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61073Y - 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61073Y
CN2461073Y CN 00257251 CN00257251U CN2461073Y CN 2461073 Y CN2461073 Y CN 2461073Y CN 00257251 CN00257251 CN 00257251 CN 00257251 U CN00257251 U CN 00257251U CN 2461073 Y CN2461073 Y CN 246107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point
circuit arrangement
group
test cell
contac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2572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俊弘
李振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 0025725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6107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6107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6107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测试装置,用于对笔记本电脑的电路装置上的多个接点、多个插座等进行电连接及测试。该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测试单元,多个数据存取装置,至少一个显示装置,至少一个指令装置,一个驱动装置,和一个控制装置。

Description

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对笔记本电脑的电路装置上的各接点及各接点组(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等)进行连接及电测试装置。
目前,在笔记本电脑的电路装置的测试设备中,对于电路装置上的各连接端口多半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各连接器(connectors)的电连接,并且由于各连接器与相对的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多个导线进行连接的,因此在进行测试或维修时造成操作的相当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而提出改进,从而可以对于包括有至少一个计算单元及至少一个第一接点组、一个第二接点组、一个第三接点组之一的电路装置进行测试,该第一、二、三接点组是分别电连接于该计算单元的。
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测试单元,具有一个第一面及多个第一测点组,该第一面以可移动方式于一个第一初始位置与一个第一预定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多个第一测点组用于分别电连接于该电路装置的多个第一接点组;一个第二测试单元,具有一个第二面及多个第二测点组,该第二面以可移动方式于一个第二初始位置与一个第二预定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多个第二测点组用于分别电连接于该电路装置的多个第二接点组;一个第三测试单元,具有一个第三面及多个第三测点组。该第三面以可移动方式于一个第三初始位置与一个第三预定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多个第三测点组用于分别电连接于该电路装置的多个第三接点组;多个数据存取装置,用于电连接于该电路装置,借助于多个数据存取装置对于该电路装置进行数据的传输;一个显示装置,用于电连接于该电路装置,借助于该显示装置显示该电路装置的测试状态;一个指令装置,用于电连接于该电路装置,借助于该指令装置对于该电路装置进行数据的输入;一个驱动装置,连接于该第三测试单元,借助于该驱动装置对于该第三测试单元实现在该第三初始位置与该第三预定位置之间的移动;以及一个控制装置,用于电连接于该电路装置及该驱动装置,借助于该控制装置控制该驱动装置及该电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不同检测功能的第一、二、三测试单元,各第一、二、三测试单元的各测测点组(金属测针及连接口)分别电连接于笔记本电脑的各相关设备(输出/输入设备),并且借助于该第一、二、三测试单元的各测点组可以直接搭接在所要进行测试的笔记本电脑电路装置的各接点组,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测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表示一个笔记本电脑(NB)的透视图,在该笔记本电脑(NB)内部具有一个电路装置(PCB)的透视图;
