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44349U - 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444349U
CN221444349U CN202323478166.8U CN202323478166U CN221444349U CN 221444349 U CN221444349 U CN 221444349U CN 202323478166 U CN202323478166 U CN 202323478166U CN 221444349 U CN221444349 U CN 221444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system
liquid
controller
pipeline
gas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4781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卿堂
阿木古楞
宋永刚
宝立民
葛广雷
常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Co ltd Inner Mongolia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Co ltd Inner Mongolia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Co ltd Inner Mongolia Branch filed Critical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Co ltd Inner Mongolia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3234781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444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444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444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器、蒸发器、气体压缩机、冷凝器、液体驱动泵、膨胀阀、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蒸发器、气体压缩机、冷凝器、液体驱动泵和膨胀阀依次首尾连通,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气体压缩机的两端连通,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膨胀阀的两端连通,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液体驱动泵的两端连通,气体压缩机、液体驱动泵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制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器被配置为关闭气体压缩机、开启液体驱动泵、导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以及断开第三管路。液体驱动泵的能耗较低。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可以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处理技术的发展,空调器应用越来越普遍。
相关技术中,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内机通过其内部的负压装置将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吸入腔室内部,然后经过换热装置换热后,从出风口排出到室内环境中,以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
然而,上述制冷系统的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可以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器、蒸发器、气体压缩机、冷凝器、液体驱动泵、膨胀阀、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蒸发器、气体压缩机、冷凝器、液体驱动泵和膨胀阀依次首尾连通,第一管路的进口与气体压缩机的进口连通,第一管路的出口与气体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第二管路的进口与膨胀阀的进口连通,第二管路的出口与膨胀阀的出口连通,第三管路的进口与液体驱动泵的进口连通,第三管路的出口与液体驱动泵的出口连通,气体压缩机、液体驱动泵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制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器被配置为关闭气体压缩机、开启液体驱动泵、导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以及断开第三管路,蒸发器、第一管路、冷凝器、液体驱动泵和第二管路共同形成第一循环回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器、蒸发器、气体压缩机、冷凝器、液体驱动泵、膨胀阀、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蒸发器、气体压缩机、冷凝器、液体驱动泵和膨胀阀依次首尾连通,第一管路的进口与气体压缩机的进口连通,第一管路的出口与气体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第二管路的进口与膨胀阀的进口连通,第二管路的出口与膨胀阀的出口连通,第三管路的进口与液体驱动泵的进口连通,第三管路的出口与液体驱动泵的出口连通,气体压缩机、液体驱动泵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制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器被配置为关闭气体压缩机、开启液体驱动泵、导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以及断开第三管路,蒸发器、第一管路、冷凝器、液体驱动泵、第二管路和蒸发器共同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如此设置,液体驱动泵可以通过驱动液态工作介质运动而为工作介质的循环提供动力。在液体驱动泵的工作过程中,液体驱动泵无需对液态工作介质进行压缩,仅需克服液态工作介质的重力和摩擦力以驱动液态工作介质运动,使得液体驱动泵的能耗较低,从而可以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制冷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器被配置为开启气体压缩机、关闭液体驱动泵、关闭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以及导通第三管路,蒸发器、气体压缩机、冷凝器、第三管路和膨胀阀共同形成第二循环回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蒸发器用于设置于第一预设环境,冷凝器用于设置于第二预设环境,第一预设环境与第二预设环境至少部分相互隔离,制冷系统用于控制第一预设环境的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第二预设环境具有第二预设温度。制冷系统包括工作介质,工作介质位于第一循环回路或第二循环回路中,工作介质具有冷凝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冷凝温度时,制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预设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5℃时,制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预设温度大于冷凝温度时,制冷系统处于第二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工作介质为氟利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风扇,第一风扇靠近冷凝器设置,第一风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制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风扇具有第一转速,当制冷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风扇具有第二转速,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
