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58502Y - 光学扫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扫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358502Y CN2358502Y CN 98248575 CN98248575U CN2358502Y CN 2358502 Y CN2358502 Y CN 2358502Y CN 98248575 CN98248575 CN 98248575 CN 98248575 U CN98248575 U CN 98248575U CN 2358502 Y CN2358502 Y CN 235850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circuit board
- optical scanner
- module
- op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扫描装置,主要将其内部控制电路板取出,改以介面卡式电路板而插置于电脑主机板上的介面槽上,且以一连接线连接于个面卡式电路板以及光学扫描装置之间,该连接线可用于传输信号以及将电脑主机的电源供应至扫描装置。由于该扫描装置内部并无电路板,所以体积可缩小,使包装、库存及运送的成本降低;不必和打印机共用串接使用同一个并行口介面,可以其它较快速介面(例如IDE)来传输信号,且可藉由电脑的金属外壳来阻绝电路板所产生的电磁干扰。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扫描装置,尤指一种将光学扫描装置所需的控制电路设置于一介面卡式电路板上,该介面卡式电路板并非设置在光学扫描装置内部,而是可插置在该电脑主机板的其中之一介面槽上。
目前市售的平台式光学扫描装置1如图1所示,包括有一外壳11,一光程装置12、一设置于外壳11内部的电路板14及一直流电源供应装置5。欲进行扫描的原稿3放置于外壳11上侧的透明玻璃16与上盖17之间,藉由一电机18驱动一传动机构13(其通常包括有一减速齿轮组131、一传动皮带132或钢丝、以及若干个滚轮133)来带动该光程装置12沿着一导轨134进行相对于原稿3的扫描移动,并将扫描所得到的信息数据经由设置在外壳11内部的电路板14转换成相容于电脑2的并行口介面的格式后,再由一并行口连接线25连接并传送至电脑2的并行口24中。此种光学扫描装置1所需的电源,是由另外连接的一直流电源供应装置5(直流变压器)所提供,该电源提至电路板14,再由电路板14分别以信号传输线141与电源传输线142传输至光程装置12及电机18,并由该电路板14来控制光程装置12与电机18的动作。
然而,此种光学扫描装置1由于其电路板14是位于外壳11内部,且所需电源是由额外连接的直流电源供应装置5来提供,而具有以下缺点:
(1)体积不易小型化。传统平台式光学扫描装置1的体积之所以不易小型化,主要是因为其内部的光程装置12需具有一定宽度且亦要能移动一定长度距离,因此传统平台式光学扫描装置1的外壳11的长、宽几乎均没有太多的缩小余地(即,至少要比一张A4尺寸的纸张更大些),唯一可能变化的只有外壳的“厚度”。然而,如图1所示,传统平台式光学扫描装置1由于其电路板14设计平躺在外壳11内部底面,其上方再设置一遮板15以避免使用者通过玻璃16直接看到杂乱的电路板14而破坏美感。此种结构不仅直接导致外壳11的厚度增加约10%~20%,也使整体体积也同样加大10%~20%。此外,将电路板14设置于外壳11内部以及其若干个与直流电源供应装置5、打印机4及电脑2主机的连接插座191、192、193的设置位置,也将会使光程装置12及传动机构13的设计受到空间上的限制,从而增加设计与模具开发的成本。
(2)传输介面受到限制。传统平台式光学扫描装置1大多是通过并行口(ParallelPort)介面来与电脑主机进行传输,因此扫描装置1的信息数据均需先经由电路板14转换成并行口介面的格式后,再经由并行口24送入电脑2主机。此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并行口24的传输速率较差,连带使得光学扫描装置1的工作效率变慢。并且,由于一般电脑2主机都只具有一个并行口24,所以使用者若相要连接打印机4,便必须以串接的方式间接地地插接于扫描装置1所预留设置的分接插座192上,更由于电脑2主机在同一时间下只能控制一台并行口介面的周边装置,所以对于想同时使用扫描装置1与打印机4的使用者而言,将造成极大的不便,而这也是一般并行口介面的扫描装置使用者最常遭遇到的困扰。
(3)成本降低不易。如前所述,因将电路板14设置在外壳11内部所增加的10%~20%左右的体积,也连带导致产品包装材料成本、库存空间及运送成本等将会增加约10%~20%左右。并且,由于扫描装置1的电源无法由电脑2主机所提供而需要另外连接一直流电源供应装置5,所以该直流电源供应装置5的成本也将直接累加于扫描装置1的成本上。此外,额外增加的直流电源供应装置5不仅使产品包装的体积及成本更为增加,且当使用者一时找不到可用的电源插头时(例如在户外操作笔记型电脑时),便无法使用该扫描装置1。
