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691983U - 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691983U
CN221691983U CN202420019918.XU CN202420019918U CN221691983U CN 221691983 U CN221691983 U CN 221691983U CN 202420019918 U CN202420019918 U CN 202420019918U CN 221691983 U CN221691983 U CN 221691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upoint
electric stimulation
mesh electrode
electrode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199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军
徐惠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4200199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691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691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691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包括多个穴位电刺激单元以及脉冲电源;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至少一层网状电极,以及基板;基板设置有圆柱型槽,槽底部设置有导电板;网状电极设置于圆柱型槽内,底部与导电板接触并电连接,并且至少部分凸出圆柱型槽顶部开口处;网状电极至少具有多个朝向圆柱型槽开口方向翘起的突出端;导电板与电缆电连接,并通过电缆电连接至脉冲电源;还包括连接带。通过特殊的电极形式,使患者获得类似电针感,尤其适用于对百会,四神聪、风池,以及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穴等穴位进行刺激,目标穴位定位精准,可有改善患者围术期的患者认知功能水平。

Description

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自主意识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数据证实了电针技术应用于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可靠性;
对于电针技术,或者说类电针技术所使用的电针治疗仪,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针刺穴位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电极线路,其二是通过在目标穴位粘贴电极片连接电针治疗仪电极线路,然后通过调节相关波形、频率、电流强度和作用时长等参数实现治疗作用。
其中,针刺穴位需要中医针灸专业医护人员,才能实现定位准确,规范性操作要求高,又可能造成皮肤破损、感染、疼痛刺激等不良体验,不易为普通患者接受,阻碍了大规模推广应用;而现有技术中的电极片,有时遇到毛发或皮肤分泌物多时无法牢固的固定,若电极片与皮肤接触不实,就会影响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疗效;更重要的是,电极片不具备前述针刺穴位方式所能够给患者的电针治疗效果,这影响了电针技术,尤其是通过电针技术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临床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至少为了解决或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这种装置具体包括多个穴位电刺激单元以及脉冲电源;
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至少一层网状电极,以及承载网状电极的基板;其中,基板沿厚度方向设置有圆柱型槽,圆柱型槽底部设置有导电板;
至少一层网状电极设置于圆柱型槽内,底部与导电板接触并电连接,并且至少部分凸出圆柱型槽顶部开口处;
网状电极至少具有多个朝向圆柱型槽开口方向翘起的突出端;
导电板与电缆电连接,并通过电缆电连接至脉冲电源;
还包括连接带,用于连接多个穴位电刺激单元的基板。
上述方案通过特殊的电极形式,尤其是具有复合网状的结构以及掺杂其中的突出端,具有特殊的与皮肤穴位接触面,使患者获得类似电针感,并且能够较好的与带有毛发和分泌物的皮肤贴合,尤其适用于对百会,四神聪、风池,以及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穴等穴位进行刺激,进一步地有助于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
可选的,网状电极包括以六边形结构单元在第一平面内密堆形成的蜂窝状结构;网状电极通过边缘的截断以及内部的截断形成突出端;突出端可选地朝向第一平面的两侧翘起。
可选的,网状电极中,具有的突出端的数量为六边形结构单元数量的25%至35%;突出端中至少部分的末端为分叉状。上述比例过高会影响网状电极的整体性,使其不容易粘贴牢固。
突出端具有一定硬度,并且基于其本身的材料特性又不至于刺伤皮肤。能够很容易地穿过毛发间的缝隙接触到皮肤,经过处理的末端配合电流,经验证具有明显的电针感。
可选的,包括第一网状电极和第二网状电极;其中第一网状电极的边缘包覆第二网状电极并至少部分与导电板接触并电连接;
第一网状电极和第二网状电极至少部分交缠地设置。
设置多层网状电极,并且之间互相缠绕,可以使平面的网状电极具有相对立体的整体形状,和在厚度方向上的形变量,在贴到穴位上时,这种形变量可以使多层网状电极更加服帖地接触皮肤,使得粘贴牢固。
此外,有层次的多层网状电极,在粘贴在皮肤上时,后方的网状被前方的网状撑起,而部分后方网状又可以绕过前方网状电极与皮肤粘贴,整体而言,多层网状电极与皮肤的接触面并非平面,具有可以容纳毛发的缝隙,并且网状电极能够容易地绕过毛发并与其后方的皮肤粘贴。这使得多层网状电极非常有利于粘贴在毛发较多的穴位,例如百会,四神聪、风池等头部穴位。
可选的,基板具有向垂直于厚度方向延伸的耳部;耳部中的部分设置有矩形槽;连接带固定于矩形槽内壁,矩形槽与圆柱型槽连通并且能够引出电缆。
可选的,还包括粘贴环,设置于圆柱型槽顶部开口处,并且环绕网状电极;粘贴环顶部低于网状电极凸出圆柱型槽的部分。
粘贴环可以使电极粘贴更加牢固,并且环绕电极,起到隔绝外部环境如汗水的作用。
可选的,导电板表面设置有多个同心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朝向网状电极的方向。用于提升导电板与网状电极的电连接效率,避免接触不良。
可选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和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其中,
