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15164U - 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15164U
CN221215164U CN202323130773.5U CN202323130773U CN221215164U CN 221215164 U CN221215164 U CN 221215164U CN 202323130773 U CN202323130773 U CN 202323130773U CN 221215164 U CN221215164 U CN 221215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group
accommodating space
plates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307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明
王金松
杨改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307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15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15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15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包装盒,包括底板、第一折合组板和两个第二折合组板,第一折合组板连接于底板中部,第一折合组板与底板的中部围合形成一第一容纳空间;两第二折合组板分别连接于底板的两端,两第二折合组板分别与底板的两端各围合形成一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位于两第二容纳空间之间,且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第一折合组板与底板的中部围合形成一个第一容纳空间,两个第二折合组板分别与底板的两端各围合形成一个第二容纳空间,形成三个独立的区域,第一容纳空间和两个第二容纳空间内均可以放置配件,在满足产品包装可靠性测试的情况下,很好的替代了纸托,该包装盒减少了物料,体积更小,包装盒单价更低。

Description

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对于一些异形、不规则形的配件一直是包装的难点,很容易导致包装成本居高不下。传统技术中都是采用插口盒包装这些配件,插口盒包括盒体以及内托,内托位于盒体内,在盒体内设置一个内托来固定各配件,以防止运输的过程中配件会出现移动现象。
但是,内托受制于生产方式都需要开模具生产,从而导致整个插口盒生产成本较高,且内托的材质一般为保丽龙的泡沫塑料,在注塑的时候会有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盒,旨在解决现有插口盒包括盒体和内托,在盒体内增加一个内托来固定各配件,内托受制于生产方式都需要开模具生产,从而导致整个插口盒生产成本较高,且内托的材质一般为保丽龙的泡沫塑料,在注塑的时候会有污染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
底板;
第一折合组板,连接于所述底板中部,所述第一折合组板与所述底板的中部围合形成一第一容纳空间;
两个第二折合组板,两所述第二折合组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两所述第二折合组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端各围合形成一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位于两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之间,且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合组板包括第一盒身以及顶盖,所述第一盒身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盒身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插口,所述顶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盒身的顶部连接、另一端卡插于所述第一插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盒身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组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组板,所述第一侧组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侧组板相抵接,两所述第一侧组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板连接,且其中一所述第一侧组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一插口,另一所述第一侧组板的顶部以及两所述第二侧组板的顶部均与所述顶盖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组板包括第一侧板以及两个第一折耳,两所述第一折耳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端连接,两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板连接,且其中一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一插口,另一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和所述顶盖连接,两所述第一折耳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并分别抵接于两所述第二侧组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组板包括第二侧板以及插板,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与所述插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侧板相抵接,所述顶盖、所述底板、两所述第一侧板以及两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插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插板插入于所述第一折耳与所述底板之间间隙内;且/或,
