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48599Y - 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48599Y
CN2348599Y CN 98208007 CN98208007U CN2348599Y CN 2348599 Y CN2348599 Y CN 2348599Y CN 98208007 CN98208007 CN 98208007 CN 98208007 U CN98208007 U CN 98208007U CN 2348599 Y CN2348599 Y CN 234859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insect trap
collecting box
guide rai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080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瑞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820800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4859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4859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4859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筒式的昆虫诱捕装置,其是于壳体的二侧壁之间枢设一诱捕滚筒,并于诱捕滚筒的滚筒面间隔插设有数片挡片,这些挡片的两端是搭靠于二侧壁相对应的上、下导引轨上,当诱捕滚筒受马达驱动旋转时,可以利用上、下导引轨来控制改变挡片突出滚筒面的高度,配合设于壳体前侧的透明遮板及设于壳体底部的集虫盒,进行昆虫的诱捕作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诱捕苍蝇、蟑螂等昆虫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
为了捕捉及消灭苍蝇等有害的昆虫,相关业者开发出许多种型式的诱捕装置,其具体的结构配置可以参看如图7所示的电动捕蝇器构造;
该传统电动捕蝇器的构成主要包括有:一壳体90,一枢设安装于壳体90一侧纳槽91的诱捕滚筒92、一设于壳体90另侧且传动诱捕滚筒92的马达94及一设于壳体90后侧的捕捉室95;其中,诱捕滚筒92于轮面间隔枢设有数片挡板93,各挡板93于旁侧伸设延伸杆932,可以于回转时依次受纳槽91旁侧的凸耳触及而翻起,而纳槽91与捕捉室95之间设有一洞孔96,并于该洞孔96设有一具小出口的漏斗状滤网97,同时于捕捉室95的后侧设一透光板98;
如此,当苍蝇受诱捕滚筒92表面的香饵引诱而停留时,会不自觉地为低速转动的诱捕滚筒92带到纳槽91内部,此时苍蝇会再受到捕捉室95透入的光线吸引,通过滤网97而于捕捉室95集中捕捉。
该捕蝇器虽然可以达到诱捕的效果,但是其整体结构复杂、组装麻烦费事,并且在使用实施上,受制于外装式马达94及后置室捕捉室95等设计,使得诱捕滚筒92的诱捕面积,仅占整体的一小部分(约1/3),捕捉效果不彰,同时其翻转式的挡板93构造,不仅结构较为复杂、动作不顺畅,并且挡板93的延伸杆932相当容易变形损坏,耐用性差。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即针对传统苍蝇诱捕装置结构复杂、装配麻烦、诱捕滚筒动作不顺畅及诱捕效果差等等缺点,积极地加以研究改进,经过长期的努力试作,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精简、动作顺畅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该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于底部设有一集虫盒,并于集虫盒的顶部前、后侧分别向上伸设一前壁及一高于前壁的后壁,配合固设于前、后壁两侧间的二侧壁,于集虫盒的上方形成一捕捉区,且集虫盒顶面至少开设一个连通捕捉区的开孔,
在所述的二侧壁之间枢设一诱捕滚筒,二侧壁于内侧面的上、下半部,分别设有一道向上弯弧的上导引轨及一道向下弯弧的下导引轨,其中,下导引轨的前、后端分别连结于前、后壁的顶缘,且前缘与诱捕滚筒的距离大于后缘,而上导引轨的半径小于下导引轨,且上导引轨前缘与诱捕滚筒枢轴的距离小于后缘,并于壳体前壁的上方设有一弧形遮板,该遮板与诱捕滚筒的滚筒面保持一设定的间距,且遮板底缘与下导引轨前端的弧度相衔接,
该诱捕滚筒连接有马达驱动装置,其滚筒面以相等间隔凹设数道插槽,并各有一挡片插设于相对应的插槽中,该挡片的高度与插槽的深度相等,且厚度小于插槽的宽度,并使各挡片的两端搭靠于二侧壁相对应的上、下导引轨上,