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设置于中间的1个穴位电刺激单元和以″十″字状设置于四周的4个穴位电刺激单元;该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用于头顶的百会穴和百会穴四周的四神聪穴。
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共用一个基板的2个穴位电刺激单元。该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与前一组配合使用,使用时顺延脑后延伸至风池穴,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调节与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的距离。经过验证同时刺激患者的百会穴、四神聪穴以及风池穴也有很好的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效果。
可选的,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与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的距离可在15cm至21cm范围调节;
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中,中间穴位电刺激单元与周围的穴位电刺激单元距离为3cm至4cm。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第三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第三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两个距离可调的穴位电刺激单元,并且在穴位电刺激单元的两侧设置有束带。该方案中的两个距离可调的穴位电刺激单元,都配有束带,适合根据穴位调节长度之后,固定于手臂、或者腿部,在临床使用中用于针对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手臂、腿部穴位,经过验证对这些穴位进行电刺激同样具有也有很好的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特殊的电极形式,尤其是具有复合网状的结构以及掺杂其中的突出端,具有特殊的与皮肤穴位接触面,使患者获得类似电针感,并且能够较好的与带有毛发和分泌物的皮肤贴合,尤其适用于对百会,四神聪、风池,以及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穴等穴位进行刺激,目标穴位定位精准,可有改善患者围术期的患者认知功能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个穴位电刺激单元的侧向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状电极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多层网状电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多层网状的局部放大图,该图重点示出了电极中的突出端;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多层网状的局部放大图,该图重点示出了两层电极交叠的状态;
图7是本公开中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的一种典型实施例,该例用于刺激患者头部的百会、四神聪和风池穴;
图8是本公开中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的一种典型实施例,该例适用于手腕、手臂以及腿部;
图9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具有更大粘贴环的穴位电刺激单元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标注:
1.网状电极;2.基板;3.连接带;4.电缆;5.粘贴环;6.导电板;7.束带;
11.第一网状电极;12.第二网状电极;101.边缘突出端;102.内部突出端;
21.矩形槽;22.耳部;23.圆柱型槽;
61.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在附图中示出了各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这些实施方式被提供使得本公开将是详尽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传达本公开的范围。通篇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再者,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地说明,部件的厚度、比率和尺寸被放大。
在本说明书中,还将理解,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相对于其他元件,诸如″连接到″其他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接到该一个元件,或者还可以存在居间的第三元件;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连接″具体可以是电气连接、机械连接或者电脉冲信号连接。
现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文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将使得本公开更为详尽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传达本公开的范围。通篇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对象。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描述了实施方式。从而,预见到作为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的结果的、相对于图示的形状变化。因此,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如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具体形状,而是应包括因例如制造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例如,被示出或描述为平坦的区域可以典型地具有粗糙和/或非线性特征。而且,所示出的锐角可以被倒圆。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在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区域的精确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针对患者在全麻术后的谵妄症状,及如何对其进行防治的问题,发明人进一步地梳理了现有技术、设备的特征。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设备,其终端电极采用一种电极片,一般均是粘贴在相应的穴位上,最小尺寸为3cm x 3cm,连接接电针仪(脉冲电源)进行使用。这种粘贴片式电极有时遇到毛发或皮肤分泌物多时无法牢固的固定,若电极片与皮肤接触不实,就会影响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疗效;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效理论上弱于电针技术。
