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64343Y - 堆叠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堆叠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64343Y
CN2664343Y CN 200320101536 CN200320101536U CN2664343Y CN 2664343 Y CN2664343 Y CN 2664343Y CN 200320101536 CN200320101536 CN 200320101536 CN 200320101536 U CN200320101536 U CN 200320101536U CN 2664343 Y CN2664343 Y CN 26643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hole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location
b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2010153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威龙
刘得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 Lin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 Lin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 Link Corp filed Critical D Link Corp
Priority to CN 20032010153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6434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643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643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堆叠式电子装置,设有一壳体,壳体的两侧表面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和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分别在两表面不同的垂直线上,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中心位置,恰可围成一菱形区域,另设有至少可覆盖在该菱形区域的四边角的一连接片,连接片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和第二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恰与第二定位孔相配合,而第二连接孔则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以便在任意两壳体与一连接片在第一连接孔与第二定位孔和第二连接孔与第一定位孔之间,分别利用一结合元件相连接在一起,达到堆叠壳体的目的。

Description

堆叠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指一种利用两连接片,分别连接在一电子装置的壳体两侧,使该电子装置可利用两连接片再连接到相邻的电子装置的壳体上的堆叠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市面上的电子装置,诸如:集线器、交换器、数据机、打表机伺服器、闸道器及整体服务数字网络器等多种电子装置,其外形皆为固定的一机壳结构,若将电子装置同时或先后用在网络传输的架构上,势必占用相当大的空间,且若电子装置无法有效地堆叠整合,显得零乱而无秩序,不利于使用者的检测与管理。因此,许多业者纷纷针对上述缺点,开发设计出各种电子装置的堆叠式机壳结构,例如:申请号为00243172.6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案,如图1所示,是在一机壳1的一面沿其两对应侧缘内缩一定距离设有一弧凸部10,弧凸部10的两侧壁在与机壳1一面直交处分别设有一嵌合组件11,弧凸部10的一端设有一复数沟槽12,机壳1的另一面两对应侧边上分别设有一脚座13,且分别对称于弧凸部10内缩的两侧缘,两脚座13的两相对侧壁分别设有一嵌合元件14,另外,两脚座13之间的一端上设有一凸肋15,恰与弧凸部10上复数沟槽12相对称;如此,机壳1可藉其上的元件结构,与其相同的另一机壳嵌合,以便通过嵌合元件14的互相嵌合方式,可使两机壳彼此堆叠成一体。但上述结构设计采用的材料较多,制作成本也较高,对于现今讲求以低成本达到高效率的理念背道而驰。为改善此缺点,有人又对电子装置进行了进一步地改良,例如:申请号为第01260315.5号的中国发明专利案,如图2A和2B所示,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夹合部20和21以及连接在两夹合部20和21相对的一端缘上的一连接部23,两夹合部20和21及连接部23恰可成呈U形的一夹接槽24,使堆叠架2可藉夹接槽24安装于一电子产品的机壳3的一侧上,如图3所示,夹合部20背对夹接槽24的一面适当位置上,设有至少一定位元件25,另一夹合部21背对夹接槽24的一面,在对应定位元件25的位置处设有另一定位元件26,以便堆叠架2可利用定位元件25与另一个堆叠架2上的另一定位元件26相互接合,或堆叠架2的另一定位元件26可与另一堆叠架2上的定位元件25互相接合,使得安装堆叠架2的电子产品,可彼此相互堆叠成一体。但是,上述两种结构,其中一个大幅度地改变电子装置的结构设计,以至于需要重新开设模具,制作出全新的外壳,增加了许多材料上的成本;另一个结构虽然在电子装置本身的结构上未作出变动,但是另外开设一个模具用来制作堆叠架,也会增加许多的费用及材料的浪费,所以这两种结构仍然是需要付出许多制造成本的设计。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最节省材料和成本,甚至是在不太改变原有电子装置的架构下,设计研发出一种最便于组装和堆叠的电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材料和成本,便于组装和堆叠的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堆叠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和两连接片,壳体内安装有使电子装置正常运作所需的电子元件和电路,壳体的两侧表面在靠近其顶面的同一水平位置处分别设有两第一定位孔,壳体两侧表面在靠近其底面的同一水平位置处分别设有两第二定位孔;分别恰可覆盖在两菱形区域的四边角上的两连接片的一侧边在靠近其两边角上分别设有一恰与第二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孔,连接片的另一侧边在靠近其两边角上设有两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两第二定位孔与两第一连接孔和两第二连接孔与第一定位孔之间分别利用一结合元件连接。
