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36518Y - 三相交流电的无触头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三相交流电的无触头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36518Y
CN2336518Y CN 95227526 CN95227526U CN2336518Y CN 2336518 Y CN2336518 Y CN 2336518Y CN 95227526 CN95227526 CN 95227526 CN 95227526 U CN95227526 U CN 95227526U CN 2336518 Y CN2336518 Y CN 233651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switch
current
phase
zero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52275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荣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 Songwen
Original Assignee
Yang Songw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 Songwen filed Critical Yang Songwen
Priority to CN 952275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3651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3651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3651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三相交流电的无触头开关属机电领域,主线路有三个隔离式过零驱动型固态继电器,这三个固态继电器之内用于收集输入信号的发光管被串联到控制器的输出回路。主要作三相交流电动机的配件,取代有触头的三相交流电开关。

Description

三相交流电的无触头开关
本实用新型属机电领域。
近年来,直流电的、单相交流电的无触头开关已开始推广使用。前者称作直流固态继电器,后者称作单相交流固态继电器,其开关功能均由可控硅完成。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是双向可控硅构成的固态继电器,而且也只是这类固态继电器中一种。双向可控硅又称双向晶闸管,1993年第12期《无线电》杂志上曾有专文介绍。就单相交流而言,并不是任一瞬间实施开或关的功能都对双向可控硅的安全同等有利。若负载是电感性的,断电的某一瞬间可能产生很高的电压跳变,从而增大双向可控硅被击穿的危险;若负载是电容性的,通电的某一瞬又可能产生很强的浪涌电流,同样给双向可控硅的安全造成威胁。虽然在它的T1、T2足之间跨接一个吸收网络可以减小可控硅的安全威胁,但开关那一瞬向周围空间的强力高频幅射仍然不能去除。于是近年又出现一种过零驱动型集成块,通过它对双向可控硅G足(控制板)上触发信号的处理,使双向可控硅的开关功能只能在交流电压过零那一瞬才实现。1992年广东中山达华厂推出的TWH9205就是这样一种集成块,该年《电子报》第26期、《无线电》杂志第9期均有较详细介绍。但仅有像TWH9205这样的集成块和双向可控硅相配合仍不能保证严格的过零驱动性能,就拿TWH9205来说吧,如果从它的第5足输入的交流电信号不与供电电网上的交流电同步,此时过零驱动的功能就不能成立。可惜,介绍TWH9205的文章恰好在这一点上出了漏洞,因为在文献中TWH9205第5足得到的交流信号正好就是已被相移了的电网降压信号,这也正是本实用新型要避免的第一个缺点。
