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49172Y - 直线内燃式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线内燃式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749172Y CN2749172Y CN 200420097646 CN200420097646U CN2749172Y CN 2749172 Y CN2749172 Y CN 2749172Y CN 200420097646 CN200420097646 CN 200420097646 CN 200420097646 U CN200420097646 U CN 200420097646U CN 2749172 Y CN2749172 Y CN 274917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energy
- operating room
- mechanical energy
- mover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线内燃式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发动机内部分流,把热能转变成电能输出装置,先由第一工作室完成燃料热能向直线机械能的转换,再由第二工作室完成直线机械能的分流为两路,一路传递给第三或第一工作室,另一路按照电磁感应原理直接转换成交流电能并输出,传递到第三工作室中的直线机械能经曲轴-飞轮组件在曲轴箱体内转换成旋转机械能用于维持装置的运转;本装置第二工作室中的活塞-动子组件是完成分流能量向电能转换的部件,与定子组件绕组线圈相对运动产生电能,本实用新型原理可靠,设计合理,效率高,采用直接内燃式发电,是工业场合理想电能输出技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量状态的转换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直接利用内燃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将热能转换成电能并输出的直线内燃式发电装置。
技术背景:
对于应急备用电源、军用和野外作业独立电源或车辆、船舶用等移动电源来说,传统上使用的是活塞式内燃发电机组,这种装置主要由两个能量转换部件和一个机械参数变换连接装置组成。目前这种由热能向电能转换的装置需要通过四个环节,一是由活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一部分即主要由缸体、活塞等实现热能向直线机械能的转换;二是由活塞式内燃发动机的其他部分即曲轴连杆机构实现直线机械能向旋转机械能的转换;三是旋转机械动力经过中间环节如联轴器、齿轮副等,进行机械动力参数的变换,将动力传递给旋转发电机的转子;四是由旋转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相对转动导致电枢绕组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实现旋转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
这种传统内燃式的热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这种装置实质上是由两个独立的能量转换装置即活塞式内燃发动机和旋转式发电机通过外部连接而成,存在匹配不合理,工作不协调等突出缺点;二是这种装置能量转换过程必须经过旋转环节,动力转换、传动全部经过曲轴,连杆摆动引起的活塞侧向力巨大,不仅造成了机械效率损失,同时造成了活塞与缸壁之间的严重磨损及额外热负载,同时使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强度大,各铰接点处的摩擦损耗严重,系统运转的不均匀度大,最为严重的是由于系统能量转换、传递路线长,经过多个中间传递环节,造成了转换传递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系统复杂、笨重,生产成本与运行成本高、污染严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现有活塞式内燃发电机组等能量组合动力的产生与传动系统匹配不合理、工作不协调,转换与传递效率低、能量浪费大,系统复杂、笨重,机件间磨损严重、受力强度大,系统运转不均匀度大等突出缺点,寻求设计一种直接利用内燃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将热能转换成电能并输出的直线内燃式发电机。本装置原理简单、高效、使用方便,机件间磨损轻、受力强度小,系统运转不均匀度小,并大大简化设备结构,缩小设备体积,节约原材料,减少污染环节等。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在含有活塞-动子组件的能量转换装置中完成,经过燃烧产生热能、热能向往复直线机械能转换、直线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输出电能等过程,先由燃料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变成直线机械能是经过进气、压缩、燃烧与膨胀、排气四个过程在第一工作室中完成;直线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在第二工作室中完成,在活塞往复机械动力作用下,直线机械能分流为两路,一路即直线机械能的绝大部分作为第二工作室的工作能量,由于活塞-动子组件与定子组件的直线相对运动,使定子组件绕组线圈产生的行波磁场和活塞-动子组件产生的永磁磁场相互作用而切割磁场产生电能并输出,另一路即直线机械能的一小部分向第三工作室传递,传递到第三工作室的直线机械能通过曲轴连杆机构在第三工作室中完成向旋转机械能的转换,作为本装置维持正常运转的能量。
