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86583U - 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86583U CN221486583U CN202421073065.4U CN202421073065U CN221486583U CN 221486583 U CN221486583 U CN 221486583U CN 202421073065 U CN202421073065 U CN 202421073065U CN 221486583 U CN221486583 U CN 2214865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 insulating layer
- pole piece
- battery cell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74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73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183 anode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188 paraffin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alumane;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AlH3].[Cu]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842 Hespe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633 Iberis ama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Magnes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Mg+2]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90 N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9142 PO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KEAYESYHFKHZAL-UHFFFAOYSA-N Sodium Chemical compound [Na] KEAYESYHFKHZA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JDZCKJOXGCMJGS-UHFFFAOYSA-N [Li].[S] Chemical compound [Li].[S] JDZCKJOXGCMJ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cad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d]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VNXEADCOVSAER-UHFFFAOYSA-N lithium sodium Chemical compound [Li].[Na] VVNXEADCOVSAE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37 lithium-transition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25 magnes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17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013 phosphoric acid derivativ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绝缘件。极片包括极片主体和极耳,极耳由极片主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面引出,第一方向与极片的厚度方向垂直;绝缘件连接于极片,且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的韧性大于第二绝缘层的韧性,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的熔点,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端面沿第一方向的外侧,从而将毛刺与其他部件隔开,降低了短路引发热失控的可能性;第一绝缘层的韧性相对较高,减小了极片受力撕裂或产生较大裂口的可能性,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例如,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电池技术的发展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设计因素,例如,能量密度、循环寿命、装配效率、加工工艺等,还需要考虑电池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其能够提高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其包括外壳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于外壳内,且包括极片和绝缘件;极片包括极片主体和极耳,极耳由极片主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面引出,第一方向与极片的厚度方向垂直;绝缘件连接于极片,且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的韧性大于第二绝缘层的韧性,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的熔点,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端面沿第一方向的外侧。第二绝缘层的韧性相对较低,易于模切。在模切形成极耳时,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可将极片主体上可能产生的毛刺与其他部件隔开,降低了毛刺与另一极片导通的风险,减小了因短路引发热失控的可能性,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第一绝缘层的韧性相对较高,减小了极片受力撕裂或产生较大裂口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可选地,极耳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厚度方向两两垂直;第二绝缘层的部分设于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沿第二方向的外侧。第二绝缘层的部分可以将极耳上可能产生的毛刺与隔离件隔开,降低了毛刺与另一极片导通的风险,减小了因短路引发热失控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第一绝缘部位于极片沿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并连接于极片,第二绝缘部连接于第一绝缘部,并设于第一端面沿第一方向的外侧、以及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沿第二方向的外侧,第一绝缘层与第一绝缘部连接,第二绝缘部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的熔点。通过设置第一绝缘部,可以增大第二绝缘层与极片之间的连接面积,降低了第二绝缘层脱落的风险。第二绝缘部可以将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上的毛刺与另一极片或隔离件隔开,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短路风险。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与第一绝缘部沿厚度方向和/或第一方向堆叠。不但成型工艺简单,而且增大了第一绝缘层与第一绝缘部的接触面积、或者第一绝缘层与极片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第一绝缘层脱落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绝缘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绝缘部分别位于极片沿厚度方向的两侧,第二绝缘部沿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绝缘部。有利于增大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被包覆的面积,提高了隔离或包覆毛刺的效果,进而提高了绝缘效果,进一步降低了短路风险。