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93027U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93027U CN221393027U CN202323448899.7U CN202323448899U CN221393027U CN 221393027 U CN221393027 U CN 221393027U CN 202323448899 U CN202323448899 U CN 202323448899U CN 221393027 U CN221393027 U CN 2213930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motor
- half shaft
- vehicle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79 crud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9 joint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电池;第一驱动桥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电池连接;第二驱动桥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联动;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彼此可选择地联动,第一半轴与第二半轴中的一个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联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中的另一个联动。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在第一驱动桥上设置驱动电机,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与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联动,同时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彼此可选择地联动,提高了车辆的转弯性能、操控性能以及行驶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车辆的越野能力以及脱困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新能源车型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车型中的一种,通过发动机和/或电机进行驱动,具有多种模式,可以改善传动效率和燃油经济性,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较为复杂,且混合动力汽车越野能力和脱困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在第一驱动桥上设置驱动电机,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与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联动,同时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彼此可选择地联动,提高了车辆的转弯性能、操控性能以及行驶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车辆的越野能力以及脱困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电池;第一驱动桥和第二驱动桥;所述第一驱动桥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桥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联动;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所述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半轴彼此可选择地联动,所述第一半轴与所述第二半轴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联动;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半轴中的另一个联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在第一驱动桥上设置驱动电机,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与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联动,同时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彼此可选择地联动,动力传动系统结构简单,且实现了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和第四车轮彼此扭矩以及转速可以不同,提高了车辆的转弯性能、操控性能以及行驶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车辆的越野能力以及脱困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接合装置,所述第一接合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半轴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半轴接合,所述第一接合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机联动;第二接合装置,所述第二接合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半轴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半轴接合,所述第二接合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机联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半轴的外周,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半轴的外周,且在所述第一半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一电机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机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差速器,所述第一差速器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差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一接合装置之间,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半轴连接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合装置连接;或所述第一差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半轴和所述第二接合装置之间,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二半轴连接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合装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半轴远离所述第二驱动桥的一侧,所述发动机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半轴的延伸方向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电机之间,所述离合器具有彼此可选择接合的离合器输入端与离合器输出端,所述离合器输入端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离合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联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桥包括:第三半轴和第四半轴,所述驱动电机构造为一个,所述第三半轴和所述第四半轴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分别驱动所述第三半轴和所述第四半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差速器,所述第二差速器具有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半轴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半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桥包括:第三半轴和第四半轴,所述驱动电机构造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三半轴和所述第四半轴连接并分别驱动所述第三半轴和所述第四半轴转动;第三接合装置,所述第三接合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半轴与所述第四半轴之间且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三半轴与所述第四半轴接合。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因此该车辆的操控性能好、行驶稳定性好、越野能力强且脱困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接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转向时车轮的扭矩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打滑时车轮的扭矩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受到横向来风时车轮的扭矩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轮受困时车轮的扭矩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高速转弯或高速避障时车轮的扭矩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原地掉头时车轮的扭矩示意图。
