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89279Y - 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89279Y
CN2689279Y CN 200420043330 CN200420043330U CN2689279Y CN 2689279 Y CN2689279 Y CN 2689279Y CN 200420043330 CN200420043330 CN 200420043330 CN 200420043330 U CN200420043330 U CN 200420043330U CN 2689279 Y CN2689279 Y CN 268927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oid
lcd
transparency carrier
polarization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433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秋莲
陈鹊如
彭家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200433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8927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8927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8927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一液晶层、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和一偏光片,该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和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该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均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上,该偏光片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表面,该第一透明基板上还设置有一反射片。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平面内切换型(In-Plane Switching,IPS)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因为具有低辐射性、体积轻薄和耗电低等特点,所以使用上日渐广泛,并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和创新,其种类也日益繁多。
通常当使用者从不同角度观看液晶显示器时,图像的对比度会随着观看角度的增加而降低,这就是液晶显示器的视角缺陷。为克服早期出现的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和超扭曲向列型(Super Twisted Nematic,STN)液晶显示器存在视角窄小的缺陷,  日本日立公司(Hitachi)率先提出一种平面内切换型(In-Plane SwitchingMode,IPS)的广视角液晶显示器。该种平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器和传统的扭曲向列型、超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区别在于:其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是设置在同一基板上,利用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产生的平行于基板的电场使液晶分子在平行于基板的平面上转动,从而具备广视角和液晶分子响应速度快的特性。
一种现有技术的穿透型平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器可参阅2001年1月23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6,177,973号,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器1包括两相对的第一透明基板10和第二透明基板15、液晶层14分布在该第一透明基板10和第二透明基板15之间。
公共电极11和像素电极12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10的内侧表面,一第一配向膜13覆盖在该公共电极11和像素电极12上,一第二配向膜16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5的内侧表面,一对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光片19、17分别贴附在透明基板15、10的外侧表面,一光学补偿膜18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基板15和偏光片19之间,该液晶层14由多个液晶分子20有序排列而成。
该液晶显示器1的显示完全依赖其背光源装置(图未示)所发出的光线,由于背光源装置是整个液晶显示器的主要耗能装置,约占所有耗能的一半,使该液晶显示器1耗电量大,不利于节能。
该液晶显示器1采用的偏光片19、17通常是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Ordinary Type Polarizer),该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的偏光特性为:寻常偏振态的入射光可以穿过;非寻常偏振态的入射光穿过时将被吸收。该偏光片19、17的主要材料为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由于PVA耐高温性能较差,通常不超过80℃,因而显示装置不适宜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下使用;且该偏光片19、17是贴附在透明基板10、15的外侧表面,极易被刮伤。实际中,使用相互正交设置的两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19、17时,图像的对比度变化率会随着观看角度的增加而急剧降低(如图2所示),从而产生视角限制;并且,使用相互正交设置的两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19、17时,该液晶显示器1在0度角、90度角、180度角、270度角及其附近区域漏光较为严重(请参阅图3的浅色区域),影响图像显示质量。该两偏光片19、17采用外贴的设置方式,经偏光片17作用后所得的偏振光需先经彩色滤光片(图未示)后方可到达另一偏光片19,彩色滤光片对穿过其中的偏振光产生一定散射作用,因而对经偏光片17作用后所形成的偏振光造成破坏,降低液晶显示器1的偏光效率及光穿透率,影响其图像显示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平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器耗能高且图像显示质量不佳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且具有良好显示质量的平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一液晶层、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和一偏光片,该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和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该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均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上,该偏光片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表面,该第一透明基板上还设置有一反射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一液晶层、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和两偏光片,该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和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该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均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上,该第一透明基板上还设置有一反射片,一偏光片设置在相应透明基板的内侧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液晶显示器的两偏光片可以均采用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并且该两偏光片均设置在相应基板的内侧表面;或者一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和一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搭配使用,其中该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设置在相应基板的内侧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器具有如下的优点:采用第一透明基板上贴附一反射片的设计,使该液晶显示器能有效利用外界环境光,因此无须使用功耗大的背光源装置,达到节能的目的。采用单一内置偏光片或至少一偏光片内置在相应基板内侧表面的设置方式,使偏光片不易被刮伤,并可消除彩色滤光片对偏振光的破坏,提高偏光效率及光穿透率,从而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质量。采用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其耐化学溶剂,且耐热温度达200℃,并使液晶显示器在较大的视角范围均可获得较高对比度,有效改善图像显示质量。采用一内置的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和一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搭配使用时,由于相互正交的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及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的光轴对入射光波的漏光恰能互补,可有效补偿液晶显示器在较大视角范围内的漏光现象,可进一步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偏光片是外贴在相应基板的外侧表面上。