两个第一绝缘部进一步增大了第二绝缘层与极片之间的连接面积,同时还提高了第二绝缘部与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第二绝缘层脱落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绝缘层分别设于两个第一绝缘部沿厚度方向背离极片的一侧。由于绝缘件的整体厚度不易过大,单个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以及单个第一绝缘部的厚度相对较小,第一绝缘层的韧性对模切过程的影响较小。两个第一绝缘部背离极片的一侧均设在一个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的韧性较好,可通过第一绝缘层降低极片开裂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绝缘层分别设于两个第一绝缘部沿第一方向背离第二绝缘部的一侧并连接于极片主体。第一绝缘层的韧性较好,可通过两个第一绝缘层分别降低极片沿厚度方向的两侧开裂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绝缘部沿厚度方向的厚度相同。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绝缘部之间可平滑过渡,不会形成台阶,提高了平整度。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沿厚度方向的厚度为20μm-40μm;且/或,第一绝缘部沿厚度方向的厚度为10μm-30μm。第一绝缘层的厚度限定在20μm-40μm之间,能够在不影响正常模切的情况下提高防撕裂效果。第一绝缘部的厚度限定为小于或等于30μm,可以减小绝缘件的体积和重量,提高能量密度。
可选地,第一端面包括极耳引出区和非极耳引出区,极耳从极耳引出区引出,第二绝缘部覆盖非极耳引出区的至少部分。第二绝缘部可以将非极耳引出区的毛刺与另一极片或隔离件隔开,从而降低短路风险。
可选地,第二绝缘部覆盖至少部分第二端面和至少部分第三端面;极耳包括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表面,第一绝缘部覆盖至少部分第三表面。覆盖于第三表面的第一绝缘部可以支撑极耳的根部,降低极耳折弯时倒插到两个极片之间的风险。
可选地,在第一方向上,第三表面被第一绝缘部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以及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被第二绝缘部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相同。由此,便于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与极片的连接。
可选地,在第一方向上,第三表面被第一绝缘部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以及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被第二绝缘部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均大于或等于极耳的尺寸的0.2倍,且小于或等于极耳的尺寸的0.6倍。将W1/W2限定为大于或等于0.2,可以为极耳提供有效地支撑,降低极耳倒插至两个极片之间的风险,提高可靠性。将W1/W2限定为小于或等于0.6,可以减小绝缘件的体积和重量,提高能量密度。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其包括极片和绝缘件。极片包括极片主体和极耳,极耳由极片主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面引出,第一方向与极片的厚度方向垂直。绝缘件连接于极片,且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的韧性大于第二绝缘层的韧性,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的熔点,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端面沿第一方向的外侧。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可将极片主体上可能产生的毛刺与其他部件隔开,降低了毛刺与另一极片导通的风险,减小了因短路引发热失控的可能性,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第一绝缘层的韧性相对较高,减小了极片受力撕裂或产生较大裂口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可选地,极耳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厚度方向两两垂直;第二绝缘层的部分设于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沿第二方向的外侧。第二绝缘层的部分可以将极耳上可能产生的毛刺与隔离件隔开,降低了毛刺与另一极片导通的风险,减小了因短路引发热失控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第一绝缘部位于极片沿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并连接于极片,第二绝缘部连接于第一绝缘部,并设于第一端面沿第一方向的外侧、以及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沿第二方向的外侧,第一绝缘层与第一绝缘部堆叠,第二绝缘部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的熔点。通过设置第一绝缘部,可以增大第二绝缘层与极片之间的连接面积,降低了第二绝缘层脱落的风险。第二绝缘部可以将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上的毛刺与另一极片或隔离件隔开,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短路风险。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与第一绝缘部沿厚度方向和/或第一方向堆叠。不但成型工艺简单,而且增大了第一绝缘层与第一绝缘部的接触面积、或者第一绝缘层与极片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第一绝缘层脱落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其包括多个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部分结构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沿A-A方向作出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4沿B-B方向作出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车辆 1000,电池 100,控制器 200,马达 300,电池单体 10,箱体 20;
外壳 11,壳体 111,端盖 112,电极组件 12,电极端子13,极片 14,极片主体141,第一端面 1411,极耳引出区 1411a,非极耳引出区 1411b,第一表面 1412,极耳 142,第二端面 1421,第三端面 1422,第三表面 1423,绝缘件 15,第一绝缘层 151,第二绝缘层152,第一绝缘部 1521,第二绝缘部 1522,第一箱体部 21,第二箱体部 22,第一方向 X,第二方向 Y,厚度方向 Z。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平行”不仅包括绝对平行的情况,也包括了工程上常规认知的大致平行的情况;同时,“垂直”也不仅包括绝对垂直的情况,还包括工程上常规认知的大致垂直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可以为二次电池单体,二次电池单体是指在电池单体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可以为锂离子电池单体、钠离子电池单体、钠锂离子电池单体、锂金属电池单体、钠金属电池单体、锂硫电池单体、镁离子电池单体、镍氢电池单体、镍镉电池单体、铅蓄电池单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作为示例,电池单体可以为圆柱形电池单体、棱柱电池单体或其它形状的电池单体,棱柱电池单体包括方壳电池单体、刀片形电池单体、多棱柱电池,多棱柱电池例如为六棱柱电池等,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可以作为车辆的底盘结构的一部分。例如,箱体的部分可以成为车辆的地板的至少一部分,或者,箱体的部分可以成为车辆的横梁和纵梁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可以为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包括储能集装箱、储能电柜等。