图2A表示根据图1中的电路装置(PCB)的透视图;
图2B表示根据图2A中的电路装置(PCB)在另一视角下的透视图;
图2C表示根据图2A中的电路装置(PCB)在又一视角下的透视图;
图3A表示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T)的透视图;
图3B表示图3A的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T)在开启状态下的透视图,该测试装置(T)包括有一个第一测试单元(1)、一个第二测试单元(2)及一个第三测试单元(3);
图4A表示根据图3B的第一测试单元(1)的放大图;
图4B、4C表示图4A中的第一测试单元(1)在另一状态下的视图;
图5表示图3B的第二、三测试单元(2)、(3)的放大视图;
图6A表示电路装置(M)在未设置于测试装置(T)之前的透视图;
图6B表示根据图6A中将电路装置(M)设置在测试装置(T)的后的透视图;
图6C表示根据图6B将第一测试单元(1)合并于第二测试单元(2),由此局部完成电路装置(M)在测试装置(T)中的测试连接的透视图;以及
图6D表示根据图6C中借助于一个把手(B)将第三测试单元(3)进行移动以连接于电路装置(M),由此完全完成电路装置(M)在测试装置(T)中的测试连接的透视图。
请参阅图1。
图1是表示一笔记本电脑NB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NB包括有一个主机M1及一个显示器M2,其中,显示器M2耦接在该主机M1之上,并且在该主机M1内部具有一个电路装置PCB。
请参照图2A、2B、2C。
图2A、2B、2C是表示根据图1中的电路装置PCB在不同视角下的透视图。
如图2A所示,电路装置PCB为一个电结构,在该电路装置PCB上具有一个电路板B,在该电路板B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计算单元CPU(例如:中央处理器,以下将以“中央处理器CPU”取代“计算单元CPU”),并且在该电路板B上形成有多个通孔h。
在该电路板B的表面B-1上连接设置有一个第一接点组G-1,在该电路板B的另一表面B-2上连接设置有一个第二组G-2(如图2C所示)在表面B-1、B-2交界处的该电路板B的侧边上连接设置有一个第三接点组G-3(如图2B所示),该第一、二、三接点组G-1、G-2、G-3分别电连接于该中央处理器C。
以下将针对电路板B的表面B-1、B-2的第一、二、三接点组G-1、G-2、G-3所包括的元件分别提出说明。
(a)第一接点组G-1:
如图2C所示,在电路板B的表面B-1上的第一接点组G1包括有多个RAM接点组g11及多个电源接点组g12,其中,RAM接点组g11是由一存储器(RAM)E0焊接于该电路板B所形成的接点所构成,而电源接点组g12则是一电源连接端口E1焊接于该电路板B所形成的接点所构成。
(b)第二接点组G2:
如图2A、2B所示,在表面B-2上的第二接点组G2包括有一个硬盘机接点组g20、一个PC卡接点组、g21、一个光盘机接点组g22、一个软盘机接点组g23、一个通信数据用接点组g24、一个散热器接点组g25、一个网路卡接点组g26、一个键盘接点组g27、一个触控面板接点组g28、及一个显示器接点组g29,其中:
a)硬盘机接点组g20由一个硬盘D0(请先参阅图3A)使用的硬盘连接端口E2焊接在该电路板B形成的接点构成;
b)PC卡接点组g21由一个PC卡(PCMCIA卡)使用的PC卡连接端口E3(在其上已预置有一个PCMCIA卡)焊接于该电路板B形成的接点构成;
c)光盘机接点组g22由一个光盘机D1(请先参阅图3A)使用的光盘机连接端口E4焊接于该电路板B形成的接点所构成;
d)软盘机接点组g23由一个软盘机D2(请先参阅图3A)使用的光盘机连接端口E4焊接一该电路板B形成的接点构成;
e)通信数据用接点组g24由一个通信数据电子无件E6焊接于该电路板B形成的接点构成;
f)散热器接点组g25由一个散热器(风扇)E7焊接于该电路板B形成的接点构成;
g)网络卡接点组g26由一个网络用电子元件E8焊接于该电路板B形成的接点构成;
h)键盘接点组g27由一个键盘D3(请先参阅图3A)使用的键盘连接端口E9焊接于盲从电路板B形成的接点构成;
i)触控面板接点组g28由一个触控面板D4(请先参阅图3A)使用的触控面板连接E10焊接于该电路板B形成的接点构成;以及
j)显示器接点组g29由一个显示器D5(请先参阅图3A)使用的触控面板连接端口E11接端口该电路板B形成的接点构成。
(c)第三接点组G-3:
如图2B所示,在该电路板B的表面B-1、B-2交界处的侧边上的第三接点组G-3包括有(自右而左);一个声源输出连接端口g31、一个声源输入连接端口g32、一个麦克风输入连接端口g33、一个USB连接端口g34、一个P/S连接端口g35、一个显示器连接端口g36、一个串联端口连接端口g37及一并联端口连接端口g38。