图2是现有技术采用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的液晶显示器在不同视角范围的对比度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采用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的液晶显示器的漏光特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的液晶显示器在不同视角范围的对比度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的液晶显示器漏光特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100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110、一和该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120、一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110和该第二透明基板120间的液晶层130。
该第一透明基板110内侧表面上设置有一反射片119,多个公共电极111和像素电极113交替设置在该反射片119上,一绝缘层112覆盖该多个公共电极111和像素电极113,该绝缘层112上还设置有一下配向层116。该第二透明基板120内侧表面上依序设置有一彩色滤光片127、一偏光片143及一上配向层126。
该公共电极111及像素电极113为平行间隔设置的条状透明电极,均附着在该反射片119上,其均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等。
该绝缘层112附着在该反射片119、该公共电极111及像素电极113上,由透明绝缘材质制成,使该公共电极111及像素电极113保持绝缘。当施加一驱动电压时,该公共电极111及像素电极113之间可产生一平行于第一透明基板110的平面方向的电场,使该电场可使液晶层130的液晶分子在平行于第一透明基板110的平面内发生旋转。
该偏光片143是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Extraordinary TypePolarizer),由具有液晶相(Liquid-crystalline Phase)的有机染料制成,偏光特性为:非寻常偏振态的入射光可穿过该偏光片143,寻常偏振态的入射光穿过该偏光片143时将被吸收。该偏光片143的厚度一般小于100微米,厚度较薄,因而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20内侧表面时不会影响两透明基板110、120之间的电场分布,因此也不会对液晶显示器100的操作电压造成不良影响。
该反射片119附着在该第一透明基板110上,该反射片119采用介电树脂材料制作,如用低反射率的聚苯乙烯膜(Polystyrene)和高反射率的碲膜(DI)重叠设置而构成,该两种材料都是介电材料,具有不干扰像素电极113和公共电极111之间产生的电场的优点。液晶显示器100工作时,外界环境光通过第二透明基板120及偏光片143后成为非寻常偏振态的入射光,穿过液晶层130到达反射片119,该非寻常偏振态的入射光经过反射片119反射回液晶层130,再经偏光片143及第二透明基板120后出射,达到显示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100通过反射片119有效利用外界环境光,因此无须使用功耗大的背光源装置,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阅图5所示,该曲线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在不同视角范围的液晶显示器100对比度特性曲线,该曲线显示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100在较大视角范围内(约-50度角至+50度角)其对比度的变化幅度较小。与图2所示采用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的液晶显示器1在不同视角范围的对比度特性曲线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器100采用内置的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143取代传统外贴式的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19、17具有如下优点:使用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时143,相比传统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19、17,其在较大的视角范围均可获得较高对比度,从而提升其图像的显示质量。
该偏光片143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20内侧的液晶层130和彩色滤光片127之间,可消除彩色滤光片127对偏振光的破坏及散射,提高偏光效率及光穿透率,因而可进一步提升液晶显示器100的图像显示质量;且采用内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20内侧的设置方式,使该偏光片143不易被刮伤。另外,传统的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19、17一般耐热温度仅为80℃,不耐高温,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143耐热温度为200℃,更耐高温;并且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143其本身厚度较薄,使该液晶显示器100更为轻薄。该液晶显示器100的制程中可直接将偏光片143镀在第二透明基板120上,可省去传统采用大量人工外贴偏光片的成本。
请参阅图6,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200和液晶显示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和液晶显示器100的区别在于:在第一透明基板210内侧表面上的反射片219和下配向层216之间设置一下偏光片241。该下偏光片241为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该下偏光片241和上偏光片243正交设置,两者的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请参阅图7,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300和液晶显示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和液晶显示器100的区别在于:该反射片319设置在液晶显示器300第一透明基板310的外侧表面上,一下偏光片341设置在该反射片319和第一透明基板310之间。该下偏光片341为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该下偏光片341和上偏光片343正交设置,两者的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请参阅图8,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400和液晶显示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和液晶显示器100的区别在于:上偏光片443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420的外侧表面上,在第一透明基板410内侧表面上的反射片419和下配向层416之间设置一下偏光片441。该上偏光片443为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该下偏光片441和上偏光片443正交设置,两者的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9,图9是采用两相互正交的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液晶显示器的漏光特性示意图,和图3采用两相互正交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的漏光特性示意图像相比较,可知采用相互正交的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及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的光轴互相垂直,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和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的结合对入射光波的漏光可互补,因而本实用新型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300、400中搭配使用一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及一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时,可显著降低在较大视角范围内的漏光幅度,进一步改善液晶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质量。
