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99560Y - 横式百叶窗帘 - Google Patents

横式百叶窗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99560Y
CN2499560Y CN 01232351 CN01232351U CN2499560Y CN 2499560 Y CN2499560 Y CN 2499560Y CN 01232351 CN01232351 CN 01232351 CN 01232351 U CN01232351 U CN 01232351U CN 2499560 Y CN2499560 Y CN 249956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blades
rope
ladder
axostylus axosty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323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23235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9956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9956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9956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inds (AREA)

Abstract

一种横式百叶窗帘,包含有:一水平设立的上轨、一平行位在该上轨下方用来提供配重的下轨、由上而下地设置在该上轨与下轨间的多数片第一叶片与多数片第二叶片、二用来吊起该下轨并穿过该等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拉绳,及二用来分别控制该等第一、第二叶片角度的第一、第二调整机构。借此,可分别操作第一、第二调整机构,而分别改变设在不同高度区域的该等第一、第二叶片的设立角度,使得整体横式百叶窗帘在采光与隐密性的调整上能具有分段调整效果。

Description

横式百叶窗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特别是涉及一种横式百叶窗帘。
背景技术
一般在窗户内所装设的窗帘,其装设作用通常是为了遮蔽阳光与提供隐密性,随窗帘构造的不同,所提供的遮光性与隐密性等效果便会有所差异,如图1及图2所示的横式百叶窗帘包含有一中空长条状并具有U字型截面的上轨11、一平行位在该上轨11下方用来提供配重的下轨12、多数片平行间隔设置在该上轨11与下轨12间的叶片13、二用来吊起该下轨12并穿过该等叶片13的拉绳14,及一用来调整该等叶片13设立角度的调整机构2。
该上轨11可用来水平地固定在一窗户上方的墙面或窗框上。
该等叶片13都具有二分别位在其在两端部并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绳穿孔131。
该二拉绳14都具有位在其二相反端的穿设端部141与拉执端部142,该二拉绳14的穿设端部141是以末端固接于该下轨12,并往上分别穿过该等叶片13的二拉绳穿孔131,再穿入该上轨11。而该拉执端部142是由上轨11正面处所装设的一拉绳定位器111穿出,并往下垂设以供使用者手拉操作。当往下拉引该二拉绳14的执拉端部142时,可连动该下轨12往上位移,当拉执该二拉绳14的执拉端部142的力量消失时,可借该下轨11具备的重量往下位移。至于该拉绳定位器111的设置功能,是可在该二拉绳14往二相反的横方向拉引时,提供夹持或放松该二拉绳14的作用,借此可使下轨12定位在预定的高度上,而由于该拉绳定位器111及拉绳14的操作关系都不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因此不再详细说明。
该调整机构2具有一沿该上轨11长度方向延伸并可旋转地枢装于该上轨11内的轴杆21、二可一体旋转地分别组装在轴杆21的二相反端部上的偏摆轮22、一固定组装在该上轨11内部并供该轴杆21穿过的驱动盒23、一可被操作旋转而提供该驱动盒23驱动力使该轴杆21旋转的调整杆24,及二分别受该二偏摆轮22同步带动而改变该等叶片13角度的定位绳组25。
该轴杆21枢装在该上轨11的设置情形,是借由上轨11在其二相反端部内固装有二枢座112,再将一体轴装于该轴杆21两相反端上的二偏摆轮22分别枢装在该二枢座112上,使轴杆21与二偏摆轮22可一体旋转地枢装在上轨11内。
