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92932Y - 手持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持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92932Y CN2692932Y CN 200420002331 CN200420002331U CN2692932Y CN 2692932 Y CN2692932 Y CN 2692932Y CN 200420002331 CN200420002331 CN 200420002331 CN 200420002331 U CN200420002331 U CN 200420002331U CN 2692932 Y CN2692932 Y CN 269293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electronic device
- hand
- image sensor
- hold electron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该第一壳体配置有一显示器,位于该第一表面;一第二壳体,枢设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以及一影像感测器,配置于该第二壳体上,该影像感测器的位置偏离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的枢接部一距离,该第二壳体适于翻转一角度而延伸出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之外,使该影像感测器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同的方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手持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影像撷取功能的手持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手持电子装置(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是指体积小、可随身携带的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掌上型电脑(Pocket PC)或个人化数位助理(PDA)等等。由于手持电子装置可运用在无线通讯、网际网路的领域中,因此带给人们在生活上的便利性以及效率更高的移动通讯处理,也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高科技电子产品。
请参考图1A及图1B,其分别绘示公知一种移动电话100的前视示意图与后视示意图。此种移动电话100具有能180度转向的影像感测器102。该影像感测器102是装设于一主机本体110的一凹槽112中,且具有一旋转轴104两端不可分离地枢接于凹槽112的相对二侧壁上,因此影像感测器102可自由旋转至前、后方方位,以撷取不同方位的影像。该影像感测器102的位置是位在该旋转轴104上。举例而言,当影像撷取装置102的镜头106朝向与荧幕120相同的方位时,主机本体110上的荧幕120可显示出使用者的影像,之后使用者再按下主机本体110上的功能键116,即可将投射至影像感测器102内部一感光元件(未绘示)的使用者影像撷取下来。若将影像撷取装置102旋转180度,以使镜头106朝向主机本体110的背面时,则荧幕120可显示使用者对面的景象或其他人物,之后使用者再按下主机本体110上的功能键116,即可将投射至影像感测器102内部一感光元件(未绘示)的影像撷取下来。
同样的方式,美国专利第6,473,631号揭露一种转盘式影像移动电话(video swivel phone),其影像感测器具有一旋转轴,而旋转轴的两端不可分离地枢接于主机本体的凹槽的相对二侧壁上,因此影像感测器可随着转盘而自由旋转。如同图1A和图1B的公知移动电话100,此一专利前案的影像感测器亦位在该旋转轴上。然而,上述二种移动电话,主机本体上均必须预留凹槽的空间,而凹槽是贯穿主机本体的正面与背面,不适用于目前常见的移动电话的整体设计,且开模以及制作成本较高。此外,影像感测器无法融入于第一壳体的设计当中,让人一眼即看出整体设计上的缺陷与突兀。
再者,受限于凹槽空间的限制,旋转图1A及图1B或美国专利第6,473,631号的移动电话的影像感测器,其并不是可被方便地操作。
另外,美国专利第5,491,507号揭露一种影像移动电话(video telephoneequipment),其影像感测器是枢接于第一壳体的一侧,使用时将影像感测器旋转一角度即可撷取影像。然而,此影像感测器同样无法融入于主机本体的设计当中,让人一眼即看出整体设计上的缺陷与突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具有一可翻转或折叠功能的影像感测器,用以攫取不同方位的影像。
为达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该第一壳体配置有一显示器,位于该第一表面;
一第二壳体,枢设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以及
一影像感测器,配置于该第二壳体上,用以撷取一影像,该影像感测器的位置偏离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的枢接部一距离,该第二壳体适于翻转一角度而延伸出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之外,使该影像感测器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同的方位。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第二壳体未翻转一角度来延伸出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外时,该影像感测器是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反的方位。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具有一枢接容纳槽,用以容纳该第二壳体,且该枢接容纳槽于该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形成一缺口,当该第二壳体由该枢接容纳槽翻转至该缺口时,该影像感测器是突出于该缺口之外,并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同的方位。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的侧壁还具有一延伸片,其延伸于该缺口的上,而该第二壳体对应具有一凹槽,适于容纳该延伸片。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影像感测器包括一镜头以及一感光元件,而该影像是通过该镜头而投射在该感光元件上。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持电子装置是为一具无线通讯功能的手持电子装置。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持电子装置是为一无线手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第一壳体,配置有一显示器;