诱捕滚筒后侧的滚筒面与后壁的间隙小于欲诱捕昆虫的大小,利用下导引轨的压持,让该位置的挡片缩入诱捕滚筒的插槽中,而配合上导引轨由后向前相距枢轴的距离逐渐增加,使得两端抵靠于上导引轨的挡片,会随着上导引轨的位置而突出滚筒面,并让位于遮板顶侧位置的挡片,与遮板保持小于欲诱捕昆虫的间隙,而位于诱捕滚筒下半部的挡片,会因为重力作用而以两端跨置于二侧壁的下导引轨之间,并随着下导引轨与枢轴距离的变化,改变挡片突出插槽的高度。
在上述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中:
壳体于底部可形成一侧具开口以供集虫盒滑置的滑槽,并于滑槽顶面可开设连通集虫盒的开孔;而且集虫盒的顶板可设成可掀起型态,且于顶板的开孔设有一底侧具小开口的漏斗型滤网,并至少将集虫盒对应于滑槽开口侧的板面设为具透气孔的透明面;
壳体于未设开口的侧面可开设窗孔,并将集虫盒相对应侧的板面设成具透气孔的透明面;
侧壁可一体成型连结于壳体的前、后壁两侧;
侧壁可利用两侧的衍板螺合固定于壳体的前、后壁两侧;而且侧壁于中央部位可以向内的凸部形成供马达安置的纳槽,而诱捕滚筒于相对应侧形成配合侧壁凸部的凹部;
位于前壁上方的遮板可为透明状的弧形遮板;
诱捕滚筒可由中央轴杆以数根放射状分布的肋板连结滚筒面所构成;
插设于诱捕滚筒相对应插槽的挡片可为透明状的挡片。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大幅提升诱捕装置有效的诱捕面积: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置式马达且将集虫盒巧妙变更到底部等设计,让诱捕滚筒的诱捕滚筒面可以完全地显露出来,可大幅提升诱捕装置的有效诱捕面积。
2、挡片的升降动作顺畅:本实用新型的各挡片是利用设于二侧壁的上、下导引轨,不仅可以于诱捕滚筒转动时,控制相对应挡片灵活顺畅地伸缩,便利于昆虫的诱捕作业,并且耐用性良好。
3、诱捕效果佳:本实用新型关于挡片的升降控制相当地灵活顺畅,且遮板与诱捕滚筒的滚筒面保持有适当的间隔,配合透明挡片及透明弧形遮板的设计,可以确保停靠于诱捕滚筒的苍蝇等昆虫,不会因为间隙太小或光线变暗而受惊飞起,可有效提供消费者最佳的诱捕效果佳,深具实用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横向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纵向的组合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A。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B。
图7是传统电动捕蝇器的立体外观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滚筒式的昆虫诱捕装置,请参看图1、2、3所示,该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包括:
一壳体10,该壳体10是由塑料注塑成型的一体式构造,其底部形成一侧具开口的矩形滑槽11,并可以视需要于滑槽11的其他侧开设窗孔112;又,壳体10于滑槽11顶面的前后侧分别向上一体伸设出一前壁12及一高于前壁12的后壁13,配合衔设于前、后壁12、13两侧的二侧壁20A、20B,可以于滑槽11顶面的上方围设形成一捕捉区14,并于滑槽11顶面至少开设一个用以连通捕捉区14的开孔15〔本实施例设有三个开孔〕;
二侧壁20A、20B,该二侧壁20A、20B可以直接一体成型或以螺合、胶合等方式,连结固定于壳体10的前、后壁12、13两侧;本实施例设于第一侧的侧壁20A是一体成型连结于前、后壁12、13之间,并于第一侧壁20A板面中央的适当位置凸设一供诱捕滚筒30枢设的枢轴21;
承前所述,配合诱捕滚筒30的规格,侧壁20A于内侧面的下半部及上半部,分别设有一道向下弯弧的下导引轨22及一道向上弯弧的上导引轨23(约240度);其中,下导引轨22的前、后端分别一体连结于前、后壁12、13向内衍伸的檐板122、132,且前缘与枢轴21的距离大于后缘与枢轴21的距离;又,上导引轨23的半径小于下导引轨22,且前缘与枢轴21的距离小于后缘与枢轴21的距离,并让上、下导引轨23、22前、后缘的一小段以设定的距离相重叠;
本实施例的第二侧壁20B是利用两侧的衍板204螺合固定于壳体10的前、后壁12、13间,相同于第一侧壁20A,第二侧壁20B于内侧面亦设有上、下导引轨23、22,同时为了马达26的安装,第二侧壁20B于中央部位以一体向内突伸的凸部24形成供马达26安置的纳槽25,并以一盖板27将纳槽25遮盖;又,壳体10于前壁12的上方设有一透明的弧形遮板16,该弧形遮板16的弧度配合诱捕滚筒30且弧长略大于六十度的弯伸长度,其是利用两侧边端部的凸粒162对正卡掣于两侧壁20A、20B相对应的卡孔202而获得定位,并让透明弧形遮板16的底缘与下导引轨22前端的弧度相衔接;
