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24278Y - 手握式电脑按键器 - Google Patents

手握式电脑按键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24278Y
CN2524278Y CN 01279312 CN01279312U CN2524278Y CN 2524278 Y CN2524278 Y CN 2524278Y CN 01279312 CN01279312 CN 01279312 CN 01279312 U CN01279312 U CN 01279312U CN 2524278 Y CN2524278 Y CN 252427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p
key
button
tail
f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793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德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27931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2427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2427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2427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按键装置。使进一步发挥手指作用,少占空间。其由按键杆、台面、夹具等构成,台面上设一杆体,杆体上端设握合部,握合部有五个周壁,每周壁上设按键,这些按键有多种功能。采用手握式的输入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姆指及其他四指的作用,可按安置在桌缘处或扶手处,少占空间,用于电脑。

Description

手握式电脑按键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键盘,尤其是指一种电脑输入用按键装置,或称谓电脑按键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脑键盘是延用传统打字机模式而来,采取正前面,且平面式;姆指无用武之地,且其置于桌面上时,相当的占用空间。尤其在当今电脑行业突飞猛进,电脑的功能、速度、容量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更好地发挥灵巧的手指的作用,使手指中的姆指与食指既能单独使用,又能其两者搭配使用,尚是没有很好得到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电脑按键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姆指及其他四指作用,同时少占空间的手握式电脑按键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的:手握式电脑按键器,其由左按键杆及右按键杆构成,其特征是:按键杆底部设一台面,台面底端连设一夹具,台面上端面固设一杆体,杆体顶端有呈圆球状的圆球体,杆体上端组设一握合部,于握合部底端面设有一凹孔并嵌入容置圆球体,握合部侧边形成五个周壁,这些周壁分成为姆指按压区、食指按压区、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尾指按压区及手撑按压区,姆指按压区上设有二只对应设立的选择键,选择键一侧的上方处设有一功能键,并在二选择键的下方处设一Shift键,该Shift键的另侧分别设有呈对应的Ctrl健及Alt键,于姆指按压区的下端向下延伸一凸部,凸部上设Enter键;食指按压区上设有二文字按键,并在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设三只分供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的文字按键,于手撑按压区设立一空白键,于左按键杆的尾指按压区设一Est键,于右按键杆的尾指按压区设一倒退空白健。
上述设计,可藉由各按键的配合按压,而将欲选择的字元输入并显示于屏幕上,达到充份发挥手指作用;方便、容易、快速输入;且又有少占桌面空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设于桌缘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设于扶手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各按键对应控制的字元表;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数字键组/功能键组相对位置表;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进行转换大小写英文字母的流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进行转换数字键组/功能键组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进行转换成滑鼠方式使用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卡掣体向外凸出以抵顶握合部凹孔壁面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卡掣体向内缩入未抵顶握合部凹孔壁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左、右按键杆1、2构成,其中,左按键杆1底部设一台面11,台面11底端连设一夹具12,台面11上端面固设一杆体13,杆体13顶端有呈圆球状的圆球体131,杆体13上端组设一握合部14,于握合部14底端面设有一凹孔141并嵌入容置圆