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13013Y -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13013Y
CN2713013Y CN 200420071903 CN200420071903U CN2713013Y CN 2713013 Y CN2713013 Y CN 2713013Y CN 200420071903 CN200420071903 CN 200420071903 CN 200420071903 U CN200420071903 U CN 200420071903U CN 2713013 Y CN2713013 Y CN 271301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ensing
river
hydraulic pressure
sensing device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719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觉
赖伟文
何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ROV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ROV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ROV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ROV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to CN 2004200719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1301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1301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1301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由至少二个沉入江底固定的水压传感装置组成的水压传感采集机构及设置于江边的信号接收处理分析装置,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处理分析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各水压传感装置产生的振动信号的信号接收仪及装有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的电子处理装置,所述各水压传感装置分别通过数据线与信号接收仪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仪通过数据线与电子处理装置的相连接并通过电子处理装置对水压传感装置产生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分析而得到河床沉降的监测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装置,特别是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挖过江隧道时需要对位于隧道轴线上方的江底的水压力、沉降等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分析得出实时监测结果。以帮助工程人员随时掌握江底的变化情况,辅助工程决策人做出正确决策,从而确保隧道挖掘工作顺利进行。然而,目前能够适用于这种场合监测的各种监测装置(如浮标法、声纳法等),其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容易受外界因素变化(如:江面的过往船只、潮涨或潮退;)影响,造成监测结果误差大、不准确,无法如实地反映出江底的实际变化情况;二、不能将实时监测得到监测信号,实时转换为直观描述江底的各个测点的水压力和沉降的变化情况;三、监测精度不高(一般的监测精度只能达到10~30cm);四、对江面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可实时对江底的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并实时直观描述出江底变化情况的数据,且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的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由至少二个沉入江底固定的水压传感装置组成的水压传感采集机构及设置于江边的信号接收处理分析装置,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处理分析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各水压传感装置产生的振动信号的信号接收仪及装有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的电子处理装置,所述各水压传感装置分别通过数据线与信号接收仪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仪通过数据线与电子处理装置的相连接并通过电子处理装置对水压传感装置产生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分析而得到河床沉降的监测数据。
为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全面、实时地反映出位于隧道上方的河床的沉降变化情况,上述水压传感采集机构包括至少二个沉入江底且沿隧道的轴线排列固定于江底中的采集江底中各点的实际信号的水压传感装置,所述各水压传感装置通过沿江底铺设的数据线并接于设置在江边的信号接收仪的输入端。
为了为上述电子处理装置提供处理分析的参考水位基准,从而使电子处理装置能够更真实、准确地测量出江底变化情况,上述水压传感采集机构还包括至少二个分别沉入江底固定于隧道轴线的左、右侧的岸基处的采集基准信号的水压传感装置,所述各水压传感装置通过沿江底铺设的数据线并接于设置在江边的信号接收仪的输入端。
为使上述水压传感装置能够方便地固定在江底中,上述各水压传感装置分别包括钢弦式传感器及用于安装钢弦式传感器的钢管、钢管桩,其中所述钢弦式传感器装置于钢管中,并通过钢管固定于钢管桩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由沉入江底固定的水压传感装置及设置于江边的信号接收仪和装有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的电子处理装置组成的监测装置,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水压传感装置沉入江底并沿隧道轴线固定于江底中而对位于隧道轴线上的河床的沉降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控,并将各水压传感装置产生的振动信号通过沿江底铺设的数据线传送到设置于江边的信号接收仪,然后将经信号接收仪处理得到数据通过数据线传送到装有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的电子处理装置,经电子处理装置对水压传感装置产生的信号进行实时、直观、连续处理分析而得到河床沉降的监测数据,从而帮助工程决策人员随时准确地掌握河床的沉降变化。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压传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至少二个沉入江底固定的水压传感装置1组成的水压传感采集机构及设置于江边的信号接收处理分析装置3,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处理分析装置3包括用于接收各水压传感装置1产生的振动信号的信号接收仪及装有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的电子处理装置,所述各水压传感装置1分别通过数据线与信号接收仪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仪通过数据线与电子处理装置的相连接并通过电子处理装置对水压传感装置1产生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分析而得到河床沉降的监测数据。这样,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水压传感装置沉入江底并沿隧道轴线固定于江底中而对位于隧道轴线上的河床的沉降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控,并将各水压传感装置产生的振动信号通过沿江底铺设的数据线传送到设置于江边的信号接收仪,然后将经信号接收仪处理得到数据通过数据线传送到装有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的电子处理装置,经电子处理装置对水压传感装置产生的信号进行实时、直观、连续处理分析而得到河床沉降的监测数据,从而帮助工程决策人员随时准确地掌握河床的沉降变化。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将水压传感装置1固定在江底中,有效地避免了因外界因素(如:江面的过往船只、潮涨或潮退等因素影响。)的影响而造成监测结果的不准确,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对江面通航无影响、可连续测量、实时监测、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的优点。其中,所述电子处理装置为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或其它具有程序装载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输出功能的电子仪器。为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全面、实时地反映出位于隧道上方的河床的沉降变化情况,上述水压传感采集机构包括至少二个沉入江底且沿隧道的轴线排列固定于江底中的采集江底中各点的实际信号的水压传感装置1,所述各水压传感装置1通过沿江底铺设的数据线并接于设置在江边的信号接收仪的输入端。其中,铺设于江底的各水压传感装置1的个数是根据河底宽度而根据实际情况以一定间距沿隧道的轴线进行铺设。同时,为了为上述电子处理装置提供处理分析的参考水位基准,上述水压传感采集机构还包括至少二个分别沉入江底固定于隧道轴线的左、右侧的岸基处的采集基准信号的水压传感装置2,所述各水压传感装置2通过沿江底铺设的数据线并接于设置在江边的信号接收仪的输入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在隧道轴线的左、右侧的岸基处分别各设置一个水压传感装置1作为参考基准点,该参考基准点的信号作为电子处理装置处理分析位于隧道轴线上的各个水压传感装置1的基准压力,使所述电子处理装置通过该基准压力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江底变化情况。其中,所述参考水位基准点位置既不能离测量轴线太远,也不能太近。由于涨潮、退潮的原因,水位基准点位置离测量轴线太远不能真实反映测量轴线附近的水位基准,离轴线太近水位基准点位置也会随着地表沉降而下降,不能正确反映测点位置的沉降。如图2所示,一般来说,位于隧道轴线L=30米的左、右两侧的距离岸基Q=10米处分别铺设一个水压传感装置1作为参考点P1、P2,并用两参考点的平均值 P ‾ = p 1 + p 2 2 作为参考水位基准压力;用i表示第i个监测点,j表示第j次测量,利用Δj=Pi- P转换成水柱深,将Δj与Δj-1比较可得到第i个测点第j次的沉降。为使上述水压传感装置能够方便地固定在江底中,如图3所示,上述各水压传感装置1、2分别包括钢弦式传感器及用于安装钢弦式传感器的钢管4、钢管桩5,其中所述钢弦式传感器装置于钢管4中,并通过钢管4固定于钢管桩5上。这样,使本实用新型的钢弦式传感器通过将钢管桩打入江底固定,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变化(如:江面的过往船只、潮涨或潮退;)而影响监测精度,从而确保监测所得出数据是如实反映出江底变化情况。

