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45718Y - 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45718Y
CN2545718Y CN02239422U CN02239422U CN2545718Y CN 2545718 Y CN2545718 Y CN 2545718Y CN 02239422 U CN02239422 U CN 02239422U CN 02239422 U CN02239422 U CN 02239422U CN 2545718 Y CN2545718 Y CN 254571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ductive part
detection signal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02239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da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Delta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02239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4571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4571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4571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对应插座,该插座具有一中心突出导体部及一外围绝缘部,其中该外围绝缘部设置有一接触弹片以及一第二接触弹片,该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导电部,它与该中心突出导体部接触;一第二导电部,它与该外围绝缘部的该第一接触弹片接触;以及一第三导电部,它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其中该第三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对应插座时,该第三导电部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Description

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及其连接组合,尤指一种可相应不同功率的电子装置而自动识别电导通与否的共用性连接器与其连接组合。
(2)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电源转换器中的连接器1或称为插头(plug)通常为一圆管状构造,其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由内而外分别由一第一导电部11、一绝缘部12以及一第二导电部13所构成,而该连接器更包括一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其中该第一导电部11与该第二导电部12是电连接该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而该绝缘部12是位于该第一导体部11与该第二导体部13之间,提供隔绝上下两层导体部(11及13)的绝缘功效。而习用插座2是对应于该连接器1亦属一圆管状构造,其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由内而外是为一中央突出导体部21与一外围绝缘部22所构成,该外围绝缘部22具有一接触弹片221,当该连接器1插接至该对应插座2时,该中央突出导体部21可与该第一导电部11接触,该外围绝缘部22的该接触弹片221可与该第二导体部13接触,由于其接触部分皆为相同极性端,请参阅图1,即该中央突出导体部21与该第一导电部11皆属正极端,而该接触弹片221与该第二导电部13皆为负极端,致使该连接器1与该插座2得以电导通,该第一导电部11与该第二导电部13所电连接的电源电路始可顺利输出电力至该插座2,进而使装设有该插座2的电子装置(图中未示出)得以获得电力。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电子装置往往具有不同的需求配置,比如是为具有各种功率需求的电子装置机种,而其所需的电源转换器皆要对应该各种功率需求而设计,且具有较小功率电源转换器是无法于较大功率需求的电子装置机种上运作,但若为较大功率的电源转换器则可适用于与其功率相符或较小功率需求的电子装置。但前述的不同功率需求的电子装置中的插座设计与具有不同功率的电源转换器上的连接器设计均为共同标准规格,其大小并不会因功率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因此往往在实际操作时,会把较小功率的电源转换器误插至较大功率需求的电子装置中,则容易发生下列情况:
1.电子装置持续开启与关闭(on and off):该小功率的电源转换器所提供的电源虽恰可使该较大功率需求的电子装置启动,但该提供电源不足以使该电子装置持续运作,致使该电子装置随即断电,然而该电源转换器仍持续输出电源给该电子装置,使得该电子装置又重复启动,因前述理由,又随即断电,如此重复不停的启动与关闭,对于该电子装置言,内部的电子元件持续存在于高电压的启动电流下,极容易损坏,而该电源转换器则必须不停的提供电源,使得该电源转接器会有过热情况,亦会降低电源转接器的使用年限。
2.电子装置可启动运作,但持续不久(on and shut down):该小功率的电源转接器虽可使该较大功率的电子装置启动运作,但仍因电源的供应不足使得该电子装置的运作效率不佳,且随时都有断电的可能性。再则,该电子装置若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无预警地断电,则往往会造成数据流失或是数据损坏。
(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与其组合,于习用的标准规格尺寸的连接器中,提供具有一具有检测信号的机构设计,经由一电子装置中的对应插座所提供的识别部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与电子装置电导通,因此可相应不同功率的电子装置而有自动识别功能,进而控制该电子装置的电导通与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的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对应插座,该插座是具有一中心突出导体部及一外围绝缘部,其中该外围绝缘部设置有一第一接触弹片以及一第二接触弹片,该连接器是包括:一第一导电部,它与该中心突出导体部接触;一第二导电部,它与该外围绝缘部的该第一接触弹片接触;以及一第三导电部,它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其中该第三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对应插座时,该第三导电