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73503U - 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273503U CN221273503U CN202322981334.9U CN202322981334U CN221273503U CN 221273503 U CN221273503 U CN 221273503U CN 202322981334 U CN202322981334 U CN 202322981334U CN 221273503 U CN221273503 U CN 2212735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rowing
- tail
- head
- rope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21 gun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935974 Paralichthys dent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投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包括抛投器主体、储气装置、抛投机构及充绳装置;所述抛投机构安装在抛投器主体发射端,所述储气装置安装在抛投器主体尾端,所述充绳装置为抛投机构内部进行充绳。喷射式改成抛射式,抛射可使抛投器减少对空气压缩,可多次发射,且发射的距离比较远;抛射式抛头器可根据抛射的距离调节不同的压力,可做到定点抛射,抛投距离远,抛投位置准确;可以发射多种救援弹,且重量轻,易于操作;当绳筒发射后,可利用气动收绳器将绳索回收,循环使用,也可使用电动收绳器进行回收,电动收绳器效率快重量轻,不依赖气源,适合在气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投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抛器主要通过储气瓶向外喷射压缩空气推动储气瓶牵引救生绳,将牵引绳或救生圈抛到被救者附近已达到救援的目的。由于发生以喷射式为主要抛投方式的抛投器发射距离比较近,发射次数比较少,对压缩空气浪费的比较多,所以效率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包括抛投器主体、储气装置、抛投机构及充绳装置;所述抛投机构安装在抛投器主体发射端,所述储气装置安装在抛投器主体尾端,所述充绳装置为抛投机构内部进行充绳;所述抛投器主体包括主气室、中间体、前气室、发射管、延长管、握柄、扳机护条、夹具、U型接头及发射手柄;所述主气室首端与中间体尾端相接,所述中间体首端与前气室尾端相接,前气室首端连接有发射管,所述发射管另一端与延长管连接;所述发射管上方设有握柄,所述握柄通过夹具固定在发射管及前气室上;所述握柄上活动安装有角度仪;所述发射管下方设有扳机护条,所述扳机护条通过螺栓固定在发射管上;所述扳机护条底部固定安装有发射手柄;所述主气室尾部与U型接头顶端相连,U型接头底端连接有储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储气装置为压缩储气瓶,所述压缩储气瓶包括储气瓶瓶体、稳压接头及转换接头;所述储气瓶瓶体开口端连接有稳压接头,所述稳压接头另一端连接有转换接头;所述储气瓶瓶体通过转换接头与U型接头底端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气装置为二氧化碳充气瓶,所述二氧化碳充气瓶包括手托螺杆、开合螺母、二氧化碳气瓶、棘轮及转换接头;所述二氧化碳气瓶外套有气瓶外壳;所述开合螺母通过密封装置固定在气瓶外壳尾部;所述手托螺杆穿过开合螺母与密封装置相接;所述手托螺杆通过棘轮。
进一步的,所述抛投机构为救生圈抛投装置,所述救生圈抛投装置包括救生圈弹、救生圈座、第一绳筒及尾翼;所述救生圈座尾端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一绳筒首端,所述救生圈弹卡接在救生圈座上;所述第一绳筒尾端固定安装有尾翼。
进一步的,所述抛投机构为牵引抛投装置,所述牵引抛投装置包括第一防撞头、第二绳筒及尾翼;所述第一防撞头固定安装在第二绳筒首端,所述第二绳筒尾端固定安装有尾翼。
进一步的,所述抛投机构为干粉式灭火弹,所述干粉式灭火弹包括破玻头、引信头、保险销、撞击块、引信管、导爆管、火药腔、灭火弹外壳及尾翼;所述引信头首端设有破玻头,引信头尾端安装有撞击块;所述撞击块外端套装有引信管,所述引信管首端与引信头尾部相接;所述引信管内依次套装有导爆管及火药腔;所述引信管外套有灭火弹外壳,所述灭火弹外壳首端套接在引信头尾部,所述引信头上插接有保险销;所述灭火弹外壳尾部套接在尾翼首端。
进一步的,所述抛投机构为折叠式锚钩,所述折叠式锚钩包括第二防撞头、挂钩连接头、连接杆、挂钩及活塞;所述连接杆穿过挂钩连接头与第二防撞头相接,所述挂钩连接头套设在第二防撞头尾部;所述挂钩与挂钩连接头活动连接;所述活塞套设在连接杆尾部;所述连接杆尾端设有穿透孔,便于连接抛投绳。
