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74035U - 电池单体、外壳组件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外壳组件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74035U CN221574035U CN202323658641.XU CN202323658641U CN221574035U CN 221574035 U CN221574035 U CN 221574035U CN 202323658641 U CN202323658641 U CN 202323658641U CN 221574035 U CN221574035 U CN 2215740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cell
- sub
- battery
- heat
- accommodating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外壳组件及电池模组,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芯组及导热分隔件。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电芯组置于容置空间,电芯组包括多个子电芯;导热分隔件固定于容置空间,且设于相邻两子电芯之间,多个子电芯依次围绕设置,在电芯组和壳体之间传导热量。由此,可提高电池单体的径向导热性能,进而在保证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电性能的同时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外壳组件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及储能电站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电池单体采用全闭合结构,这种结构导致电池单体的径向导热性能较差,对电池尺寸造成较大限制,并且降低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例如,卷绕式电池单体的电芯直径大于一定范围之后,中心部位的电芯在工作中散热较差,从而降低了卷绕式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的径向导热性能较好,可保证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的电性能及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单体的外壳组件,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壳组件可提高电芯的散热效果,使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的电性能及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内具有上述电池单体,可提高电池模组的电性能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芯组及导热分隔件。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电芯组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子电芯;所述导热分隔件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且设于相邻两所述子电芯之间,所述多个子电芯依次围绕设置,在所述电芯组和所述壳体之间传导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电芯组中的多个子电芯在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围绕设置,并通过导热分隔件对任意两相邻的子电芯进行分隔。这样在电池单体组装完成后,多个子电芯可通过导热分隔件进行分隔,在电芯进行充放电过程中,子电芯产生的热量可传导至导热分隔件,导热分隔件可将多余的热量再传导到壳体,以实现电池单体内多个子电芯的散热。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分隔件的设置,一方面在电池单体进行大功率充放电导致多个子电芯大量发热时能够迅速将热量导出,进而提高电池单体的径向导热性能,以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允许卷绕式电池单体可以设置更大卷绕半径的电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容量,增加单位能量密度。由此,可提高电池单体的径向导热性能,进而在保证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电性能的同时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为圆柱形,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集流组件,所述集流组件包括正极集流排和负极集流排,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将多个所述子电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电芯具有中心孔,围绕设置的多个所述子电芯通过所述中心孔依次套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分隔件的横截面为具有至少一个缺口的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集流排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正极焊接部,其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焊接部和一个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为环形,并围绕所述第二焊接部;所述负极集流排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负极焊接部,其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焊接部和一个第四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为环形,并围绕所述第四焊接部。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焊接部和一个所述第二焊接部通过所述环形上的缺口设于所述容置空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焊接部和一个所述第四焊接部通过所述环形上的缺口设于所述容置空间。