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19661U -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19661U
CN221319661U CN202322895281.9U CN202322895281U CN221319661U CN 221319661 U CN221319661 U CN 221319661U CN 202322895281 U CN202322895281 U CN 202322895281U CN 221319661 U CN221319661 U CN 221319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edimentation
air
zone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952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艳
苏德欣
马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19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19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区、沉淀区及气浮区;反应区包括pH调节池、混凝反应池及助凝反应池;沉淀区的顶部设有斜板沉淀装置,底部设有沉淀斗;气浮区包括气浮反应池和气浮接触池;气浮反应池顶部与沉淀区连通,底部与气浮接触池连通;气浮接触池底部设有溶气水进水口,顶部设有刮渣装置。本实用新型在装置中设置反应区、沉淀区及气浮区,通过混凝沉淀耦合气浮工艺对垃圾中转站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可有效对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中的油脂及悬浮污染物进行去除;同时反应区内设置多级反应池,可采用多种药剂进行混凝反应,获得较优质的出水水质;并通过对各区域的合理布局,节省了装置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中转站产生的渗滤液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和油脂类。悬浮固体通常由有机物组成,导致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均达到很高的浓度水平,远超市政污水,且成份复杂。“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工艺是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常规工艺路线,发展较为成熟且成本较低,已被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中,可以借鉴到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处理。
但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中的高浓度的固体有机物为生物处理带来很大负担,一是增加反应器的进水负荷,造成反应器体积过大;二是容易造成反应器堵塞,影响生化反应的顺利进行。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中的油脂类更是危害后续反应的顺利进行,它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充氧效果,导致生物活性降低,危害出水水质。此外,油脂类还会造成深度处理工艺的生物填料和膜污染问题。所以,为了保证渗滤液后续生物处理稳定运行和效果,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以进行水质的优化并提升生物处理的效率。
针对污染物特性考虑,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混凝沉淀法,通过设置混凝沉淀池,投加混凝剂对垃圾中转站产生的渗滤液进行预处理。但现有的混凝沉淀池中通常只设有一个反应区,采用单一混凝剂对渗滤液进行预处理,而单一混凝剂往往是利用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用中的一种对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进行混凝沉淀,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垃圾中转站产生的渗滤液含有乳化油和相对密度与水接近的微小悬浮颗粒物质,混凝后很难通过沉淀去除,因此现有的混凝沉淀法难以达到较好的预处理效果。而如果在混凝沉淀池中设置多个反应区,采用多种混凝剂共同反应,并在混凝沉淀池后设置其他装置进一步对难以通过沉淀去除的乳化油及微小悬浮颗粒物质进行进一步去除,则会导致预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提升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在预处理装置中设置反应区、沉淀区及气浮区,通过混凝沉淀耦合气浮工艺对垃圾中转站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可有效对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中的油脂及悬浮污染物进行去除;同时反应区内设置多级反应池,可采用多种药剂进行混凝反应,获得较优质的出水水质;并通过对各区域的合理布局,节省装置占地面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区、沉淀区及气浮区;
所述反应区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连通的pH调节池、混凝反应池及助凝反应池;pH调节池顶部设有进水口,助凝反应池底部与沉淀区连通;