进一步的,所述尾翼包括尾翼芯,所述尾翼芯外端侧周向安装有尾翼片,所述尾翼芯尾部安装有尾翼座,所述尾翼座外端中心插接有尾翼塞;所述尾翼片为可弯折材料,便于收缩至发射管或延长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充绳装置为电动充绳器,电动充绳器包括充绳电机、电机连接套、固定座、导线环、主动轮及从动轮;所述充绳电机外套有电机连接套,所述固定座与主动轮套接在电机连接套上,所述固定座位于主动轮与充绳电机之间,所述从动轮套接在固定座一侧,并与主动轮相啮合;所述导线环尾端固定在固定座上,另一端位于从动轮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将喷射式改成抛射式,抛射可使抛投器减少对空气压缩,可以多次发射,且发射的距离比较远;(2)抛射式抛头器可根据抛射的距离调节不同的压力,可做到定点抛射,抛投距离远,抛投位置准确;(3)可以发射多种救援弹,且重量轻,携带方便,易于操作;(4)当绳筒发射后,可利用气动收绳器将绳索回收,循环使用,也可使用电动收绳器进行回收,电动收绳器效率快重量轻,不依赖气源,适合在气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抛投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体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储气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碳充气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救生圈抛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抛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粉式灭火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粉式灭火弹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锚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尾翼的爆炸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充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充绳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抛投器主体;10、发射手柄;11、主气室;12、中间体;121、阀帽;122、阀帽座;123、阀座螺栓;124、阀座杆;125、排气阀;126、泄压阀;127、保险阀;128、气压表;129、中间体座;13、前气室;14、发射管;15、延长管;16、握柄;17、扳机护条;18、夹具;19、U型接头;2、储气装置;21、压缩储气瓶;211、储气瓶瓶体;212、稳压接头;22、二氧化碳充气瓶;221、手托螺杆;222、开合螺母;223、二氧化碳气瓶;224、棘轮;23、转换接头;3、抛投机构;31、救生圈抛投装置;311、救生圈弹;312、救生圈座;313、第一绳筒;32、牵引抛投装置;321、第一防撞头;322、第二绳筒;33、干粉式灭火弹;331、破玻头;332、引信头;333、保险销;334、撞击块;335、引信管;336、导爆管;337、火药腔;338、灭火弹外壳;34、折叠式锚钩;341、第二防撞头;342、挂钩连接头;343、连接杆;344、挂钩;345、活塞;35、水弹;36、尾翼;361、尾翼芯;362尾翼片;363、尾翼座;364、尾翼塞;4、充绳装置;41、电动充绳器;411、充绳电机;412、电机连接套;413、固定座;414、导线环;415、主动轮;416、从动轮;42、气动充绳器;421、压线头;422、压杆;423、连接块;424、气开关;425、气管接头;5、角度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包括抛投器主体1、储气装置2、抛投机构3及充绳装置4;所述抛投机构3安装在抛投器主体1发射端,所述储气装置2安装在抛投器主体1尾端,所述充绳装置4为抛投机构3内部进行充绳。
抛投器主体1包括主气室11、中间体12、前气室13、发射管14、延长管15、握柄16、扳机护条17、夹具18、U型接头19及发射手柄10;所述主气室11首端与中间体12尾端相接,所述中间体12首端与前气室13尾端相接,前气室13首端连接有发射管14,所述发射管14另一端与延长管15连接;所述发射管14上方设有握柄16,所述握柄16通过夹具18固定在发射管14及前气室13上;所述握柄16上活动安装有角度仪5;发射人员可以根据测距仪测定的距离配合角度仪5,调试抛投器的上扬角度设置抛投的距离。所述发射管14下方设有扳机护条17,所述扳机护条17通过螺栓固定在发射管14上;所述扳机护条17底部固定安装有发射手柄10;所述主气室11尾部与U型接头19顶端相连,U型接头19底端连接有储气装置2。
