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45509Y - 一种便携式折叠桌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折叠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45509Y
CN2645509Y CN 03205577 CN03205577U CN2645509Y CN 2645509 Y CN2645509 Y CN 2645509Y CN 03205577 CN03205577 CN 03205577 CN 03205577 U CN03205577 U CN 03205577U CN 2645509 Y CN2645509 Y CN 264550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tant
type support
desktop
pivoted hole
folding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055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蒂芬·奈
肯特·阿什比
L·柯蒂斯·斯特朗
戴维·温特
C·布兰顿·史密斯
杰伊·琼斯
马汀·纽泽特
泰恩·汉妮
罗伯特·阿瑟尔
埃德范·尼姆维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FUT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IFUT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FUT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IFUTAI CO Ltd
Priority to CN 0320557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4550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4550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4550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s And Desk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Sha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它由一桌支架、二横梁和一桌面构成,桌面底部设一凹腔,二横梁固定于桌面底部凹腔内;桌支架包括内、外“∏”型支架,内、外“∏”型支架在下端固接一底杆,在中部内外对应相枢接;“∏”型支架的纵杆分别与二横梁的对应端部相枢接,横梁的各端部对应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内“∏”型支架的纵杆设为相分离的二套管,内、外“∏”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二枢接处至少有一处设为活动枢接。采用该结构后,通过调节内“∏”型支架的二套管与横梁的不同枢接孔位置,使内、外“∏”型支架上端之间的距离为可调节,进而达到调节折叠桌高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折叠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类日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单人或双人使用的便携式折叠桌。
背景技术
桌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家具类日用品,随着人们对外交往的增多,一种适于单人或双人使用的便携式折叠桌深受人们的青睐,该种折叠桌小巧玲珑,它包括一桌面、一桌支架,桌支架主要由二个“∏”型支架构成,“∏”型支架实际上是由一纵杆和二竖杆组成,其中二相互平行的竖杆的上端头分别对称固定联接于纵杆上,两个“∏”型支架的竖杆的下端头分别用于撑开时着地;内、外二个“∏”型支架的竖杆分别在中部内外对应相枢接,就构成了可折叠的桌支架;将桌面底部与桌支架可拆卸联接后就构成了一可折叠桌;当要打开折叠桌时,只需将两个相枢接的“∏”型支架打开,使两个“∏”型支架成交叉撑开状,并形成对桌面的支撑,此时折叠桌成打开状,可以使用;当要收折折叠桌时,只需将两个相枢接的“∏”型支架收折,使两个“∏”型支架成交叉折叠状,折叠桌折叠后,其体积大大缩小,可便于收藏或携带。