本装置在第二工作室中,电磁力直接作用于活塞-动子组件,与高压燃气的绝大部分压力抵消,曲轴连杆机构只承担维持装置正常运转能量的传递与转换工作,受力强度大大减弱,这样,一方面大大减小了曲轴、连杆与各轴承之间的摩擦损耗,另一方面使整个曲轴连杆机构变得小型轻量,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系统的运转不均匀度。
本装置可实现单相或多相电能输出,三相输出供电时,汽缸数设计为3的倍数,通过统一相位差为120°的三组汽缸的供油时刻,使在三组电枢绕组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压的相位差互为120°电角度,形成三相电压的相序,对三组绕组线圈的首尾串接或并接可实现不同功率的电力输出。
本装置通过调整第三工作室中的曲轴-飞轮组件的转速或活塞-动子组件的运动速度,可以改变输出电能的交流频率,当第三工作室中的曲轴-飞轮组件转速为3000转/分时,输出为50HZ的正弦交流电能。
本装置的主体包括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第三工作室、曲轴箱体、气门挺杆、凸轮、正时大齿轮、正时小齿轮、曲轴-飞轮组件、连杆、通气孔、滑块、活塞-动子组件、定子组件、定子壳体、电力输出接线盒、绕组线圈、汽缸体、活塞和气缸盖,其中曲轴箱体、定子壳体、汽缸体及汽缸盖组成主体固定不动;汽缸盖、汽缸体、活塞组成第一工作室;活塞-动子组件、定子组件、定子壳体、绕组线圈组成第二工作室;曲轴箱体、曲轴-飞轮组件、连杆、滑块组成第三工作室;活塞与滑块通过动子平板部构成活塞-动子组件,在汽缸体及定子组件中往复运动,活塞-动子组件下端与连杆相连,并与曲轴箱体构成移动副,形成滑动轴承支撑结构;活塞-动子组件与连杆、曲轴-飞轮组件配合构成曲轴滑块结构,实现直线运动向旋转运动转换的功能。
固定式主机壳体由台式曲轴箱体、定子壳体、汽缸体和汽缸盖由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构成内空柱式结构,其右侧内直向制有气门挺杆,其下端与凸轮形成非连续式联动机构,活塞-动子组件顶端活塞在上下往复移动时在活塞上下两端形成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其制有磁场的平板式动子组件往复穿过定子组件中绕组线圈的空心孔形成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的机制,活塞-动子组件下端通过滑块与连杆对接联动,从而带动第三工作室内的曲轴-飞轮组件联动组合成直线机械能向旋转机械能转换的机构维持装置运转;定子组件绕组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能经电学原理连通后由电力输出接线盒对外输出。
第一工作室即燃烧室主要由汽缸盖、汽缸体、活塞等组成,通过一个工作循环即进气、压缩、燃烧与膨胀、排气四个过程,活塞运动两个或四个行程,实现一次热能向直线机械能的转换。活塞运动两个行程实现一次能量转换的称为二冲程直线内燃式发电机,活塞运动四个行程实现一次能量转换的称为四冲程直线内燃式发电机,二冲程、四冲程直线内燃式发电机第一工作室的组成及工作机理与传统二冲程、四冲程内燃发动机燃烧室类同,由于去除了传统内燃发动机中连杆摆动引起的侧向力,活塞与汽缸壁间的摩擦情况及机械效率大为好转。
第二工作室即机械能与电能转换室由定子组件和活塞-动子组件组成,其中定子组件由硅钢片采用双边结构叠成,单相线圈绕组,活塞-动子组件的平板部由永磁材料钕铁硼和不导磁材料制成,其两端分别与活塞和滑块相连接,在活塞往复机械动力的作用下,实现直线机械能的分流及分流直线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输出。
第三工作室即辅助工作室,通过曲轴-飞轮组件实现直线机械能与旋转机械能的相互转换,保证活塞-动子组件的连续往复运动,承担系统定时及辅助系统驱动工作。
活塞-动子组件主要由活塞、动子组件和滑块连接而成,活塞-动子组件是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的组成部分,通过该组件实现热能向机械能、电能的转换及分流。
辅助系统包括配气、燃料供给、润滑、冷却、启动(点火)、稳压及控制系统,用于辅助、保证主机系统的工作,对外提供有效、适用的功率流。其结构组成及工作机理与传统内燃机辅助系统类同。
