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70751U - 水汽分离体及饮水机 - Google Patents
水汽分离体及饮水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70751U CN221370751U CN202322559219.2U CN202322559219U CN221370751U CN 221370751 U CN221370751 U CN 221370751U CN 202322559219 U CN202322559219 U CN 202322559219U CN 221370751 U CN221370751 U CN 2213707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outlet
- water outlet
- channel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476 body wat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10637 Aquapor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63290 Aquapor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24 Flood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188 drinking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51 drink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13 purifi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3 reverse osm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汽分离体及饮水机。水汽分离体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内腔室和出口,壳体上设有与内腔室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壳体内形成有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一流道和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的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与出口连通;自进水口进入内腔体的液体从第一流道流出,或者分别进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于第一流道的出口端汇合后由壳体的出口流出。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取不同温度的水时出水顺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汽分离体及饮水机。
背景技术
家用即热式台面净饮机目前在市场上的热度非常高,在生活中的使用也及其普遍。家用即热式台面净饮机利用RO反渗透技术过滤自来水,使之达到可直接饮用的标准。同时此类净饮机还具有即热的功能,通过2200W的即热管对过滤后的净水进行加热,可做到3秒即热,多档温度选择,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的极大的便利,同时可保证饮水健康。
但是现有的家用即热式台面净饮机也存在一些缺陷,体现为:采用即热管加热净水会产生大量蒸汽,用户取高温水时,经常会出现蒸汽和热水同时排出的现象。虽然有饮水机在出水嘴上设排汽结构,但排汽效果不理想,容易出现排汽不及时,仍有部分蒸汽和热水混合一起从出水嘴排出,导致水形不好、出水不稳和喷汽等现象,有时甚至会烫伤用户,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汽分离体及饮水机,能够确保取不同温度的水时,出水稳定顺畅,水形好。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水汽分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室和出口,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内腔室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其中,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一流道和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出口连通;
自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内腔室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流道流出,或者分别进入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并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端汇合后由所述壳体的出口流出。
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道设有第一存水区,在所述内腔室停止向所述第一流道输水时,所述第一存水区充满水以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第一流道进入所述内腔室。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内管限定出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内管上最高位置处的最低水位为第一临界水位,所述第一临界水位高于所述第一出水口。
可选的,所述内管上的入口到所述第一临界水位之间的管段构成所述第一存水区。
可选的,所述内管呈S形。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管包括外管和所述内管,所述外管具有下水通道和缓存腔,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下水通道内,所述内管的出口延伸至所述下水通道的出口附近,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下水通道的内壁之间存在过流空隙,所述缓存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过流空隙;所述缓存腔和所述过流空隙组成所述第二流道的至少部分。
