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31786Y - 复合型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型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31786Y
CN2731786Y CN 200420094574 CN200420094574U CN2731786Y CN 2731786 Y CN2731786 Y CN 2731786Y CN 200420094574 CN200420094574 CN 200420094574 CN 200420094574 U CN200420094574 U CN 200420094574U CN 2731786 Y CN2731786 Y CN 273178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ovable
socket connector
base portion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945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明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2009457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3178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3178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3178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及一端子组,所述本体设有一中间容置空间及一侧边容置空间,所述端子组包括一组竖直端子及一组平板端子,分别对应嵌插于中间容置空间及侧边容置空间内。该组竖直端子包括一可动端子及一固定端子,可动端子具有一可动开关部,固定端子具有一固定开关部,该可动开关部与固定开关部可分离式接触。当本实用新型复合型插座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的瞬间,可动开关部与固定开关部仍处于接地回路,由此将因电子浪涌现象所导致突然增大的电流导入大地,从而避免本实用新型复合型插座连接器被穿损坏,之后,可动开关部与固定开关部分离而切换至信号回路,由此达成两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输。

Description

复合型插座连接器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将平板形端子及竖直形端子组装为一体的复合型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连接器领域,有两种较为常见的端子类型,其一为水平布置的平板形端子,通常用于传输电源或者控制信号,该端子的接触导通部位于端子顶面,可与对接连接器的片状端子接触导通;其二为竖直布置的竖直形端子,常用于传输音频信号,该端子的接触导通部位于端子侧面,可与对接连接器的柱状端子外侧面接触导通。
公元1991年11月9日公开的英国专利第2241840号揭示了一种将上述两种端子组装为一体的复合型插座连接器及与其对应插接的复合型插头连接器。其中,该复合型插座连接器具有一本体,本体一侧设有圆插孔,供若干竖直形端子嵌插,另一侧设有长插孔,供若干平板形端子嵌插。
然而,该复合型插座连接器的竖直形端子组仅由三个信号端子组成。当对接插头连接器与该复合型插座连接器插接时,在对接插头连接器的柱状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导通接触瞬间,因电子浪涌现象而导致两连接器间所传输的电流突然增大,此瞬间增大的电流因无特定的接地回路疏导,而极易将该现有复合型插座连接器击穿,从而使其受损甚至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复合型插座连接器,当其与一对接插头连接器插接时,可防止因电子浪涌现象而导致突然增大的电流将该复合形插座连接器击穿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插座连接器,包括本体及组装于本体内的端子组。该本体前端面开设一圆插孔及一长插孔,该本体后端面开设至少一中间孔及至少一侧边孔,其中,中间孔与所述圆插孔连通而形成中间容置空间,侧边孔与所述长插孔连通而形成侧边容置空间。该端子组包括一组竖直布置的竖直端子及一组水平布置的平板端子,分别对应嵌插于所述本体的中间容置空间及侧边容置空间内,其中,该组竖直端子包括一可动端子及一固定端子,该可动端子与该固定端子在中间容置空间中前后对应,且可动端子具有一可动开关部,固定端子具有一固定开关部,该可动开关部与该固定开关部可分离式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本体还开设一组对应的长插孔及侧边孔,所述圆插孔位于本体前端面的中部,所述长插孔位于本体前端面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可动端子具有竖直板状的基部,基部前端向前延伸出一弹臂,该弹臂弯折形成弧形导通部,弹臂末端自该导通部继续延伸形成弧形可动开关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固定端子具有竖直板状的基部,基部前端垂直弯折形成干涉部,与基部共同围成一移动空间,基部后端上部以锐角沿背离干涉部方向延伸出弧形固定开关部,所述可动端子的可动开关部伸入移动空间内,并与固定开关部外侧弧面相切接触。