众所周知,除单相交流供电以外,由于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交流的三相四线制在世界上广泛推行。在这种三相电领域里,供电装置(发电机、变压器等)与用电装置(主要是工业电动机)之间,三相开关是桥梁性部件。可惜这样的桥梁性部件至今仍然由闸刀开关、交流接触器、磁力启动器(包括降压启动式在内)等品种繁多的有触头开关所包揽。而这些有触头开关被公认的致命缺点是开关那一瞬的跳火--即触头处产生的电火花。工业电动机的功率一般都较大,因此这种电火花常常造成事故,而且也给操作者造成心理负担。虽然人们也曾采取密封触头的措施和取名为灭弧的措施(实则只是减弱火花的强度),但触头不除则病根未除。现在,既然双向可控硅和过零驱动集成块等先进元器件已问世,估计在不久的将来,新的无触头三相交流电开关将会逐步取代迄今仍统治现代工业动力领域的有触头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近年出现的先进元器件,通过恰当的设计组合,尽量去除以往开关的缺点或漏洞,力争构成一种新型的、更完善的三相交流电无触头开关。所谓更完善是指新开关同时达到:开关的任一瞬负载线上没有跳火现象;不在原有的正弦波频率之外另外产生高频信号(至少要使可能衍生的高频信号相对甚少,因而可能忽略);能继续维持A相、B相、C相之间对称的120°相位差。
概括而言,实现上述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在三相供电电网与三相负载之间,三条相线上交流电的通断由三个双向可控硅T1足至T2足间的导通与截止去分别执行;每个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G上都装有一个过零驱动组件,每个组件均包含着两个单元网络,一个网络是纯电阻分压构成的降压同步交流线路,一个网络是过零驱动线路。这里的“同步交流”是指与被监测的交流电压保持的同步交流,而“过零驱动”则指只在被监测的交流电压过零那一瞬,过零驱动线路才会向所接的可控硅的G足送去所需的控制信号。三个过零驱动线路除监测“电压过零”信号外,还各接有一个监测控制信号的传感器,这三个传感器均选用光敏件,同时,在每个光敏件对应位置上又各安装一个相匹配的发光管,这三个发光管与三相供电电网在电路上是不相连通的(或称隔离)。三个发光管实际是与一个限流电阻(或恒流器件)及一个产生控制信号的控制器的端口共同串联成一个回路的(控制器的端口有两个接线的端头)。这个提供端口的控制器与它工作所需的直流供电线路也是与三相供电电网相隔离的。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一批电子元件和集成块进行适当的、有机的组合,就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三相交流电无触头开关。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的图1-1就是描述上述技术方案的,它是一幅示意图,A、B、C、O代表三条相线和一条中线,属于供电电网一方,A'、B'、C'、O'代表三相负载一方,比如由此接至使用星形接法的三相电动机。控制器及其直流工作电源线路在图1-1未画出,但需指出:该控制器及其直流工作电源都只有一个,而且与三相供电电网相隔离。显然,行文至此尚不能说已经将上述技术方案描述得很彻底,为了便于有兴趣的同行们了解,下边结合说明书各附图再详细剖析一下。
仔细看示意图1-1可以看出,在A、B、C三条供电的相线上,装配的元器件与元器件间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是三个相同的单元,事实上,在具体实施时,三个双向可控硅、三个过零驱动组件、三对光敏件--发光管,确实都应当选用相同的规格,甚至具体的电参数也应尽量接近或相等。(三对光敏件--发光管,一般选用现成的三个同规格的光电耦合器)。可见,分析图1-1的详细线路时,只要在上述三个单元中抽出其中之一进行剖析即可。
图1-2正是从图1-1中抽出的一个单元,即B相线上的单元。此时,图1-1里原来装在B相线可控硅G足上的过零驱动组件已经被图1-2中的降压电阻R1、R2和过零驱动线路所取代。在图1-2,除过零驱动线路以外,R1、R2和几条连线就是上文所说的纯电阻分压构成的降压同步交流线路。显然,其中R2两端的交变电压确实是与O线和B相线间的交变电压VOB处于同步交流状态,即是说,二者同时达到极大值、极小值,特别是同时过零。因此,把R2两端的交变电压过零-瞬当作VOB的电压过零标准信号,送入过零驱动线路是可靠的,至于过零驱动线路工作所需的直流电压,如果它来源于由VOB经过电抗元件等元件才达到降压、整流、滤波诸效果,则决不可将它以任何方式跨接至电阻R2的两端。就是说,如果两种功能(提供过零信号与提供直流供电)都要使用VOB,就必须用两条跨接在O线和B相线间的支路去分别完成各自的功能,我们称这点叫各管各特点。很明显,以上对B相线单元的剖析对A相线和C相线的单元也适用,对任何单相供电的过零驱动型无触头开关仍有效。这里还需说明每个单元里发光管在使用时必须注意的特点。如果每对光敏件-发光管都选用光电耦合器,此时发光管均变成发光二极管,发光管的两个接线端将是分正、负的,这时三个发光管采用鱼贯式串联,如图1-1所示。由于控制器只有一个,理所当然地就要求它实施控制时能对三个发光管的亮灭具有对称的、不偏于上述三单元中任一单元的特点。为此,有意识地使串联回路里三个发光管和控制器工作的直流电源等都与三相供电电网隔离是完全必要的。从图1-1和图1-2可以看出,发光管确实是“隔离”的,至于控制器和它工作的直流电源如何与三相供电电网隔离,后文讨论控制器时将会阐述。
