置的另一示意图,根据后续组件5控制可以实现实施例三的功能。体现了增加不同装置也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为一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散射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2,一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散射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2’配置的示意图,根据后续组件5控制可以实现实施例三的功能。体现了元件的的数量不对等及分布不对称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六:
如图10所示:为一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透镜等前置装置8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2,一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反射镜等后置装置9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2’配置的示意,根据后续组件5控制可以实现实施例三的功能。体现了增加不同装置也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红外线防盗网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红外线发射器按后续组件5的驱动可以分别向对应端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线脉冲射线,形成双向射线防范;也可以由后续组件5先控制某端红外线发射器向对应端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线脉冲射线,在对应端的红外线接收器检测到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干扰时,改变为由对应端红外线发射器向本端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线脉冲射线,从而保证当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直射某一端时,该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会受到干扰而无法识别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脉冲射线,但相对应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一定不会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并可以给后续组件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红外线接收器的有效信号进行监测,准确预报入侵。

Claims (4)

1、一种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由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后续组件(5)通过接线连接而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采用在装置两端同时配置的结构连接,其中红外线发射器(1)与红外线接收器(2’)设置在A端,红外线发射器(1’)与红外线接收器(2)设置在B端,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形成对应配置,而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是形成方向相反的对应配置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1)及红外线发射器(1’)在后续组件(5)的驱动下分别向对应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线脉冲射线,形成双向的红外线脉冲射线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防盗网,其特征在于:在A、B两端同时配置的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与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的数量可以不等、安装位置可以不同、每端配置可以不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续组件(5)是指与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相对应并形成相应连接关系的功率驱动器、电压驱动器、单片机或ARM或DSP、蜂鸣器、执行器、晶振及电源通过连接线进行相互连接而构成。
CN 200420102494 2004-12-15 2004-12-15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Expired - Lifetime CN278344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102494 CN2783444Y (zh) 2004-12-15 2004-12-15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102494 CN2783444Y (zh) 2004-12-15 2004-12-15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83444Y true CN2783444Y (zh) 2006-05-24

Family

ID=36768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102494 Expired - Lifetime CN2783444Y (zh) 2004-12-15 2004-12-15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83444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9124A (zh) * 2015-12-25 2017-07-04 江苏海盟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物入侵安全防控装置
CN106919122A (zh) * 2015-12-25 2017-07-04 江苏海盟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物入侵安全防控及报警系统
CN106920353A (zh) * 2015-12-25 2017-07-04 江苏海盟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异物入侵安全防控装置的位置检测方法
CN115938056A (zh) * 2023-03-09 2023-04-07 山东民安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式红外线防盗监控报警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9124A (zh) * 2015-12-25 2017-07-04 江苏海盟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物入侵安全防控装置
CN106919122A (zh) * 2015-12-25 2017-07-04 江苏海盟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物入侵安全防控及报警系统
CN106920353A (zh) * 2015-12-25 2017-07-04 江苏海盟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异物入侵安全防控装置的位置检测方法
CN115938056A (zh) * 2023-03-09 2023-04-07 山东民安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式红外线防盗监控报警装置
CN115938056B (zh) * 2023-03-09 2023-06-13 山东民安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式红外线防盗监控报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91186Y (zh) 指纹锁
CN2783444Y (zh)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CN106869540B (zh) 太阳能光伏停车棚
CN2886705Y (zh) 一种门窗激光防盗器
CN101582189B (zh) 张力式电子围栏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
CN103971473B (zh) 信号比较控制单元及其构成的防盗报警单元和隐形电子围栏
US9922511B2 (en) Fence with localized intrusion detection
CN2710063Y (zh) 互射式多束红外栅栏探测器
CN1624725A (zh)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CN200947234Y (zh) 交叉扫描式多束主动红外探测器
DE102004012605A1 (de) Innenleuchte mit Innenraum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CN2783445Y (zh) 具有方向识别功能的红外线防盗网
CN1156805C (zh) 反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CN1763498A (zh) 一种激光车辆检测器
CN1127705C (zh) 物品监视装置和系统
CN204596037U (zh) 全天候立体式周界防护多传感器接入融合终端
CN2801993Y (zh) 能识别真假钥匙的电子报警锁
CN1107927C (zh) 红外线防盗网
CN215182315U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防入侵监控系统
CN2397546Y (zh) 红外线防盗网
CN204421945U (zh) 变送器设备
CN1804912A (zh) 红外线防盗网的智能调节方法
CN203134032U (zh) 信号比较控制单元及其构成的防盗报警单元和隐形电子围栏
CN212135598U (zh) 一种探测器关联排序报警系统
CN201190513Y (zh) 住宅防盗报警门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Guangzhou 911Sun Security Tech. Co., Ltd.

Assignor: Qiu Liangnan|Shentong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9.9.20 to 2014.9.20

Contract record no.: 2009440001742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wo-way emission infrared antitheft ne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24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91026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9.9.20 TO 2014.9.20;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GUANGZHOU TIANWANG SAFE SCIENC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1026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