部是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二导电部之间还具有一第一绝缘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三导电部之间还具有一第二绝缘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还包括一电源电路,而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二导电部连接于该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检测信号为一输出电流/电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检测信号的提供是藉由一阻抗电连接于该电源电路而再电连接于该第三导体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阻抗是电连接于该选自该电源电路的正极端与负极端的任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阻抗为一电阻、一电感、一电容之一以及上述元件的任意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识别部进一步电连接于该电子装置中的一检测电路上,经由识别该检测信号,进而控制该电子装置的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识别方式是藉由该输出电流/电压与该检测电路中的一参考电流/电压准位作比较,当该输出电流/电压大于或等于该参考电流/电压准位时,该检测电路得以导通,而当该输出电流/电压小于该参考电流/电压准位时,该检测电路断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检测电路为一闭回路,相应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而持续维持导通或是跳开断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第一接触弹片是配置在相较该识别部的设置位置为后端的区域,用以电连接并卡固该第二导电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检测电路为一开回路,相应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而维持断电或是闭合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电子装置为一可携式(portable)电子设备与一不可携式(non-portable)电子设备其中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notebook)、移动电话(mobile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袖珍式个人电脑(pocket PC)、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扫瞄器(scanner)、打印机(printer)及液晶屏幕(LCD monitor)其中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插座,该插座具有一识别部,而该连接器具有一第一导电部、一第二导电部及一第三导电部,其特点是:该第三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插座时,该第三导电部是与该识别部接触,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的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组合,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中,它包括:一插座,设置于该电子装置中,具有一中心突出导体部及一外围绝缘部,其中该外围绝缘部设置有一第一接触弹片以及一第二接触弹片;一连接器,是用以插接该插座,具有一第一导电部,与该中心突出导体部接触,一第二导电部,与该外围绝缘部的该第一接触弹片接触,以及一第三导电部,是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其中该第三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对应插座时,该第三导电部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而藉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的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对应插座,该插座是具有一中心突出导体部、一外围绝缘部,其中该外围绝缘部设置有一第一接触弹片以及一第二接触弹片,该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导电部,它与该中心突出导体部接触;一第二导电部,是与该外围绝缘部的该第一接触弹片接触;以及一第三导电部,它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其中该第一导电部、该第二导电部及该第三导电部之一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对应插座时,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检测信号是由该第一导体部提供,而该中心突出导体部则为一识别部,因此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对应插座时,藉由该检测信号与该识别部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还包括一电源电路,而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三导电部是连接于该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检测信号是由该第二导体部提供,而该第一弹片则为一识别部,因此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对应插座时,藉由该检测信号与该识别部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还包括一电源电路,而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三导电部是连接于该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检测信号是由该第三导体部提供,而该第二接触弹片则为一识别部,因此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对应插座时,藉由该检测信号与该识别部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还包括一电源电路,而