汽缸盖、汽缸体、定子壳体和曲轴箱组成装置的主体固定不动;活塞-动子组件在缸体中可以往复运动,活塞-动子组件下端经滑块与连杆相连,并与曲轴箱体构成移动副,形成滑动轴承支撑方式;活塞-动子组件与连杆、曲轴-飞轮组组件构成一个可以转换直线与旋转运动的曲轴滑块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作为备用电源使用的混合供电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为动力和照明电源的供电系统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本装置主体结构主要由:第一工作室1、第二工作室2、第三工作室3、曲轴箱体4、气门挺杆5、凸轮6、正时大齿轮7、正时小齿轮8、曲轴-飞轮组件9、连杆10、通气孔11、滑块12、活塞-动子组件13、定子组件14、定子壳体15、电力输出接线盒16、绕组线圈17、汽缸体18、活塞19、汽缸盖20组合而成。曲轴箱体4、定子壳体15、汽缸体18及汽缸盖20组成装置的主体固定不动;汽缸盖20、汽缸体18、活塞19组成第一工作室1;活塞-动子组件13、定子组件14、定子壳体15、绕组线圈17组成第二工作室2;曲轴箱体4、曲轴-飞轮组件9、连杆10、滑块12组成第三工作室3;活塞19、滑块12通过动子连接板连接组成活塞-动子组件13;活塞-动子组件13在汽缸体18及定子组件14中可以往复运动,活塞-动子组件13下端与连杆11相连,并与曲轴箱体4构成移动副,形成滑动轴承支撑方式;活塞-动子组件13与连杆10、曲轴-飞轮组件9组成一个可以转换直线与旋转运动的曲轴滑块机构。三个工作室与活塞-动子组件13的数量、定子组件14、定子壳体15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辅助系统包括配气、燃料供给、润滑、冷却、启动(点火)、稳压及控制等系统,可按常规方法配置而成。活塞19可以运动二个或四个行程实现一次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分别形成二冲程或四冲程直线内燃式发电机。
对于二冲程直线内燃式发电机,第一行程,第一工作室1进行燃烧膨胀(作功)、换气过程,将热能转换为直线机械能,向活塞-动子组件13提供直线机械运动能量;活塞-动子组件13在直线机械运动能量作用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第二工作室2首先进行直线机械能的分流,将活塞-动子组件13的直线机械能分为两路,第一路即直线机械能的绝大部分作为第二工作室2工作的能量,第二路即直线机械能的一小部分作为向第三工作室3传递的能量,然后一方面通过活塞-动子组件13实现第二路分流直线机械能量向第三工作室3的传递,另一方面利用第一路分流直线机械能量带动活塞-动子组件13与定子组件14产生直线相对运动,使永磁磁场与行波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切割磁场依据电磁工作原理实现第一路分流直线机械能量向电能的转换与输出;第三工作室3将活塞-动子组件13的分流直线运动转换为曲轴-飞轮组件9的旋转运动,并将该路的分流机械能量作为本装置维持正常运转的能量,进行辅助系统的驱动工作。第二行程,第三工作室3首先将曲轴-飞轮组件9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动子组件13的直线运动,向活塞-动子组件13提供惯性直线机械能量,同时持续进行辅助系统的驱动工作;活塞-动子组件13在惯性直线机械能量作用下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第二工作室2首先进行惯性直线机械能的分流,将活塞-动子组件13的惯性直线机械能分为两路,第一路即惯性直线机械能的绝大部分作为第二工作室2工作的能量,第二路即惯性直线机械能的一小部分作为向第一工作室1传递的能量,然后一方面通过活塞-动子组件13实现第二路分流直线机械能量向第一工作室1的传递,另一方面利用第一路分流直线机械能量带动活塞-动子组件13与定子组件14产生直线相对运动,使永磁磁场与行波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切割磁场依据电磁工作原理实现第一路分流直线机械能量向电能的转换与输出;第一工作室1在分流惯性直线机械能量作用下进行换气、压缩等过程,为下一循环的燃烧膨胀(作功)做准备。这样就实现了二冲程直线内燃式发电机一个完整的热能向电能转换并输出的循环,如此周而复始。
对于四冲程直线内燃式发电机,第一行程,第一工作室1进行燃烧膨胀(作功)过程,将热能转换为直线机械能,向活塞-动子组件13提供直线运动能量;活塞-动子组件13、第二工作室2、第三工作室3工作过程与二冲程直线内燃式发电机第一行程相同。第二行程,活塞-动子组件13、第二工作室2、第三工作室3工作过程与二冲程直线内燃式发电机第二行程相同;第一工作室1在分流机械能量作用下进行排气过程。第三行程,第三工作室3将曲轴-飞轮组件9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动子组件13的直线运动,向活塞-动子组件13提供惯性直线机械运动能量,同时持续进行辅助系统的驱动工作;活塞-动子组件13在惯性直线机械能作用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第二工作室2首先进行惯性直线机械能的分流,将活塞-动子组件13的惯性直线机械能分为两路,第一路即惯性直线机械能的绝大部分作为第二工作室2工作的能量,第二路即惯性直线机械能的一小部分作为向第一工作室1传递的能量,然后一方面通过活塞-动子组件13实现第二路分流直线机械能量向第一工作室1的传递,另一方面利用第一路分流直线机械能量带动活塞-动子组件13与定子组件14产生直线相对运动,使永磁磁场与行波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切割磁场依据电磁工作原理实现第一路分流直线机械能量向电能的转换与输出;第一工作室1在分流惯性直线机械能量作用下进行吸气过程。第四行程,活塞-动子组件13、第二工作室2、第三工作室3工作过程与第二行程相同,第一工作室1在分流直线机械能量作用下进行压缩过程,为下一循环的燃烧膨胀(作功)做准备。这样就实现了四冲程直线内燃式发电机一个完整的热能向电能转换并输出的循环,如此周而复始。