电池单体一般包括电极组件和外壳,电极组件容纳于外壳内。电极组件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离件。在电池单体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离子(例如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隔离件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可以降低正负极短路的风险,同时可以使活性离子通过。
外壳用于封装电极组件及电解质等部件。外壳可以为钢壳、铝壳、塑料壳(如聚丙烯)、复合金属壳(如铜铝复合外壳)或铝塑膜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可以为正极片,正极片可以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可以为负极片,负极片可以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
在极片(正极片或负极片)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裁切(例如极片分切工艺或极耳模切工艺)以形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状。然而,在经过裁切之后,集流体在裁切位置容易产生毛刺;在电池单体的充放电过程中,毛刺可能会刺破隔离件并将正负极导通,引发短路风险,影响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其通过在极片上设置具有两个绝缘层的绝缘件,在模切形成极耳时,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形成在极片端面外侧,将极片上可能产生的毛刺与其他部件(例如另一极片和/或隔离膜)隔开,从而降低了毛刺将正负极导通的风险,第一绝缘层减小了极片受力撕裂或产生较大裂口的可能性,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池可以用于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装置或者使用电池作为储能元件的各种储能系统。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用电装置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图 1 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电池100可包括箱体20和电池单体10,电池单体10容纳于箱体20内。
箱体20可为容纳电池单体10的部件。箱体20为电池单体10提供容纳空间,箱体2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20可以包括第一箱体部21和第二箱体部22,第一箱体部21与第二箱体部22相互盖合,第一箱体部21和第二箱体部2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10的容纳空间。第二箱体部22可以是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体部21为板状结构,第一箱体部21盖合于第二箱体部22的开口侧,以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箱体20;第一箱体部21和第二箱体部22也均可以是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体部21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箱体部22的开口侧,以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箱体20。当然,第一箱体部21和第二箱体部22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为提高第一箱体部21与第二箱体部22连接后的密封性,第一箱体部21与第二箱体部22之间也可以设置密封件,比如,密封胶、密封圈等。
假设第一箱体部21盖合于第二箱体部22的顶部,第一箱体部21亦可称之为上箱盖,第二箱体部22亦可称之为下箱体。
在电池100中,电池单体1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若电池单体10为多个,多个电池单体1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1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
多个电池单体10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10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20内;当然,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1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20内。
示例性地,电池单体可为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10包括外壳11和电极组件12,电极组件12设于外壳11内。
电极组件12包括正极和负极。在电池单体10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离子(例如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可选地,电极组件12还包括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离件,隔离件可以降低正负极短路的风险,同时可以使活性离子通过。外壳11用于封装电极组件12及电解质等部件。外壳11可以为钢壳、铝壳、塑料壳(如聚丙烯)、复合金属壳(如铜铝复合外壳11)或铝塑膜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包括壳体111和端盖112,壳体111具有开口,端盖112用于盖合开口。壳体111是用于配合端盖112以形成电池单体10的内部空腔的部件,形成的内部空腔可以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2、电解质以及其他部件。
壳体111和端盖112可以是独立的部件。示例性的,可以于壳体111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使端盖112盖合开口,以形成电池单体10的内部空腔。
壳体111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体111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极组件12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
壳体111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壳体1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铝塑膜、钢塑膜等。端盖112的形状可以与壳体111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111。端盖112的材质与壳体111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地,端盖112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制成,这样,端盖112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10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可靠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
端盖112通过焊接、粘接、卡接或其它方式连接于壳体111。
壳体111可以一端开口,也可以两端开口。在一些示例中,壳体111可为一侧开口的结构,端盖112设置为一个并盖合于壳体111。在另一些示例中,壳体111也可为两侧开口的结构,端盖112设置为两个,两个端盖112分别盖合于壳体111的两个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10包括电极端子13。电极端子13电连接于电极组件12,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10的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10还包括容纳于外壳11内的电解质。电解质在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电解质可以是液态的、凝胶态的或固态的。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部分结构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沿A-A方向作出的剖视示意图。参照图4和图5,电极组件12包括极片14和绝缘件15。极片14包括极片主体141和极耳142,极耳142由极片主体141沿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面1411引出,第一方向X与极片14的厚度方向Z垂直;绝缘件15连接于极片14,且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二绝缘层152,第一绝缘层151的韧性大于第二绝缘层152的韧性,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151的熔点,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