(4)电磁干扰(EMI)较高。目前市场上扫描装置1的外壳11大多是塑料材质,其对于电磁波的防护效果很差,现在使用的扫描装置1的电路板14在使用时所发出的电磁波将完全发散至外界,造成电磁干扰(EMI)。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扫描装置,其能有效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种种缺失,而可具有较小的体积、更方便快速的传输介面、更低的成本及较低电磁干扰的扫描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包括有:
—光学扫描模组,用于扫描一原稿上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转换成为数字信号;
—传动模组,用于驱动使该光学扫描模组与原稿之间进行相对运动;
—外壳,其内部容置有光学扫描模组及传动模组;
—介面卡式电路板,其可插置于一电脑主机板的介面槽上,在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上设有包括一介面插座及一控制电路模组,该控制电路模组用以控制至少包括该光学扫描模组的扫描工作及传动模组的驱动工作;以及
—连接线,由该外壳的一适当位置延伸出,该连接线的一端连接耦合于外壳内部的传动模组及光学扫描模组,连接线的另一端则可插合于介面卡式电路板的介面插座上,而使介面卡式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模组可耦合于传动模组及光学扫描模组。
其中,该光学扫描模组包括有:一光源、至少一反射镜、一镜头及一光荷耦合元件。
其中,该光学扫描模组包括有:一光源及一接触式图像扫描装置(CIS)。
其中,该光学扫描装置为一平台式扫描装置,且该传动模组包括有:一驱动电机及一传动机构连结于电机与光学扫描模组,电机可藉由传动机构的传动而带动光学扫描模组进行相对于原稿的运动,以扫描原稿上的图像数据。
其中,该光学扫描装置为一馈纸式扫描装置,且该传动模组包括有:一驱动电机及一传动机构连结于电机与原稿,电机可藉由传动机构的传动而带动原稿进行相对于光学扫描模组的运动,以扫描原稿上的图像数据。
其中,该电脑主机板装置于一电脑主机的机壳内部,在电脑主机的机壳内部另设置有一电源供应器,电源供应器至少连接有电脑主机板,以提供其所需的电源;在电脑主机板上设置包括有:一CPU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介面槽,藉由将介面卡式电路板插置于电脑主机板的其中一介面槽上,可使电脑主机的电源及控制信号均能经由介面卡式电路板及连接线而传输至光学扫描装置内部的光学扫描模组与传动模组。
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为ISA规格的介面卡,且插置于电脑主机板的ISA介面槽上。
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为VESA规格的介面卡,且插置于电脑主机板的VESA介面槽上。
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为PCI规格的介面卡,且插置于电路主机板的PCI介面槽上。
其中,该介面卡式电板上的控制电路模组可进行光学扫描装置与电脑主机板的信号传输的转换介面,且该信号转换采用IDE介面。
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模组可进行光学扫描装置与电脑主机板的信号传输的转换介面,且该信号转换采用SCSI介面。
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模组可进行光学扫描装置与电脑主机板的信号传输的转换介面,且该信号转换采用并行口介面。
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模组可进行光学扫描装置与电脑主机板的信号传输的转换介面,且该信号转换采用USB介面。
其中,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设有一连接线插座,该连接线插座位于外壳内部的一侧,分别耦合连接有一信号传输线及一电源传输线,该信号传输线耦合连接于光学扫描模组,且该电源传输线耦合连接于传动模组,而连接线的两端可分别插合于该连接线插座与该介面插座上。
其中,在该连接线位于外壳内部的一端分别耦合连接有一信号传输线及一电源传输线,该信号传输线耦合连接于光学扫描模组,且该电源传输线耦合连接于传动模组。
该光学扫描装置更包括有一电路板设置于外壳内部,其分别耦合于连接线以及信号传输线与电源传输线,藉由电路板上的电路设计可使连接线分别耦合连接信号传输线及电源传输线,且在电路板上并没有设置用以控制光学扫描模组扫描工作及传动模组驱动工作的控制电路模组,因此该电路板的尺寸比该介面卡式电路板的尺寸小很多。
其中,在外壳上更设有包括一切换钮及一电源插座,该切换钮及电源插座耦合于电路板上,该电源插座可连接一直流电源供应装置,且藉由该切换钮可选择光学扫描装置所需的电源是经连接线由电脑主机板提供,或是经电源插座由直流电源供应装置来提供。