为了与现今通用的关于固态继电器的术语相融,我们还将图1-2所示的全部电子元件、集成块及其连线结构统一命名为“隔离式过零驱动型固态继电器”,这是就概念而言,具体组装时发热元件如可控硅按照惯例应加散热片分开安装。
行文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先就上述内容对比一下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
首先,采用本实用新型后,负载线上开关那一瞬的大电流跳火真正被根除了,从而使可能由触头跳火引发的火灾被彻底消除,使可能被引爆的危险品或危险场所安然无恙,与此同时,现场使用者的紧张心态也会得以缓解,这些好处对所有通过大电流的有触头开关都是无法真正实现的。
其次,通过大电流的有触头开关在跳火时会产生很强的无规则高频辐射,对周围的电磁场环境造成电波污染,使电视看不好,收音收不好,如果在某个污染范围内大电流有触头开关的数目过多,或开关的次数过度频繁,甚至还可能妨碍在该范围内的无线电通讯,对人体某些生理功能也会产生程度不同的伤害,这些弊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后也会自动消除。
第三,本实用新型在功能上还有以下重要特点:当控制器向三个过零驱动组件同时送去“开”(或“关”)信号时,三条相线上的“开”(或“关”)功能是紧随在控制信号之后,依次赶在各相线-中线二线间刚刚出现电压的“零值”时才准时地相继“开”通(或“关”断)的,这样就避开了供电端可能出现的电压跳变,而且,紧邻两相线的开通(或关断)时间间隔恰好都是供电电网正弦波周期的1/6,对我国的50HZ供电电压而言,1/6时间间隔刚好为1/300秒。这种情况对三相有触头开关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举个例,就拿常用的三相交流接触器来说吧,虽然它也是只用一个控制线包的通电(或断电)去让三条相线上的三组触头“同时”吸合(或释放),但由于每组触头间(静触头和动触头之间)的间隙不可能恰恰一样宽,而且推动三个动触头动作的共用弹簧片其弹力的分配也很难做得均匀,即使三组触头都是未烧蚀、未吸尘、未沾油垢的,但三组触头真正触通(或分离)那一瞬在时间上却极难“同时”,三次触通(或分离)形成的两个时间间隔也极难相等,更别说恰好等于1/300秒(对50HZ供电)。据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估计两个触通时间间隔之差有时甚至可能超过供电的一个交流周期(1/50秒),几个交流周期也有可能,于是负载上就出现缺相供电的较长时间间隔,并且,触通(或放断)那一瞬的供电电压也极难恰巧“过零”,明确说,就是供电端的电压在这一瞬几乎非跳变不可,以上情况势必增大负载在“开”或“关”这一瞬的烧坏几率,与此同时,高频幅射也会因而增强。这些弊病本实用新型都不存在。
下边介绍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相交流电无触开关,包含着好几种系列产品的设计,其品种的区别不是体现在主线路上,而是通过各种控制器展示的。如前所述,技术要求只是:控制器与它工作的直流电源线路在结构上应与三相供电电网相隔离。符合这一要求的控制器可以设计许多种,下列几种设计,乃是针对当今仍然大范围通行的几种有触头三相电开关而发,目的是阐述清楚:这些至今还在产业部门活跃着的开关群体将会被怎样的相同功能的无触头开关取代。
①三相简易杨荣合开关。图2-1是一类简易控制器,它与图1-1主线路,组成一个整体后,就变成三相闸刀开关的顶替者。在图2-1中,介于a、b间的三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电位器,实际就是图1-1左侧的介于a、b间那三只发光二极管和那个限流电阻,图2-1中的一刀二掷开关可以选用任何小型或微型的钮子开关,就是这个钮子开关在充当此处控制器的角色。根据当今光电耦合器的一般特点,通过钮子开关的直流电流大约10mA附近,而被控制的图1-1主线路相线上的电流则是交流的,其有效值最大时甚至可达数百安培(依双向可控硅规格及其负荷而定)。图2-1回路里的直流电压Eo可选用与供电电网相隔离的任一直流电源,其值可为9伏至20伏间的某个值。由图1-1和图2-1组合成的这种无触头开关,标准的全称应为“三相四线制交流供电的、简易的、隔离式过零驱动型无触头开关”,仿照国际惯例,简称为“三相简易杨荣合开关”。这种新型开关的操作者是通过拨动钮子开关去控制主线路上大电流的通断的,所以他是在低电压下、且与电网相隔离的环境里实施安全操作。