可选地,极片14可以为正极片,正极片可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作为示例,正极集流体具有在其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相对的两个表面的任意一者或两者上。
作为示例,正极集流体可采用碳、金属箔片或复合集流体。例如,作为金属箔片,可采用不锈钢、铜、铝、镍、炭精电极、镍、钛、银表面处理的铝或不锈钢等。复合集流体可包括高分子材料基层和金属层。复合集流体可通过将金属材料(铝、铝合金、镍、镍合金、钛、钛合金、银及银合金等)形成在高分子材料基材(如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乙烯、聚乙烯等的基材)上而形成。
作为示例,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含锂磷酸盐、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各自的改性化合物。正极活性材料还可以使用其他可被用作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传统材料。这些正极活性材料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可选地,极片14也可以为负极片,负极片可以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作为示例,负极集流体具有在其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相对的两个表面的任意一者或两者上。
作为示例,负极集流体可采用金属箔片、泡沫金属或复合集流体。例如,作为金属箔片,可以采用银表面处理的铝或不锈钢、不锈钢、铜、铝、镍、炭精电极、镍或钛等。泡沫金属可以为泡沫镍、泡沫铜、泡沫铝、泡沫合金、或泡沫碳等。复合集流体可包括高分子材料基层和金属层。
作为示例,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用于电池单体的负极活性材料。
可选地,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
可选地,极片1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极片14为正极片,另外一个极片14为负极片。相应地,绝缘件15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两个绝缘件15分别设于两个极片14。
作为另一示例,极片14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电极组件12还包括另一个极片。极片14和另一极片的极性相反。
电极组件12还包括隔离件,隔离件用于将两个极片14隔开。隔离件可以降低正负极短路的风险,同时还可以使活性离子通过。隔离件可以是位于正负极之间的单独的一个部件,也可以附着在正负极的表面。
可选地,隔离件可以为隔离膜,该隔离膜可以选用任意公知的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多孔结构隔离膜。
可选地,电极组件12可以为卷绕结构或叠片结构。电极组件12的形状可以为圆柱状、扁平状或多棱柱状等。
极片主体141可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1412,第一端面1411连接两个第一表面1412。极片主体141具有较小的厚度,第一端面1411在厚度方向Z上的尺寸较小,第一端面1411可近似为一条线。
可选地,第一端面1411的至少部分在极片14的裁切工艺中形成。
绝缘件15连接于极片14。可选地,绝缘件15可仅连接于极片主体141,也可以同时连接于极片主体141和极耳142。
极耳14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绝缘件15可采用多种方式连接于极片14。示例性地,绝缘件15可通过粘接、贴附、熔接等合适的方式连接于极片14。
极片主体141可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集流体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表面,活性物质层设于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绝缘件15可直接连接于集流体,也可以直接连接于活性物质层,还可以同时直接连接于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
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二绝缘层15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抵接、附接、堆叠、熔接等。
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二绝缘层152具有不同的韧性,第一绝缘层151的韧性大于第二绝缘层152的韧性。第二绝缘层152比第一绝缘层151更脆。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到相同的撕扯或裁切作用时,第二绝缘层152比第一绝缘层151更容易裂开或切开。
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151的熔点。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可以比第一绝缘层151先熔化。
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二绝缘层152均由绝缘材料制成。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二绝缘层152可由不同的绝缘材料制备而成。示例性地,第一绝缘层151可包括粘合剂和陶瓷粉填料。第二绝缘层152可包括粘合剂、陶瓷粉填料和低熔点物质,其中低熔点物质包括石蜡、聚乙烯、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绝缘层152的陶瓷粉填料的比例低于第一绝缘层151的陶瓷粉填料的比例。
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可覆盖第一端面1411的至少部分,以包覆第一端面1411上的毛刺。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可以完全覆盖第一端面1411,也可以仅覆盖第一端面1411的一部分。
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与第一端面1411的至少部分相重叠,以覆盖第一端面1411的至少部分。
第二绝缘层152可全部设于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也可以部分地设于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部分地设于极片14的其他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极片14上设置绝缘件15,绝缘件15包括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二绝缘层152,第二绝缘层152的韧性相对较低,易于模切,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151的熔点。在模切形成极耳时,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可受热熔化并形成在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将极片主体141上可能产生的毛刺与其他部件(例如另一极片和/或隔离件)隔开,降低了毛刺与另一极片导通的风险,减小了因短路引发热失控的可能性,提高了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第一绝缘层151的韧性相对较高,减小了极片14受力撕裂或产生较大裂口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
图6是图4沿B-B方向作出的剖视示意图。参照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142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厚度方向Z两两垂直。第二绝缘层152的部分设于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沿第二方向Y的外侧。