该驱动盒23具有一固定在该上轨11内的中空状外壳231,及相合地枢装在该外壳231内的一蜗轮232与一蜗杆233。该锅杆233的一下端是往前下方穿出上轨11外部,并可被连动旋转地与该调整杆24的一顶端结合,因此可在调整杆24被使用者操作旋转时,带动该蜗杆233旋转。至于该蜗轮232的一中心部位是被该轴杆21穿过而可一体旋转地相结合,因此当蜗轮232被蜗杆233啮动旋转时,该轴杆21与轴装于轴杆21上的该等偏摆轮22都会被带动而同步旋转。
每一定位绳组25具有一梯绳251与多数条撑绳252,该梯绳251是以一中间部位固定绕过所对应的偏摆轮22,并以两相反端部垂伸在该等叶片13前、后方,且与该下轨12的一底部相固定,该等撑绳252是间隔且平行地固定衔接在梯绳251的前、后端部间,并分别抵撑在该等叶片13的一底面。由于该梯绳251的中间部位是固定于偏摆轮22,当偏摆轮22往不同方向转动时,可带动该梯绳251的前、后端部产生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位移运作,而连动该等撑绳252由水平状态转变成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该等叶片13便可被该等撑绳252扶撑变成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借此达到改变该等叶片13设立角度的效果。
上述以往横式百叶窗帘借由调整机构2调整该等叶片13设立角度,虽然可达到改变遮光性与隐密性的效果,但是由于全部叶片13在作角度调整时是同步运作,因此当各叶片13被调整成倾斜状态而阻隔百叶窗前、后方视线时,虽可达到增加隐密性的效果,但是因其同时具备的遮光性,将一并阻挡室外光线进入室内。同理当欲增加室内采光而将全部叶片13调整于水平状态时,将完全丧失隐密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区控制不同高度的叶片角度,使其采光与隐密性具有分段调整效果的横式百叶窗帘。
本实用新型的横式百叶窗帘包含有:一水平设立的中空长条状上轨、一平行位在该上轨下方用来提供配重的下轨、多数片可被调整角度地间隔设置在该上轨与下轨间的叶片、二用来吊起该下轨并穿过该等叶片的拉绳,该二拉绳分别固接于该下轨的两相反端部,且往上穿过该等叶片与该上轨两端,并可供拉引定位地由该上轨穿出。其特征在于:
该横式百叶窗帘更包含有第一、第二调整机构,且该等叶片是分成上下配置的多数片第一叶片与多数片第二叶片,第一、第二调整机构是分别用来控制该等第一、第二叶片的角度。该第一调整机构具有一沿该上轨长度方向延伸地枢装于该上轨内的第一轴杆、二可一体旋转地分别组装在该第一轴杆的二相反端部上的第一偏摆轮一固定组装在该上轨内部并供该第一轴杆穿过的第一驱动盒、一与该第一驱动盒联结并可被操作旋转而提供该第一驱动盒驱动力使该第一轴杆旋转的第一调整杆,及二分别受该二第一偏摆轮同步带动而改变该等第一叶片角度的第一定位绳组。每一第一定位绳组具有一第一梯绳及多数条第一撑绳,该第一梯绳是以一中间部位固定绕过所对应的第一偏摆轮,并以两相反端部垂伸在该等第一、第二叶片前、后方,该等第一撑绳是间隔且平行地固定衔接在该第一梯绳的前、后端部间,并分别抵撑在该等第一叶片的一底面。
该第二调整机构具有一沿该上轨长度方向延伸地枢装于该上轨内的第二轴杆二可一体旋转地分别组装在第二轴杆的二相反端部上的第二偏摆轮、一固定组装在该上轨内部并供该第二轴杆穿过的第二驱动盒、一与该第二驱动盒联结并可被操作旋转而提供该第二驱动盒驱动力使该第二轴杆旋转的第二调整杆,及二分别受该二第二偏摆轮同步带动而改变该等第二叶片角度的第二定位绳组。每一第二定位绳组具有一第二梯绳及多数条第二撑绳,该第二梯绳是以一中间部位固定绕过所对应的第二偏摆轮,并以两相反端部垂伸在该等第一、第二叶片前、后方,该等第二撑绳是间隔且平行地固定衔接在该第二梯绳的前、后端部间,并分别抵撑在该等第二叶片的一底面。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横式百叶窗帘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种以往横式百叶窗帘的立体图。
图2是该以往横式百叶窗帘的一侧视局部剖面图。
图3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横式百叶窗帘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是一类似于图4的视图,说明位在较高位置的多数片第一叶片被调整于倾斜状态。
