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99840Y - 电连接器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99840Y
CN2399840Y CN 99239496 CN99239496U CN2399840Y CN 2399840 Y CN2399840 Y CN 2399840Y CN 99239496 CN99239496 CN 99239496 CN 99239496 U CN99239496 U CN 99239496U CN 2399840 Y CN2399840 Y CN 239984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installation portion
vertical component
component ef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Ceas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2394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勃G·马丘
裴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313852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399840(Y)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9984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9984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包括一具有倒刺的安装部,该安装部向外弯折延伸设有两连接部,以支撑接触臂。每一接触臂则包括有垂直部及水平部,其中垂直部与安装部间相距有一定距离,且其相对于连接部产生偏斜。而水平部则具有彼此相互靠拢的自由末端,以当外部电子装置的插脚从两垂直部间的位置移到水平部上的自动末端时,该水平部将相对于垂直部及垂直部将相对于连接部分别产生偏斜,以确保接触臂与插脚间的可靠接触。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端子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接在电连接器上的端子构造,尤其是指一种其上设有一对接触臂的端子构造。
传统的电连接器包括有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端子,其固接在绝缘本体上所设的端子收容孔内,以与插入到端子收容孔内的电子装置相接触。一些电连接器,如可移动式插座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可移式盖体及一固定基座。端子被固接在基座上所设的端子收容孔内并被焊接在电路板上。而盖体上设有与基座上的端子收容孔相对应的通孔。电子装置则被置于该体上,其插脚可穿过该盖体上的通孔且被部分地收容在端子收容孔内,以当盖体相对于基座移动时,这些插脚与导电端子将构成电性接触,进而在电子装置及电路板间形成电性通路。
传统的导电端子上因仅设有单一沿电子装置的移动方向而延伸的接触臂,当电子装置上的插脚与该接触臂相接触时,该接触臂虽可产生偏斜并对这些插脚施加一弹性力,以确保插脚与导电端子间的稳定接触。然而,该单一的接触臂构造将导致作用在插脚上的作用力不平衡。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通常在导电端子上设有一对接触臂构造,如美国专利申请第3,676,832及第4,498,725号案等,由于有两个相对的接触臂可将对应的电子装置插脚精确地导引置入其中,因而该对接触臂构造可使电子装置相对于电连接器具有较高的组装精度及正位度,进而可纠正该电子装置的任何不正确的位置偏移。
然而,传统的双接触臂构造,因其仅容许朝同一方向进行偏斜,因而其将减小这些接触臂的弹性变形,并增加插脚相对于导电端子移动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对接触臂构造的导电端子,当该接触臂与插脚相接触时,其将沿两个方向产生偏斜进而增加其弹性,以致使该接触臂与插脚接触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该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包括有安装部,该安装部上设有倒刺,以将导电端子固接在电连接器上所设的端子收容孔内。两连接部则是从安装部上一体延伸而成,其中每一连接部均可支撑其上具有的一对臂状构造的接触臂。而每一接触臂则包括有其下端侧与对应连接部相固接的垂直部,及一自该垂直部上自由末端垂直延伸的水平部,该垂直部与安装部相距有一定间距,且其相对于连接部产生偏斜。水平部则具有一对彼此相互靠拢的自由末端,以当外部电子装置的插脚自两垂直部的间的位置移到水平部的自由末端时,该水平部可相对于垂直部及垂直部可相对于连接部分别产生偏斜,进而使接触臂产生能确保插脚可靠接触的弹性变形。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因导电端子上的一对接触臂可沿两个方向产生偏斜,因而增加该接触臂间的弹性,进而可确保其与电子装置插脚间的可靠接触。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收容有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电连接器基座的局部立体图,其中在该基座内设有若干个用以固接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孔,图中仅仅示出一个固接在其内的导电端子。
