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54882U - 背包 - Google Patents

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554882U
CN221554882U CN202420107449.7U CN202420107449U CN221554882U CN 221554882 U CN221554882 U CN 221554882U CN 202420107449 U CN202420107449 U CN 202420107449U CN 221554882 U CN221554882 U CN 221554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pack
plate structure
bottom plate
knapsack
shoulder s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074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own Up Licenses Management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own Up Licenses Management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own Up Licenses Management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Grown Up Licenses Management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074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554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554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554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板结构及背包,背包包括包体、左肩带、右肩带及所述的底板结构,所述左肩带、右肩带分别连接于所述包体背部,所述底板结构设置于所述包体的底部。底板结构包括用于设置于背包底部的本体,所述本体靠近背包背部的一侧为近身侧,靠近所述背包正面的一侧为远身侧,所述本体朝向背包内部的表面为上表面,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由远身侧向近身侧逐渐向下倾斜。使用者背负背包时,内置于底部结构上表面的书本会因重力作用朝背包的背部方向倾斜,自动形成金字塔形状,书本的重力贴近使用者背部而不往后倾。不仅能有效避免包内物品后倾,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脊椎,背带也不会遮挡背包的开口,不会影响物品的装载与取出。

Description

背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板结构及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如书包、登山包等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常见的用品,为人们出行以及携带物品提供了方便,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脊椎尚在发育过程中的少年和儿童,几乎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书包上下学。
传统的书包背在身上后,包内的书本容易往后倾斜,书本重心向外,学童为平衡书包及包内物品向外的作用力,不得不保持前倾的姿势;长久如此,会影响脊椎发育,造成学童驼背、佝偻现象。
为解决书包内部书本重心向外的问题,CN217013084U一种受力倾斜重心偏移式减压背包,在书包内部安装有用于对放入其内部的书本进行承接的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同设置于书包上的两个背带连接,可利用使用者将背包背起后背带的拉力,使得牵引机构将书本压近至使用者的背部,避免传统背包在背负过程中重心向外的问题。然而,这种结构背带需要穿过背包上端与牵引机构连接,背带一定程度上会遮挡书包的开口,不便于物品装载与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底板结构及背包,不仅能有效避免包内物品后倾,而且不影响物品的装载与取出。
一种底板结构,包括用于设置于背包底部的本体,所述本体靠近背包背部的一侧为近身侧,靠近所述背包正面的一侧为远身侧,所述本体朝向背包内部的表面为上表面,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由远身侧向近身侧逐渐向下倾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结构还包括支撑条,所述支撑条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条由远身侧向近身侧延伸。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结构还包括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覆于所述本体外,所述包覆层用于与所述背包内部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缝制于所述包覆层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为两条,两条所述支撑条左右间隔缝制于包覆层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近身侧的厚度为5mm-15mm,所述本体远身侧的厚度为25mm-45mm;和/或,
所述本体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夹角为6°-20°。
一种背包,包括包体、左肩带、右肩带及所述的底板结构,所述左肩带、右肩带分别连接于所述包体背部,所述底板结构设置于所述包体的底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结构的近身侧与所述包体内侧连接,所述底板结构可绕其近身侧转动,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底板结构平铺于所述包体的底部内侧;第二状态时,所述底板结构竖立于所述包体的背部内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包体内侧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包体背部的底端设置,所述底板结构的近身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结构的近身侧通过魔术贴、按扣、纽扣、插扣、拉链、铆钉或缝线与所述包体内侧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包体的背部四周设置有铝合金框,所述铝合金框的底部呈向远身侧凸出的弧形,所述底板结构的本体近身侧呈与所述铝合金框的底部匹配的弧形;和/或,