图6是一局部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横式百叶窗帘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图号表示。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横式百叶窗帘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有:一水平设立的上轨31、一平行位在该上轨31下方用来提供配重的下轨32、一高一低地设置在该上轨31与下轨32间的一第一叶片组33与一第二叶片组34、二用来吊起该下轨32并穿过第一叶片组33与第二叶片组34的拉绳35,及用来分别控制第一、第二叶片组33、34的第一、第二调整机构4、5。
该上轨31是呈中空长条状,并具有U字型截面。
该第一叶片组33具有多数片水平间隔设置于该上轨31下方的第一叶片331,每一第一叶片331具有分别位在其两端部并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绳穿孔332。
该第二叶片组34具有多数片水平间隔设置于该第一叶片组33与下轨32间的第二叶片341,每一第二叶片341具有分别位在其两端部并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绳穿孔342。
该二拉绳35都具有两相反的穿设端部351与拉执端部352,该二拉绳35的穿设端部351是以其一末端固接于该下轨32,并往上依序穿过该等第二、第一叶片341、331两端的拉绳穿孔332、342,再穿入该上轨31,也就是说该等第一、第二叶片331、341的每一端部的拉绳穿孔332、342都是被同一拉绳35穿过。而该二拉绳35的拉执端部352是由上轨31正面处所装设的一拉绳定位器311穿出,并往下垂设以供使用者手拉操作。由于该等拉绳35与拉绳定位器311的设置情形与以往横式百叶窗帘的设计相同,且非关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因此不再详细说明。
该第一调整机构4具有一沿该上轨31长度方向延伸并可旋转地枢装于该上轨31内的第一轴杆41、二可一体旋转地分别组装在第一轴杆41的二相反端部上的第一偏摆轮42、一固定组装在该上轨31内部并供该第一轴杆41穿过的第一驱动盒43一可被操作旋转而提供该第一驱动盒43驱动力使该第一轴杆41旋转的第一调整杆44、二分别受该二第一偏摆轮42同步带动而改变该等第一叶片331角度的第一定位绳组45,及一辅助配重单元46。由于该第一驱动盒43可在第一调整杆44转动时,提供使该第一轴杆41旋转的驱动力的构造与以往设计相同,且非本实用新型的改良重点所在,因此不再详细说明。
该第一轴杆41枢装在该上轨31的设置情形,是借由在上轨31的二相反端部内固装有二枢座312,并使一体轴装于该第一轴杆41的两相反端上的该二第一偏摆轮42分别枢装在该二枢座312的一下端部内,使该第一轴杆41与二第一偏摆轮42可一体旋转地枢装在上轨31内。
每一第一定位绳组45具有一第一梯绳451、多数条第一撑绳452与多数个第一限位环453。该第一梯绳451是以一中间部位固定绕过所对应的第一偏摆轮41,并以两相反端部垂伸在该等第一、第二叶片331前、后方,且与该下轨32底部相固定。该等第一撑绳452是间隔且平行地固定衔接在第一梯绳451的前、后端部间,并分别抵撑在该等第一叶片331的一底面。该等第一限位环453是可由环状绳体系固在第一梯绳451上所构成,其是间隔地固定在该第一梯绳451的前、后端部间,并位在该第二叶片组34的前、后方,也就是说在对应于第一叶片组33的位置不设置第一限位环453。
该辅助配重单元46具有两对配重柱461,每一配重柱461可使用具重量的配重件如塑胶内部包覆有铅块的圆柱体,设置时是将该两对配重柱461分别固接在该二第一梯绳451的两末端靠近该下轨32的位置处,用来提供作为该第一梯绳451的两端部往下垂吊撑直的配重重量。
借此,当往不同方向转动该第一调整杆44经由第一驱动盒43传动第一轴杆41旋转,便可连动二第一偏摆轮42往不同方向转动而带动该二第一梯绳451的前、后端部都产生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位移运作,进而带动该等第一撑绳452由水平状态转变成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又由于该等第一撑绳452只抵撑于该等第一叶片331底面,因此只有该等第一叶片331可被该等第一撑绳452扶撑变成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达到调整角度的效果,如图5所示,便是借由操作该第一调整机构4使位在较高位置的该等第一叶片331调整成倾斜状态。
此外,该第二调整机构5其构造大致与前述第一调整机构4相同,具有一第二轴杆51、二第二偏摆轮52、一第二驱动盒53、一第二调整杆54,及二第二定位绳组55。其不同点在于该第二调整机构5的二第二定位绳组55受控制时,是用来改变该等第二叶片341的角度,且该二第二定位绳组55是由该下轨32提供配重重量。
