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05785U - 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 - Google Patents

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05785U
CN221205785U CN202321139431.7U CN202321139431U CN221205785U CN 221205785 U CN221205785 U CN 221205785U CN 202321139431 U CN202321139431 U CN 202321139431U CN 221205785 U CN221205785 U CN 221205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very
wire
guide
snare
guid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394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献琛
张喜成
倪才方
孙元
李观强
胡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ushuhu Hospital Dushuh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ushuhu Hospital Dushuh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ushuhu Hospital Dushuh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Dushuhu Hospital Dushuh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11394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05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05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05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脉滤器领域,具体是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包括回收导套管、导管、导丝和圈套器;回收导套管和导管连接为一体,回收导套管的内腔和导管的内腔相通;回收导套管上设置有回收口;圈套器和导丝连接固定,圈套器和导丝的连接处位于导丝的两端之间,圈套器的运动路径穿透回收口;导丝分别穿透回收导套管和导管。由于导丝的头端是软头J形设计,从而引导回收导套管和导管在血管内上下运动时避免对静脉壁的损伤。

Description

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脉滤器领域,具体是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
背景技术
静脉滤器(参照图11)是一种被植入静脉的用于过滤血液的过滤器;静脉滤器的类型包括临时类型、永久类型、可转换和可取出类型;其中,可取出类型的静脉滤器按照形状被定义为伞形滤器和梭形滤器。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篇名称为一种静脉滤器双向回收抓捕器,申请号为202110341698.3的专利文献;在该现有技术中,具体的采用了导管轴、导丝、圈套器和制动器等组成了抓捕器,其中,导管轴用于容纳导丝、圈套器和被回收的静脉滤器,导丝用于接收制动器的动力而驱动圈套器被静脉滤器的回收钩勾住,再通过操作制动器,使得静脉滤器在圈套器和导丝的牵动下被回收到导管轴的内部;在该现有技术实际进行回收静脉滤器的过程中,导管轴的伸入端与静脉产生接触,由于导管轴的硬度比较高,从而容易对静脉产生损伤。
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篇名称为一种回收装置,申请号为201711107837.6的专利文献;在该现有技术中,具体的采用了回收鞘、外鞘管、推拉件和捕获器等组成,其捕获器用于被静脉滤器的回收勾勾住,且将静脉滤器回收至外鞘管内;在该现有技术实际进行回收静脉滤器的过程中,回收鞘与静脉产生接触,由于回收鞘的硬度比较高、且形状比较尖锐,从而更加容易对静脉产生损伤。
因此,如何降低回收装置对静脉的损伤,成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降低回收装置对静脉的损伤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包括回收导套管、导管、头端为软头且为J形的导丝和圈套器;
所述回收导套管和所述导管连接为一体,所述回收导套管的内腔和所述导管的内腔相通;
所述回收导套管上设置有回收口;
所述圈套器和所述导丝连接固定,所述圈套器和所述导丝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导丝的两端之间,所述圈套器的运动路径穿透所述回收口;
所述导丝分别穿透所述回收导套管和所述导管。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导套管设置有收纳段、连接段和导向段;
所述收纳段位于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导向端之间,且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收纳段和所述导管之间;
所述连接段被配置为漏斗状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段的其中一端配置有扩口,所述连接段的其中另一端配置有窄口,所述扩口的中心线和所述窄口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留有间距;