可以实现的是,制冷系统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靠近蒸发器设置,第二风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制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风扇具有第三转速,当制冷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风扇具有第四转速,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三转速小于第四转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各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制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器被配置为开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的电磁阀,以及关闭第三管路上的电磁阀。当制冷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器被配置为关闭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的电磁阀,以及开启第三管路上的电磁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制冷系统还包括储存罐,储存罐的进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储存罐的出口与液体驱动泵的进口、第三管路的进口连通。
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制冷系统;
110:蒸发器;
120:气体压缩机;
130:冷凝器;
140:液体驱动泵;
150:膨胀阀;
160:储存罐;
171:第一管路;
172:第二管路;
173:第三管路;
180: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制冷系统可以包括蒸发器、气体压缩机、膨胀阀以及冷凝器,膨胀阀设置在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之间,气体压缩机设置在蒸发器的出口和冷凝器的进口之间。蒸发器、气体压缩机、膨胀阀以及冷凝器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并共同形成工作介质的循环回路。其中,气体压缩机可以通过对气态工作介质压缩而为工作介质的循环提供动力。
然而,在气体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气体压缩机压缩气体需要克服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另外,气体压缩机驱动气体运动还需要克服气体的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导致气体压缩机的工作能耗较高,从而导致制冷系统的能耗较高。
基于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器、蒸发器、气体压缩机、冷凝器、液体驱动泵、膨胀阀、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蒸发器、气体压缩机、冷凝器、液体驱动泵和膨胀阀依次首尾连通,第一管路的进口与气体压缩机的进口连通,第一管路的出口与气体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第二管路的进口与膨胀阀的进口连通,第二管路的出口与膨胀阀的出口连通,第三管路的进口与液体驱动泵的进口连通,第三管路的出口与液体驱动泵的出口连通,气体压缩机、液体驱动泵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制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器被配置为关闭气体压缩机、开启液体驱动泵、导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以及断开第三管路,蒸发器、第一管路、冷凝器、液体驱动泵、第二管路和蒸发器共同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如此设置,液体驱动泵可以通过驱动液态工作介质运动而为工作介质的循环提供动力。在液体驱动泵的工作过程中,液体驱动泵无需对液态工作介质进行压缩,仅需克服液态工作介质的重力和摩擦力以驱动液态工作介质运动,使得液体驱动泵的能耗较低,从而可以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将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100进行说明。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100,该制冷系统100可以包括蒸发器110、气体压缩机120、冷凝器130、液体驱动泵140、膨胀阀150。其中,蒸发器110、气体压缩机120、冷凝器130、液体驱动泵140和膨胀阀150依次首尾连通。其中,蒸发器110的出口I2与气体压缩机120的进口D1、气体压缩机120的出口D2、冷凝器130的进口H1、冷凝器130的出口H2、液体驱动泵140的进口F1、液体驱动泵140的出口F2、膨胀阀150的进口E1、膨胀阀150的出口E2和蒸发器110的进口I1依次连通。气体压缩机120和/或液体驱动泵140可以为制冷系统100的工作介质的循环提供动力。
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可以包括控制器,例如,控制器可以为预见性自适应冷却控制器(Predictive adaptive cooling control,简称为PACC)。控制器可以与气体压缩机120、液体驱动泵140均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气体压缩机120、液体驱动泵140的开启或关闭。
示例性的,膨胀阀150可以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机械膨胀阀。当膨胀阀150为电子膨胀阀时,控制器可以与膨胀阀150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膨胀阀150的开启或关闭。
示例性的,制冷系统100可以包括第一管路171、第二管路172和第三管路173,第一管路171的进口A1与气体压缩机120的进口D1可以连通,第一管路171的出口A2与气体压缩机120的出口D2可以连通。第二管路172的进口B1与膨胀阀150的进口E1可以连通,第二管路172的出口B2与膨胀阀150的出口E2可以连通。第三管路173的进口C1与液体驱动泵140的进口F1可以连通,第三管路173的出口C2与液体驱动泵140的出口F2可以连通。
示例性的,第一管路171、第二管路172和第三管路173上均可以设置有电磁阀180,电磁阀180可以导通或者断开对应的管路。例如,第一管路171上电磁阀180开启时,第一管路171导通,工作介质可以流经第一管路171。当第一管路171上电磁阀180关闭时,第一管路171断开,工作介质不可以流经第一管路171。各电磁阀180均可以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各电磁阀180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当液体驱动泵140关闭时,工作介质将不会流经液体驱动泵140。当液体驱动泵140开启时,工作介质可以流经液体驱动泵140。气体压缩机120、膨胀阀150与液体驱动泵140类似,不再赘述。另外,当第二管路172上的电磁阀180开启时,即使膨胀阀150开启,由于工作介质流经膨胀阀150需要克服的阻力更大,工作介质会优先流经第二管路172而不流经膨胀阀150,因此在导通第二管路172时膨胀阀150可以开启或者关闭。