据要求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高于所述第一出水口;当所述内腔室内的水位不高于所述第一挡板时,水从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当所述内腔室内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一挡板时,水同时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
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后侧阻挡部,所述后侧阻挡部位于所述缓存腔的上方或者进入所述缓存腔;所述下水通道与所述缓存腔之间设有第二挡板,所述后侧阻挡部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过流口,所述缓存腔内的水能够从所述过流口翻越所述第二挡板进入所述过流空隙。
可选的,所述外管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将所述内管的下部定位在所述下水通道的横截面中心位置。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外管内壁上的台阶,所述台阶支撑所述内管的下端,所述内管与所述台阶之间具有过流缝隙,翻越所述第二挡板的水穿过所述过流缝隙后与从所述内管流出的水汇合。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间隔设于所述外管内壁上的多个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沿所述外管的长轴分布,相邻的所述限位筋之间形成过流通道,所述限位筋抵接所述内管的外壁,翻越所述第二挡板的水穿过所述过流通道后与从所述内管流出的水汇合。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出口位于所述下水通道内,并且所述内管的出口与所述下水通道的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大于0.5mm。
可选的,所述内管上最高位置处的最高水位为第二临界水位,所述第一挡板上的最高位置高于所述第二临界水位。
可选的,所述第二流道设有第二存水区;在所述内腔室停止向所述第二流道输水时,所述第二存水区充满水以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第二流道进入所述内腔室。
可选的,所述缓存腔的最高液面不低于所述后侧阻挡部的下端面,所述缓存腔构成所述第二存水区。
可选的,所述内管包括进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进水段的出口连通所述出水段的入口,所述出水段的出口位于所述下水通道的出口附近,所述第一临界水位位于所述进水段上。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进水段设有导流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段,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下水通道。
可选的,所述进水段为弯管,所述出水段为直管或者弯管,所述进水段横卧在所述外管的上端,所述出水段竖直设于所述外管中。
可选的,所述进水段为S形弯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水口设有向所述内腔室外突出的导水管;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导流通道走向一致,所述导水管与所述导流通道入口端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内管的出水段连接,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下水通道。
可选的,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高于所述导水管的下端面,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低于所述出水段的入口。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进水段由第一半边管和第二半边管对接组成,所述第一半边管和第二半边管共同形成缝隙,所述第一半边管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二半边管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导流槽形成导流通道,所述缝隙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半边管设有导气槽,所述第二半边管设有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进入所述导气槽内并与所述导气槽密封连接,所述缝隙位于所述导气槽与所述导流通道之间,所述缝隙从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侧延伸至出口侧,进入所述缝隙中的气体能够经由所述缝隙从所述导流通道出口侧的缝隙敞口排出。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口;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将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内腔室的水汇聚在远离所述出水口一侧的汇聚结构;
所述内腔室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侧设有集水区,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集水区与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汇聚结构与所述进水口对接,用于将所述进水管输送的水汇聚于所述集水区,所述汇聚结构包括挡水部和导水部,所述挡水部处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用于阻止所述进水管输送的水直接流向所述出水口,所述导水部设于所述集水区与所述挡水部之间,用于将所述进水管输送的水导向所述集水区。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壁形成所述内腔室,所述盒体包括下盒体和盖设在所述下盒体顶部敞口处的上盒盖,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下盒体的底面。
