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02739Y - 健身器 - Google Patents

健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02739Y
CN2502739Y CN 01225057 CN01225057U CN2502739Y CN 2502739 Y CN2502739 Y CN 2502739Y CN 01225057 CN01225057 CN 01225057 CN 01225057 U CN01225057 U CN 01225057U CN 2502739 Y CN2502739 Y CN 250273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er
main body
support sector
swing
body bui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250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珅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22505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0273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0273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0273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健身器,具有一本体,本体底面设有一支持部供与地板接触,使本体可以支持部为支点而摆动,且支持部是设于本体接近纵向的一端的位置,而由支持部将本体区分成长段与短段两部分,使本体在常态下具有一稳定的形态,令健身者使用时可安稳地将身躯倚靠于本体上,而由手部或腿部施力来使本体摆动,令健身者的身躯随本体摆动,而可辅助健身者进行各种健身运动。

Description

健身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尤其涉及一种本体可供健身者倚靠,并借本体底部的支持部接触地面,在本体摆动时能辅助健身者进行运动的健身器。
背景技术
如图8所示,为习用的仰卧起坐板,其是于一架体61上架设一倾斜设置的板体62,而于架体61上设有供健身者的脚部钩靠的泡棉轮63。
如上所述的结构,使用时,健身者是用脚部钩靠于泡棉轮63上,令身体向下斜躺于板体62上,再借健身者的腰力挺起上半身来进行仰卧起坐的运动;然而,健身者进行运动时,全凭自身的腰力挺起上半身,此一动作较为费力,且并非任何人均可轻易进行,尤其对初学者或进行复健运动的健身者而言,更是一大挑战;再者,当健身者的身躯挺起时,健身者的背脊及颈锥并无依靠、支撑,且会因健身者的施力而弯曲成弧形,稍有不慎便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运动伤害,此外,该仰卧起坐板只能用来进行仰卧起坐运动,而无法从事其它的运动。
如图9所示,为另一种习用健身器,其具有一基座71,基座71的一端设有一踏板72,该基座71的中段设有一座垫73,并枢设有一可摆动的靠垫74,该靠垫74与基座71间设有一弹性件75。
使用时,健身者是用双脚踩踏于踏板72上,并使背部靠抵于该靠垫74上,当健身者的双脚用力伸展的力量大于该弹性件75的弹力时,该靠垫74会向后摆动,令健身者的身体伸展开来。此一运动方式,虽然健身者的颈部与背部能有适当的支撑,且可获得较大的运动量,但同样不适合进行复健运动的健身者,且其可进行的运动方式亦仅限于前述的特定方式,而无法广泛地进行多种不同的运动,再者复杂的构造会使其造价提高,并使故障率增加。
再请参阅图10,其是一种习用的仰卧起坐健身器,该健身器的本体8概呈一弯曲的弧状,该本体8的一端设有一靠枕81供健身者的颈部靠抵,而相对靠枕81的一端则为一供健身者握持的握持部82。
使用时,健身者的颈部是靠抵于该靠枕81处,并躺卧于地板上,当健身者的双手施力推动握持部82时,该环状的本体8便会摆动,而由靠枕81推抵健身者的颈部向上,带动健身者的上半身挺起进行仰卧起坐运动,这样的动作方式,在健身者挺起上半身时只有靠枕81会产生推动健身者的力量,换言之,健身者是以脆弱的颈部来支撑上半身的重量,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再者,健身者挺起上半身时,背脊与颈锥同样因为施力而弯曲成弧形,而容易因施力不当造成运动伤害。
如图11所示,为一种摇摆健身器,其是在二脚架91间枢设有一轴92,该轴92结合于一靠垫93的中段,且该靠垫93两端分别设有一脚靠架94与一头枕95。
由于枢设于脚架91的轴92是结合于该靠垫93的中段,因此,该靠垫93是呈一平衡的翘翘板形态,只要有一端受力较大便会使靠垫93向受力较大的一端枢转,换言之,健身者的身躯只要施力于靠垫93其中一端,靠垫93便会摆动,而令健身者的身体随之枢转,这样的结构虽能让健身者不费力地伸展,但却无法增加运动量,而靠垫93是呈翘翘板的形态,健身者若稍有不慎便会导致靠垫93失衡而枢转,且由于脚架91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失衡的靠垫93枢转后撞击地板的力量势必会造成健身者受伤或受到惊吓,故而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健身器,在本体的底部接近纵向的一端的位置设有一与地板接触的支持部,且该本体被该支持部区分成一长段与一短段两部分,使该本体在常态下具有一稳定的形态,因此,健身者运动时可安稳地将身躯倚靠于本体上,而由手部或腿部施力,使本体以支持部接触地板来摆动,令健身者的身躯与本体同步摆动,而达到辅助健身者进行各种健身运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身器,该支持部是呈圆弧形,因此该本体受力时该支持部是呈滚动的形态,使本体摆动的同时产生位移,而令健身者的身躯更有效地伸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健身器,包括一本体,该本体概呈矩形板状,供健身者的身躯倚靠,该本体底面设有一支持部,供与地板接触,该支持部部分呈圆弧状,使该本体受力时可使该支持部相对于地板而滚动,并带动本体随之摆动位移,该支持部设于该本体接近纵向的一端的位置,使该本体被该支持部区分成长段与短段两部分。