所述背包还包括第一胸带与第二胸带,所述第一胸带的一端与所述左肩带连接,所述第一胸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胸带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胸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右肩带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胸带或第二胸带为弹性件;和/或,
所述背包还包括左调节件与右调节件,所述左肩带的上端与所述左调节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右肩带的上端与所述右调节件可转动连接。
上述底板结构及背包,装配时,底板结构的本体置于背包的底部,本体的上表面由远身侧向近身侧逐渐向下倾斜,即背包底部承接书本的表面并非水平的,靠近背部的一侧高度低于其相对的一侧。使用者背负背包时,内置于底部结构上表面的书本会因重力作用朝背包的背部方向倾斜,自动形成金字塔形状,书本的重力贴近使用者背部而不往后倾。相比现有需要配置牵引机构的背包,本申请的底板结构及背包,不仅能有效避免包内物品后倾,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脊椎,背带也不会遮挡背包的开口,不会影响物品的装载与取出,而且底部结构置于背包底部会在一定程度上撑开背包,更有利使用者装载与取出背包内物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底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背包(底板结构透视)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背包(底板结构及书本透视)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背包(铝合金框透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包体;20、左肩带;30、右肩带;40、底板结构;410、本体;412、近身侧;414、远身侧;420、支撑条;50、铝合金框;610、第一胸带;620、第二胸带;710、左调节件;720、右调节件;80、腰垫;90、背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2,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包,包括包体10、左肩带20、右肩带30及底板结构40,所述左肩带20、右肩带30分别连接于所述包体10背部,所述底板结构40设置于所述包体10的底部。使用者背上背包后,底板结构40前后倾斜,配合包体10的设计可以让内置于包体10的书本前倾,重量贴近使用者背部而不往后倾,更好保护使用者的脊椎。
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底板结构40包括用于设置于背包底部的本体410,所述本体410靠近背包背部的一侧为近身侧412,靠近所述背包正面的一侧为远身侧414,所述本体410朝向背包内部的表面为上表面,所述本体410的上表面由远身侧414向近身侧412逐渐向下倾斜。
装配时,底板结构40的本体410置于背包的底部,本体410的上表面由远身侧414向近身侧412逐渐向下倾斜,即背包底部承接书本的表面并非水平的,靠近背部的一侧高度低于其相对的一侧。参照图3,使用者背负背包时,内置于底部结构上表面的书本会因重力作用朝背包的背部方向倾斜,自动形成金字塔形状,书本的重力贴近使用者背部而不往后倾。相比传统需要配置牵引机构的背包,本申请的底板结构40及背包,不仅能有效避免包内物品后倾,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脊椎,背带也不会遮挡背包的开口,不会影响物品的装载与取出,而且底部结构置于背包底部会在一定程度上撑开背包,更有利使用者装载与取出背包内物品。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结构40还包括支撑条420,所述支撑条420设置于所述本体410的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条420由远身侧414向近身侧412延伸。本实施例中本体410采用高密度PE棉材质,具有重量轻、防油、防潮、防污的特点。支撑条420通过在本体410的上表面设置由远身侧414向近身侧412延伸的支撑条420,能起到增加摩擦力及支撑力的作用,避免包体10内物品如书本滑动,使物品保持前倾状态,从而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脊椎。
可选地,支撑条420采用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玻璃布、带、毡、纱等)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基体材料的一种复合材质,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条420也可以采用其它硬质材料,如木条、硬纸板等。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结构40还包括包覆层(图中未示出),所述包覆层包覆于所述本体410外,所述包覆层用于与所述背包内部连接。包覆层可以采用布料,将本体410整体包覆在布料内,一方面避免本体410脏污,另一方面便于底板结构40与背包内部连接,避免底板结构40移位。
可选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420缝制于所述包覆层内。包覆层缝制时一并将支撑条420缝制进去,支撑条420位于本体410上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420为两条,两条所述支撑条420左右间隔缝制于包覆层内,可有效增加对内置书本底部的摩擦力和支撑力,进一步避免书本滑动。
可选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410近身侧412的厚度为5mm-15mm。所述本体410远身侧414的厚度为25mm-45mm。比如,本体410近身侧412厚度为5mm、7mm、10mm、12mm或15mm。本体410远身侧414的厚度为25mm、30mm、35mm、40mm或45mm。通过对本体410两侧厚度的选择,一方面使本体410具有一定的强度,另一方面使本体410的上表面保持适当的倾斜度,避免倾斜度过大导致物品滑向一侧,或者倾斜度过小物品后倾。