该第二轴杆51枢装在该上轨31的设置情形,是借由该二第二偏摆轮52分别枢装在该二枢座312的一上端部内,使该第二轴杆51与二第二偏摆轮52可一体旋转地枢装在上轨31内,并平行地位在前述第一轴杆41上方。
而每一第二定位绳组55是具有一第二梯绳551、多数条第二撑绳552与多数个第二限位环553,其配置情形也大致与第一调整机构4的第一定位绳组45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第二梯绳551的前、后端部是对应穿过前述第一调整机构4的该等第一限位环453,且第二梯绳551的两末端与该下轨32底部相固定,并由下轨32提供该第二梯绳551的两端部往下垂吊撑直的配重重量,又,该等第二撑绳552是分别抵撑在该等第二叶片341的一底面,另外,该等第二限位环553固定在该第一梯绳451的位置,是位在该第一叶片组33的前、后方,并供前述第一调整机构4的第一梯绳451的前、后端穿过,也就是说在对应于第一叶片组33的位置不设置第二限位环553。此处,第一、第二调整机构4、5的第一、第二梯绳451、551分别穿过第二、第一限位环553 453的设置作用,可在该等第一、第二叶片331、341收合成叠合状态时,防止第一、二梯绳451、551发生缠绕或任意下垂的情形。
又,在此须作说明的是,前述每一第一、第二定位绳组45、55的第一、第二梯绳451、551,分别由不同元件(该配重单元46与该下轨32)提供个别配重的构造设计,主要是考量有独立的配重,可让第一、第二定位绳组45、55对不同叶片组作偏摆调整时,不同叶片组的相邻多数叶片间比较不会相互干扰。当然实施上第一第二梯绳451、551并不以分别由不同元件提供个别配重的设计为限,也可以都由该下轨32提供配重重量。
借此,当往不同方向转动第二调整机构5的第二调整杆54,经由第二驱动盒53传动第二轴杆51旋转,便可连动二第二偏摆轮52往不同方向转动而带动该第二定位绳组55的二第二梯绳551的前后端部产生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位移运作,进而带动该等第二撑绳552由水平状态转变成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又由于该等第二撑绳552只抵撑于该等第二叶片341底面,因此只有该等第二叶片341司被该等第二撑绳552扶撑变成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达到调整角度的效果,在此不再以图式作表示。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横式百叶窗帘可借由分别操作第一、第二调整机构4、5,而分别控制所对应的第一、第二定位绳组45、55,达到分别改变设在不同高度区域的该等第一、第二叶片331、341的设立角度,此一分别针对不同高度区域的叶片进行调整的控制设计,使得整体横式百叶窗帘在采光与隐密性的调整上能分区段调整,而更具变化性,例如一般使用者所处位置通常是在较低位置,因此使用上只要将较低位置的该等第二叶片341调整于具隐密性的倾斜状态,便可达到预期的隐密效果,而若不欲完全阻隔采光,可将较高位置的该等第一叶片331的设立角度调整于水平或其他适当状态,如此可让室外的光线透入,达到隐密与采光兼顾的效果。
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式百叶窗帘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该横式百叶窗帘的下轨32是呈中空状,并具有两对分别由其两端部的二相反侧边缘往内延伸的缺口321,每一缺口321都呈外宽内窄的造型。
该辅助配重单元46的设置方式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具有四配重柱461的构造,而是只具有一可偏摆角度地容装在该下轨32内部的长片状配重片462。
而每一第一梯绳451的两末端是分别穿经其中一对缺口321,并固接于该配重片462,同样可借该配重片462提供每一第一梯绳451的两端部往下垂吊撑直的配重重量。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式百叶窗帘并不以区分出两组不同高度的叶片组为限,在实施上也可区分为两组以上的叶片组,当然此一情况下必须配置相同组数的调整机构,如此便可达到分别控制两组以上的叶片组的设立角度。
综观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横式百叶窗帘的确能借由对应组数的调整机构,来分区控制不同高度的叶片组中各叶片的设立角度,而能使采光与隐密性的调整更具变化性,所以的确非常实用与进步。

Claims (5)