实施例1:作为备用电源使用的动力和照明混合供电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能量转换装置21上,采用常规技术方法配装燃料供给系统22、冷却系统23、润滑系统24、点火(启动)系统25,控制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能量转换装置21三组汽缸的燃油供给顺序,使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能量转换装置21在电力输出接线盒16上形成三相电压,并通过三相双路自动切换开关26与主电源22并接,按照三相异步电动机30的接线要求接入三相交流电压实现三相供电;在接线盒16上按要求分别接入电阻性负载28、照明灯29、电感性负载31实现单相供电,形成具有备用电源的动力和照明混合供电系统。
实施例2:作为动力和照明电源使用的混合供电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能量转换装置21上,采用常规技术方法配装燃料供给系统22、冷却系统23、润滑系统24、点火(启动)系统25,控制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能量转换装置21三组汽缸的燃油供给顺序,使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能量转换装置21在电力输出接线盒16上形成三相电压,按照三相异步电动机30的接线要求,在接线盒16上接入三相交流电压实现三相供电;在接线盒16上按要求分别接入电阻性负载28、照明灯29、电感性负载31实现单相供电,形成动力和照明混合供电系统。
Claims (2)
1、一种直线内燃式发电装置,主体包括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第三工作室、曲轴箱体、气门挺杆、凸轮、正时大齿轮、正时小齿轮、曲轴-飞轮组件、连杆、通气孔、滑块、活塞-动子组件、定子组件、定子壳体、电力输出接线盒、绕组线圈、汽缸体、活塞和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固定式主机壳体由台式曲轴箱体、定子壳体、汽缸体和汽缸盖由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构成内空柱式结构,其右侧内直向制有气门挺杆,其下端与凸轮形成非连续式联动机构,活塞-动子组件顶端活塞在上下往复移动时在活塞上下两端形成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其制有磁场的平板式动子组件往复穿过定子组件中的绕组线圈的空心孔形成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的机制,活塞-动子组件下端通过滑块与连杆对接联动,带动第三工作室内的曲轴-飞轮组件联动组合成直线机械能向旋转机械能转换的机构维持装置运转;定子组件绕组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能经电学原理连通后由电力输出接线盒对外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内燃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定子组件由硅钢片采用双边结构叠成,单相绕组线圈;活塞-动子组件的平板部由永磁材料和不导磁材料制成,其两端分别与活塞和滑块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20097646 CN2749172Y (zh) | 2004-11-09 | 2004-11-09 | 直线内燃式发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20097646 CN2749172Y (zh) | 2004-11-09 | 2004-11-09 | 直线内燃式发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49172Y true CN2749172Y (zh) | 2005-12-28 |
Family
ID=3572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20097646 Expired - Lifetime CN2749172Y (zh) | 2004-11-09 | 2004-11-09 | 直线内燃式发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749172Y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3603C (zh) * | 2004-10-27 | 2008-01-23 | 青岛大学 | 内燃式机械与电力双元能量输出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793190B (zh) * | 2009-12-23 | 2012-05-09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单活塞直线发电引擎 |