可选的,所述壳体顶面设有与所述内腔室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上盒盖上。
可选的,所述汇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盒体或者上盒盖上的溢流套管,所述溢流套管向所述内腔室凸出并与所述进水口对接,所述溢流套管具有靠近所述集水区的前壁和靠近所述出水口的后壁,所述前壁设有导水部,所述后壁构成所述挡水部。
可选的,所述汇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盒体上的套管和设于所述上盒盖上的止挡件,所述套管设于所述进水口处,所述套管的下端连接所述进水管、上端进入所述止挡件内,所述套管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与所述止挡件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紧贴构成所述挡水部,所述止挡件靠近所述集水区的一侧与所述套管靠近所述集水区的一侧错开形成豁口,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豁口连通所述集水区,所述豁口构成所述导水部。
可选的,所述出水口处于所述内腔室的最低处,所述内腔室的底面从所述集水区向所述出水口倾斜。
可选的,所述内腔室的底面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从所述集水区向所述出水口倾斜。
可选的,所述导水槽的横截面为V形或者U形。
可选的,所述内腔室的底面上沿所述导水槽对称设有两个挡壁,两个所述挡壁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进水口向所述出水口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有横筋。
可选的,所述第二出水口设于所述内腔室底面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之间。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饮水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水汽分离体。
可选的,所述饮水机还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汽分离体的进水口对接。
实施上述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在水汽分离体的出水侧设置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出水管的第一流道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在出水管的出口前连通,进入内腔室的水可以直接从第一流道流出,或者分别进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后于壳体的出口前汇合后流出。可确保水汽分离体出水连续、稳定,避免出现水流断断续续的情况。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水在出口前汇合后才流出,既满足大流量出水需求,又确保出水管出水水形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分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分离体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分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分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分离体的出水管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分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分离体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分离体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分离体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分离体的水流路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盒体,101内腔室,102排气口,103进水口,104第一出水口,105第二出水口,106第一挡板,107后侧阻挡部,108导水管,109集水区,110下盒体,111上盒盖,112套管,113止挡件,114豁口,115导水槽,116挡壁,117横筋,
200出水管,201外管,202内管,203下水通道,204缓存腔,205过流空隙,206第二挡板,207过流口,208限位筋,209第一临界水位,210第二临界水位,211第一存水区,212第二存水区,213进水段,214出水段,215导流通道,216排气通道,217第一半边管,218第二半边管,219第一导流槽,220导气槽,221第二导流槽,222导流筋,223缝隙,
300进水管;
400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汽分离体,与饮水机配合,用于将加热管400加热后的水导出供用户取用。请参见图1和图11,水汽分离体包括盒体100、进水管300和出水管200,盒体100具有内腔室101,盒体100顶面设有与内腔室101连通的排气口102,盒体100底面的相对两端处分别设有与内腔室101连通的进水口103和出水口,进水管300连通进水口103,出水管200连通出水口。