一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枢接,该第二壳体具有一内表面以及一外表面,而该第二壳体具有一视窗,其穿透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以及
一影像感测器,配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外表面,用以撷取一影像,该第二壳体适于折叠于该第一壳体上,且该视窗暴露出该显示器,该影像感测器则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同的方位。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第二壳体未折叠于该第一壳体上时,该影像感测器是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反的方位。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影像感测器包括一镜头以及一感光元件,而该影像是通过该镜头而投射在该感光元件上。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壳体上具有键盘。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上具有键盘。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壳体上更具有一喇叭以方便使用者来接受由该手持电子装置所传送的声音资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第一壳体,配置有一显示器面向一第一方向;
一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枢接,该第二壳体具有一内表面以及一外表面;以及
一影像感测器,配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外表面,用以撷取一影像,该第二壳体适于折叠于该第一壳体上,且未覆盖该显示器的全部,当该第二壳体折叠于该第一壳体上时,该影像感测器则面向该第一方向,当该第二壳体未折叠于该第一壳体上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面向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影像感测器包括一镜头以及一感光元件,而该影像是通过该镜头而投射在该感光元件上。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光元件是为互补式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元件。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光元件是为电荷耦合元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壳体配置有一显示器于该第一表面,且该第一壳体还具有一视窗穿透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
一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枢接,该第二壳体适于由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表面旋转至该第二表面;以及
一影像感测器,配置于该第二壳体上,用以撷取一影像,当该第二壳体位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时,该影像感测器是暴露于该视窗中,并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同的方位。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第二壳体介于该第一和第二壳体之间时,该影像感测器是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反的方位。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影像感测器包括一镜头以及一感光元件,而该影像是通过该镜头而投射在该感光元件上。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持电子装置为一具无线通讯功能的手持电子装置。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持电子装置为一无线手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包括有,其特征在于:
一第一壳体;
一显示器位在该第一壳体上并面向一第一方向;
一第二壳体不可分离地枢接在该第一壳体上使得该第二壳体可绕着一枢接轴来相对该第一壳体旋转;
一影像感测装置位在该第二壳体上并偏离该枢接轴一距离,其中该影像感测器可面向该第一方向或一第二方向来摄取影像,该第二方向是相反于该第一方向。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的背面有一枢接容纳槽,当该影像感测器面向该第二方向时,该第二壳体是位在该枢接容纳槽的中,当该影像感测器面向该第一方向时,该第二壳体是旋转一角度来位在该枢接容纳槽之外。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影像感测器面向该第二方向时,该影像感测器是位在该枢接轴的下方,而当该影像感测器面向该第一方向时,该影像感测器是位在该轴接轴的上方。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壳体上有止滑块以方便使用者转动该第二壳体使该影像感测器自面对该第二方向至面对该第一方向。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上有一延伸片,该第二壳体上有一凹槽,当该第二壳体转动至使该影像感测器面对该第一方向时,该延伸片是卡合在该凹槽中。