球体131,握合部14侧边形成五个周壁,这些周壁分成为姆指按压区142、食指按压区143、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尾指按压区145及手撑按压区146,姆指按压区142上设有二只对应设立的选择键1421、1422,选择键1421、1422一侧的上方处设有一功能键1423,并在二选择键1421、1422的下方处设一Shift键1424,该Shift键1424的另侧分别设有呈对应的Ctrl健1425及Alt键1426,于姆指按压区142的下端向下延伸一凸部1427,凸部1427上设Enter键1428;食指按压区143上设有二文字按键1431、1432,并在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设三只分供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的文字按键1441、1442、1443,于手撑按压区146设立一空白键1461,于左按键杆1的尾指按压区145设一Esc键1451。其中,右按键杆2底部设一台面21,台面21底端连设一夹具22,台面21上端面固设一杆体23,杆体23顶端有呈圆球状的圆球体231,杆体23上端组设一握合部24,于握合部24底端面设有一凹孔242并嵌入容置圆球体231,握合部24侧边形成五个周壁,这些周壁分成为姆指按压区242、食指按压区243、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244、尾指按压区245及手撑按压区246,姆指按压区242上设有二只对应设立的选择键2421、2422,选择键2421、2422一侧的上方处设有一功能键2423,并在二选择键2421、2422的下方处设一Shift键2424,该Shift键2424的另侧分别设有呈对应的Ctrl健2425及Alt键2426,于姆指按压区242的下端向下延伸一凸部2427,凸部2427上设Enter键2428;食指按压区243上设有二文字按键2431、2432,并在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244设三只分供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的文字按键2441、2442、2443,于手撑按压区246设立一空白键2461,于右按键杆2的尾指按压区245上设一倒退空白键Back Space2451。其中,左、右按键杆1、2的姆指按压区142、242设为三只选择键,并呈上、中、下排列,使下选择键代替原来仅二只选择键时同时下压上、下选择键的状态。并可将文字扩充为60个。其中,左、右按键杆1、2的圆球体131、231两侧上各设一卡掣体132、232。且卡掣体132或232为两侧各一,呈二相对应设置;二选择键1421、1422或2421、2422呈二半圆对应设立,而Shift键1424或2424呈圆形,Ctrl键1425或2425及Alt键1426或2426位于在姆指下垂时可方便按压的位置。Enter键1428或2428用于文字符号的输入或不需输入。二卡掣体132、232在电脑开机时,呈向外凸出,以抵顶握合部14、24的凹孔141、241壁面,使握合部14、24无法转动,若同时按压左或右按键杆1、2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244的任二文字按键1441、1442、1443、2441、2442、2443时,即可使卡掣体132、2 32向内缩入,不再抵顶凹孔141、241周壁,使握合部14、24可前、后、左、右转动,并成滑鼠般使用。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按键杆握合部14、24及其按压区和按键的设置,呈对称形并可设置于桌缘处或扶手处。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键1423、2423代表F1、F2、……、F10,若要扩充时,可利用同时按压Shift健及该功能键,即可由Shift健+功能键而代表F11、F12、……、F20。
如图7-11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手握式电脑按键器在以手部的各手指进行文字输入的操作方式仍沿袭一般电脑键盘的操作方式,即其概略将键盘区分成二部份如图6所示。左边的部份为左手控制、右边的部份则由右手控制,至于在传统键盘右方的功能键组如Insert、Home、Page Up、Delete、End、Page Down、↑、←、↓、→等键实与传统键盘上的最右边的数字键组相同,且为令其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故将它设计呈如图7所示的方式排列;另当电脑开机时,将左、右按键杆1、2握合部14设定为固定不动的状态,即此时位在圆球体131、231的二卡掣体132、232会向外凸出如图11所示,以顶抵握合部14、24的凹孔141、241壁面,使握合部14、24无法转动,倘若欲将该左、右按键杆1、2当作滑鼠使用时,则利用同时下压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244的任二文字按键1441、1442、1443、2441、2442、2443,可今左、右按键杆1、K成为滑鼠,且其藉由任二文字按键的按压连动卡掣体132、232,使二卡掣体132、232向内缩入,不再紧抵凹孔141、241壁面,而令握合部14、24可自由的前、后、左、右转动。
以下再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手握式电脑按键器各按键的操作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1)当欲将小写英文字母转换成大写英文字母时,有二种方式可以达成,其一:以姆指按压Shift键1424或2424时,并同时下压代表欲输入的英文字母的文字按键,即可令该英文字母呈大写方式显示,当姆指不再按压Shift键1424或2424时,则英文字母回复成小写状态;其二:以姆指直接连续二次按压Shift键1424或2424,使它形成如传统键盘上的Caps Lock功能键,欲回复成小写英文字母时,则再按压Shift键1424或2424即可如图8所示。