不希望受任何理论束缚,发明人提供一种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首要的,旨在改变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中电极片的样式,改良与皮肤穴位接触形式,并且使其具有类似电针感。
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穴位电刺激单元(以图1中示例,为2个)以及脉冲电源(图中未示出)。
应理解,脉冲电源用于为穴位电刺激单元,进一步地为穴位提供脉冲电流,以对穴位进行刺激。其能够输出可调节相关波形、频率、电流强度和作用时长等参数的电流,以实现治疗作用。该脉冲电源与现有技术无异,受限于篇幅本公开不进行详述。
如图1所示,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至少一层网状电极1,以及承载网状电极1的基板2;其中,基板2沿厚度方向设置有圆柱型槽23,并且如图2所示,圆柱型槽23底部设置有导电板6;
至少一层网状电极1设置于圆柱型槽23内,底部与导电板6接触并电连接,并且至少部分凸出圆柱型槽23顶部开口处;突出部分能够在接触皮肤时形变,这种形变可以使网状电极更加服帖地接触皮肤,使得粘贴牢固。
网状电极1至少具有多个朝向圆柱型槽23开口方向翘起的突出端;突出端具有一定硬度,并且基于其本身的材料特性又不至于刺伤皮肤。能够很容易地穿过毛发间的缝隙接触到皮肤,经过处理的末端配合电流,经验证具有明显的电针感。
导电板6与电缆4电连接,并通过电缆4电连接至脉冲电源;
还包括连接带3,用于连接多个穴位电刺激单元的基板2。
在实施例中,对网状电极1的材质不做限定,应理解,网状电极1应是能够导电的,并且具有粘性或涂覆有粘性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状电极1为PE材料制成,并且表面涂覆有导电凝胶。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网状电极1包括以六边形结构单元在第一平面内密堆或者说平铺形成的蜂窝状结构;网状电极1通过边缘的截断以及内部的截断形成突出端;突出端可选地朝向第一平面的两侧翘起。
应理解,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六边形″为网状电极1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自然呈现的形状,实际使用、组装过程中其形状可能会有弹性形变。
在实施例中,如图3,图5示出了边缘突出端101以及内部突出端102的具体形制。
在具体实施例中,网状电极1中,具有的突出端(包括边缘突出端101以及内部突出端102)的数量为六边形结构单元数量的25%至35%。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突出端中至少部分的末端为分叉状。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通过材料处理,或者喷涂特定物质,使突出端的硬度增大。
在网状电极1中掺杂合适比例的硬质突出端,当穴位电刺激单元粘贴于穴位时,网状电极1粘贴于皮肤,并且由于其自身弹性,给予混杂其中的硬质突出端一个预应力,使突出端保持对穴位处皮肤施加力侧效果,配合电流,可以使产品具有媲美电针的″针感″。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网状电极11和第二网状电极12;应理解,为了便于绘制,第一网状电极11和第二网状电极12的侧视形状已进行简略处理。
如图2所示,第一网状电极11的边缘包覆第二网状电极12并至少部分与导电板6接触并电连接;第一网状电极11和第二网状电极12至少部分交缠地设置。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第一网状电极11和第二网状电极12不局限于图2示出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完全无序地纠缠成一个整体,并通过圆柱型槽23的约束大体上形成圆柱体的形状。
优选实施例中,网状电极1在圆柱型槽23中的状态应较为蓬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基板2具有向垂直于厚度方向延伸的耳部22;耳部22中的部分设置有矩形槽21;连接带3固定于矩形槽21内壁,矩形槽21与圆柱型槽23连通并且能够引出电缆4。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带3通过销钉/铆钉固定于矩形槽21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带3通过热熔固定于矩形槽21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矩形槽21也可替换为其他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矩形槽21与圆柱型槽23连通处,即引出电缆4的位置进行密封,使得圆柱型槽23具有气密性,在粘贴光滑皮肤时能起到类似吸盘的作用,粘贴更牢固。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脉冲电源可以设置为,能够输出2~100Hz的疏密波;并且,电流强度能够从1mA起逐步增大至8~12mA,通过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设备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还包括粘贴环5,设置于圆柱型槽23顶部开口处,并且环绕网状电极1;粘贴环5顶部低于网状电极1凸出圆柱型槽23的部分,即需要保证网状电极1有充足的形变,保证其能够充分接触皮肤且传导电流。
本公开对于粘贴环5的大小不做限定,在部分实施方式中,当面临毛发较多,皮肤分泌物较多以至于穴位电刺激单元粘贴不稳定时,可最大化地增大粘贴环5的面积,如图9所示,或者使粘贴环5不局限于环状,使其延伸至耳部22。
由于采用了网状电极,产品需要保证电源端与网状电极也能有可靠的电连接,因此,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电板6表面设置有多个同心的环形凸起61;环形凸起61朝向网状电极1的方向。
应理解,环形凸起61是为了配合整体圆形的电极形状,但本公开对于导电板6不限于此,也可为其他类型的凸凹不平的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有关导电板6表面的特征,目的在于增加导电板6与网状电极的接触面积,换言之,使网状电极更多的″脉络″能够接触并粘贴于导电板6。