可选地,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至少另一部分设于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沿第二方向Y的外侧。
第二绝缘层152同时连接于极片主体141和极耳142,以使得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以及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沿第二方向Y的外侧。
极耳142可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表面1423,各第三表面1423连接于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
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端面1411的一端可连接于第一端面1411。
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可在极片14的裁切工艺中形成。在裁切过程中,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也可能会产生毛刺,该毛刺同样可能会与另一极片导通从而造成短路风险。
第二绝缘层152的部分设于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沿第二方向Y的外侧,可以将极耳142上可能产生的毛刺与隔离件隔开,降低了毛刺与另一极片导通的风险,减小了因短路引发热失控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第二绝缘层152包括第一绝缘部1521和第二绝缘部1522。第一绝缘部1521位于极片14沿厚度方向Z的至少一侧并连接于极片14,第二绝缘部1522连接于第一绝缘部1521,并设于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以及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沿第二方向Y的外侧,第一绝缘层151与第一绝缘部1521连接,第二绝缘部1522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151的熔点。
示例性地,在厚度方向Z上,第一绝缘部1521的投影位于极片14的投影内,第二绝缘部1522的投影不与极片14的投影重叠。
第一绝缘部1521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可连接于极片主体141,第一绝缘部1521沿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可连接于极耳142。
第一绝缘部1521可连接于极片主体141的第一表面1412和极耳142的第三表面。
第二绝缘部1522可以在极片14裁切过程中由第二绝缘层152中的至少部分低熔点的材料受热熔化后再固化而成。示例性地,第二绝缘层152可包括粘合剂、陶瓷粉填料以及低熔点物质,低熔点物质可以为石蜡、聚乙烯、聚丙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绝缘部1522可由石蜡、聚乙烯、聚丙烯等低熔点的物质受热熔化后再固化而成。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绝缘部1521,可以增大第二绝缘层152与极片14之间的连接面积,降低了第二绝缘层152脱落的风险。第二绝缘部1522可以将第一端面1411、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上的毛刺与另一极片或隔离件隔开,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短路风险。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51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和/或第一方向X堆叠。
可选地,参照图5,第一绝缘层151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堆叠。第一绝缘层151可设于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背离极片主体141的一侧。第一绝缘层151通过第一绝缘部1521间接地连接于极片14。在涂敷时,可先向极片14涂敷第二绝缘层152以在极片14沿第一方向X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一绝缘部1521,然后再在第一绝缘部1521上涂敷第一绝缘层151。
可选地,参照图7,第一绝缘层151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第一方向X堆叠。第一绝缘层151与极片14直接相连。第一绝缘层151可设于第一绝缘部1521背离极耳142的一侧,并仅与极片主体141连接。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二绝缘层152可通过双管道涂敷设备同时连接在极片14上,涂敷时,可分别向双管道通入第一绝缘层151的绝缘浆料和第二绝缘层152的绝缘浆料。
作为另一示例,第一绝缘层151的部分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堆叠,另一部分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第一方向X堆叠。
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绝缘层151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和/或第一方向X堆叠,不但成型工艺简单,而且增大了第一绝缘层151与第一绝缘部1521的接触面积、或者第一绝缘层151与极片14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第一绝缘层151脱落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部15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分别位于极片14沿厚度方向Z的两侧,第二绝缘部1522沿厚度方向Z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
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可分别设于极片主体141的两个第一表面以及极耳142的两个第三表面。
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可对称设置。
在涂敷时,可以将第二绝缘层152的绝缘浆料涂敷在极片14沿厚度方向Z的两侧,例如,可以将第二绝缘层152的绝缘浆料涂敷在极片主体141的两个第一表面1412以及极耳142的两个第三表面。在进行模切时,极片14两侧的绝缘浆料中的低熔点物质同时受热熔化,并同时固化在第一端面1411、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上形成第二绝缘部1522,增大了第一端面1411、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被包覆的面积,提高了隔离或包覆毛刺的效果,进而提高了绝缘效果,进一步降低了短路风险。未熔化的至少部分在极片14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分别形成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
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进一步增大了第二绝缘层152与极片14之间的连接面积,同时还提高了第二绝缘部1522与第一端面1411、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第二绝缘层152脱落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绝缘层151分别设于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背离极片14的一侧。
两个第一绝缘层151分别与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堆叠设置。两个第一绝缘层151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间接地连接于极片14。
两个第一绝缘层151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处于同一侧的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一绝缘部1521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可以相同,减少了绝缘件15和极片14之间产生的台阶、凹槽等结构的数量。
在极片14进行模切时,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一绝缘部1521被同时切割。