(2)各手指可操控的文字为如下表,请一并参阅图6:
    左手     右手
  食指 F4、F5、4、5、R、T、F、G、V、B F6、F7、6、7、Y、U、H、J、N、M
  中指 F3、3、E、D、C F8、8、L、K、,
  无名指 F2、2、W、S、X F9、9、0、L
  尾指 F1、1、Q、A、Z F10、0、P、;、/
(3)当握住右按键杆2,并同时下压右按键杆2的功能键2423及倒退空白键2451时,则该右按键杆2的功能转变为数字键组/功能键组,且此时的Shift键2424亦形成取代传统键盘上的Num Lock键,亦即未下压Shift键时,该数字键组/功能键组呈数字键组使用,若下压shift键2424时,则数字键组/功能键组呈功能键组使用,当然若再下压Shift键2424则回至数字键组功能;另,当同时下压左按键杆1的功能键1423及Esc键1451时,作用亦与上述相同(请参阅图9)
(4)由于左、右按键杆1、2的杆体13、23上端以圆球体131、23与握合部14、24的凹孔141、241相结合,而使二握合部14、24可以前、后、左、右任一方向转动,利用此一特性,可将左、右按键杆1、2取代滑鼠;使用时(请参图10)将左、右按键杆1、2设定在不论处于任何状态下,只要将左按键杆1(或右按键杆2)上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或244的文字按键1441、1442、1443或2441、2442、2443的任意二个按键下压,下压后,于圆球体131或231上的二卡掣体132或232便向内缩入,不再抵顶握合部14或24的凹孔141或241的壁面,而使握合部14或24呈可向前、后、左、右任一方向转动,形成滑鼠的使用方式(请参阅图12所示),此时食指按压区143或243的二文字按键1431、1432或2431、2432即分别代表传统滑鼠的左、右键,若再次按压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或244上的任二文字按键1441、1442、1443或2441、2442、2443时,则该左(或右)按键杆1或2回复原来的按键使用状态。
(5)当下压功能键1423、2423时,即可单纯代表数字或字母的各文字按键1431、1432、1441、1442、1443、2431、2432、2441、2442、2443转变成分别代表F5、F4、F3、F2、FI、F6、F7、F8、F9、F10的功能。
(6)当未按压功能键1423、2423及二呈上、下设立的选择键1421I、2421时,各文字按键1431、1432、1441、1442、1443、2431、2432、2441、2442、2443则分别代表5、4、3、2、1、6、7、8、9、0:若只按压上选择键1421或2421,各文字按键1431、1432、1441、1442、1443、2431、2432、2441、2442、2443分别代表T、R、E、W、Q、Y、U、I、O、P;当只按压下选择键144 2(或2422),各文字按键1431、1432、1441、1442、1443、2431、2432、2441、2442、2443分别代表G、F、D、S、A、H、J、K、L、;若同时按压上、下选择键1421、1422(或2421、2422)时,则各文字按键1431、1432、1441、1442、1443、2431、2432、2441、2442、2443分别代表B、V、C、X、Z、N、M、,、.、(请一并参阅图6所示)。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手握式电脑按键器的实际使用情形于下举列说明:
例1:I have been here since June,1952.
以姆指持续按压Shift键1424或2424转换成大写字母
→下压上选择键1421或2421并以中指下压右
按键杆u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244的文字按键2441(显示1)
→不再按压Shift键回复成小写英文字母
→以手掌下压手掌按压区146或246的空白键1461或,2461空格
→以姆指下压下选择键1442或2422再以右手食指下压右按键杆2的食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3(显示h)
→以姆指下压下选择键1422或2422后,再以左手尾指下压左按键杆1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3(显示a)
→以姆指同时下压上、下选择键1421、1422或2421、2422,并以左手的食指按压左按键杆1的食指按压区143的文字按键1432(显示v)
→以姆指下压上选择键1421或2421、以左手中指下压左按键杆1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1(显示e)
→以手掌下压手掌按压区146或246的空白键1461或2461(空格)
→以姆指同时下压上、下选择键1421、1422或2421、2422再以左手食指下压左按键杆1食指按压区143的文字按键1431(显示b)
→以姆指下压上选择键1421或2421,且以左手中指下压左按键杆1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1(显示e)
→以姆指同时下压上、下选择键1421、1422或2421、2422,并以右手食指按压右按键杆2的食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31(显示n)
→以手掌下压手掌按压区146或246的空白键1361或2461(空格)
→以姆指下压下选择键1422或1422,再以右手食指下压右按键杆2的食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31(显示h)
→以姆指下压上选择键1421或2421,且以左手中指下压左按键杆1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1(显示e)
→以姆指下压上选择键1421或2421,以左手食指下压左按键杆1的食指按压区143的文字按键1432(显示r)
