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99340Y - 改进的活动硬盘之接地结构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活动硬盘之接地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99340Y CN2299340Y CN 97203515 CN97203515U CN2299340Y CN 2299340 Y CN2299340 Y CN 2299340Y CN 97203515 CN97203515 CN 97203515 CN 97203515 U CN97203515 U CN 97203515U CN 2299340 Y CN2299340 Y CN 229934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ng strip
- tapered end
- deckle board
- light emitting
- emitting d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硬盘结构,特别涉及活动硬盘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将作为硬盘承放的支承架框板的一开口端弯折成第一导电片,片上设锁头身孔及发光二极管孔。第一导电片向后处设有第二导电片及第三导电片,第二及第三导电片成垂直对立状态。第二导电片凸出在长框板上,长框板与第三导电片间与其中间且呈垂直的前伸面由同一金属板折弯而成。支承架框板以第一导电片嵌入面板的嵌轨中,锁头和发光二极管分别穿过第一导电片,并将第三导电片与主机外框螺合,以达到将锁头及发光二极管处的静电有效地排除出主机之外。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硬盘结构,特别涉及活动硬盘的结构。
目前电脑相关的硬件设备由于限于制造的方便及成本上的考虑大量采用了不导电塑料作原料,以塑料作原料虽然有质轻和易加工的优点,但其不导电的特性使电脑积存大量的静电荷,这种静电极易造成电脑内部各种电路的破坏,严重的可能导致大量贮存资料的丧失而无法弥补。
其实在自然环境中,随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静电,一般情况下,这种静电对人体只能造成些微的不适感,但在长久的影响下或在静电突然释放时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预期的损伤。众所周知,静电在产生后只要能有效地将其导入地层,便可排除其危险性。但静电是无所不在的,使对其的防范显得困难重重,尤其以计算机活动式硬盘的静电防护最棘手。一般的计算机硬盘其外壳材料大都是采用塑料,故其静电是无法籍外壳传导至具有导地性的主机外壳,消除这种静电通常是将硬盘盒装在一金属架上,再将金属架与主机外壳相螺接,以便将硬盘盒内产生的静电顺利地经主机外壳予以消除,该方法仅适用于装在主机内部的固定式硬盘,对于可经常由主机内抽取出或置入的活动硬盘,必须借助其它方法。
理论上,活动硬盘只是在使用时才与主机结合,故其防静电装置应安装在与主机结合的一个硬盘盒支承架上,然后在硬盘盒置入支承架时,发挥其消除静电的功能。但一般情况下支承架还是采用不导电的塑料制成,所以在和主机外壳组装后并无法将静电传导至主机外壳去有效地消除静电。上述塑料支承架与主机外壳不导电的缺点在一些电脑制造商的努力下已得到有效的改善,其具体做法是在不改善支承架及硬盘盒的用材下,将一种金属簧片10卡装在塑料制成的支承架11及硬盘盒12的相互配合面上,再将支承架11上的簧片螺固在主机的金属外壳13上,如此在硬盘盒12装入支承架11后,经金属簧片10的相互接触,就能将静电顺利地经主机外壳13排除掉(如图1所示)。
在电脑制造厂商为在活动硬盘改善其接地结构且获得具体成果的同时,另一个发生在活动硬盘上却鲜为人知的静电防护问题,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活动硬盘,而且其对活动硬盘的伤害程度更甚于前者,这种存在已久但又不被电脑厂商所发现的问题是发生在活动硬盘支承架面板处的锁头和发光二极管两部分。现今全世界生产个人电脑主机的厂商都会在硬盘支承架装设在主机外壳面板上设一个锁头作为启动硬盘装置及防止活动硬盘在使用时被不慎抽出而将其锁固之用,如图2及3所示,锁头14是由硬盘支承架11前端面板15的锁孔150穿进并以另一金属插销16将其扣合在支承架11上,该锁头14的尾端再以导线17连接至架体上的接合线路及主机的主线路上。另一方面锁孔150下方另有两个发光二极管孔151,其孔中装有发光二极管18作为硬盘启动与否的标识。