其中,在外壳的底面设有可配合容置于该连接线的凹槽,使连接线可塞置入该凹槽内而定位于外壳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法是可配合电脑主机使用而这样实现的:在该电脑主机内部设置有一电脑主机板及一电源供应器,以提供电脑主机板所需的直流电源,该电脑主机板上并具有若干个扩充介面槽,该光学扫描装置包括有:一光学扫描模组,其可扫描一原稿上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转换成为数字信号;一传动模组,可驱动使该光学扫描模组与原稿之间进行相对运动;以及一外壳,以容置该光学扫描模组及传动模组;其特征在于:
该光学扫描装置更包括有一介面卡式电路板及一连接线,该连接线用以连接介面卡式电路板以及光学扫描装置内部的光学扫描模组与传动模组,在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上设有一控制电路模组以用于驱动及控制该光学扫描模组与传动模组,该介面卡式电路板并非设置于光学扫描装置内部而可插置于该电脑主机板的其中之一介面槽上,藉由该介面卡式电路板及连接线可进行光学扫描装置与电脑主机板之间的信号及电源传输。
其中,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设有一连接线插座,在介面卡式电路板上并设有一介面插座,该连接线插座位于外壳内部的一侧,分别耦合连接有一信号传输线及一电源传输线,该信号传输线耦合连接于光学扫描模组,且该电源传输线耦合连接于传动模组,而该连接线的两端可分别插合于连接线插座与介面插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扫描装置主要将其内部控制电路板取出,改以介面卡式电路板(俗称“金手脂”)的设计而改为插置于电脑主机板上的介面槽上,且以一连接线连接于个介面卡式电路板以及光学扫描装置之间,该连接线可用于传输信号以及将电脑主机的电源供应至扫描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光学扫描装置的外壳内部并无电路板以及遮盖用的遮板,所以外壳的体积可缩小约10%~20%(约2~3公分);由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一定要是并行口介面,因此可使用IDE等较为快速的传输介面,以增进操作效能,且也不必和打印机共用同一介面;由于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可使包装、库存及运送的成本降低,且因电源可由电脑主机所提供而更可省略现有技术所必须的直流电源供应装置;此外,将控制电路板移设于电脑主机内部,可藉由电脑的金属外壳来阻绝电路板所产生的电磁干扰。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是现在使用的光学扫描装置(剖面图)与一电脑及打印机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扫描装置(剖面图)与一电脑及打印机连接的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扫描装置的介面卡式电路板的一较佳实施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扫描装置的实施例立体图(显示其底面的连接线容置凹槽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扫描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
参见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光学扫描装置6的一较佳实施例。主要是将原来使用的光学扫描装置内部的控制电路板14(如图1所示)取出,改以介面卡式电路板64(俗称“金手指”)的设计而改为插置于一电脑2主机的机壳21内部的电脑主机板22上的介面槽221(或称为总线槽)上,并以一连接线65连接于该插置于电脑主机板22上的介面卡式电路板64以及本实用新型光学扫描装置62之间,且该连接线65可用于传输信号以及将电脑2主机内的电源供应至扫描装置6。由于本光学扫描装置6的外壳61内部并无电路板以及遮盖用的遮板,所以外壳61的厚度与体积可较常用技术小的10%~20%(约2~3公分);由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一定要是并列口介面,因此可使有IDE或SCSI等较快速的传输介面以增进操作效能,且也不必和打印机4共用同一个并行口介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体积缩小可使包装、库存及运送的成本降低,且因电源可由电脑2主机所提供而更可省略现有技术所必须的直流电供应装置5;此外,将控制电路板移设在电脑2主机内部,可藉由电脑的金属机壳21来阻绝电路板所产生的电磁干扰。
如图2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光学扫描装置6包括有:一用于扫描一原稿3上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转换成为数字信号的光学扫描模组62、一用于驱动使该光学扫描模组62与原稿3之间进行相对运动的传动模组63,一内部容置有光学扫描模组62及传动模组63的外壳61,一与外壳61分开的介面卡式电路板64。以及一连接线65以连接于外壳61内部与介面卡式电路板64之间。