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人们需要使用具有不同高度的折叠桌,而现有的这种固定高度结构的折叠桌不能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适于单人或双人使用且可调节高度的便携式折叠桌,以适应人们的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它由一桌支架、二横梁和一桌面构成,桌面为吹塑模压构成,桌面底部设一凹腔,二横梁分别与桌面底部凹腔两相对的侧边固定相联接;桌支架包括二个由一纵杆、二竖杆构成的“∏”型支架,内、外二个“∏”型支架的竖杆分别在中部内外对应相枢接;“∏”型支架的二竖杆下端固定接有一底杆,二“∏”型支架的纵杆分别与二横梁的对应端部相枢接,横梁的各端部对应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内“∏”型支架的纵杆设为相分离的二套管,二套管分别与二竖杆上端头固定相联接;内、外“∏”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二枢接处至少有一处设为活动枢接。
所述的内“∏”型支架的二套管之间还接有可锁固其相互靠近的滑动锁接件,滑动锁接件的一侧由端部向内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凸起,与之相套接的套管的一端设有导轨及相对应的凹陷;滑动锁接件的另一侧由中部向外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卡头,条状体上一体设有手柄,在滑动锁接件本体的中部相应设有限制手柄移动的限位块和限制条状体下移的限位块。
所述的横梁为“L”型,其“L”型一边贴靠于桌面底部凹腔的侧壁,两端部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另一边贴靠于桌面底部的表面,并与桌面底部的表面固定相联接。
所述的“L”型横梁贴靠于桌面底部表面的一边还设有若干的锁接孔、定位孔,桌面底部表面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定位凸起。
所述的内、外“∏”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活动枢接为竖杆上设有枢接孔,一螺杆穿接于竖杆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使一竖杆可沿螺杆相对于另一竖杆移动。
所述的内、外“∏”型支架的竖杆均设有枢接孔,一长螺杆穿接于竖杆的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
所述的内、外“∏”型支架的竖杆均设有枢接孔,一铆钉铆接于二对应枢接竖杆的枢接孔中,一短螺杆穿接于另二相对应枢接竖杆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
所述的两底杆的各端头各套入一脚垫。
所述的桌面底部的一边装接有卡接件,桌面底部本体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卡槽。
使用时,当需将折叠桌展开使用时,可先将“∏”型支架扳起,使卡置在桌面底部卡接件与卡槽之间的“∏”型支架的竖杆脱开卡接件及卡槽,继续扳动“∏”型支架,由于“∏”型支架之间的相枢接以及外“∏”型支架纵杆、内“∏”型支架套管与横梁的相枢接,两个“∏”型支架成交叉撑开状,也即桌支架成撑开状,桌支架形成了对桌面的支撑,此时折叠桌成展开状,可以供操作人员使用。
当需调节折叠桌的高度时,在内“∏”型支架的二套管之间没有接滑动锁接件的情况下,由于二套管的对应端头之间有一定距离,可用手将内“∏”型支架的两竖杆向内扳动,由于二竖杆具有一定的长度,且在其下端由同一底杆固定相联接,而在与外“∏”型支架的竖杆相枢接的中部,无论是采用一长螺杆穿接于各竖杆的枢接孔中,并在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还是采用一铆钉固定枢接于二竖杆,一短螺杆穿接于另二竖杆的枢接孔中,并在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内“∏”型支架的两竖杆中的至少有其中一竖杆可以在长螺杆或短螺杆中有移动空间,则内“∏”型支架的一竖杆其上端相对于另一竖杆可移动一定的距离,在扳力作用下,二套管会相互靠近,由于二套管的相互靠近,则其中的一套管会从与横梁相接的枢接孔中脱出,该套管的脱出,使另一套管也可十分方便地从与横梁相接的枢接孔中脱出,二套管从横梁的枢接孔中脱出后,内“∏”型支架与外“∏”型支架之间可自由转动,根椐调节的要求,将内“∏”型支架的二套管移至所需高度的其它枢接孔处,并松开扳动的力,内“∏”型支架的二竖杆在刚性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与二竖杆上端头固定相联接的二套管相互远离,并分别与二横梁对应的端头枢接孔相套;由于两相枢接的内、外“∏”型支架的高度取决于其交叉打开后被固定的距离,内、外“∏”型支架上端之间的距离越短则高度越高,距离越长则高度越低,通过调节内、外“∏”型支架上端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调节折叠桌高度的目的;与外“∏”型支架的纵杆之间相枢接的二横梁端部,也可设有若干的枢接孔用于调节外“∏”型支架,调节时必须将横梁从桌面上拆下,进行移动外“∏”型支架的纵杆,移动好后,再将横梁与桌面固定相联接。