→以姆指下压上选择键1421或2421,以左手中指下压左按键杆1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1(显示e)
→以手掌下压手掌按压区146或246的空白键1461或2461(空格)
→以姆指下压下选择键1421或2422,并以左手无名指下压左按键杆1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2(显示S)
→以姆指下压上选择键1421或2421,再以右手中指下压右按键杆2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244文字按键2441(显示I)
→以姆指同时下压上、下选择键1421、1422或2421、2422,并以右手食指按压右按键杆2的食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31(显示n)
→以姆指同时按压上、下选择键1421、1422或2421、2422,接着以左手中指下压左按键杆1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1(显示c)
→以姆指下压上选择键1421或2422,且以左手中指下压左按键杆1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1(显示e)
→以手掌下压手掌按压区146或246空白键1461或2461(空格)
→以姆指持续按压Shift键1424或2424(转换成大写字母)
→同时以姆指下压下选择键1422或2422,再以右手食指下压右按键杆2的食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32(显示J)
→不再按压Shift键1424或2424(回复成小写字母)
→继以姆指下压上选择键1422或2422,并以右手食指按压右按键杆2的食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32(显示u)
→以姆指同时下压上、下选择键1421、1422或2421、2422,再以右手食指下压右按键杆2的食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31(显示n)
→以姆指下压上选择键1421或2421,且以左手中指下压左按键杆1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1(显示e)
→以姆指同时按压上、下选择键1421、1422或2421、2422,接着以右手中指按压右按键杆2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244的文字按键2441(显示,)
→以左手尾指直接下压左按键杆1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3(显示1)
→以右手无名指直接下压右按键杆2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244的文字按键2442(显示9)
→以左手食指直接下压左按键杆1的食指按压区143的文字按键1431(显示5)
→以左手无名指直接下压左按键杆1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2(显示2)
→以姆指同时下压上、下选择键1421、1422或2421、2422,再以右手无名指下压右按键杆2的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244的文字按键2442(显示。)
例2:(1十2)×3=9
首先,以左按键杆1实施为例(请一并参阅图7):
→同时下压左按键杆1的功能键1423及Esc键1451将食指按压区143及中指、无明指、尾指按压区144的各文字按键1431、1432、1441、1442、1443转换成数字键组/功能键组,
→按压上选择键1421及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3〔显示[〕
→按压下选择键1422及食指按压区143的文字按键1432(显示1)
→直接下压食指按压区143的文字按键1431(显示+)
→按压下选择键1422及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文字按键1441(显示2)
→按压下选择键1422及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文字按键1443(显示
)
→按压下选择键1422及食指按压区143的文字按键1431(显示×)
→按压下选择键1422及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的文字按键1442(显示3)
→同时按压上、下选择键1421、1422及食指按压区143的文字按键1432倾示=]
→直接下压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的文字按键1442(显示9)
再以右按键杆2实施为例(请再参阅图7)
→同时下压右按键杆2的功能键2423及Back Space键2451(将食指按压区243及中指、无明指、尾指按压区244的各文字按键2431、2432、2441、2442、2443转换成数字键组1功能键组)
→按压上选择键2421及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244的文字按键2443(显示  )
→按压下选择键2422及食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32(显示1)
→直接下压食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31(显示)
→按压下选择键2422及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文字按键2441(显示2)
→按压下选择键2422及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43(显示  )
→按压下选择键2422及食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31(显示×)