CN113993781A (zh) * | 2019-05-29 | 2022-01-28 | 西门子能源全球有限两合公司 | 能量供给装置 |
CN114244057A (zh) * | 2021-12-23 | 2022-03-25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船用发动机做功部件状态监测系统的供电装置 |
-
2004
- 2004-11-09 CN CN 200420097646 patent/CN274917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3603C (zh) * | 2004-10-27 | 2008-01-23 | 青岛大学 | 内燃式机械与电力双元能量输出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793190B (zh) * | 2009-12-23 | 2012-05-09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单活塞直线发电引擎 |
CN113993781A (zh) * | 2019-05-29 | 2022-01-28 | 西门子能源全球有限两合公司 | 能量供给装置 |
CN113993781B (zh) * | 2019-05-29 | 2023-10-27 | 西门子能源全球有限两合公司 | 能量供给装置 |
CN114244057A (zh) * | 2021-12-23 | 2022-03-25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船用发动机做功部件状态监测系统的供电装置 |
CN114244057B (zh) * | 2021-12-23 | 2024-03-26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船用发动机做功部件状态监测系统的供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78209B2 (ja) | 電磁ブースター空気動力発電機システム | |
US5002020A (en) | Computer optimized hybrid engine | |
CN101229776A (zh) | 内燃-直线发电集成动力系统 | |
CN202334248U (zh) | 用于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的电磁助力器 | |
CN2749172Y (zh) | 直线内燃式发电装置 | |
CN208564709U (zh) | 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车用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1129211Y (zh) | 准自由活塞直线发电机组 | |
CN2763549Y (zh) | 内燃式机械与电力双元能量输出装置 | |
CN103321739A (zh) | 四冲程直线发动发电机 | |
CN202338360U (zh) | 电磁助力空气动力发电机系统 | |
CN109113859A (zh) | 一种直线往复式运动发电机、发电的方法和车辆 | |
US20120286521A1 (en) | Compact, high-efficiency integrated resonant power systems | |
CN202325695U (zh) | 电磁助力二冲程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 | |
CN101214788A (zh) | 受迫振动直动发电、缓冲储能、电动驱动汽车 | |
CN100363603C (zh) | 内燃式机械与电力双元能量输出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0337016C (zh) | 多用内燃往复发动机 | |
CN210264919U (zh) | 一种永磁活塞式机电双元动力发动机 | |
CN209959355U (zh) | 一种往复式活塞发电机 | |
CN2336098Y (zh) | 对置活塞摆动式动力机组 | |
CN103138528B (zh) | 用于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的电磁助力器 | |
CN105986890A (zh) | 自由活塞式内燃直线发电机 | |
CN100451310C (zh) | 往复惯性力对外完全平衡的偶数气缸发动机 | |
CN204458029U (zh) | 自由活塞式内燃直线发电机 | |
CN116464551A (zh) | 一种替代曲轴的低速柴油机电磁传动结构 | |
CN203403951U (zh) | 一种新型发电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123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