所述顶盖包括外盖、第一衔接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衔接板连接的插舌,所述外盖的其中两端分别与一所述第一侧组板以及所述第一衔接板连接,所述外盖的另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侧组板连接,所述第一衔接板覆盖于另一所述第一侧组板,所述插舌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合组板包括第二盒身、上盖以及锁舌,所述第二盒身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二盒身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盒身与所述上盖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插口,所述锁舌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卡插于所述第二插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盒身包括第三侧组板、与所述第三侧组板相对设置的第四侧组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五侧组板,所述第五侧组板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三侧组板和所述第四侧组板,所述上盖的其中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组板和所述第四侧组板的顶部连接、另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五侧组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三侧组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四侧组板与所述上盖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二插口,且两所述第五侧组板共同将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分隔成两个间隔设置的收纳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组板包括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顶部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第三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
所述第四侧组板包括第四侧板以及插盖,所述插盖通过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第五侧组板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所述插盖远离所述第四侧板的一端凸设有两个插入部,两所述插入部分别插入于两所述收纳仓内,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上盖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二插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侧组板包括第二折耳、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五侧板、第二衔接板与阻隔板,所述第五侧板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上盖、所述底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以及两个所述第五侧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衔接板和所述阻隔板均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衔接板与所述上盖平行设置,所述阻隔板与所述第五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衔接板与所述阻隔板的连接处设有缺口,所述插盖插入于所述缺口内,所述上盖、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一所述第五侧板、一所述第二衔接板以及一所述阻隔板围合形成所述收纳仓,所述第二折耳与所述第五侧板的一侧端连接,所述第二折耳位于所述收纳仓内,所述插入部插入于所述第二折耳与所述底板之间间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贯穿设有卡孔,所述阻隔板远离所述第二衔接板的一端凸设有卡持部,两所述卡持部均插入于所述卡孔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第一折合组板与底板的中部围合形成一个第一容纳空间,两个第二折合组板分别与底板的两端各围合形成一个第二容纳空间,形成三个独立的区域,第一容纳空间和两个第二容纳空间内均可以放置配件,在满足产品包装可靠性测试的情况下,很好的替代了纸托,相比于传统的插口盒,该包装盒减少了物料,体积更小,包装盒的综合成本单价更低,该包装盒又能作为音箱的内衬起缓冲作用,充分合理的利用空间,达到包装体积最小化,保护音箱产品的同时将成本和设计最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平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底板;11、收纳孔;20、第一折合组板;21、第一盒身;211、第一侧组板;2111、第一侧板;2112、第一折耳;212、第二侧组板;2121、第二侧板;2122、插板;22、顶盖;221、外盖;2211、观察孔;222、第一衔接板;223、插舌;23、第一插口;30、第二折合组板;31、第二盒身;311、第三侧组板;3111、第三侧板;312、第四侧组板;3121、第四侧板;3122、插盖;3123、插入部;313、第五侧组板;3131、第五侧板;3132、第二折耳;3133、第二衔接板;3134、阻隔板;3135、卡持部;32、上盖;321、卡孔;3211、通孔;3212、条形孔;33、锁舌;34、第二插口;35、缺口;40、第一容纳空间;50、第二容纳空间;60、收纳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包装盒,采用一张纸卡通过刀模模切后再沿着纸卡上的刀线经多次折叠形成,包装盒可以作为音箱中配件的外包装,本实施例的配件可以为T形支架以及各种线材等,纸卡属于硬纸类材质。
包装盒包括底板10、第一折合组板20以及两个第二折合组板30,第一折合组板20连接于底板10中部,第一折合组板20与底板10的中部围合形成一个第一容纳空间40,两个第二折合组板30分别连接于底板10的两端,两个第二折合组板30分别与底板10的两端各围合形成一个第二容纳空间50,第一容纳空间40位于两个第二容纳空间50之间,且第一容纳空间40与第二容纳空间50间隔设置,相互之间并不连通,形成三个独立的区域,第一容纳空间40和两个第二容纳空间50内均可以放置音箱的各配件,整个包装盒从侧面看为“T”形,包装盒可以作为配件的外包装,同时又能作为音箱的缓冲内衬,包装盒的材质可以循环回收利用,成本低,运输仓储便捷,包装后一致性高,能充分展示包装的设计魅力,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产品体验。