绝缘件15的厚度可以为两个第一绝缘层151和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的厚度之和。由于绝缘件15的整体厚度不易过大,单个第一绝缘层151的厚度、以及单个第一绝缘部1521的厚度相对较小,第一绝缘层151的韧性对模切过程的影响较小。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背离极片14的一侧均设在一个第一绝缘层151,第一绝缘层151的韧性较好,可通过第一绝缘层151降低极片14开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绝缘层151分别设于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沿第一方向X背离第二绝缘部1522的一侧并连接于极片主体141。
两个第一绝缘层151分别与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沿第一方向X堆叠设置。两个第一绝缘层151分别与极片主体141的两个第一表面直接连接。
第一方向X上,第一绝缘部152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绝缘层151的宽度。
两个第一绝缘部1521沿第一方向X背离极耳142的一侧均设有一个第一绝缘层151,第一绝缘层151的韧性较好,可通过两个第一绝缘层151分别降低极片14沿厚度方向Z的两侧开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的厚度相同。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一绝缘部1521之间可平滑过渡,不会形成台阶,提高了平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51沿厚度方向Z的厚度为20μm-40μm。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151的厚度可以为20μm、22μm、24μm、26μm、28μm、30μm、32μm、34μm、36μm或40μm。
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绝缘层151的厚度限定为大于或等于20μm,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撕裂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绝缘层151的厚度限定为小于或等于40μm,可以减轻对模切操作的影响,易于形成极耳142。第一绝缘层151的厚度限定在20μm-40μm之间,能够在不影响正常模切的情况下提高防撕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的厚度为10μm-30μm。
可选地,第一绝缘部1521的厚度可以为10μm、12μm、14μm、16μm、18μm、20μm、22μm、24μm、26μm或20μm。
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绝缘部1521的厚度限定为大于或等于10μm,当第一绝缘部1521和第一绝缘层151沿厚度方向Z堆叠时,第一绝缘部1521占绝缘件整体厚度的比例不至于过小,易于裁切绝缘件15。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绝缘部1521的厚度限定为小于或等于30μm,可以减小绝缘件15的体积和重量,提高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第一端面1411包括极耳引出区1411a和非极耳引出区1411b,极耳142从极耳引出区1411a引出。第二绝缘部1522覆盖非极耳引出区1411b的至少部分。第二绝缘部1522可以将非极耳引出区1411b的毛刺与另一极片或隔离件隔开,从而降低短路风险。
极耳142可沿第一方向X朝远离极片主体141的方向凸出于非极耳引出区1411b上的第二绝缘部1522。
可选地,第二绝缘部1522可完全覆盖非极耳引出区1411b,从而包覆非极耳引出区1411b的毛刺,降低短路风险。
可选地,第二绝缘部1522也可以仅覆盖非极耳引出区1411b的一部分。示例性地,第二绝缘部1522可覆盖非极耳引出区1411b除了沿第二方向Y的两端部之外的其他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部1522覆盖部分第二端面1421和部分第三端面1422。极耳142包括沿厚度方向Z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表面1423,第一绝缘部1521覆盖部分第三表面1423。
在电池单体10中,为了节省极耳142占用的空间,可以将极耳142折弯。极耳142在折弯过程中,其靠近极耳引出区1411a的根部可能会变形并倒插到两个极片之间。覆盖于第三表面1423的第一绝缘部1521可以支撑极耳142的根部,降低极耳142折弯时倒插到两个极片之间的风险。
极耳142被第一绝缘部1521和第二绝缘部1522覆盖的区域可以降低短路风险,极耳142未被第一绝缘部1521和第二绝缘部1522覆盖的区域形成充放电时的接触点。
可选地,第二绝缘部1522覆盖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端面1411的根部区域。第一绝缘部1521覆盖第三表面1423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端面1411的根部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第三表面1423被第一绝缘部1521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以及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被第二绝缘部1522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相同。由此,便于第一绝缘部1521和第二绝缘部1522与极片14的连接。
可选地,可以将第二绝缘层152的绝缘浆料涂敷在极片主体141的第一表面1412以及极耳142的第三表面1423。在进行模切时,第三表面1423的绝缘浆料中的低熔点物质受热熔化,并固化在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上形成第二绝缘部1522;未熔化的部分在第三表面1423形成第一绝缘部1521。由此,可以在形成沿第一方向X尺寸相同的第一绝缘部1521和第二绝缘部15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第三表面1423被第一绝缘部1521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W1、以及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被第二绝缘部1522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均大于或等于极耳142的尺寸W2的0.2倍,且小于或等于极耳142的尺寸W2的0.6倍。
示例性地,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被第二绝缘部1522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与W1相同。其中,0.2≤W1/W2≤0.6。
本申请实施例将W1/W2限定为大于或等于0.2,可以为极耳142提供有效地支撑,降低极耳142倒插至两个极片之间的风险,提高可靠性。将W1/W2限定为小于或等于0.6,可以减小绝缘件15的体积和重量,提高能量密度。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极组件12,参照图4和图5,电极组件12包括极片14和绝缘件15。极片14包括极片主体141和极耳142,极耳142由极片主体141沿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面1411引出,第一方向X与极片14的厚度方向Z垂直;绝缘件15连接于极片14,且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二绝缘层152,第一绝缘层151的韧性大于第二绝缘层152的韧性,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151的熔点,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2通过在极片14上设置绝缘件15,绝缘件15包括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二绝缘层152,第二绝缘层152的韧性相对较低,易于模切,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151的熔点。在模切形成极耳时,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可受热融化并形成在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将极片主体141上可能产生的毛刺与其他部件(例如另一极片和/或隔离件)隔开,降低了毛刺与另一极片导通的风险,减小了因短路引发热失控的可能性。第一绝缘层151的韧性相对较高,减小了极片14受力撕裂或产生较大裂口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142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厚度方向Z两两垂直。第二绝缘层152的部分设于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沿第二方向Y的外侧。
