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46418U - 一种眼镜片及眼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眼镜片及眼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46418U CN221446418U CN202323331725.2U CN202323331725U CN221446418U CN 221446418 U CN221446418 U CN 221446418U CN 202323331725 U CN202323331725 U CN 202323331725U CN 221446418 U CN221446418 U CN 2214464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area
- micro
- microlens
- microlens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10000001525 retina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08000014733 refractive error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08000029091 Refraction disease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430 ametropia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1508 ey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5252 bulbus ocu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10071 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0675 Hypermetr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5 hyperop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6318 hyper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1491 my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79 myop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3903 2-prope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C([H])=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48 UV Light-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67 anti-refl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39 cover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0766 irregular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93 micro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308 regular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434 saccadic eye m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553 thiira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眼镜片及眼镜,包括镜片本体,镜片本体具有明视区和环绕明视区的调节区;微结构阵列与镜片本体连接并位于调节区内;微结构阵列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每一个微透镜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微透镜,微透镜具有第二光学中心;每一个微透镜单元中,相邻微透镜彼此连接,且相邻微透镜的第二光学中心的连线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中的任意一者延伸;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本申请可以使镜片微结构区域的非清晰视力信号面积占比增加,同时在瞳孔扫视范围内各个方向的清晰视力信号区域面积和非清晰视力信号区域面积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有利于向视网膜周边提供更强、更均衡的干预屈光不正发展刺激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眼视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镜片及眼镜。
背景技术
眼镜片上通常设置有蜂窝式布局或环带布局的微结构,但按照上述方式布局的微结构在整个眼镜片上的占比较小,导致微结构的填充率较低,不利于眼镜片干预屈光不正发展的功能性;但如果直接提高微结构的占比又会存在局部微结构面积占比不均衡性,从而导致不适应风险的增加。因此,如何合理布局并提高微结构的填充率将直接影响镜片的功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眼镜片及眼镜,旨在提供一具有高填充率,同时微结构区各个方向的瞳孔扫视范围内微透镜面积与清晰视力区域面积之比相对均衡的眼镜镜片。
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眼镜片,包括:
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具有明视区和环绕所述明视区的调节区;所述镜片本体具有第一光学中心,所述第一光学中心与所述明视区的中心重合;