中间体12包括中间体座129,所述中间体座129外接有排气阀125、泄压阀126、保险阀127及气压表128,中间体座129中部套接有阀座杆124,所述阀座杆124旋接有阀座螺栓123,阀座螺栓123固定连接有阀帽座122,阀帽座122套接有阀帽121。
压缩空气储在压缩储气瓶21内通过稳压接头212进入U型接头19中的通气管进入阀帽121内,阀帽121受到空气压力向前顶出,将前气室13排气口堵塞空气通过阀帽121和阀帽座122间隙,充满整个前气室13和主气室11使整个气室产生一个压力平衡,当排气阀125被下压,空气由排气阀125排出,阀帽121的平衡压力受到了破坏,向后退缩,主气室11所有压缩空气由排气口向前排出将发射管14内的绳筒向前抛出抛射到救援者附近,以达到救援的目的。
储气装置2为压缩储气瓶21,所述压缩储气瓶21包括储气瓶瓶体211、稳压接头212及转换接头23;所述储气瓶瓶体211开口端连接有稳压接头212,所述稳压接头212另一端连接有转换接头23;所述储气瓶瓶体211通过转换接头23与U型接头19底端相接。
抛投机构3为救生圈抛投装置31,所述救生圈抛投装置31包括救生圈弹311、救生圈座312、第一绳筒313及尾翼36;所述救生圈座312尾端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一绳筒313首端,所述救生圈弹311卡接在救生圈座312上;所述第一绳筒313尾端固定安装有尾翼36。抛头绳索通过充绳装置4整齐的排列在第一绳筒313内,当绳筒被抛出时救生圈座312脱落救援绳从绳筒拉出,折叠尾翼打开,起到稳定飞行的作用,绳筒继续向前飞,抛射距离在200m。
尾翼36包括尾翼芯361,所述尾翼芯361外端侧周向安装有尾翼片362,所述尾翼芯361尾部安装有尾翼座363,所述尾翼座363外端中心插接有尾翼塞364;所述尾翼片362为可弯折材料,便于收缩至发射管14或延长管15内。
充绳装置4为电动充绳器41,电动充绳器41包括充绳电机411、电机连接套412、固定座413、导线环414、主动轮415及从动轮416;所述充绳电机411外套有电机连接套412,所述固定座413与主动轮415套接在电机连接套412上,所述固定座413位于主动轮415与充绳电机411之间,所述从动轮416套接在固定座413一侧,并与主动轮415相啮合;所述导线环414尾端固定在固定座413上,另一端位于从动轮416上方。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储气装置2为二氧化碳充气瓶22,所述二氧化碳充气瓶22包括手托螺杆221、开合螺母222、二氧化碳气瓶223、棘轮224及转换接头23;所述二氧化碳气瓶223外套有气瓶外壳;所述开合螺母222通过密封装置固定在气瓶外壳尾部;所述手托螺杆221穿过开合螺母222与密封装置相接;所述手托螺杆221通过棘轮224。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抛投机构3为牵引抛投装置32,所述牵引抛投装置32包括第一防撞头321、第二绳筒322及尾翼36;所述第一防撞头321固定安装在第二绳筒322首端,所述第二绳筒322尾端固定安装有尾翼36。抛头绳索通过充绳装置4整齐的排列在绳筒内,当绳筒被抛出时第一防撞头321脱落救援绳从第二绳筒322拉出,折叠尾翼打开,起到稳定飞行的作用,第二绳筒322继续向前飞,抛射距离在250m。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抛投机构3为干粉式灭火弹33,所述干粉式灭火弹33包括破玻头331、引信头332、保险销333、撞击块334、引信管335、导爆管336、火药腔337、灭火弹外壳338及尾翼36;所述引信头332首端设有破玻头331,引信头332尾端安装有撞击块334;所述撞击块334外端套装有引信管335,所述引信管335首端与引信头332尾部相接;所述引信管335内依次套装有导爆管336及火药腔337;所述引信管335外套有灭火弹外壳338,所述灭火弹外壳338首端套接在引信头332尾部,所述引信头332上插接有保险销333所述灭火弹外壳338尾部套接在尾翼36首端。
抛投器干粉式灭火弹33发射距离30-100m,当干粉式灭火弹33发射时,打击块向后撞击沿时引信,当干粉式灭火弹33飞行到火源上方,火药燃烧爆炸将干粉泼洒在火源上灭火,干粉式灭火弹33可根据火源的距离调节压力,进行定点抛射,灭火弹顶端安装有超硬破碎头可对建筑物钢化玻璃进行破拆。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抛投机构3为折叠式锚钩34,所述折叠式锚钩34包括第二防撞头341、挂钩连接头342、连接杆343、挂钩344及活塞345;所述连接杆343穿过挂钩连接头342与第二防撞头341相接,所述挂钩连接头342套设在第二防撞头341尾部;所述挂钩344与挂钩连接头342活动连接;所述活塞345套设在连接杆343尾部;所述连接杆343尾端设有穿透孔,便于连接抛投绳;所述折叠式锚钩34可收缩至发射管14或延长管15内。折叠式锚钩34利用杠杆式折叠结构体型小,重量轻、可折叠在发射筒内发射速度快,距离远,发射距离50m-150m。
实施例六:
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抛投机构3为水弹35。水弹35可以对救援者进行定点抛射根据不同的距离调整气压,发射距离50m-150m,可以精准抛射,准确度高,误差小,可多次发射,效率更快。
