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18594Y - 电连接器的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的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18594Y
CN2418594Y CN99256611U CN99256611U CN2418594Y CN 2418594 Y CN2418594 Y CN 2418594Y CN 99256611 U CN99256611 U CN 99256611U CN 99256611 U CN99256611 U CN 99256611U CN 2418594 Y CN2418594 Y CN 241859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terminals
limit
plug division
link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256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怀特
D·汉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99256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1859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1859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1859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具有一槽孔,槽孔内容置有一边为圆柱形、另一边为扁平形的端子,端子是一实心金属线材,其经冲压成型,在将该端子加工完成后,利用一载具将其运送至与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组装位置,从而将其装设在绝缘壳体的槽孔内。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的端子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实心导线加工制成的坚固端子,以及具有一可重复使用来输送该端子至组装位置的载具装置的电连接器的端子。
如图1所示,是美国专利第3862792号的电连接器总成,该案中揭露了一端子11,该端子11一端为插接部111,另一端为安装部113,该插接部111是由三支夹脚所构成,分别为一下夹脚115,及位于该下夹脚115的左、右侧的左、右夹脚116、117,该等夹脚115、116、117所构成的空间可接受一连接杆体(图未示),而在该安装部113的表面上间隔地设有卡制凸块118,该卡制凸块118是为了当将该端子11插置于一壳体内时(图未示)能与该壳体的内壁面相互干涉卡固。
如图2所示,是美国专利第5108317号的密封的金属壳体连接器及在该金属壳体内模铸一塑胶物件的方法,该案中揭露了一端子12,该端子12一端为插接部121,另一端为安装部123,该端子12整体为一圆柱杆体,且在该插接部121与安装部123之间设有多数个卡制凸块125,而本案的卡制凸块125与前述美国专利第3862792号的电连接器总成的卡制凸块118功用相同。
由上述两案中可知,端子固定在其对应的绝缘壳体中时,都只是利用卡制凸块与绝缘壳体内壁面相互干涉卡固,其稳定性并不佳,很容易产生旋转方向的转动位移。
如图3所示,图中为一移动式电话20,在其底面22设有一电连接器总成21,该电连接器总成21具有一讯号输入\输出的第一连接器24及一用来插接电源线25的第二连接器23,该第二连接器23具有一插槽231,其内可容置一插接端子(DC PIN),该插接端子一端的插接部位于插槽231中,该插接端子的另一端与移动式电话20内的电路板(图未示)电性连接,该插槽231周缘上设有一与插接端子不同极性的接触端子(图未示),该接触端子与插接端子并没有接触,该插接电源线25具有一插头251,该插头251为一中空管体,其前端具有一开口253,该插头251可套设在插槽231内的插接端子上,而该插头251的内壁255与外壁257属于两个不同的极性,在将该插头251插置于插槽231内时,该内壁255与插接端子相接触且具有同一电性,该插头251的外壁257则与插槽231周缘的接触端子相接触且同具另一电性,该电源线25透过第二连接器23可对移动式电话20内的充电电池(图未示)充电。
再配合图4所示,一般设在该第二连接器23的插接端子233是先将一金属片体3上加工形成插接端子233的形状,在该插接端子233尚未安置于第二连接器23中时,以一料带33来输送插接端子233至定位,而以往的插接端子233的圆柱状插接部2331为空心圆柱,它是由属于该插接部2331的片体卷曲而成的(如图5所示),由于该插接端子233是供插头251套接,所以在需要经常插拔的情形下,中空的插接部2331容易因强度不够在受到顶推后而产生弯曲变形,以至于使得后续插头251无法再套设于插接端子233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实心导线加工制成的坚固端子,以及具有一可重复使用来输送该端子至组装位置的载具装置的电连接器的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构造,该端子是以一实心金属线材经加工成型,可加强端子的强度,使端子耐插拔,不易变形,其具有一扁平的本体,该本体的一侧凸伸有一实心的圆柱形杆体,该本体的另一侧凸伸有一扁平的连接臂,该端子以其本体与绝缘壳体卡固,使端子稳定地设置于绝缘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运送端子的载具装置,该载具具有一长带,在该长带上等间隔地设有复数个贯穿孔,沿该长带的长向两相对边分别设有复数个置放架,同一边的各置放架间具有间隔,各置放架设有一凹槽,两相对的置放架以其上的各凹槽共同支持一端子,该载具可运送一根一根独立不相连接的端子,并且它可多次重复使用,从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达到如后所述的目的与功效:
1.本实用新型是直接由一实心的金属线材直接裁剪成型一个具有一本体的端子,且以该本体与电连接器的壳体加强卡合,使该端子不会产生移动与晃动,并且以实心构造来加强该端子本身的强度,因此,使该端子的构造强度增高,从而不容易受压变形。
2.配合自动化作业流程,该端子必须借由一输送带加以输送,该输送端子的输送带是可重复使用的,且该端子在制造过程中几乎可将材料完全使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制造成本。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及运送该端子的载具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美国专利第3862792号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美国专利第5108317号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一移动式电话及配合一电源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以往端子冲压成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直线5-5所取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沿图6中的直线7-7所取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运送端子的载具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端子与载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端子与载具的侧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端子与载具的后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端子组装于一电连接器内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端子5的形状,该端子5可插置于如图3所示的移动式电话20第二连接器23的插槽231中,该端子5是以一实心的金属线材制成,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该金属线材为铜导线,该端子5具有一本体51、一插接部53及一连接臂55。