前述的健身器,其中本体两侧的前后段分别具有把手,供健身者握持。
本实用新型可辅助健身者进行各种健身运动,且可令健身者的身躯更有效地伸展。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A是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挺腰运动的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3B是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挺腰运动的动作示意图之二。
图4A是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伏地挺身运动的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4B是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伏地挺身运动的动作示意图之二。
图5A是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仰卧起坐运动的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5B是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仰卧起坐运动的动作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持部滚动带动本体摆动位移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习用的仰卧起坐板示意图。
图9是习用的一种健身器示意图。
图10是用的仰卧起坐健身器示意图。
图11是习用的摇摆健身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本体1,该本体1是概呈矩形的板状供健身者的身躯倚靠,该本体1两侧的前后段分别具有把手14,可供健身者握持,且该本体1底面设有一支持部11供与地板接触,该支持部11是设于该本体1接近纵向的一端的位置,使该本体1被该支持部11区分成一长段12与一短段13两部分。本实施例中,该支持部11是呈半圆柱形,使该支持部11与地板接触的部分是呈圆弧形,以使该本体1受力时可使该支持部11相对于地板而滚动,并带动该本体1随之摆动位移。
由于该支持部11是设于该本体1接近纵向的一端的位置,使该本体1被该支持部11区分成一长段12与一短段13两部分,因此,常态下该本体1会呈长段12及支持部11同时接触地板的稳定形态,欲进行挺腰运动时,健身者可以上半身躺卧于本体1上,并使头部朝支持部11所在的一端,而脚部则屈膝踏于地板上,令健身者的头部较身体高,如图3A所示,双手可抱于胸前或握住把手14,此时,本体1是呈由长段12与支持部11靠于地板上的稳定形态,而能让健身者安稳地调整姿势,动作时,健身者的腰部与腿部同时出力,令健身者的下半身上抬,当健身者的下半身上抬时,健身者的重心便自然移向健身者的上半身及头部,而形成一股下压本体1的短段13的力量,此一下压的力量会使短段13形成施力臂而相对使本体1的长段12产生一上抬的力量,如图3B所示,如此一来,便会由本体1辅助健身者的身驱上抬来完成挺腰的运动,且在本体1摆动时,该支持部11是呈滚动的形态,使本体1摆动的同时产生位移,而能令健身者的身躯更有效地伸展开来。
进行伏地挺身运动时,健身者是趴卧于本体1上,并使头部朝远离支持部11所在的一端,而脚部则踏于地板上,如图4A所示,双手则伸直撑于地板上,此时,本体1仅由支持部11靠于地板上。动作时,健身者双手弯曲使上半身向下压本体1的长段12,而使本体1摆动,令健身者的身躯随本体1下摆;挺身时,健身者双手伸直挺起上半身,健身者的重心便自然向后移而形成一股下压本体1的短段13的力量,令长段12产生一上抬的力量,辅助健身者的上半身挺起完成伏地挺身运动,如图4B所示。
进行仰卧起坐运动时,健身者是上半身躺卧于本体1上,头部朝远离支持部11所在的一端,且使臀部坐于本体1的短段13上,而脚部则屈膝踏于地板上,如图5A所示,此时,本体1是由短段13与支持部11靠于地板上,因为此时健身者的重心是落在臀部附近,因此,该本体1仍然是呈现一稳定的形态。动作时,健身者先仰身向后,使身体重心压迫本体1的长段12向下,至长段12与支持部11靠于地板上,此时,健身者的重心是压于长段12上,因此,本体1又再度形成一稳定的形态。随后,健身者再运用腰力而挺起上半身,使身体重心再移往本体1的短段13上,而形成一股下压本体1的短段13的力量,令长段12产生一上抬的力量,辅助健身者的上半身回复至接近坐姿的姿态,如图5B所示,而由健身者的体重压住短段13,再回复先前的稳定形态。
在前述的各种运动中,本体1均能呈现出一稳定的平衡状态,而不会因失衡而导致健身者受伤,且健身者仅需略加施力使本体1以支持部11为支点,而以本体1的短段13或长段12作为施力臂,即可对抗身体的重量而使本体1摆动以进行运动,因此,十分适合初学者或进行复健运动者使用。且该本体1受力时可使该支持部11相对于地板而滚动,并带动本体1随的摆动位移,使该本体1摆动后会产生一位移量L,如图6所示,令健身者的身躯能更有效地伸展开来,提高运动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于该本体1的底部接近纵向的一端的位置设有一与地板接触的支持部11,使该本体1被区分成一长段12与一短段13两部分,使该本体1于常态下具有一稳定的形态。因此,健身者运动时可安稳地将身躯倚靠于本体1上,而由手部或腿部施力,使本体1以支持部11接触地板来摆动,令健身者的身躯与本体1同步摆动,而达到辅助健身者进行各种健身运动的功效;再者,该本体1受力摆动时,该圆弧形的支持部11是呈滚动的形态,而使本体1摆动的同时产生位移,而令健身者的身躯更有效地伸展。
当然,本实用新型仍存在许多例子,其间仅细节上的变化。请参阅图6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支持部21概呈三角状,使该本体2受力时可以该支持部21与地板的接触点为枢轴而相对于地板摆动,并带动本体1随之摆动,借此,使本实施例亦可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Claims (2)