有一点必须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有控制器的直流工作电源,如果是通过变压器降压、整流、滤波而获得的,则电源变压器的初、次级两种绕阻间不能在电路上相连,这是保证控制器“隔离”于电网所必须的。显然,交流降压时不可用自耦变压器和阻容降压等方法。
还要注意,由于过零驱动线路本身是通过双向可控硅的G足与电网间接相连的,所以,它使用的直流工作电源不可能与电网真正“隔离”,因此,决不能将其工作电源也当作控制器的工作电源去使用。
②三相通用型杨荣合开关。图2-2和图2-3是功能相似的又一类控制器,叫通用型控制器,其中之一与图1-1主线路组合成整体后,就变成三相交流接触器的顶替者。由线路图我们可以看到,图2-2与图2-3两个控制器都是由一个双稳态线路与一个扩大输出电流的三极管组成的,其中,图2-2的双稳态线路由两个与非门构成,图2-3的双稳态线路由两个或非门构成,都属于典型双稳态线路。这两幅图中,介于a、b间的三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限流电阻,也是图1-1左侧的介于a、b间的那三只发光二极管和那个限流电阻。这两幅图的按钮KT表示“一按就通”(按一下KT三只发光二极管同时亮),而按钮KD表示“一按就断”(按一下KD三只发光二极管同时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规范,发光管的亮灭可进而推动三相交流电无触头开关的通断。按钮KT与KD的这种操作功能与三相交流接触器很相似,但通过按钮KT和KD的控制电流却更小了,远在1mA以下。此处的“隔离”直流电源电压Eo与图2-1中的Eo在功能与技术指标上完全一致,为:20V≥Eo≥9V,不再重述。与前文相似,由图2-2或图2-3与图1-1主线路组合成的无触头开关,标准全称应是“三相四线制交流供电的、通用型、隔离式过零驱动型无触头开关”,简称“三相通用型杨荣合并关。”操作者是通过按钮KT或KD实施操作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规范是:在主线路的图1-1里,当三只发光管同时由灭而亮时,对应的三只光敏件同时由高阻值跳降至低阻值;但是,任一个光敏件的这种阻值跳降信号传至相应的过零驱动线路后,驱动线路并不立即将“导通”的指令传至所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G足,而是要等到电阻R2上提供的、紧随光敏件阻值跳降信号之后的第一个“电压过零”信号出现时,才将控制信号传到G足,使所接双向可控硅导通。反之,如果发光二极管是由亮而灭的,正好反其道而行,不再重复。
③三相高级杨荣合开关。这类开关是由三幅线路图组成的,他们是:图1-1的主线路,图3-1的直流供电线路,图3-2的高级控制器网络。这类开关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系列产品中最重要的类型。这三幅图是这样组成一体的:图1-1的主线路上,a、b两点间的三个发光二极管和限流电阻就是图3-2高级控制器上a、b两点间那三只发光二极管和限流电阻,图3-2中除去这三只发光二极管和限流电阻后,所剩余的部份就是图1-1中的控制器;图3-1的直流供电线路是专为图3-2高级控制器提供工作电源的,具体说,图3-2的四个电压比较器IC3、IC4、IC7、IC8和一个R-S触发器的工作电源都是取自图3-1中的直流稳压电源+E(注意:为了醒目,这五个集成块中,只有前两个画出工作电源,后三个的未画);图3-2延迟网络和矩形脉冲网络所用的电源则是图3-1下半部份的伺服电源+e;此外,图3-1的Q点与图3-2的Q点应始终短接在一起;图3-2两个虚线框内的压强表表开关PK1和PK2,实质上相当于两个定量精确的压强传感器。但要强调一点,由于图3-2设计特点,PK1和PK2各自的压强探头应置于任何时候都等压的两个探测点,举例说吧,如果都是测水池的水压,则两探头应置于等水位的液层;关于PK1和PK2内各字母的含义:P表示两个“表开关”所探测的同一个压强值,P上表示PK1选定的压强上限值,P下表示PK2选定的压强下限值,P上、P下二值均由操作者通过对相应表开关的调节去确定。对于想进一步了解PK1和PK2内结构的人,建议参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1986年提交且早已公告的专利文献“表控电子开关”(86101221)。不过,为了便于一般人了解本实用新型在未来的生产战线究竟占了多少自动化领域,下边不妨简要地描述一下“表开关”这个群体在本实用新型里的功用。
