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04981U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04981U CN221304981U CN202323242011.4U CN202323242011U CN221304981U CN 221304981 U CN221304981 U CN 221304981U CN 202323242011 U CN202323242011 U CN 202323242011U CN 221304981 U CN221304981 U CN 2213049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tor
- mobile terminal
- frame
- disposed
- fixed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8 elect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辐射体和用于固定功能器件的固定框架,部分固定框架用作第二辐射体,其中,第一辐射体与移动终端的馈电单元连接,第二辐射体配置成能够与第一辐射体耦合以产生辐射信号。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利用部分功能器件的固定框架作为第二辐射体使用,使得第二辐射体在第一辐射体馈电时能够与第一辐射体耦合以产生辐射信号,而固定框架既能够被用来固定安装功能器件,又能够作为天线结构的一部分参与辐射信号而增长辐射的长度,得以实现在有限的设计空间内提升天线性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所融合的频段越来越多,而使用的天线数量越多,堆叠环境就越恶劣。随着对手机窄边框的追求,导致终端内部空间资源紧张,当紧挨周边天线空间上无法让步时,就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确保天线性能的同时增加天线的辐射长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辐射体和用于固定功能器件的固定框架,部分所述固定框架用作第二辐射体,其中,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馈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辐射体配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一辐射体耦合以产生辐射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体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处,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辐射体在所述第一辐射体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辐射体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体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的拐角处,且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沿顶部边框方向延伸的第一辐射枝节和沿侧部边框方向延伸的第二辐射枝节,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枝节或者与所述第二辐射枝节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枝节和所述第二辐射枝节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二辐射体构造成L型,且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第三辐射枝节和第四辐射枝节,所述第三辐射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枝节的开路端的端部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辐射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枝节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框架包括靠近所述移动终端边框方向的第一框体和远离所述移动终端边框方向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间隔设置并围成用于容纳功能器件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二框架用作所述第二辐射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体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顶部边框处,所述固定框架为听筒固定框架。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耦合并激励为多模态谐振天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体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馈电端口,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匹配调谐电路,所述匹配调谐电路与所述馈电端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匹配调谐电路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路板上,所述连接部通过金属弹片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移动终端利用部分功能器件的固定框架作为第二辐射体使用,使得第二辐射体在第一辐射体馈电时能够与第一辐射体耦合以产生辐射信号,从而实现功能器件固定框架的复用,也即,固定框架既能够被用来固定安装功能器件,又能够作为天线结构的一部分参与辐射信号,而由于固定框架的存在并没有对移动终端内部设计空间进行额外占用,因此得以实现在不拉长第一辐射体走线的情况下增加天线的辐射长度并提升天线性能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架构原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净空区域示意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净空区域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示出的移动终端天线和相关技术天线的性能对比图。
图6和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天线性能仿真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辐射体,111-第一辐射枝节,112-第二辐射枝节,113-连接部,114-金属弹片,12-第二辐射体,121-第三辐射枝节,122-第四辐射枝节,2-固定框架,21-第一框体,22-第二框体,3-匹配调谐电路,4-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根据相应附图指示的方向进行定义的,而“内”、“外”是指相应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所有获取信号、信息或数据的动作都是在遵照所在地国家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并获得由相应装置所有者给予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示例性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具体的,本公开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第一辐射体11和用于固定功能器件的固定框架2,部分固定框架2用作第二辐射体12,其中,第一辐射体11与移动终端的馈电单元连接,第二辐射体12配置成能够与第一辐射体11耦合以产生辐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功能器件是指用于实现移动终端特定功能的电子元器件,例如,功能器件可以是移动终端的听筒、摄像模组、侧键、指纹模组或者话筒等电子元器件,而固定框架2即是指用于起到安装固定这些功能器件的框架结构,例如固定听筒的中框结构。用于与第一辐射体11耦合而产生辐射信号的固定框架2可以根据第一辐射体11的位置而选择,例如,当第一辐射体11为设置在移动终端顶部的B41频段天线时,对应的固定框架2可以采用听筒固定框架。