其中,该光学扫描模组62可为一通常使用的电耦合元件(CCD)扫描模组(其内具有包括一光源、至少一反射镜、一镜头及一CCD光荷耦合元件;图中未示),或一CMOS扫描模组。或是一C1S扫描模组(其内具有包括一光源及一CIS接触式图像扫描元件;图中未示)。该传动模组63藉由一电机631(其可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直流电机等较佳)驱动一组连接于电机631与光学扫描模组62的传动机构632,该传动机构632的一较佳实施例可为一由皮带633、皮带轮634,滑轨635及减速齿轮组所组成,但也可以钢丝、螺杆或其它扫描装置常规技术来组成该传动机构632。由于前述的光学扫描模组62与传动模组63可为常规传统元件,且并非本案所欲强调的技术特征,寿在此将不再赘述,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图2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光学扫描装置6为一反射式的平台式扫描装置6,固此该传动模组63用于带动光学扫描模组62进行线性移动,以对放置于透明玻璃66与上盖67之间的待扫描原稿3进行扫描动作。然而,任何熟习本项技艺之人士,在参阅过本说明书内容后可得知,而将本实用新型技术亦可实施于馈纸式的光学扫描装置(图中未示),而使该传动模组用于带动待扫描原稿进行相对于光学扫描模组的运动,或是,该光学扫描装置亦可是透射式的光学扫描装置、或是掌上型扫描装置。
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介面卡式电路板64上具有若干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所构成的控制电路模组641,可用以控制包括:扫描模组62进行扫描动作、传动模组63进行驱动动作、将扫描信号数据的转换成为电脑2介面相容格式的动作、以及电源的传输及控制动作等,该介面卡式电路板64上并具有接脚646结构,可插置于一电脑2主机机壳21内部的电脑主机板22的介面糟221上。在电脑2主机机壳21内部并装置有一电源供应器23,电源供应器23至少连接有该电脑主机板22以提供其所需的电源。在电脑主机板22上设置包括有:一CPU及至少一个以上的1SA、VESA或PCI介面的介面槽221(或称为总线槽),藉由将该介面卡式电路板64插置于电脑主机板22的其中一介面槽221上,可使电脑2主机的电源及控制信号均能经由该介面卡式电路板64及连接线65而传输至光学扫描装置6内部的光学扫描模组62与传动模组63。有时,介面卡式电路板64上也可选择设有一电源插座645,以藉由连接线(图中未示)连接至电脑主机板22的电源供应座(图中未示)或甚至直接连接至电源供应器23上以获得电源。
如图3所示的该介面卡式电路板64属于ISA格式的接脚646结构,可插置于电脑主机板22上的1SA介面槽。该介面卡式电路板64也可设计成为VESA介面。或是PCI介面的介面卡形式。在介面卡式电路板64上并设有一介面插座642,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连接线65的一未端直接由外壳61的一适当位置延伸出,在该未端位于外壳61内部藉由一手段(例如一单纯的小配线电路板68)分别与一排线681及一电源线682耦合,该排线681及电源线682分别连接于光学扫描模组62与传动模组63,以进行电源及信号的传输,连接线65的另一未端藉由一插头651插合于介面卡式电路板64的介面插座642上,因此,介面卡式电路板64上的控制电路模组641可耦合于传动模组63及光学扫描模组62,以控制其动作,且电脑主机板22上的电源也可经由连接线65提供给传动模组63及光学扫描模组62。
本实用新型中的插头651与介面插座642的配合可选择使用一般市场上常的见的D-Sub,IDE,Half Pitch SCSI,Hakf Pitch Centronic or Centronic等标准规格连接结构、或亦可选择使用非标准规格连接结构。
藉由该控制电路模组641所进行的信号转换动作,可选择将扫描装置6的扫描数据或者电脑2的控制信号转换成为传统的并行口兼容格式、或是串行口兼容格式来传送,或也可选择将扫描数据及控制信号转换成为传输速率较快的IDE、SCS1、或是USB兼容格式来传送(IDE或SCSI格式介面的传输速率一般为并行口的数十倍甚至百倍以上),而打印机4则是直接插接于电脑2的并行口24上且与本扫描装置6无直接关系,因此,本实用新型藉由将介面卡式电路板64的设置位置由扫描装置6中移至电脑主机板22的数个好处中的其中之一,便是可完全克服传统扫描装置一定得使用并行口介面格式来进行与电脑主机的沟通,其所具有的打印机必须串联使用。扫描装置与打印机无法同时使用,以及传输效率较差等缺陷,且将控制电路板移设于电脑主机内部,更可藉由电脑2的金属外壳21来阻绝电路板所产生的电磁干扰(EMI)。并且,由于本光学扫描装置6可使用电脑2主机所具有的电源而不必另外连接一额外的直流电源供应装置,所以,不仅使用上更便利,可适合例如笔记型电脑的使用者在户外或无电源插座的位置处使用光学扫描装置,且更因省略直流电源供应装置的成本而使价格可更为低廉。此外,本光学扫描装置6更因为内部无控制电路板及遮盖用的遮板的设置,使其整体的体积更薄、体积更小,且产品的包装,库存及运输成本也更加低廉。
以下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及图示中,如果述及元件的构造或功能类同于前述元件,皆加以相同标号及名称。