其中,盒体100上设有用于将从进水管300进入内腔室101的水汇聚在远离出水口一侧的汇聚结构;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104和第二出水口105,出水管200包括与第一出水口104连通的第一流道和与第二出水口105连通的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在出水管200的出口前连通;由汇聚结构汇聚的水能够经由第一流道流出或者分别进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后于出水管200的出口前汇合后流出。具体的,第一出水口104与第二出水口105之间设有第一挡板106,第一挡板106高于第一出水口104;当内腔室101内的水位不高于第一挡板106时,水从第一出水口104流出,当内腔室101内的水位高于第一挡板106时,水同时从第一出水口104和第二出水口105流出。
当用户取热水时,加热管400中的水向上进入水汽分离体,水流进入内腔室101,在汇聚结构的作用下先汇聚在内腔室101远离出水口的一侧,然后向出水口流出,与此同时,水蒸气向上移动,从盒体100顶部的排气口102排出。当水流量较小时,例如用户取高温水时,内腔室101的水位不超过第一挡板106,水流从第一出水口104经第一流道流出;当水流量较大时,例如用户取温水或者常温水时,内腔室101的水位超过第一挡板106,水流除了从第一出水口104经第一流道流出外,还会翻越第一挡板106从第二出水口105经第二流道流出,由于第一流道的出口设于第二流道的内,因此从第一流道的水流会与第二流道的水流汇合之后再流出,从用户视角看流出的是一股水流,不会出现分叉水流,水形好。汇聚结构的设置增加了入水口至出水口水流的长度,便于气液分离以及在出水口汇流形成稳定的水流。汇聚结构可以将小流量水流汇聚后放出,避免在水流量较小时,出现出水断断续续的情况,确保出水连续、稳定,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见图5,出水管200可以包括外管201和内管202,外管201具有下水通道203和缓存腔204,内管202设置在下水通道203内,内管202的入口连通第一出水口104,内管202的出口延伸至下水通道203的出口附近,内管202的外壁与下水通道203的内壁之间存在过流空隙205,缓存腔204连通第二出水口105和过流空隙205。内管202限定出第一流道,缓存腔204和过流空隙205组成第二流道。内管202的出口位于下水通道203内,并且内管202的出口与下水通道203的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大于0.5mm。将内管202的出口设于下水通道203内,可以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流出的水流在冲出下水通道203的出口之前汇合,形成合流,确保水形美观;而减小内管202的出口与下水通道203的出口之间的间距,可避免从内管202流出的水流拍击外管201的内壁造成溅水及分叉水流现象。
具体的,第一挡板106具有靠近第二出水口105的后侧阻挡部107,后侧阻挡部107位于缓存腔204的上方或者进入缓存腔204。下水通道203与缓存腔204之间设有第二挡板206,后侧阻挡部107与第二挡板206之间形成过流口207,缓存腔204内的水能够从过流口207翻越第二挡板206进入过流空隙205。
外管201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将内管202的下部定位在下水通道203的横截面中心位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结构可以包括设于外管201内壁上的台阶,台阶支撑内管202的下端,内管202与台阶之间具有过流缝隙,翻越第二挡板206的水穿过过流缝隙后与从内管202流出的水汇合。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6所示,限位结构可以包括间隔设于外管201内壁上的多个限位筋208,每个限位筋208沿外管201的长轴分布,相邻的限位筋208之间形成过流通道,限位筋208抵接内管202的外壁,翻越第二挡板206的水穿过过流通道后与从内管202流出的水汇合。
请继续参见图5,内管202上最高位置处的最低水位为第一临界水位209,内管202上最高位置处的最高水位为第二临界水位210。第一临界水位209高于第一出水口104,第一挡板106上的最高位置高于第二临界水位210。由于饮水机取水温度越高,加热管400加热的瞬时水量越小,出水时无法形成连续顺通达的水路,会导致饮水机在取高温水时出现出水断断续续,水形飘忽不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种现象,本实施例构造虹吸远离必须的结构条件,利用虹吸原理帮助连续下水。图5中,当第一出水口104处的水位高于第一临界水位209时,第一出水口104处与第一临界水位209处形成压力差,借用压力差可以使第一出口处的水流不断向下流出,形成连续出水。
请继续参见图5,第一流道设有第一存水区211,第二流道设有第二存水区212;在内腔室101停止向第一流道输水时,第一存水区211充满水以阻隔外部空气从第一流道进入内腔室101;在内腔室101停止向第二流道输水时,第二存水区212充满水以阻隔外部空气从第二流道进入内腔室101。其中,内管202上的入口到第一临界水位209之间的管段构成第一存水区211。缓存腔204构成第二存水区212,并且缓存腔204的最高液面等于或者高于后侧阻挡部107的下端面,如此,当缓存腔204内存满水时,后侧阻挡部107与缓存腔204内的水之间没有孔隙,可以杜绝外部空气进入内腔室101,抑制内腔室101细菌滋生,使水汽分离体出水更干净卫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管202包括进水段213和出水段214,进水段213的入口连通第一出水口104,进水段213的出口连通出水段214的入口,出水段214的出口位于下水通道203的出口附近,第一临界水位209位于进水段213上。其中,内管202的进水段213设有导流通道215和排气通道216,导流通道215连通第一出水口104与出水段214,排气通道216连通导流通道215与下水通道203。进水段213可以为弯管,出水段214可以为直管或者弯管。如图5所示,进水段213为S形弯管,出水段214为直管,进水段213横卧在外管201的上端,出水段214竖直设于外管201中,由限位筋208定位在下水通道203的横截面中心位置,进水段213的出口设有内螺纹,出水段214的入口设有外螺纹,进水段213与出水段214螺纹连接。当然,进水段213和出水段214可以分开成型后连接,也可以直接一体成型。
请继续参见图3、图5,第一出水口104设有向盒体100外突出的导水管108;排气通道216与导流通道215走向一致,导水管108与导流通道215入口端的内壁过盈配合,导流通道215的出口端与内管202的出水段214连接,排气通道216的入口和出口连通下水通道203。排气通道216的入口高于导水管108的下端面,排气通道216的出口低于出水段214的入口。
内管202的进水段21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由两个单独零件组成。进水段213单独是一个零件,便于生产和安装,进水段213是由两个零件组成的,可以在流道上设置缝隙223,在液体流过流道时可以从缝隙223出气,便于气体从下水通道203的出口排出。