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三导电部是连接于该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识别部进一步电连接于该电子装置中的一检测电路,经由识别该检测信号,进而控制该电子装置的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的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插座,该插座具有一识别部,而该连接器是具一第一导电部、一第二导电部及一第三导电部,其特点是:该第一导电部、该第二导电部及该第三导电部其中之一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插座时,该其中之一导电部与该识别部接触,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的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对应插座,该对应插座具有多个接触导体部,该连接器是包括多个导电部,与该对应插座的该多个接触导体具有一对应关系,其中该多个导电部具有一第一数目的导电部与第二数目的导电部,该第一数目的导电部是用以提供一第一数目的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对应插座时,提供该检测信号的该第一数目导电部与对应于该第一数目导电部的第一数目接触导体部各自相互接触,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多个导电部之间各具有一绝缘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对应关系为一对一的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第一数目的接触导体部分别为一识别部,因此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对应插座时,藉由该第一数目的检测信号与该第一数目的识别部彼此分别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第一数目的导电部为至少一个导电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该第二数目导电部为至少二个导电部,因而电连接于至少一的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的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插座,该连接器是具有多个导电部而该插座是具有一识别部,其特征为该多个导电部其中的一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插座时,该多个导电部其中的一导电部与该识别部接触,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4)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技术的连接器结构与其对应插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结构与其对应插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结构与其对应插座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与电子装置间的识别方式与其对应电路配置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与图3,它们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的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结构与其对应插座的剖面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的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3是以习用连接器1(请参阅图1)的相同规格大小的圆管状结构为下列较佳实施例的描述,然本实用新型并非仅限定在下列具体实施例说明描述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3的剖面结构即如图2所示,由内而外分别为一第一导电部31、一第一绝缘部32、一第二导电部33、一第二绝缘部34以及一第三导电部35所构成。其中该连接器3还包括一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而该第一导电部31与该第二导电部33是连接于该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而该第一绝缘部32是位于该第一导电部31与该第二导电部33之间以及该第二绝缘部34是为于该第二导电部33与第三导电部35之间,其为提供隔绝上下两层导电部(31、33以及33、35)的绝缘功效。
而对应于该连接器3的对应插座4亦属一圆管状构造,其尺寸规格亦相同于习用插座2(请参阅图1)的尺寸规格,而其剖面结构如图2所示,由内而外分别为一中央突出导体部41及一外围绝缘部42构成,其中该外围绝缘部42设置有一第一接触弹片421以及一第二接触弹片422,因此当该连接器3插接至该对应插座4时,该中央突出导体部41会与该第一导电部31接触,该外围绝缘部42的该第一接触弹片421会与该第二导电部43接触,而该第三导电部35则与该第二接触弹片422接触。由图2、3中所示,该中央突出导体部41与该第一导电部31皆属正极端,而该接触弹片421与该第二导电部33皆为负极端,因其接触部分皆为相同极性端,致使该连接器3与该插座4得以电导通,然而该中央突出导体部31并不限于仅为正极端,而该接触弹片421不仅限于负极端,只要该连接器3与该插座4皆具有两相异的极性者,且相互接触的部分皆为相同极性端者,即具有电导通的作用。
而本实用新型最重要的特点在于该第三导电部35提供了一检测信号(图中未示出),当该连接器3插接于一电子装置(图中未示出)的对应插座时,该第三导电部35是与该第二接触弹片422接触,藉由该第二接触弹片422(亦可称为识别部)识别该检测信号,致使该第一导电部31与该第二导电部33所连接的电源电路可以顺利输出电力至该插座4,而该电子装置得以电导通。而其中图2与图3的差异在于,该第一接触弹片的设置位置不同。
其中较佳者,该电子装置可为一可携式(portable)电子设备或一不可携式(non-portable)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notebook)、移动电话(mobile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袖珍式个人电脑(pocket PC)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扫瞄器(scanner)、打印机(printer)及液晶屏幕(LCD monitor)。此外,该外围绝缘部42的该第一接触弹片421还可以有外形上的变化,除接触该第二导电部33以电连接外还具有卡固的功能(图中未示出)。