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壳体是可旋转离开或近接该显示器,当该第二壳体近接该显示器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面对该第一方向,而当该第二壳体离开该显示器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面对该第二方向。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壳体上是有按键用以输入资料和指令至该手持电子装置中,且当该第二壳体旋转近接该显示器时,该显示器是仍有至少一部分可为使用者所看到。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是有一正面和一背面,该显示器是位在该第一壳体的正面,第二壳体是可旋转近接或远离该第一壳体的正面和背面,当该第二壳体远离该第一壳体的正面和背面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面对该第二方向,当该第二壳体近接该第一壳体的背面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面对该第一方向。
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上是有一视窗,当该第二壳体旋转至近接该第一壳体的背面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透过该视窗来摄取位在该第一方向上的物体的影像。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上述的影像感测器可包括一镜头以及一感光元件,而影像是通过镜头而投射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例如为互补式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元件或是电荷耦合元件(CCD)。
本实用新型因采用具有翻转/折叠功能的影像感测器,可使不同方位的影像通过镜头而投射在感光元件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手持电子装置在进行影像撷取时,是可方便来摄取使用者自身的影像或是使用者对面的影象或其他人物。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影像感测器是设置在一可和第一壳体完美搭配的第二壳体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电子装置并不会有公知者在整体设计上的缺陷与突兀。最后,本作创的影像感测器的旋转并不是被局限在一凹槽中,因此其操作的容易度可被大大地提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分别绘示公知一种具有可转向影像撷取装置的移动电话的前视示意图与后视示意图。
图2A及图2B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前视示意图以及后视示意图。
图3绘示图2B的手持电子装置的第二壳体,其枢设于第一壳体背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4绘示图3的影像感测器向上翻转之后的作动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绘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其接缝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7A及图7B图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折叠式手持电子装置的内部示意图以及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7C及图7D分别为图7A及图7B图的侧视图。
图8A及图8B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内部示意图以及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8C及图8D分别为图8C及图8D的侧视图。
图8E及图8F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展开和叠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8G及图8H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图8E及图8F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完全展开和叠合状态的正面视意图。
图8I及图8J分别为图8G及图8H的侧视图。
图9A及图9B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前视示意图以及后视示意图。
图10绘示图9A的手持电子装置于未折叠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11及图12分别绘示图10的手持电子装置于折叠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前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A及图2B,其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200的前视示意图以及后视示意图。此手持电子装置200主要包括一第一壳体210以及一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配置有一显示器212,而第二壳体220配置有一影像感测器222。第一壳体210是指配置主要电子元件的本体,其尺寸约为一个手掌所能握持的大小,而第一壳体210的正面(或第一表面210a)除了配置有显示器212的外,还可配置多行多列的数字键214、通话键或其他功能键216等。此外,第二壳体220是枢接于第一壳体210的背面(或第二表面210b),当影像感测器222位于第一壳体210的背面时,其镜头224是朝向其他人物或使用者对面的景象,并显示出影像于第一壳体210的显示器212上,之后使用者再按下第一壳体210上的功能键216,即可将投射至影像感测器222内部一感光元件(未绘示)的影像撷取下来。
