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86449U - 一种自动水封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水封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86449U
CN221286449U CN202322590010.2U CN202322590010U CN221286449U CN 221286449 U CN221286449 U CN 221286449U CN 202322590010 U CN202322590010 U CN 202322590010U CN 221286449 U CN221286449 U CN 221286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drainage
sealed bottle
water
automatic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900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紫辉
梁俊丽
梁倩
施黎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86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86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水封瓶,属于水封瓶技术领域;水封瓶体,以及设置在其两端的挂架,水封瓶体顶端安装有通气管和引流内管,通气管和引流内管均延伸至水封瓶体内部进行连通,且引流内管内端长度大于通气管的内端长度,引流内管外端安装有可拆卸的引流外管,还包括用于调节引流内管内端开启和封闭状态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引流内管内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滑管、底管和弹簧以及浮动件组成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可以使引流内管调整至开启封闭状态,防止水或气体进入胸腔内,从而降低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水封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封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水封瓶。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流袋引流:适用于吸管引流,多用于引流胸腔积液,包括三种引流方式,一是引流管直接接到一密封地所料引流袋,因没有水封瓶不能产生负压,因此,不适用肺内仍有漏气的病例,二是水封瓶引流:适用于大部分病例,可排出胸内积气、积液、积血及脓液,三是水封瓶负压吸引引流:另外引流管内端应在水下3-4厘米。
目前,医生在给患者做完胸腔闭式引流后,一般会将水封瓶挂在病床边或是直接放置地面上,使水封瓶的位置更低,且瓶身的液面高于水封管,起到水封的目的,病人行走时随身携带水封瓶,若病人不慎跌倒,此时水封瓶内的引流管未处于水中,易导致水倒流至胸腔内或气体进入胸腔内,现有采取的补救方式是在水封瓶倒下后,立即夹闭引流管进行封闭,并扶正引流瓶,但病人倒下后,其第一时间难以做出一系列补救动作,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水封瓶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水封瓶以解决现有采取的补救方式是在水封瓶倒下后,立即夹闭引流管进行封闭,并扶正引流瓶,但病人倒下后,其第一时间难以做出一系列补救动作,从而易导致水倒流至胸腔内或气体进入胸腔内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水封瓶,包括:水封瓶体,以及设置在其两端的挂架,所述水封瓶体顶端安装有通气管和引流内管,所述通气管和引流内管均延伸至所述水封瓶体内部进行连通,且所述引流内管内端长度大于所述通气管的内端长度,所述引流内管外端安装有可拆卸的引流外管,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引流内管内端开启和封闭状态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引流内管内端相连接,调节机构可以使引流内管调整至开启封闭状态,防止水或气体进入胸腔内,从而降低安全隐患。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插拔连接在引流内管内端的底管,底管底部封闭,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且底管内还滑动连接有内滑管,内滑管外表面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浮动件,底管周侧面还开设有一对第二凹槽,一对第二凹槽与开设在引流内管内端的一对第一凹槽为同一方向,底管内安装有用于对内滑管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复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与底管顶端的第二挡板,以及固定连接在内滑管顶端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安装有弹簧,内滑管外壁和底管内壁贴合,底管外壁和引流内管内壁贴合,浮动件的浮力大于弹簧的弹力,浮动件通过液面浮起时,浮动件通过支架带动内滑管向上移动,内滑管向上移动时,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用时,当水封瓶体倒下,浮动件脱离液体无法浮起,同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进行复位,同时弹簧带动内滑管复位,内滑管外壁对引流内管上的第一凹槽进行封闭,此时引流内管为封闭状态;当水封瓶体扶正以后,浮动件在液体中浮起,浮动件浮起时带动内滑管上移,使第一凹槽打开,此时引流内管为开启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浮动件为浮动板、浮动球或浮动气囊,只要浮动件在液体中浮力大于弹簧的弹力,能顺利使弹簧压缩即可。
优选地,所述水封瓶体为向外凸起的球形瓶体,通过设置水封瓶体为球形瓶体,当水封瓶体倒下时,水封瓶体内的液体处于球形瓶体内的凹部区域,从而导致倒下后的水封瓶体内的水影响调节机构触发。
优选地,弹簧为塑料制成,塑料弹簧耐腐蚀性好,注塑生产成本更低,并利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内滑管、底管和弹簧以及浮动件组成的调节机构,
