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1396U - 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01396U
CN221101396U CN202322812920.0U CN202322812920U CN221101396U CN 221101396 U CN221101396 U CN 221101396U CN 202322812920 U CN202322812920 U CN 202322812920U CN 221101396 U CN221101396 U CN 221101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assembly
file
acquisition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129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礼君
赵兰森
罗扬湾
黄绮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pai Alli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pai Alli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pai Alli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pai Alli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01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01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包括拍照组件、支架组件、文件采集组件、操作台组件;所述文件采集组件和所述拍照组件连接;所述拍照组件与所述操作台组件连接;所述操作台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上,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拍照组件设置于所述操作台组件上方,并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二特征数据;所述文件采集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的另一侧,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第三特征数据,解决现有采集设备存在的操作不便、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设备一体化集成设计,机身小巧、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拍摄效果好,并且绿色、节能、环保,可服务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有效提高采集的数据质量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影像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都需要采集用户的信息,例如,有些应用场景需要采集用户的人像、指纹、笔迹、文件等数据信息用于办理业务。因此,依托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各行各业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逐渐产生了一些智能采集设备(如图像采集设备),可以用于采集用户的特征数据。
然而,在实际的使用中,当应用场地较小时,现有技术中大多是在场地中零散设置多台单一功能的智能采集设备,比如需要一台拍照设备采集人像信息、一台高拍仪采集文件信息、一台身份证阅读器采集身份证信息、一台指纹采集仪采集指纹信息、一台平板电脑采集签名信息等,而这种单一功能的智能采集设备,不具备采集多种生物特征及数据信息的能力,当需要采集多种特征数据时,用户需要操作多台不同采集功能的智能采集设备以完成数据采集,而这样的方式操作不便且繁琐,导致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并且多台设备产生的能耗大,不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多功能采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采集设备存在的操作不便、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包括:拍照组件、支架组件、文件采集组件、操作台组件;所述文件采集组件和所述拍照组件连接;所述拍照组件与所述操作台组件连接;
所述操作台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上,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指纹数据,和/或身份信息,和/或目标二维码信息;
所述拍照组件设置于所述操作台组件上方,并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二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包括人脸图像数据;
所述文件采集组件,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第三特征数据,所述第三特征数据包括文件数据。
可选地,所述文件采集组件包括:文件读取模块;
所述文件读取模块包括第一外壳单元、第二外壳单元;
所述第一外壳单元内部设置有文件采集摄像头和第一补光模块;
所述第一外壳单元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文件采集摄像头和所述第一补光模块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外壳单元与所述第二外壳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外壳单元与所述拍照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补光模块包括补光灯电路板和补光灯罩;