如上所述,当本实用新型复合型插座连接器与一对接插头连接器插接时,在对接插头连接器与可动端子接触的瞬间,可动端子与接地的固定端子仍接触导通而形成接地回路,由此将因电子浪涌现象所导致突然增大的电流导入大地,从而防止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插座连接器被击穿损坏,当对接插头连接器继续插入时,其抵顶可动端子,使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分离而从接地回路切换至信号回路,由此实现两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复合型插座连接器,10.本体,11.圆插孔,12.长插孔,13.中间孔,14.侧边孔,15.中间容置空间,16.侧边容置空间,20.端子组,21.第一信号端子,211.第一基部,212.第一弹臂,213.第一导通部,214.第一焊接部,215.第一干涉部,22.第二信号端子,221.第二基部,222.第二弹臂,223.第二导通部,224.第二焊接部,225.第二干涉部,226.连接部,23.可动端子,231.第三基部,232.第三弹臂,233.第三导通部,234.第三焊接部,235第三干涉部,236可动开关部,24固定端子,241.第四基部,244.第四焊接部,245.第四干涉部,246.固定开关部,248.移动空间,25.平板端子,25 1.第五基部,252.第五弹臂,253.第五导通部,254.第五焊接部,255.第五干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复合型插座连接器100包括一本体10及组装于本体10内的端子组20。
本体10的前端面在大致中部开设一圆插孔11,在该圆插孔11两侧分别开设一沿所述前端面横向延伸的长插孔12,该本体10的后端面在大致中部开设一大致呈矩形的中间孔13,在该中间孔13两侧各分别开设一对大致呈矩形的侧边孔14,中间孔13与所述圆插孔11连通而形成中间容置空间15,每对侧边孔14与所述每一长插孔12连通而形成位于中间容置空间15两侧的侧边容置空间16,该等容置空间15、16分别用以供所述端子组20的对应端子嵌插、组装。
端子组20包括一组竖直布置的竖直端子及两对水平布置的平板端子25,其中,该组竖直端子由第一信号端子21、第二信号端子22、可动端子23及固定端子24组成,所述可动端子23与固定端子24并构成一组开关端子,用于实现接地回路与信号回路之间的切换。
第一信号端子21包括竖直板状的第一基部211,第一基部211前端向前延伸出第一弹臂212,第一弹臂212向一侧凸伸弯折形成第一导通部213,第一基部211后端上部沿背离第一导通部213方向向另一侧大致垂直弯折出第一干涉部215,后端下部竖直向下凸伸出第一焊接部214。
第二信号端子22大致呈U形,该U形一枝为第二基部221,另一枝为第二弹臂222,二者并由一连接部226连接。该第二基部221呈竖直板状,后端上下两侧分别向后水平延伸出一第二干涉部225,其中,位于下侧的第二干涉部225并向下凸伸出第二焊接部224。第二弹臂222的自由端向远离第二基部221一侧凸伸形成第二导通部223,且第二导通部223与第一导通部213的凸伸弯折方向一致。
可动端子23具有大致呈竖直板状的第三基部231,第三基部231前端向前延伸出第三弹臂232,第三弹臂232于大致中部相对第二信号端子22的第二导通部223弯折形成弧形第三导通部233,第三弹臂232末端形成自第三导通部233继续延伸的弧形可动开关部236,第三基部231后端竖直向下延伸出第三焊接部234,第三基部23 1的上缘及下缘并分别设有若干第三干涉部235。
固定端子24具有大致呈竖直板状的第四基部241,第四基部241前端沿远离第一端子21的第一导通部213方向大致垂直弯折形成第四干涉部245,与第四基部241共同围成一移动空间248,第四基部241后端上部以锐角沿背离第四干涉部245方向延伸形成弧形固定开关部246,后端下部先向后再向下延伸形成第四焊接部244。
每一平板端子25均具有平板状的第五基部251,第五基部251前端水平向前延伸出第五弹臂252,第五弹臂252向上弯折凸伸形成第五导通部253,第五基部251后端竖直向下弯折出第五焊接部254,第五基部251两侧并分别向外凸伸形成第五干涉部255。
组装时,所述竖直端子组嵌插于本体10的中间容置空间15内,第一信号端子21及固定端子24通过第一及第四干涉部215、245与本体10的干涉配合而分别组装于圆插孔11两侧壁内(图中未示),第二信号端子22及可动端子23分别对应第一信号端子21及固定端子24所在的侧边而收容于中间孔13的两侧壁内,并分别通过第二及第三干涉部225、235与本体10间的干涉配合而固持于中间孔13两侧壁内。可动端子23的弧形可动开关部236伸入固定端子24的移动空间248内,并与固定端子24的固定开关部243外侧弧面相切导通,且所述竖直端子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导通部213、223、233均伸入所述中间容置空间15内,用以供一对接插头连接器的柱状端子的对应部位分别导通配合(图中未示)。所述两对平板端子25分别嵌插于本体10的两侧边容置空间16内,每一平板端子25的第五干涉部255分别与每一侧边孔14对应干涉配合,第五弹臂252收容于长插孔12内,第五导通部253并向上伸入侧边容置空间16内,用以供所述对接插头连接器的片状端子导通配合(图中未示)。此外,上述端子21、22、23、24、25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焊接部214、224、234、244、254均竖直向下嵌插于一外部电路板上(图中未示),与电路板的对应电路焊接导通,其中固定端子24的第四焊接部244与电路板上的接地线路连接。
使用时,所述对接插头连接器沿本体10的中间容置空间15及侧边容置空间16自圆插孔11、长插孔12向中间孔13、侧边孔14逐步插入,在插头连接器的柱状端子与可动端子23的第三导通部233接触导通瞬间,可动端子23与固定端子24仍处于接触导通状态而形成一接地回路,此时,因电子浪涌现象而导致突然增大的电流可通过该接地回路导入大地,由此而可避免该插座连接器被击穿损坏。当瞬间发生的浪涌现象结束后,两连接器间传导的电流恢复至正常值,继续插入时,对接插头连接器的柱状端子向外抵顶可动端子23的第三导通部233,第三弹臂232通过自身的弹性及移动空间248的布设而可带动可动开关部236向外移动,从而与始终处于固定状态的固定端子24的固定开关部246分离断路,由此而将接地回路切换至信号回路,与此同时,并通过对接插头连接器的柱状端子及片状端子分别与本实用新型所述端子21、22、23、25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五导通部213、223、233、253间的对应导通配合而可实现不同信号的传输。