图5是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基座的另一角度局部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是电连接器基座的局部立体图,其中在该基座内设有若干个用以固接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孔,图中仅仅示出一个固接在其内的导电端子。
图9是图8所示的电连接器基座的另一角度局部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2是电连接器基座的局部立体图,其中在该基座内设有若干个用以固接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孔,图中仅仅示出一个固接在其内的导电端子。
图13是图12所示的电连接器基座的另一角度局部立体图。
请参照图1所示,电连接器10包括一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的固定基座12,及一可移动设置在该基座12上的盖体14。该基座12及盖体14均上是由绝缘材料制成。其中基座12上设有若干个端子收容孔16,而每一端子收容孔16均收容有导电端子18(如图2、3所示)。而盖体14则用来固持如中央处理单元模组等电子装置(未图示),且在其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0,以固持电子装置的插脚。这些插脚穿过通孔20且部分地收容在基座12上对应的端子收容孔16内,以当该盖体14相对于基座12移动时,这些插脚可与对应的导电端子18构成电性接触。
再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18的第一实施例,该导电端子18包括有安装部22,其在上端侧设有倒刺24,以使其可靠地收容在端子收容孔16对应两相对内壁面上所设的狭槽26内(如图4、5所示),进而将导电端子18固接在端子收容孔16内。而两相互间隔的接触臂28则通过自安装部22上延伸出的连接部30而使其下端侧与安装部22相固接。每一接触臂28均包括一垂直部32及一水平部34,其中垂直部32彼此间相距第一距离,且其下端侧与连接部30相固接,以使这两个垂直部32与安装部22间大致平行且与之相距有一定的距离。而水平部34则自垂直部32的上自由末端沿垂直方向延伸而成,因此其大致垂直于安装部22。另外,接触臂28的水平部34彼此相对,且均设有相互靠拢的自由末端36,而在这两个自由末端36间形成有第二间距,其小于垂直部32所形成的第一间距。
而收容在对应端子收容孔16内的插脚最初位于接触臂28的两垂直部32之间,随着盖体14的移动,其将带动插脚朝水平部34相互靠拢的自由末端36移动并最终与之接触。而插脚与水平部34上的自由末端36间的接触,将引起水平部34大致相对于垂直部36及该垂直部36大致相对于连接部30产生偏斜,进而使该接触臂28产生变形,而垂直部32之间的空间则允许接触臂28在插脚与其接触时产生弹性变形。
再请参照图2、3所示,每一导电端子18均包括有用以支撑焊球且垂直固接在安装部22下端侧的底端延伸部38,且其露出基座12的底表面40(如图5所示)并将焊球(未图示)固接在其上,以借其将导电端子18焊接在电路板上。
请参照图6、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第二实施例,为了区别起见,将该导电端子标号为118。该导电端子118包括有一安装部122,该安装部122上具有一设在其上端侧的倒刺124,借其可使安装部122可靠地收容固持在端子收容孔16对应内壁面上所设的狭槽26内(如图8、9所示),进而确保导电端子118收容在端子收容孔16中。而两相互间隔的接触臂128则通过自安装部122上延伸出的连接部130而使其下端侧与安装部122相固接。每一接触臂128均包括一垂直部132及一水平部134,其中垂直部132彼此间相距有第一距离且其下端侧与连接部130相固接,另外,该垂直部132与安装部122大致平行并与之间隔有一定距离。而水平部134是从垂直部132的上自由末端沿垂直方向延伸而成,因此其大致垂直于安装部122且彼此相对,并均具有一彼此相互靠拢的自由末端136,并在这两个自由末端36间形成有第二间距,其小于垂直部132间所形成的第一间距。另外,该安装部122上还一体向下延伸设有底端延伸部142,以将焊球(未图示)固接在其上。
请参照图8、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基座12的每一端子收容孔16内均具有一封闭的底表面40,该底表面40上设有用以容纳焊球(未图示)的凹口144。该凹口144借通道146而与端子收容孔16连成一体,其中该通道146是用来供安装部122的底端延伸部142穿过其中并与焊球相固接。
再请参照图10、1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为了区别起见,将该导电端子标号为218,其包括有安装部222,该安装部222上端侧设有倒刺224,以使之可靠地收容固接在端子收容孔16对应两相对内壁面上所设的狭槽26内(如图12、13所示),进而将导电端子218固接在端子收容孔16内。而两相互间隔的接触臂228则通过自安装部222上弯折延伸出的连接部230而使其下端侧与安装部222相固接。每一接触臂228则包括一垂直部232及一水平部234,其中垂直部232彼此间相隔有第一距离,且其下端侧与连接部230相固接,以使该垂直部232与安装部222大致平行并与之间隔有一定距离。而水平部234则自垂直部232的上自由末端沿垂直方向延伸而成,因此其大致垂直于安装部222。另外,接触臂228的水平部234彼此相对,且均具有一彼此相互靠拢的自由末端236,并在这两个自由末端236间形成有第二间距,该间距小于垂直部232所形成的第一间距。且该安装部222设有呈“J”形底端延伸部242,以形成一大致呈扁平状且其上覆盖有焊剂(未图示)的底表面246,进而将导电端子218焊固到电路板上。
请参照图12、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18被收容在对应的端子收容孔16内,且其底端延伸部242延伸出基座12的底表面40外,以将导电端子218焊接到电路板上。