请参阅图3A、3B。
图3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T的透视图,图3B是表示图3A的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T在开启状态下的透视图。
如图3A、3B所示,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T包括有:一个第一测试单元1。一个第二测试单元2、一个第三测试单元3、多个数据存取装置4、一个显示装置5、一个控装置7、及一驱动装置8,其中,第一测试单元1同时构成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T的基座,并且该第二测试单元2沿着一轴心a-a耦接在该第一测试单元1之上。
请参阅图4A、4B、4C。
图4A表示根据图3B的第一测试单元1的放大视图,图4B、4C是表示图4A中的第一测试单元1于另一状态下的视图,而图5表示图3B的第二、三测试单元2、3的放大视图。
以下将针对第一测试单元1、第二测试单元2、第三测试单元3、多个数据存取装置4、显示装置5、指令装置6、控制装置7与驱动装置8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分别提出说明。
(a)第一测试单元1:
如图4A、4B、4C所示,第一测试单元1包括有一个第一基座1’、一个基板10’、一个第一板件10、多个第一测点组P1(金属指针)、多个第一顶柱R1、多个第一定位块102、多个第二定位块103(定位销)及多个弹簧S。
第一基座1’构成该该第一测试单元1的外部结构,在该第一基座1’的上侧具有一个凹部空间11。多个弹性装置S(例如:弹簧)连接设置在第一板件10与基板10’之间,结合为一体的第一板件10与基板10’容纳在该凹部空间11之中,在该第一板件10具有一个第一面100,借助于多个弹性装置S的弹性使得第一板件10的第一面10可在一个第一初始位置Ⅰ-1与一个第一预定位置Ⅰ-2之间进行可往复方式的移动。
如图4C所示,多个第一测点组P1凸出地设置在该基板10’之上,并且在第一板件1-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10H,各第一测点组P1分别相对并且位于各第一通孔10H之中,而多个第一顶柱R1、多个第一定位块102及多个第于定位块103分别以相互间隔方式凸出地设置在该第一面100之上。
此外,第一测试单元1的第一基座1’的侧边上分别设置有把手110、120、120(未示出),借此可对于该测试装置T进行移动。
(b)第二测试单元2:
如图5示,第二测试单元2包括有一个第二基座2’、一个第二板件20、多个第二测点P2(金属测针)、多个测点连接端口(C1、C2)及多个第二顶柱R2,其中,多个测点连接端口包括有一个第一测点连接端口C1、一个第二测点连接端口C2,而该第二板件20具有一第二面200,多个第二测点组P2、第二顶柱R2及第一测点连接端口C1分别以相互间隔方式凸出地设置在第二面200之上。
第一测点连接端口C1内部由多个测点构成,借助于该第一测点连接端口C1以做为该电路装置PCB的显示器连接端口E11(显示器接点组g29)的测点用连接端口。
第二测点连接端口C2则是以可移动方式凸出地设置在第二面200之上,在该第二面200之上,于该第二测点连接端口C2的一侧连接于一气压缸(未示出),借助于该气压缸可对于该率二测点连接端口C2进行推移进给,而该气压缸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7。在第二测点连接端口C2内部包括有多个测点,借助于该第二测点连接端口C2以做为该电路装置PCB的硬盘连接端口E2的测点用连接端口。
由于第二测试单元2沿着轴心a-a耦接于该第一测试单元1(如图3B所示),因此该第二面200以可移动方式在一个第二初始位置Ⅱ-1与一个第二预定位置Ⅱ-2之间进行移动,如此使得该第二测试单元2在第二初始位置Ⅱ-1时与该第一测试单元1保持开启状态,并且该第二测试单元2在第二预定位置Ⅱ-1与该条一测试单元1保持密闭结合状态。
此外,第二测试单元2包括有另一板件21,该板件21以可摆动方式耦接于第二基座2’上,并且在该板件21设置有一个把手210,使用者可通过握住该把手210以使第二测试单元2在第二初始位置Ⅱ-1与第二预定位置Ⅱ-2之间移动。
(c)第三测试单元3:
如图5所示,第三测试单元3包括有一个第三板件30及多个第三测点组K3,其中,第三板件30具有一个第三面300,多个第三测点组K3分别凸出地设置在该第三面300之上。
上述多个第三测点组K3包括有一个声源输出用插头K31、一个声源输入用插头K32、一个麦克风输入用插头K33、一个USB插头K34、一个P/S插头K35、一个显示器用测点组K36、一个串行接口用测点组K37及一个串行接口用测点组K38,其中,显示器用测点组K36、串行接口用测点组K37及串行接口用测点组K38由固定位置的多个金属测针组合而成。
以下针对上述各项插头及测点组分别提出说明。