当需调节折叠桌的高度时,在内“∏”型支架的二套管之间接有滑动锁接件的情况下,二套管之间的相互靠近则受制于滑动锁接件,滑动锁接件起锁固作用;滑动锁接件是这样装在二套管之间的,将滑动锁接件设有凸起的一端与一套管相套接,套接时将凸起稍微下压后对准套管一端所设的导轨向套管内滑进,直至滑动锁接件的凸起与套管相对应的凹陷相匹配为止;滑动锁接件的另一端直接滑入另一套管的内壁,其滑入的长度受由中部向外一体延伸所设的条状体的端部的卡头所限制。使用时,将中部的手柄向一侧扳动,由于该侧条状体与手柄联成一体,条状体在刚性弹力作用下其端部向下移动,造成了卡头的下移,卡头的下移后失去了对套管的顶靠,使套管可以沿滑动锁接件进行移动,在用手扳动手柄时,其抓握手柄的同时,也抓握住内“∏”型支架的一竖杆,相当于该竖杆受到了一扳力,在扳力的作用下,与前述相同,该竖杆所接的套管会从横梁的枢接孔中脱出,一套管脱出后,则另一套管也可十分方便地从与横梁相接的枢接孔中脱出,二套管从横梁的枢接孔中脱出后,内“∏”型支架与外“∏”型支架之间可自由转动,将内“∏”型支架的二套管移至所需高度的其它枢接孔处,并松开扳动的力,内“∏”型支架的二竖杆在刚性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二套管分别与二横梁对应端头的枢接孔相套,相套时,套管沿滑动锁接件从其中部向外滑出,当滑动至卡头脱离套管的内壁后,卡头在刚性弹力的作用下弹起,卡头上移后重新对套管产生了顶靠作用;在滑动锁接件本体的中部所设有的限制手柄移动的限位块和限制条状体下移的限位块,主要用于保护条状体,避免因条状体端部的过分移动而造成条状体联接部的折断。
当需将折叠桌折叠收藏时,先将内“∏”型支架二套管采用上述的方法移出枢接孔,而后将内、外“∏”型支架向桌面底部收折,由于内、外“∏”型支架之间的相枢接以及外“∏”型支架纵杆、内“∏”型支架二套管与横梁的相枢接,内、外“∏”型支架成交叉折叠状,并向桌面底部贴靠,最后将内、外“∏”型支架的竖杆卡在桌面底部卡接件与卡槽之间,使内、外“∏”型支架不能活动,折叠桌折叠后,其体积大大缩小,可便于收藏或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与桌面底部固定相接的横梁的各端部上设置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将内“∏”型支架中的纵杆分设为相分离的二套管,二套管之间接有或不接有可锁固其相互靠近的滑动锁接件,内、外“∏”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二枢接处至少有一处设为活动枢接,在内、外“∏”型支架的两竖杆下端固定接有一底杆,使内“∏”型支架一竖杆的端部可以在刚性弹力作用下相对于另一竖杆的端部移动,在扳力作用下,可实现将二套管在横梁枢接孔之间的移动,即实现了内、外“∏”型支架上端之间距离的调节,进而达到了调节折叠桌高度的目的;而两节套管之间所相接的滑动锁接件可以实现其对横梁之间枢接的牢固性,避免了因其它外力的作用而使内“∏”型支架的二套管移出枢接孔而造成桌支架与横梁相脱的现象;由于桌面为吹塑模压构成,使得桌面的重量很轻,制作成本低廉;而“L”型横梁贴靠于桌面底部表面的一边所设有的若干锁接孔、定位孔和在桌面底部表面所设的相对应的螺纹孔、定位凸起,可以更加方便于横梁与桌面之间的固定相联接,特别是用于锁固的螺纹孔处于桌面底部的表面,使得在上螺丝时螺丝刀可直立使用,使用十分方便而省力。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展开使用状态)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另一展开使用状态)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另一收折状态)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外“∏”型支架的构造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内“∏”型支架的构造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外“∏”型支架的构造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内“∏”型支架的构造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滑动锁接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它由一桌支架、二横梁2和一桌面3构成,桌面3底部设一凹腔31,二横梁2分别与桌面3底部凹腔31两相对的侧边固定相联接;桌支架包括内“∏”型支架11和外“∏”型支架12,其中,外“∏”型支架12由一纵杆121、二竖杆122构成,二竖杆122上端头与纵杆121采用焊接相固定;内“∏”型支架11由一纵杆、二竖杆112构成,内“∏”型支架11的纵杆设为相分离的二套管110、111,二套管110、111分别与二竖杆112上端头采用焊接相固定;如图6所示,内“∏”型支架11的二竖杆112下端头固定接有一底杆113,其固定方式为焊接相固定,底杆113、123的各端头各套入一脚垫13;如图5