微结构阵列,所述微结构阵列与所述镜片本体连接并位于所述调节区内;所述微结构阵列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每一个所述微透镜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微透镜,所述微透镜具有第二光学中心;每一个所述微透镜单元中,相邻所述微透镜彼此连接,且相邻所述微透镜的所述第二光学中心的连线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中的任意一者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明视区的面积为S1 mm2,所述调节区的面积为S2mm2,所述微结构阵列在所述镜片本体上的正投影面积为S3 mm2,满足:0.50≤S3/(S1+S2)≤0.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明视区位于离所述第一光学中心3-5mm的半径区域内;或者,所述调节区位于离所述第一光学中心3-35mm的半径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的边缘的至少部分相连接,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之间围合形成暴露所述镜片本体的第一空白区;所述微透镜单元的微透镜被配置为与所述镜片本体叠加形成非清晰视力信号,所述第一空白区被配置为形成清晰视力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透镜单元包括四个所述微透镜,四个所述微透镜中两两彼此连接,且所述微透镜围合形成暴露所述镜片本体的第二空白区;所述第二空白区被配置为形成清晰视力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的边缘彼此间隔,且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之间间隔出暴露所述镜片本体的第三空白区;所述微透镜单元的微透镜被配置为与所述镜片本体叠加形成非清晰视力信号,所述第三空白区被配置为形成清晰视力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清晰视力信号包括低阶像差、高阶像差或者能够使像质变差的其他像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外光线通过所述微透镜并在视网膜上产生弥散斑,所述弥散斑的RMS半径至少是艾里斑半径的5倍或5倍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透镜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者,且相邻所述微透镜的边缘相切或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微透镜2011的面型选自球面、非球面、环曲面、柱面、自由曲面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微透镜2011的直径为0.1-3mm;和/或
相邻所述微透镜2011的直径的和小于等于瞳孔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眼镜,所述眼镜包括所述的眼镜片。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一种眼镜片,包括:镜片本体,镜片本体具有明视区和环绕明视区的调节区;镜片本体具有第一光学中心,第一光学中心与明视区的中心重合;微结构阵列,微结构阵列与镜片本体连接并位于调节区内;微结构阵列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每一个微透镜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微透镜,微透镜具有第二光学中心;每一个微透镜单元中,相邻微透镜彼此连接,且相邻微透镜的第二光学中心的连线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中的任意一者延伸;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本申请的眼镜片上的微透镜相对于传统的岛型或环型微结构布局,可以使镜片微结构区域的非清晰视力信号面积占比增加,同时在瞳孔扫视范围内各个方向的清晰视力信号区域面积和非清晰视力信号区域面积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有利于向视网膜周边提供更强、更均衡的干预屈光不正发展刺激信号,在镜片的功能性和适应性方面获得更为良性的平衡。本申请的眼镜片中,由于微透镜采用向第一方向X延伸和向第二方向Y延伸且相互垂直的排列方式,形成网格结构阵列,使得微结构分布具有各向同性,即非清晰视力信号随眼球运动始终保持刺激信号的稳定、平衡,不会随眼球的圆周运动或椭圆形运动或离开正视基准线而影响功能性的降低,规避了环形、岛型等规整结构的局部信号差异较大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眼镜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眼镜片中微透镜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眼镜片中微透镜布局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眼镜片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微透镜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眼镜片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微透镜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0-镜片本体,101-明视区,102-调节区,103-第一光学中心,104-第一空白区,105第二空白区,106-第三空白区,20-微结构阵列,201-微透镜单元,202-第二光学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指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申请人发现,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微结构镜片是实际产品应用中相对填充率比较低的蜂窝式布局(岛型)或环带布局。如直接提高上述微结构布局的填充率,则容易出现局部微结构面积占比的不均衡性,导致不适应风险的增加。现有研究中提出了一种高填充率的结构,但该结构采用的是六边形网格完全填充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因为微结构存在带锐利边缘的立面,可能导致加工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微结构立面边缘的散射效果,相对而言,戴镜依从性不佳的风险会增加。其他的一些高填充率结构则未考虑微结构区域与母镜清晰视力区域均衡分布的因素,可能存在较多的戴镜依从性不佳的风险。此处所涉及的戴镜依从性,并不是简单的适应与不适应问题,而是即使戴镜者能够适应,由于微结构区存在较高的不舒适性,戴镜后会存在视线闪避的风险,使得微结构得不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从而影响镜片功能效果。