如图4所示,在该外壳61的底面可选择增设置有可配合容置于该连接线65及插头651的弯曲凹槽611,使连接线65及插头651可直接塞置入该凹槽611内而定位于外壳61底面,因此在产品的包装上将可更进一步缩小体积。
如图5所示,在本光学扫描装置6a另一实施例中,可选择在外壳6a的适当位置上(例如外壳61a后侧面)设有连接线插座612,该连接插座612位于外壳内部的一侧,藉由一手段(例如前述的配线电路板)分别耦合连接有前述的信号传输线及电源传线线,该信号传输线耦合连接于光学扫描模组,且该电源传输线耦合连接于传动模组,因此该连接线65a的两端可分别插合于连接线插座612与介面插座642上,由于该配线电路板上并没有设置用以控制光学扫描模组62的扫描工作及传动模组63的驱动工作的控制电路模组,回此该配线电路板的尺寸比介面卡式电路板64的尺寸小很多。在外壳61a的连接线插座612旁更可增设有包括至少一切换钮613及一电源插座614,该切换钮613及电源插座614耦合于配线电路板上,该电源插座614可连接一直流电源供应装置5,且藉由该切换钮613可选择光学扫描装置6a所需的电源是经连接线65a由电脑主机板22提供、或是经电源插座614由直流电源供应装置5来提供,可因此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具有灵活方便的性能。并且,在图3所示的该介面卡式电路板64上也可选择增设置一开关644及一LED指示灯643,该开关644可用于控制电脑2主机上的电源是否经由连接线65、65a提供至光学扫描装置,而该LED指示灯643则可显示电源的供应状态或是连接线65、65a传输信号的传输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光学扫描装置的控制电路以介面卡式电路板的设计插置于电脑主机板上的介面槽上,可将电脑主机板上的电源及控制信号同时输送到光学扫描装置,且可改善现有技术将控制电路板设于光学扫描装置内部而所具有的体积较大、包装运输成本较高、EMI污染、直流电源供应装置增加成本且户外电源取得不便、需与打印机串接且无法同时使用、以及传输速较低等等的众多缺陷。
Claims (24)
1、一种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光学扫描模组,用于扫描一原稿上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转换成为数字信号;
—传动模组,用于驱动使该光学扫描模组与原稿之间进行相对运动;
—外壳,其内部容置有光学扫描模组及传动模组;
—介面卡式电路板,其可插置于一电脑主机板的介面槽上,在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上设有包括一介面插座及一控制电路模组,该控制电路模组用以控制至少包括该光学扫描模组的扫描工作及传动模组的驱动工作;以及
—连接线,由该外壳的一适当位置延伸出,该连接线的一端连接耦合于外壳内部的传动模组及光学扫描模组,连接线的另一端则可插合于介面卡式电路板的介面插座上,而使介面卡式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模组可耦合于传动模组及光学扫描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扫描模组包括有:一光源、至少一反射镜、一镜头及一光荷耦合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扫描模组包括有:一光源及一接触式图像扫描装置(CI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扫描装置为一平台式扫描装置,且该传动模组包括有:一驱动电机及一传动机构连结于电机与光学扫描模组,电机可藉由传动机构的传动而带动光学扫描模组进行相对于原稿的运动,以扫描原稿上的图像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扫描装置为一馈纸式扫描装置,且该传动模组包括有:一驱动电机及一传动机构连结于电机与原稿,电机可藉由传动机构的传动而带动原稿进行相对于光学扫描模组的运动,以扫描原稿上的图像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脑主机板装置于一电脑主机的机壳内部,在电脑主机的机壳内部另设置有一电源供应器,电源供应器至少连接有电脑主机板,以提供其所需的电源;在电脑主机板上设置包括有:一CPU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介面槽,藉由将介面卡式电路板插置于电脑主机板的其中一介面槽上,可使电脑主机的电源及控制信号均能经由介面卡式电路板及连接线而传输至光学扫描装置内部的光学扫描模组与传动模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为ISA规格的介面卡,且插置于电脑主机板的ISA介面槽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为VESA规格的介面卡,且插置于电脑主机板的VESA介面槽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为PCI规格的介面卡,且插置于电路主机板的PCI介面槽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面卡式电板上的控制电路模组可进行光学扫描装置与电脑主机板的信号传输的转换介面,且该信号转换采用IDE介面。