所示,外“∏”型支架12下端头固定接有一底杆123,其固定方式为焊接相固定;将内“∏”型支架11与外“∏”型支架12的竖杆112、122分别在中部内外对应相枢接,其枢接方式为,在内“∏”型支架11、外“∏”型支架12的竖杆112、122均设有枢接孔,一铆钉41铆接于二对应枢接竖杆112、122的枢接孔中,一短螺杆42穿接于另二相对应枢接竖杆112、122的枢接孔中,螺杆42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这样内“∏”型支架11的一竖杆112可沿螺杆42相对于另一竖杆112移动;内“∏”型支架11的二套管110、111分别与二横梁2的相对应的一端部相枢接,枢接时套管110与一横梁2端部所设的枢接孔21相套,套管111与另一横梁2端部所设的枢接孔21相套,二横梁2相套端部的枢接孔21设为一个以上;外“∏”型支架12的纵杆121两端分别与二横梁2的相对应的另一端部相枢接,枢接时纵杆121两端与二横梁2端部所设的枢接孔对应相套,二横梁2相套端部的枢接孔设为一个,也可以设为一个以上;横梁2为“L”型,其“L”型一边贴靠于桌面3底部凹腔31的侧壁,另一边贴靠于桌面3底部的表面,该边还设有若干的锁接孔22、定位孔23,与之相对应在桌面3底部表面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定位凸起,横梁2与桌面3固定时,定位孔23与定位凸起相配合,锁接孔22与螺纹孔相配合并由螺丝锁固;在桌面3底部的一边装接有卡接件32,桌面3底部本体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卡槽33。
使用时,当需将折叠桌展开使用时,可先将“∏”型支架11、12扳起,使卡置在桌面底部卡接件32与卡槽33之间的“∏”型支架的竖杆112、122脱开卡接件32及卡槽33,继续扳动“∏”型支架11、12,由于“∏”型支架11、12之间的相枢接以及外“∏”型支架纵杆121、内“∏”型支架套管110、111与横梁2的相枢接,两个“∏”型支架11、12成交叉撑开状,也即桌支架成撑开状,桌支架形成了对桌面的支撑,此时折叠桌成展开状,可以供操作人员使用。
当需调节折叠桌的高度时,在内“∏”型支架11的二套管110、111之间的对应端头之间有一定距离,可用手将内“∏”型支架11的两竖杆112向内扳动,由于二竖杆112具有一定的长度,且在其下端由同一底杆113固定相联接,而在与外“∏”型支架12的竖杆122相枢接的中部,采用一铆钉41固定枢接于二竖杆112、122,一螺杆42穿接于另二竖杆112、122的枢接孔中,并在螺杆42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内“∏”型支架11的两竖杆112中的其中一竖杆在螺杆42中有移动空间,则内“∏”型支架11的一竖杆112其上端相对于另一竖杆112可移动一定的距离,在扳力作用下,二套管110、111会相互靠近,由于二套管110、111的相互靠近,则其中的一套管会从与横梁2相接的枢接孔21中脱出,该套管的脱出,使另一套管也可十分方便地从与横梁2相接的枢接孔21中脱出,二套管110、111从横梁2的枢接孔中脱出后,内“∏”型支架11与外“∏”型支架12之间可自由转动,根椐调节的要求,将内“∏”型支架11的二套管110、111移至所需高度的其它枢接孔21处,并松开扳动的力,内“∏”型支架11的二竖杆112在刚性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与二竖杆112上端头固定相联接的二套管110、111相互远离,并分别与二横梁2对应的端头枢接孔21相套;由于两相枢接的内、外“∏”型支架11、12的高度取决于其交叉打开后被固定的距离,内、外“∏”型支架11、12上端之间的距离越短则高度越高,距离越长则高度越低,通过调节内、外“∏”型支架11、12上端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调节折叠桌高度的目的;与外“∏”型支架12的纵杆122之间相枢接的二横梁2端部,也可设有若干的枢接孔用于调节外“∏”型支架12,调节时必须将横梁2从桌面3上拆下,移动外“∏”型支架12的纵杆122,移动到位后,再将横梁2与桌面3固定相联接。
当需将折叠桌折叠收藏时,先将内“∏”型支架11二套管110、111采用上述的方法移出枢接孔21,而后将内、外“∏”型支架11、12向桌面底部收折,由于内、外“∏”型支架11、12之间的相枢接以及外“∏”型支架纵杆122、内“∏”型支架二套管110、111与横梁2的相枢接,内、外“∏”型支架11、12成交叉折叠状,并向桌面底部贴靠,最后将内、外“∏”型支架11、12的竖杆112、122卡在桌面3底部卡接件32与卡槽33之间,使内、外“∏”型支架11、12不能活动,折叠桌折叠后,其体积大大缩小,可便于收藏或携带。
实施例二,参见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型支架11的二套管110、111之间还接有可锁固其相互靠近的滑动锁接件5,滑动锁接件5的一侧由端部向内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凸起51,与之相套接的套管110的一端设有导轨及相对应的凹陷1101;滑动锁接件5的另一侧由中部向外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卡头52,条状体上一体设有手柄53,在滑动锁接件5本体的中部相应设有限制手柄移动的限位块54和限制条状体下移的限位块55。