a)声源输出用插头K31、声源输入用插头K32、及麦克风输入用插头K33可分别用导线电连接在一个声源输入/输出装置(未示出,例如:音响设备),通过该声源输入/输出装置提供声源输出用插头K31、声源输入用插头K32及麦克风输入用插头K33所需要的输入或输出信号。
b)USB插头K34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个USB接口用装置(未示出,例如:键盘、鼠标、数据机等),借助于该USB界员用装置以输入|输出USB插头K34所需要的信号。
c)P/S插头K35通过导线电连接于一个P/S接口用装置(未示出,例如:鼠标)借助于该P/S接口用装置以输入该P/S插头K35所需要的信号。
d)显示器用测点组K36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个VGA接口用装置(未示出,例如:VGA荧光屏)借助于该VGA接口用装置以输出经由该显示器用测点组K36所测得的信号。
e)串行接口用测点组K37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个串行接口用装置(未示出,例如:鼠标、数据机等),借助于该串行接口用装置以输入或输出该串行接口用测点组K37所需要的信号。
f)并行接口用测点组K38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个串行接口用装置(未示出,例如:打印装置、数据机等),借助于该串行接口用装置以输入或输出该串行接口用测点组K38所需要的信号。
(d)驱动装置8:
如图5所示,驱动装置8设置在第二测试单元2的第二基座2’上,该驱动装置8包括有两组气压缸81、81,此两组气压缸81、81分别连接压第三板件30的另一侧面上,借助于此两组气压缸81、81可使第三板件30上的第三面300在一个第三初始位置Ⅲ-1与一个第三预定位置Ⅲ-2之间进行移动。
(e)多个数据存取装置4:
如图3A所示,多个数据存取装置4包括有一个硬盘机D0、一个光盘机D1及一个软盘机D2,其中,该硬盘机D0、该光盘机D1、该软盘机D2分别借助于多个导线(未示出)电连接于第二测试单元2的第二测点连接端口C2、区域Z1的多个第二测点组P2、区域Z2的多个第二测点组P2。
(f)显示装置5(D5):
如5图所示,显示装置5(D5)用显示该测试装置T的测试结果,并且该显示装置5(D5)以多个导线(未示出)电连接在第二测试单元2的第一测点连接端口C1。
(g)指令装置6:
如图4A所示,指令装置6包括有一个键盘D3及一个触控面板D4,该键盘D3与该触控面板D4分别借助于通过多个导线(未示出)电连接在第二测试单元2的区域Z3的多个第二测点组P2、区域Z4的多个第二测点组P2,由此便可借助于该键盘D3与该触控面板D4分别进行指令输入。
(h)控制装置7:
如图4A所示,控制装置7还包括有一个总电源开关71、一个汽压缸启动开关72、一个调制解调器振铃(modem ring)按钮73、次级电源开关74、复位(Reset)开关75、及一荧光屏启动的微动开关76(LIDSWITCH)。以下分别对于上述各元件进行说明。
a)总电源开关71电连接在该电路装置PCB,借助于该总电源开关71对于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T之外接电源的开启/闭合进行控制。
b)该汽压缸启动开关72电连接在该驱动装置8,借助于汽压缸启动开关72对于驱动装置8的两组气压缸81、81的开启/闭合进行控制。此外,该汽压缸启动开关72同时电连接在用于推动第二测点连接接口C2的气压缸(未示出),通过该汽压缸启动开关72可同时对于该第二测点连接接口C2进行推移进给。
c)调制解调器振铃(modem ring)用按钮73电连接在区域Z5的多个第二测点组P2(如图5所示),通过该调制解调器振铃按钮73以对于显示/关闭数据信号。
d)次级电源开关74电连接在第一测试单元1的区域Z6中的多个第一测点组P1(如第4B图所示),通过该次级电源开关74以模似供给该电路装置PCB的电源的开启/闭合。
e)复位(Reset)开关75电连接在该电路装置PCB,通过该复位开关75以模似对于该电路装置PCB进行复位动作。
f)微动开关76电连接于该电路装置PCB,通过直接启动微动开关76,或是当显示器M2经由锁存器(Latch)闭合于主机M1时而启动开关76,由此进行电源切换成省电待机(Suspend)状态的模拟。
(i)拉杆L及连杆机构(未示图):
如图4A所示,拉杆L设置在第一测试单元1的一侧边上,并且于第一测试单元1内部设置有一连杆机构(未示出),该连杆机构抵压接触在基板10’的底部,并且该连杆机构连接在该拉杆L上,该第一板10通过多个弹性装置S的弹力而使得该第一面100始终保持在该第一初始位置Ⅰ-1,同时通过该拉杆L在一个第一固定拉置X1与一个第二固定位置X2之间的移动作用下,借助于拉杆L带动连杆机构以使基板10’可以均衡地提高,如此使得在基板10’上的多个第一测点组P1可以移动凸出在第一面100之上(如第4B图所示),并且可以使得该第一板件10的第一面100在第一初始位置Ⅰ-1与第一预定位置Ⅰ-2之间进行移动,亦即,当拉杆L自第一固定位置X1与移动至第二既定位置X2时,该第一面100便在该连杆机构(未示出)的作用下自第一初始位置Ⅰ-1(图4A)提高至第一预定位置Ⅰ-2(图4B)。
请参阅图6A~6D。