当水封瓶体倒下,浮动件脱离液体无法浮起,同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进行复位,同时弹簧带动内滑管复位,内滑管外壁对引流内管上的第一凹槽进行封闭,此时引流内管为封闭状态;当水封瓶体扶正以后,浮动件在液体中浮起,浮动件浮起时带动内滑管上移,使第一凹槽打开,此时引流内管为开启状态,达到自动开启或关闭引流内管的目的,从而在水封瓶体倒下后,防止水或气体进入胸腔内,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来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且使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公开。
图1为自动水封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水封瓶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自动水封瓶的调节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自动水封瓶的底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B部分局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水封瓶体;2、通气管;3、引流内管;4、引流外管;5、调节机构;6、第一凹槽;7、底管;8、内滑管;9、第一挡板;10、第二凹槽;11、第二挡板;12、弹簧;13、支架;14、浮动件;15、球形瓶体。
如图所示,为了能明确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在图中标注了特定的结构和器件,但这仅为示意需要,并非意图将本实用新型限定在该特定结构、器件和环境中,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器件和环境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所进行的调整或者修改仍然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水封瓶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在这里做以说明的是,为了使实施例更加详尽,下面的实施例为最佳、优选实施例,对于一些公知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替代方式而进行实施;而且附图部分仅是为了更具体的描述实施例,而并不旨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指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其它实施例(无论是否明确描述)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应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
通常,可以至少部分从上下文中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另外,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不一定旨在传达一组排他性的因素,而是可以替代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上下文,允许存在不一定明确描述的其他因素。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之上”和“在……上方”的含义应当以最宽方式被解读,以使得“在……上”不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之上”或“在……上方”不仅表示“在”某物“之上”或“上方”的含义,而且还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之上”或“上方”且其间没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
此外,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部”、“在…之上”、“上部”等空间相关术语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可以用于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如在附图中示出的。空间相关术语旨在涵盖除了在附图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在设备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设备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被定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可以类似地被相应解释。
如图1和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水封瓶,包括:水封瓶体1,以及设置在其两端的挂架,水封瓶体1顶端安装有通气管2和引流内管3,通气管2和引流内管3均延伸至水封瓶体1内部进行连通,且引流内管3内端长度大于通气管2的内端长度,引流内管3外端安装有可拆卸的引流外管4,还包括用于调节引流内管3内端开启和封闭状态的调节机构5,调节机构5与引流内管3内端相连接,调节机构5可以使引流内管3调整至开启封闭状态,从而防止水或气体进入胸腔内,降低安全隐患。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图5所示,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插拔连接在引流内管3内端的底管7,底管7底部封闭,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11,且底管7内还滑动连接有内滑管8,内滑管8外表面通过支架13固定连接有浮动件14,底管7周侧面还开设有一对第二凹槽10,一对第二凹槽10与开设在引流内管3内端的一对第一凹槽6为同一方向,底管7内安装有用于对内滑管8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复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与底管7顶端的第二挡板11,以及固定连接在内滑管8顶端的第一挡板9,第一挡板9与第二挡板11之间安装有弹簧12,内滑管8外壁和底管7内壁贴合,底管7外壁和引流内管3内壁贴合,浮动件14的浮力大于弹簧12的弹力,浮动件14通过液面浮起时,浮动件14通过支架13带动内滑管8向上移动,内滑管8向上移动时,使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使用时,当水封瓶体1倒下,浮动件14脱离液体无法浮起,同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2进行复位,同时弹簧12带动内滑管8复位,内滑管8外壁对引流内管3上的第一凹槽6进行封闭,此时引流内管3为封闭状态;当水封瓶体1扶正以后,浮动件14在液体中浮起,浮动件14浮起时带动内滑管8上移,使第一凹槽6打开,此时引流内管3为开启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浮动件14为浮动板、浮动球或浮动气囊,只要浮动件14在液体中浮力大于弹簧12的弹力,能顺利使弹簧12压缩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水封瓶体1为向外凸起的球形瓶体15,通过设置水封瓶体1为球形瓶体15,当水封瓶体1倒下时,水封瓶体1内的液体处于球形瓶体15内的凹部区域,从而导致倒下后的水封瓶体1内的水影响调节机构5触发。