可选地,参照图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410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夹角θ为6°-20°。所述本体410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夹角θ为6°、8°、9°、10°、12°、13°、15°、18°或20°。通过对本体410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夹角的选择,使本体410保持适当的倾斜度,避免倾斜度过大导致物品滑向一侧,或者倾斜度过小物品后倾。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结构40的近身侧412与所述包体10内侧连接,所述底板结构40可绕其近身侧412转动,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底板结构40平铺于所述包体10的底部内侧;第二状态时,所述底板结构40竖立于所述包体10的背部内侧。第一状态属于使用状态,此时底板结构40平铺于包体10的底部内侧,用于承接放置于包体10内的物品,第二状态属于收纳状态,不使用时,可以将底板结构40沿其近身侧412向上翻转,使底板结构40竖立于包体10背部内侧,便于将包体10收缩起来,以节省收纳空间,需要使用时,再将底板结构40沿其近身侧412向下翻转,使底板结构40平铺于包体10的底部内侧并撑开包体10。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包体10内侧设有连接件(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包体10背部的底端设置,所述底板结构40的近身侧41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件。底板结构40近身侧412通过连接件与包体10内侧可拆卸连接,便于将底板结构40拆卸安装及清洁,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是否安装底板结构40。
可选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结构40的近身侧412通过魔术贴、按扣、纽扣、插扣或拉链等可灵活安装与拆卸的零件与所述包体10内侧连接,也可以采用铆钉或缝线等与所述包体10内侧不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底板结构4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靠近身侧412的位置设置子扣,在包体10内侧设置一根连接带,并在连接带上设置与子扣匹配的母扣,使用者可通过子扣与母扣的可拆卸配合实现对底板结构40的拆卸与安装。
进一步地,参照图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包体10的背部四周设置有铝合金框50,所述铝合金框50的底部呈向远身侧414凸出的弧形,所述底板结构40的本体410近身侧412呈与所述铝合金框50的底部匹配的弧形。本实施例的背包采用铝合金框50支撑在背包的背部四周,能实现包裹式的护脊又护腰,让腰部和背部得到充分放松背负,而且铝合金框50内部中空,背包的中部不会刚性压迫脊柱,重量也更轻,整体舒适度更优,让背负体验者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放松,底板结构40的本体410靠近背包背部的部分迎合腰椎的曲度及铝合金框50的底部弧度设计,协同铝合金框50支撑使用者腰部,进一步达到包裹式的护腰的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述背包还包括第一胸带610与第二胸带620,所述第一胸带610的一端与所述左肩带20连接,所述第一胸带6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胸带62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胸带620的另一端与所述右肩带30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胸带610或第二胸带620为弹性件。其中,所述第一胸带610或第二胸带620为弹性件。通过将其在一根胸带设置为弹性件,胸带一边可使用橡筋,系上不压、不勒胸口,能自动收放到体型适合的位置,可更好地适应不同身形的使用者,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述背包还包括左调节件710与右调节件720,所述左肩带20的上端与所述左调节件710可转动连接,所述右肩带30的上端与所述右调节件720可转动连接。左肩带20、右肩带30配合左调节件710与右调节件720使用,可调整左肩带20、右肩带30之间的角度,适合亚洲学童不同身形,有更好的舒适性。左肩带20、右肩带30采用S型的3D立体工学背带,3D立体工学背带配合背包背部的结构,能使背带贴服在肩膀和上胸而分担重力,以及使背包与使用者的肩膀、背部、腰部贴合,使背包压力分部在全身,进一步达到护脊、护腰的目的。使用了仿记忆棉和高弹PE棉,大程度的解决孩童在背负时卸力及平衡承托问题,减轻对发育期孩童身体伤害,进一步达到轻松背负的效果。
可选地,左调节件710与右调节件720为与包体10背部连接的圆环件,或者,左调节件710与右调节件720为与包体10背部连接的连接柱,肩带可绕圆环件或连接柱转动,从而达到调整左肩带20、右肩带30之间角度的目的,自动调节两条肩带适合颈部大小(胖瘦体型)宽度;同时也提供空间转动,让颈部更加舒适和贴合肩膀,在对颈部不造成压迫的情况下肩带也不会向两边手臂垂下。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背包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包体10背部的下端的腰垫80,所述腰垫80呈与所述铝合金框50的底部匹配的弧形。腰垫80迎合腰椎的曲度及铝合金框50底部弧度设计,如双手托扶腰背,形成包裹式的护腰。腰垫80采用高密度绵及符合人体工学的智能透气网立体3D裁剪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背包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包体1020背部的背垫90,所述背垫90包括支撑层及附着于支撑层表面的透气层,所述支撑层呈凸起状,所述支撑层交叉设置有凹陷的透气通道。背垫90采用高密度绵及符合人体工学的智能透气网立体3D裁剪而成。背垫90及包体10后幅跟随铝合金框50结构帖服在使用者背部,随着使用者的身体摆动,使用者背部与书包之间保持空气畅通流动,达到良好地透气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包体、左肩带、右肩带及底板结构,所述左肩带、右肩带分别连接于所述包体背部,所述底板结构设置于所述包体的底部,底板结构包括用于设置于背包底部的本体,所述本体靠近背包背部的一侧为近身侧,靠近所述背包正面的一侧为远身侧,所述本体朝向背包内部的表面为上表面,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由远身侧向近身侧逐渐向下倾斜;