1.一种横式百叶窗帘,包含有:一水平设立的中空长条状上轨、一平行位在该上轨下方用来提供配重的下轨、多数片可被调整角度地间隔设置在该上轨与下轨间的叶片、二用来吊起该下轨并穿过该等叶片的拉绳,该二拉绳分别固接于该下轨的两相反端部,且往上穿过该等叶片与该上轨两端,并可供拉引定位地由该上轨穿出,其特征在于:
该横式百叶窗帘更包含有第一、第二调整机构,且该等叶片是分成上下配置的多数片第一叶片与多数片第二叶片,第一、第二调整机构是分别用来控制该等第一、第二叶片的角度;
该第一调整机构具有一沿该上轨长度方向延伸地枢装于该上轨内的第一轴杆、二可一体旋转地分别组装在该第一轴杆的二相反端部上的第一偏摆轮、一固定组装在该上轨内部并供该第一轴杆穿过的第一驱动盒、一与该第一驱动盒联结并可被操作旋转而提供该第一驱动盒驱动力使该第一轴杆旋转的第一调整杆,及二分别受该二第一偏摆轮同步带动而改变该等第一叶片角度的第一定位绳组,每一第一定位绳组具有一第一梯绳及多数条第一撑绳,该第一梯绳是以一中间部位固定绕过所对应的第一偏摆轮,并以两相反端部垂伸在该等第一、第二叶片前后方,该等第一撑绳是间隔且平行地固定衔接在该第一梯绳的前、后端部间,并分别抵撑在该等第一叶片的一底面;
该第二调整机构具有一沿该上轨长度方向延伸地枢装于该上轨内的第二轴杆、二可一体旋转地分别组装在第二轴杆的二相反端部上的第二偏摆轮、一固定组装在该上轨内部并供该第二轴杆穿过的第二驱动盒、一与该第二驱动盒联结并可被操作旋转而提供该第二驱动盒驱动力使该第二轴杆旋转的第二调整杆,及二分别受该二第二偏摆轮同步带动而改变该等第二叶片角度的第二定位绳组,每一第二定位绳组具有一第二梯绳及多数条第二撑绳,该第二梯绳是以一中间部位固定绕过所对应的第二偏摆轮,并以两相反端部垂伸在该等第一第二叶片前、后方,该等第二撑绳是间隔且平行地固定衔接在该第二梯绳的前后端部间,并分别抵撑在该等第二叶片的一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帘,其特征在于:
每一第一定位绳组更具有多数个间隔地固定在其第一梯绳前、后端部的第一限位环,且该等第一限位环是位在该等第二叶片的前、后方,并供所对应的第二定位绳组的第二梯绳穿过;每一第二定位绳组更具有多数个间隔地固定在其第二梯绳前、后端部的第二限位环,且该等第二限位环是位在该等第一叶片的前、后方,并供所对应的第一定位绳组的第一梯绳穿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帘,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第二梯绳的两端部都是与该下轨相固定而提供往下垂吊撑直的配重重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整机构更具有一辅助配重单元,该辅助配重单元具有两对配重柱,该两对配重柱是分别固接在该二第一梯绳的两末端靠近该下轨的位置处,而提供每一第一梯绳两端部往下垂吊撑直的配重重量;该第二角度调整机构的每一第二梯绳的两端部都是与该下轨相固定,而提供每一第二梯绳的两端部往下垂吊撑直的配重重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帘,其特征在于:该下轨的内部中空,且该第一调整机构更具有一辅助配重单元,该辅助配重单元具有一可偏摆角度地容装在该下轨内部的长片状配重片,每一第一梯绳的两末端都是穿经该下轨并固接于该配重片,而提供每一第一梯绳的两端部往下垂吊撑直的配重重量;而该第二角度调整机构的每一第二梯绳的两端部都是与该下轨相固定,而提供每一第二梯绳的两端部往下垂吊撑直的配重重量。
CN 01232351 2001-08-20 2001-08-20 横式百叶窗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9956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32351 CN2499560Y (zh) 2001-08-20 2001-08-20 横式百叶窗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32351 CN2499560Y (zh) 2001-08-20 2001-08-20 横式百叶窗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99560Y true CN2499560Y (zh) 2002-07-10

Family

ID=3364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3235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99560Y (zh) 2001-08-20 2001-08-20 横式百叶窗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99560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2664B (zh) * 2004-06-15 2010-12-29 赖国栋 复式叶片窗帘
