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28428U - 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28428U
CN221328428U CN202322923186.5U CN202322923186U CN221328428U CN 221328428 U CN221328428 U CN 221328428U CN 202322923186 U CN202322923186 U CN 202322923186U CN 221328428 U CN221328428 U CN 221328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body
heat
fixedly connected
box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231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杨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uashu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uashu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uashu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uashu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231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328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28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28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涉及电容柜散热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子元件放置单元,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面设置有吸热单元,所述吸热单元包括制冷箱,所述制冷箱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的顶面,所述制冷箱的一侧套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内侧套接有水泵,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的顶面,所述出水管一端延伸至装置本体的内部且套接有吸热管,所述吸热管的一端套接有回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冷箱、出水管、水泵、吸热管和回水管的相互配合,解决了散热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达到了可通过冷凝水将电容柜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效果,同时提升整体的散热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柜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
背景技术
专业术语中,配电站是一个简称,全称是配电变电站;变电站,又称变电所,电容柜电容补偿柜作用:提高电网功率因数,节约电能,提高供电质量,工作原理:通过自动补偿控制器收集到负荷端的无功损耗功率因数,情况,自动进行电容补偿的投切动作,从而达到减少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目前公告号CN211958387U公开了一种易散热的配电柜,包括:柜体、隔板、若干第一散热扇、若干第二散热扇和若干第三散热扇,在每一放置架上放上电器设备后,整个配电柜在使用时,若干第一散热扇和第一抽风机打开,第一抽风机对风道进行抽风,使得柜体内的热量能快速从第一散热扇往风道吹,然后通过第一抽风机往外抽出,且通过一侧面的若干第二散热扇和另一侧面的若干第三散热扇,使得整个柜体内的电器设备所产生的热量能很好地从两侧和顶部进行散热。
为了解决散热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第一散热扇和第一抽风机相互配合,将其内部的热量排出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仅通过将内部热量排出使其散热的效果较慢的情况,进而导致装置实用性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子元件放置单元,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面设置有吸热单元。
所述吸热单元包括制冷箱,所述制冷箱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的顶面,所述制冷箱的一侧套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内侧套接有水泵,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的顶面,所述出水管一端延伸至装置本体的内部且套接有吸热管,所述吸热管的一端套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延伸至装置本体的顶面且套接在制冷箱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电容柜,所述电容柜固定连接在制冷箱的底面,所述电容柜的正面铰链连接有前门,所述前门的表面内侧开设有可视窗口,所述前门的表面内侧开设有通风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可视窗口的设计,便于工人对电容柜的电子元件进行观察的效果,同时通过通风孔的设计,使其电容柜内部的空气进行流通,进而使散热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容柜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吊耳,所述电容柜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电容柜的背面设置有排风散热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吊耳与万向轮的设计,达到了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吊装和移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风散热组件包括后门,所述后门铰链连接在电容柜的背面,所述后门的表面内侧开设圆槽,所述圆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与散热风叶的相互配合,使其将电容柜内部的热量进行快速排出,使其加快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子元件放置单元包括滑杆,所述滑杆设置在电容柜的内部,所述滑杆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开设有散热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板与散热孔的设计,便于将电子元件进行安装的效果,同时将电子元件底面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进行排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吸湿箱,所述吸湿箱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吸湿孔,所述吸湿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表面内侧卡接有吸湿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湿箱、吸湿孔、支架和吸湿网的相互配合