所述扩口被所述收纳段覆盖,所述窄口被所述导管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口位于所述连接段上,且所述回收口位于所述扩口的轮廓和所述窄口的轮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导丝设置有第一丝段和第二丝段,所述第一丝段和所述第二丝段焊接为一体,沿着所述导管至所述回收导套管的方向,所述第一丝段穿透所述回收导套管,沿着所述回收导套管至所述导管的方向,所述第二丝段穿透所述导管,所述第一丝段和所述第二丝段的焊接处位于所述回收导套管内;
所述第一丝段的硬度陪配置为第一硬度,所述第二丝段的硬度被配置为第二硬度,所述第一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硬度;
所述第一丝段的端部穿透所述回收导套管,所述第二丝段的端部穿透所述导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丝段上设置有推块;
所述圈套器和所述第二丝段连接,所述圈套器和所述第二丝段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
所述推块与所述第二丝段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处;
所述第一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处之间留有间距,当所述圈套器收敛于所述回收导套管内时,第一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处之间的间距,小于呈收敛状的所述圈套器的长度、且大于呈收敛状的所述圈套器的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口上设置有加强环;
所述加强环的强度大于所述回收导套管的强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接头和Y阀;
所述导管位于所述回收导套管和所述接头之间,所述接头位于所述导管和所述Y阀之间,所述接头固定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导管的端部,所述Y阀被配置为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接头。
进一步的,还包括冲洗套管;
所述冲洗套管被配置为套设在所述回收导套管和所述导管上,其中,所述冲洗套管呈三通状,所述冲洗套管的三个口部分别为第一口部、第二口部和第三口部,所述第二口部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三口部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口部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口部的中心线相交;
所述第三口部内设置有硅胶阀门,所述回收导套管和所述导管被配置为沿着所述第三口部至所述第二口部的方向插入到所述冲洗套管内,其中,所述导管穿过所述硅胶阀门,所述硅胶阀门用于密封所述冲洗套管和所述导管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导套管上设置有显影环。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其进行回收静脉滤器的过程中,位于回收导套管外部的导丝接触于静脉的内壁;由于导丝的硬度小于回收导套管的硬度,从而导丝在接触到静脉的内壁时更加容易产生形变;产生形变的导丝在静脉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得回收导套管与静脉之间被导丝阻隔,带动回收导套管改变了前进方向;由于导丝的头端是软头J形设计,从而引导回收导套管和导管在血管内上下运动时避免对静脉壁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冲洗套管和硅胶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冲洗套管和硅胶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导丝、推块和圈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与伞形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的静脉滤器在人体静脉内的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至少用于减少对静脉的损伤。
具体的,参见图1或图6或图10,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包括回收导套管1、导管2、头端为软头且为J形的导丝3和圈套器4;
回收导套管1和导管2连接为一体,回收导套管1的内腔和导管2的内腔相通;
回收导套管1上设置有回收口5;
圈套器4和导丝3连接固定,圈套器4和导丝3的连接处位于导丝3的两端之间,圈套器4的运动路径穿透回收口5;
导丝3分别穿透回收导套管1和导管2。
本实施例中,导丝3的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材料;导丝3的硬度小于导管2的硬度,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常识。
本实施例中,回收导套管1的材料与导管2的材料相同,且分别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材料。
本实施例中,导丝3为J形导丝,即导丝3的头端被设置为J形,导丝3的J形部为软头;应当理解的是,J形导丝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常识;
在导丝3被推动或被拉动的情况下,驱动圈套器4运动,使得圈套器4可以由回收导套管1的内部通过回收口5而运动至回收导套管1的外部,且使得圈套器4可以由回收导套管1的外部通过回收口5而运动至回收导套管1的内部;应当理解的是,圈套器4的运动路径,实际为圈套器4进出回收导套管1的路径,其中,圈套器4可以从回收导套管1的内部移动至回收导套管1的外部,且在该移动的过程中,圈套器4经过回收口5,以及,圈套器4可以从回收导套管的外部移动至回收导套管1的内部,且在该移动的过程中,圈套器4经过回收口5;圈套器4在运动至回收导套管1的外部时,可以抓捕伞形滤器,其中,圈套器4与导丝大致呈90度的夹角。