请再参阅图4,它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与电子装置间的识别方式与其对应电路配置示意图。该连接器6所提供的检测信号ID为一输出电流/电压(请参阅图2,是由该第三导电体35所提供),而一电子装置6的插座(图中未示出)所设置的识别部60是电连接于该电子装置6中的一检测电路61上,经由该检测电路61识别该检测信号ID,进而控制一其他受电元件62的电导通与否而决定了该电子装置6的启动。
其识别原则是藉由该输出电流/电压(即是图3中的检测信号ID)与该检测电路61中的一参考电流/电压准位(图中未示出)作比较,当该输出电流/电压大于或等于该参考电流/电压准位时,该检测电路61得以导通,因而电连接于该检测电路61的其他受电元件62随的启动,而可顺利接收由该电源电路50所输出的电力,致使该电子装置6电导通;而当该输出电流/电压小于该参考电流/电压准位时,该检测电路61随即断路,而该其他受电元件62因而无法启动,该电子装置6未能电导通。
该检测信号ID的电流/电压设定则是藉由一阻抗(R或R’)电连接于该连接器5上的该电源电路50上而再电连接于该第三导电部35(参阅图2),使得该第三导电部35可提供该检测信号ID,至于该阻抗(R或R’)的配置则是不限于电连接于该电源电路50的正极端或负极端,且该阻抗(R或R’)为一电阻、一电感、一电容之一以及上述元件的任意组合。
而前述识别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图3中所示该电源电路50中的实线部分与虚线部份分别详细说明,图中是以电阻符号(R或R’)表示前述的阻抗。倘若该检测信号ID为自该电源电路50的正极端拉出的一条线路,其上再电连接一电阻R(即实线部份),而对该电源电路50的负极是成一断路状态,因此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电子装置6时,该检测信号ID与该识别部60连接,而传送至该检测电路61中比较,若为电导通状态,即为该检测信号ID大于或等于该检测电路61中的该参考电流/电压准位时,使得C与E线路导通,而B及C线路断路,因此该其他受电元件62得以导通,可顺利接收由该电源电路50所输出的电力,致使该电子装置6电导通,若为断电状态,即当该输出电流/电压小于该参考电流/电压准位时,则C与E线路则呈现断路,因此该其他受电元件62因而无法启动。而当该检测信号ID为自该电源电路50的负极端拉出的一条线路,其上再电连接一电阻R’(即虚线部份),而对该电源电路50的正极成一断路状态,因此当该检测信号ID大于或等于该检测电路61中的该参考电流/电压准位时,则使得A与D线路导通,而B及C线路断路,该其他受电元件62与该检测电路61电导通,而当该输出电流/电压小于该参考电流/电压准位时,则A与D线路则呈现断路,该其他受电元件62与该检测电路61是呈现断路状态。
请再参阅图2至图4,该第一接触弹片421的配置位置则视该检测电路61的状况而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倘若该检测电路61为一闭回路,即该检测电路常保持电路导通状态,因此则会相应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而持续维持导通或是跳开断电。在这样的状态下,则该第一接触弹片421的配置位置必须是设计于相对于该第二接触弹片(即识别部)422的设置位置较为后端的区域(如图2所示),此设计是为了避免该第二导电部33相较于该第三导电部35接触该识别部422之前而较先接触了该接触弹片421,因而提前电导通,这样会丧失设计该第三导电部35以提供该检测信号来预先判断识别的设计原意。但倘若该检测电路61为一开回路,即该检测电路61常保持电路断开状态,因此则会相应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而维持断电或是闭合导通,在这样的状态下,则第一接触弹片421的配置位置则为不限于设置于在该外围绝缘部42的任何位置上,该第一接触弹片421可以相同于前述方式设置于该识别部422的设置位置较为后端的区域(如图2所示),但也可设置于该识别部422的设置位置相同的位置上(如图3所示),然而这样需要额外于该连接器3上挖出一凹槽36以与该第二导电部33接触产生电连接,亦可因凹陷的该凹槽36与凸出的该第一接触弹片421之间而产生一卡合作用。但该凹槽36在该第三导电部35的部分必须设有一绝缘层361将该第二导电部33与该第三导电部35之间绝缘,以避免短路,这样会增加施工不便与制造成本的提高,因此一般实务上该第一接触弹片421通常设置于该识别部422的设置位置较为后端的区域为较佳,因为这样该第一接触弹片421即可直接接触该第二导电部的前端部分。然而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描述的一种方式,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所提供的该第一接触弹片421实应不限制于设置于该外围绝缘部42的任何位置中。
再则,该电子装置6的识别部60设计是可以于原有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布局上进行设计,无须更换印刷电路板模组。因此,只要改变该检测信号ID的设定值,再对应于具有识别部与检测电路的插座设计,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应用在任何种类的连接器与插座中。
前述相关说明皆是以该第三导电部35提供一检测信号ID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3并不限于该检测信号ID仅能以该第三导电部35来提供,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检测信号可以藉由该第一导电部31、第二导电部33与第三导电部35其中的任一导电部来提供。当该检测信号ID是由该第一导体部31提供时,而该中心突出导体部41即为一识别部,因此当该连接器3插接于该对应插座4时,藉由该检测信号ID与该识别部41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而本实用新型连接器3所提供的电力则以该第二导电部33与该第三导电部35所连接的电源电路50而提供。再则,当该检测信号ID是由该第二导体部33提供时,而该第一弹片421则为一识别部,因此当该连接器3插接于该对应插座4时,藉由该检测信号ID与该识别部421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而本实用新型连接器3所提供的电力则以该第一导电部31与该第三导电部35所连接的电源电路50而提供。而当该检测信号是由该第三导体部35提供时,而该第二接触弹片422则为一识别部(即为图2与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描述),因此当该连接器3插接于该对应插座4时,藉由该检测信号ID与该识别部422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3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而本实用新型连接器3所提供的电力则以该第一导电部31与该第二导电部33所连接的电源电路50而提供。与图4相似,该识别部(41、421或422)进一步电连接于该电子装置6中的一检测电路61,经由识别该检测信号,进而控制该电子装置6的电导通,因此该检测电路配置与识别方式则与前述的具体描述皆为相同的原则与方式,因此不再多作说明。