众所周知,指针式仪表,(包括各类指针式测力表、指针式钟表、指针式电流表以及它们衍生的仪表群在内),由于历史上人们长期精心的研制与改进,现在世界上早已品种繁多、使用广泛,由于它们的直观性好,改变测量量程方便,也由于它们的测量精度适合物理学上定义的宏观自然界的信息量特点,以及在监测过程中还可明朗地反映出被测信息量的变化趋势,所以许多人至今仍乐意使用它们。现在出现了新情况:由于10年前专利文献“表控电子开关”的论述,所有这些指针式仪表都可以改制成相应仪表的表开关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流表及其家族所对应的表开关。当今电流表的家族包括常用的电压表、欧姆表等等,其品种之多已经基本上能够测量电或磁的各种参数,而且,电子领域所有传感器探测的信息量,归根结底也都是由电或磁的参数反映出来,所以,一切传感器能探测的信息量,也必能通过相应的指针式仪表,进而通过对应的表开关,定量地参与到本实用新型图3-2里所描述的对R-S触发器的触发中来,方法也很简单,只须将图3-2中的压强表表开关PK1和PK2用反映另一信息量的一对仪表表开关替换下来。但别忘记,新的一对表开关的前沿探头也应当能随时处于信息值相等的状态,在使用时不妨将两个探头加隔离层后扎在一起。
任何指针式仪表的表开关,其用法当然不局限于只能像前述压强表表开关一样成对出现,下边举一个只用一个表开关作自动控制的实例,这就是本说明书附图的图4所描述的用一支转速表表开关对前述“软启动”过程的自动控制。图3-2里,参与“软启动”的矩形脉冲网络维持不变,只将另一个参与“软启动”的延迟网络用图4的,由转速表表开关与电压比较器IC51组成的网络替换下来,替换的方法是:将图3-2里原来的时基555IC5的第3足从接点F32断开,另将图4的IC51的输出端直接接到F32点即可。(由于道理与前文相似,图4的转速表表开关细节就不再重述。)替换后的“软启动”功能是:当主线路上的三相电动机受到一串接一串的半波串“启动”后,其转速n之值将由0值逐渐增大而靠近额定转速,即是说,由停止而慢转、再逐渐加快。当n之值满足不等式n≥n0后,接点F32立即由低电平跳至高电平,从而结束“软启动”全过程,这里的n0不是额定转速值,但可通过对转速表表开关的信息量分界值的调节而确定。n0之值大约取额定转速值的2/3或4/5。
显然,由图1-1、图3-1、图3-2三幅图组合成的开关,全称应当叫“三相四线制供电的、高级的、隔离式过零驱动型无触头开关”,简称“三相高级杨荣合开关”。总之,不论是“简易”也罢,还是“通用型”或者“高级”也罢,反正这三类无触头开关都属于“三相杨荣合开关”的范畴。
为了便于实施,下边再提供些更具体的技术内容:
图3-1。伺服电源+e的既定负荷电阻r05取值为1MΩ、1/8W,同时,扩流管VT2则取用Iceo<0.1μA、β>50的NPN三极管;定向光筒用于增加光控选择性,其壁不透光,柱形筒直指信号光源EL,筒的另一端刚好从光敏管迎光面塞入光敏管VT1;
图3-2。拨挡开关K2停在“软”位置,Q点电平从“0”跳升至“1”的时刻就是主线路负载电动机“软启动”的起始时刻,也是延迟网络开始延迟计时的起始时刻,延迟网络的延迟期τ就是“软启动”整个过程的长短,过了延迟期τ以后,电动机进入正常工作的额定运转状态。根据图3-2所画各元件的结构,有:
τ=(r15+RP5)·C11·ln3
不言而喻,在整个“软启动”的τ时期内,“软启动”“软”化的程度由矩形脉冲网络的脉冲周期T和一个周期内脉冲宽度td所占有的在T中的百分比决定。根据图3-2所画各元件的结构,有:
T≈(r16+r17+RP6)·C12·ln2
td=(r16+RP61)·C12·ln2
以上τ、T、td三个值均可由选定电子元件和调节电位器获得,但它们的值也不可乱定,而是根据供电频率和负载电动机的特点去定。对50HZ供电和一般三相电动机而言,τ值一般定在区间[3秒;60秒]内,而T、td值可参考以下方法选定:
C12取10μf、r16取15kΩ、r17取10kΩ、RP6取51kΩ。
元件确定后,由前述求T的公式可得T值约为0.53秒(实际值略大于此),在此T值之内,最多可有50多个正弦半波(正半波与负半波相继出现)在每条相线上放通。此时再调节电位器RP6的中间滑动触点,使RP61与RP62之比值变化,即改变占空比之值(图中,RP61+RP62=RP6),这样,矩形脉冲的脉宽td大约可以从0.1秒调至0.45秒,相当于在双向可控硅的T1足至T2足之间,从每个周期T(约0.53秒)所含的50多个半波串里,放通10个至45个半波,即一个周期放通相连的20%至90%的半波串,而在其余未放通半波串的时间里,双向可控硅却仍处于“不导通”状态,因此,从对负载供电的统计角度看,这又应算作是一类“降压启动”,故称作“软启动”。此处的“软”是相对的概念,脉宽td在周期T中占有的比例越小,就越“软”。“软启动”调得越“软”,必然要求延迟期τ调得越长,否则电动机就不能启动。软启动”的办法除用于电动机的启动外,用于电动机的调速也是一个良策。