在图8-图10所示结构中,进水段213由第一半边管217和第二半边管218对接组成,第一半边管217设有第一导流槽219和导气槽220,第二半边管218设有第二导流槽221和导流筋222,导流筋222进入导气槽220内并与导气槽220密封连接,第一导流槽219与第二导流槽221形成导流通道215,进水段213还包括缝隙223,缝隙223连通导流通道215,水从导流通道215通过时,气体被排挤到缝隙223中并通过进水段213底部的缝隙敞口排出,该缝隙223构成上述的排气通道216。缝隙223由第一半边管217和第二半边管218对接而形成。
其中,缝隙223沿导流通道215设置,从所述导流通道215的入口侧延伸至出口侧,所述缝隙223在导流通道215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均有缝隙敞口。当进水段213与导水管108和出水段214相连时,所述缝隙223在导流通道215的入口侧的缝隙敞口和出口侧的缝隙敞口中至少有一个没有被封堵,以使气体可以经由缝隙223从缝隙敞口排出。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当进水段213与导水管108和出水段214相连时,所述缝隙223在导流通道215出口侧的缝隙敞口未被封堵,气体可以从导流通道215出口侧的缝隙敞口排出。
请参见图3,内腔室101远离出水口的一侧设有集水区109,进水口103位于集水区109与出水口之间。汇聚结构与进水口103对接,用于将进水管300输送的水汇聚于集水区109,汇聚结构包括挡水部和导水部,挡水部处于进水口103与出水口之间,用于阻止进水管300输送的水直接流向出水口,导水部设于集水区109与挡水部之间,用于将进水管300输送的水导向集水区109。挡水部可以阻挡水花四溅,避免水流在未汇集前断断续续流向出水口导致出水不连续,导水部使水先向一处汇聚再向下流,此时水流汇聚,水量大,容易形成虹吸效应,形成连续的水流。
请参见图1-2,盒体100包括下盒体110和上盒盖111,上盒盖111盖设在下盒体110的顶部敞口处,进水口103和出水口设于下盒体110的底面,排气口102设于上盒盖111上。水在加热时会产生大量的蒸汽,在现有的水汽分离体中,由于水汽分离做的有些缺陷,水和蒸汽一起从出水口中流出,造成喷汽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不良,本实施例在水汽分离体上部设排气口102和汇聚结构,高温水上涌至内腔室101过程中碰触到汇聚结构被打散,便于气液分离,分离出的蒸汽由于密度较低会向内腔室101的上部移动并从上部的排气口102排出,同时通过将腔体的空间做大,减小了内腔室101气压,避免蒸汽混着水流一同向下流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汇聚结构包括设于下盒体110或者上盒盖111上的溢流套管,溢流套管向内腔室101凸出并与进水口103对接,溢流套管具有靠近集水区109的前壁和靠近出水口的后壁,前壁设有导水部,后壁构成挡水部,后壁高于导水部。导水部可以是设在前壁上的孔或者缺口。以溢流套管设于下盒体110上为例,溢流管的下端连通进水口103,溢流管的上端面从靠近出水口的一侧向靠近集水区109的一侧向下倾斜,使得溢流管的前壁与上盒盖111之间有空隙、溢流管的后壁高于前壁,从进水口103进入的水受到溢流管后壁阻挡不会直接流向出水口,而会翻越更低的前壁流向集水区109。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汇聚结构包括设于下盒体110上的套管112和设于上盒盖111上的止挡件113,套管112设于进水口103处,套管112的下端连接进水管300、上端进入止挡件113内,套管112靠近出水口的一侧与止挡件113靠近出水口的一侧紧贴构成挡水部,止挡件113靠近集水区109的一侧与套管112靠近集水区109的一侧错开形成豁口114,套管112通过豁口114连通集水区109,豁口114构成导水部。所述止挡件113可以是中空管,也可以是与下盒体110的侧壁配合的隔板。
如图4所示,出水口处于内腔室101的最低处,内腔室101的底面即下盒体110的内底面从集水区109向出水口倾斜,进水口103高于出水口,进水口103与出水口之间形成坡度和落差,增加水流势能,使水流自动向出水口流动,同时可避免内腔室101积水。第二出水口105设于盒体100底面远离进水口103的一端,第一出水口104位于第一出水口104与进水口103之间。在图4所示结构中,第一出水口104与第二出水口105处于同一出水平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水流翻越第一挡板106之后会自动向下流动,故第二出水口105只需要低于第一挡板106的最高位置即可。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水流的汇聚效果,控制水流速度和方向,内腔室101的底面还设有导水槽115和两个挡壁116。导水槽115从集水区109向出水口倾斜,第一出水口104位于导水槽115上,从集水区109流出的水流可沿着导水槽115直接进入第一出水口104。具体地,导水槽115的横截面可以为V形或者U形。两个挡壁116沿导水槽115对称,两个挡壁116之间的距离从进水口103向出水口逐渐减小;挡壁116的设置缩窄了水流通道,有利于加快水流速度,形成固定顺畅的水路。请参见图6,两个挡壁116上靠近进水口103的一端分别与下盒体110的两侧壁相连,用于将从集水区109流出的水汇聚在两个挡壁116之间的区域,在第一出水口104附近,两个挡壁116、第一挡板106和倾斜的内腔室101的底面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三角形区域起到汇聚水流的作用,水流在此汇聚,第一出水口104处的水位快速抬升,能够迅速形成虹吸所需的液位差,使内管202出水连续、顺畅。请继续参见图6,第一出水口104处还设有横筋117,该横筋117沿导水槽115延伸,横腰截断水流,能防止水流在三角形区域形成漩涡。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饮水机,请参见图12,饮水机包括加热管400和水汽分离体,加热管400通过密封圈连接水汽分离体的进水口103。水汽分离体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与以往使用硅胶软管连接加热管400与水汽分离体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加热管400烧开的水直接涌入水汽分离体的内腔室101中,使出水温度不低于98℃,能够满足用户取高温水的需求。