→按压下选择键2422及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244的文字按键2442(显示3)
→同时按压上、下选择键2421、2422及食指按压区243的文字按键2432(显示=)
→直接下压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244的文字按键2442(显示9)
例3:欲使用Ins功能键,以在字串中插入字元(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9所示)
→同时下压左按键杆1的功能键1423及Esc键1451或同时下压右按键杆2的功能键2423及倒退空白键2451(如已在数字键组状态下则免此动作)
下压Shift键1424或2424(将数字键组转换成功能键组)
→同时下压上、下选择键1421、1422或2421、2422、再按压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144或、244的文字按键1441或2441(使用Ins功能键)
→最后下压欲插入的字元,即完成插入字元动作
至于在该功能键组中的各功能键(如Home、End、PgUp、PgDn、Del、↑、←、↓、→),其使用的方式与Ins功能键相同,于下不再赘述。又当同时按功能键及Esc键时,即脱离数字键组/功能键组的使用状态。
复由上述实例中可看出,在使用传统键盘时,使用者的双手需上、下、左、右来回移动,使用上较为不便,且浪费时间,而本按键器则只需移动姆指即可,使用上较为方便,并可加快打字速度:且传统键盘的数字键组/功能键组位在键盘的最右侧,但对于惯用左手的使用者而言,实为勉强,本按键器则可随意以左手或右手操作,相当便利。
又,于左、右按键杆的姆指按压区上的选择键,可设计为上、中、下三只选择键,以当欲选择z、x、c、v、v、B、N、M、,、.、/等字元时不须再同时按压上、下选择键;亦或藉三只选择键的设立,使可输入的字元更多,即可扩充出:不按选择键、按上选择键、按中选择键、按下选择键、按上、中选择键、按中、下选择键等6列字元列,因每一字元列共具有10个字元,故可扩充成60个字元输入。
另外,目前F功能键的使用率愈来愈低,因此,本实用新型将原来键盘上的12个F功能键(F1、F2、……、F12)减为10个F功能键(F1、F2、……、F10)实已足以应用:倘若欲将它扩充,亦可利用Shift键十功能键达到将10键扩充为20键的目的。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按键排列可设定萤幕显示,且以小视窗全部显示或部份显示的方式显示,可方便初学者或键盘不完全熟悉者使用。
经由以上的实施例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器与传统的键盘相比较,具有较小的体积,故较不占用桌面空间,且其左、右按键杆的握合部恰可供手部握合,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容易、舒适。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器左、右按键杆具有夹具,因此,可供夹固于桌缘或座椅的扶手上,而便于使用者使用。
3.由于按键器上的各按键的设立位置皆设在各手指易于按压处,故在操作按压时较为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器可转换成滑鼠功能使用,且可选择以左手或右手操作,因此,不论左手惯用者或右手惯用者于使用操作时皆不致造成困扰;且本按键器按压方便,可以直接数字选项,比移动游标更快速。
5.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器在使用操作时,只有姆指需要移动,反观使用传统的键盘时,其左、右二手皆须前、后、左、右的移动,因此,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上较为便利,且可提高打字速度与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确能达到所预期的使用功效,又其所揭露的具体构造,不仅未曾见诸于同类产品中,亦未曾公开于申请前,诚已完全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与要求,爰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恳请惠予审查,并赐准专利,则实感德便。

Claims (5)

1、手握式电脑按键器,其由左按键杆及右按键杆构成,其特征是:按键杆底部设一台面,台面底端连设一夹具,台面上端面固设一杆体,杆体顶端有呈圆球状的圆球体,杆体上端组设一握合部,于握合部底端面设有一凹孔并嵌入容置圆球体,握合部侧边形成五个周壁,这些周壁分成为姆指按压区、食指按压区、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尾指按压区及手撑按压区,姆指按压区上设有二只对应设立的选择键,选择键一侧的上方处设有一功能键,并在二选择键的下方处设一Shift键,该Shift键的另侧分别设有呈对应的Ctrl健及Alt键,于姆指按压区的下端向下延伸一凸部,凸部上设Enter键;食指按压区上设有二文字按键,并在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设三只分供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的文字按键,于手撑按压区设立一空白键。
2、如权利要1所述的手握式电脑按键器,其特征是:其中,左按键杆底部设一台面,台面底端连设一夹具,台面上端面固设一杆体,杆体顶端有呈圆球状的圆球体,杆体上端组设一握合部,于握合部底端面设有一凹孔并嵌入容置圆球体,握合部侧边形成五个周壁,这些周壁分成为姆指按压区、食指按压区、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尾指按压区及手撑按压区,姆指按压区上设有二只对应设立的选择键,选择键一侧的上方处设有一功能键,并在二选择键的下方处设一Shift键,该Shift键的另侧分别设有呈对应的Ctrl健及Alt键,于姆指按压区的下端向下延伸一凸部,凸部上设Enter键;食指按压区上设有二文字按键,并在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设三只分供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的文字按键,于手撑按压区设立一空白键,于左杆按键的尾指按压区设一Esc键。