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正极焊接部之间和所述至少两个负极焊接部之间均开设有连接缝,所述正极集流排和所述负极集流排可通过所述连接缝穿设所述导热分隔件。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正极集流排的外边缘、所述负极集流排的外边缘以及所述连接缝的内边缘均具有绝缘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围设出容置空间,所述导热分隔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导热分隔件,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导热分隔件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导热分隔件和所述侧板环绕设置,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并且所述导热分隔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和所述壳体之间传导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外壳组件,通过将导热分隔件与侧板环绕设置,可将容置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部分,这样在将子电芯放入容置空间时,将每个子电芯分别放入分隔的一部分内,通过导热分隔件和侧板与子电芯直接接触,可提高热量传导效率,进而保证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分隔件的横截面为具有至少一个缺口的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分隔件和所述侧板为圆柱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或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在电池模组内设置上述电池单体或使用上述外壳组件,可提高电池模组的电性能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爆炸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壳本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第一子电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第二子电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正极集流排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负极集流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单体100、
壳体10、容置空间11、第一子容置空间111、第二子容置空间112、壳本体12、侧板121、底板122、盖板13、极柱131、
电芯组20、第一子电芯21、第二子电芯22、
导热分隔件30、
集流组件40、正极集流排41、第一焊接部411、第二焊接部412、避让孔413、负极集流排42、第三焊接部421、第四焊接部422、连接缝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及电池模组。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电池单体100包括:壳体10、电芯组20以及导热分隔件30。
其中,壳体10内具有容置空间11;电芯组20置于容置空间11,电芯组20包括多个子电芯;导热分隔件30固定于容置空间11,且设于相邻两子电芯之间,多个子电芯依次围绕设置,在电芯组20和壳体10之间传导热量。
具体而言,电芯组20中的多个子电芯在壳体10的容置空间11内围绕设置,并通过导热分隔件30对任意两相邻的子电芯进行分隔。这样在电池单体100组装完成后,多个子电芯可通过导热分隔件30进行分隔,在电芯进行充放电过程中,子电芯产生的热量可传导至导热分隔件30,导热分隔件30可将多余的热量再传导到壳体10,以实现电池单体100内多个子电芯的散热。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分隔件30的设置,一方面在电池单体100进行大功率充放电导致多个子电芯大量发热时能够迅速将热量导出,进而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径向导热性能,以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允许卷绕式电池单体100可以设置更大卷绕半径的电芯,以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容量,增加单位能量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可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径向导热性能,进而在保证电池单体100具有较高电性能的同时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组20为圆柱形,电池单体100还包括集流组件40,集流组件40包括正极集流排41和负极集流排42,并设于容置空间11,用于将多个子电芯连接。
具体而言,正极集流盘排41可将多个子电芯的正极极耳进行连接,负极集流盘排42可对多个子电芯的负极极耳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多个子电芯的并联连接,实现电池单体100的统一充放电,提高电池单体100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子电芯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壳体10内的容置空间11大小以及单个子电芯的大小进行设置,例如电芯组20可包括两个子电芯,也可包括三个子电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相对应地,这里对导热分隔件30的数量也不做具体限制,当电芯组20内包括两个子电芯时,则将一个导热分隔件30置于两子电芯之间,当电芯组20内包括三个子电芯时,则在任意相邻两个子电芯之间设置一个导热分隔件30,也就是设置两个导热分隔件3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有多个子电芯时,导热分隔件30也可以间隔至少两个子电芯设置,例如,当电芯组20内包括三个子电芯时,内侧相邻两个子电芯之间设置一个导热分隔件30,外侧靠近壳体10,散热较好,因此外侧相邻两个子电芯之间不设置导热分隔件30。