请参考图3,其绘示图2B的第二壳体,其枢设于第一壳体背面的剖面示意图。该第一壳体210的背面(或第二表面210b)还具有一枢接容纳槽218,用以容纳第二壳体220,且枢接容纳槽218于第一壳体210的顶壁形成一缺口219。由于枢接容纳槽218仅占用第一壳体210的背面空间(愈小愈好),而不需占用或挪用第一壳体210的正面空间(因枢接容纳槽218未贯过第一壳体210的正面),因此第一壳体210内部的主要电子元件的位置不需更动,故适用于目前常见的移动电话的整体设计。此外,当第二壳体220位于枢接容纳槽218时,其外表的轮廓大致上与第一壳体210的轮廓切齐。因此在外观美感上,第二壳体220可融入于第一壳体210的整体设计之中,以提高整体外观的美感。
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4,其中图4绘示图3的影像感测器222向上翻转之后的作动示意图。在图3中,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具有一枢接部226,而影像感测器222的位置是偏离枢接部226一距离。在图4中,当第二壳体220向上翻转(flip up)180度而延伸出第一壳体210的背面之外时,影像感测器222是突出于缺口219的上方,且影像感测器222的镜头224朝向与显示器相同的方位。由此可知,第二壳体220并非提供单纯的旋转功能,而是使影像感测器222由枢接容纳槽218翻转至缺口219的上方,且影像感测器222的镜头224翻转180度之后则朝向与显示器212相同的方位。如此,第一壳体210上的显示器212即可显示出使用者的影像,之后使用者再按下第一壳体210上的功能键216,即可将投射至影像感测器222内部一感光元件(未绘示)的使用者影像撷取下来。
在图3及图4中,第一壳体210的侧壁还可具有一延伸片230,其向后延伸于缺口219的上方,而第二壳体220对应具有一凹槽232。当第二壳体220翻转至缺口219的上方时,该延伸片230是卡扣在该凹槽232中以增进该影像感测器222的稳固性。此外,延伸片230是可用以遮蔽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的接缝处,以提高整体外观的美观,再者,第二壳体220的外表面还可形成方便转动的止滑块234,以增加使者用作用于第二壳体220的摩擦力。由图3和图4可清楚地看出,当该影像感测器222朝向与显示器212相反之方位时,该影像感测器222是位在该枢接部226的下方,而当该影像感测器222朝向与显示器212相同的方位时,该影像感测器222是位在该轴接部226的上方。另外,请参考图5和图6,其分别绘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缝处的剖面示意图。当第二壳体220与第一壳体210之间的接缝处236采无漏缝设计时,为了让第二壳体220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翻转,则必须将枢接容纳槽218的空间加大至虚线238所示的位置,以使第二壳体220于接缝处236的转角240能顺利地旋入于枢接容纳槽218中,最后到达图6所示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虽以向上翻转作为其范例,但第二壳体亦可由第一壳体的背面向下、向左或向右等方向翻转,并延伸出第一壳体的背面的外,使得影像感测器突出于第一壳体的下方、左方或右方。因此,上述的任何一种翻转型态均在本实用新型中。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乃将显示器与影像感测器分别配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中。当第二壳体收纳在第一壳体背面的枢接容纳槽中时,显示器与影像感测器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如图3所示,而当第二壳体翻转并延伸出第一壳体的枢接容纳槽之外时,显示器与影像感测器朝向相同的方向,如图4所示。因此,无论是使用者自身的影像或是使用者对面的景象或其他人物,手持电子装置均可藉由具有翻转功能的影像感测器来撷取这些不同方位的影像。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7A-图7D,其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折叠式手持电子装置300的内部示意图,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及相对的侧视图。此手持电子装置300具有一显示器310以及一影像感测器320,而显示器310与影像感测器320分别配置于一第一壳体302与一第二壳体304上,且第二壳体304与第一壳体302的一侧枢接(例如以轴棒枢接第一壳体302与第二壳体304),并且第一壳体302与第二壳体304折叠之后,第二壳体304是覆盖于第一壳体302的显示器310所在的表面上。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壳体304具有一视窗306,其贯穿第二壳体304的内表面304a与外表面304b,且当第二壳体304覆盖于第一壳体302上时,视窗306是暴露出显示器310的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依视窗306的大小而定),如图7B所示。该第二壳体304上具有按键(未标号)以输入资料和指令至该手持电子装置300中。
此外,影像感测器320配置于第二壳体304的外表面304b,而影像感测器320主要包括一镜头322与一感光元件(未绘示)。其中,外在的影像可通过镜头322而投射在感光元件上。当第二壳体304未覆盖于第一壳体302上时,显示器310与影像感测器320分别朝向不同的方位,如图7A及图7C所示。反之,当第二壳体304覆盖于第一壳体302上时,显示器310与影像感测器320朝向相同的方位,如图7B及图7D所示。因此,无论是使用者自身的影像或是使用者对面的景象或其他人物,手持电子装置300均可藉由具有折叠功能的影像感测器310来撷取这些不同方位的影像,且手持电子装置300即使在折叠的状态下,使用者亦可透过视窗306看到显示器310中所显示的影像。
请参考图8A~图8D,其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手持电子装置400的内部示意图以及折叠状态的示意图。此手持电子装置400具有一显示器410以及一影像感测器420,而显示器410与影像感测器420分别配置于一第一壳体402与一第二壳体404上,且第二壳体404与第一壳体402的一侧枢接(例如以轴棒枢接第一壳体402与第二壳体404),并且第一壳体402与第二壳体404折叠之后,第二壳体404是覆盖于第一壳体402的显示器410所在的表面上。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壳体404并未完全覆盖于第一壳体402,而是露出显示器410的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依第二壳体404的大小而定),如图8B所示。影像感测器420主要包括一镜头422与一感光元件(未绘示)。该第二壳体404上具有按键(未标号)以输入资料和指令至该手持电子装置400中。
