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21371Y - 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21371Y
CN2621371Y CNU2003201221808U CN200320122180U CN2621371Y CN 2621371 Y CN2621371 Y CN 2621371Y CN U2003201221808 U CNU2003201221808 U CN U2003201221808U CN 200320122180 U CN200320122180 U CN 200320122180U CN 2621371 Y CN2621371 Y CN 262137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mobile phone
rake
scree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3201221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炜
廖军玲
黄光胜
杨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3201221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21371Y/zh
Priority to PCT/CN2004/000215 priority patent/WO200505267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2137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2137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包括至少一液晶显示部分和一电路板,液晶显示部分包括相互叠合在一起的一液晶显示屏、一导光板和一靓彩图片,导光板的侧边成形有至少一个向外延伸的倾斜部,倾斜部的斜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度至30度,倾斜部所在的侧边或其邻边设有一背光源。由于液晶显示部分都是通过增加靓彩图片的方式来实现彩屏,而且还设有导光板,因而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彩色图象,而且成本低廉、加工方便、实用性强;其次,导光板的侧边上设有倾斜部,使得液晶显示屏背光亮度均匀,从而减少显示上的阴影。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彩屏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手机中的彩屏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吸引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手机生产厂家开始制造彩屏手机。而现有技术中,彩屏手机一般均需采用彩色液晶显示屏,但彩色液晶显示屏的价格比非彩显示屏昂贵得多,例如,一块1.5英寸的黑白LCD显示屏的市场价格为3美元,而同样大小的彩色LCD显示屏的市场价格为14美元。因而使得彩屏手机的价格远远高出普通手机,使得手机的成本和市场价格大大提高,一般消费者很难接受,影响其购买量。
另外,还有一种类似于彩屏手机的方案。如1999年11月10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348529,公开了一种用于手机、寻呼机显示屏上的个人影像显示片,该显示片由彩色喷墨影像层、胶水层和透明塑料胶片叠合而成,其中胶水层由高级玻璃胶70%、信那水20%和快干剂10%搅拌均匀配置而成。该专利尽管提出了通过粘贴彩色图像来装饰手机、实现类似于手机彩屏的构思,而且成本不高,但其没有给出具体、实用的技术方案。因为普通手机消费者几乎不可能仅仅为了装饰手机,而花费昂贵的代价去拍照、找激光彩色打印机打印、配胶水、载剪、粘贴图片,最后再拆开手机,将该显示片安装于显示屏处,因此这种方案也缺乏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其很好地显示彩色图象,而且成本低廉、体积小、重量轻,加工也较为方便,实用性强。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包括至少一液晶显示部分和一与所述液晶显示部分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液晶显示部分包括相互叠合在一起的一液晶显示屏、一导光板和一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靓彩图片,所述导光板的侧边成形有至少一个向外延伸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斜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度至30度,所述倾斜部所在的侧边或其邻边设有一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液晶显示屏为半透明或全透明液晶显示屏。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部由一梯形部和一与所述梯形部上底相连接的矩形部构成,所述导光板安装在一框架内,所述框架的一侧边具有能够容纳所述倾斜部的一梯形结构和一与所述梯形结构的上底相连接的矩形结构;所述背光源为一发光二极管LED,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矩形部成形有一半圆形凹槽,所述发光二极管LED设于所述凹槽内,通过FPC与所述电路板相电连接。
所述倾斜部的所述梯形部的底角α的角度为15度至30度之间。
所述框架的四周成形有多个定位凸块。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部为三角形,其顶角处成形有一半圆形凹槽,所述背光源为一发光二极管LED,其设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倾斜部的长斜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为15度至30度。
所述三角形倾斜部为二个,其对称成形于所述导光板的侧边上。
所述导光板上成形有多个定位凸起。
所述靓彩图片与所述导光板之间设有一扩散片,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设有一反光片,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外侧设有保护屏。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液晶显示部分都是通过增加靓彩图片的方式来实现彩屏,而且还设有导光板,因而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彩色图象,而且成本低廉、加工方便、实用性强,尤其是将该彩屏结构安装于手机上,由于消费者能以比较低廉的价格购买到彩屏手机,因而使得这种手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次,导光板的侧边上设有倾斜部,使得液晶显示屏背光亮度均匀,从而减少显示上的阴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框架和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包括至少一液晶显示部分1和一与所述液晶显示部分1电连接的电路板2,所述液晶显示部分1包括相互叠合在一起的一液晶显示屏11、一导光板13和一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11与所述导光板13之间的靓彩图片12,所述导光板13的侧边成形有至少一个向外延伸的倾斜部132,所述倾斜部132的斜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度至30度,所述倾斜部132所在的侧边或其邻边设有一背光源21。本实用新型设计成靓彩结构,即假彩结构,不但能保证现有技术中直接利用彩色液晶显示屏来显示的彩色效果,而且解决了采用彩色液晶显示屏显示带来的成本高等缺点,从而使得安装有该靓彩结构的手机价格低、可玩赏性强、普及率高。由于所述背光源21安装在所述导光板13的所述倾斜部132的邻近处,使得所述液晶显示屏11背光亮度均匀,从而减少显示上的阴影。
参见图1,所述液晶显示屏11为半透明或全透明液晶显示屏。全透明液晶显示屏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在没有背光的情况下透射出靓彩图片效果;同时,在有背光的情况下可以增强液晶显示屏背光的亮度,用以提高LCD背光的利用率。采用半透明液晶显示屏的优点在于:当不用背光时,显示效果不会受到靓彩图片12的影响。