第一辐射体11可以采用移动终端中原有的天线结构,馈电单元用于向第一辐射体11提供电流,以激励第一辐射体11产生辐射信号。部分固定框架2用作第二辐射体12,第二辐射体12配置成能够与第一辐射体11耦合以产生辐射信号,这里的耦合是指因第一辐射体11流过电流而在第一辐射体11和第二辐射体12之间产生的电磁效应。
固定框架2在现有设计下并不参与信号辐射,而是相当于地板的一部分。通过使得固定框架2例如以截断的方式形成为两部分,然后使得固定框架2其中的一部分不再作为地板,而是能够在第一辐射体11馈电时与第一辐射体11产生耦合,从而实现参与天线辐射的目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二辐射体12是区别于相关技术中的寄生枝节而使用的,具体来说,寄生枝节是直接接地,即寄生枝节并非作为天线结构辐射体本身而设置,也即寄生枝节与天线本体(本公开中的第一辐射体11)之间没有产生耦合租用,而本公开中的第二辐射体12是作为天线结构的一部分而通过耦合产生辐射。也即,固定框架2既能够被用来固定安装功能器件,又能够作为天线结构的一部分参与辐射信号而增长辐射的长度,这可以被看作是对固定框架2在功能上的复用。
由于第二辐射体12是通过用于固定功能器件的固定框架2的一部分而形成的,而固定框架2的存在并没有对移动终端内部设计空间进行额外占用,因此,第二辐射体12能够在不拉长第一辐射体11走线的情况下增加天线结构辐射的长度,以提高天线的性能。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移动终端利用部分功能器件的固定框架2作为第二辐射体12使用,使得第二辐射体12在第一辐射体11馈电时能够与第一辐射体11耦合以产生辐射信号,从而实现功能器件固定框架2的复用,也即,固定框架2既能够被用来固定安装功能器件,又能够作为天线结构的一部分参与辐射信号,而由于固定框架的存在并没有对移动终端内部设计空间进行额外占用,因此得以实现在不拉长第一辐射体走线的情况下增加天线的辐射长度并提升天线性能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辐射体11设置在移动终端的边框处,也就说在该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体11为边框天线。第二辐射体12与第一辐射体11平行设置,且第二辐射体12在第一辐射体11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辐射体11至少部分重叠。其中,第一辐射体11和第二辐射体12在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能够被用于确保第一辐射体11与第二辐射体12之间耦合效用的产生。并且第一辐射体11和第二辐射体12平行设置,即第一辐射体11和第二辐射体12之间采用了一种平行堆叠的方式,属于平面式辐射体设计,有利于节省移动终端边框的空间,尤其适用于具有极致的窄边框移动终端中。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同时参考图1和图2,第一辐射体11设置在移动终端的边框的拐角处,以设置在终端顶部拐角处的B41频段天线为例,第一辐射体11包括沿顶部边框方向延伸的第一辐射枝节111和沿侧部边框方向延伸的第二辐射枝节112。可选地,第一辐射枝节111和第二辐射枝节112为一体成型,也即,第一辐射体11采用T型天线。其中,第二辐射体12与第一辐射枝节111或者第二辐射体12与第二辐射枝节112平行设置。图中示出为第二辐射体12与第一辐射枝节111平行设置。应当理解的是,根据天线结构具体设置位置以及所激励的频段的不同,第一辐射体11还可以采用IFA天线或者L型天线等,此处不再赘述。
如前所述,相关技术中由于固定框架2作为地板的一部分而并不参与天线辐射,因此如图4所示,所形成的净空区域即图中的d。而像本公开那样将部分固定框架2作为辐射体使用而参与天线辐射,如图3所示,使得净空区域由原本的d增大到d0(d0>d),有利于提供一个更宽的带宽,使得提升范围在中高频,实现天线效率的提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仍以B41频段为例,第二辐射体12构造成L型,且第二辐射体12包括第三辐射枝节121和第四辐射枝节122,第三辐射枝节121与第一辐射枝节111的开路端的端部间隔设置,第四辐射枝节122与第一辐射枝节111平行设置。也即,天线配置为包括一个T型的天线(第一辐射体11)加上一个L型的辐射枝节(第二辐射体12)的结构。如图5所示,其中的虚线为本公开提供的经优化后的天线性能的仿真结果,实现为参考方案(常规T型天线)天线性能的仿真结果,经比对可知,二者在低频性能差别不大,但是在中高频,特别是从B1频段以后,整体提升能够达到2db以上,说明天线性能提升较为明显。继续参考图6和图7,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经优化后的天线在中高频曲线较为平稳,说明性能更为均衡。
作为能够实现以部分固定框架2用作第二辐射体12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固定框架2可以包括靠近移动终端边框方向的第一框体21和远离移动终端边框方向的第二框体22,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2间隔设置并围成用于容纳功能器件的容纳空间,即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为分体式结构,其中,第二框架22用作第二辐射体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框架2可以一体成型,然后采用截断等方式将固定框架2分隔成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其中,第一框架21的两个端部即端口5和端口6。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制造时便将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构造成分体式,只要保证其对功能器件的安装固定即可。
用于与第一辐射体11耦合而产生辐射信号的固定框架2可以根据第一辐射体11的位置而选择,以第一辐射体11为设置在移动终端顶部的B41频段天线时,即,第一辐射体11设置在移动终端的顶部的边框处,在移动终端的顶部通常布置有听筒,对应的固定框架2即为听筒固定框架。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框架2也可以是摄像模组固定框架。而当第一辐射体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底部边框处时,固定支架2还可以是指纹模组固定框架或者话筒固定框架等。