图6A~6D分别表示该电路装置PCB设置在测试装置T上的分解动作图。
图6A表示电路装置PCB在未设置在测试装置T之前的透视图,图6B表示根据图6A中将电路装置PCB设置在测试装置T的透视图,图6C表示根据图6A将第一测试单元1合并在第二测试单元2以局部完成电路装置PCB在测试装置T中的测试连接的透视图,以及图6D表示根据图6C中借助于一个拉杆L将第三单元3进行移动以连接在电路装置PCB以完全完成该电路装置PCB在测试装置T中的测试连接的透视图。
以下将配合各个视图对于该电路装置PCB设置在该测试装置T程序进行说明。
Ⅰ)首先,将该电路装置PCB依照既定方向设置在第一测试单元1之上,如图6A所示。
Ⅱ)当放置电路装置PCB时(如图6B所示),通过多个第一定位块102的设置可使得该电路装置PCB快速定位在第一测试单元1的第一面100上,进而利用多个第二定位于第一测试单元1的第一面100上,进而利用多个第二定位块103配合在其多个通孔h,并利用多个第一项柱R1对于该电路装置PCB进行支撑,如此使得该电路装置PCB稳固且均衡地定位在多个第一测点组P1上。
Ⅲ)使用者借助于握持该把手210将第二测试单元2沿着轴心a-a自第二初始位置Ⅱ-1移动至第二预定位置Ⅱ-2,并且利用板件21将第二测试单元2以局部摆动的方式扣接在该第一测试单元1之上(如图6C所示)。此时,在第二测试单元2的第二面200上的多个第二顶柱R2便抵压接触在该电路装置PCB的表面B-2上。
Ⅳ)将拉杆L自第一固定位置X1移动至第二固定位置X2(如图6D所示)。此时,该第一面100便在该连杆机构(未示出)的作用下自第一初始位置Ⅰ-1(第4A图)提高至第一预定位置Ⅰ-2(第4B图),如此使得位于板件10中的多个第一测点组P1可凸出在第一面100之上(如图4C所示),在各区域内的多个第一测点组P1便与指定的电路装置PCB的多个第一接点组G1(RAM接点组g11、电源接点组g12)相互搭接。
另一方面,该电路装置PCB在抬高的第一面100的作用下,除了第二测点连接端口C2之外,在电路装置PCB的表面B-2上的第二接点组G-2(g20~g29)分别与第二测试单元2的各指定区域的多个第二测点组P2相互搭接,并用第二测点连接端口C2在气压缸(未示出)的作用下,该第二测点连接端口C2移动进给而与该电路装置PCB的硬盘连接端口E2相互搭接。
此外,该电路装置PCB在抬高的第一面100的作用下,该电路装置PCB的第三接点组G-3的各边连接端口(g31~g38)便可与第三测试单元3的第三接点组K3中的各插头及测点组(K31~K38)等高且相互对应,因此在驱动装置8的两组气压缸81、81的作用下,第三测试单元3的各插头及测点组(K31~K38)便自第三初始位置Ⅲ-1移动进给至第三预定位置Ⅲ-2,因而同时达到将各插头、测点组(K31~K38)与电路装置PCB的各连接端口(g31~g38)进行相互搭接的目的。
因此,借助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的第一、二、三测试单元1、2、3的各测点组的作用下,均可适用于具有各种不同配置的笔记本电脑的主机板,如此以有效降低测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这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做变化与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测试装置,用于对于包括有至少一个计算单元及至少一个第一接点组、一个第二接点组、一个第三接点组之一的电路装置进行测试,该第一、二、三接点组分别电连接在该计算单元,该测试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测试单元,具有一个第一面及多个第一测点组,该第一面以可移动方式在一个第一初始位置与一个第一预定位置之间进行移动,该第一测点组用于分别电连接在该电路装置的该第一接点组;
一个第二测试单元,具有一个第二面及多个第二测点组,该第二面以可移动方式在一个第二初始位置与一个第二预定位置之间进行移动,该第二测点组用于分别电连接在该电路装置的该第二接点组;
一个第三测试单元,具有一个第三面及多个第三测点组,该第三面以可移动方式在一个第三初始位置与一个第三预定位置之间进行移动,该第三测点组用于分别电连接在电路装置的该第三接点组;
多个数据存取装置,用于电连接在该电路装置,借助于该数据存取装置对于该电路装置进行数据的传输;
至少一个显示装置,用于电连接在该电路装置,借助于该显示装置显示该电路装置的测试状态;
至少一指令装置,用于电连接在该电路装置,借助于该指令装置对于该电路装置进行数据的输入;