所述补光灯罩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单元内部的第一通孔处,用于容纳所述补光灯电路板;
所述补光灯电路板,用于为所述文件采集摄像头补充光源。
可选地,所述第二外壳单元内部设置有补光灯对接板和第一接口板;
所述第一接口板分别与所述文件采集摄像头、所述拍照组件连接;
所述补光灯对接板分别与所述补光灯电路板、所述拍照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壳单元与所述第二外壳单元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单元包括过线圆盘;
所述过线圆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单元和所述第二外壳单元的连接处,用于供给线材穿过;所述线材包括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
所述第一线材,用于连接所述补光灯电路板与补光灯对接板;
所述第二线材,用于连接所述文件采集摄像头与所述第一接口板。
可选地,所述文件采集组件还包括:文件放置台;
所述文件放置台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文件读取模块相对应,用于放置文件。
可选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对接模块、立柱模块、第一底座;
所述对接模块与所述立柱模块的一端连接,用于安装所述拍照组件;
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立柱模块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立柱模块内部设置有中空的腔体,用于容纳连接所述拍照组件与所述操作台组件的第三线材;
所述立柱模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通孔,用于供给所述第三线材穿过。
可选地,所述操作台模块包括:操作台外壳;
所述操作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操作屏;
所述操作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操作屏连接的操作台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操作台控制板连接的主机和信息采集装置;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包括身份信息采集模块,和/或指纹采集模块,和/或条形码采集模块;
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
所述条形码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目标二维码信息;
所述操作台控制板,用于接收所述身份信息和/或所述指纹数据和/或所述目标二维码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和/或所述指纹数据和/或所述目标二维码信息传输至所述主机和所述操作屏。
可选地,所述拍照组件包括:主体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第二补光模块、单向透视玻璃、显示单元、镜体补光灯对接板、第二接口对接板、镜体控制板;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模块的中部,用于采集所述人脸图像数据;
所述第二补光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模块的一平面上;
所述镜体补光灯对接板、所述第二接口对接板、所述镜体控制板设置于所述主体模块的另一平面上;
所述镜体控制板分别与所述镜体补光灯对接板、所述第二接口对接板、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连接;
所述镜体补光灯对接板、所述第二接口对接板分别与所述文件采集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特征数据还包括监控数据,所述拍照组件还包括:第一监控摄像头和第二监控摄像头;
所述第一监控摄像头和所述第二监控摄像头分别设置于主体模块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镜体控制板连接,用于采集预设监控范围内的监控数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包括:拍照组件、支架组件、文件采集组件、操作台组件;所述文件采集组件和所述拍照组件连接;所述拍照组件与所述操作台组件连接;所述操作台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上,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指纹数据,和/或身份信息,和/或目标二维码信息;所述拍照组件设置于所述操作台组件上方,并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二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包括人脸图像数据;所述文件采集组件,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第三特征数据,所述第三特征数据包括文件数据。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用于采集第一特征数据的操作台、用于采集第二特征数据的拍照组件和用于采集第三特征数据的文件采集组件集成于一体,构成多功能采集设备,从而在实际应用时,用户只需使用一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采集设备,即可实现多种数据的采集,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采集设备存在的操作不便、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为用户进行数据采集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的另一角度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的第一视角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的第二视角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的第三视角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文件读取模块的第一外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文件读取模块的第二外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台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台组件的另一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拍照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的电路连接关系图;
