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96559Y - 弱电避雷器 - Google Patents

弱电避雷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96559Y
CN2396559Y CN 99252901 CN99252901U CN2396559Y CN 2396559 Y CN2396559 Y CN 2396559Y CN 99252901 CN99252901 CN 99252901 CN 99252901 U CN99252901 U CN 99252901U CN 2396559 Y CN2396559 Y CN 239655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resistance
burning
joins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25290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志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BIN ELECTRONIC CO Ltd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RIBIN ELECTRONIC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BIN ELECTRONIC CO Ltd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RIBIN ELECTRONIC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to CN 9925290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9655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9655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9655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弱电避雷器,包括抑制火线上接收到的过电压的第一级保护线路、抑制地线上接收到的过电压的第二级保护线路、监测所述各级保护线路的待命与启动状态的电子监视线路和监测所述各级保护线路的保护水平警告信号的遥距监控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保护线路包括多个金属氧化避雷元件和气体放电管,所述气体放电管与对应的金属氧化避雷元件相串联。该避雷器具有体积小、效能高、可靠性强、功率损耗低,无频率电磁辐射的优点。

Description

弱电避雷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弱电防雷设备,尤其能有效地抑制接地端侵入的雷电感应高电位。
目前,在220~380V间的工频低压供电网络中使用较多的是传统避雷器与模块式避雷器。前者存在体积大、效能低、反应时间长等缺点;后者虽具备体积小、省空间的优点,但因其是由单一避雷元件构成,安装时需要特定路轨和控制箱,所以这种避雷器的可靠性、通用性差。而且上述两种避雷器在启动保护功能过程中会导致供电网络瞬时完全短路,若同一区域同时有多部这种避雷器启动,则将使该区域的电站跳闸,整个电网陷入瘫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弱电避雷器,具有体积小、效能高、可靠性强、安装简便、功率损耗低、无频率电磁辐射的优点。特别是能为现在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大量使用集成电路IC的各种电子设备,提供了一种可靠地消除雷电感应过电压及工业过电压侵害的避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弱电避雷器,包括抑制火线上接收到的过电压的第一级保护线路、抑制地线上接收到的过电压的第二级保护线路、监测所述各级保护线路的待命与启动状态的电子监视线路和监测所述各级保护线路的保护水平警告信号的遥距监控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保护线路包括多个金属氧化避雷元件和气体放电管,所述气体放电管与对应的金属氧化避雷元件相串联。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弱电避雷器,由于其在结构上采用了二级保护线路、多个金属氧化避雷元件和气体放电管、气体放电管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相串联,使该避雷器较采用单级保护线路的传统避雷器能更有效地抑制各类过电压,同时克服了其他避雷器在启动时供电网络瞬时短路的缺点;而且由于该避雷器在结构上的改进,使得其还具有体积小、可靠性强、效能高、功率损耗低、无频率电磁辐射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避雷器应用方框图;
图2为本实施例避雷器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施例避雷器电路结构图。
其中图中的符号分别代表以下元件,F:快熔保险丝;V:金属氧化避雷元件;G:气体放电管;A:绿灯;B:红灯;L:火线;N:零线;E:地线。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避雷器包括第一级保护线路、第二级保护线路、电子监视线路和遥距监控线路。