进一步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并不局限于三层导电部的设计而还可以提供多个导电部配置(图中未示出),是与一对应插座的多个接触导体具有一对应关系,通常为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其中该复数导电部具有一第一数目的导电部与第二数目的导电部,该第一数目的导电部是用以提供一第一数目的检测信号,通常仅提供一检测信号,然而并不限于仅有一检测信号,以下是以仅提供一检测信号作描述。而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对应插座时,提供该检测信号的该导电部与对应于该导电部的接触导体部各自相互接触,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其中该第二数目的导电部是用于提供复数组电力来源,是由该第二数目导电部所连接的多个电源电路来提供。该第二数目导电部通常为至少二个导电部,用以提供至少一组电力来源,而倘若为三个导电部,则可为两组正极端与一组共用负极端以提供两组电力来源,倘若为四个导电部,则可为两组正极端与两组负极端以提供两组电力来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可提供一种具有组件共用性的连接器结构,是利用具有与习知技术相同的连接器标准组件规格而实施新颖的机构设计与仅设计一对应的简单电路配置而可提供一检测信号予以对应插座所设计的识别部,如可以相应不同功率的电子装置而自动识别,进而控制致使该连接器的输出电力可否与电子装置电导通,防止习知技术的误插所产生的电子元件损坏。而该检测信号又可以任意设定于不同导电部上,以相应不同的需求配置,此一简单又创新设计以组件共用化为目的,无须花费大笔制造成本即可方便并满足使用上的便利性与扩充性而克服习用技术的缺失。。
当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对应插座,该插座是具有一中心突出导体部及一外围绝缘部,其中该外围绝缘部设置有一第一接触弹片以及一第二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导电部,它与该中心突出导体部接触;
一第二导电部,它与该外围绝缘部的该第一接触弹片接触;以及
一第三导电部,它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其中该第三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对应插座时,该第三导电部是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二导电部之间还具有一第一绝缘部,而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三导电部之间还具有一第二绝缘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源电路,而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二导电部连接于该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而该检测信号为一输出电流/电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检测信号的提供是藉由一阻抗电连接于该电源电路而再电连接于该第三导体部,而该阻抗是电连接于该电源电路的正极端与负极端的任一端,且该阻抗为一电阻、一电感、一电容其中之一以及上述元件的任意组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触弹片为一识别部,它进一步电连接于该电子装置中的一检测电路,经由识别该检测信号,进而控制该电子装置的电导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识别方式是藉由该输出电流/电压与该检测电路中的一参考电流/电压准位作比较,当该输出电流/电压大于或等于该参考电流/电压准位时,该检测电路得以导通,而当该输出电流/电压小于该参考电流/电压准位时,该检测电路断路。
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电路为一闭回路,相应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而持续维持导通或是跳开断电,而该第一接触弹片是配置在相较该识别部的设置位置为后端的区域,用以电连接并卡固该第二导电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电路为一开回路,相应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而维持断电或是闭合导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一一可携式电子设备与一不可携式电子设备之一,而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袖珍式个人电脑、数字相机、扫瞄器、打印机及液晶屏幕之一。
10.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组合,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插座,设置于该电子装置中,具有一中心突出导体部及一外围绝缘部,该外围绝缘部设置有一第一接触弹片以及一第二接触弹片;
一连接器,用以插接该插座并具有:一第一导电部,与该中心突出导体部接触;一第二导电部,与该外围绝缘部的该第一接触弹片接触;以及一第三导电部,它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该第三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对应插座时,该第三导电部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而藉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11.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对应插座,该插座是具有一中心突出导体部、一外围绝缘部,其中,该外围绝缘部设置有一第一接触弹片以及一第二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导电部,它与该中心突出导体部接触;
一第二导电部,它与该外围绝缘部的该第一接触弹片接触;以及