当用户取高温水时,水在加热管400内烧至沸腾,沸腾的水会直接从加热管400溅到水汽分离体中,同时,由于加热管400加热的瞬时水量小,会出现出水断断续续、水形飘忽不定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实施例对水汽分离体进水侧、出水侧以及进水侧与出水侧之间的结构进行改进,确保出水连续、稳定。具体为:(1)在水汽分离体进水口103处设计了汇聚结构,为沸腾的水上涌提供一个流道,并进一步将沸腾的水汇聚在集水区109,形成汇聚水流,避免沸腾的水直接溅射到水汽分离体并分散流向出水口导致出水不连续的情况。(2)设置内管202的第一临界水位209高于第一出水口104,构造出虹吸所需条件,利用虹吸原理将内腔室101中的水源源不断的排出,即使在取98℃的高温水时也能形成连续出水。(3)在内腔室101的进水口103和出水口之间设置坡度,在腔体中设计两个挡壁116,控制水流方向,缩窄水流通道,以加快水流速度,利于形成固定顺畅的水路。
当取水结束时,加热管400不再工作,水量无法充满整个出水管200,虹吸效应也不再产生,这时,出水管200中的第一存水区211和第二存水区212会有少量的水无法流出,第一存水区211中的水阻挡空气从第一流道进入内腔室101,第二存水区212中的水阻挡空气从第二流道进入内腔室101,出水管200与内腔室101的通道被水阻断,从而抑制细菌的滋生,使水汽分离体出水更干净卫生。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36)
1.一种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室(101)和出口,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内腔室(101)连通的进水口(103)和出水口;
其中;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104)和第二出水口(105),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04)连通的第一流道和与所述第二出水口(105)连通的第二流道;
自所述进水口(103)进入所述内腔室(101)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流道流出,或者分别进入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并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端汇合后由所述壳体的出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设有第一存水区(211),在所述内腔室(101)停止向所述第一流道输水时,所述第一存水区(211)充满水以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第一流道进入所述内腔室(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管(202),所述内管(202)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104),所述内管(202)限定出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内管(202)上最高位置处的最低水位为第一临界水位(209),所述第一临界水位(209)高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2)上的入口到所述第一临界水位(209)之间的管段构成所述第一存水区(2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2)呈S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出水管(200),所述出水管(200)连通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管(200)包括外管(201)和所述内管(202),所述外管(201)具有下水通道(203)和缓存腔(204),所述内管(202)设置在所述下水通道(203)内,所述内管(202)的出口延伸至所述下水通道(203)的出口附近,所述内管(202)的外壁与所述下水通道(203)的内壁之间存在过流空隙(205),所述缓存腔(204)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105)和所述过流空隙(205);所述缓存腔(204)和所述过流空隙(205)组成所述第二流道的至少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04)与所述第二出水口(105)之间设有第一挡板(106),所述第一挡板(106)高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04);当所述内腔室(101)内的水位不高于所述第一挡板(106)时,水从所述第一出水口(104)流出,当所述内腔室(101)内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一挡板(106)时,水同时从所述第一出水口(104)和所述第二出水口(105)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06)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105)的后侧阻挡部(107),所述后侧阻挡部(107)位于所述缓存腔(204)的上方或者进入所述缓存腔(204);所述下水通道(203)与所述缓存腔(204)之间设有第二挡板(206),所述后侧阻挡部(107)与所述第二挡板(206)之间形成过流口(207),所述缓存腔(204)内的水能够从所述过流口(207)翻越所述第二挡板(206)进入所述过流空隙(2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01)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将所述内管(202)的下部定位在所述下水通道(203)的横截面中心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外管(201)内壁上的台阶,所述台阶支撑所述内管(202)的下端,所述内管(202)与所述台阶之间具有过流缝隙,翻越所述第二挡板(206)的水穿过所述过流缝隙后与从所述内管(202)流出的水汇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间隔设于所述外管(201)内壁上的多个限位筋(208),所述限位筋(208)沿所述外管(201)的长轴分布,相邻的所述限位筋(208)之间形成过流通道,所述限位筋(208)抵接所述内管(202)的外壁,翻越所述第二挡板(206)的水穿过所述过流通道后与从所述内管(202)流出的水汇合。