基于此,需要提供一种眼镜片及眼镜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参见图1和图2的一种眼镜片,包括:镜片本体10和微结构阵列20,镜片本体10具有明视区101和环绕明视区101的调节区102;镜片本体10具有第一光学中心103,第一光学中心103与明视区101的中心重合;微结构阵列20与镜片本体10连接并位于调节区102内;微结构阵列20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201;每一个微透镜单元201包括至少三个微透镜2011,微透镜2011具有第二光学中心202;每一个微透镜单元201中,相邻微透镜2011彼此连接,且相邻微透镜2011的第二光学中心202的连线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中的任意一者延伸;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分别为图2中箭头所指的方向,这里的垂直是指完全垂直或几乎完全垂直,例如,在完全垂直的5°范围内都算作垂直。且相邻微透镜2011按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且相互垂直的排列方式只是相对概念,即相邻微透镜2011只要按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进行线排列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微结构阵列20包括了多个微透镜单元201,且多个微透镜单元201之间具有多种排列方式,如可以是彼此连接的,可以是彼此间隔的,也可以是部分边缘连接,这里的边缘可以是微透镜2011的边缘;其中,每一个微透镜单元201中,相邻微透镜2011彼此连接,使得微结构阵列20可以协同工作,形成更丰富的光学效果;第一光学中心103与明视区101的中心的重合以及微透镜201之间的特定布局可以确保更准确的光学性能。其中,明视区101的中心由明视区101的形状确定,一般情况下,明视区101为圆形,因此明视区的中心可以为圆心;当然中心不限于上述限定的形状,明视区101还可以是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其它正多边形,而此时中心可以是指正多边形的内切圆或外接圆的圆心。此外,本实施例的眼镜片同时具有提供清晰视力矫正的镜片本体区域和用于提供非清晰视力信号的微结构阵列区域。物体光线通过上述微结构阵列20能在视网膜周边形成非清晰视力信号,这可以使镜片微结构区域的非清晰视力信号面积占比增加,同时在瞳孔扫视范围内各个方向的清晰视力信号区域面积和非清晰视力信号区域面积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有利于向视网膜周边提供更强、更均衡的干预屈光不正发展刺激信号,在镜片的功能性和适应性方面获得更为良性的平衡,另一方面,由于微透镜2011采用向第一方向X延伸和向第二方向Y延伸且相互垂直的排列方式,形成了网格结构阵列,使得微结构阵列20的分布具有各向同性,即非清晰视力信号随眼球运动始终保持刺激信号的稳定、平衡,规避了环形、岛型等规整结构的局部信号差异较大缺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明视区101的面积为S1 mm2,调节区102的面积为S2mm2,微结构阵列20在镜片本体10上的正投影面积为S3 mm2,满足:0.50≤S3/(S1+S2)≤0.90。其中,明视区101的面积S1 mm2、调节区102的面积S2 mm2、微结构阵列20在镜片本体10上的正投影面积S3mm2的获取方式可以为:根据各自区域的形状来计算相应的面积。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微透镜单元201的边缘的至少部分相连接,多个微透镜单元201之间围合形成暴露所述镜片本体10的第一空白区104;微透镜单元201包括四个微透镜2011,四个微透镜2011中两两彼此连接,且微透镜2011围合形成暴露所述镜片本体10的第二空白区105;微透镜单元201的微透镜2011被配置为与镜片本体10叠加形成非清晰视力信号,第一空白区104被配置为形成清晰视力信号,第二空白区105被配置为形成清晰视力信号;其中,非清晰视力信号包括低阶像差、高阶像差或者能够使像质变差的其他像差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微透镜2011的第二光学中心202是指透镜的中心点,即透镜表面上最高对称轴的交叉点,第二光学中心202通常位于微透镜2011的几何中心,即微透镜2011的对称轴上,用于确定光线的传播路径。图3示意的结构中,此时微透镜2011的布局方式可以为在镜片本体10的调节区设置虚拟的正四边形网格阵列,在网格阵列中以四边形外接圆的形式交错填充微透镜2011,这样可以满足相邻微透镜2011的第二光学中心202的连线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中的任意一者延伸,且此时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为相互垂直。这使得微透镜2011与阵列网格之间形成交错分布的布局,即除微透镜2011边缘部分的网格外,每一个微透镜2011或网格都与同等数量的两种结构彼此相邻。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可以为网格阵列中各个小正方形对角线连线所在的方向。通过上述布局可以实现0.50≤S3/(S1+S2)≤0.90的范围,而0.50≤S3/(S1+S2)≤0.90用于表示微结构阵列20在镜片本体10上的填充面积占比,即填充率;其中,S3/(S1+S2)的值可以为0.50、0.60、0.70、0.80、0.90中的任意一值或任意两值之间的范围,即微结构阵列20的填充率在50%以上,此时微结构区域的微透镜2011填充面积占比超过传统的蜂窝结构或环形结构,通过微结构阵列20的填充率增加,提高了微结构非清晰视力信号的强度,从而强化镜片干预屈光不正发展的功能性。