本实施例中第一级保护线路包括快熔保险丝F1,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V2、V3、V4、V5、V6;快熔保险丝F1一端接火线L相接,另一端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的负极相接,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2同向并联;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3的正负极分别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的正极和零线相接,且V4与V3同向并联;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5、V6同向并联,且其正极与地线E相接、负极与上述V3的负极相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级保护线路包括快熔保险丝F2,电阻R4、R5、R6、R7、R8,气体放电管G1、G2、G3,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7、V8、V9、V10、V11、V12、V13、V14;快熔保险丝F2一端接火线L相接,另一端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7的负极相接,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8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7同向并联,且电阻R5与V7并联;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1的正负极分别与V7的正极和气体放电管G3的一端相接,且G3的另一端与地线E相接,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2与V11同向并联,电阻R8与G3相接;电阻R7一端接V11的负极,另一端与零线N相接;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9的正负极分别与V11的负极和气体放电管G2的一端相接,且G2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接;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0与V9同向并联,电阻R6与气体放电管G2并联;气体放电管G1一端与零线相接,另一端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3的负极相接,且V13的正极与地线E相接,电阻R4与气体放电管G1并联,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4与所述V13同向并联;且该级保护线路采用气体放电管与金属氧化避雷器采用串联,即G1与V13串联,G2与V9串联,G3与11串联。
本实施例中电子监视线路包括桥式整流器DB1、DB2,电阻R1、R2、R3、R9、R10、R11、R12、R13、R14,发光二极管LED1(红色)、LED2(绿色);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入极点分别与电阻R2、R3的一端相接,且电阻R2的另一端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的负极相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接、电阻R1与电阻R2并联,DB1的输出正负极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负极相接;桥式整流器DB2的输入极点分别与电阻R9、R11的一端相接,且电阻R9的另一端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7的负极相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接、电阻R10与电阻R9并联,DB2的输出正负极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负极相接;电阻R14的一端与DB2接电阻R9的那一端相接,另一端与零线N相接;电阻R12的一端与DB2接电阻R11的那一端相接,另一端与零线N相接,且电阻R13与电阻R12并联。
本实施例中遥距监控线路包括桥式整流器DB3,电阻R15、R16,电容C1、C2,继电器RL1;桥式整流器DB3的输入一端通过电阻R15与电容C1串接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8的负极,另一端通过电阻R16与零线N相接,其输出两端通过继电器RL1的线圈相接,且电容C2与继电器RL1的线圈并联。
在低电压供电网络中,对电子设备的过电压损害有二类;其中一类是雷电感应过电压,产生在地线与火线之间,即Vs;另一类是电容电感性的工业过电压,即Vt。当供电网络中有Vs或Vt产生,本实用新型避雷器由待命模式自动转入保护线路启动工作模式,消除各种过电压对供电网络及设备的损害;同时电子监视线路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当前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进入工作状态后,如果过电压由火线进入供电网络,该避雷器首先启动第二级保护线路,再启动第一级保护线路,并将过电压泻放到零线和地线上;如果过电压由地线进入供电网络,该避雷器同时启动第一级保护线路、第二级保护线路,并将过电压导向火线和零线,使火线和零线的电位差始终接近正常供电网络标准,从而起到保护设备的目的。其中第一级保护线路为高能量吸收级,处理过电压能量高;第二级保护线路为低能量吸收级,处理过电压能量低。
本实施例的电子监视线路用红绿两个发光二极管实时显示避雷器的工作状态和防护水平。绿灯亮表示避雷器工作在待命状态,保护能力强;红灯和绿灯同时亮表示避雷器曾启动多次,元件功能损耗,保护能力降低,需要检查更换个别元件,但仍可用,遥距监控线路同时产生动作信号;仅有红灯亮表示避雷器经多次启动已丧失保护能力,避雷器寿命终止,遥距监控线路同时产生动作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V14分别采用以下型号的元件,V1~V6:175L20C型;V7~V8:S20K150型;V9~V12:S20K50型;V13~V14:230L40C型;气体放电管G1~G3采用CG2-350L型;桥式整流器DB1~DB3采用DCW04型。

Claims (6)

