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48115Y - 直线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直线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48115Y
CN2348115Y CN 98229227 CN98229227U CN2348115Y CN 2348115 Y CN2348115 Y CN 2348115Y CN 98229227 CN98229227 CN 98229227 CN 98229227 U CN98229227 U CN 98229227U CN 2348115 Y CN2348115 Y CN 234811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motor
linear
cylinder
linear electric
m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292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汝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82292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4811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4811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4811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c Pump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直线发动机,涉及溶电子控制系统、直线电机、往复式二行程内燃机为一体的组合装置,中间为直线电机3,两端为两个同心反置的二行程内燃机1、2,气缸活塞6、直线电机动子9、泵缸活塞8通过连接通杆杆联接,气缸床11和直线电机定子7连为一体,电机3包括定子7和动子9,泵系统包括泵缸活塞8和定子7,能对外输出压能流体和电能,还可以排列组成M×N个动力机组,。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便,适于运输、能源、飞行等行业所需发动机。

Description

直线发动机
直线发动机,涉及一种由直线电机、往复式二行程内燃机组合而成的发动机和发电机的技术领域。
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号ZL88213342.X,实用新型名称为自由活塞式发动机以及ZL91224781.9,实用新型名称为双作用自由活塞——动力机组,它们均设有两个二行程内燃机对置。缺点是:其联动的两个泵系统为间隔的两独立部分,使主体结构松散庞大;它们的启动机构和辅助机构均设有摇臂、凸轮、齿条、飞轮等复杂零部件,与传统旋转输出式内燃机比较,仅是取消了曲柄连杆机构,同时增加了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零部件;它们还缺乏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直线发动机,结构紧凑,由两个二行程内燃机反置,中间为直线电机和泵系统合二为一,依靠电子系统控制,既能输出压能流体,又能输出电能。
本实用新型直线发动机包括:中间为直线电机3、两端为两个同心反置的二行程内燃机1和2,两个气缸活塞6与直线电机3的动子9通过连接通杆12相连接,二行程内燃机的两个气缸床11与直线电机3的定子7连为一体,连接面加绝磁隔热平垫10,两个泵缸活塞8与动子9同心连为一体,电机3包括:定子7、动子9。动子9包括S磁极16和线圈32;直线电机3的定子磁极N磁极也是二行程内燃机1、2泵系统的泵缸体,泵系统包括泵缸活塞8和定子7。
电子控制系统34包括:直线电机3的线圈32接输出接口36的42、43端,输出接口36的44、45端为交流电输出端,输出接口的46、47端接调压电路40,调压电路40输出端接逆变开关37,逆变开关37的输出端48、49接整流电路38,逆变开关37的输出端50、51接振荡电路41,整流电路38接输入接口39的52、53端,振荡电路41接输入接口39的54、55端,输入接口的56、57端接蓄电池35。
启动电源,接通线路,蓄电池35提供的电源经振荡电路41、逆变开关37、调压电路40,输出接口36接通主机电路,供给直线电机3作启动电源,此时电机3作电动机用,当电路中的电压、频率自动达到电动机启动电压,动子9通电后,动子9带动泵缸活塞8、气缸活塞6在任一初始位置发生运动,到达运动死点,即电子点火器19的触点时,泵缸活塞8端面依次触动燃油泵20,机油泵15、电子点火器19,换向器与电子点火器19共用同一触点,点火时刻也是动子电流换向时刻。机油泵15输出机油作缸壁的润滑,燃油泵20输出燃油后,电子点火器19点火,完成启动过程,进入作功过程。此时电动机动子9与气缸活塞6运动方向一致。若泵缸活塞8初始位置与运动死点位置太短,二行程内燃机启动条件不足,那么泵缸活塞8反向运动,触动另一个端面上的燃油泵20、机油泵15、电子点火器19,使气缸作火完成启动过程,二行程内燃机进行扫气、压缩、喷油、点火全过程,气缸活塞6进入膨胀工作过程。以后两个反置二行程内燃机轮换循环往复上述过程。