并且在3-6毫米的大小瞳孔扫视范围内,微结构区域各个方向的微阵列非清晰视力信号区域面积与母镜清晰视力信号面积之比保持相对均衡,有利于向视网膜周边提供更强,更均衡的干预屈光不正发展刺激信号,镜片的功能性与适应性两方面获得更为良性的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明视区101位于离第一光学中心103的3-5mm的半径区域内。优选的,明视区101为圆形,明视区101内不设有任何的微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区102位于离第一光学中心103的6-35mm的半径区域内。优选的,调节区102为圆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透镜2011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相邻微透镜2011的边缘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相切或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参见图4和图5,在另一种结构的眼镜片中,多个微透镜单元201的边缘相连接,多个微透镜单元201之间围合形成暴露所述镜片本体10的第一空白区104;其中,图4的眼镜片中,微透镜单元201包括了三个微透镜2011,且相邻微透镜2011的第二光学中心202的连线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中的任意一者延伸;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这可以保证在调节区102中能够产生更均匀的清晰刺激信号,通过清晰刺激信号与非清晰刺激信号的相互竞争以达到进一步干预近视或远视进展的效果。这里,微透镜单元201的边缘可等同于微透镜2011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参见图6和图7,在又一种结构的眼镜片中,多个微透镜单元201的边缘彼此间隔,且多个微透镜单元201之间间隔出暴露镜片本体10的第三空白区106,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微透镜单元201之间相互独立且彼此不连接;此时,微透镜单元201的微透镜2011被配置为与镜片本体10叠加形成非清晰视力信号,第三空白区106被配置为形成清晰视力信号;其中,非清晰视力信号包括低阶像差、高阶像差或者能够使像质变差的其他像差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三空白区106,且使得各个方向瞳孔扫视范围内微结构阵列的面积占比更加均衡性,可以降低戴镜依从性风险。另外,第三空白区106的存在还使得明视区101向调节区102过渡的地带为非同心的结构设计,保持了非清晰视觉信号刺激效果的微波动,提供人眼视觉中枢在清晰视觉和非清晰视觉之间的更多选择余地,可使扫视视线更好的适应微结构阵列所在的区域。这里,微透镜单元201的边缘可等同于微透镜2011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清晰视力信号优选包括低阶像差和高阶像差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以Zernike多项式表示的波前像差中低阶像差(Low-order aberrations)是指光线经过光学系统(镜片、眼睛等)后在图像上出现的基本光学像质问题,常见的低阶像差包括2阶的离焦(defocus)、散光(cylinder)、棱镜度(prism)等,这些像差会导致图像的模糊、不清晰或畸变。在一些实施例中,微透镜2011带有屈光度时,则微透镜2011的第二光学中心202的屈光度具有与第一光学中心103不同的屈光度,从而产生离焦;和/或,微透镜2011带有散光时,则微透镜2011可以是规则散光或非规则散光,微透镜2011的第二光学中心202的散光度具有与第一光学中心103的散光不同的散光度;和/或,微透镜2011带有棱镜度,微透镜2011的棱镜度至少大于1△,微透镜2011的第二光学中心202具有与第一光学中心103不同的棱镜度,入射光线穿过带有棱镜的微透镜时,光线会产生偏离,不能在预定的视网膜处成像,从而使像面模糊,以达到干预屈光不正异常发展的功能。高阶像差(High-order aberrations)是指比低阶像差更复杂的三阶以上的波前像差,高阶像差通常由光线经过光学系统后的微小形变或不规则折射引起,如第3阶的类彗差,包含竖直和水平方向的Zernike彗差以及三叶草样散光,第4阶的类球差,包括Zernike球差、四叶草和二阶散光,以及第5阶的非规则像差等。高阶像差会导致图像出现更复杂的扭曲和失真。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单个微透镜2011上存在Zernike球差时,像点变成弥散斑,使成像模糊、失真;当微透镜2011上存在Zernike彗差时,会使图像发生非对称的模糊现象,从而使光线穿微透镜时,在视网膜上的像变得模糊,以抑制屈光不正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透镜2011还可以设置具有能使像质变差表面或结构,比如微透镜具有更低的色彩饱和度,或者微透镜具有磨砂状的表面或者其他复杂表面等,能够使光线透过微透镜2011时,影响光线透光率,至少是比第一光学中心的光线透光率低20%,降低成像质量,使成像变得不再清晰或者变暗,以抑制屈光不正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外光线通过微透镜2011、母镜和理想眼模型在视网膜上形成弥散斑。可以理解的是,弥散斑是指点光源光线通过包含微透镜2011的镜眼模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的一个弥散的光斑,微透镜2011上的不均匀性和微小表面结构引起更多附加的光的折射,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更大的弥散斑。根据衍射理论,艾里斑是指点光源经过理想光学系统衍射受限成像在焦点处的以第一暗环为界限的中央亮斑。弥散斑的RMS半径大于艾里斑半径,优选的,弥散斑的RMS半径至少是艾里斑半径的5倍或5倍以上,这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不同程度的模糊图像,通过增大弥散斑半径来降低成像的视觉质量,与清晰视力信号、离焦信号共同作用可起到干预近视或远视进展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透镜2011的面型选自球面、非球面、环曲面、柱面、自由曲面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透镜2011的直径为0.1-3mm。