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合组板20包括第一盒身21以及顶盖22,第一盒身21的底部与底板10连接,第一盒身21与底板10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插口23,顶盖22的一端与第一盒身21的顶部连接、另一端卡插于第一插口23内,以形成所述的第一容纳空间40。
第一盒身2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组板211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组板212,第一侧组板2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组板212相垂直抵接,两个第一侧组板211分别设于底板10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第一侧组板211的底部均与底板10连接,且其中一个第一侧组板211和底板10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的第一插口23,另一个第一侧组板211的顶部以及两个第二侧组板212的顶部均与顶盖22连接,两个第二侧组板212的底部均抵接于底板10上。
具体地,第一侧组板211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侧板2111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折耳2112,两个第一折耳2112分别与第一侧板2111长度方向的两侧端连接,两个第一侧板2111的底部均与底板10连接,且其中一个第一侧板2111和底板10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的第一插口23,另一个第一侧板2111的顶部和顶盖22连接,两个第一折耳2112均位于第一容纳空间40内并分别抵接于两个第二侧组板212,以实现对第一侧组板211进行组装固定。
第二侧组板212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侧板2121以及横向设置的插板2122,第二侧板2121的顶部与顶盖22连接,第二侧板2121的底部与插板2122连接,第一侧板21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板2121相垂直抵接,两个第一侧板2111和两个第二侧板2121构成一环形结构,顶盖22、底板10、两个第一侧板2111以及两个第二侧板2121围合形成所述的第一容纳空间40,插板2122位于第一容纳空间40内,插板2122插入于第一折耳2112与底板10之间间隙内,以实现对第二侧组板212进行组装固定。
顶盖22包括外盖221、第一衔接板222以及与第一衔接板222连接的插舌223,外盖221、第一衔接板222以及插舌223依次连接,外盖221的其中两端分别与一个第一侧组板211以及第一衔接板222连接,外盖221的另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组板212连接,第一衔接板222为竖向设置,第一衔接板222覆盖于另一个第一侧组板211上的第一侧板2111,插舌223插入于第一插口23内,以便于对顶盖22进行组装固定,进而实现第一容纳空间40的封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盖221贯穿设有观察孔2211,观察孔2211与第一容纳空间40连通,通过观察孔2211可以看到第一容纳空间40内配件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合组板30包括第二盒身31、上盖32以及锁舌33,第二盒身31的底部与底板10连接,上盖32与第二盒身31的顶部连接,第二盒身31顶部的一侧与上盖3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插口34,锁舌33的一端与底板10连接、另一端卡插于第二插口34内,从而形成所述的第二容纳空间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0贯穿设有两个收纳孔11,锁舌33不使用时可以收纳于收纳孔11内。
第二盒身31包括第三侧组板311、与第三侧组板311相对设置的第四侧组板312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五侧组板313,第五侧组板313的两端分别垂直抵接于第三侧组板311和第四侧组板312,上盖32的其中两端分别与第三侧组板311和第四侧组板312的顶部连接、另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五侧组板313的顶部连接,第三侧组板311的底部与底板10连接,第四侧组板312与上盖32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的第二插口34,第四侧组板312底部和两个第五侧组板313的底部均与底板10相抵接,且两个第五侧组板313共同将第二容纳空间50分隔成两个间隔设置的收纳仓60,两个收纳仓60不相连通,两个收纳仓60内均可以放置音箱的各种配件。
具体地,第三侧组板311包括第三侧板3111,第三侧板3111为竖向设置,第三侧板3111的顶部与上盖32连接,第三侧板3111的底部与底板10连接。
第四侧组板312包括竖向设置的第四侧板3121以及横向设置的插盖3122,插盖3122通过第四侧板3121与上盖32连接,第五侧组板31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三侧板3111和第四侧板3121,插盖3122远离第四侧板3121的一端凸设有两个插入部3123,两个插入部3123分别插入于两个收纳仓60内,以实现对收纳仓60的封装,第四侧板3121与上盖32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的第二插口34。
第五侧组板313包括第五侧板3131、第二折耳3132、第二衔接板3133以及阻隔板3134,第五侧板3131、第二衔接板3133与阻隔板3134依次连接,第五侧板3131与上盖32连接,第五侧板3131为竖向设置,第三侧板3111、第四侧板3121以及两个第五侧板3131构成一环形结构,上盖32、底板10、第三侧板3111、第四侧板3121以及两个第五侧板3131围合形成所述的第二容纳空间50,第二衔接板3133和阻隔板3134均位于第二容纳空间50内。
第二衔接板3133与上盖32横向平行设置,阻隔板3134与第五侧板3131平行设置,第二衔接板3133与阻隔板3134的连接处的边缘设有缺口35,插盖3122插入于缺口35内,上盖32、第三侧板3111、第四侧板3121、一个第五侧板3131、一个第二衔接板3133以及一个阻隔板3134围合形成一个所述的收纳仓60,第二折耳3132与第五侧板3131靠近第四侧组板312的一侧端连接,第二折耳3132位于收纳仓60内并抵接于第四侧板3121,插入部3123插入于第二折耳3132与底板10之间间隙内,以实现对第四侧组板312的组装固定。