如图2及3所示的活动硬盘之锁头装置,其主要被静电侵袭的部分是金属的锁头14及发光二极管15的间隙,其原因如下;
1.金属制成的锁头由于具有导电性,故在遭受大自然的侵袭时静电会直接由锁头经导线17导通至支承架11尾端的电路,造成支承架线路被干扰甚至被破坏,此种情况在气侯干燥且空气中积存大量静电的地区最容易发生,且常使电脑设备遭受莫名的损坏而无法查出损坏的原因。
2.发光二极管18装入面板的孔151中后,管体与孔间会存在一微小间隙,该间隙在正常状态下因为支承架面板15是塑料制成故不会在此处积累静电。然而当气侯过于潮湿,且电脑闲置过久而未启动时,间隙处会有结露产生。此时原本不导电的间隙变成一导电体,再加上空气中突如其来的高能量静电,则静电经由间隙导入并循发光二极管后端的导线传输到主机电路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其结果仍会造成主机的损坏。
上述两种发生在硬盘支承架面板上的静电问题,至今仍是少数的电脑厂商努力研究后才知其原因所在,但仍没有具体解决办法。大多数厂商仍不知情况的大量制造未设静电保护装置或只按前述常用的在支承架与硬盘盒间设半套式防静电装置,而消费者更是被蒙在鼓里而大胆地使用这些无法有效解决静电问题的电脑产品,一旦发生电脑无端短路烧毁或资料瞬间消失的现象,制造厂商只能建议更换新机,而消费者也只能徒叹自己操作失当,这种悲剧在全球任一处有使用电脑的地方不断重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鲜为人知但又极易造成重大伤害的电脑静电问题提供更完美的接地结构,使使用者安全无虑地进行操作电脑。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由支承架框板、面板及插销组成,框板以金属材料制造,其中:
作为硬盘盒承放的支承架框板的一个开口端弯折成一个L型的第一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上有一锁头身孔及孔下方有二发光二极管孔。在第一导电片向后一段距离处且与第一导电片互为平行地设置第二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凸设于一个和第一导电片相互垂直的支承架框板之长框板上。在第二导电片向后与长框板互相平行而对立地设置第三导电片,第三导电片与长框板均为同一金属板材经二次折弯而成,第三导电片与长框板间是与第三导电片和长框板均垂直的前伸面,第三导电片上设有若干螺孔。第一导电片嵌入面板上的一对嵌轨而与面板相结合。锁头由面板的锁头孔置入并通过第一导电片的锁头身孔将插销沿贴第一导电片之侧面并以其开口卡套在锁头螺纹段,将锁头固装在面板及支承架框板上。锁头的两腹侧平面与第一导电片之锁头身孔相贴合。锁头螺纹段之螺谷与插销之开口缘边相接触。锁头的一腹侧平面与第二导电片侧缘相贴触。发光二极管穿过第一导电片及面板两者的发光二极管孔,其外框与第一导电片的发光二极管孔相接触。第三导电片与主机外框相螺合。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由于有导电的插销、第一、二、三导电片与锁头及发光二极管的接触,有效地将从锁头和发光二极管引入的静电从主机外框引导至地,不会受到高能经量静电的突袭,保证电脑主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的活动硬盘之接地结构平面图
图2及3为常用的活动硬盘之锁头及发光二极管之结构安装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件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件和锁头与发光二极管之结合结构立体图
图6-8为本实用新型各导电片与锁头和发光二极管之结合导通说明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件分解立体图,本实用新型主要构件包括支承架框板2、面板3及插销4三部分,其中:
支承架框板2其一个开口端成L型之第一导电片20,片体上设一锁头身孔200及下方两发光二极管孔201。在第一导电片20略后方且与第一导电片20互为平行地设置第二导电片23,在第二导电片23向后与长框板21互呈平行地设置第三导电片24。第三导电片24与长框板21为同一金属板材经二次折弯而成,第三导电片24与长框板21间是与第三导电片24和长框板21均垂直的前伸面210,第三导电片24板面上设若干螺孔240。长框板21面上横设一道卡槽211。