,可对电容柜产生潮湿空气进行干燥的效果,避免水分损坏内部的电子元件,同时通过支架与吸湿箱的连接关系,便于工人将其进行拆卸更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设置在电容柜的内侧,所述调节板的表面内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侧活动卡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固定杆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底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杆与限位孔的连接关系,便于工人对电子元件的放置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通过制冷箱、出水管、水泵、吸热管和回水管的相互配合,解决了散热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达到了可通过冷凝水将电容柜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效果,同时提升整体的散热速度,通过电机与散热风叶的相互配合,使其将电容柜内部的热量进行快速排出,使其加快散热的效果,通过吊耳与万向轮的设计,达到了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吊装和移动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通过安装板与散热孔的设计,便于将电子元件进行安装的效果,同时将电子元件底面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进行排出的效果,通过吸湿箱、吸湿孔、支架和吸湿网的相互配合,可对电容柜产生潮湿空气进行干燥的效果,避免水分损坏内部的电子元件,同时通过支架与吸湿箱的连接关系,便于工人将其进行拆卸更换的效果,通过固定杆与限位孔的连接关系,便于工人对电子元件的放置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容柜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放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吸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11、电容柜;12、前门;13、可视窗口;14、通风孔;15、吊耳;16、万向轮;17、排风散热组件;171、后门;172、圆槽;173、固定架;174、电机;175、散热风叶;2、电子元件放置单元;21、滑杆;22、安装板;23、调节组件;231、调节板;232、限位孔;233、固定杆;234、连接杆;235、弹簧;236、限位块;237、把手;24、散热孔;25、吸湿箱;26、吸湿孔;27、支架;28、吸湿网;3、吸热单元;31、制冷箱;32、出水管;33、水泵;34、吸热管;35、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子元件放置单元2,装置本体1的顶面设置有吸热单元3,吸热单元3包括制冷箱31,制冷箱31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的顶面,制冷箱31的一侧套接有出水管32,出水管32的内侧套接有水泵33,水泵33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的顶面,出水管32一端延伸至装置本体1的内部且套接有吸热管34,吸热管34的一端套接有回水管35,回水管35的一端延伸至装置本体1的顶面且套接在制冷箱31的一侧,通过电子元件放置单元2将电子元件进行安装,以及对根据安装与检修的需要进行高度的调节,通过制冷箱31水进行冷却工作,随之控制水泵33进行工作由出水管32将制冷箱31内部的冷却水泵出,并传送至吸热管34的内部,通过吸热管34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的吸热,随之水流在吸热管34的内部循环至回水管35的内部,随之再次回流至制冷箱31的内部进行制冷,使其水进行持续循环,并使得散热的效果更快。
实施例2
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装置本体1包括电容柜11,电容柜11固定连接在制冷箱31的底面,电容柜11的正面铰链连接有前门12,前门12的表面内侧开设有可视窗口13,前门12的表面内侧开设有通风孔14,电容柜1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吊耳15,电容柜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6,电容柜11的背面设置有排风散热组件17,排风散热组件17包括后门171,后门171铰链连接在电容柜11的背面,后门171的表面内侧开设圆槽172,圆槽17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73,固定架17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74,电机17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叶175,通过万向轮16可将电容柜移动至指定地点,通过吊耳15可将电容柜本体进行吊装,方便工人在进行运输,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可视窗口13可对电容柜内部进行观察,当电容柜的内部热量较高时,控制电机174带动散热风叶175进行工作,随之将电容柜内部的热空气进行快速排出,同时新的外部空气通过通风孔14进入到电容柜的内部,完成空气的循环。
实施例3
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电子元件放置单元2包括滑杆21,滑杆21设置在电容柜11的内部,滑杆2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22,安装板22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23,安装板22的顶面开设有散热孔24,安装板2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吸湿箱25,吸湿箱25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吸湿孔26,吸湿箱2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架27,支架27的表面内侧卡接有吸湿网28,调节组件23包括调节板231,调节板231设置在电容柜11的内侧,调节板231的表面内侧开设有限位孔232,限位孔232的内侧活动卡接有固定杆233,固定杆2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34,连接杆234与固定杆233之间设置有弹簧235,连接杆234的表面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块236,限位块236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2的底面,连接杆23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37,通过将需要安装的电子元件置于安装板22的顶面,随之完成对电子元件的固定,同时拉动把手237带动连接杆234进行移动,同时将弹簧235进行收缩,同时限位孔232从调节板231的内部滑出,再次移动安装板22在滑杆21的表面内侧进行滑动,并调节电子元件安装在电容柜内部的位置,位置确定后通过将限位孔232置于调节板231的内部即可再次完成固定,长时间使用通过吸湿网28可将内部产生的潮湿空气进行干燥,同时工人可将支架27取出对内部的吸湿网28进行更换。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的工作原理。