因此,手持电子装置400可藉由具有折叠功能的影像感测器420来撷取这些不同方位的影像,且手持电子装置400即使在折叠的状态下,显示器410亦可暴露于第二壳体404之外,而不会影响使用者观看显示器410中的影像。如图8A和图8C所示,当该手持电子装置400在展开状态时,该显示器410和该影像感测器420朝向相反之方位。如图8B和图8D所示,当该手持电子装置400在折叠状态时,该显示器410和该影像感测器420朝向相同的方位。
请参考图8E~图8J,其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手持电子装置450的各种示意图。此手持电子装置450具有一显示器458以及一影像感测器466,而显示器458与影像感测器466分别配置于一第一壳体452与一第二壳体454上,且第二壳体454与第一壳体452的一侧枢接(例如以轴棒464枢接第一壳体452与第二壳体454),并且第一壳体452与第二壳体454折叠之后,第二壳体454是覆盖于第一壳体452的显示器458所在的表面上。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壳体454具有一视窗460,其贯穿第二壳体304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且当第二壳体454覆盖于第一壳体452上时,视窗460是暴露出显示器458的全部表面,如图8F、图8G所示。该二壳体454在该视窗460的上方更具有一喇叭462让使用者可到由该手持电子装置所传送的声音资料。该第一壳体452上具有按键456以输入资料和指令至该手持电子装置450中。
此外,影像感测器466配置于第二壳体454的外表面,而影像感测器466主要包括一镜头468与一感光元件(未绘示)。其中,外在的影像可通过镜头468而投射在感光元件上。当第二壳体454未覆盖于第一壳体452上时,显示器458与影像感测器466分别朝向不同的方位,如图8H及图8J所示。反之,当第二壳体504覆盖于第一壳体502上时,显示器458与影像感测器466朝向相同的方位,如图8G及图8I所示。因此,无论是使用者自身的影像或是使用者对面的景象或其他人物,手持电子装置450均可藉由具有折叠功能的影像感测器466来撷取这些不同方位的影像,且手持电子装置450即使在折叠的状态下,使用者亦可透过视窗460看到显示器458中所显示的影像。
(第三实施例)
请参考图9A及图9B,其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500的前视示意图以及后视示意图。此手持电子装置500具有一显示器510以及一影像感测器520,而显示器510与影像感测器520分别配置于一第一壳体502与一第二壳体504上,且第二壳体504与第一壳体502的一侧枢接(例如以轴棒枢接第一壳体502与第二壳体504),并且可360度旋转。该第二壳体504上具有按键(未标号)以输入资料和指令至该手持电子装置500中。值得注意的是,显示器510位于第一壳体502的正面(或第一表面502a),而第一壳体502还具有一视窗506,其贯穿第一壳体502的正、反二面(或第一表面502a、第二表面502b)。视窗506的用途为当第二壳体504由第一壳体502的第一表面502a翻转至第二表面502b时,影像感测器520可暴露于视窗506之中,如图12所示。
请参考图10、图11及图12,其中图10绘示图9A的手持电子装置于未折叠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而图11及图12分别绘示图10的手持电子装置于折叠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前视示意图。影像感测器520主要包括一镜头522与一感光元件(未绘示)。其中,影像可通过视窗506而到达镜头522,并投射在感光元件上。如此,当第二壳体504未覆盖于第一壳体502上任一表面时,显示器510与影像感测器520分别朝向不同的方位,如图10所示。反之,当第二壳体504覆盖于第一壳体502的第二表面502b时,显示器510与影像感测器520朝向相同的方位,如第11、12图所示。因此,无论是使用者自身的影像或是使用者对面的景象或其他人物,手持电子装置500均可藉由具有折叠功能的影像感测器510来撷取这些不同方位的影像,且手持电子装置500即使在折叠的状态下,影像感测器520亦可经由视窗506以撷取一影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电子装置主要包括一显示器与一影像感测器,而显示器与影像感测器分别配置于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上。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影像感测器位于第一壳体的背面时,显示器与影像感测器分别朝向不同的方位,而当影像感测器翻转180度时,显示器与影像感测器则朝向相同的方位。在第二实施例中,当第二壳体未折叠于第一壳体上时,显示器与影像感测器分别朝向不同的方位,而当第二壳体折叠于第一壳体上时,显示器与影像感测器则朝向相同的方位,且显示器例如暴露于第二壳体的视窗中或未被第二壳体覆盖。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可做360度旋转,并且当第二壳体未折叠于第一壳体上时,显示器与影像感测器分别朝向不同的方位,而当影像感测器位于第一壳体的背面时,显示器可暴露于视窗的中,并朝向与显示器相同的方位。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范围为准。
Claims (31)
1、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该第一壳体配置有一显示器,位于该第一表面;
一第二壳体,枢设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以及