图中:
1为拍照组件;2为支架组件;3为文件采集组件;4为操作台组件;
31为第一外壳单元;32为第二外壳单元;33为文件放置台;
311为第一上盖;312为第一底壳;313为第一装饰板;314为补光灯电路板;315为补光灯罩;316为过线圆盘;317为文件采集摄像头;
321为第二上盖;322为侧盖;323为第二底座;324为补光灯对接板;325为第一接口板;
211为对接件外壳;212为对接加强板;213为线盖;214为立柱前壳;215为立柱加强件;216为左装饰条;217为右装饰条;218为立柱后壳;219为第一底座;220为第一脚垫;221为支柱线盖;
411为操作屏;412为操作台控制板;413为主机;414为身份证玻璃;415为身份证背光灯片;416为身份证阅读器支架;417为身份证阅读器天线;418为身份证阅读器;419为指纹识别支架;420为指纹识别仪;421为条形码采集模块;422为活动盖;423为第三上盖;424为第三上盖装饰盖;425为底盒;426为底盒装饰壳;427为第二脚垫;428为电源接口板;429为扬声器安装支架;430为扬声器;431为第三接口板;432为电源开关;
101为单向透视玻璃;102为固定板;103为显示单元;104为第二补光模块;105为第一防护玻璃;106为第二防护玻璃;107为主框;108为上装饰盖;109为下装饰盖;110为后盖;111为遮蔽盖;112为第一监控摄像头;113为第二监控摄像头;114为第一摄像头支架;115为第二摄像头支架;116为图像采集模块;117为镜体补光灯对接板;118为第二接口对接板;119为镜体控制板;120为补光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采集设备存在的操作不便、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上”、“下”、“两端”、“中心”、“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拍照组件1、支架组件2、文件采集组件3、操作台组件4;文件采集组件3和拍照组件1连接;拍照组件1与操作台组件4连接;
操作台组件4设置于支架组件2上,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一特征数据,第一特征数据包括指纹数据,和/或身份信息,和/或目标二维码信息;
拍照组件1设置于操作台组件4上方,并与支架组件2连接,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二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据包括人脸图像数据;
文件采集组件3,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三特征数据,第三特征数据包括文件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是使用本实施例的设备的用户。文件数据可以是用户身份信息或是用户需要被采集的文本信息,如户口本信息等等。目标二维码信息可以是识别用户出示的二维码所读取的信息。在一个示例中,文件采集组件3可以采用高拍仪。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台组件4设置于支架组件2的底座部分;拍照组件1的背部设置于支架组件2的上部,并设置于操作台组件4的上部;文件采集组件3设置于拍照组件1背部,并与拍照组件1连接,从而与拍照组件1分布于支架组件2的两侧。
其中,支架组件2的底部为平面型,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本实施例的采集设备水平放置于桌面上,或者是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放置,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操作台进行指纹数据录入,或者身份信息录入,可以通过拍照组件1录入人脸数据,还可以通过文件采集组件3录入文件数据。因此,本实施例提供多功能采集设备,通过集成一体化的设计,可以实现多种数据的采集,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用户使用的便利性,解决了现有的采集设备多为单一功能的设备,存在操作不便、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用于采集第一特征数据的操作台组件4、用于采集第二特征数据的拍照组件1和用于采集第三特征数据的文件采集组件3集成于一体,构成多功能采集设备,从而在实际应用时,用户只需使用一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采集设备,即可实现多种数据的采集,解决了现有的采集设备存在的操作不便、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为用户进行数据采集提供了便利。
在另一个应用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采集设备还可以应用于大场地中。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整体小巧,拍照组件1、支架组件2、文件采集组件3、操作台组件4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组合为一体,可以拆分,便于携带和灵活放置,避免了现有的在大场地设置的多功能图像采集设备多为立式或柜式,设备笨重且外形较大,不便移动且占用较大空间的情况。
实施例二:
参阅图7-图8,在包含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施例二中,文件采集组件3包括:文件读取模块;