本申请优选在任意相邻两个子电芯之间设置一个导热分隔件30,这样在电池单体100组装完成后,任意两个子电芯之间均设置有导热分隔件30,导热分隔件30可在对子电芯进行隔离的同时对两侧子电芯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从而降低子电芯的温度,以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电池单体100可包括多种形状,例如电池单体100可以为圆柱电池,也可以为方形电池,相对应地,不同形状的电池单体100内的电芯组20形状不同,当电池单体100为圆柱电池时,多个子电芯可以为直径不同的环形,通过不同尺寸的环形进行套接,并将导热分隔件30设置在两环形子电芯之间,即可对子电芯进行热传导;当电池单体100为方形电池时,多个子电芯可以为较小的方形子电芯,通过在相邻两方形子电芯之间设置导热分隔件30,即可对子电芯进行热传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集流组件40与电芯组20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制,例如正极集流排41或负极集流排42可通过焊接、辊压或卡接与子电芯的极耳进行连接,在集流组件40与子电芯的极耳进行焊接时,可通过激光焊接、摩擦焊接或电阻焊接进行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1、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组20包括第一子电芯21和第二子电芯22,导热分隔件30适于将容置空间11分隔为第一子容置空间111和第二子容置空间112,第一子电芯21设于第一子容置空间111,第二子电芯22设于第二子容置空间112。
具体而言,通过使用导热分隔件30将壳体10分隔成第一子容置空间111和第二子容置空间112,可在不同的子容置空间11内分别设置子电芯,在保证第一子电芯21和第二子电芯22具有较高的电性能的同时通过导热分隔件30对第一子电芯21和第二子电芯22进行导热,当电池单体100组装完成后进行充放电时,导热分隔件30可将第一子电芯21和第二子电芯22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壳体10,并通过壳体10进行散热,这样可使电池单体100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子电芯21与导热分隔件30之间具有导热结构胶,第二子电芯22与导热分隔件30之间具有导热结构胶。通过分别在第一子电芯21与导热分隔件30之间、第二子电芯22与导热分隔件30之间设置导热结构胶,可在保证第一子电芯21与第二子电芯22分别在第一子容置空间111和第二子容置空间112内连接稳固的同时提高第一子电芯21与导热分隔件30、第二子电芯22与导热分隔件30之间的导热效率,使电芯组20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壳体10,进而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子电芯具有中心孔,围绕设置的多个子电芯通过中心孔依次套设。通过将多个子电芯进行套设,并在相邻两子电芯之间设置导热分隔件30,可在提高电池单体100单位质量能量密度的同时提高电池单体100的散热能力,进而保证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分隔件30的横截面为具有至少一个缺口的环形,例如,导热分隔件30的横截面为一个弧形,弧形的两端之间形成一个缺口,或者导热分隔件30的横截面为两个相对的半圆形,两个相对的半圆形之间形成两个缺口,当然,可以理解的,导热分隔件30的横截面也可以为两个以上的弧段形成的环形,多个弧段首尾相对形成多个缺口。通过将导热分隔件30设置为环形,可对圆柱形的子电芯进行套设,并保证在将相邻的两子电芯进行分隔的同时使子电芯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可与导热分隔件30紧密接触,进而保证散热效果。
如图6-图7所示,进一步地,正极集流排41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正极焊接部,其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焊接部411和一个第二焊接部412,第一焊接部411为环形,并围绕第二焊接部412,第一焊接部411与第二焊接部412分别与第一子电芯21的正极和第二子电芯22的正极连接,负极集流排42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负极焊接部,其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焊接部421和一个第四焊接部422,第三焊接部421为环形,并围绕第四焊接部422,第三焊接部421与第四焊接部422分别与第一子电芯21的负极和第二子电芯22的负极连接。
具体而言,通过在正极集流排41上设置第一焊接部411和第二焊接部412、在负极集流排42上设置第三焊接部421和第四焊接部422,可提高第一子电芯21和第二子电芯22与集流组件40连接的稳固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焊接部411和第二焊接部412相连接,连接处形成连接部,连接部的大小形状与导热分隔件30的缺口大小形状相适配,连接部的数量与缺口的数量也保持对应,如此,便于第一焊接部411和第二焊接部412通过环形上的缺口设于容置空间11;而第三焊接部421和第四焊接部42可同理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第一焊接部411和一个第二焊接部412通过环形上的缺口设于容置空间11,至少一个第三焊接部421和一个第四焊接部422通过所述环形上的缺口设于容置空间11。通过将第一焊接部411、第二焊接部412、第三焊接部421以及第四焊接部422通过环形缺口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并进行焊接,可提高电芯组20与集流组件40的连接稳固性。
可选地,至少两个正极焊接部之间和至少两个负极焊接部之间均开设有连接缝43,正极集流排41和负极集流排42可通过连接缝43穿设导热分隔件30,连接缝43的形状与导热分隔件30横截面的弧形相对应,且连接缝43之间的断口与导热分隔件30横截面的弧形缺口相适配,例如,当导热分隔件30的横截面为一个弧形,弧形的两端之间形成一个缺口时,连接缝43也为具有一个断口的弧形;或者导热分隔件30的横截面为两个相对的半圆形,两个相对的半圆形之间形成两个缺口时,连接缝43也为具有一个断口的半圆形;当然,可以理解的,当导热分隔件30的横截面为两个以上的弧段形成的环形,多个弧段首尾相对形成多个缺口时,连接缝43也为具有多个断口的弧段。
具体而言,在电池单体100进行装配时,可首先将多个子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分别与正极集流排41和负极集流排42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电芯组20与集流组件40可形成一个整体,而后再将电芯组20放入壳体10的容置空间11内,由于壳体10内设置有导热分隔件30,通过在第一焊接部411和第二焊接部412之间、第三焊接部421与第四焊接部422之间开设连接缝43,可通过连接缝43使集流组件40避让导热分隔件30,以使电芯组20顺利放入壳体10中。且在电芯组20放入壳体10内后,导热分隔件30与连接缝43之间还可形成约束,以提高电芯组20在壳体10内的稳固性,进而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安全性。