一影像感测器,配置于该第二壳体上,该影像感测器的位置偏离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的枢接部一距离,该第二壳体适于翻转一角度而延伸出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之外,使该影像感测器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同的方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第二壳体未翻转一角度来延伸出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外时,该影像感测器是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反的方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具有一枢接容纳槽,用以容纳该第二壳体,且该枢接容纳槽于该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形成一缺口,当该第二壳体由该枢接容纳槽翻转至该缺口时,该影像感测器是突出于该缺口之外,并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同的方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的侧壁还具有一延伸片,其延伸于该缺口的上,而该第二壳体对应具有一凹槽,适于容纳该延伸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影像感测器包括一镜头以及一感光元件,而该影像是通过该镜头而投射在该感光元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持电子装置是为一具无线通讯功能的手持电子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持电子装置是为一无线手机。
8、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第一壳体,配置有一显示器;
一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枢接,该第二壳体具有一内表面以及一外表面,而该第二壳体具有一视窗,其穿透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以及
一影像感测器,配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外表面,该第二壳体适于折叠于该第一壳体上,且该视窗暴露出该显示器,该影像感测器则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同的方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第二壳体未折叠于该第一壳体上时,该影像感测器是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反的方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影像感测器包括一镜头以及一感光元件,而该影像是通过该镜头而投射在该感光元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壳体上具有键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上具有键盘。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壳体上更具有一喇叭。
14、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第一壳体,配置有一显示器面向一第一方向;
一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枢接,该第二壳体具有一内表面以及一外表面;以及
一影像感测器,配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外表面,该第二壳体适于折叠于该第一壳体上,且未覆盖该显示器的全部,当该第二壳体折叠于该第一壳体上时,该影像感测器则面向该第一方向,当该第二壳体未折叠于该第一壳体上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面向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影像感测器包括一镜头以及一感光元件,而该影像是通过该镜头而投射在该感光元件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光元件是为互补式金属氧化半导体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光元件是为电荷耦合元件。
18、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壳体配置有一显示器于该第一表面,且该第一壳体还具有一视窗穿透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
一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枢接,该第二壳体适于由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表面旋转至该第二表面;以及
一影像感测器,配置于该第二壳体上,当该第二壳体位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二表面时,该影像感测器是暴露于该视窗中,并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同的方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第二壳体介于该第一和第二壳体之间时,该影像感测器是朝向与该显示器相反的方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影像感测器包括一镜头以及一感光元件,而该影像是通过该镜头而投射在该感光元件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持电子装置为一具无线通讯功能的手持电子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持电子装置为一无线手机。
23、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包括有,其特征在于:
一第一壳体;
一显示器位在该第一壳体上并面向一第一方向;
一第二壳体不可分离地枢接在该第一壳体上使得该第二壳体可绕着一枢接轴来相对该第一壳体旋转;