导丝3在被推动或被拉动的过程中,导丝3的运动路径被回收导套管1和导管2共同限制,使得导丝3仅能够在回收导套管1的内腔和导管2的内腔所共同确定的方向运动;其中,在医护人员实际采用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进行回收伞形滤器的操作时,位于回收导套管1外部的导丝3(J形的软头部)用于接触静脉的内壁;
圈套器4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圈套器4或抓捕器的结构相同,圈套器4用于被伞形滤器的回收勾勾住,且在导丝3推动或拉动圈套器4的情况下,圈套器4可带动伞形滤器向回收导套管1的内腔中移动,使得伞形滤器被回收至回收导套管1内;
回收导套管1的内腔用于容纳圈套器4,且在医护人员实际采用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进行回收伞形滤器的操作时,回收导套管1的内腔用于容纳圈套器4和伞形滤器。
现有技术中的回收装置,在实际回收静脉滤器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导管轴或回收鞘直接接触静脉的内壁,由于导管轴或回收鞘的硬度比较高,从而容易损伤静脉的内壁。
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其进行回收伞形滤器的过程中,位于回收导套管1外部的导丝3(J形的软头部)接触于静脉的内壁;由于导丝3(J形的软头部)的硬度小于回收导套管1的硬度,从而导丝3(J形的软头部)在接触到静脉的内壁时更加容易产生形变;产生形变的导丝3(J形的软头部)在静脉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得回收导套管1与静脉之间被导丝3阻隔,带动回收导套管1改变了前进方向;由于导丝的头端是软头J形设计,从而引导回收导套管和导管在血管内上下运动时避免对静脉壁的损伤。
进一步的,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回收导套管1设置有收纳段101、连接段102和导向段103;
收纳段101位于连接段102和导向端之间,且连接段102位于收纳段101和导管2之间;
连接段102被配置为漏斗状结构,其中,连接段102的其中一端配置有扩口,连接段102的其中另一端配置有窄口,扩口的中心线和窄口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留有间距;
扩口被收纳段101覆盖,窄口被导管2覆盖。
本实施例中,回收导套管1的收纳段101优选的设置为圆筒状,使得收纳段101的容积最大化;在其他实施例中,回收导套管1的收纳段101还可以被设置为椭圆筒状或其他形状。
导向段103的结构与连接段102的结构相同,但是,导向段103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设置锥状的表面,使得回收导套管1在静脉内的变向运动更加容易,以及,导向段103设置有用于被导丝3穿透的窄口,使得导丝3可以沿着导管2至回收导套管1的方向被设置在回收导套管1的外部;在实际采用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回收伞形滤器时,随着导丝3被推动或被拉动,导向段103的窄口成为了限制导丝3的运动方向的限位结构的一部分。
连接段102的结构与导向段103的结构相同;由于收纳段101的直径大于导管2的直径,所以,连接段102的主要作用是对于收纳段101和导管2形成变径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收纳段101与导管2设置为偏心连接结构,从而连接段102本身可被视为一个偏心的漏斗状结构;连接段102的扩口用于连接收纳段101,而连接段102的窄口用于连接导管2;偏心连接结构使得收纳段101的中心线与导管2的中心线不共线;此外,正是由于形成了偏心连接结构,使得位于连接段102和导管2的连接处的外区域形成了容纳区域R(参见图4),该容纳区域R需要配合回收口5共同使用,其目的是为了便于伞形滤器更方便的回收至收纳段101内。
采用连接段102的设置,一方面形成了回收导套管1与导管2的变径连接,另一方面减少了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所使用的导管2的材料,从而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参见图3、图4或图6,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回收口5位于连接段102上,且回收口5位于扩口的轮廓和窄口的轮廓之间。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将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设置在三维坐标系内;其中,将导管2的中心线与三维坐标系的Z轴设置为重合,将收纳段101和连接段102的连接处与三维坐标系的XY平面设置为重合,将回收导套管1的大部分设置在XZ坐标平面的第二象限中,将回收导套管1的小部分设置在XZ坐标平面的第一象限中,此时,本实施例优选的将回收口5设置在连接段102上、且回收口5的开口方向指向XZ坐标平面的第三象限;位于XZ坐标平面的第三象限内的连接段102和导管2的连接处的外区域形成了容纳区域R,从人的视线观察,此时的回收口5是倾斜的,在容纳区域R内设置有伞形滤器、且伞形滤器被圈套器4勾住时,伞形滤器进入到回收口5的角度更大,使得伞形滤器与导管2之间的间距更大,从而降低了伞形滤器与导管2或连接段102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伞形滤器更加容易被回收至回收导套管1内。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回收口5的开口方向设置在连接段102的其他位置上,或者设置在收纳段101上,只是伞形滤器与导管2之间的间距比较小、或者伞形滤器与回收导套管1之间的间距比较小,从而增加了伞形滤器与导管2或回收导套管1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导丝3设置有第一丝段和第二丝段,第一丝段和第二丝段焊接为一体,沿着导管2至回收导套管1的方向,第一丝段穿透回收导套管1,沿着回收导套管1至导管2的方向,第二丝段穿透导管2,第一丝段和第二丝段的焊接处位于回收导套管1内;