在典型实施例中,两层网状电极交织于圆柱型槽23内的状态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对于网状电极的层数不做限定,层数较多通常能够提高应用效果,通常可以设置为例如3层、4层或者5层。
第一网状电极11和第二网状电极12可以呈现出如图6中所示出的交织形式。
在实施例中,借由圆柱型槽23的约束,网状电极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小于0.2平方厘米。在典型实施例中,圆柱型槽23的半径为0.5cm。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边缘突出端101可以被加工为图中的形式,例如进行剪切/切割使其具有蛇信状分叉。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可以适用于大椎穴,这种使用方式下需要使用一个穴位电刺激单元即可。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7所述,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图中上方5个)和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图中下方2个),其中,
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设置于中间的1个穴位电刺激单元和以″十″字状设置于四周的4个穴位电刺激单元;该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用于头顶的百会穴和百会穴四周的四神聪穴。
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共用一个基板2的2个穴位电刺激单元。该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与前一组配合使用,使用时顺延脑后延伸至风池穴,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调节与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的距离。经过验证同时刺激患者的百会穴、四神聪穴以及风池穴也有很好的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与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的距离L3可在15cm至21cm范围调节;
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中,中间穴位电刺激单元与周围的穴位电刺激单元距离可选为3cm至4cm。如图7中的距离L1或L2距离可选设置为6cm至8cm。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7中的距离L4设置为3cm至4cm。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各穴位电刺激单元在不剔除患者毛发的前提下,有效地固定于患者头部,进一步优选的,可以设置有专用于固定在头部的固定带,例如在图7中的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中的左右分别设置两条束带,经患者耳侧绕至下颚处固定。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进一步包括弹性帽,该弹性帽例如可以为弹性网状材质制成,可将各穴位电刺激单元预先固定于弹性帽内侧,也可先按照穴位粘贴各穴位电刺激单元后再佩戴弹性帽加以固定。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第三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第三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两个距离可调的穴位电刺激单元,并且在穴位电刺激单元的两侧设置有束带7。该方案中的两个距离可调的穴位电刺激单元,都配有束带,适合根据穴位调节长度之后,固定于手臂、或者腿部,在临床使用中用于针对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手臂、腿部穴位,经过验证对这些穴位进行电刺激同样具有也有很好的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效果。
在实施例中,如图8示出的第三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也可包括更多的穴位电刺激单元,如3个或者4个。整体上呈直线排列,并且基于连接带的形变可以进行少许的位置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束带7为弹性束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带3可选为尼龙带,并且在相邻穴位电刺激单元之间的连接带3长度略小于电缆4的长度。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特殊的电极形式,尤其是具有复合网状的结构以及掺杂其中的突出端,具有特殊的与皮肤穴位接触面,使患者获得类似电针感,并且能够较好的与带有毛发和分泌物的皮肤贴合,尤其适用于对百会,四神聪、风池,以及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穴等穴位进行刺激,目标穴位定位精准,可有改善患者围术期的患者认知功能水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实施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穴位电刺激单元以及脉冲电源;
所述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至少一层网状电极(1),以及承载所述网状电极(1)的基板(2);其中,所述基板(2)沿厚度方向设置有圆柱型槽(23),所述圆柱型槽(23)底部设置有导电板(6);
所述至少一层网状电极(1)设置于所述圆柱型槽(23)内,底部与所述导电板(6)接触并电连接,并且至少部分凸出所述圆柱型槽(23)顶部开口处;
所述网状电极(1)至少具有多个朝向所述圆柱型槽(23)开口方向翘起的突出端;
所述导电板(6)与电缆(4)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电缆(4)电连接至所述脉冲电源;
还包括连接带(3),用于连接所述多个穴位电刺激单元的基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电极(1)包括以六边形结构单元在第一平面内密堆形成的蜂窝状结构;所述网状电极(1)通过边缘的截断以及内部的截断形成所述突出端;所述突出端可选地朝向所述第一平面的两侧翘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电极(1)中,具有的突出端的数量为所述六边形结构单元数量的25%至35%;所述突出端中至少部分的末端为分叉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状电极(11)和第二网状电极(12);其中所述第一网状电极(11)的边缘包覆所述第二网状电极(12)并至少部分与所述导电板(6)接触并电连接;