1、一种弱电避雷器,包括抑制火线上接收到的过电压(Vt)的第一级保护线路、抑制地线上接收到的过电压(Vs)的第二级保护线路、监测所述各级保护线路的待命与启动状态的电子监视线路和监测所述各级保护线路的保护水平警告信号的遥距监控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保护线路包括多个金属氧化避雷元件和气体放电管,所述气体放电管与对应的金属氧化避雷元件相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保护线路包括快熔保险丝(F1),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V2、V3、V4、V5、V6);所述快熔保险丝F1一端与火线L相接,另一端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的负极相接,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2与所述V1同向并联;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3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V1的正极和零线相接,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4与所述V3同向并联;所述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5、V6同向并联,且其正极与地线E相接、负极与所述V3的负极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保护线路包括快熔保险丝(F2),电阻(R4、R5、R6、R7、R8),气体放电管(G1、G2、G3),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7、V8、V9、V10、V11、V12、V13、V14);所述快熔保险丝F2一端与火线L相接,另一端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7的负极相接,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8与所述V7同向并联,且电阻R5与所述V7并联;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1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V7的正极相接和气体放电管G3的一端相接,且所述G3的另一端与地线E相接,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2与所述V11同向并联,电阻R8与所述G3相并联;电阻R7一端接所述V11的负极,另一端与零线N相接;所述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9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V11的负极和所述气体放电管G2的一端相接,且G2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接;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0与所述V9同向并联,电阻R6与所述气体放电管G2并联;气体放电管G1一端与零线相接,另一端与所述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3的负极相接,且所述V13的正极与地线E相接,电阻R4与所述G1并联,所述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4与所述V13同向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保护线路中的气体放电管与金属氧化避雷器相串联,即气体放电管G1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3串联,气体放电管G2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9串联,气体放电管G3与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1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监视线路包括桥式整流器(DB1、DB2)、电阻(R1、R2、R3、R9、R10、R11、R12、R13、R14)、发光二极管(LED1红色、LED2绿色);所述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入极点分别与电阻R2、R3的一端相接,且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1的负极相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接、电阻R1与电阻R2并联,DB1的输出正负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负极相接;所述桥式整流器DB2的输入极点分别与电阻R9、R11的一端相接,且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7的负极相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接、电阻R10与电阻R9并联,DB2的输出正负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负极相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所述DB2接电阻R9的那一端相接,另一端与零线N相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与所述DB2接电阻R11的那一端相接,另一端与中线N相接,且电阻R13与电阻R12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遥距监控线路包括桥式整流器(DB3)、电阻(R15、R16)、电容(C1、C2)、继电器RL1;所述桥式整流器DB3的输入一端通过电阻R15与电容C1串接于所述金属氧化避雷元件V8的负极,另一端通过电阻R16与零线N相接,其输出两端通过所述继电器RL1的线圈相接,且电容C2与所述继电器RL1的线圈并联。
CN 99252901 1999-11-05 1999-11-05 弱电避雷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9655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252901 CN2396559Y (zh) 1999-11-05 1999-11-05 弱电避雷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252901 CN2396559Y (zh) 1999-11-05 1999-11-05 弱电避雷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96559Y true CN2396559Y (zh) 2000-09-13

Family

ID=34036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25290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96559Y (zh) 1999-11-05 1999-11-05 弱电避雷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9655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1397A (zh) * 2016-11-30 2017-02-22 东莞市阿甘半导体有限公司 防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1397A (zh) * 2016-11-30 2017-02-22 东莞市阿甘半导体有限公司 防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1373A (zh) 短路电流限制装置及方法
CN207339642U (zh) 一种poe交换机直流电源
CN100370664C (zh) 电弧及漏电保护器
CN2396559Y (zh) 弱电避雷器
CN205583646U (zh) 一种漏电保护墙壁开关
CN104882847A (zh) 用电负荷限制保护报警器
CN104836189B (zh) 一种可自复位及远程复位的电气保护装置及其方法
CN2831567Y (zh) 电气火灾防护器
CN2217853Y (zh) 交流电源智能监控稳压保护器
CN201061127Y (zh) 一种电子变压器的保护电路
CN2865097Y (zh) 无地线防雷特种设备
CN100466142C (zh) 无地线防雷特种设备
CN214850449U (zh) 一种5g智慧路灯供电电源的保护电路
CN204615351U (zh) 用电负荷限制保护报警器
CN2152330Y (zh) 电器设备智能安全用电监控保护器
CN2415502Y (zh) 带定时器的电源保护插座
CN2149044Y (zh) 过载、短路、过压、漏电保护开关
CN2388604Y (zh) 配电室电力故障无线寻呼报警装置
CN104144584B (zh) 多功能机柜空调器
CN214506545U (zh) 一种具有大通流集成式电源控制系统的二合一防雷器
CN2131236Y (zh) 多功能用电保护器
CN2276678Y (zh) 家用单相零断漏电保护器
CN214380081U (zh) 一种防雷室外直流电源
CN212210485U (zh) 一种防电流冲击系统
CN105811367A (zh) 一种漏电保护墙壁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