1.一种健身器,包括一本体,该本体概呈矩形板状,该本体底面设有一支持部,该支持部部分呈圆弧状,该支持部设于该本体接近纵向的一端的位置,使该本体被该支持部区分成长段与短段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两侧的前后段分别具有把手。
CN 01225057 2001-06-01 2001-06-01 健身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0273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25057 CN2502739Y (zh) 2001-06-01 2001-06-01 健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25057 CN2502739Y (zh) 2001-06-01 2001-06-01 健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02739Y true CN2502739Y (zh) 2002-07-31

Family

ID=33641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2505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02739Y (zh) 2001-06-01 2001-06-01 健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0273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5369A (zh) * 2014-08-01 2016-05-04 坎贝莱有限公司 锻炼装置及系统
CN107149748A (zh) * 2017-05-17 2017-09-12 朱彩玲 一种平衡健身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5369A (zh) * 2014-08-01 2016-05-04 坎贝莱有限公司 锻炼装置及系统
CN105555369B (zh) * 2014-08-01 2019-03-15 坎贝莱有限公司 锻炼装置及系统
CN107149748A (zh) * 2017-05-17 2017-09-12 朱彩玲 一种平衡健身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86926B1 (en) Seated abdominal exercise machine
US5746688A (en) Exercise device
US7488281B2 (en) Abdominal muscle training apparatus
US20050130810A1 (en) Multi-purpose exercise device
US20020173412A1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5277677A (en) Stepping exercise machine
JPH09502916A (ja) 腹筋運動用器具装置
US5554084A (en) Abdominal/hip flex exercise machine
US6475123B1 (en) Abdominal weight lif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245000B1 (en) Exercise device and body toner with adjustable inclined roller platform
WO2008126084A1 (en) Exercise device for stomach muscles
WO1996020758A1 (en) Device for exercising the lower back
TWI632936B (zh) 蹲立健身器
CN2502739Y (zh) 健身器
CN2778335Y (zh) 腹部锻炼装置
CN2179172Y (zh) 健身椅
CN220860580U (zh) 一种坐式前推训练器
CN220877653U (zh) 一种坐式蹬力训练器
CN111228734A (zh) 卷腹训练器
CN110711360A (zh) 肢体训练器
CN210331535U (zh) 一种坐蹬训练器
CN200948319Y (zh) 仰卧起坐训练机
CN1887383A (zh) 液压阻尼综合健身器
CN214436173U (zh) 一种腿部训练器
CN215781315U (zh) 一种心内科临床康复锻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