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2)的出口位于所述下水通道(203)内,并且所述内管(202)的出口与所述下水通道(203)的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大于0.5mm。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2)上最高位置处的最高水位为第二临界水位(210),所述第一挡板(106)上的最高位置高于所述第二临界水位(21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设有第二存水区(212);在所述内腔室(101)停止向所述第二流道输水时,所述第二存水区(212)充满水以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第二流道进入所述内腔室(10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腔(204)的最高液面不低于所述后侧阻挡部(107)的下端面,所述缓存腔(204)构成所述第二存水区(212)。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2)包括进水段(213)和出水段(214),所述进水段(213)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104),所述进水段(213)的出口连通所述出水段(214)的入口,所述出水段(214)的出口位于所述下水通道(203)的出口附近,所述第一临界水位(209)位于所述进水段(213)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2)的进水段(213)设有导流通道(215)和排气通道(216),所述导流通道(215)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104)与所述出水段(214),所述排气通道(216)连通所述导流通道(215)与所述下水通道(203)。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213)为弯管,所述出水段(214)为直管或者弯管,所述进水段(213)横卧在所述外管(201)的上端,所述出水段(214)竖直设于所述外管(201)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213)为S形弯管。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04)设有向所述内腔室(101)外突出的导水管(108);所述排气通道(216)与所述导流通道(215)走向一致,所述导水管(108)与所述导流通道(215)入口端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导流通道(215)的出口端与所述内管(202)的出水段(214)连接,所述排气通道(216)的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下水通道(203)。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216)的入口高于所述导水管(108)的下端面,所述排气通道(216)的出口低于所述出水段(214)的入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2)的进水段(213)由第一半边管(217)和第二半边管(218)对接组成,所述第一半边管(217)和第二半边管(218)共同形成缝隙(223),所述第一半边管(217)设有第一导流槽(219),所述第二半边管(218)设有第二导流槽(221),所述第一导流槽(219)与所述第二导流槽(221)形成导流通道(215),所述缝隙(223)与所述导流通道(215)连通。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边管(217)设有导气槽(220),所述第二半边管(218)设有导流筋(222),所述导流筋(222)进入所述导气槽(220)内并与所述导气槽(220)密封连接,所述缝隙(223)位于所述导气槽(220)与所述导流通道(215)之间,所述缝隙(223)从所述导流通道(215)的入口侧延伸至出口侧,进入所述缝隙(223)中的气体能够经由所述缝隙(223)从所述导流通道(215)出口侧的缝隙敞口排出。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进水管(300),所述进水管(300)连通所述进水口(103);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将从所述进水口(103)进入所述内腔室(101)的水汇聚在远离所述出水口一侧的汇聚结构;
所述内腔室(101)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侧设有集水区(109),所述进水口(103)位于所述集水区(109)与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汇聚结构与所述进水口(103)对接,用于将所述进水管(300)输送的水汇聚于所述集水区(109),所述汇聚结构包括挡水部和导水部,所述挡水部处于所述进水口(103)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用于阻止所述进水管(300)输送的水直接流向所述出水口,所述导水部设于所述集水区(109)与所述挡水部之间,用于将所述进水管(300)输送的水导向所述集水区(109)。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盒体(100),所述盒体(100)内壁形成所述内腔室(101),所述盒体(100)包括下盒体(110)和盖设在所述下盒体(110)顶部敞口处的上盒盖(111),所述进水口(103)和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下盒体(110)的底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面设有与所述内腔室(101)连通的排气口(102),所述排气口(102)设于所述上盒盖(111)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盒体(110)或者上盒盖(111)上的溢流套管,所述溢流套管向所述内腔室(101)凸出并与所述进水口(103)对接,所述溢流套管具有靠近所述集水区(109)的前壁和靠近所述出水口的后壁,所述前壁设有导水部,所述后壁构成所述挡水