所述沉淀区的顶部设有斜板沉淀装置,沉淀区底部设有沉淀斗;斜板沉淀装置上方靠近气浮区的一侧设有集水槽;
所述气浮区包括气浮反应池和气浮接触池;气浮反应池顶部与沉淀区中的集水槽连通,气浮反应池顶部设有气浮加药口,气浮反应池底部与气浮接触池连通;气浮接触池底部设有溶气水进水口,顶部设有刮渣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预处理装置中设置反应区、沉淀区及气浮区,采用混凝沉淀耦合气浮工艺对垃圾中转站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在反应区内,渗滤液首先进入pH调节池,与pH调节剂反应,将渗滤液的pH调节至合适的范围;然后向下自流进入混凝反应池,与混凝剂进行混凝反应后再接着自流进入助凝反应池,进一步与助凝剂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渗滤液自流进入沉淀区,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下,渗滤液中的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可通过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用的协同作用,在水中聚集并形成沉淀,通过沉淀区上方的斜板沉淀装置,可将形成的沉淀与水分离,分离后的沉淀进入沉淀区底部的沉淀斗中定期排出,出水经集水槽自流进入气浮区,通过气浮对混凝沉淀未能去除的乳化油和微小悬浮颗粒物质进行进一步去除。在气浮区中,先通过气浮反应区,向渗滤液中再次加入絮凝剂进行反应,使渗滤液中未去除的微小悬浮物进一步聚集;然后再进入气浮接触区,向水中通入高压溶气水进行气浮处理,废水中的难以自然沉降或上浮的乳化油和相对密度与水接近的微小悬浮颗粒物质等污染物黏附于气泡表面,跟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通过刮渣装置将浮渣刮除,可以达到分离杂质的目的,使废水得到净化。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区和沉淀区通过混凝沉淀可降低渗滤液的浊度和色度,去除部分高分子物质、有机物、金属离子以及导致富营养化物质(氨、磷等可溶性无机物);气浮区的气浮工艺,一方面,可使废水中难以自然沉降或上浮的乳化油或相对密度与水接近的微小悬浮颗粒物质得到处理;另一方面,可作为混凝沉淀的有力保障,保障预处理的效果,实现工艺简单、技术先进和成本低廉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同时,本实用新型对各区域内的结构和装置进行合理布局,节省了装置占地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的pH调节池、混凝反应池及助凝反应池顶部分别设有加药口,pH调节池、混凝反应池及助凝反应池内分别设有搅拌装置;pH调节池的加药口与pH调节药剂桶连接,混凝反应池的加药口与混凝加药桶连接,助凝反应池的加药口与助凝加药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斜板沉淀装置包括斜板固定架及设置在斜板固定架内的若干平行设置的斜板,各斜板与底面的夹角为45°~60°,斜板间的间距为50~100mm,斜板长度1~1.2m。斜板设置在此范围内,可使斜板沉淀装置对沉淀物具有最佳的分离效果。
作为优选,斜板沉淀装置底部与沉淀斗顶部的距离为0.5~1.0m,斜板沉淀装置顶部与沉淀区顶部的距离为0.5~1.0m。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多个沉淀斗,所述的沉淀斗呈倒置的锥形,底部设有排泥口;沉淀斗侧面的倾角为45°~60°。在沉淀区底部设置多个沉淀斗,并将沉淀斗侧面的倾角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有利于使分离后的沉淀能充分进入沉淀斗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浮反应池内设有搅拌装置;气浮加药口与助凝加药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浮接触池内在刮渣装置下方设有集渣槽,集渣槽一侧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浮排泥口。在气浮接触池内设置集渣槽,可以将刮渣装置刮去的浮渣收集在集渣槽内并通过气浮排泥口及时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渣槽顶部设有向集渣槽外部倾斜的导渣板。本实用新型在集渣槽顶部设置导渣板,刮渣装置可将浮渣沿导渣板的方向推入集渣槽内,有利于浮渣的收集和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浮接触池设有回流水出水口,所述的回流水出水口与压力容器罐通过管路连接,回流水出水口与压力容器罐之间设有加压泵;所述的压力容器罐与空压机连接,并与气浮接触池中的溶气水进水口连通。本发明在气浮接触池内设置回流水出水口,将气浮接触池内的水回流至压力容器罐,并通过空压机向回流水中充入压缩空气制成高压溶气水,重新通入气浮接触池中进行气浮,节省了水源。
作为优选,所述的刮渣装置为履带多刮板式刮渣机。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预处理装置中设置反应区、沉淀区及气浮区,采用混凝沉淀耦合气浮工艺对垃圾中转站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出水水质,减轻后续生物处理的进水负荷;
(2)对各区域内的结构和装置进行合理布局,节省了装置占地面积;