在内“∏”型支架11的二套管110、111之间接有滑动锁接件5的情况下,当需调节折叠桌的高度时,二套管110、111之间的相互靠近则受制于滑动锁接件5,滑动锁接件5起锁固作用;滑动锁接件5是这样装在二套管110、111之间的,将滑动锁接件5设有凸起51的一端与套管110相套接,套接时将凸起51稍微下压后对准套管110一端所设的导轨1101向套管110内滑进,直至滑动锁接件5的凸起51与套管110相对应的凹陷相匹配为止;滑动锁接件5的另一端直接滑入另一套管111的内壁,其滑入的长度受由中部向外一体延伸所设的条状体的端部的卡头52所限制。使用时,将中部的手柄53向一侧扳动,由于该侧条状体与手柄53联成一体,条状体在刚性弹力作用下其端部向下移动,造成了卡头52的下移,卡头的下移后失去了对套管111的顶靠,使套管111可以沿滑动锁接件5进行移动,在用手扳动手柄53时,其抓握手柄53的同时,也抓握住内“∏”型支架11的一竖杆112,相当于该竖杆112受到了一扳力,在扳力的作用下,与前述相同,该竖杆112所接的套管111会从横梁2的枢接孔21中脱出,套管111脱出后,则另一套管110也可十分方便地从与横梁2相接的枢接孔21中脱出,二套管110、111从横梁的枢接孔21中脱出后,内“∏”型支架11与外“∏”型支架12之间可自由转动,将内“∏”型支架11的二套管110、111移至所需高度的其它枢接孔21处,并松开扳动的力,内“∏”型支架11的二竖杆112在刚性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二套管110、111分别与二横梁2对应端头的枢接孔21相套,相套时,套管111沿滑动锁接件5从其中部向外滑出,当滑动至卡头52脱离套管111的内壁后,卡头52在刚性弹力的作用下弹起,卡头52上移后重新对套管111产生了顶靠作用;在滑动锁接件5本体的中部所设有的限制手柄53移动的限位块54和限制条状体下移的限位块55,主要用于保护条状体,避免因条状体端部的过分移动而造成条状体联接部的折断。
实施例三,参见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外“∏”型支架11、12的竖杆112、122之间的活动枢接为内、外“∏”型支架11、12的竖杆112、122均设有枢接孔,一长螺杆43穿接于竖杆112、122的各枢接孔中,螺杆43的螺纹端由螺母431锁接相固定,这样内“∏”型支架11的竖杆112可沿螺杆43移动。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它由一桌支架、二横梁和一桌面构成,桌面底部设一凹腔,二横梁分别与桌面底部凹腔两相对的侧边固定相联接;桌支架包括二个由一纵杆、二竖杆构成的“П”型支架,内、外二个“П”型支架的竖杆分别在中部内外对应相枢接;其特征在于:桌面为吹塑模压构成,“П”型支架的二竖杆下端还固定接有一底杆,二“П”型支架的纵杆分别与二横梁的对应端部相枢接,横梁的各端部对应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内“П”型支架的纵杆设为相分离的二套管,二套管分别与二竖杆上端头固定相联接;内、外“П”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二枢接处至少有一处设为活动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П”型支架的二套管之间还接有可锁固其相互靠近的滑动锁接件,滑动锁接件的一侧由端部向内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凸起,与之相套接的套管的一端设有导轨及相对应的凹陷;滑动锁接件的另一侧由中部向外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卡头,条状体上一体设有手柄,在滑动锁接件本体的中部相应设有限制手柄移动的限位块和限制条状体下移的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为“L”型,其“L”型一边贴靠于桌面底部凹腔的侧壁,两端部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另一边贴靠于桌面底部的表面,并与桌面底部的表面固定相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横梁贴靠于桌面底部表面的一边还设有若干的锁接孔、定位孔,桌面底部表面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定位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外“П”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活动枢接为竖杆上设有枢接孔,一螺杆穿接于竖杆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