附图标记:1、动力传动系统;
11、电池;12、油箱;13、发动机;14、第一接合装置;15、第二接合装置;16、第一差速器;17、离合器;18、第三接合装置;
21、第一驱动电机;22、第二驱动电机;23、第一电机;24、第二电机;
31、第一半轴;32、第二半轴;33、第三半轴;34、第四半轴;
41、第一车轮;42、第二车轮;43、第三车轮;44、第四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新能源车型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车型中的一种,通过发动机和/或电机进行驱动,具有多种模式,可以改善传动效率和燃油经济性,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较为复杂,且混合动力汽车越野能力和脱困能力较差。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1。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1包括:电池11、第一驱动桥、第二驱动桥;第一驱动桥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电池11连接;第二驱动桥包括:发动机13、第一电机23、第二电机24、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第一电机23与发动机13的输出轴联动,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彼此可选择地联动,第一半轴31与第二半轴32中的一个与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联动,第二电机24与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中的另一个联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桥在自身轴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第一驱动桥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电池11连接,电池11适于为驱动电机提供电能以令驱动电机工作,驱动电机工作可以驱动驱动桥工作,由此,驱动桥可驱动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转动。
第二驱动桥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背离彼此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车轮41和第二车轮42,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可选择地联动以令第一车轮41和第二车轮42扭矩以及转速相同,油箱12与发动机13连接,发动机13适于将油箱12内原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13与的输出轴与第一电机23联动,第一电机23适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与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中的一个联动,第一电机23适于驱动第一半轴31或第二半轴32工作从而令第一车轮41或第二车轮42转动。值得说明的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第一车轮41和第三车轮43位于车辆的同侧一端,第二车轮42和第四车轮44位于车辆的同侧另一端,此处不作限制。
第二电机24与电池11连接,电池11适于为第二电机24提供电能以令第二电机24工作,第二电机24与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中的另一个联动,由此,第二电机24工作可驱动第二半轴32或第一半轴31工作从而令第二车轮42或第一车轮41转动,例如,此处可以是,第一电机23驱动第一半轴31工作以令第一车轮41转动,第二电机24驱动第二半轴32工作以令第二车轮42转动,此处不作限制。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电机23与电池11连接,由此,第一电机23可以对电池11充电。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半轴31与第二半轴32可选择地联动以令第一车轮41与第二车轮42的扭矩以及转速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第一电机23单独对电池11充电,此时,第一半轴31与第二半轴32联动,第二电机24可以驱动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工作;可以是,第一电机23驱动第一半轴31与第二半轴32中的一个工作,第二电机24驱动第一半轴31与第二半轴32中的另一个工作;也可以是,第一电机23给电池11充电的同时驱动第一半轴31与第二半轴32中的一个工作,第二电机24驱动第一半轴31与第二半轴32中的另一个工作;还可以是,第一电机23驱动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工作;当然还可以是,第一电机23给电池11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驱动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工作,此处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动力传动系统1中,动力传动系统1应用于车辆,第一车轮41、第二车轮42、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可以实现彼此扭矩以及转速不同,提高了车辆的转弯性能和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车辆的越野能力以及脱困能力。
例如,车辆转向时,如图2所示,可以控制第一车轮41和第三车轮43扭矩及转速分别大于第二车轮42和第四车轮44的扭矩以及转速,或控制第二车轮42和第四车轮44扭矩及转速分别大于第一车轮41和第三车轮43的扭矩以及转速,以此可以提高车辆的转向能力;车轮打滑时(车轮行驶于附着系数低的路面时),例如第一车轮41和第三车轮43行驶于雨雪路面、结冰路面、泥泞路面或砂石路面等时,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控制第二车轮42和第四车轮44的扭矩以及转速分别大于第一车轮41和第三车轮43的扭矩以及转速以令第一车轮41和第三车轮43快速脱离打滑状态,提高了车辆的脱困能力;当车辆受到横向来风时,例如在宽度方向上,车辆靠近第二车轮42的一侧受到横向来风时,如图4所示,可以控制第一车轮41和第三车轮43扭矩及转速分别大于第二车轮42和第四车轮44的扭矩以及转速,以此可以提高车辆保持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当车辆的一个或多个车轮受困时,例如第三车轮43陷入炮弹坑、泥地、岩石、沙地、深雪或越野路面时,如图5所示,可以控制第一车轮41、第二车轮42和第四车轮44的扭矩及转速大于第三车轮43的扭矩以及转速,由此,车辆的第三车轮43可以快速脱困,提高了车辆的脱困能力;车辆高速过弯或高速避障时,例如车辆高速朝向靠近第二车轮42的一侧转向时,如图6所示,可以控制第二车轮42和第四车轮44的扭矩分别大于第一车轮41和第三车轮43的扭矩,以此可以令车辆在高速转弯时防止车辆发生侧滑,提高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车辆掉头时,如图7所示,可以控制第一车轮41与第三车轮43的转向一致,第二车轮42与第四车轮44的转向一致且第一车轮41与第二车轮42的转向相反,以此可以实现车辆原地掉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动力传动系统1,通过在第一驱动桥上设置驱动电机,且第一电机23和第二电机24分别与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联动,同时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彼此可选择地联动,动力传动系统1结构简单,且实现了第一车轮41、第二车轮42、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彼此扭矩以及转速可以不同,提高了车辆的转弯性能、操控性能以及行驶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车辆的越野能力以及脱困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动力传动系统1还包括:第一接合装置14和第二接合装置15,第一接合装置14设置于第一半轴31且可选择地与第一半轴31接合,第一接合装置14与第一电机23联动,第二接合装置