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模组可进行光学扫描装置与电脑主机板的信号传输的转换介面,且该信号转换采用SCSI介面。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模组可进行光学扫描装置与电脑主机板的信号传输的转换介面,且该信号转换采用并行口介面。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模组可进行光学扫描装置与电脑主机板的信号传输的转换介面,且该信号转换采用USB介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设有一连接线插座,该连接线插座位于外壳内部的一侧,分别耦合连接有一信号传输线及一电源传输线,该信号传输线耦合连接于光学扫描模组,且该电源传输线耦合连接于传动模组,而连接线的两端可分别插合于该连接线插座与该介面插座上。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连接线位于外壳内部的一端分别耦合连接有一信号传输线及一电源传输线,该信号传输线耦合连接于光学扫描模组,且该电源传输线耦合连接于传动模组。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扫描装置更包括有一电路板设置于外壳内部,其分别耦合于连接线以及信号传输线与电源传输线,藉由电路板上的电路设计可使连接线分别耦合连接信号传输线及电源传输线,且于电路板上并没有设置用以控制光学扫描模组扫描工作及传动模组驱动工作的控制电路模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外壳上更设有包括一切换钮及一电源插座,该切换钮及电源插座耦合于电路板上,该电源插座可连接一直流电源供应装置,且藉由该切换钮可选择光学扫描装置所需的电源是经连接线由电脑主机板提供,或是经电源插座由直流电源供应装置来提供。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外壳的底面设有可配合容置于该连接线的凹槽,使连接线可塞置入该凹槽内而定位于外壳底面。
19、一种可配合一电脑主机使用的光学扫描装置,在该电脑主机内部设置有一电脑主机板及一电源供应器,以提供电脑主机板所需的直流电源,该电脑主机板上并具有若干个扩充介面槽,该光学扫描装置包括有:一光学扫描模组,其可扫描一原稿上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转换成为数字信号;一传动模组,可驱动使该光学扫描模组与原稿之间进行相对运动;以及一外壳,以容置该光学扫描模组及传动模组;其特征在于:
该光学扫描装置更包括有一介面卡式电路板及一连接线,该连接线用以连接介面卡式电路板以及光学扫描装置内部的光学扫描模组与传动模组,在该介面卡式电路板上设有一控制电路模组以用于驱动及控制该光学扫描模组与传动模组,该介面卡式电路板并非设置于光学扫描装置内部而可插置于该电脑主机板的其中之一介面槽上,藉由该介面卡式电路板及连接线可进行光学扫描装置与电脑主机板之间的信号及电源传输。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设有一连接线插座,在介面卡式电路板上并设有一介面插座,该连接线插座位于外壳内部的一侧,分别耦合连接有一信号传输线及一电源传输线,该信号传输线耦合连接于光学扫描模组,且该电源传输线耦合连接于传动模组,而该连接线的两端可分别插合于连接线插座与介面插座上。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连接线位于外壳内部的一端分别耦合连接有信号传输线及一电源传输线,该信号传输线耦合连接于光学扫描模组,且该电源传输线耦合连接于传动模组。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扫描装置更包括有一电路板设置于外壳内部,其分别耦合于连接线以及信号传输线与电源传输线,藉由电路板上的电路设计可使连接线分别耦合连接信号传输线及电源传输线,且于电路板上并没有设置用以控制光学扫描模组扫描工作及传动模组驱动工作的控制电路模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外壳上更设有包括一切换钮及一电源插座,该切换钮及电源插座耦合于电路板上,该电源插座可连接一直流电源供应装置,且藉由该切换钮可选择光学扫描装置所需的电源是经连接线由电脑主机板提供,或是经电源插座由直流电源供应装置来提供。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外壳的底面设有可配合容置于该连接线的凹槽,使连接线可塞置入该凹槽内而定位于外壳底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248575 CN2358502Y (zh) | 1998-11-26 | 1998-11-26 | 光学扫描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248575 CN2358502Y (zh) | 1998-11-26 | 1998-11-26 | 光学扫描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358502Y true CN2358502Y (zh) | 2000-01-12 |