第一丝段的硬度陪配置为第一硬度,第二丝段的硬度被配置为第二硬度,第一硬度小于第二硬度;
第一丝段的端部穿透回收导套管1,第二丝段的端部穿透导管2。
其中,将第一丝段的硬度设置为小于第二丝段的硬度,使得位于回收导套管1外的第一丝段在接触到静脉的内壁时,更加容易产生变形,进而有利于进一步的避免或减少回收导套管1对静脉的内壁的损伤。
导丝3的第一丝段(通常被医护人员称为导丝的头端)为软头,第一丝段在操作过程中伸出回收导套管1的头端,在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抓捕伞形滤器时、回收导套管1在血管内上下移动,第一丝段头可以保护血管壁,避免血管损伤。
进一步的,参见图5或图9,本实施例中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第二丝段上设置有推块6;
圈套器4和第二丝段连接,圈套器4和第二丝段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
推块6与第二丝段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处;
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之间留有间距,当圈套器4收敛于回收导套管1内时,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之间的间距,小于呈收敛状的圈套器4的长度、且大于呈收敛状的圈套器4的长度的一半。
当伞形滤器回收中有困难时,拉动导丝3,推块6可以卡在伞形滤器的回收钩上,将滤器推出回收套管。
在实际采用现有技术的回收装置回收静脉滤器时,医护人员发现,某些情况下,静脉滤器无法一次性的回收至导管轴内或回收鞘内,从而需要医护人员反向操作回收装置,使得静脉滤器脱离圈套器或抓捕器,再重新的进行回收操作;但是,在静脉滤器脱离圈套器或抓捕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静脉滤器卡和在回收口的情况发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圈套器或抓捕器比较柔软,使得导丝施加在圈套器或抓捕器上的作用力首先使得圈套器或抓捕器变形,进而圈套器或抓捕器无法推动静脉滤器。
本实施例中,在首次执行回收伞形滤器的过程中,圈套器4被伞形滤器的回收勾勾住,在导丝3的推动下,圈套器4沿着导管2至回收导套管1的方向运动,使得伞形滤器的回收勾首先被圈套器4沿着回收导套管1至导管2方向拉动至回收口5内,此时,推块6与圈套器4之间容纳有一部分的回收勾;
若此时医护人员发现,伞形滤器无法一次性回收至回收导套管1内,则医护人员进行反向操作;在反向操作时,随着导丝3沿着回收导套管1至导管2方向被拉动,推块6将推动回收勾,回收勾在推块6的推动下使得伞形滤器脱离至回收口5的外部;
医护人员再次进行回收操作,使得圈套器4带动伞形滤器回收至回收导套管1的内腔中。
进一步的,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回收口5上设置有加强环7;
加强环7的强度大于回收导套管1的强度。
回收口5上设置加强环7,用于增加回收口5的强度,避免在回收伞形滤器的过程中回收口5变形。
具体的,由于伞形滤器在回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与回收口5处的回收导套管1产生摩擦,从而可能造成位于回收口5处的回收导套管1产生形变,导致伞形滤器无法回收至回收导套管1内;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本实施例在回收口5处覆盖有加强环7,以提高回收口5处的回收导套管1的刚性,进而伞形滤器与加强环7产生摩擦,由于加强环7的刚性比较大,不容易产生形变,从而减少或避免了伞形滤器无法回收至回收导套管1内的情况发生。
加强环7优选的采用与导丝3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且加强环7与回收口5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或者加强环7可以将连接段102整体包裹住,或者加强环7可以将回收口5处的回收导套管1的内外包裹住等手段实现。
进一步的,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还包括接头8和Y阀9;
导管2位于回收导套管1和接头8之间,接头8位于导管2和Y阀9之间,接头8固定或可拆卸的连接于导管2的端部,Y阀9被配置为可拆卸的连接于接头8。
本实施例中,接头8和Y阀9的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这里不在赘述。
在Y阀9与接头8连接之后,可以采用排气装置连接于Y阀9,从而在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实际被设置在人体的静脉内之前,对于前述的导管2内进行排气操作。
进一步的,参见图7或图8,本实施例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还包括冲洗套管11;
冲洗套管11被配置为套设在回收导套管1和导管2上,其中,冲洗套管11呈三通状,冲洗套管11的三个口部分别为第一口部1101、第二口部1102和第三口部1103,第二口部1102的中心线和第三口部1103的中心线相互平行,第一口部1101的中心线与第二口部1102的中心线相交;
第三口部1103内设置有硅胶阀门12,回收导套管1和导管2被配置为沿着第三口部1103至第二口部1102的方向插入到冲洗套管11内,其中,导管2穿过硅胶阀门12,硅胶阀门12用于密封冲洗套管11和导管2之间的间隙。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硅胶阀门1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硅胶阀或硅胶阀门12;优选的,本实施例总,硅胶阀门12采用硅胶材料制成,且被制造为圆盘状,在硅胶阀门12上设置有十字缝隙,其中,该十字缝隙便于前述的回收导套管1的穿透,且在回收导套管1穿透十字缝隙的过程中,位于十字缝隙处的硅胶阀门12产生形变,从而十字缝隙被扩张,使得回收导套管1能够穿透硅胶阀门12;在回收导套管1穿透之后,位于十字缝隙处的硅胶阀门12收缩,使得硅胶阀门12位于导管2和冲洗套管11之间,且硅胶阀门12将导管2和冲洗套管11之间的间隙密封。