上盖32贯穿设有卡孔321,阻隔板3134远离第二衔接板3133的一端凸设有卡持部3135,两个阻隔板3134相抵接,两个卡持部3135均插入于卡孔321内,以实现对第五侧组板313进行组装固定,防止包装后阻隔板3134出现倾斜,同时也可以通过卡孔321观察两个收纳仓60内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孔321包括通孔3211以及两个相对凹设于通孔3211内壁上的条形孔3212,卡持部3135的中部对应插入于通孔3211内,卡持部3135的两端分别对应插入于两个条形孔3212内,以将阻隔板3134固定于卡孔321内。
包装盒的使用原理:
当需要拆卸时,将中部顶盖22上的插舌223退出第一插口23,将顶盖22翻转打开,取出原第一容纳空间40内的配件,然后,将左侧锁舌33退出左侧的第二插口34,逆时针沿着刀线翻转左侧包裹有纸卡的配件直至裸露出左侧未封口的两个收纳仓60,将左侧第四侧组板312上的插盖3122退出收纳仓60,展开第五侧组板313,取下左侧原收纳仓60内的配件即可,同理右侧的拆卸与左侧相同,取下右侧原收纳仓60内的配件即可;
当需要封装时,将底部的最长底板10展开,取左边两个对称的第五侧组板313在上盖32位置对头回折,并将第四侧组板312上的插盖3122插入于第二折耳3132与底板10之间间隙内,以形成两个侧面未封口的收纳仓60,将两个配件分别放置于两个收纳仓60内,顺时针沿着刀线翻转左侧折叠后并包裹有纸卡的配件,提起左侧底部的锁舌33插入于左侧的第二插口34内,右侧纸卡的折法与左边的相同,并可以将两个配件分别放置于右侧的两个收纳仓60内,最后,将剩余配件放置于中部的底板10上,盖上顶盖22,第二侧组板212中插板2122插入于第一折耳2112与底板10之间间隙内,顶盖22上的插舌223插入于第一插口23内即可。
包装盒的有益效果:
1、材质环保,用纸卡制作的包装盒取消掉了保丽龙泡沫塑胶材料制作的内托,通过刀模模切后改变其结构,纸卡采用再生纸浆制作而成,韧性好,材质环保,可回收循环利用;
2、降低成本,省去了保丽龙泡沫塑胶作为缓冲材料的成本,该包装盒即满足了包装配件盒,其自身结构亦可作为音箱的缓冲内衬,保护音箱产品不会因震动或跌落而损坏;
3、使用安全,保丽龙泡沫塑胶易碎,细小颗粒吸入后对人体危害大,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燃烧后还会释放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第一折合组板20与底板10的中部围合形成一个第一容纳空间40,两个第二折合组板30分别与底板10的两端各围合形成一个第二容纳空间50,形成三个独立的区域,第一容纳空间40和两个第二容纳空间50内均可以放置配件,在满足产品包装可靠性测试的情况下,很好的替代了纸托,相比于传统的插口盒,该包装盒减少了物料,体积更小,包装盒的综合成本单价更低,该包装盒又能作为音箱的内衬起缓冲作用,充分合理的利用空间,达到包装体积最小化,保护音箱产品的同时将成本和设计最优化。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第一折合组板,连接于所述底板中部,所述第一折合组板与所述底板的中部围合形成一第一容纳空间;
两个第二折合组板,两所述第二折合组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两所述第二折合组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端各围合形成一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位于两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之间,且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合组板包括第一盒身以及顶盖,所述第一盒身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盒身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插口,所述顶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盒身的顶部连接、另一端卡插于所述第一插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身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组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组板,所述第一侧组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侧组板相抵接,两所述第一侧组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板连接,且其中一所述第一侧组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一插口,另一所述第一侧组板的顶部以及两所述第二侧组板的顶部均与所述顶盖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组板包括第一侧板以及两个第一折耳,两所述第一折耳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端连接,两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板连接,且其中一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一插口,另一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和所述顶盖连接,两所述第一折耳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并分别抵接于两所述第二侧组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组板包括第二侧板以及插板,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与所述插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侧板相抵接,所述顶盖、所述底板、两所述第一侧板以及两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插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插板插入于所述第一折耳与所述底板之间间隙内;且/或,