该本体51是一具有厚度且略呈矩形的平板,并具有一第一侧511及一与该第一侧511相对的第二侧513。
该插接部53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圆柱体(如图7所示),它由该本体51的第一侧511延伸而出,其自由端535呈锥状,在该插接部53的表面533上设有干涉部531,该干涉部531在本实施例中是由两相对的左、右凸块5311及两相对的上、下凸块5313所构成,该左、右凸块5311与上、下凸块5313彼此间交错地配置在圆柱体的周面上,该左、右凸块5311比上、下凸块5313更接近本体51,且该上、下凸块5313沿该圆柱体轴向所界定出的一假想面与该左、右凸块5311沿该圆柱体轴向所界定出的另一假想面是相互垂直的,每一凸块5311、5313均为楔形,楔形的斜面顺着该端子5插入插孔231的插入方向,也就是说,当将该端子5插入插孔231中时,该插接部53可顺利地进入插孔231中,而当该端子5逆向要退出插孔231时,该凸块5311、5313会与插孔231的内壁产生干涉。
该连接臂55为具有厚度的扁平状板体,其厚度与该本体51的厚度相同,该连接臂55是由该本体51的第二侧513延伸而出,且在其自由端形成一接触端551由于该连接臂55的宽度小于本体51,使得该本体51的两侧超出于连接臂55而分别形成一肩部515,该连接臂55自该本体51向远离该插接部53的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后,经一第一次弯折,使该连接臂55形成一直立段553,再经一第二次弯折,使该连接臂55与该插接部53同向,使该端子5实质上呈一C形,该连接臂55经二次弯折后,可再经一第三次弯折,使该连接臂55的接触端551(自由端)与该插接部53实质上呈一喇叭口状,在本实施例中,该接触端551是采取一种不需焊接的方式,而是直接压合于电器产品内部的电路板相对应位置上,使其与电器产品内部的电路板电器连接。
在整个端子5的制造及组装过程中,先将金属线材裁剪成足够且刚好的长度,再经加工形成本体51、插接部53、连接臂55及在该插接部53的表面533上的干涉部531,该干涉部531包含有两相对的左、右凸块5311及两相对的上、下凸块5313,再将该端子5弯曲成如图6中所示的形状,而在将该端子5组装于如图3所示的移动式电话20中的第二连接器23的绝缘壳体中时,为了配合自动化作业流程,必须使该端子5在自动化作业中顺利进行,但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端子5是以一金属实心线材制成,并没有象以往的端子那样在未组装至绝缘壳体前有料带的连接而配合自动化作业流程将该端子5输送至定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端子5必须搭乘一载具9行进。
再配合图8、9、10、11所示,该载具9可运载复数根端子5受控制地沿一既定方向行进,其装置包含一长条形带状主体90,具有沿长向且相对的第一边91与第二边93,在该主体90上沿长向等间隔地设有复数个贯穿孔95,该贯穿孔95是用来配合机器(图未示)上的装置使载具9定位地行进,复数个板状的置放架98对称且直立地分别位于第一边91与第二边93,在本实施例中,各置放架98为一片体,其直立地设在第一边91与第二边93,同一边的各置放架98等间隔的相隔开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边91与第二边93两相对称的置放架98为一组置放架组988,各置放架组988间的主体90上具有一贯穿孔95,该第一边91的两相邻置放架98之间设有一直立矩形的隔板97,该隔板97与相邻的置放架98互不接触,该隔板97在其未与主体90相连接的一端朝着远离该第二边93的方向水平地设有一顶板971,各置放架98的顶部设有一凹槽981,使各置放架98略呈U型,该凹槽981恰可配合该端子5的插接部53外径,而该第一边91与第二边93的两相对置放架98所形成的置放架组988以其上的凹槽981共同支持该端子5的插接部53,且使该插接部53的干涉部531介于该第一边91与第二边93之间,且使得该连接臂55的接触端551朝上而介于两相邻隔板97之间。
再配合图3及图12所示,当欲将该端子5插置于图3中的移动式电话20中的电连接器总成21之第二连接器23的插槽231内时,每一端子5置于该载具9的每一置放架组988上,而该载具9上的贯穿孔95是配合自动化安装机器(图未示)将每一端子5对位,再由安装机器夹持推送着在该端子5之本体51的两侧凸出于该连接臂55两侧的肩部515,把该端子5插置于相对位置的插槽231内,使该本体51卡合于插槽231后方的槽孔232两侧凹槽2323,该槽孔232的内径小于插槽231,使得该端子5除了以干涉部531与槽孔232的内壁面2325互相卡制干涉来防止其往后单向位移之外,还利用该本体51与槽孔232两侧凹槽2323的卡合使该端子5本身不会再往该插槽231更进一步的前进,更借由两侧凹槽2323夹持本体51而不易产生左、右旋动。
并且当该端子5受到如图3所示的插接电源线25的插头251插接时,这是以一不准确的角度插入,所以无法很准确的对正,该插头251以其前端碰触到端子5的插接部53,不过因为该端子5是以实心形成,故难以被施力弯曲,反过来说,如果该端子5是以空心形成则很容易因外力而弯曲变形,而实心便具有较好的抵抗外力的能力,所以错误的角度插入只会造成无法插入而已,而不会破坏该端子5本身。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端子5虽是组装在移动式电话20上,但该端子5也可适用于其他电器产品,例如刮胡刀、随身听、掌上型翻译机等,只要是具有需由外部供电或是充电的装置,该端子5大部分都可配合设置,所以并不限定使用于移动式电话20而已。

Claims (16)

1.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该端子定位在电连接器的一绝缘壳体的槽孔内,其特征在于:
该端子是由一实心的金属线材所制成,其包含一本体、一插接部及一连接臂;
该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与该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该插接部是一实心柱体,它是由该本体的第一侧延伸而出;
该连接臂由该本体的第二侧延伸而出,且在其自由端形成一接触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为一圆柱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圆柱体的自由端呈锥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该插接部的表面上更设有可与该槽孔内壁面产生干涉的干涉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干涉部是由复数个凸块所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构成该干涉部的凸块数目为四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四个凸块中两相对凸块位于一假想面上,另两相对凸块则位于另一假想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两假想面互相垂直。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该本体与该连接臂相连接的一侧在该连接臂横向的两侧各形成一肩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臂自该本体向远离该插接部的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后,经一第一次弯折而形成一直立段,再经一第二次弯折,使该连接臂与该插接部同向,且该端子呈一C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臂经由二次弯折后,再经一第三次弯折,使该连接臂的接触端与该插接部呈一喇叭口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行进受一载具装置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载具装置包含一长条形主体及复数个置放架;