一个驱动装置,连接在该第三测试单元,借助于该驱动装置使该第三测试单元在该第三初始位置与该第三预定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一个控制装置,用于电连接在该电路装置及该驱动装置,借助于该控制装置以控制该驱动装置及该电路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点组包括有一个RAM接点组及一个电源接点组,该第二群接点组包括有一个PC卡接点组、一个光盘机接点组、一个软盘机接点组、一个通信数据用接点组、一个散热器接点组、一个网络卡接点组、一个键盘接点组、一个触控面板接点、组及一个显示器接点组,该第三接点组包括有一个声源输出连接端口、一个声源输入连接端口、一个麦克风输入连接端口、一个USB连接端口、一个P/S连接端口、一个显示器连接端口、一个串行端口连接端口及一个并行端口连接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测点组包括有多个金属测针,该第二测点组包括有多个金属测针,该第三测点组包括有一个声源输出用插头、一个声源输入用插头、一个麦克风输入用插头、一个USB插头、一个P/S插头、一个显示器用测点组、一个串行端口用测点组及一并行端口用测点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测试点组还包括有多个测点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测试单元还包括有一个第一板件及多个定位块,该电路装置是借助于该定位块的限制位定在该第一面之上,并且在该第一板件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该第一测点组分别位于各第一通孔之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测试单元还包括有多个第一项柱及多个弹性装置,该等第一顶柱凸设于该第一面之上,并且该等弹性装置是邻接于该第一板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测试单元还包括有多个第二顶柱,该第二顶柱凸出地设在该第二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由至少一个气压缸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包括有一个总电源开关、一个调制解调振铃用按钮、一次电源开关、一个复原开关、及一个微动开关,该总电源开关、该调制解调振铃用按钮用按钮、该一次电源开关、该复原开关及该微动开关用于电连接在该电路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包括有一个汽压缸启动开关,该汽压缸启动开关连接在该驱动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2、3、4、5、6、7、8、9或10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测试单元耦接在该第一测试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装置包括有一个键盘及一个触控面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数据存取装置包括有一个硬盘机、一个光盘机及一个软盘机,该显示装置包括一荧光屏。
CN 00257251 2000-10-12 2000-10-12 测试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46107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57251 CN2461073Y (zh) 2000-10-12 2000-10-12 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57251 CN2461073Y (zh) 2000-10-12 2000-10-12 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61073Y true CN2461073Y (zh) 2001-11-21

Family

ID=3361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257251 Expired - Lifetime CN2461073Y (zh) 2000-10-12 2000-10-12 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61073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3932C (zh) * 2003-09-16 2007-05-02 英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无线人机输入装置的测试方法及无线人机输入装置
CN101452413B (zh) * 2007-11-28 2010-06-30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型计算机键盘接口的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3529378A (zh) * 2013-10-29 2014-01-22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氩气高频电刀的测试装置