所述第一网状电极(11)和第二网状电极(12)至少部分交缠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具有向垂直于厚度方向延伸的耳部(22);所述耳部(22)中的部分设置有矩形槽(21);所述连接带(3)固定于所述矩形槽(21)内壁,所述矩形槽(21)与所述圆柱型槽(23)连通并且能够引出所述电缆(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贴环(5),设置于所述圆柱型槽(23)顶部开口处,并且环绕所述网状电极(1);
所述粘贴环(5)顶部低于所述网状电极(1)凸出所述圆柱型槽(23)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6)表面设置有多个同心的环形凸起(61);所述环形凸起(61)朝向所述网状电极(1)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和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设置于中间的1个穴位电刺激单元和以″十″字状设置于四周的4个穴位电刺激单元;
所述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共用一个基板(2)的2个穴位电刺激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与所述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的距离可在15cm至21cm范围调节;
所述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中,中间穴位电刺激单元与周围的穴位电刺激单元距离为3cm至4c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第三组穴位电刺激单元,所述第三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两个距离可调的穴位电刺激单元,并且在所述穴位电刺激单元的两侧设置有束带(7)。
CN202420019918.XU 2024-01-04 2024-01-04 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 Active CN221691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19918.XU CN221691983U (zh) 2024-01-04 2024-01-04 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19918.XU CN221691983U (zh) 2024-01-04 2024-01-04 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691983U true CN221691983U (zh) 2024-09-13

Family

ID=92649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19918.XU Active CN221691983U (zh) 2024-01-04 2024-01-04 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691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6005B2 (en) Method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cutaneous sensory receptors
US9427572B2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with connector blocks
EP0682496B1 (en) Medical electrode system
JP2020022771A (ja) 失禁を治療するための装置
US9452282B2 (en) Electrode set and stimulating device
US20210077812A1 (en) In-ear electrode assembly for non-invasive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US20130123891A1 (en) High density terminal contacts for stimulation lead and stimulation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stimulation lead fabrication
CN221691983U (zh) 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
KR101512555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이어폰 잭 접속단자에 연결시켜 피부 표면에 부착된 전극 패드로 전기 자극을 인가하는 커넥터 기기
CN103372262A (zh) 用于电神经阻滞的新的电极、电极布置和电刺激方法
US20130345782A1 (en) Electrode for subcutaneous electolipolysis
CN216536539U (zh) 用于交变电场肿瘤治疗的电极贴片
CN217567139U (zh) 一种迷走神经刺激器
RU219818U1 (ru) Электродная матрица для билатеральной транслингвальной нейростимуляции языка
US1142004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neurostimulation using exogenous electrodes
US20210402177A1 (en) Electrical-stimulation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ical-stimulation system
RU2346710C1 (ru) Электр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KR20240141883A (ko) 전극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에너지 기반 디바이스
KR20240153471A (ko) 분할전극구조를 포함하는 에너지 기반 디바이스
TWM481026U (zh) 輔助收縮肌肉的電療裝置
TWM479747U (zh) 頭部按摩儀
JPH0648689U (ja) 治療用電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