图5。这幅图的功能与图3-2功能相似,只是将压强的自动控制变成了温度的自动控制,而且也没有使用由温度计(或温度表)改制成的温度表开关,精确度必定会差一些,不另重述。显然,由图5与图1-1、图3-1组成的无触头开关应属于“三相高级杨荣合开关”那一类。按照图5虚线框内各元器件的结构是很容易制成一种厚膜电路块的,但制作膜块时应将延迟网络和矩形脉冲网络里的电位器通过引线接到膜块以外,便于使用者调定τ、T、td之值。为这个厚膜块取个名,就叫“登峰赛8号”膜块。该膜块周围各点(虚线框上的点)按下法使用:其a、b点分别接至图1-1主线路的a、b点;其+E、+e、Q点分别接至图3-1供电线路的+E、+e、Q点;其F32与F′32点有三种接法,对应三种功能,即:
(一)当F32与F′32短接后,供延迟自控式“软启动”之用;
(二)当F′32悬空、F32与图4的IC51输出端接上后,供转速自控式“软启动”之用;
(三)当F32与F′32均悬空后,供转动着的电动机调节转速之用,调节时通过电位器的调节实现。

Claims (6)

1、三相交流电的无触头开关,由三个可控硅的通断实现交流电网向负载的供电或不供电,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这种开关是由三个隔离式过零驱动型固态继电器、一个控制器、以及一个为控制器供电的直流电源组成的。控制器及其直流供电线路与可控硅所在的主线路在电路上互相隔离;三个隔离式过零驱动型固态继电器,每个都是这样构成的;可控硅选用双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上连接一个过零驱动组件,该组件包含着两个单元网络,其一是过零驱动线路,其二是纯电阻分压构成的降压同步交流线路;过零驱动线路所接的传感器是光敏件,同时,在光敏件对应位置上又安装有相匹配的发光管。以上三个固态继电器其有三个发光管,该三管正端对负端相串后再串一个共用的限流电阻或恒流器件,余下的二端则与控制器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头开关,其特征在于:控制器只有一个回路,该回路里串联着一个一刀二掷开关、一个与可控硅所在主线路隔离的直流电源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个发光管及三个管子共用的限流电组或恒流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头开关,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由一个双稳态线路和一个扩大输出电流的放大管构成。双稳态线路与放大管的工作直流电源也是与可控硅所在主线路隔离的,放大管的电流输出端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个发光管及三个管子共用的限流电阻或恒流器件相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头开关,其特征在于:控制器是一类特种控制器。特种控制器工作的电源有两个,一个是隔离式直流稳压电源,另一个是伺服电源。特种控制器包括四个电压比较器,一个R-S触发器,一个矩形脉冲网络,一个延迟网络,一对压强表表开关,以及维持它们正常工作状态的若干二极管与电阻、电位器和电容;该控制器的电流输出端则串联着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个发光管及三个管子共用的限流电阻或恒流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触头开关,其特征在于:特种控制器中那一个延迟网络已经被转速表表开关控制网络替换下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触头开关,其特征在于:特种控制器中那一对压强表表开关已经被监测别的信息量的另一对表开关所取代。
CN 95227526 1995-11-21 1995-11-21 三相交流电的无触头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3651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5227526 CN2336518Y (zh) 1995-11-21 1995-11-21 三相交流电的无触头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5227526 CN2336518Y (zh) 1995-11-21 1995-11-21 三相交流电的无触头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36518Y true CN2336518Y (zh) 1999-09-01