如图1-6所示,通过万向轮16可将电容柜移动至指定地点,通过将需要安装的电子元件置于安装板22的顶面,随之完成对电子元件的固定,同时拉动把手237带动连接杆234进行移动,同时将弹簧235进行收缩,同时限位孔232从调节板231的内部滑出,移动安装板22在滑杆21的表面内侧进行滑动,并调节电子元件安装在电容柜内部的位置,位置确定后通过将限位孔232置于调节板231的内部即可再次完成固定,电容柜工作时,控制电机174带动散热风叶175进行工作,随之将电容柜内部的热空气进行快速排出,同时的外部新空气通过通风孔14进入至电容柜的内部,完成空气的循环对内部进行散热,同时通过制冷箱31水进行冷却工作,随之控制水泵33进行工作由出水管32将制冷箱31内部的冷却水泵出,并传送至吸热管34的内部,通过吸热管34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的吸热,随之水流在吸热管34的内部循环至回水管35的内部,随之再次回流至制冷箱31的内部进行制冷,使其水进行持续循环,并使得散热的效果更快,长时间使用通过吸湿网28可将内部产生的潮湿空气进行干燥,同时工人可将支架27取出对内部的吸湿网28进行更换。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子元件放置单元(2),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面设置有吸热单元(3);
所述吸热单元(3)包括制冷箱(31),所述制冷箱(31)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的顶面,所述制冷箱(31)的一侧套接有出水管(32),所述出水管(32)的内侧套接有水泵(33),所述水泵(33)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的顶面,所述出水管(32)一端延伸至装置本体(1)的内部且套接有吸热管(34),所述吸热管(34)的一端套接有回水管(35),所述回水管(35)的一端延伸至装置本体(1)的顶面且套接在制冷箱(3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电容柜(11),所述电容柜(11)固定连接在制冷箱(31)的底面,所述电容柜(11)的正面铰链连接有前门(12),所述前门(12)的表面内侧开设有可视窗口(13),所述前门(12)的表面内侧开设有通风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柜(1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吊耳(15),所述电容柜(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6),所述电容柜(11)的背面设置有排风散热组件(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散热组件(17)包括后门(171),所述后门(171)铰链连接在电容柜(11)的背面,所述后门(171)的表面内侧开设圆槽(172),所述圆槽(17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73),所述固定架(17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74),所述电机(17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叶(1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放置单元(2)包括滑杆(21),所述滑杆(21)设置在电容柜(11)的内部,所述滑杆(2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22),所述安装板(22)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23),所述安装板(22)的顶面开设有散热孔(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吸湿箱(25),所述吸湿箱(25)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吸湿孔(26),所述吸湿箱(2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架(27),所述支架(27)的表面内侧卡接有吸湿网(2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3)包括调节板(231),所述调节板(231)设置在电容柜(11)的内侧,所述调节板(231)的表面内侧开设有限位孔(232),所述限位孔(232)的内侧活动卡接有固定杆(233),所述固定杆(2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34),所述连接杆(234)与固定杆(233)之间设置有弹簧(235),所述连接杆(234)的表面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块(236),所述限位块(236)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2)的底面,所述连接杆(23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37)。
CN202322923186.5U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 Active CN221328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23186.5U CN221328428U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23186.5U CN221328428U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28428U true CN221328428U (zh) 2024-07-12

Family

ID=91784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23186.5U Active CN221328428U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328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28653B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配电柜
CN221328428U (zh) 一种易散热的配电站电容柜
CN107027255B (zh) 一种隔热效果好使用方便的室外电子设备箱
CN213936980U (zh) 一种防潮效果好的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CN111404059B (zh) 一种变电站温度调节防水防护装置
CN220629934U (zh) 一种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柜
CN214314180U (zh) 一种电气柜自动化控制的散热除湿装置
CN220358586U (zh) 一种散热防潮的电容补偿柜
CN221150624U (zh) 一种配电柜防潮底座
CN221900116U (zh) 一种户外储能电池柜
CN218216277U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组合式分控柜
CN216173901U (zh) 一种ims固化设备中自动调节的冷却散热装置
CN221042097U (zh) 一种散热好的配电箱
CN221008603U (zh) 一种网络技术服务用信息存储装置
CN216087379U (zh) 一种稳定高效的金属管材成型机
CN111355170A (zh) 一种便捷防雨散热配电柜
CN220673182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配电柜
CN221009624U (zh) 储能电力柜散热结构
CN214770309U (zh) 一种可调节的数控操作台
CN220241459U (zh) 一种五金配件安放架
CN216819135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柜
CN110351979B (zh) 一种数据分析设备用的便于安装的散热器
CN214044603U (zh) 一种可移动预装箱式变压站
CN213586485U (zh) 一种暖通变频柜
CN215119788U (zh) 一种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