所述的堆叠式电子装置,壳体相邻第一和第二定位孔的一侧表面设有复数个使得壳体可接收来自外界的讯号及电源的连接器,壳体相邻第一和第二定位孔的另一侧表面设有复数个指示电子装置不同动作状态的发光元件。所述的堆叠式电子装置,连接片上接近发光元件的第二连接孔可凸出于壳体底面。所述的堆叠式电子装置,壳体在两第一定位孔之间设有一用于与连接片接近发光元件的第一连接孔相对的第三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节省材料和成本,便于组装和堆叠。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电子产品的堆叠架。
图2A是另一习用电子产品的堆叠架的立体图之一。
图2B是另一习用电子产品的堆叠架的立体图之二。
图3是另一习用电子产品的堆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连接片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连接片的连接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连接片的连接状态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堆叠式电子装置,设有一壳体4,壳体4内安装有使电子装置正常运作所需的电子元件及电路,壳体4的两侧表面在靠近其顶面的同一水平位置处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40,壳体4的两侧表面在靠近其底面的同一水平位置处,设有两个恰与第一定位孔40呈平行状态的第二定位孔42,且第一定位孔40与第二定位孔42分别在两表面不同的垂直线上,即,若以一直线连接第一定位孔40与第二定位孔42的中心位置,恰可围成一菱形区域。另设有两个分别至少可覆盖在上述两菱形区域的四边角的连接片5,连接片5的一侧边在靠近其两边角上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孔50,且第一连接孔50恰与第二定位孔42相配合,而连接片5的另一侧边在靠近其两边角上分别设有一第二连接孔52,第二连接孔52则与第一定位孔40相配合,以便第一连接孔50与第二定位孔42,第二连接孔52与第一定位孔40之间,分别利用一结合元件6连接在一起,即,以连接片5和结合元件6作为堆叠和连接任意两壳体4的工具。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壳体4的两侧边,分别设置两定位孔40和42,以及利用结合元件6将连接片5连接在壳体4的结构设计,并未增加或大幅度修改壳体4的外观,尤其是,现有的所有电子装置上,只要直接在其壳体4上钻出第一和第二定位孔40和42,即可利用结合组件6和连接片5作为堆叠和连接任意两壳体4的工具,达到堆叠电子装置的目的。再者,因为可利用钻孔机直接在电子装置上钻出第一和第二定位孔40和42,根本就不用修改壳体4的模具,即可解决制作成本和材料浪费的问题,甚至于,若修改壳体4的模具,以直接射出成型的方式在壳体4上设置第一和第二定位孔40和42,也不会花费太多的修改模具的成本。至于连接片5,因为其形状简单,不论是以冲压成型方式,或以射出成型方式制作,都是以相当低的成本即可完成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传统电子装置的堆叠问题,而不必付出太多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4相邻第一和第二定位孔40和42的一例表面,设有复数个连接器,使得壳体4可由连接器接收来自外界的讯号及电源,而壳体4相邻第一和第二定位孔40和42的另一侧表面,则设有复数个发光元件44(如:发光二极管),以便壳体4内的电子元件在动作时,可使发光元件44产生不同的发光方式,用以指示电子装置的动作状态。
如果壳体4堆叠到低于人的眼睛直视所能观察到的高度时,壳体4上的发光元件44所投射出的光线,将不易被观察到,因此,为方便眼睛观察发光元件44所投射出来的发光方式,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片5上接近发光元件44的第一连接孔50,可连接到第二定位孔42上,使连接片5上接近发光元件44的第二连接孔52凸出壳体4的底面,而连接片5上接近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孔50,连接到第一定位孔40上,连接片5上接近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孔52,则连接到第二定位孔42上,当壳体4被摆置在一平面,或将连接片5凸出壳体4底面的第二连接孔52以结合元件6固定在相邻的壳体4时,发光元件44将远离该平面或相邻的壳体4,使壳体4呈向上倾斜状态,如此,将眼睛的视线向下看时,将可轻易地观察到发光元件44。
若壳体4堆叠的高度比人的眼睛直视的视线高时,壳体4上的发光元件44所投射出的光线,也不在视线的观察范围内,在此状态下,若将连接片5上接近发光元件44的第一连接孔50,连接到第一定位孔40上,而连接片5上接近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孔50,连接到第二定位孔42上,将使得连接片5上接近发光元件44的第二连接孔52,没有任何定位孔可配合,此乃因连接片5与第一和第二定位孔40和42的设置位置无法配合,即,上述改变连接片5固定在壳体4上的位置的方式,也无法有效地解决,因此,为方便眼睛观察发光元件44所投射出来的发光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壳体4在两第一定位孔40之间,设有一第三定位孔46,且第三定位孔46与连接片5接近发光元件44的第一连接孔50相对时,连接片5上接近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孔50,恰可对应到壳体4接近连接器的第二定位孔42,而连接片5接近发光元件44的第二连接孔52,则与接近发光组件44的第二定位孔42相对应,使连接片5接近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孔52,凸出壳体4底面,以便壳体4被摆置在一平面,或将连接片5凸出壳体4底面的第二连接孔52以结合元件6固定在相邻的壳体4时,发光元件44将向该平面或相邻的壳体4靠近,而使壳体4呈向下倾斜的状态,如此,将眼睛的视线向上看时,将可轻易地观察到发光元件44。
由上述可知,壳体4与连接片5以简单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即可达到将数个壳体4堆叠在一起目的,此外,藉连接片5以不同的位置固定在壳体4上,可使壳体4产生倾斜角度,以便于视线向下俯视时,可轻易地看到发光元件44,再者,可通过在壳体4上增设一第三定位孔46,使壳体4以另一种倾斜方式呈现,使得视线向上仰望时,可轻易地看到发光元件44,都是传统电子装置所未见的,甚至是将发光元件44和连接器的设置位置对调,仍可达到相同的倾斜和堆叠壳体4的功效和目的。