参见图2和图3,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倾斜部132由一梯形部134和一由所述梯形部134上底相连接的矩形部135构成,所述导光板13安装在一框架3内,所述框架3的一侧边具有一能够容纳所述倾斜部132的一梯形结构142和一与所述梯形结构142的上底相连接的矩形结构143;所述背光源21为一发光二极管LED,所述倾斜部132的所述矩形部135成形有一半圆形凹槽136,所述发光二极管LED设于所述凹槽136与所述矩形结构143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131内,通过FPC22与所述电路板2相电连接。上述结构可以使所述倾斜部132与所述框架3更好的配合在一起,同时使所述光线能够很好的导入所述导光板13内,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可以用应于双彩屏手机内。
参见图3,所述倾斜部132的所述梯形部134的底角α的角度为15度至30度之间。可以使所述梯形部134的导光效果更好。
参见图2,所述框架3的四周成形有多个定位挡块31。所述挡块31可以对所述靓彩图片12和所述液晶显示屏11进行定位,便于安装。
参见图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倾斜部132为三角形,其顶角处137成形有一半圆形凹槽136,所述背光源21为一发光二极管LED,其设于所述凹槽136内。所述倾斜部132的长斜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为15度至30度。上述结构也可以实现光线的均匀导入,同时结构简单,利于加工。可以用应于单彩屏手机内。
参见图4,所述三角形倾斜部132为二个,其对称成形于所述导光板13的侧边上。通过设置两个所述倾斜部132,每一个所述倾斜部132对应一个所述背光源21,提高了背光的亮度,增强了显示的效果。
参见图4,所述导光板13上成形有多个定位卡块139。用于定位所述靓彩图片12和所述液晶显示屏11,便于安装。
参见图1,所述靓彩图片12与所述导光板13之间设有一扩散片16,通过所述扩散片16使得发射出的光分布更加均匀,同时保证从正面看不到反射点的影子,增强了显示的效果。所述液晶显示屏11的外侧设有保护屏15,所述保护屏15对所述液晶显示屏11起保护作用。所述保护屏15为全息图象的液晶保护屏,是通过采用全息技术处理以后而形成的一种液晶保护屏,使所述液晶显示部分1在没有背光的情况下,通过外界光线照射从而在所述保护屏15上显示出一种全息立体图象效果,同时,在有背光的情况下,又不影响正常的使用效果。所述导光板13的底面上设有一反光片14。所述反光片14可以将所述导光板13底面漏出的光反射回所述导光板13中,以增加光的使用效率。
上述几种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包括至少一液晶显示部分(1)和一与所述液晶显示部分(1)电连接的电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部分(1)包括相互叠合在一起的一液晶显示屏(11)、一导光板(13)和一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11)与所述导光板(13)之间的靓彩图片(12),所述导光板(13)的侧边成形有至少一个向外延伸的倾斜部(132),所述倾斜部(132)的斜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度至30度,所述倾斜部(132)所在的侧边或其邻边设有一背光源(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11)为半透明或全透明液晶显示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132)由一梯形部(134)和一由所述梯形部(134)上底相连接的矩形部(135)构成,所述导光板(13)安装在一框架(3)内,所述框架(3)的一侧边具有一能够容纳所述倾斜部(132)的一梯形结构(142)和一与所述梯形结构(142)的上底相连接的矩形结构(143);所述背光源(21)为一发光二极管LED,所述倾斜部(132)的所述矩形部(135)成形有一半圆形凹槽(136),所述发光二极管LED设于所述凹槽(136)与所述矩形结构(143)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131)内,通过FPC(22)与所述电路板(2)相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132)的所述梯形部(134)的底角α的角度为15度至30度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的周边成形有多个定位挡块(31)。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132)为三角形,其顶角处(137)成形有一半圆形凹槽(136),所述背光源(21)为一发光二极管LED,其设于所述凹槽(136)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132)的长斜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为15度至30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倾斜部(132)为二个,其对称成形于所述导光板(13)的侧边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3)上成形有多个定位凸起(139)。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靓彩图片(12)与所述导光板(13)之间设有一扩散片(16),所述导光板(13)的底面上设有一反光片(14),所述液晶显示屏(11)的外侧设有保护屏(15)。
CNU2003201221808U 2003-11-27 2003-11-27 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62137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3201221808U CN2621371Y (zh) 2003-11-27 2003-11-27 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
PCT/CN2004/000215 WO2005052675A1 (fr) 2003-11-27 2004-03-18 Afficheur couleur a cristaux liquid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3201221808U CN2621371Y (zh) 2003-11-27 2003-11-27 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21371Y true CN2621371Y (zh) 2004-06-23

Family

ID=3425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32012218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621371Y (zh) 2003-11-27 2003-11-27 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21371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7181C (zh) 采用双发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8153024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510500A (zh) 图象显示方法和图象显示系统
CN101403834B (zh) 背光组件
CN207281424U (zh) 一种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621371Y (zh) 一种手机的彩屏结构
CN2619434Y (zh) 一种改进的彩屏手机
CN159523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606373Y (zh) 导光板的改进结构
CN2621373Y (zh) 一种彩屏手机
CN1506724A (zh) 结合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器
CN2681166Y (zh) 一种彩屏结构
CN2679932Y (zh) 一种彩屏手机
CN2901715Y (zh) 一种用于手机的彩屏结构
CN113741085A (zh) 双面显示面板
CN2621372Y (zh) 手机的彩屏结构
CN2621306Y (zh) 一种双彩屏结构
CN2621370Y (zh) 一种具有彩屏结构的手机
CN2621369Y (zh) 一种双彩屏手机
CN2619433Y (zh) 手机的双彩屏结构
CN110109289A (zh) 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装置
CN216979529U (zh) 一种光栅结构分光膜及Mini LED背光模组
CN201035895Y (zh) 双展示面超薄灯箱
CN2638350Y (zh) 改进的彩屏手机
CN216979530U (zh) 一种扩散结构分光膜及Mini LED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