使一竖杆可沿螺杆相对于另一竖杆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外“П”型支架的竖杆均设有枢接孔,一长螺杆穿接于竖杆的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外“П”型支架的竖杆均设有枢接孔,一铆钉铆接于二对应枢接竖杆的枢接孔中,一短螺杆穿接于另二相对应枢接竖杆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底杆的各端头各套入一脚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桌面底部的一边装接有卡接件,桌面底部本体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卡槽。
CN 03205577 2003-07-24 2003-07-24 一种便携式折叠桌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4550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05577 CN2645509Y (zh) 2003-07-24 2003-07-24 一种便携式折叠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05577 CN2645509Y (zh) 2003-07-24 2003-07-24 一种便携式折叠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45509Y true CN2645509Y (zh) 2004-10-06

Family

ID=34287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0557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45509Y (zh) 2003-07-24 2003-07-24 一种便携式折叠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4550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3409A (zh) * 2017-03-03 2018-09-14 浙江马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桌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3409A (zh) * 2017-03-03 2018-09-14 浙江马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桌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68039Y (zh) 一种折叠式桌椅
CN101697849B (zh) 用于折叠桌椅的卡扣结构
CN201175128Y (zh) 一种凳腿可伸缩的凳子
CN201557737U (zh) 一种可伸缩桌子
CN2645509Y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桌
CN2645506Y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折叠桌
CN2635294Y (zh) 一种折叠工作台
CN2713884Y (zh) 一种带抽屉的便携式折叠桌
CN2647128Y (zh) 一种可折叠的学生课桌
CN2714254Y (zh) 一种带有托盘功能的折叠工作台
CN2925215Y (zh) 折叠式电脑桌
CN216147393U (zh) 一种带夹持装置的折叠式拐杖凳
CN201208030Y (zh) 一种升降折叠桌
CN208842459U (zh) 一种可折叠婴儿推车
CN2265118Y (zh) 高度可调的多功能折叠桌
CN2327238Y (zh) 一种可升降折叠桌
CN2930432Y (zh) 一种可折叠中空吹塑桌
CN2667956Y (zh) 一种折叠桌
CN213464379U (zh) 一种自带凳子的可调式桌子
CN216875520U (zh) 一种折叠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折叠橱柜
CN214156584U (zh) 一种可折叠休闲啤酒桌
CN218185813U (zh) 具有耐腐蚀功能的折叠式户外聚餐桌
CN219069684U (zh) 一种折叠桌
CN216701926U (zh) 一种组合式气顶桌
CN220024428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工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006

Termination date: 201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