示例性的,蒸发器110可以用于设置于第一预设环境,冷凝器130可以用于设置于第二预设环境,第一预设环境与第二预设环境至少部分相互隔离。制冷系统100可以用于控制第一预设环境的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第二预设环境可以具有第二预设温度。例如,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预设环境为室内,第二预设环境为室外进行说明。制冷系统100可以包括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可以位于第一循环回路或第二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阐述)中,工作介质可以具有冷凝温度。气态工作介质在冷凝温度下可以被冷凝成液态工作介质。
例如,室内可以为机房内,机房可以用于放置设备,设备运行时会产生热量,而机房中的设备需要在第一预设温度下进行工作,以保证该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机房进行制冷。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100的第一状态进行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可以具有第一状态。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关闭气体压缩机120、开启液体驱动泵140、导通第一管路171和第二管路172以及断开第三管路173,使得蒸发器110、第一管路171、冷凝器130、液体驱动泵140、第二管路172可以共同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工作介质在第一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如此设置,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时,液体驱动泵140可以通过驱动液态工作介质运动而为工作介质的循环提供动力。在液体驱动泵140的工作过程中,液体驱动泵140无需对液态工作介质进行压缩,仅需要克服液态工作介质的重力和摩擦力以驱动液态工作介质运动,使得液体驱动泵140的能耗较低,从而可以降低制冷系统100的能耗。
示例性的,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开启第一管路171和第二管路172上的电磁阀180,以及关闭第三管路173上的电磁阀180,以控制第一管路171和第二管路172导通,控制第三管路173断开。
示例性的,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关闭膨胀阀150,以完全避免工作介质流经膨胀阀150。或者,控制器也可以不关闭膨胀阀150。本申请实施例对膨胀阀150的开启或关闭没有限制。
示例性的,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制冷系统100的工作过程可以为:室内空气可以在第二风扇(第二风扇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阐述)的驱动作用下流经蒸发器110的表面,以使室内空气与蒸发器110内的工作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制冷降温,同时工作介质吸收室内空气的热能,进而升温气化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工作介质。低温低压的气态工作介质流经第一管路171后进入冷凝器130中,流经冷凝器130的工作介质与冷凝器130进行热交换后冷凝成液态工作介质,然后经过冷凝器130的出口H2进入液体驱动泵140中,液体驱动泵140驱动液态工作介质回到蒸发器110中,以便开始下一次循环。如此往复循环以实现制冷系统100的制冷循环。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100的第二状态进行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可以具有第二状态。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器被可以配置为开启气体压缩机120、关闭液体驱动泵140、关闭第一管路171和第二管路172以及导通第三管路173,使得蒸发器110、气体压缩机120、冷凝器130、第三管路173和膨胀阀150可以共同形成第二循环回路。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二状态时,工作介质在第二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如此设置,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二状态时,气体压缩机120可以为工作介质的循环提供动力。
示例性的,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关闭第一管路171和第二管路172上的电磁阀180,以及开启第三管路173上的电磁阀180,以控制第一管路171和第二管路172断开,控制第三管路173导通。
示例性的,在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且关闭膨胀阀150的实施方式中,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开启膨胀阀150。
示例性的,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二状态时,制冷系统100的工作过程可以为:室内空气可以第二风扇的驱动作用下流经蒸发器110的表面,以使室内空气与蒸发器110内的工作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制冷降温,同时工作介质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能,进而升温气化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工作介质。低温低压的气态工作介质进入气体压缩机120,并在气体压缩机120内进行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作介质,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工作介质进入冷凝器130中并与冷凝器130进行热交换,使得至少部分高温高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失去热量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工作介质,然后经过冷凝器130的出口H2进入膨胀阀150中,在膨胀阀15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工作介质,并流回到蒸发器110中,以便开始下一次循环。如此往复循环以实现制冷系统100的制冷循环。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温度对制冷系统100的影响进行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工作介质的冷凝温度时,即室外温度小于或等于工作介质的冷凝温度时,气态工作介质从室内的蒸发器110输送至室外后,在室外的低温环境以及冷凝器130的作用下,气体工作介质可以冷凝成液态工作介质,液态工作介质可以通过液体驱动泵140实现制冷循环,此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使得制冷系统100可以充分利用室外的低温环境进行制冷,使得制冷系统100在提供充足的制冷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制冷系统100的能耗,实现制冷系统100节能的目的。另外,在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由于可以通过室外的自然降温将气态工作介质转化为液态,使得冷凝器130耗能较少,从而进一步降低制冷系统100的能耗。例如,液体驱动泵140的工作电流约为1A-2A,气体压缩机120的工作电流约为20A,使用液体驱动泵140的节能效果显著。