所述顶盖包括外盖、第一衔接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衔接板连接的插舌,所述外盖的其中两端分别与一所述第一侧组板以及所述第一衔接板连接,所述外盖的另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侧组板连接,所述第一衔接板覆盖于另一所述第一侧组板,所述插舌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合组板包括第二盒身、上盖以及锁舌,所述第二盒身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二盒身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盒身与所述上盖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插口,所述锁舌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卡插于所述第二插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盒身包括第三侧组板、与所述第三侧组板相对设置的第四侧组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五侧组板,所述第五侧组板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三侧组板和所述第四侧组板,所述上盖的其中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组板和所述第四侧组板的顶部连接、另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五侧组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三侧组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四侧组板与所述上盖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二插口,且两所述第五侧组板共同将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分隔成两个间隔设置的收纳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组板包括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顶部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第三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
所述第四侧组板包括第四侧板以及插盖,所述插盖通过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第五侧组板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所述插盖远离所述第四侧板的一端凸设有两个插入部,两所述插入部分别插入于两所述收纳仓内,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上盖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二插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侧组板包括第二折耳、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五侧板、第二衔接板与阻隔板,所述第五侧板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上盖、所述底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以及两个所述第五侧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衔接板和所述阻隔板均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衔接板与所述上盖平行设置,所述阻隔板与所述第五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衔接板与所述阻隔板的连接处设有缺口,所述插盖插入于所述缺口内,所述上盖、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一所述第五侧板、一所述第二衔接板以及一所述阻隔板围合形成所述收纳仓,所述第二折耳与所述第五侧板的一侧端连接,所述第二折耳位于所述收纳仓内,所述插入部插入于所述第二折耳与所述底板之间间隙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贯穿设有卡孔,所述阻隔板远离所述第二衔接板的一端凸设有卡持部,两所述卡持部均插入于所述卡孔内。
CN202323130773.5U 2023-11-16 2023-11-16 包装盒 Active CN221215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30773.5U CN221215164U (zh) 2023-11-16 2023-11-16 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30773.5U CN221215164U (zh) 2023-11-16 2023-11-16 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15164U true CN221215164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49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30773.5U Active CN221215164U (zh) 2023-11-16 2023-11-16 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15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215164U (zh) 包装盒
CN202574975U (zh) 便于展示的电子产品包装盒
CN212797935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5437331U (zh) 一种纸质包装箱
CN216187916U (zh) 一种环保包装箱
CN201172498Y (zh) 一种能安全固定的包装盒
CN221214955U (zh) 包装盒
CN217348672U (zh) 用于针剂包装的包装盒
CN109264213B (zh) 一种多功能包装盒
CN112591250A (zh) 集销售展示运输于一体的产品包装箱
CN221986845U (zh) 包装盒
CN113002917A (zh) 一种纸质包装箱
CN219278305U (zh) 手表包装盒
CN110282216B (zh) 一种浴室柜的瓦楞纸包装体
CN216186973U (zh) 一种缓冲件及环保包装箱
CN218173102U (zh) 一种多功能瓦楞纸箱
CN216806184U (zh) 一种智能门锁包装盒结构
CN221438717U (zh) 一种用于圆形塑胶产品的环保包装盒
CN217397077U (zh) 一种能二次利用的包装盒
CN220221498U (zh) 一种用于宠物家具的包装箱
CN216444070U (zh) 景观设计图纸收纳箱
CN216735192U (zh) 一种组合式包装盒
CN220786569U (zh) 一种隔层包装盒
CN218751936U (zh) 一体式折叠包装盒内衬
CN214986881U (zh) 一种可拆分的罐头食品瓦楞纸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