面板3为不导电体,板上有锁头孔30及下方的发光二极管孔31,在面板的一面中部之顶端和底端形成一对倒L型嵌轨32。插销4为一L型薄导电片,在片体横截面中央呈弧凸面40,而首尾则为平直面41,片体纵截面处一端呈长园开口42,另一端为一折角43。
参阅图5,支承架框板2利用第一导电片20嵌入面板3的上下嵌轨32中将支承架框板2与面板3结合成一体,结合后的第一导电片20之锁头身孔200和发光二极管孔201与面板3上的锁头孔30及发光二极管孔31分别对合在同一位置(图中未示出)。再将锁头5由面板3处向内经第一导电片20置入至支承架框板2中,而发光二极管6则置入第一导电片20的发光二极管孔201中。另外将插销4以其开口42横插入于锁头5的螺纹段50,使插销4的平直面41与第一导电片20面相密贴。锁头5在穿过面板3后还穿过第一导电片20,且锁头近尾端侧面还和第二导电片23侧缘相贴合。发光二极管6之末端导线60是垂放在长框板21的前伸面210上,而长框板21卡槽211是作为硬盘盒7置入支承架时的导槽。
见图6-8,当锁头5及发光二极管6装设在支承架框板2后能将静电排除的原因在于:锁头5两侧平面51与第一导电片20有锁头身孔200相密贴,而发光二极管6则整个外缘套入第一导电片20的发光二极管孔201中(如图6所示),另一方面将插销4插卡于锁头5的螺纹段50,使螺纹段50之螺谷500与插销开口42之内缘边420相接触,插销4平直面41再和第一导电片20接触(见图6所示),另一方面将插销4插卡于锁头的螺纹段50,使螺纹段50之螺谷501与插销开口42之内缘边420相接触,插销4的平直面41再和第一导电片20接触(见图7-8)。另外,锁头5的其中一腹侧平面51和第二导电片23的侧缘230是紧贴状态,而第三导电片24则以螺丝8和主机外框9相螺合(如图7及8)。
本实用新型籍上述各接触部分将发生在锁头5和发光二极管6处的静电导引至主机外框9后引向地下,从而将静电能量降低并消除之,即使从发光二极管6进入的静电能量亦能由第一导电片20的孔201之套接金属环面将静电引至主机外壳外排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将锁头和发光二极管处的静电充分排出主机外的各接触导电而分别综述如下:
1.锁头腹侧平面51与第一导电片20的锁头身孔200相贴面;
2.发光二极管6外框与第一导电片20之发光二极管孔201相套接的环面;
3.锁头螺纹段50之螺谷500与插锁开口42内缘边420相接触;
4.插锁平直面41与第一导电片20平面贴合;
5.锁头腹侧面51与第二导电片侧缘230之相贴合面;
6.第三导电片24和主机外框9相螺接。
本实用新型籍上述高达六个相辅相成导通的接触点在将锁头及发光二极管处静电排出至主机外,而得以避免静电经由锁头或发光二极管对活动硬盘或其它设备的伤害。上述第5点将锁头侧平面与第二导电片侧缘贴合的另一功能是可以防范锁头在开启或闭合时的扭力造成的锁头侧弯,而进一步使锁头和经第一导电片充分地接触。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设计能使一般电脑制造商所忽略的锁头及发光二极管处的静电问题得到完整的解决,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安全的操作。
Claims (1)
1.一种改进的活动硬盘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支承架框板(2)面板(3)及插销(4)组成,其中:
①作为硬盘盒承放的支承架框板(2)的一个开口端弯折成一个L型的第一导电片(20),第一导电片(20)上有一锁头身孔(200)及孔下方有二发光二极管孔(201);
②在第一导电片(20)向后一段距离处且与第一导电片(20)互为平行地设置第二导电片(23),第二导电片(23)凸设于一个和第一导电片(20)相互垂直的支承架框板(2)之长框板(21)上;
③在第二导电片(23)向后与长框板(21)互相平行而对立地设置第三导电片(24),第三导电片(24)与长框板(21)均为同一金属板材经二次折弯而成,第三导电片(24)与长框板(21)间是与第三导电片(24)和长框板(21)均垂直的前伸面(210),第三导电片(24)上设有若干螺孔(240);
④第一导电片(20)嵌入面板(3)上的一对嵌轨(32)而与面板(3)相结合;
⑤锁头(5)由面板(3)的锁头孔(30)置入并通过第一导电片(20)的锁头身孔(200)将插销(4)沿贴第一导电片(20)之侧面并以其开口(42)卡套在锁头螺纹段(50),将锁头(5)固装在面板(3)及支承架框板(2)上;
⑥锁头(5)的两腹侧平面(51)与第一导电片(20)之锁头身孔(200)相贴合;
⑦锁头(5)螺纹段(50)之螺谷与插销(4)之开口缘边相接触;
⑧锁头(5)的一腹侧平面(51)与第二导电片(23)侧缘相贴触;