Claims (4)

1、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至少二个沉入江底固定的水压传感装置(1)组成的水压传感采集机构及设置于江边的信号接收处理分析装置(3),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处理分析装置(3)包括用于接收各水压传感装置(1)产生的振动信号的信号接收仪及装有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的电子处理装置,所述各水压传感装置(1)分别通过数据线与信号接收仪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仪通过数据线与电子处理装置的相连接并通过电子处理装置对水压传感装置(1)产生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分析而得到河床沉降的监测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其特征于上述水压传感采集机构包括至少二个沉入江底且沿隧道的轴线排列固定于江底中的采集江底中各点的实际信号的水压传感装置(1),所述各水压传感装置(1)通过沿江底铺设的数据线并接于设置在江边的信号接收仪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其特征于上述水压传感采集机构还包括至少二个分别沉入江底固定于隧道轴线的左、右侧的岸基处的采集基准信号的水压传感装置(2),所述各水压传感装置(2)通过沿江底铺设的数据线并接于设置在江边的信号接收仪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其特征于上述各水压传感装置(1、2)分别包括钢弦式传感器及用于安装钢弦式传感器的钢管(4)、钢管桩(5),其中所述钢弦式传感器装置于钢管(4)中,并通过钢管(4)固定于钢管桩(5)上。
CN 200420071903 2004-07-26 2004-07-26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71301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71903 CN2713013Y (zh) 2004-07-26 2004-07-26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71903 CN2713013Y (zh) 2004-07-26 2004-07-26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13013Y true CN2713013Y (zh) 2005-07-27

Family

ID=34874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71903 Expired - Lifetime CN2713013Y (zh) 2004-07-26 2004-07-26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13013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682C (zh) * 2004-08-17 2007-01-24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3938662A (zh) * 2014-04-30 2014-07-23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下载荷试验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682C (zh) * 2004-08-17 2007-01-24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3938662A (zh) * 2014-04-30 2014-07-23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下载荷试验系统
CN103938662B (zh) * 2014-04-30 2016-09-14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下载荷试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682C (zh)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及其方法
Bayram et al. A new formula for the total longshore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CN103344288B (zh) 一种基于零点分析的时差式超声波流量计测量方法
CN101699296B (zh) 一种泥石流流速测量方法
CN107630474B (zh) 一种边坡抗滑桩抗滑耐久性的动力测定方法
CN204556049U (zh) 一种利用差压传感器监测混凝土浇筑位置的装置
CN109443476B (zh) 一种水位波动过程非接触量测装置及方法
CN110672875B (zh) 基于Chirp-Z变换的表面水流速度检测方法
CN109253765A (zh) 河流流量在线监测测量系统及流量计算方法
CN102251510A (zh) 强夯机夯沉量检测系统
CN110220978B (zh) 一种用于尾矿库坝体溃坝预警的纵向导波监测方法
CN101294829A (zh) 渠道流量测定仪及其测量方法
CN112071028A (zh) 浅层滑坡的监测预警方法及其装置
CN203759859U (zh) 一种深基坑变形无线测试装置及测试系统
CN106157544A (zh) 沟谷型泥石流的监测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00513741C (zh) 一种井底深度与井眼轨迹自动跟踪装置
CN102721523B (zh) 一种区间风谱模型的建立方法
CN2713013Y (zh) 一种隧道过江施工中用于监测河床沉降的装置
CN104567831B (zh) 一种易沉淀水质明渠流量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
CN102268886B (zh) 检测评估海上石油平台桩基设计承载力的方法
CN100576119C (zh) 振冲法地基处理自动监控系统
CN108398236A (zh) 斜管式沉沙池流场信息及泥沙运移特性测量方法与系统
CN112508358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CN203132748U (zh) 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应力变化监测系统
CN202099794U (zh) 强夯机夯沉量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4072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