CN101392624B (zh) * 2007-09-21 2012-07-04 赖国栋 复式叶片窗帘放大之控轴
CN105569543A (zh) * 2014-11-04 2016-05-11 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百叶窗的倾斜机构
TWI669443B (zh) * 2018-01-31 2019-08-21 Lite-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mited 百葉窗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2664B (zh) * 2004-06-15 2010-12-29 赖国栋 复式叶片窗帘
CN101392624B (zh) * 2007-09-21 2012-07-04 赖国栋 复式叶片窗帘放大之控轴
CN105569543A (zh) * 2014-11-04 2016-05-11 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百叶窗的倾斜机构
TWI669443B (zh) * 2018-01-31 2019-08-21 Lite-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mited 百葉窗
US11473367B2 (en) 2018-01-31 2022-10-18 Lite-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mited Shutt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09149686A (ru) Способ избирательного наклона для жалюзи - двойной шаг при наматывании по изменяемому радиусу
US6070638A (en) Window having a blind between two panes of glass
RU2004104352A (ru) Закрывающее средство ставенного типа для архитектурныхпроемов
CN2499560Y (zh) 横式百叶窗帘
TW201510343A (zh) 用於將百葉窗葉片傾斜的系統及方法
CN1275360A (zh) 悬挂架及隔板装置
CN2641259Y (zh) 立式百叶窗帘
CN2828294Y (zh) 卷帘固定座结构
CN2536759Y (zh) 横式百叶窗帘
EP3798404B1 (en) Window blind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lats thereof
CN2755255Y (zh) 复式叶片窗帘
CN1525036A (zh) 一种底置叶片式百叶窗帘
KR101313504B1 (ko) 건물 외부 설치형 블라인드 장치
CN220192727U (zh) 垂直帘及其导轨、吊轮
CN2769468Y (zh) 横百叶窗帘调节装置
CN2320776Y (zh) 圆拱型百叶窗
EP1508664A1 (de) Verfahren zum unabhängigen Einstellen der Neigung der Lamellen zweier einen Behang bildender Lamellengruppen und Lamellenstor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2324269Y (zh) 窗帘片
CN2576943Y (zh) 横式百叶窗帘
CN2429587Y (zh) 金属百叶遮阳窗罩
CN1219991A (zh) 用于门窗的遮帘
JP2002194966A (ja) 緊急脱出用昇降式面格子
CN107461136A (zh) 同步转动的固定调光百叶结构
CN218092839U (zh) 一种电驱动遮阳范围的智能化铝百叶窗帘
CN219431742U (zh) 一种电动外挂式百叶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710

Termination date: 201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