实施例七:
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充绳装置4为气动充绳器42,所述气动充绳器包括压线头421、压杆422、连接块423、气开关424及气管接头425;所述压线头421卡接在压杆422尾端,所述压杆422首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23一端,所述连接块423另一端卡接有气开关424;所述气开关424首端卡接有气管接头425。
工作原理
压缩空气储在储气瓶内通过稳压接头212进入U型接头19中的通气管进入阀帽121内,阀帽121受到空气压力向前顶出,将前气室13排气口堵塞空气通过阀帽121和阀帽座122间隙,充满整个前气室13和主气室11使整个气室产生一个压力平衡,当排气阀125被下压,空气由排气阀125排出,阀帽121的平衡压力受到了破坏,向后退缩,主气室11所有压缩空气由排气口向前排出将发射管14内的绳筒向前抛出抛射到救援者附近,以达到救援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抛投器主体(1)、储气装置(2)、抛投机构(3)及充绳装置(4);所述抛投机构(3)安装在抛投器主体(1)发射端,所述储气装置(2)安装在抛投器主体(1)尾端,所述充绳装置(4)为抛投机构(3)内部进行充绳;所述抛投器主体(1)包括主气室(11)、中间体(12)、前气室(13)、发射管(14)、延长管(15)、握柄(16)、扳机护条(17)、夹具(18)、U型接头(19)及发射手柄(10);所述主气室(11)首端与中间体(12)尾端相接,所述中间体(12)首端与前气室(13)尾端相接,前气室(13)首端连接有发射管(14),所述发射管(14)另一端与延长管(15)连接;所述发射管(14)上方设有握柄(16),所述握柄(16)通过夹具(18)固定在发射管(14)及前气室(13)上;所述握柄(16)上活动安装有角度仪(5);所述发射管(14)下方设有扳机护条(17),所述扳机护条(17)通过螺栓固定在发射管(14)上;所述扳机护条(17)底部固定安装有发射手柄(10);所述主气室(11)尾部与U型接头(19)顶端相连,U型接头(19)底端连接有储气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装置(2)为压缩储气瓶(21),所述压缩储气瓶(21)包括储气瓶瓶体(211)、稳压接头(212)及转换接头(23);所述储气瓶瓶体(211)开口端连接有稳压接头(212),所述稳压接头(212)另一端连接有转换接头(23);所述储气瓶瓶体(211)通过转换接头(23)与U型接头(19)底端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装置(2)为二氧化碳充气瓶(22),所述二氧化碳充气瓶(22)包括手托螺杆(221)、开合螺母(222)、二氧化碳气瓶(223)、棘轮(224)及转换接头(23);所述二氧化碳气瓶(223)外套有气瓶外壳;所述开合螺母(222)通过密封装置固定在气瓶外壳尾部;所述手托螺杆(221)穿过开合螺母(222)与密封装置相接;所述手托螺杆(221)通过棘轮(2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抛投机构(3)为救生圈抛投装置(31),所述救生圈抛投装置(31)包括救生圈弹(311)、救生圈座(312)、第一绳筒(313)及尾翼(36);所述救生圈座(312)尾端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一绳筒(313)首端,所述救生圈弹(311)卡接在救生圈座(312)上;所述第一绳筒(313)尾端固定安装有尾翼(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抛投机构(3)为牵引抛投装置(32),所述牵引抛投装置(32)包括第一防撞头(321)、第二绳筒(322)及尾翼(36);所述第一防撞头(321)固定安装在第二绳筒(322)首端,所述第二绳筒(322)尾端固定安装有尾翼(3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抛投机构(3)为干粉式灭火弹(33),所述干粉式灭火弹(33)包括破玻头(331)、引信头(332)、保险销(333)、撞击块(334)、引信管(335)、导爆管(336)、火药腔(337)、灭火弹外壳(338)及尾翼(36);所述引信头(332)首端设有破玻头(331),引信头(332)尾端安装有撞击块(334);所述撞击块(334)外端套装有引信管(335),所述引信管(335)首端与引信头(332)尾部相接;所述引信管(335)内依次套装有导爆管(336)及火药腔(337);所述引信管(335)外套有灭火弹外壳(338),所述灭火弹外壳(338)首端套接在引信头(332)尾部;所述引信头(332)上插接有保险销(333);所述灭火弹外壳(338)尾部套接在尾翼(36)首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抛投机构(3)为折叠式锚钩(34),所述折叠式锚钩(34)包括第二防撞头(341)、挂钩连接头(342)、连接杆(343)、挂钩(344)及活塞(345);所述连接杆(343)穿过挂钩连接头(342)与第二防撞头(341)相接,所述挂钩连接头(342)套设在第二防撞头(341)尾部;所述挂钩(344)与挂钩连接头(342)活动连接;所述活塞(345)套设在连接杆(343)尾部;所述连接杆(343)尾端设有穿透孔,便于连接抛投绳;所述折叠式锚钩(34)可收缩至发射管(14)或延长管(15)内。