示例性的,当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冷凝温度时,第二预设环境可以为冬季的室外,冬季时室外温度较低,可以控制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以使制冷系统100充分利用大自然冷源对机房进行制冷,以降低制冷系统100的能耗。另外,在冬季使用液体驱动泵140替代气体压缩机120实现制冷循环,降低了气体压缩机120和膨胀阀150等关键部件的使用时间,延长了制冷系统100的使用寿命。其次,由于室外空气并不直接进入室内实现降温,而是采用了制冷系统100进行热交换,室内与室外环境隔离,保证了机房的洁净度。
例如,当第一预设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5℃时,使得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使得室外温度(第二预设温度)相对于室内的预设温度较低,使得室外的低温空气可以通过墙体等隔离结构有效地降低室内的温度,从而使得室内需要的制冷系统100的制冷量较少,此时,制冷系统100采用液体驱动泵140维持室内温度处于第一预设温度较为容易,在降低制冷系统100的能耗同时保证了室内温度的稳定性。例如,第一预设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差值可以为5℃、6℃、8℃或者大于5℃的任意值。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预设温度大于工作介质的冷凝温度时,制冷系统100可以处于第二状态。室外温度大于工作介质的冷凝温度时,室外的温度较高,气态工作介质从室内的蒸发器110输送至室外后,在室外的高温环境下,仅通过冷凝器130的冷凝作用,可能无法完全使得气态工作介质冷凝成液态工作介质,可能存在部分工作介质依然为气态,该部分气态工作介质无法通过液体驱动泵140实现制冷循环,因此需要通过气体压缩机120实现制冷循环。
示例性的,工作介质可以为氟利昂或者其他工作介质,例如,氟利昂的冷凝温度可以为15℃。
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风扇,第一风扇可以靠近冷凝器130设置,第一风扇可以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第一风扇可以用于带走冷凝器130上的热量,以增加冷凝器130的散热效率。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风扇可以具有第一转速,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风扇可以具有第二转速。由于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室外的温度较低,室内所需的制冷量较少,可以将第一转速设置得较小,以降低第一风扇和制冷系统100的能耗。另外,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二状态时,室外的温度较高,室内所需的制冷量较多,可以将第二转速设置得较大,从而提高冷凝器130的冷凝效果,以满足室内对制冷量的高需求。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以满足不同室外温度下的制冷效果,还可以降低制冷系统100的能耗。
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可以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可以靠近蒸发器110设置,第二风扇可以用于带动室内空气流动,以使室内空气与换热器的表面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室内的温度控制调节。例如,第二风扇可以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风扇可以具有第三转速,当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风扇可以具有第四转速。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第三转速小于第四转速,以满足不同室外温度下的制冷效果,还可以降低制冷系统100的能耗,其原理与第一风扇类似,不再赘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存罐160进行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储存罐160,储存罐160的进口G1与冷凝器130的出口H2可以连通,储存罐160的出口G2与液体驱动泵140的进口F1、第三管路173的进口C1均可以连通。储存罐160可以用于容置工作介质。
示例性的,在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循环回路可以包括蒸发器110、第一管路171、冷凝器130、储存罐160、液体驱动泵140和第二管路172。
示例性的,在制冷系统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循环回路可以包括蒸发器110、气体压缩机120、冷凝器130、储存罐160、第三管路173和膨胀阀150。
示例性的,制冷系统100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与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可以位于室内和室外,通过温度传感器来判断室内、室外环境温度。控制器可以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来切换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回路,以调节液体驱动泵140或气体压缩机120工作。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中同时设置有气体压缩机120和液体驱动泵140,并可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通过预见性自适应冷却控制器来实现两个循环回路智能切换和工作控制。当室外温度小于或等于工作介质的冷凝温度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制冷系统100切换至第一循环回路制冷。液体驱动泵140将室外低温液态工作介质输送到室内,经过蒸发器110将室外低温液态工作介质气化变为气态工作介质,以达到制冷效果。然后工作介质回到室外冷凝器130,形成第一循环回路的制冷循环,以节省大量用电。另外,当室外温度大于工作介质的冷凝温度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制冷系统100切换至第二循环回路制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蒸发器、气体压缩机、冷凝器、液体驱动泵、膨胀阀、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蒸发器、所述气体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液体驱动泵和所述膨胀阀依次首尾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进口与所述气体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与所述气体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进口与所述膨胀阀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进口与所述液体驱动泵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出口与所述液体驱动