Claims (4)

1、一种堆叠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和两连接片,壳体内安装有使电子装置正常运作所需的电子元件和电路,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两侧表面在靠近其顶面的同一水平位置处分别设有两第一定位孔,壳体两侧表面在靠近其底面的同一水平位置处分别设有两第二定位孔;分别恰可覆盖在两菱形区域的四边角上的两连接片的一侧边在靠近其两边角上分别设有一恰与第二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孔,连接片的另一侧边在靠近其两边角上设有两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两第二定位孔与两第一连接孔和两第二连接孔与第一定位孔之间分别利用一结合元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相邻第一和第二定位孔的一侧表面设有复数个使得壳体可接收来自外界的讯号及电源的连接器,壳体相邻第一和第二定位孔的另一侧表面设有复数个指示电子装置不同动作状态的发光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片上接近发光元件的第二连接孔可凸出于壳体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在两第一定位孔之间设有一用于与连接片接近发光元件的第一连接孔相对的第三定位孔。
CN 200320101536 2003-10-22 2003-10-22 堆叠式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6434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20101536 CN2664343Y (zh) 2003-10-22 2003-10-22 堆叠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20101536 CN2664343Y (zh) 2003-10-22 2003-10-22 堆叠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64343Y true CN2664343Y (zh) 2004-12-15

Family

ID=3433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2010153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64343Y (zh) 2003-10-22 2003-10-22 堆叠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64343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2989A (zh) * 2014-04-03 2015-10-14 镁骅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加装设备主机整合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2989A (zh) * 2014-04-03 2015-10-14 镁骅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加装设备主机整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47972U (zh) 用于光伏阵列中的仿太阳能模块及其与发电太阳能模块的阵列
CN2664343Y (zh) 堆叠式电子装置
CN1412896A (zh) 模块化多功能电源转换器
CN104703428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气装置
CN215978833U (zh) 一种拼接型墙板
CN201417576Y (zh) Led显示屏箱体
CN201238155Y (zh) 单相电能计量箱
CN208442794U (zh) Led显示模组
CN206003584U (zh) 电子装置的封装盒
KR20080003419U (ko) 광멀티플렉스의 다단 구조
CN212850546U (zh) 一种带有安装结构的网关
CN201600838U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模组结构
CN2627120Y (zh) 连环锁扣地板
CN2202939Y (zh) 无“无源底板”积木式微型计算机互连组装结构
CN112436302B (zh) 一种模块化电气保护壳体结构
CN201639207U (zh) 一种压线器
CN2577315Y (zh) 一种网路装置
CN210040094U (zh) 一种多合一断路器合体配件
CN2938503Y (zh) 电缆桥架连接结构
CN2636034Y (zh) 电缆桥架的拐弯装置
CN207112714U (zh) 一种便于路灯维修的大功率线路板连接机构
CN203025392U (zh) 插座式光电交换器
CN211306729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的预制模板构件
CN2724367Y (zh) 壳体的组合结构
TWM243902U (en) Stacking-type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15

Termination date: 20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