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36)包括尾翼芯(361),所述尾翼芯(361)外端侧周向安装有尾翼片(362),所述尾翼芯(361)尾部安装有尾翼座(363),所述尾翼座(363)外端中心插接有尾翼塞(364);所述尾翼片(362)为可弯折材料,便于收缩至发射管(14)或延长管(15)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绳装置(4)为电动充绳器(41),电动充绳器(41)包括充绳电机(411)、电机连接套(412)、固定座(413)、导线环(414)、主动轮(415)及从动轮(416);所述充绳电机(411)外套有电机连接套(412),所述固定座(413)与主动轮(415)套接在电机连接套(412)上,所述固定座(413)位于主动轮(415)与充绳电机(411)之间,所述从动轮(416)套接在固定座(413)一侧,并与主动轮(415)相啮合;所述导线环(414)尾端固定在固定座(413)上,另一端位于从动轮(416)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81334.9U CN221273503U (zh) | 2023-11-06 | 2023-11-06 | 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81334.9U CN221273503U (zh) | 2023-11-06 | 2023-11-06 | 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273503U true CN221273503U (zh) | 2024-07-05 |
Family
ID=91694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81334.9U Active CN221273503U (zh) | 2023-11-06 | 2023-11-06 | 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273503U (zh) |
-
2023
- 2023-11-06 CN CN202322981334.9U patent/CN2212735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54715B (zh) | 一种无人机载消防弹发射系统和发射方法 | |
CN101985308B (zh) | 气动活塞式抛投器 | |
KR102400227B1 (ko) | 인명구조용 구명튜브 발사장치 | |
CN101734359A (zh) | 气动式抛投器 | |
CN210644922U (zh) | 一种二氧化碳相变膨胀发射灭火装置 | |
CN101298281A (zh) | 一种远距离投射的救生装置 | |
WO2019114593A1 (zh) | 灭火弹及其发射系统 | |
CN105258552A (zh) | 远距离电动抛投器 | |
CN208511750U (zh) | 机载消防灭火弹 | |
CN202511705U (zh) | 一种参数可调的自控发射式撇缆枪 | |
CN107998550A (zh) | 远程灭火弹及其发射装置 | |
CN108744354A (zh) | 一种机载灭火弹 | |
CN221273503U (zh) | 便携式水陆两用抛投器 | |
KR101190172B1 (ko) | 수상 인명 구조장치 | |
CN202686721U (zh) | 弓弩式船用抛缆器 | |
CN104044714A (zh) | 一种火箭式抛绳救生装置 | |
CN110279957A (zh) |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楼灭火设备 | |
CN201123970Y (zh) | 一种森林灭火迫击炮弹 | |
CN209970772U (zh) | 一种救援机械抓手装置 | |
CN201914434U (zh) | 气动抛投器 | |
CN201678033U (zh) | 气动式抛投器 | |
US20130210296A1 (en) | Rescue C02 Powered Inflatable Delivery Unit | |
CN112874730A (zh) | 一种通用气动抛投设备及配套的救生系统 | |
CN101229416A (zh) | 森林灭火迫击炮弹 | |
CN2234285Y (zh) | 气压消防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