Family

ID=33873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522752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36518Y (zh) 1995-11-21 1995-11-21 三相交流电的无触头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3651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214A (zh) * 2011-01-18 2011-08-17 朱虹 一种交流固态继电器
CN102055451B (zh) * 2009-11-06 2013-11-06 北京众智同辉科技有限公司 零电流关断固体继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451B (zh) * 2009-11-06 2013-11-06 北京众智同辉科技有限公司 零电流关断固体继电器
CN102158214A (zh) * 2011-01-18 2011-08-17 朱虹 一种交流固态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65092A (zh) 接地漏电断路器
CN207380206U (zh) 一种费控电能表用外置断路器综合性能检测装置
CN2336518Y (zh) 三相交流电的无触头开关
CN106291141B (zh) 施工现场三相电源相序自动识别装置
CN108279372A (zh) 高压直流接触器机械和电寿命摸底测试系统和方法
CN207965077U (zh) 电能表外置断路器的测试装置
CN2555482Y (zh) 智能电热水器控制器
CN205941823U (zh) 一种额定剩余接通分断能力测试装置
CN202102078U (zh) 直流耐压测试装置
AT408816B (de) Verfahren zur messung der netz-impedanz bei netzgekoppelten wechselrichtern
CN1635682A (zh) 一种整流电路启动保护装置
CN203933481U (zh) 发电机组仿真运行系统
CN104678860B (zh) 基于cpld的交流电中保护继电器及其缺相保护系统
CN2165549Y (zh) 多功能用电监控装置
CN207318664U (zh) 一种直流试品开关合分闸检测装置
CN206460155U (zh) 一种led灯条功率配置仪设备
CN2716737Y (zh) 电阻式电加热锅炉电气控制装置
CN219935998U (zh) 高电压穿越装置
CN217787297U (zh) 断相保护器测试台
CN2147669Y (zh) 新型异步电机保护器
CN87203993U (zh) 电容器交流耐压测试仪
CN220210230U (zh) 一种供电装置及化成分容电源柜
CN1043393A (zh) 光导微机型电介质损耗测定仪
CN212379491U (zh) 一种模拟断路器电路结构
CN2227840Y (zh) 电度表防窃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U03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Co-applicant

Correct: Yang Songyun

False: Yang Songwen

Number: 35

Volume: 15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CO-APPLICANT; FROM: YANG SONGWEN TO: YANG SONGYU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g Ronghe

Document name: payment instructions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g Ronghe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termination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