一第三导电部,它与该第二接触弹片接触,其中该第一导电部、该第二导电部及该第三导电部之一的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对应插座时,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检测信号是由该第一导体部提供,而该中心突出导体部则为一识别部,因此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对应插座时,藉由该检测信号与该识别部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且该连接器更包括一电源电路,而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三导电部是连接于该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检测信号是由该第二导体部提供,而该第一弹片为一识别部,因此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对应插座时,藉由该检测信号与该识别部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且该连接器还包括一电源电路,而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三导电部连接于该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检测信号是由该第三导体部提供,而该第二接触弹片则为一识别部,因此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对应插座时,藉由该检测信号与该识别部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且该连接器更包括一电源电路,而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三导电部是连接于该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
15.如权利要求12、13及14之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识别部进一步电连接于该电子装置中的一检测电路,经由识别该检测信号,进而控制该电子装置的电导通。
16.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插座,该插座具有一识别部,而该连接器具有一第一导电部、一第二导电部及一第三导电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部、该第二导电部及该第三导电部其中之一的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插座时,该其中之一的导电部与该识别部接触,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17.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对应插座,该对应插座是具有多个接触导体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是包括:
多个导电部,是与该对应插座的该多个接触导体具有一对应关系,其中,该多个导电部具有一第一数目的导电部与第二数目的导电部,该第一数目的导电部是用以提供一第一数目的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对应插座时,提供该检测信号的该第一数目导电部与对应于该第一数目导电部的第一数目接触导体部各自相互接触,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18.如权利要求17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导电部之间各具有一绝缘部,而该对应关系为一对一的关系。
19.如权利要求17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数目的接触导电部分别为一识别部,因此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对应插座时,藉由该第一数目的检测信号与该第一数目的识别部彼此分别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20.如权利要求17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数目的导电部为至少一个导电部,而该第二数目导电部是为至少二个导电部,因而电连接于至少一个的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力。
21.一种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装置的插座,该连接器具有多个导电部而该插座具有一识别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导电部其中之一导电部提供一检测信号,当该连接器插接于该插座时,该多个导电部其中之一导电部与该识别部接触,经由该检测信号的识别,致使该连接器输出电力而与该电子装置电导通。
CN02239422U 2002-06-13 2002-06-13 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54571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02239422U CN2545718Y (zh) 2002-06-13 2002-06-13 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02239422U CN2545718Y (zh) 2002-06-13 2002-06-13 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45718Y true CN2545718Y (zh) 2003-04-16

Family

ID=33712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2394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545718Y (zh) 2002-06-13 2002-06-13 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45718Y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0575A (zh) * 2012-02-15 2012-07-11 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式后备电源自动识别输出电压电流
CN101783467B (zh) * 2009-01-16 2013-10-23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座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104391472A (zh) * 2014-11-07 2015-03-04 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多种机型机车牵引作业的供电装置
WO2016070629A1 (zh) * 2014-11-05 2016-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以及插头虚插检测电路、装置、方法