在现有技术中,没有提出如何对现有技术的导管轴或回收鞘进行排气的具体操作,其原因是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用于导管轴和回收鞘的排气部件。
本实施例中,采用三通状的冲洗套管11套设回收导套管1上,并且在冲洗套管11的第三口部1103处通过设置硅胶阀门12使得导管2与冲洗套管11形成密封,再通过第一口部1101连接排气装置(例如针筒),在排气装置向冲洗套管11内注入液体的情况下,液体在冲洗套管11内注入到回收导套管1的回收口5中,将回收导套管1内的空气挤压至回收导套管1的外部,并且,被排出回收导套管1的空气和多余的液体从第二口部1102处的冲洗套管11与回收导套管1之间的间隙排出至冲洗套管11的外部,从而完成排气操作;在完成排气操作之后,取下冲洗套管11即可。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回收导套管上设置有显影环13。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设置有两个显影环13;两个显影环13采用现有技术的适用于取出静脉滤器的抓捕器的放射性材料制成;两个显影环13与回收导套管1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常识;
两个显影环13之间设置回收口5,使得在实际应用本实施例的回收装置时,可通过两个显影环13在医学影像上的显示的相对于伞形滤器的位置,而确定回收口5相对于伞形滤器的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显影环13的位置还可以被设置在导管2上。
应用例:
在本应用例中,采用前述实施例1中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以下简称抓捕器),并采用股静脉回收的方式,进行回收伞形滤器的回收工作;
伞形滤器具有回收钩和过滤部,在实际设置伞形滤器的过程中,回收钩面向心脏方向,而过滤部面向股静脉方向;
医护人员将抓捕器通过股静脉插入至伞形滤器所在静脉处,医护人员推动导管2,使得抓捕器的回收导套管1穿过伞形滤器的过滤部,其中,根据医学造影观察回收导套管1上的两个显影环13,确保两个显影环13在医学造影中已经穿过过滤部,进而医护人员可以确定回收导套管1的回收口5穿过过滤部;
医护人员操作导丝3,使得导丝3呈被推动的情况下,导丝3整体在回收导套管1内移动,进而导丝3带动圈套器4从回收导套管1的内腔移动至回收口5处;在导丝3位于圈套器4和回收口5之间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可转动导丝3,使得圈套器4移动到导丝3和回收口5之间;位于回收口5处的圈套器4从回收口5处弹出至回收导套管1的外部;弹出回收导套管1外部的圈套器4位于回收导套管1的径向;
医护人员通过推动或拉动导管2和/或导丝3,使得圈套器4可以接近或远离伞形滤器的回收钩;且在回收导套管1位于圈套器4和回收钩之间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通过转动导管2,使得圈套器4位于回收钩和圈套器4之间;医护人员采用上述操作,可以使得圈套器4接近并套设在伞形滤器的回收钩上;圈套器4与回收钩之间相互勾住时,圈套器4与回收钩形成定位状态;
请参照图10,医护人员通过拉动导管2,使得抓捕器由病患的体内向病患的体外移动,进而在导丝3保持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回收导套管1通过回收口5逐渐的将圈套器4和伞形滤器收纳至回收导套管1的内腔;
若是遇到伞形滤器卡合在回收口5处,医护人员可以将导管2保持静止,并且拉动导丝3,导丝3上的推块6将接触并推动伞形滤器的回收钩,进而使得伞形滤器与回收口5相互分离;之后,医护人员再次操作如前述的步骤,使得伞形滤器被圈套器4勾住且被收纳入回收导套管1的内腔即可;
在伞形滤器被收纳至回收导套管1的内腔之后,医护人员将容纳有伞形滤器的抓捕器从病患的体内取出,完成回收工作。
应当理解的是,本应用例中,推动的方向实际为沿着病患的股静脉至心脏方向,拉动方向实际为沿着病患的心脏至股静脉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导套管、导管、头端为软头且为J形的导丝和圈套器;
所述回收导套管和所述导管连接为一体,所述回收导套管的内腔和所述导管的内腔相通;
所述回收导套管上设置有回收口;
所述圈套器和所述导丝连接固定,所述圈套器和所述导丝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导丝的两端之间,所述圈套器的运动路径穿透所述回收口;
所述导丝分别穿透所述回收导套管和所述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导套管设置有收纳段、连接段和导向段;
所述收纳段位于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导向段之间,且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收纳段和所述导管之间;
所述连接段被配置为漏斗状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段的其中一端配置有扩口,所述连接段的其中另一端配置有窄口,所述扩口的中心线和所述窄口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留有间距;
所述扩口被所述收纳段覆盖,所述窄口被所述导管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口位于所述连接段上,且所述回收口位于所述扩口的轮廓和所述窄口的轮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设置有第一丝段和第二丝段,所述第一丝段和所述第二丝段焊接为一体,沿着所述导管至所述回收导套管的方向,所述第一丝段穿透所述回收导套管,沿着所述回收导套管至所述导管的方向,所述第二丝段穿透所述导管,所述第一丝段和所述第二丝段的焊接处位于所述回收导套管内;