⑨发光二极管(6)穿过第一导电片(20)及面板(3)两者的发光二极管孔(201)及(31),其外框与第一导电片(20)的发光二极管孔(201)相接触;
⑩第三导电片(24)与主机外框相螺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7203515 CN2299340Y (zh) | 1997-04-17 | 1997-04-17 | 改进的活动硬盘之接地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7203515 CN2299340Y (zh) | 1997-04-17 | 1997-04-17 | 改进的活动硬盘之接地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99340Y true CN2299340Y (zh) | 1998-12-02 |
Family
ID=3392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720351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299340Y (zh) | 1997-04-17 | 1997-04-17 | 改进的活动硬盘之接地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99340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9452B (zh) * | 2006-01-12 | 2012-04-18 | 普罗斯特系统公司 | 具有静电放电保护的数据盒式磁带 |
-
1997
- 1997-04-17 CN CN 97203515 patent/CN229934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9452B (zh) * | 2006-01-12 | 2012-04-18 | 普罗斯特系统公司 | 具有静电放电保护的数据盒式磁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5315783A (ja) | カ−ド接地システム | |
CN2479714Y (zh) | 具有可回复保护门的托架 | |
US20020085363A1 (en) | Computer system and EMI structure thereof | |
CN2299340Y (zh) | 改进的活动硬盘之接地结构 | |
CN1094263C (zh) | 一种电池插座组件 | |
CN205158243U (zh) | 机架式服务器 | |
CN200953116Y (zh) | 用于电脑机箱的i/o接口保护罩 | |
CA2314530A1 (fr) |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electromagnetique pour un tiroir | |
CN2563767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JP2000506317A (ja) | 電磁遮へい金属ハウジングのための低い全高の覆い装置 | |
CN2648764Y (zh) | 静电消除装置 | |
CN204230482U (zh) | 一种新型安全防触电插座 | |
CN113114091A (zh) | 一种智能防盗的太阳能光伏板 | |
CN2664117Y (zh) | 光碟机静电防护结构 | |
CN218037894U (zh) | 一种防静电的服务器 | |
CN1258127C (zh) | 包括能容纳pc卡的卡插座的电子装置 | |
CN220603951U (zh) | 网卡组件和电脑 | |
CN217281308U (zh) | 一种可折叠式插头 | |
CN109818210A (zh) | 服务器的扩充面板 | |
CN208444793U (zh) | 一种断路器用接线端子 | |
CN202771341U (zh) | 硬盘容置模块及其与托盘的组合 | |
CN217545027U (zh) | 一种数据中心微型pdu结构 | |
CN215003249U (zh) | 一种电子雷管采集器检测结构 | |
CN219716019U (zh) | 一种便于外接线路的poe平板 | |
CN201571251U (zh) | 具有多轴向接地组件的接地机构及计算机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