15设置于第二半轴32且可选择地与第二半轴32接合,第二接合装置15与第二电机24联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合装置14与第一电机23联动且第一接合装置14可选择地与第一半轴31接合,以此,第一电机23可以驱动第一半轴31工作,第二接合装置15与第二电机24联动,且第二接合装置15可选择地与第二半轴32接合,以此,第二电机24可以驱动第二半轴32工作,同时,当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联动时,第二电机24可以驱动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工作,或第一电机23可以驱动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电机23设置于第一半轴31的外周,第二电机24设置于第二半轴32的外周,且在第一半轴31的轴向上,第一电机23的投影与第二电机24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半轴31的轴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平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间隔设置,由此,第一电机23和第二电机24分别设置于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的外周可以令第一电机23和第二电机24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合理利用车辆在宽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同时,在第一半轴31的轴向上,第一电机23的投影与第二电机24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合理利用第一半轴31周向上的安装空间,提高了车辆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车辆的布局紧凑度,方便了车辆其他零部件的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动力传动系统1还包括:第一差速器16,第一差速器16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差速器16设置于第一半轴31和第一接合装置14之间,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半轴31连接且第二输出端与第一接合装置14连接;或第一差速器16设置于第二半轴32和第二接合装置15之间,第一输出端与第二半轴32连接且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接合装置15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差速器16设置于第一半轴31与第一接合装置14之间,第一差速器16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半轴31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一接合装置14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差速器16设置于第二半轴32与第二接合装置15之间,第一差速器16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第二半轴32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接合装置15连接,此处不作限制。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差速器16可以令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的工作力矩可以不同,即第一车轮41和第二车轮42的扭矩以及转速可以不同,从而提高车辆的转弯性能、操控性能以及行驶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发动机13设置于第一半轴31远离第二驱动桥的一侧,发动机13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半轴31的延伸方向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发动机13设置于第一半轴31远离第二驱动桥的一侧,电池11设置于第一半轴31与第二驱动桥之间,由此可以合理利用车辆在长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且可以增大电池11的体积,从而提高车辆的续航,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发动机13的长度尺寸大于宽度尺寸,发动机13的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与发动机13的长度方向平行,由此,通过令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半轴31的延伸方向平行,可以减小发动机13对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的利用,使得车辆的布局更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动力传动系统1还包括:离合器17,离合器17设置于发动机13与第一电机23之间,离合器17具有彼此可选择接合的离合器输入端与离合器输出端,离合器输入端与输出轴连接,离合器输出端与第一电机23联动。可以理解的是,离合器17设置于发动机13与第一电机23之间,且离合器输入端与发动机13的输出轴连接,离合器输出端与第一电机23联动,由此,发动机13工作时,离合器输入端与离合器输出端接合以令发动机13的输出轴可以通过离合器17带动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运动,第一电机23适于将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转动时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适于对电池11充电或驱动第一半轴31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桥包括: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驱动电机构造为一个,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分别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分别驱动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桥包括一个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适于分别驱动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工作以令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的扭矩和转速不同,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转弯性能、操控性能以及行驶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动力传动系统1还包括:第二差速器,第二差速器具有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第三输出端与第三半轴33连接,第四输出端与第四半轴34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之间设置有第二差速器,第二差速器具有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第三输出端适于与第三半轴33连接,第四输出端适于与第四半轴34连接,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差速器可以令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的扭矩和转速不同,从而令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的扭矩和转速不同,提高了车辆的转弯性能、操控性能以及行驶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桥包括:第三半轴33、第四半轴34和第三接合装置18,驱动电机构造为两个,两个驱动电机分别与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连接并分别驱动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转动,第三接合装置18设置于第三半轴33与第四半轴34之间且可选择地将第三半轴33与第四半轴34接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桥包括两个驱动电机,两个驱动电机分别为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分别适于驱动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工作,由此,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的扭矩和转速可以不同,从而令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的扭矩和转速不同,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转弯性能、操控性能以及行驶稳定性。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1,因此该车辆的操控性能好、行驶稳定性好、越野能力强且脱困能力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接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接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11);