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气体压缩机、所述液体驱动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关闭所述气体压缩机、开启所述液体驱动泵、导通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以及断开所述第三管路,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冷凝器、所述液体驱动泵和所述第二管路共同形成第一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开启所述气体压缩机、关闭所述液体驱动泵、关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以及导通所述第三管路,所述蒸发器、所述气体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膨胀阀共同形成第二循环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用于设置于第一预设环境,所述冷凝器用于设置于第二预设环境,所述第一预设环境与所述第二预设环境至少部分相互隔离,所述制冷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预设环境的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所述第二预设环境具有第二预设温度;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位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或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中,所述工作介质具有冷凝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冷凝温度时,所述制冷系统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5℃时,所述制冷系统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冷凝温度时,所述制冷系统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介质为氟利昂。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靠近所述冷凝器设置,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扇具有第一转速,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扇具有第二转速,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转速小于所述第二转速;
和/或,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靠近所述蒸发器设置,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风扇具有第三转速,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风扇具有第四转速,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三转速小于所述第四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各所述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开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的所述电磁阀,以及关闭所述第三管路上的所述电磁阀;
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关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的所述电磁阀,以及开启所述第三管路上的所述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存罐,所述储存罐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储存罐的出口与所述液体驱动泵的进口、所述第三管路的进口连通。
CN202323478166.8U 2023-12-19 2023-12-19 制冷系统 Active CN221444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78166.8U CN221444349U (zh) 2023-12-19 2023-12-19 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78166.8U CN221444349U (zh) 2023-12-19 2023-12-19 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444349U true CN221444349U (zh) 2024-07-30

Family

ID=92072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478166.8U Active CN221444349U (zh) 2023-12-19 2023-12-19 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444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4856B (zh) 一种带自然供冷供热功能的空气处理装置
CN108518773B (zh) 一种蓄能式双循环热泵空调系统
CN113776219B (zh) 适用于严寒地区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854645A (zh)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
CN113446756A (zh)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07893919U (zh) 一种机械制冷与辅助冷源两路联合供冷系统
CN108759157B (zh) 一次节流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CN101936613B (zh) 集成式热交换系统
CN221444349U (zh) 制冷系统
CN201753994U (zh) 集成式热交换系统
CN114198872B (zh) 一种机房空调、机房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1575589U (zh) 一种热泵式空调系统
CN101162102A (zh) 蓄能式发动机驱动式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1233473U (zh) 一种风冷式常年制冷机组
CN203336882U (zh) 一种用于双循环基站空调系统节能的储液器
CN219761783U (zh) 间接蒸发冷式冷媒直冷冷却系统
CN108253653B (zh) 变流量单级压缩循环与复叠循环的热泵系统
CN116294266B (zh) 可实现单级运行和复叠运行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01028867Y (zh) 适合低气温环境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器
CN220083361U (zh) 空调系统
CN216048475U (zh)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6592316U (zh) 一种大小压比切换的热泵机组
CN216557736U (zh) 一种双模式制冷设备
CN215295184U (zh)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系统
CN216592315U (zh) 一种大小压比切换的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