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可在极片14的裁切工艺中形成。在裁切过程中,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也可能会产生毛刺,该毛刺同样可能会与另一极片导通从而造成短路风险。
第二绝缘层152的部分设于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沿第二方向Y的外侧,可以将极耳142上可能产生的毛刺与隔离件隔开,降低了毛刺与另一极片导通的风险,减小了因短路引发热失控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152包括第一绝缘部1521和第二绝缘部1522。第一绝缘部1521位于极片14沿厚度方向Z的至少一侧并连接于极片14,第二绝缘部1522连接于第一绝缘部1521,并设于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以及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沿第二方向Y的外侧,第一绝缘层151与第一绝缘部1521堆叠,第二绝缘部1522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151的熔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绝缘部1521,可以增大第二绝缘层152与极片14之间的连接面积,降低了第二绝缘层152脱落的风险。第二绝缘部1522可以将第一端面1411、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上的毛刺与另一极片或隔离件隔开,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51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和/或第一方向X堆叠。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151可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堆叠。第一绝缘层151也可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第一方向X堆叠。还可以是,第一绝缘层151的部分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堆叠,另一部分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第一方向X堆叠。
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绝缘层151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和/或第一方向X堆叠,不但成型工艺简单,而且增大了第一绝缘层151与第一绝缘部1521的接触面积、或者第一绝缘层151与极片14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第一绝缘层151脱落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电池包括多个以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10。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用电装置可以是前述任一应用电池单体的设备或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10,其包括外壳11和电极组件12,电极组件12设于外壳11内。电极组件12包括极片14和绝缘件15。极片14包括极片主体141和极耳142,极耳142由极片主体141沿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面1411引出,第一方向X与极片14的厚度方向Z垂直。极耳142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厚度方向Z两两垂直。
绝缘件15连接于极片14,且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绝缘层151和第二绝缘层152。第一绝缘层151的韧性大于第二绝缘层152的韧性,第二绝缘层152相对较脆,受力易开裂。第一绝缘层151的韧性相对较大,不易被撕裂,可以防止裂口进一步变大。
第二绝缘层152包括第一绝缘部1521和第二绝缘部1522。第一绝缘部1521位于极片14沿厚度方向Z的至少一侧并连接于极片14,第二绝缘部1522连接于第一绝缘部1521,并设于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以及第二端面1421和第三端面1422沿第二方向Y的外侧,第一绝缘层151与第一绝缘部1521连接,第二绝缘部1522的熔点低于第一绝缘层151的熔点。在模切形成极耳时,第二绝缘层152的至少部分可受热熔化并形成位于第一端面1411沿第一方向X的外侧的第二绝缘部1522,将极片主体141和极耳142上可能产生的毛刺与其他部件(例如另一极片和/或隔离件)隔开,降低了毛刺与另一极片导通的风险。
第一绝缘层151可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厚度方向Z堆叠。或者,第一绝缘层151可与第一绝缘部1521沿第一方向X堆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9)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以及
电极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且包括极片和绝缘件;
所述极片包括极片主体和极耳,所述极耳由所述极片主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面引出,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垂直;所述绝缘件连接于所述极片,且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韧性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韧性,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熔点,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耳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两两垂直;
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
所述第一绝缘部位于所述极片沿所述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并连接于所述极片,所述第二绝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绝缘部,并设于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外侧、以及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外侧,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部连接,所述第二绝缘部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熔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部沿所述厚度方向和/或所述第一方向堆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绝缘部分别位于所述极片沿所述厚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绝缘部沿所述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绝缘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绝缘层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绝缘部沿所述厚度方向背离所述极片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绝缘层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绝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极片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部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厚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厚度为20μm-40μm;且/或