例如,直径可以是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5mm、3.0mm中的任意一值或任意两值之间的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微透镜201的直径满足以上范围时可以保证人眼平视或扫视时,视网膜周边视场的全孔径光束能完全覆盖住微透镜2011对应的镜片,保证人眼有较多的清晰视力信号刺激,使佩戴者更容易适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微透镜2011的直径的和小于等于瞳孔直径。其中,人眼瞳孔直径一般为3-6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镜片本体10包括靠近眼侧的第一光学表面和与第一光学表面相背离设置的第二光学表面;其中,微结构阵列20位于第一光学表面上,或者,微结构阵列位于第二光学表面上,或者微结构阵列20位于第一光学表面和第二光学表面之间。其中,第一光学表面、第二光学表面的面型选自球面、非球面、自由曲面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眼镜片可以由金属模具浇筑或注塑成型,或由玻璃模具浇筑成型成所需的处方光度或半成品,半成品再由车房加工半成品内表面得到所需的处方光焦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眼镜片还可以通过金属和玻璃模具利用UV光固化工艺制成所需的处方光度或半成品,半成品后经车房加工毛坯表面制成的佩戴者所需的眼镜镜片或通过贴合工艺制成的眼镜片或眼镜片毛坯。
在一些实施例中,眼镜片的材质包括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中,高分子材料包括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等。热塑性树脂包括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固性树脂包括丙烯酸树脂、环硫树脂、硫代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烯丙基树脂以及聚氨基甲酸酯中的任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眼镜片至少一侧的表面形成有包覆膜,包覆膜包括增加镜片透光度的透明涂膜,包括增加镜片耐久度的硬质涂膜、包括阻挡有害光线的反射膜、包括实现成像可视性的减反射增透膜、包括具有变色功能的偏光膜或者包括掺杂对紫外线敏感材料的其它变色膜等。包覆膜本身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在反光情况下目视的颜色可以是绿色、蓝色、黄色、紫色等,也可以是其他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眼镜片直接通过模具制备,模具可以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的工作面为凹面,分别用于成型第一光学表面和第二光学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工艺所得的眼镜片与眼镜框架组合后可以进一步得到眼镜,眼镜片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类椭圆形或其他异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眼镜片的形状大致为上述形状即可,不限于为完美的几何形状。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填充率和均衡布局的微结构眼镜片,通过在镜片本体10的调节区102设置虚拟的正四边形网格阵列,并在网格阵列中以四边形外接圆形式交错填充圆形微透镜的方式在戴镜者的视网膜周边引入弥散斑形态的非清晰视力刺激信号。这种网格阵列布局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蜂窝型或圆环型微结构布局,可以使镜片微结构区域的非清晰视力信号面积占比增加,同时在瞳孔扫视范围内各个方向的清晰视力信号区域面积和非清晰视力信号区域面积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有利于向视网膜周边提供更强、更均衡的干预屈光不正发展刺激信号,在镜片的功能性和适应性方面获得更为良性的平衡。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眼镜片及眼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片本体(10),所述镜片本体(10)具有明视区(101)和环绕所述明视区(101)的调节区(102);所述镜片本体(10)具有第一光学中心(103),所述第一光学中心(103)与所述明视区(101)的中心重合;
微结构阵列(20),所述微结构阵列(20)与所述镜片本体(10)连接并位于所述调节区(102)内;所述微结构阵列(20)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201);每一个所述微透镜单元(201)包括至少三个微透镜(2011),所述微透镜(2011)具有第二光学中心(202);每一个所述微透镜单元(201)中,相邻所述微透镜(2011)彼此连接,且相邻所述微透镜(2011)的所述第二光学中心(202)的连线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中的任意一者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视区(101)的面积为S1 mm2,所述调节区(102)的面积为S2 mm2,所述微结构阵列(20)在所述镜片本体(10)上的正投影面积为S3 mm2,满足:0.50≤S3/(S1+S2)≤0.