一诱捕滚筒30,该诱捕滚筒30是以塑料注塑成型构成的一体结构,其位于中央的轴杆31以数根呈放射状等间隔分布的肋板32〔本实施例设有六根肋板〕连结滚筒面33,且滚筒面33于各肋板32的连结位置各设有一道深度适当的插槽34,并各有一片透明塑料挡片36插入嵌设于相对应的插槽34中,该挡片36的高度与插槽34的深度相等,且厚度略小于插槽34的宽度,使挡片36可以于插槽34自由地伸出或缩回,同时为了避开第二侧壁20B的凸部24,诱捕滚筒30相对应侧的轴杆31及肋板32内缩适当距离而形成凹部35;
承前所述,将诱捕滚筒30中央轴杆31一侧的枢孔314套嵌于第一侧壁20A的枢轴21〔如图3所示〕,且让轴杆31另侧的卡接头312与马达26相卡接,就可以将诱捕滚筒30枢置于二侧壁20A、20B之间,并能够以马达26驱动诱捕滚筒30缓慢地转动,同时让各挡片36的两端搭靠于二侧壁20A、20B相对应的上、下导引轨23、22上;
一集虫盒40,该集虫盒40是一配合滑槽11规格的矩形盒体,其内部形成集虫槽41,且顶板42利用铰链43的结合而设成可以掀起状,并对应于壳体10的开孔15,顶板42于板面开设有相对应的开孔44,且于各开孔44各设有一底侧具小开口的漏斗型滤网45;又,配合以光线诱引昆虫的需要,集虫盒40至少将对应于滑槽11开口侧的板面设为具透气孔414的透明面412,当然也可以将对应于滑槽11其他侧窗孔112的板面设为具透气孔414的透明面412;
如此,利用壳体10、枢设于两侧壁20A、20B间的诱捕滚筒30及集虫盒40等构件,组构成如图1所示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
请参看图4、5、6所示,当诱捕滚筒30枢置于二侧壁20A、20B之间时,诱捕滚筒30后侧的滚筒面33与后壁13的檐板132保持小于苍蝇70的小间隙,并且利用下导引轨22的压持,让旋转到该位置的挡片36完全缩入诱捕滚筒30的插槽34中;此时诱捕滚筒30继续转动,由于上导引轨23距枢轴21的距离逐渐增大,挡片36因两端受到上导引轨23的顶推作用而逐渐升起突出滚筒面33,并且因为透明挡片36升出的速度极慢,完全不会惊吓到因香饵的吸引而停靠在滚筒面33的苍蝇70;
当挡片36随诱捕滚筒30旋转到透明遮板16的顶侧时,其突出的位置为最高,并与遮板16保持小于苍蝇70等昆虫规格的小间隙,并且随着诱捕滚筒30的转动,透明挡片36一直与透明弧形遮板16保持适当的小间隙,利用透明挡片36及透明遮板16的围设,让被骗入的苍蝇70无法逃出;
当诱捕滚筒30的插槽34向下倾斜时,挡片36会因重力而下滑,并以两端跨置于二侧壁20A、20B的下导引轨22间,同时随着下导引轨22与枢轴21距离的逐渐缩小,透明挡片36会逐渐缩入插槽34中,直到诱捕滚筒30旋转到后侧时,挡片36就会完全缩入插槽34中,完成诱捕滚筒30旋转一圈的动作流程;
同时当苍蝇70被骗入滑槽11上方的捕捉区14后,由于苍蝇70等昆虫根本无法通过后壁13与诱捕滚筒30间的间隙,这些苍蝇70就会初步被关在捕捉区14中,此时因昆虫的趋光特性,关在捕捉区14的苍蝇70会受到由开孔15传入的光线所吸引,经过开孔15、44及漏斗形滤网45而进到集虫盒40的集虫槽41内,完成苍蝇70等昆虫的捕捉及集中;
当集虫盒40累积捕捉相当数量的苍蝇70后,只要将集虫盒40由壳体10的滑槽11取出,并由开孔44注入热水或将整个集虫盒40泡入水中,就可以将集虫盒40内的苍蝇70杀死,最后将集虫槽41清理干净,且将集虫盒40重行安置于壳体10的滑槽11中,就可以继续进行昆虫的诱捕作业,使用简易方便。

Claims (10)

1、一种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于底部设有一集虫盒,并于集虫盒的顶部前、后侧分别向上伸设一前壁及一高于前壁的后壁,配合固设于前、后壁两侧间的二侧壁,于集虫盒的上方形成一捕捉区,且集虫盒顶面至少开设一个连通捕捉区的开孔,
在所述的二侧壁之间枢设一诱捕滚筒,二侧壁于内侧面的上、下半部,分别设有一道向上弯弧的上导引轨及一道向下弯弧的下导引轨,其中,下导引轨的前、后端分别连结于前、后壁的顶缘,且前缘与诱捕滚筒的距离大于后缘,而上导引轨的半径小于下导引轨,且上导引轨前缘与诱捕滚筒枢轴的距离小于后缘,并于壳体前壁的上方设有一弧形遮板,该遮板与诱捕滚筒的滚筒面保持一设定的间距,且遮板底缘与下导引轨前端的弧度相衔接,
该诱捕滚筒连接有马达驱动装置,其滚筒面以相等间隔凹设数道插槽,并各有一挡片插设于相对应的插槽中,该挡片的高度与插槽的深度相等,且厚度小于插槽的宽度,并使各挡片的两端搭靠于二侧壁相对应的上、下导引轨上,诱捕滚筒后侧的滚筒面与后壁的间隙小于欲诱捕昆虫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壳体于底部形成一侧具开口以供集虫盒滑置的滑槽,并于滑槽顶面开设连通集虫盒的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集虫盒的顶板设成可掀起型态,且于顶板的开孔设有一底侧具小开口的漏斗型滤网,并至少将集虫盒对应于滑槽开口侧的板面设为具透气孔的透明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壳体于未设开口的侧面开设窗孔,并将集虫盒相对应侧的板面设成具透气孔的透明