CN105706307A (zh) * 2013-11-08 2016-06-22 Sps株式会社 具有磁连接器的电源供给系统
CN106129735A (zh) * 2016-07-29 2016-11-16 温州德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接点的接插装置
CN105048200B (zh) * 2015-06-27 2017-03-08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指示卡片安装的方法
CN108492543A (zh) * 2018-03-19 2018-09-0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主机设备、输入操控设备及讯号传输侦测方法
CN110838653A (zh) * 2019-10-30 2020-02-25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合距离可测的电连接器及插合距离测试方法
CN111474504A (zh) * 2020-04-29 2020-07-3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母针簧片检测公针和包括该公针的检测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467B (zh) * 2009-01-16 2013-10-23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座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102570575A (zh) * 2012-02-15 2012-07-11 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式后备电源自动识别输出电压电流
CN105706307A (zh) * 2013-11-08 2016-06-22 Sps株式会社 具有磁连接器的电源供给系统
WO2016070629A1 (zh) * 2014-11-05 2016-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以及插头虚插检测电路、装置、方法
CN104391472A (zh) * 2014-11-07 2015-03-04 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多种机型机车牵引作业的供电装置
CN104391472B (zh) * 2014-11-07 2017-03-29 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多种机型机车牵引作业的供电装置
CN105048200B (zh) * 2015-06-27 2017-03-08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指示卡片安装的方法
CN106129735A (zh) * 2016-07-29 2016-11-16 温州德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接点的接插装置
CN106129735B (zh) * 2016-07-29 2020-04-21 温州德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接点的接插装置
CN108492543A (zh) * 2018-03-19 2018-09-0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主机设备、输入操控设备及讯号传输侦测方法
CN110838653A (zh) * 2019-10-30 2020-02-25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合距离可测的电连接器及插合距离测试方法
CN110838653B (zh) * 2019-10-30 2021-09-1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合距离可测的电连接器及插合距离测试方法
CN111474504A (zh) * 2020-04-29 2020-07-3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母针簧片检测公针和包括该公针的检测装置
CN111474504B (zh) * 2020-04-29 2022-03-1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母针簧片检测公针和包括该公针的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26623A (zh) 组合音频/充电插孔
CN2545718Y (zh) 具有检测信号的连接器
US8235746B2 (en) USB connector structure
US6755681B2 (en) Connector with signal detection device
US7722370B2 (en) Socket with detection functions
US6733333B1 (en) Transmission cable having operation status indicator means
US67968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CN1736008A (zh) 键锁的通用电源末端和电源连接器
KR20090120052A (ko) 쇼트방지회로를 구비한 양방향 플러그
CN1677881A (zh) 用于把电池耦合于移动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CN2689345Y (zh) Usb端口测试装置
US20130290589A1 (en) Test circuit for memory module
CN1638406A (zh) 用于折叠型移动终端的信号连接设备
CN115986470A (zh) 快速ip地址配置装置、方法及oled侧窗总成
WO2021109562A1 (zh) 显示结构及显示屏
CN1217451C (zh) 转接器的组装结构
WO2020048276A1 (zh) 一种充电接口的保护方法及充电装置
CN2611960Y (zh) 转接卡及其与计算机主机的组合
CN2603592Y (zh) 双屏幕的移动电话
CN2702582Y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推出结构
CN219980453U (zh) 供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18770474U (zh) 一种可旋转插座
CN212810615U (zh) Ffc/fpc连接器、电池包及车辆
US20230420895A1 (en) Modularized socket structure
CN2754230Y (zh) 连接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