文件读取模块包括第一外壳单元31、第二外壳单元32;
第一外壳单元31内部设置有文件采集摄像头317和第一补光模块;
第一外壳单元3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分别与文件采集摄像头317和第一补光模块对应设置;
第一外壳单元31与第二外壳单元32连接,第二外壳单元32与拍照组件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壳单元31包括第一上盖311、第一底壳312。在安装时,第一上盖311设置于第一底壳312的上方,第一上盖311和第一底壳312构成容纳腔,用于放置文件采集摄像头317和第一补光模块。第一上盖311的周边设置有第一装饰板313,用于密封第一上盖311,避免灰尘等细微异物从第一上盖311进入第一外壳单元31内。
文件采集摄像头317,设置于第一上盖311和第一底壳312之间,用于采集文件数据。在一个示例中,文件采集摄像头317可以采用现有的具有文字识别功能的智能摄像头,其可以将拍摄的图像数据转化为文本数据,例如高拍仪摄像头。
第一通孔的数量可以与文件采集摄像头317和第一补光模块的数量总和相同。其中,文件采集摄像头317的数量和第一补光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一个示例中,文件采集摄像头317为一个,第一补光模块的数量为两个,则第一通孔的数量设置为3个,文件采集摄像头317透过通孔采集用户的文件数据,在本示例中,两个第一补光模块分别设置于文件采集摄像头317的两侧,并与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为文件采集摄像头317的拍摄提供充足的光源,从而提升文件采集摄像头317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进而提升文件数据的质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补光模块包括补光灯电路板314和补光灯罩315;
补光灯罩315设置于第一外壳单元31内部的第一通孔处,用于容纳补光灯电路板314;
补光灯电路板314,用于为文件采集摄像头317补充光源。
需要说明的是,补光灯电路板314设置于第一上盖311和第一底壳312之间,在实际的应用中,当文件采集摄像头317进行文件拍摄工作时,补光电路板可以提供自动调节补光功能,从而使获取的文件图像更加清晰,提升文件采集摄像头317所采集的文件图像质量。
补光灯罩315设置于第一底壳312上,用于容纳第补光灯电路板314,并起到保护补光灯电路板314和透光的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外壳单元32内部设置有补光灯对接板324和第一接口板325;
第一接口板325分别与文件采集摄像头317、拍照组件1连接;
补光灯对接板324分别与补光灯电路板314、拍照组件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外壳单元32包括第二上盖321、侧盖322、第二底座323。侧盖322设置于第二上盖321的两侧,用于密封第二上盖321,起到防尘防异物等防护作用。第二上盖321与第二底座323连接;第二底座323内设置有第一接口板325和补光灯对接板324。
第二外壳单元32与拍照组件1可拆卸连接,并设置于拍照组件1的顶部,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底座323固定设置于拍照组件1的背部的上方,从而使拍照组件1与文件采集组件3连接。
补光灯电路板314通过补光灯对接板324与拍照组件1连接,并接受拍照组件1的驱动,进行发光,从而为文件采集摄像头317提供合适的光源。
文件采集摄像头317通过第一接口板325与拍照组件1连接,第一接口板325用于将采集到的文件数据传输至拍照组件1。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接口板325可以是USB接口板。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外壳单元31与第二外壳单元32转动连接;第一外壳单元31包括过线圆盘316;
过线圆盘316,设置于第一外壳单元31和第二外壳单元32的连接处,用于供给线材穿过;线材包括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
第一线材,用于连接补光灯电路板314与补光灯对接板324;
第二线材,用于连接文件采集摄像头317与第一接口板32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壳单元31和第二外壳单元32转动连接,第二外壳单元32与拍照组件1可拆卸连接,从而使文件读取模块与拍照组件1实现转动连接,因此,当需要使用到文件采集组件3时,可以转动打开文件读取模块,当不需要时,可以将文件读取模块折叠起来,从而减少对空间的占用,进一步提升设备整体的便携性,从而更方便进行转移和运输。
本实施例中,补光灯电路板314通过第一线材与补光灯对接板324连接,文件采集摄像头317通过第二线材与第一接口板325连接。第一线材可以是导线,第二线材可以是数据线。
本实施例中,过线圆盘316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两个过线圆盘316分别设置于连接处的两侧。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可以穿过连接处两侧的过线圆盘316,之后,再分别与对应的模块连接,从而使文件读取模块在旋转折叠的过程中,能够正常地与拍照组件1连接,在提升设备整体的灵活性和便携度的同时,还能起到保护线材的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文件采集组件3还包括:文件放置台33;
文件放置台33设置于支架组件2的一侧,并与文件读取模块相对应,用于放置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设备的便利程度,本实施例还设置了文件放置台33,用于放置文件。在实际的应用中,文件放置台33上标注了文件的最佳放置区域,以便提示用户将文件放置在便于采集的区域,从而能够更好地采集用户所需的文件数据,提升采集到的文件数据的质量,并且进一步提升了便利度,降低了用户使用设备的学习成本,让用户可以快速上手,避免了现有的智能采集设备集成水平粗糙、操作流程复杂、学习使用成本高、难以快速上手的情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文件放置台33可以采用磁连接的方式与支架组件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文件放置台33与支架组件2的连接处可以设置磁铁,从而使文件放置台33通过磁铁相吸的吸附作用固定于支架组件2上。如图2所示,文件放置台33设置于支架组件2的后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外壳单元32可以设置于拍照组件1的左侧/右侧的上方,文件放置台33对应设置于拍照组件1的左方或右方。