第一驱动桥和第二驱动桥;
所述第一驱动桥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电池(11)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桥包括:
发动机(13);
第一电机(23),所述第一电机(23)与所述发动机(13)的输出轴联动;
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32),所述第一半轴(31)和所述第二半轴(32)彼此可选择地联动,所述第一半轴(31)与所述第二半轴(32)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联动;
第二电机(24),所述第二电机(24)与所述第一半轴(31)和所述第二半轴(32)中的另一个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合装置(14),所述第一接合装置(14)设置于所述第一半轴(31)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半轴(31)接合,所述第一接合装置(14)与所述第一电机(23)联动;
第二接合装置(15),所述第二接合装置(15)设置于所述第二半轴(32)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半轴(32)接合,所述第二接合装置(15)与所述第二电机(24)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3)设置于所述第一半轴(31)的外周,所述第二电机(24)设置于所述第二半轴(32)的外周,且在所述第一半轴(31)的轴向上,所述第一电机(23)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机(24)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差速器(16),所述第一差速器(16)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差速器(16)设置于所述第一半轴(31)和所述第一接合装置(14)之间,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半轴(31)连接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合装置(14)连接;或
所述第一差速器(16)设置于所述第二半轴(32)和所述第二接合装置(15)之间,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二半轴(32)连接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合装置(1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3)设置于所述第一半轴(31)远离所述第二驱动桥的一侧,所述发动机(13)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半轴(31)的延伸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离合器(17),所述离合器(17)设置于所述发动机(13)与所述第一电机(23)之间,所述离合器(17)具有彼此可选择接合的离合器(17)输入端与离合器(17)输出端,所述离合器(17)输入端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离合器(17)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机(23)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桥包括: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所述驱动电机构造为一个,所述第三半轴(33)和所述第四半轴(34)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分别驱动所述第三半轴(33)和所述第四半轴(34)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差速器,所述第二差速器具有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半轴(33)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半轴(3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桥包括:
第三半轴(33)和第四半轴(34),所述驱动电机构造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三半轴(33)和所述第四半轴(34)连接并分别驱动所述第三半轴(33)和所述第四半轴(34)转动;
第三接合装置(18),所述第三接合装置(18)设置于所述第三半轴(33)与所述第四半轴(34)之间且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三半轴(33)与所述第四半轴(34)接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48899.7U CN221393027U (zh) | 2023-12-18 | 2023-12-18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48899.7U CN221393027U (zh) | 2023-12-18 | 2023-12-18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93027U true CN221393027U (zh) | 2024-07-23 |
Family
ID=91937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48899.7U Active CN221393027U (zh) | 2023-12-18 | 2023-12-18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93027U (zh) |
-
2023
- 2023-12-18 CN CN202323448899.7U patent/CN2213930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20297537A1 (en) | Commercial vehicle with electric driven axle | |
CN103619631A (zh) |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具有该驱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 | |
CN207825938U (zh) | 一种驱动机构及汽车 | |
CN108058593B (zh) | 一种驱动机构及汽车 | |
CN112469586A (zh) | 混合动力齿轮机构、混合动力驱动组件以及用于操作混合动力驱动组件的方法 | |
CN202357849U (zh) |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 |
KR101250322B1 (ko) | 인휠 모터를 이용한 차량의 보조 동력 공급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1982108B (zh) | 轮式车辆的机电差速模块和配备机电差速模块的轮式车辆 | |
CN118372637A (zh) | 车辆的驱动总成、车辆的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 |
CN221393027U (zh)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4354584B (zh) | 一种调整车辆驱动方式的方法、装置及车辆 | |
CN217227200U (zh) | 一种电驱动桥 | |
EP2468553A1 (en) | A vehicle powertrain arrangement | |
CN221213477U (zh) | 轮边电机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2439562U (zh) | 双动力驱动装置 | |
CN202368319U (zh) | 双动力耦合驱动系统 | |
CN201779240U (zh) |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动力传动装置 | |
CN221393026U (zh) | 变速箱和车辆 | |
CN220923799U (zh) | 混动组件 | |
CN221162187U (zh) | 动力传动系统、四驱系统及车辆 | |
US20040238237A1 (en) | Centrifugal force, wind power, electromagnetic energy electric vehicles | |
CN221393025U (zh) | 变速箱和车辆 | |
CN110962580A (zh) | 机电耦合传动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 |
CN2314957Y (zh) | 多速电动车轮毂 | |
CN204236222U (zh) | 一种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