(3)在气浮接触池内设置回流水出水口,将气浮接触池内的水回流至压力容器罐,并通过空压机向回流水中充入压缩空气制成高压溶气水,重新通入气浮接触池中进行气浮,节省了水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沉淀区中的斜板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沉淀区中的沉淀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浮接触池中的集渣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pH调节池、 2混凝反应池、 3助凝反应池、 4沉淀区、 5气浮反应池、 6气浮接触池、 7进水口、 8斜板沉淀装置、 8-1斜板固定架、 8-2斜板、 9沉淀斗、 9-1排泥口、10集水槽、 11气浮加药口、 12溶气水进水口、 13刮渣装置、 14加药口、 15搅拌装置、 16集渣槽、 16-1导渣板、 17气浮排泥口、 18回流水出水口、 19压力容器罐、 20加压泵、 21空压机、 22 pH调节药剂桶、 23混凝加药桶、 24助凝加药桶、 25气浮加药桶、 26加药泵、27沉淀进水孔、 28沉淀出水孔、 29气浮进水孔、 3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区、沉淀区4及气浮区。
反应区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连通的pH调节池1、混凝反应池2及助凝反应池3;pH调节池顶部设有进水口7,pH调节池、混凝反应池及助凝反应池顶部分别设有加药口14,pH调节池、混凝反应池及助凝反应池内分别设有搅拌装置15;pH调节池的加药口与pH调节药剂桶22通过加药泵26连接;混凝反应池的加药口与混凝加药桶23通过加药泵26连接,助凝反应池的加药口与助凝加药桶24通过加药泵26连接;助凝反应池底部与沉淀区4通过沉淀进水孔27连通。
沉淀区4的顶部设有斜板沉淀装置8,沉淀区底部设有沉淀斗9;斜板沉淀装置上方靠近气浮区的一侧设有集水槽10;如图3所示,斜板沉淀装置包括斜板固定架8-1及设置在斜板固定架内的若干平行设置的斜板8-2,各斜板与底面的夹角为45°~60°,斜板间的间距为50~100mm,斜板长度1~1.2m。如图4所示,沉淀区底部设有四个沉淀斗,沉淀斗呈倒置的锥形,底部设有排泥口9-1;沉淀斗侧面的倾角为45°~60°。斜板沉淀装置底部与沉淀斗顶部的距离为0.5~1.0m,斜板沉淀装置顶部与沉淀区顶部的距离为0.5~1.0m。
气浮区包括气浮反应池5和气浮接触池6;气浮反应池顶部与沉淀区中的集水槽10通过沉淀出水孔28连通,气浮反应池顶部设有气浮加药口11,气浮加药口与气浮加药桶25通过加药泵26连接,气浮反应池内设有搅拌装置15,气浮反应池底部与气浮接触池通过气浮进水孔29连通。气浮接触池远离气浮进水孔的一侧设有出水孔30,气浮接触池底部设有溶气水进水口12,顶部设有刮渣装置13,刮渣装置采用履带多刮板式刮渣机;气浮接触池内在刮渣装置下方设有集渣槽16,集渣槽一侧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浮排泥口17,如图4所示,集渣槽顶部设有向集渣槽外部倾斜的导渣板16-1。气浮接触池底部还设有回流水出水口18,回流水出水口与压力容器罐19通过管路连接,回流水出水口与压力容器罐之间设有加压泵20;压力容器罐与空压机21连接,并与气浮接触池中的溶气水进水口12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工作时,渗滤液首先通过进水口7进入pH调节池1,通过加药泵将pH调节药剂桶22内的pH调节剂加入pH调节池中,将渗滤液的pH调节至合适的范围;然后渗滤液向下自流进入混凝反应池2,通过加药泵将混凝加药桶23中的混凝剂加入混凝反应池中进行混凝反应;渗滤液再接着自流进入助凝反应池3,通过加药泵将助凝加药桶24中的助凝剂加入助凝反应池中进行助凝反应;反应后的渗滤液由沉淀进水孔27自流进入沉淀区4,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下,渗滤液中的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可通过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用的协同作用,在水中聚集并形成沉淀,通过沉淀区上方的斜板沉淀装置8,可将形成的沉淀与水分离,分离后的沉淀进入沉淀区底部的沉淀斗9中,通过排泥口9-1定期排出,出水经集水槽10由沉淀出水孔28自流进入气浮反应区,通过加药泵将气浮加药桶25中的絮凝剂加入渗滤液中进行进一步絮凝反应,使渗滤液中未去除的微小悬浮物进一步聚集;然后渗滤液再通过气浮进水孔29自流进入气浮接触区,通过压力容器罐19从溶气水进水口12向水中通入高压溶气水进行气浮处理,废水中的难以自然沉降或上浮的乳化油和相对密度与水接近的微小悬浮颗粒物质等污染物黏附于气泡表面,跟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通过刮渣装置13将浮渣沿导渣板16-1的方向推入集渣槽16内,并定期从气浮排泥口17中排出,即可达到分离杂质的目的,使渗滤液得到净化。同时,通过加压泵20将气浮接触池内的水由回流水出水口18回流至压力容器罐19,并通过空压机21向回流水中充入压缩空气制成高压溶气水,重新从溶气水进水口12通入气浮接触池中进行气浮。
以浙江省某垃圾中转站产生的渗滤液为例,其水质如下:CODcr 为30~35 mg·mL-1,BOD5为8~10 mg·mL-1,SS为8~10 mg·mL-1,NH4 +-N为0.6~0.7mg·mL-1,pH为5.5~7.0。经本实用新型的预处理装置进行预处理后,出水CODcr 为17~18 mg·mL-1,BOD5为6.5~7.5mg·mL-1,SS为0.4~0.6 mg·mL-1,NH4 +-N为0.30~0.50 mg·mL-1,pH为7~7.5,实现了50%、95%和50%的有机物、悬浮固体和氨氮的去除率,可实现经济高效的预处理。

Claims (10)

1.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区、沉淀区及气浮区;
所述反应区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连通的pH调节池(1)、混凝反应池(2)及助凝反应池(3);pH调节池顶部设有进水口(7),助凝反应池底部与沉淀区连通;