该长条形主体具有两个沿长向且相对的第一边与第二边,在该主体上沿长向等距间隔地设有复数个贯穿孔;
该等置放架对称地且分别间隔设置在该第一边与第二边,各置放架设有一凹槽,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的两相对置放架以其上的各该凹槽共同支持一端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边上对应该等贯穿孔处间隔地设有配合该等贯穿孔的隔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各该等贯穿孔与该等隔板分别位于该主体同一边的两相对置放架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3、14或15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的两相对置放架以其上的各该凹槽共同支持该端子的插接部,且使该插接部介于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之间。
CN99256611U 1999-12-17 1999-12-17 电连接器的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1859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9256611U CN2418594Y (zh) 1999-12-17 1999-12-17 电连接器的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9256611U CN2418594Y (zh) 1999-12-17 1999-12-17 电连接器的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18594Y true CN2418594Y (zh) 2001-02-07

Family

ID=34039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2566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18594Y (zh) 1999-12-17 1999-12-17 电连接器的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1859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4243A (zh) * 2017-11-02 2018-03-23 江苏和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端面接触排插端子
WO2022057571A1 (zh) * 2020-09-16 2022-03-24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4243A (zh) * 2017-11-02 2018-03-23 江苏和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端面接触排插端子
WO2022057571A1 (zh) * 2020-09-16 2022-03-24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1224E1 (en) Connector
CN1135640C (zh) 电池组连接器
CN100420104C (zh) 具有接地弹簧的屏蔽电连接器
EP0702429A2 (en) Polarizing system for a blind m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0420100C (zh) 可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组合
EP001253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recepta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a strip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receptacles
US20060128204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20070161300A1 (en)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CN100580995C (zh) 接头连接器块
US7094115B2 (en)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CN1169603A (zh) 具有带改进的固定装置的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150343A (zh) 具有终端部件的电连接器
CN1238583A (zh)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
JPH10507303A (ja) 一体的支持構造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US5588878A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assembly and spring contact therefor
CN203503872U (zh) 卡槽连接器
CN2418594Y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
US7347748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CN100505434C (zh) 多连接型插头连接器以及纵叠型和横置型插座连接器
CA1268832A (en) Multi contact connector having ground terminal blo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531943B (zh) 卡槽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CN2800509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272704A (zh) 冲压形成的连接器插座触点
US5833487A (en) IDC connector
US7354294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harness unit that utilizes the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