应理解安装部向上延伸成与接触臂等高,其不仅能在导电端子与料带相连的加工处理过程中保护接触臂,而且使安装部与水平部相距一定距离,因而可减少CPU插脚与导电端子相接触时对安装部所造成的影响。

Claims (6)

1.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可收容固接在电连接器的端子收容孔内且被进一步焊接在电路板上,包括安装部及两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每一接触臂均包括有垂直部及水平部,其中垂直部与安装部大致平行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且其下端侧通过连接部而与安装部连成一体,而水平部则沿着垂直部上端侧垂直延伸,且其上设有一对相互靠拢的自由末端,当外部电子装置的插脚与水平部相互靠拢的自由末端接触时,其将相对于垂直部及该垂直部将相对于连接部分别产生偏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接触臂等高,且包括有与狭槽相固接的倒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有用以与电路板相焊接的底端延伸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延伸部与安装部大致垂直,并露出电连接器底部的凹口外。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延伸部是沿着安装部向下延伸而成,且穿出电连接器底面上所设的端子通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延伸部大致呈“J”形,且延伸出电连接器的底面外,另外,其于底部平面上覆盖有焊料。
CN 99239496 1999-04-20 1999-08-31 电连接器端子 Ceased CN2399840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9562399A 1999-04-20 1999-04-20
US09/295,623 1999-04-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99840Y true CN2399840Y (zh) 2000-10-04

Family

ID=2313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239496 Ceased CN2399840Y (zh) 1999-04-20 1999-08-31 电连接器端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399840Y (zh)
TW (1) TW44494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75823B2 (en) 2007-09-13 2010-08-17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leading-and-positioning arrangement within a passageway and method for mating with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44944U (en) 200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243C (zh) 电连接器
CN1111316C (zh) 平面格栅封装连接器
US6033245A (en) Self-align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779655Y (zh) 电连接器
CN1114247C (zh) 平面格栅连接器
US6039590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latively movable two-part housing
CN2579037Y (zh) 电连接器
CN2638272Y (zh) 电连接器
CN211700677U (zh) 线缆连接器
CN1113428C (zh) 电连接器
CN2596590Y (zh) 插座连接器
CN2562379Y (zh) 电池固定装置
CN2699510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399840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14498117A (zh) 插座结构
CN2593392Y (zh) 电连接器
CN1044652C (zh) 电气接插件
CN2596574Y (zh) 电连接器端子料带
CN208889888U (zh)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678172Y (zh) 电连接器端子及使用这种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917292A (zh) 低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1877916A (zh) 低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2417574Y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874816Y (zh) 电连接器
CN217956282U (zh) 电连接器及其缆线接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35 Partial or whole invalidation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030922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