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12为塑料制成,塑料弹簧12耐腐蚀性好,注塑生产成本更低,并利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安装时,首先把内滑管8装入底管7内,且支架13位于第二凹槽10内,接着将弹簧12装入底管7内,且弹簧12两端分别抵在第二挡板11和第一挡板9上,最后将底管7插接固定在引流内管3即可,且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10对准,浮动件14位于引流外管4外周;底管7为塑料制品,塑料制品具有一定韧性,从而便于将弹簧12安装在其内部。
使用时,当水封瓶体1倒下,浮动件14脱离液体无法浮起,同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2进行复位,同时弹簧12带动内滑管8复位,内滑管8外壁对引流内管3上的第一凹槽6进行封闭,此时引流内管3为封闭状态;当水封瓶体1扶正以后,浮动件14在液体中浮起,浮动件14浮起时带动内滑管8上移,使第一凹槽6打开,此时引流内管3为开启状态,从而在水封瓶体1倒下后,防止水或气体进入胸腔内,降低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动水封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封瓶体(1),以及设置在其两端的挂架,所述水封瓶体(1)顶端安装有通气管(2)和引流内管(3),所述通气管(2)和引流内管(3)均延伸至所述水封瓶体(1)内部进行连通,且所述引流内管(3)内端长度大于所述通气管(2)的内端长度,所述引流内管(3)外端安装有可拆卸的引流外管(4);
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引流内管(3)内端开启和封闭状态的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与所述引流内管(3)内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水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插拔连接在所述引流内管(3)内端的底管(7),所述底管(7)底部封闭,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11),且底管(7)内还滑动连接有内滑管(8),所述内滑管(8)外表面通过支架(13)固定连接有浮动件(14);
所述底管(7)周侧面还开设有一对第二凹槽(10),一对所述第二凹槽(10)与开设在所述引流内管(3)内端的一对第一凹槽(6)为同一方向;
所述底管(7)内还安装有用于对内滑管(8)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水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与所述底管(7)顶端的第二挡板(11),以及固定连接在内滑管(8)顶端的第一挡板(9),所述第一挡板(9)与所述第二挡板(11)之间安装有弹簧(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水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14)的浮力大于所述弹簧(12)的弹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水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14)通过液面浮起时,所述浮动件(14)通过支架(13)带动所述内滑管(8)向上移动,所述内滑管(8)向上移动时,使所述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水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管(8)外壁和所述底管(7)内壁贴合,所述底管(7)外壁和所述引流内管(3)内壁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水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2)为塑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水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瓶体(1)为向外凸起的球形瓶体(15)。
CN202322590010.2U 2023-09-24 一种自动水封瓶 Active CN22128644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86449U true CN221286449U (zh) 2024-07-09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22407A (en) One-way flex valve
US3900029A (en) Closed surgical evacuator
CN221286449U (zh) 一种自动水封瓶
CN206203013U (zh) 自吸式乳液出液机构及护肤液瓶
CN107929833A (zh) 一种防倒流负压引流装置
CN204916556U (zh) 吸管水杯
CN110812659A (zh) 一种湿化罐及呼吸治疗设备
CN208756618U (zh) 一种负压吸引器用储液瓶
CN209475243U (zh)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CN214946611U (zh) 一种防臭同层排水止回阀
CN209662287U (zh) 一种胆囊术后引流袋固定装置
CN112087894B (zh) 一种船用电源箱
CN210138039U (zh) 鸭嘴结构式水杯
CN207935529U (zh) 一种浮球阀
CN205924560U (zh) 双室胸腔引流瓶
CN110975023A (zh) 一种内科护理吸痰装置
CN210673980U (zh) 留置尿管的防回流结构
CN219700627U (zh) 一种引流囊袋
CN208726386U (zh) 尿路引流器及含其的尿路引流装置
CN219462075U (zh) 防回流导尿护理设备
CN215023342U (zh) 一种引流装置
CN219110337U (zh) 一种抽气式的负压引流器
CN219001377U (zh) 一种负压引流瓶
CN220142382U (zh) 一种用于医疗设备的积水杯
CN2198316Y (zh) 管道逆流自动阻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