进一步可选地,导热分隔件30为金属件。将导热分隔件30设置为金属件,可在电池单体100进行大功率充放电导致多个子电芯大量发热时迅速将热量导出,进而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径向导热性能,以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对导热分隔件30使用的金属材料种类不做具体限制,例如都热分隔件可以使用铁、铝或铜,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进一步可选地,正极集流排41的外边缘、负极集流排42的外边缘以及连接缝43的内边缘均具有绝缘部。
具体而言,当导热分隔件30设置为金属件时,由于连接电芯组20的集流组件40也为金属材质,因此可能会发生短路,此时在正极集流排41的外边缘、负极集流排42的外边缘以及连接缝43的内边缘设置绝缘部,可避免正极集流排41与壳体10、负极集流排42与壳体10、正极集流排41与导热分隔件30以及负极集流排42与导热分隔件30之间发生短路,进而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绝缘部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例如绝缘部可以为套设在正极集流排41和负极集流排42上的绝缘垫圈,绝缘部也可以为包覆在正极集流排41和负极集流排42上的绝缘涂层,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集流排41还开设有避让孔413。
具体而言,在将电芯组20与集流组件40焊接完成后,将电芯组20置入壳体10的容置空间11内,在进行放置时,将负极集流排42一端首先置入壳体10,以在安装完成后使负极集流排42与壳体10底部进行接触,此时需要对电芯组20与壳体10之间进行固定,通过在正极集流排41上开设避让孔413,可使焊接工具通过避让孔413穿入壳体10内,通过焊接工具,可将负极集流排42与壳体10进行焊接,进而保证电芯组20在壳体10内的连接稳固性。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壳本体12和盖板13,壳本体12包括侧板121和底板122,侧板121与底板122围设出容置空间11,导热分隔件30与底板122固定连接。盖板13具有极柱131,侧板121与盖板13焊接连接。在电芯组20置入壳体10后,通过将盖板13盖设在侧板121围设的开口处可完成电池单体100的组装,且将侧板121与盖板13焊接连接,可使电池单体100进行密封,进而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安全性。将导热分隔件30与底板122固定连接,可在提高电芯组20在壳本体12内稳固性的同时,提高导热分隔件30与壳本体12之间的导热效率,进而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的外壳组件,包括:壳体10和导热分隔件30,壳体10内具有容置空间11;其中,壳体10包括侧板121和底板122;导热分隔件30固定于容置空间11,导热分隔件30和侧板121环绕设置,将容置空间11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并且导热分隔件30与底板122固定连接,在容置空间11的内部和壳体10之间传导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的外壳组件,通过将导热分隔件30与侧板121环绕设置,可将容置空间11分隔为两个部分,这样在将子电芯放入容置空间11时,将每个子电芯分别放入分隔的一部分内,通过导热分隔件30和侧板121与子电芯直接接触,可提高热量传导效率,进而保证电池单体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分隔件30的横截面为具有至少一个缺口的环形。通过将导热分隔件30设置为环形,可对圆柱形的子电芯进行套设,并保证在将相邻的两子电芯进行分隔的同时使子电芯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可与导热分隔件30紧密接触,进而保证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分隔件30和侧板121为圆柱形。通过将导热分隔件30和侧板121设置为圆柱形,在子电芯为圆柱形时,可使子电芯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与导热分隔件30或侧板121进行紧密贴合,进而可提高电池单体100的导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池单体100或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外壳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在电池模组内设置上述电池单体100或使用上述外壳组件,可提高电池模组的电性能和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具有容置空间(11);
电芯组(20),所述电芯组(20)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所述电芯组(20)包括多个子电芯;
导热分隔件(30),所述导热分隔件(30)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11),且设于相邻两所述子电芯之间,所述多个子电芯依次围绕设置,在所述电芯组(20)和所述壳体(10)之间传导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20)为圆柱形,所述电池单体(100)还包括集流组件(40),所述集流组件(40)包括正极集流排(41)和负极集流排(42),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用于将多个所述子电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电芯具有中心孔,围绕设置的多个所述子电芯通过所述中心孔依次套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分隔件(30)的横截面为具有至少一个缺口的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排(41)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正极焊接部,其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焊接部(411)和一个第二焊接部(412),所述第一焊接部(411)为环形,并围绕所述第二焊接部(412);所述负极集流排(42)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