所述底板结构的近身侧与所述包体内侧连接,所述底板结构可绕其近身侧转动,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底板结构平铺于所述包体的底部内侧;第二状态时,所述底板结构竖立于所述包体的背部内侧;和/或,
所述包体内侧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包体背部的底端设置,所述底板结构的近身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还包括支撑条,所述支撑条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条由远身侧向近身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还包括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覆于所述本体外,所述包覆层用于与所述背包内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缝制于所述包覆层内;和/或,所述支撑条为两条,两条所述支撑条左右间隔缝制于包覆层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项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近身侧的厚度为5mm-15mm,所述本体远身侧的厚度为25mm-45m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夹角为6°-20°。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的近身侧通过魔术贴、按扣、纽扣、插扣、拉链、铆钉或缝线与所述包体内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的背部四周设置有铝合金框,所述铝合金框的底部呈向远身侧凸出的弧形,所述底板结构的本体近身侧呈与所述铝合金框的底部匹配的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还包括第一胸带与第二胸带,所述第一胸带的一端与所述左肩带连接,所述第一胸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胸带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胸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右肩带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胸带或第二胸带为弹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还包括左调节件与右调节件,所述左肩带的上端与所述左调节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右肩带的上端与所述右调节件可转动连接。
CN202420107449.7U 2024-01-16 2024-01-16 背包 Active CN221554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07449.7U CN221554882U (zh) 2024-01-16 2024-01-16 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07449.7U CN221554882U (zh) 2024-01-16 2024-01-16 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554882U true CN221554882U (zh) 2024-08-20

Family

ID=92265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07449.7U Active CN221554882U (zh) 2024-01-16 2024-01-16 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554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6140B2 (en) Multi-functional bag with cushion
US5819999A (en) Combination backpack and chair
US9357828B2 (en) Bag that distributes weight over the back of a person
US20090307846A1 (en) Contour shaped support pillow
WO1999058018A1 (en) Backpack
US20050258294A1 (en) Backpack
WO2005072348A2 (en) Flexible rod support member for packs, bags and other articles
CN104970626A (zh) 腰凳携带装置
CN221554882U (zh) 背包
US7350683B2 (en) Flexible rod support member for packs, bags and other articles
US9307824B1 (en) Multi-functional bag with cushion
CN210299976U (zh) 一种可坐式登山背包
KR101196808B1 (ko) 인체공학적 배낭
CN221059850U (zh) 一种舒适透气背包
CN221356099U (zh) 背包
CN206836531U (zh) 一种户外背包
CN110604390A (zh) 一种背包和坐姿矫正及视力保护装置
CN215837595U (zh) 一种保护脊柱的背包
CN220174673U (zh) 具有保护背部功能的儿童背包
KR200473826Y1 (ko) 모바일기기 사용자용 백팩
CN221356041U (zh) 支撑框及背包
CN219438444U (zh) 一种eva定型的护脊背包
CN212437717U (zh) 一种护脊背包
GB2500728A (en) Back pack adapted to improve the user's posture
KR200411707Y1 (ko) 이격판의 교체가 가능하도록 부착한 배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