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视区(101)位于离所述第一光学中心(103)3-5mm的半径区域内;或者,所述调节区(102)位于离所述第一光学中心(103)3-35mm的半径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201)的边缘的至少部分相连接,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201)之间围合形成暴露所述镜片本体(10)的第一空白区(104);所述微透镜单元(201)的微透镜(2011)被配置为与所述镜片本体(10)叠加形成非清晰视力信号,所述第一空白区(104)被配置为形成清晰视力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单元(201)包括四个所述微透镜(2011),四个所述微透镜(2011)中两两彼此连接,且所述微透镜(2011)围合形成暴露所述镜片本体(10)的第二空白区(105);所述第二空白区(105)被配置为形成清晰视力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201)的边缘彼此间隔,且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201)之间间隔出暴露所述镜片本体(10)的第三空白区(106);所述微透镜单元(201)的微透镜(2011)被配置为与所述镜片本体(10)叠加形成非清晰视力信号,所述第三空白区(106)被配置为形成清晰视力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眼镜片,其特征在于,轴外光线通过所述微透镜(2011)并在视网膜上产生弥散斑,所述弥散斑的RMS半径至少是艾里斑半径的5倍或5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眼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透镜(2011)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者,且相邻所述微透镜(2011)的边缘相切或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眼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透镜(2011)的面型选自球面、非球面、环曲面、柱面、自由曲面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微透镜(2011)的直径为0.1-3mm;和/或
相邻所述微透镜(2011)的直径的和小于等于瞳孔直径。
10.一种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眼镜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31725.2U CN221446418U (zh) | 2023-12-07 | 2023-12-07 | 一种眼镜片及眼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31725.2U CN221446418U (zh) | 2023-12-07 | 2023-12-07 | 一种眼镜片及眼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46418U true CN221446418U (zh) | 2024-07-30 |
Family
ID=92063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331725.2U Active CN221446418U (zh) | 2023-12-07 | 2023-12-07 | 一种眼镜片及眼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46418U (zh) |
-
2023
- 2023-12-07 CN CN202323331725.2U patent/CN2214464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03701B (zh) | 一种表面具有环带柱面微结构的眼镜片 | |
RU2769091C2 (ru) | Элемент в виде линзы | |
CN112673302B (zh) | 抗近视发展眼镜及相关联方法 | |
US11187921B2 (en) | Anti-myopia-progression spectacl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CN111615660B (zh) | 光学镜片 | |
US11681161B2 (en) | Anti-myopia-progression spectacl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EP4127825B1 (en) | Lens element | |
KR20110067142A (ko) | 선택된 구면 수차 특성을 갖는 원환체 안과용 렌즈 | |
CN220553053U (zh) | 用于近视控制的渐进多焦点镜片 | |
CN102460276A (zh) | 小视带接触镜片和方法 | |
CN215954003U (zh) | 具有微透镜的眼镜片 | |
CN114815309B (zh) | 一种离焦眼镜片及模具 | |
CN116974094B (zh) | 一种微结构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3391464A (zh) | 一种离焦型眼镜镜片 | |
CN217718323U (zh) | 一种眼镜片及眼镜 | |
CN218956952U (zh) | 一种离焦眼镜片及眼镜 | |
CN221446418U (zh) | 一种眼镜片及眼镜 | |
CN217902191U (zh) | 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 | |
CN115793282A (zh) | 一种高阶像差与近视离焦并存的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 |
CN218068482U (zh) | 一种散光离焦眼镜片及眼镜 | |
CN117742005B (zh) | 一种带有微结构的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 |
CN218728420U (zh) | 一种多向差异化离焦眼镜片及眼镜 | |
CN218240584U (zh) | 点阵扩散型离焦眼镜片及眼镜 | |
CN218240583U (zh) | 一种复合环带离焦眼镜片及眼镜 | |
CN220171349U (zh) | 一种眼镜片及眼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