Family
ID=33993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8248575 Expired - Lifetime CN2358502Y (zh) | 1998-11-26 | 1998-11-26 | 光学扫描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358502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76507A (zh) * | 2013-06-21 | 2013-09-04 | 苏州金科信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织带机的拉料装置 |
-
1998
- 1998-11-26 CN CN 98248575 patent/CN235850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76507A (zh) * | 2013-06-21 | 2013-09-04 | 苏州金科信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织带机的拉料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02508A (en) | Optical scanner | |
US4587568A (en) | Electronic print board | |
US6069715A (en) | Image scanning device | |
CN1221933A (zh) | 接触式图象检测器和信息处理设备 | |
CN2358502Y (zh) | 光学扫描装置 | |
CN1291742A (zh) | 液晶显示器及其具有该液晶显示器的信息处理装置 | |
CN215120922U (zh) | 一种组合扫描仪 | |
CA2088193C (en) | Method of and station for integrated typed data and optically scanned data capture for computer interfacing and the like | |
JPS61251356A (ja) | 画像入力装置 | |
US11431864B1 (en) | Duplex scanning device | |
CN1188910A (zh) | 图像转送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2542628Y (zh) | 双面自动进纸机构 | |
CN1893512A (zh) | 图像读取设备 | |
CN2632778Y (zh) | 具有可替换式充电座的名片扫描仪 | |
CN2510933Y (zh) | 平台式扫描装置 | |
CN214507165U (zh) | 一种便携式基站环境信息扫描仪软排线防滑装置 | |
CN2682043Y (zh) | 进出纸匣构造 | |
CN1505381A (zh) | 可伸缩的扫描仪 | |
CN1076147C (zh) | 可抽取式的接触型图像探测扫描装置 | |
CN1110006C (zh) | 影像扫描装置 | |
JP3809834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CN2716855Y (zh) | 应用于影像扫描装置的光机模块 | |
CN2636530Y (zh) | 具有扫描功能的连接座 | |
CN2585323Y (zh) | 读卡器 | |
CN166149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YUDONG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JIE COMPUT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60210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0210 Address after: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Transpacific IP Pte 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Science Park in Taiwan province R & D two road one one, Huang Chongren turn Patentee before: Lijie Computer Co., Ltd.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