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侧壁是一体成型连结于壳体的前、后壁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侧壁是以两侧的衍板螺合固定于壳体的前、后壁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侧壁于中央部位以向内的凸部形成供马达安置的纳槽,而诱捕滚筒于相对应侧形成配合侧壁凸部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前壁上方的遮板是透明状的弧形遮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诱捕滚筒是由中央轴杆以数根放射状分布的肋板连结滚筒面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或9所述的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片是透明的。
CN 98208007 1998-09-07 1998-09-07 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4859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08007 CN2348599Y (zh) 1998-09-07 1998-09-07 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08007 CN2348599Y (zh) 1998-09-07 1998-09-07 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48599Y true CN2348599Y (zh) 1999-11-17

Family

ID=33963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0800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48599Y (zh) 1998-09-07 1998-09-07 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4859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86718A1 (fr) * 2007-01-16 2008-07-24 Xilin Hu Piège à moustiques et à mouch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86718A1 (fr) * 2007-01-16 2008-07-24 Xilin Hu Piège à moustiques et à mouch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348599Y (zh) 滚筒式昆虫诱捕装置
CN216084203U (zh) 一种文化传播室外广告灯箱
CN111735020B (zh) 一种具有捕虫功能的太阳能led路灯
CN212742817U (zh) 一种公路路面排水设施
CN213015786U (zh) 一种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用河道护栏
CN220205468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天花板灯具
CN213065902U (zh) 一种具有驱虫功能的园林灯
CN2197830Y (zh) 高效灯光灭虫器
CN202496323U (zh) 昆虫诱杀装置
CN219367473U (zh) 一种驱虫多功能的园林灯
CN2285964Y (zh) 自动捕虫蝇机
CN2220728Y (zh) 改进的涡轮捕蚊器
CN220441682U (zh) 一种林业病害防治诱捕器
CN216775879U (zh) 一种公园园林用灭虫装置
CN217609097U (zh) 一种白蚁检测引诱装置
CN217242285U (zh) 一种旋转风扇式分层风压杀虫灯
CN2156674Y (zh) 机械捕蝇器
CN221030821U (zh) 一种园林透光隔断墙
CN217958449U (zh) 一种艾草种植的病虫诱捕装置
CN216515869U (zh) 一种用于生态园林景观的雨水循环收集装置
CN219288502U (zh) 一种模拟环境的养虫笼
CN216790054U (zh) 一种太阳能景观灯
CN220080229U (zh) 一种公路排水装置
CN212851687U (zh) 一种方便清理地膜收集装置
CN213095029U (zh) 市政建设用绿化带修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