所述第一绝缘部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厚度为10μm-3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面包括极耳引出区和非极耳引出区,所述极耳从所述极耳引出区引出,所述第二绝缘部覆盖所述非极耳引出区的至少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端面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端面;
所述极耳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表面,所述第一绝缘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表面被所述第一绝缘部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以及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被所述第二绝缘部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表面被所述第一绝缘部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以及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被所述第二绝缘部覆盖的根部区域的尺寸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极耳的尺寸的0.2倍,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极耳的尺寸的0.6倍。
14.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极片,包括极片主体和极耳,所述极耳由所述极片主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面引出,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垂直;以及
绝缘件,连接于所述极片,且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韧性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韧性,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熔点,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耳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两两垂直;
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
所述第一绝缘部位于所述极片沿所述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并连接于所述极片,所述第二绝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绝缘部,并设于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外侧、以及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外侧,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部堆叠,所述第二绝缘部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熔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部沿所述厚度方向和/或所述第一方向堆叠。
18.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19.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073065.4U CN221486583U (zh) | 2024-05-16 | 2024-05-16 | 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073065.4U CN221486583U (zh) | 2024-05-16 | 2024-05-16 | 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86583U true CN221486583U (zh) | 2024-08-06 |
Family
ID=92371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073065.4U Active CN221486583U (zh) | 2024-05-16 | 2024-05-16 | 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86583U (zh) |
-
2024
- 2024-05-16 CN CN202421073065.4U patent/CN2214865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120466B1 (en) |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battery cell | |
CN213692221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US20240313374A1 (en) | Insulator, end cover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 |
CN217361642U (zh) |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19303812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8498135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7134505U (zh) |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 |
CN218414960U (zh) |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115939683B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21486583U (zh) | 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117859232A (zh) |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20652145U (zh)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储能装置 | |
CN220527038U (zh)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储能装置 | |
CN221861892U (zh) | 叠片式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21651518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17114589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21102333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20914517U (zh) | 电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WO2024148470A1 (zh) |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21282229U (zh) |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9017703U (zh) |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20895734U (zh)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 | |
CN221262653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20121974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20382284U (zh) | 用电装置、电池、电池单体及其端盖和盖板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