所述第一丝段的硬度陪配置为第一硬度,所述第二丝段的硬度被配置为第二硬度,所述第一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硬度;
所述第一丝段的端部穿透所述回收导套管,所述第二丝段的端部穿透所述导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段上设置有推块;
所述圈套器和所述第二丝段连接,所述圈套器和所述第二丝段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
所述推块与所述第二丝段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处;
所述第一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处之间留有间距,当所述圈套器收敛于所述回收导套管内时,第一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处之间的间距,小于呈收敛状的所述圈套器的长度、且大于呈收敛状的所述圈套器的长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口上设置有加强环;
所述加强环的强度大于所述回收导套管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头和Y阀;
所述导管位于所述回收导套管和所述接头之间,所述接头位于所述导管和所述Y阀之间,所述接头固定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导管的端部,所述Y阀被配置为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洗套管;
所述冲洗套管被配置为套设在所述回收导套管和所述导管上,其中,所述冲洗套管呈三通状,所述冲洗套管的三个口部分别为第一口部、第二口部和第三口部,所述第二口部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三口部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口部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口部的中心线相交;
所述第三口部内设置有硅胶阀门,所述回收导套管和所述导管被配置为沿着所述第三口部至所述第二口部的方向插入到所述冲洗套管内,其中,所述导管穿过所述硅胶阀门,所述硅胶阀门用于密封所述冲洗套管和所述导管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导套管上设置有显影环。
CN202321139431.7U 2023-05-12 2023-05-12 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 Active CN221205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9431.7U CN221205785U (zh) 2023-05-12 2023-05-12 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9431.7U CN221205785U (zh) 2023-05-12 2023-05-12 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05785U true CN221205785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47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39431.7U Active CN221205785U (zh) 2023-05-12 2023-05-12 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05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5770B (zh) 具有血栓收集器的临时滤器
US4966162A (en) Flexible encoscope assembly
CN203776985U (zh) 一种取石网篮
CN221205785U (zh) 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
CN217886123U (zh) 一种取栓装置
CN116370140A (zh) 经股静脉取出伞形滤器的抓捕器
CN104470433B (zh) 具有留置导管的整体式真空采血装置
CN115444509A (zh) 血栓抽吸溶栓保护装置
CN212369040U (zh) 用于肺栓塞血栓清除的滤网组件及血栓抽吸组件
CN211560292U (zh) 一种经皮肝穿刺胆道扩张造影管
CN211511951U (zh) 一种颅内静脉血栓取出装置
CN217244650U (zh) 颅内血栓清除装置
CN211609981U (zh) 一种可视心包穿刺针
CN212326510U (zh) 血栓剥离导管
CN209771010U (zh) 颈静脉穿刺留置针
CN217338717U (zh) 一种抽吸导管、衬管及包含其的抽吸系统
CN219501105U (zh) 可实现肺动脉分支中取栓的取栓装置
CN212679731U (zh) 一种引流导管专用疏通工具
CN219250341U (zh) 一种带抓捕网篮的溶栓装置
CN104027119B (zh) 安全型静脉采血针
CN108888392A (zh) 一种冠脉脱载支架回收导管
CN211096650U (zh) 一种能释放残留封管液防血栓防逆流的留置针
CN216702616U (zh) 一种急危重症患者使用的动脉内穿刺安全置管针
CN213282938U (zh) 采血装置
CN116269651B (zh) 一种防止取栓网提前释放的取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