CN104572390A (zh) * 2015-01-23 2015-04-29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国产飞腾cpu多单元服务器计算单元的测试方法
CN105898663A (zh) * 2015-02-16 2016-08-24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扬声器优化的移动界面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3932C (zh) * 2003-09-16 2007-05-02 英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无线人机输入装置的测试方法及无线人机输入装置
CN101452413B (zh) * 2007-11-28 2010-06-30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型计算机键盘接口的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3529378A (zh) * 2013-10-29 2014-01-22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氩气高频电刀的测试装置
CN103529378B (zh) * 2013-10-29 2016-03-16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氩气高频电刀的测试装置
CN104572390A (zh) * 2015-01-23 2015-04-29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国产飞腾cpu多单元服务器计算单元的测试方法
CN105898663A (zh) * 2015-02-16 2016-08-24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扬声器优化的移动界面
CN105898663B (zh) * 2015-02-16 2020-03-03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扬声器优化的移动界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7441C (zh) 电子机器
CN1346101A (zh) 装有一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945387A (zh) 触敏显示设备及其驱动装置和方法
CN1737733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在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处理程序
CN2461073Y (zh) 测试装置
CN1828778A (zh) 佩戴型电子仪器、便携式仪器的制造方法及便携式仪器
CN105894919A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学习实验开发板
CN1136490C (zh) 电子设备
CN108417502A (zh) 一种芯片的植锡平台
CN110968329A (zh) 一种烧录器及其操作方法、烧录系统
CN218273324U (zh) 电子装置
CN201281837Y (zh) 结合硬盘的散热底板
CN2901364Y (zh) 薄型显示器
US11790811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047307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老化测试箱
CN205280833U (zh) 一种用于lcm开发的测试平台
CN2852236Y (zh) 电脑主机之散热装置
CN106020334A (zh) 双屏笔记本电脑
CN211840907U (zh) 一种基于视觉检测的智能自动锁螺丝装置
CN2798172Y (zh) 无线鼠标充电座
CN210835794U (zh) 一种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平板电脑
CN210324101U (zh) 指纹识别模组及指纹识别系统
KR102245895B1 (ko) 휴대용 전자 디바이스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설계 방법
CN206274700U (zh) 一种软硬结合板假贴万用制具
CN213688911U (zh) 静音敲击测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010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