当然,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的第一、第二及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将反射片贴附在第一透明基板的外侧表面,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可为直条状或曲线条状。由于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利用贴附反射片,有效利用外界环境光,因此无须使用功耗大的背光源装置,达到节能的目的。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一液晶层、多个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一偏光片,该液晶层夹在该第一透明基板和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该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上,其特征在于:该偏光片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表面,该第一透明基板上还设置有一反射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偏光片是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偏光片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一彩色滤光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和液晶层之间。
5.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一液晶层、多个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两偏光片,该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和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该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均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上还设置有一反射片,一偏光片设置在相应透明基板的内侧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另一偏光片也设置在相应基板的内侧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两偏光片都是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另一偏光片设置在相应透明基板的外侧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设置在透明基板内侧表面的偏光片是非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设置在透明基板外侧表面的偏光片是寻常光偏振型偏光片。
CN 200420043330 2004-03-05 2004-03-05 液晶显示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68927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43330 CN2689279Y (zh) 2004-03-05 2004-03-05 液晶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43330 CN2689279Y (zh) 2004-03-05 2004-03-05 液晶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89279Y true CN2689279Y (zh) 2005-03-30

Family

ID=34671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43330 Expired - Lifetime CN2689279Y (zh) 2004-03-05 2004-03-05 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89279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210A (zh) * 2011-10-21 2013-04-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制作方法
CN106526951A (zh) * 2016-11-29 2017-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面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46999A (zh) * 2016-12-29 2017-05-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210A (zh) * 2011-10-21 2013-04-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制作方法
CN106526951A (zh) * 2016-11-29 2017-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面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26951B (zh) * 2016-11-29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面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46999A (zh) * 2016-12-29 2017-05-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2792B (zh) 透射和镜面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车辆后视镜
CN104297997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US20050190320A1 (en) In-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extraordinary polarizers
TWI328697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800327Y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689279Y (zh) 液晶显示器
CN100483191C (zh) 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JP200004719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64143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76934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64213C (zh) 穿透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07478B (zh) 电场控制双折射模式的液晶面板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TW200527087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37315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426075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735386Y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699329Y (zh) 液晶显示器
CN170481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641437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689278Y (zh) 液晶显示器
CN2800318Y (zh) 液晶显示装置
TWI312887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735385Y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050000958A (ko) 횡전계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66466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3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330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Xu Tingn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Expirat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