所述沉淀区(4)的顶部设有斜板沉淀装置(8),沉淀区底部设有沉淀斗(9);斜板沉淀装置上方靠近气浮区的一侧设有集水槽(10);
所述气浮区包括气浮反应池(5)和气浮接触池(6);气浮反应池顶部与沉淀区中的集水槽连通,气浮反应池顶部设有气浮加药口(11),气浮反应池底部与气浮接触池连通;气浮接触池底部设有溶气水进水口(12),顶部设有刮渣装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pH调节池、混凝反应池及助凝反应池顶部分别设有加药口(14),pH调节池、混凝反应池及助凝反应池内分别设有搅拌装置(15);pH调节池的加药口与pH调节药剂桶(22)连接,混凝反应池的加药口与混凝加药桶(23)连接,助凝反应池的加药口与助凝加药桶(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斜板沉淀装置包括斜板固定架(8-1)及设置在斜板固定架内的若干平行设置的斜板(8-2),各斜板与底面的夹角为45°~60°,斜板间的间距为50~100mm,斜板长度1~1.2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斜板沉淀装置底部与沉淀斗顶部的距离为0.5~1.0m,斜板沉淀装置顶部与沉淀区顶部的距离为0.5~1.0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多个沉淀斗,所述的沉淀斗呈倒置的锥形,底部设有排泥口(9-1);沉淀斗侧面的倾角为45°~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浮反应池内设有搅拌装置(15);气浮加药口与气浮加药桶(2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浮接触池内在刮渣装置下方设有集渣槽(16),集渣槽一侧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浮排泥口(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渣槽顶部设有向集渣槽外部倾斜的导渣板(16-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浮接触池设有回流水出水口(18),所述的回流水出水口与压力容器罐(19)通过管路连接,回流水出水口与压力容器罐之间设有加压泵(20);所述的压力容器罐与空压机(21)连接,并与气浮接触池中的溶气水进水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刮渣装置为履带多刮板式刮渣机。
CN202322895281.9U 2023-10-27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 Active CN221319661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19661U true CN221319661U (zh) 2024-07-12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4141A (zh) 一种可显著提高经济性的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方法
CN103435235A (zh) 一种餐厨垃圾滤液的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01591118A (zh) 多功能通用污水处理系统
CN207713466U (zh) 一种电絮凝高密度澄清池
CN112645545A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0482801B (zh) 一体化废水生物同步脱氮除钙装置及其方法
CN105293822B (zh) 煤化工行业污水处理基础工艺
CN105130133A (zh) 水溶性涂料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01050013B (zh) 污水有机铁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CN113149194A (zh) 一种促进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两级沉淀的方法
CN211170214U (zh)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0595673U (zh) 一种企业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CN218893548U (zh) 一种污水预处理装置及含磷污水处理系统
CN221319661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预处理装置
CN108640334B (zh) 含油污水三段高效复合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210945112U (zh) 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减少进水悬浮物和硫化物的预处理装置
CN210480920U (zh) 一种带污泥回流的气浮系统
CN210457829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设备
CN210367291U (zh) 一种含煤废水处理系统
CN210796117U (zh) 一种环保废水处理净化装置
CN210528702U (zh) 电镀废水再生回用集成化处理装置
CN201268648Y (zh) 多功能通用污水处理系统
CN218755326U (zh) 一种高浓度含氟废水单元耦合深度净化系统
CN212713060U (zh) 斜管沉淀池及高磷废水处理系统
CN220579025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