见图1,与上述活塞组运动的同一过程中,泵系统的工作过程为:流体从流体输入口44进入环状通道4,环绕气缸套5,见图2,再经泵缸输入阀22进入泵缸25,流体被泵缸活塞8增压,经过泵缸输出阀23和压能流体输出口24输出,输出的是压能流体。
见图1,动子9往复运动,切割N、S磁极的磁力线产生反电动势,当动子9产生的反电动势达到某预定值时,电流经电子控制系统34即时切换电气回路,对外输出电能,直线电机3由直线电动机转为直线发电机。电子控制系统34将交流电经调压电路40、逆变开关37、整流电路38、输入接口39、变为直流电对蓄电池35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直线发动机内部无传动零部件,其运动零部件只作往复直线运动,对侧壁无压力,摩擦损失很小,工作效率高。
2、结构紧凑,制造工艺简单。
3、既能输出压能流体.又能输出电能。
4、多台直线发动机组合成为机组,根据使用时所需功率的大小,可以选择直线发动机的台数,使用方便灵活。
图1,本实用新型直线发动机轴向剖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直线发动机沿图4中A-A方向轴向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直线发动机沿图4中B-B方向轴向剖面图。
图4,图1中气缸床端部29上各零件位置图。
图5,图1中直线电机3轴向剖面图及沿C-C方向横截面图。
图6,本实用新型直线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34原理框图。
实施例1:见图1,中间为直线电机3,两端为二行程内燃机1和2,两个气缸活塞6与直线电机3的动子9通过连接通杆12相连接,气缸床11与直线电机3的定子7连为一体,连接面加绝磁隔热平垫10,两个泵缸活塞8与动子9同心相连。左右两气缸26内对称分布相同零件,气缸26为内环为圆形的空腔体,气缸床11上设置有流体输入口44、流体输入环状通道4、喷燃油嘴42、机油通道口43、机油泵15,气缸床11端部有气缸盖垫13和气缸盖14,气缸内壁上为气缸套5,流体输入环状通道4设置于气缸床11和气缸套5之间。
图2,3,直线发动机沿图4中A-A方向和B-B方向轴向剖面图。在气缸床11上设置有电子点火器导线柱17、电子点火器19、燃油泵进出口18、燃油泵20、泵缸输入阀22、泵缸输出阀23、压能流体输出口24,气缸床端部29。
图4直线发动机气缸床端部29上各零件位置图。其上有机油泵15、燃油泵20、气缸扫气口27、动子9上的线圈接口28、电子点火器19、泵缸输出阀23和泵缸输入阀22等零件安装位置。
见图1,流体通路为:当二行程内燃机1和2正常工作时,流体从流体输入口44进入流体输入环状通道4,环绕气缸套5,见图2,再经泵缸输入阀22进入泵缸25,此流体流动过程中不仅对二行程内燃机1、2进行有效散热,同时吸热增加内能,进入泵缸25的流体被泵缸活塞8增压,经过泵缸输出阀23,经过压能流体输出口24输出,流体输出过程中继续对部分泵缸25内壁、泵缸活塞8及流体接触表面散热,增加内能。同时将流体增压,输出压能流体。
运动零部件的润滑由泵缸活塞8端面推动机油泵15,机油泵15将机油喷入,便气缸泵缸及活塞等润滑。
图5为图1中直线电机3轴向剖面图及沿C-C方向截面图。从中心向外依次排布有:连接通杆12、动子绝磁套33、两个S磁极16、线圈32,线圈32与S磁极间有气隙,线圈32与定子7的N磁极间留有气隙、定子7为两个平行N磁极。
直线电机3作为电动机工作时,通电的线圈32上下两半在上下两个磁场中受力方向一致,交替改变电流方向,动子9即往复运动;直线电机3作为直线发电机时,线圈32上下两半在两个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一致,线圈32输出交流电。
图6,电子控制系统34包括:直线电机3的线圈32接输出接口36的42、43端,输出接口36的44、45端为交流电输出端,输出接口的46、47端接调压电路40,调压电路40输出端接逆变开关37,逆变开关37的输出端48、49接整流电路38,逆变开关37的输出端50、51接振荡电路41,整流电路38接输入接口39的52、53端,振荡电路41接输入接口39的54、55端,输入接口的56、57端接蓄电池35。
实施例2:直线发动机以泵系统压能流体输出占主要时,将泵系统设计成大功率泵系统。直线电机3仅作为启动主机和正常运行时提供辅助电源,可以将直线电机3设计成小功率直线电机。
实施例3:直线发动机以电能输出占主要时,将直线电机3设计成大功率直线电机3,泵系统仅作为主机散热流体动力源和其它辅助动力源,因此将泵系统设计成小功率泵系统。
由多台直线发动机组合成为机组,如果组合成M×N个机组,电子控制系统输入输出接口为M×N组,通过时序开关,可令机组同步或有序异步工作。其中M表示每排M个直线发动机,N表示有N列。