3、如权利要1所述的手握式电脑按键器,其特征是:其中,右按键杆底部设一台面,台面底端连设一夹具,台面上端面固设一杆体,杆体顶端有呈圆球状的圆球体,杆体上端组设一握合部,于握合部底端面设有一凹孔并嵌入容置圆球体,握合部侧边形成五个周壁,这些周壁分成为姆指按压区、食指按压区、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尾指按压区及手撑按压区,姆指按压区上设有二只对应设立的选择键,选择键一侧的上方处设有一功能键,并在二选择键的下方处设一Shift键,该Shift键的另侧分别设有呈对应的Ctrl健及Alt键,于姆指按压区的下端向下延伸一凸部,凸部上设Enter键;食指按压区上设有二文字按键,并在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区设三只分供中指、无名指、尾指按压的文字按键,于手撑按压区设立一空白键,于右按键杆的尾指按压区上设一倒退空白键。
4、如权利要1所述的手握式电脑按键器,其特征是:其中,左、右按键杆的姆指按压区设为三只选择键,并呈上、中、下排列。
5、如权利要1所述的手握式电脑按键器,其特征是:其中,左、右按键杆的圆球体两侧上各设一卡掣体。
CN 01279312 2001-12-24 2001-12-24 手握式电脑按键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2427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79312 CN2524278Y (zh) 2001-12-24 2001-12-24 手握式电脑按键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79312 CN2524278Y (zh) 2001-12-24 2001-12-24 手握式电脑按键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24278Y true CN2524278Y (zh) 2002-12-04

Family

ID=3368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7931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24278Y (zh) 2001-12-24 2001-12-24 手握式电脑按键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24278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9243C (zh) * 2006-04-03 2008-07-02 黄宗富 信息输入装置及输入方法
CN101968694A (zh) * 2009-06-16 2011-02-09 英特尔公司 仿形拇指触摸传感器装置
CN103150028A (zh) * 2013-02-06 2013-06-12 鲍炜 手握式键盘及其输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9243C (zh) * 2006-04-03 2008-07-02 黄宗富 信息输入装置及输入方法
CN101968694A (zh) * 2009-06-16 2011-02-09 英特尔公司 仿形拇指触摸传感器装置
CN103150028A (zh) * 2013-02-06 2013-06-12 鲍炜 手握式键盘及其输入方法
CN103150028B (zh) * 2013-02-06 2016-04-27 鲍炜 手握式键盘及其输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2144A (zh) 字符排布、输入方法以及输入装置
CN1811681A (zh) 字符的输入装置和方法
CN1159159C (zh) 用于键盘或袖珍键盘的定位键
CN2524278Y (zh) 手握式电脑按键器
CN1815410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电容式信息输入装置及方法
CN1648836A (zh) 用于触摸屏输入的软键盘
CN1598869A (zh) 可模拟不同笔触的手写笔
CN1851624A (zh) 数字键盘九格魔方图输入法
CN100342310C (zh) 二分汉字编码小键盘输入及其显示方法
CN1123814C (zh) 计算机二笔体系根形码汉字输入方法
CN1145873C (zh) 汉字输入法编码方案
CN1172258C (zh) 九键活版五笔汉字输入法
CN1271493C (zh) 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法
CN2518151Y (zh) 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多功能布局的通用标准型键盘
CN1722067A (zh) 用于输入中文汉字的方法
CN1749926A (zh) 一种适合汉字输入的键盘
CN1125394C (zh) 笔韵码汉字输入法
CN2760667Y (zh) 改进结构后笔记本电脑的鼠标装置
CN1487397A (zh) 电子、手工处理汉字快易通用法
CN1188773C (zh) 英文快速输入法
CN1347021A (zh) 九方日文输入法
CN1148632C (zh) 中国语文档制作用速记键盘
CN1356622A (zh) 带有键位指示卡的3维电子输入装置
CN100342311C (zh) 根拆式汉字输入及其显示方法
CN201215652Y (zh) 一种多按键的手提电脑或台式计算机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