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盒体(110)上的套管(112)和设于所述上盒盖(111)上的止挡件(113),所述套管(112)设于所述进水口(103)处,所述套管(112)的下端连接所述进水管(300)、上端进入所述止挡件(113)内,所述套管(112)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与所述止挡件(113)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紧贴构成所述挡水部,所述止挡件(113)靠近所述集水区(109)的一侧与所述套管(112)靠近所述集水区(109)的一侧错开形成豁口(114),所述套管(112)通过所述豁口(114)连通所述集水区(109),所述豁口(114)构成所述导水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处于所述内腔室(101)的最低处,所述内腔室(101)的底面从所述集水区(109)向所述出水口倾斜。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室(101)的底面设有导水槽(115),所述导水槽(115)从所述集水区(109)向所述出水口倾斜。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115)的横截面为V形或者U形。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室(101)的底面上沿所述导水槽(115)对称设有两个挡壁(116),两个所述挡壁(116)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进水口(103)向所述出水口逐渐减小。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04)处设有横筋(117)。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分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105)设于所述内腔室(101)底面远离所述进水口(103)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水口(104)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04)与所述进水口(103)之间。
35.一种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汽分离体。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汽分离体的进水口(103)对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59219.2U CN221370751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水汽分离体及饮水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59219.2U CN221370751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水汽分离体及饮水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70751U true CN221370751U (zh) | 2024-07-19 |
Family
ID=91870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59219.2U Active CN221370751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水汽分离体及饮水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70751U (zh) |
-
2023
- 2023-09-20 CN CN202322559219.2U patent/CN2213707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148858A (en) | Heat exchanger connected to a waste water discharge conduit | |
TW201309992A (zh) | 熱交換器、包括該熱交換器的能源回收裝置及能源回收系統 | |
CN106958901A (zh) | 一种下水装置及冷风扇 | |
CN221370751U (zh) | 水汽分离体及饮水机 | |
CN221191728U (zh) | 一种饮水机 | |
CN105951934A (zh) | 一种预热冷水回收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5387612B (zh) | 一种节能型的淋浴装置 | |
CN213202416U (zh) | 一种用于净水器的出水装置及使用它的净水器 | |
CN216494885U (zh) | 水龙头及净饮水机 | |
CN210374001U (zh) | 出风框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906932U (zh) | 一种l型卫生间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 |
CN212452966U (zh) | 一种蹲便器 | |
CN210892112U (zh) | 排水系统及空调器 | |
CN210522011U (zh) | 一种水汽分离器 | |
CN209996251U (zh) | 一种洗碗机呼吸器 | |
CN216060209U (zh) | 即热式饮水机多温段变流量出水嘴 | |
CN113026898A (zh) | 一种污废水排水汇集器管件 | |
CN216628229U (zh) | 水龙头结构及饮水机 | |
CN219846120U (zh) | 水汽分离盒、水龙头以及即热式饮水机 | |
CN212755286U (zh) | 一种具有防滴水装置的管线机 | |
CN217715471U (zh) | 一种即热水器或电器用排水装置 | |
CN218552090U (zh) | 一种出水组件 | |
CN216867642U (zh) | 一种水龙头及饮水装置 | |
CN219438846U (zh) | 出水嘴及即热饮水机 | |
CN215190960U (zh) | 即热式开水机水汽分离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