一影像感测装置位在该第二壳体上并偏离该枢接轴一距离,其中该影像感测器可面向该第一方向或一第二方向来摄取影像,该第二方向是相反于该第一方向。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的背面有一枢接容纳槽,当该影像感测器面向该第二方向时,该第二壳体是位在该枢接容纳槽的中,当该影像感测器面向该第一方向时,该第二壳体是旋转一角度来位在该枢接容纳槽之外。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影像感测器面向该第二方向时,该影像感测器是位在该枢接轴的下方,而当该影像感测器面向该第一方向时,该影像感测器是位在该轴接轴的上方。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壳体上有止滑块以方便使用者转动该第二壳体使该影像感测器自面对该第二方向至面对该第一方向。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上有一延伸片,该第二壳体上有一凹槽,当该第二壳体转动至使该影像感测器面对该第一方向时,该延伸片是卡合在该凹槽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壳体是可旋转离开或近接该显示器,当该第二壳体近接该显示器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面对该第一方向,而当该第二壳体离开该显示器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面对该第二方向。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壳体上是有按键用以输入资料和指令至该手持电子装置中,且当该第二壳体旋转近接该显示器时,该显示器是仍有至少一部分可为使用者所看到。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是有一正面和一背面,该显示器是位在该第一壳体的正面,第二壳体是可旋转近接或远离该第一壳体的正面和背面,当该第二壳体远离该第一壳体的正面和背面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面对该第二方向,当该第二壳体近接该第一壳体的背面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面对该第一方向。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上是有一视窗,当该第二壳体旋转至近接该第一壳体的背面时,该影像感测器是透过该视窗来摄取位在该第一方向上的物体的影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20002331 CN2692932Y (zh) | 2004-02-09 | 2004-02-09 | 手持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20002331 CN2692932Y (zh) | 2004-02-09 | 2004-02-09 | 手持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92932Y true CN2692932Y (zh) | 2005-04-13 |
Family
ID=34767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20002331 Expired - Lifetime CN2692932Y (zh) | 2004-02-09 | 2004-02-09 | 手持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92932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6392A (zh) * | 2011-04-02 | 2012-10-17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11953866A (zh) * | 2019-05-15 | 2020-11-17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
2004
- 2004-02-09 CN CN 200420002331 patent/CN269293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6392A (zh) * | 2011-04-02 | 2012-10-17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11953866A (zh) * | 2019-05-15 | 2020-11-17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3039C (zh) | 照相机驱动单元以及配备有照相机驱动单元的蜂窝式电话 | |
CN1306784C (zh) | 便携式终端 | |
EP1860849A1 (en) | Camera protection cover | |
CN1695366A (zh) | 便携设备 | |
CN1469668A (zh) | 便携式通信设备 | |
CN1767743A (zh) | 电子设备中的双轴旋转机构 | |
US7719611B2 (en)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exposed through window | |
US20140080542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744803A (zh) | 图像显示装置 | |
CN1577037A (zh) | 带有照相机的便携式信息终端 | |
CN1645871A (zh) | 具有增强图像通信能力的移动通信装置 | |
CN1507736A (zh) | 带有拍摄功能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 |
CN1668173A (zh) | 便携式终端的摆动铰链设备 | |
CN1667974A (zh) | 具有三联轴铰链折盖的便携式通信设备及其旋转锁扣装置 | |
JP4602992B2 (ja) | 移動通信装置の位置決めのための複数の回転軸を有するヒンジ機構 | |
CN205336408U (zh) | 一种便携式电动全景拍摄云台 | |
CN208956101U (zh) | 移动终端 | |
CN1809088A (zh) | 移动终端的铰链装置 | |
CN210839675U (zh) | 一种手机摄像头翻转结构 | |
CN1584726A (zh) | 图像拍摄装置和方法 | |
CN2692932Y (zh) | 手持电子装置 | |
CN1655563A (zh) | 具有双旋转结构的移动终端 | |
CN209982522U (zh) | 传动机构、驱动机构组合件、安装驱动组合件及移动终端 | |
CN202535418U (zh) | 一种可旋转的手机 | |
CN209845078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2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13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