根据本公开示例性提供的实施方式,第一辐射体11和第二辐射体12耦合并激励为多模态谐振天线,多模态谐振包括基本模态以及与基本模态相适应的高次模态,从而使天线具有多频段工作特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辐射体11设置有连接部113,连接部113设置有馈电端口,移动终端设置有匹配调谐电路3,匹配调谐电路3与馈电端口连接。匹配调谐电路与馈电端口电连接,进而通过调节匹配调谐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对天线结构的模态进行调节。具体的,馈电单元发出控制信号,对匹配调谐电路3的元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进而控制天线结构以基本模态为基础,并可以工作在高次模态下,以覆盖多频段。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模态谐振还可以通过滤波分频电路而实现,即,将前述的匹配调谐电路3替换成滤波分频电路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匹配调谐电路3设置在移动终端的电路板4上,连接部113通过金属弹片114与电路板4连接。即,借助于金属弹片114的弹性力,能够可靠地将连接部113与匹配调谐电路3连接,确保通讯质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辐射体和用于固定功能器件的固定框架,部分所述固定框架用作第二辐射体,其中,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馈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辐射体配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一辐射体耦合以产生辐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处,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辐射体在所述第一辐射体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辐射体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的拐角处,且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沿顶部边框方向延伸的第一辐射枝节和沿侧部边框方向延伸的第二辐射枝节,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枝节或者与所述第二辐射枝节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枝节和所述第二辐射枝节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体构造成L型,且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第三辐射枝节和第四辐射枝节,所述第三辐射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枝节的开路端的端部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辐射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枝节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包括靠近所述移动终端边框方向的第一框体和远离所述移动终端边框方向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间隔设置并围成用于容纳功能器件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二框体用作所述第二辐射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顶部边框处,所述固定框架为听筒固定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耦合并激励为多模态谐振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馈电端口,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匹配调谐电路,所述匹配调谐电路与所述馈电端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调谐电路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路板上,所述连接部通过金属弹片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42011.4U CN221304981U (zh) | 2023-11-29 | 2023-11-29 | 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42011.4U CN221304981U (zh) | 2023-11-29 | 2023-11-29 | 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04981U true CN221304981U (zh) | 2024-07-09 |
Family
ID=91746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242011.4U Active CN221304981U (zh) | 2023-11-29 | 2023-11-29 | 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04981U (zh) |
-
2023
- 2023-11-29 CN CN202323242011.4U patent/CN2213049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40021998A1 (en) |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9300055B2 (en) | Mobile device with two antennas and antenna switch modules | |
CN107645043B (zh) |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 |
US9077085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system with high isolation | |
TWI656691B (zh) |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 |
US20230223677A1 (en) | Antenna and Terminal | |
US8593351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221304981U (zh) | 移动终端 | |
US10923816B2 (en) | Antenna system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6129637B (zh) | 基于谐振环去耦结构的多天线mimo系统 | |
CN110445917B (zh) | 一种终端 | |
EP4421981A1 (en) | Antenna structure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13451771A (zh) | 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 | |
US10784565B2 (en) | Mobile device and antenna structure therein | |
CN115313046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09344306U (zh) | 一种天线结构以及通信设备 | |
CN110459860B (zh) | 后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 |
US10700409B2 (en) | Back cov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1342670B1 (en) | Antenna structure | |
WO2023185083A1 (zh) | 一种终端天线及电子设备 | |
US20240380113A1 (en) | Microstrip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095098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腔体噪声抑制方法 | |
CN217719965U (zh) | 终端设备 | |
CN219226612U (zh) | 一种天线组件以及终端设备 | |
US20240113432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