Claims (5)

1、一种直线发动机,含有气缸、气缸活塞和泵缸活塞,其特征包括:中间为直线电机(3),两端为两个同心反置的二行程内燃机(1)和(2),两个气缸活塞(6)与直线电机(3)的动子(9)通过连接通杆(12)相连接,二行程内燃机的两个气缸床(11)与直线电机(3)的定子(7)连为一体,连接面加绝磁隔热平垫(10),两个泵缸活塞(8)与动子(9)同心连为一体,直线电机(3)包括定子(7)和动子(9),泵系统包括泵缸活塞(8)和定子(7);还有电子控制系统(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发动机,其特征是:气缸床(11)上设置有流体输入口(44)、流体输入环状通道(4)、喷燃油嘴(42)、机油泵(15)、电子点火器(19)、燃油泵(20)、泵缸输入阀(22)、泵缸输出阀(23)、压能流体输出口(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发动机,其特征是:电机(3)从中心向外依次排布有:连接通杆(12)、动子绝磁套(33)、两个S磁极(16)、线圈(32),定子(7)为两个平行N磁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直线发动机,其特征是:电子控制系统(34)包括:直线电机(3)的线圈(32)接输出接口(36)的(42)、(43)端,输出接口(36)的(44)、(45)端为交流电输出端,输出接口(36)的(46)、(47)端接调压电路(40),调压电路(40)输出端接逆变开关(37),逆变开关(37)的输出端(48)、(49)端接整流电路(38),逆变开关(37)的输出端(50)、(51)接振荡电路(41),整流电路(38)接输入接口(39)的(52)、(53)端,振荡电路(41)接输入接口(39)的(54)、(55)端,输入接口(39)的(56)、(57)端接蓄电池(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发动机,其特征是:由多台直线发动机组合成M×N个机组。
CN 98229227 1998-08-04 1998-08-04 直线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4811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29227 CN2348115Y (zh) 1998-08-04 1998-08-04 直线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29227 CN2348115Y (zh) 1998-08-04 1998-08-04 直线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48115Y true CN2348115Y (zh) 1999-11-10

Family

ID=3397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2922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48115Y (zh) 1998-08-04 1998-08-04 直线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4811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441A (zh) * 2016-08-30 2016-12-21 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冲程气缸驱动式流体发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441A (zh) * 2016-08-30 2016-12-21 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冲程气缸驱动式流体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7464C (zh) 内燃-直线发电集成动力系统
US20030024492A1 (en) Device including a combustion engine, a use of the device, and a vehicle
GB2219671A (en) Computer controlled optimised hybrid engine
RU2186231C2 (ru) Свободнопоршневой двигатель
CN111365121B (zh) 由预增压换排气自由活塞发动机驱动的直线增程发电机
CN200989243Y (zh) 单自由活塞双缸式内燃机发电系统
CN108374718A (zh) 一种活塞行程可控的内燃式自由活塞直线发电机集成测控系统
CN113047948B (zh) 一种基于刚性连接的自由活塞发电机
CN103321739A (zh) 四冲程直线发动发电机
CN2348115Y (zh) 直线发动机
CN109113859A (zh) 一种直线往复式运动发电机、发电的方法和车辆
US11846230B2 (en) Adaptive linear linked piston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CN100337016C (zh) 多用内燃往复发动机
CN212202242U (zh) 一种自由活塞式直线发电装置
CN113047951B (zh) 一种基于分缸式热力学循环的自由活塞发电机
CN2323507Y (zh) 内燃往复发电机
CN100414080C (zh) 预混料压缩点燃发动机和具有相同特性的往复发电机
CN113726094A (zh) 具有双动圈直线电机的双对置活塞式自由活塞发电机
CN111322155A (zh) 一种自由活塞式直线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方法
CN2336098Y (zh) 对置活塞摆动式动力机组
CN210578307U (zh) 一种磁感发动机
RU2041393C1 (ru) Поршневой компрессор с элект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им приводом
CN104632375A (zh) 一种双动子永磁直线发电机
US11831225B2 (en) Free piston generator based on rigid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system
RU2152523C1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