负极焊接部,其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焊接部(421)和一个第四焊接部(422),所述第三焊接部(421)为环形,并围绕所述第四焊接部(4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焊接部(411)和一个所述第二焊接部(412)通过所述环形上的缺口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焊接部(421)和一个所述第四焊接部(422)通过所述环形上的缺口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正极焊接部之间和所述至少两个负极焊接部之间均开设有连接缝(43),所述正极集流排(41)和所述负极集流排(42)可通过所述连接缝(43)穿设所述导热分隔件(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排(41)的外边缘、所述负极集流排(42)的外边缘以及所述连接缝(43)的内边缘均具有绝缘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侧板(121)和底板(122),所述侧板(121)与所述底板(122)围设出容置空间(11),所述导热分隔件(30)与所述底板(122)固定连接。
10.一种电池单体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具有容置空间(11);其中,所述壳体(10)包括侧板(121)和底板(122);
导热分隔件(30),所述导热分隔件(30)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11),所述导热分隔件(30)和所述侧板(121)环绕设置,将所述容置空间(11)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并且所述导热分隔件(30)与所述底板(122)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置空间(11)的内部和所述壳体之间传导热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分隔件(30)的横截面为具有至少一个缺口的环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分隔件(30)和所述侧板为圆柱形。
13.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具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100)或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58641.XU CN221574035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电池单体、外壳组件及电池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58641.XU CN221574035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电池单体、外壳组件及电池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74035U true CN221574035U (zh) | 2024-08-20 |
Family
ID=9226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658641.XU Active CN221574035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电池单体、外壳组件及电池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74035U (zh) |
-
2023
- 2023-12-29 CN CN202323658641.XU patent/CN2215740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01739B2 (ja) | 高出力及び大容量の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
KR100786875B1 (ko) | 전지 모듈 | |
CN114628866A (zh) | 一种高能量密度圆柱型电池及其组装工艺 | |
KR101125592B1 (ko) | 수명 특성과 안전성이 우수한 고용량 전지셀 | |
JP5060809B2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
EP2659540B1 (en) | Battery | |
EP1928044B1 (en) | Connection cap for a rechargeable battery | |
KR20170042155A (ko) | 전지 모듈 | |
EP3367463B1 (en) |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 |
KR102141240B1 (ko) |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
US20080248383A1 (en) | Battery module | |
CN217239703U (zh) | 一种高能量密度圆柱型电池 | |
CN113113692A (zh) |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 |
CN221574035U (zh) | 电池单体、外壳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115775942A (zh) | 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 |
JP4114030B2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扁平形状電池 | |
KR101320581B1 (ko) | 이차 전지 | |
CN218005175U (zh) |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220856855U (zh) | 电池单元、环形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 |
CN218101492U (zh) | 圆柱形电池串联连接装置以及圆柱形电池 | |
CN218769788U (zh) | 一种圆柱电池及圆柱电池模组 | |
CN219086204U (zh) | 圆柱电池 | |
CN217881628U (zh) | 一种圆柱电池及单元 | |
CN218788418U (zh) | 电池包 | |
CN219591473U (zh) | 一种圆柱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