Claims (4)

1.一种复合型插座连接器,包括本体及端子组,该本体的前端面开设一圆插孔及一长插孔,该本体的后端面开设至少一中间孔及至少一侧边孔,其中,中间孔与所述圆插孔连通而形成中间容置空间,侧边孔与所述长插孔连通而形成侧边容置空间;该端子组包括一组竖直布置的竖直端子及一组水平布置的平板端子,分别对应嵌插于所述本体的中间容置空间及侧边容置空间内,其特征是:该组竖直端子包括一可动端子及一固定端子,该可动端子与该固定端子于中间容置空间中前后对应,且可动端子具有一可动开关部,固定端子具有一固定开关部,该可动开关部与该固定开关部可分离式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型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本体还开设一组对应的长插孔及侧边孔,所述圆插孔位于本体前端面的中部,所述长插孔位于本体前端面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可动端子具有竖直板状的基部,基部前端向前延伸出一弹臂,该弹臂弯折形成弧形导通部,所述可动开关部位于弹臂末端,自该导通部继续弧形弯折延伸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型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固定端子具有竖直板状的基部,基部前端垂直弯折形成干涉部,与基部共同围成一移动空间,所述固定开关部自该基部后端上部以锐角沿背离干涉部方向弧形弯折延伸而成,所述可动端子的可动开关部伸入移动空间内,并与固定开关部外侧弧面相切接触。
CN 200420094574 2004-10-27 2004-10-27 复合型插座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3178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94574 CN2731786Y (zh) 2004-10-27 2004-10-27 复合型插座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94574 CN2731786Y (zh) 2004-10-27 2004-10-27 复合型插座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31786Y true CN2731786Y (zh) 2005-10-05

Family

ID=35052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9457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31786Y (zh) 2004-10-27 2004-10-27 复合型插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31786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04784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779651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6410531A (zh) 防触电模块及具有其的插座、插排
CN2731786Y (zh) 复合型插座连接器
CN201674054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CN200993977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1937038U (zh) 二合一电连接模块
CN201112948Y (zh) 电连接器及其开关
CN2612108Y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377706Y (zh) 电池连接器端子
CN2368181Y (zh) 电连接器
CN1917292A (zh) 低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2708527Y (zh) 电源插座连接器
CN2390295Y (zh) 电池连接器
CN103378471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687899Y (zh) 电连接器
CN2354251Y (zh) 插槽连接器
CN2520056Y (zh) 插座连接器
CN2562444Y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CN2600954Y (zh) 语音插座连接器(一)
CN2793961Y (zh) 扬声器连接器
CN2264998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519474Y (zh) 插座连接器
CN2706918Y (zh) 电连接器
CN2490714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005

Termination date: 201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