实施例三:
参阅图9,在包含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实施例三中,支架组件2包括:对接模块、立柱模块、第一底座219;
对接模块与立柱模块的一端连接,用于安装拍照组件1;
第一底座219与立柱模块的另一端连接;
立柱模块内部设置有中空的腔体,用于容纳连接拍照组件1与操作台组件4的第三线材;
立柱模块的两端设置有第二通孔,用于供给第三线材穿过。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组件2用于固定拍照组件1,以便用户可以将拍照组件1稳固地放置在桌面上,从而便于用户使用。
对接模块包括对接件外壳211、对接加强板212。对接件外壳211与立柱模块的立柱前壳214连接,对接加强板212与对接件外壳211连接,用于固定拍照组件1。本实施例中,对接加强板212起到提高支架组件2和拍照组件1的联接强度。其中,对接模块设置于立柱模块的一端,第一底座219设置于立柱模块的另一端,并分别与立柱模块可拆卸连接,从而使立柱模块的底部可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并垂直于水平面上。
立柱模块包括线盖213、立柱前壳214、立柱加强件215、左装饰条216、右装饰条217、立柱后壳218。立柱前壳214和立柱后壳218通过卡扣进行组合,组合后形成中空的腔体,用于容纳连接拍照组件1与操作台组件4的第三线材。线盖213通过卡扣安装于立柱前壳214的前方,用于遮挡、隐藏第三线材,起到保护第三线材的作用。
第二通孔包括设置在线盖213上方的通孔和设置在立柱后壳218下方的通孔。在实际的应用中,第三线材可以通过设置在线盖213上方的通孔,与拍照组件1连接;并通过设置在立柱后壳218下方的通孔与操作台组件4连接。因此,本实施例中,拍照组件1和操作台组件4通过第三线材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操作台组件4放置在第一底座219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底座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脚垫220,起到防滑作用,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稳固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设备还包括支柱线盖221,支柱线盖221活动连接于支架组件2和拍照组件1之间,用于遮挡和隐藏拍照组件1延伸出的线材,从而便于进行布线,提升布线美观度,并且避免线材外露造成的安全问题,提升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实施例四:
参阅图10-图11,在包含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实施例四中,操作台模块包括:操作台外壳;
操作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操作屏411;
操作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与操作屏连接411的操作台控制板412,以及与操作台控制板412连接的主机413和信息采集装置;信息采集装置包括身份信息采集模块,和/或指纹采集模块,和/或条形码采集模块421;
身份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身份信息;
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
条形码采集模块421,用于采集用户的目标二维码信息;
操作台控制板412,用于接收身份信息和/或指纹数据和/或目标二维码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和/或指纹数据和/或目标二维码信息传输至主机413和操作屏411。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台外壳包括:活动盖422、第三上盖423、底盒425、第二脚垫427。第三上盖423设置在底盒425的上方,活动盖422通过限位结构活动连接在第三上盖423和底盒425的后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可以滑动的活动盖422,通过滑动活动盖422,一方面可以方便主机413的接口与操作台外壳内部的其他模块连接,以达到方便快速插拔主机413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保护主机413的接口,避免遭到灰尘侵入或者其他破坏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遮挡插口和线材,提升设备的美观度。
第三上盖423上设置有操作屏411槽位,用于容纳操作屏411。在实际的应用中,操作屏411朝向用户,用于显示数据和供用户操作,在实际应用中,用于可以通过操作屏411进行信息录入或者浏览信息等活动,如触摸输入信息,或者是在操作屏411手写输入签名等。具体地,操作槽位的深度略大于操作屏411的厚度,操作屏411槽位的中部设置有两个支撑件,用于支撑操作屏411,避免操作屏411使用时受力变形,同时便于操作屏411进行更好的散热。可以理解的是,操作屏411槽位的具体深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底盒425内部的后方设置有主机413槽位,用于容纳主机413。在本实施例中,主机413用于接收操作屏411的录入,或接收身份采集模块传输的身份信息,或接收拍照组件1中图像采集模块116传输的人脸图像数据,或者接收指纹采集模块传输的指纹数据,或者接收条形码采集设备传输的目标二维码信息。在一个示例中,主机413与操作台控制板412之间可以采用可插拔连接,主机413可以采用可插拔的PC主机。
身份采集模块可以设置于第三上盖423和底盒425之间的空间内的任意位置,其具体包括:身份证阅读器天线417、身份证阅读器418。身份证阅读器418与身份证阅读器天线417连接,用于通过身份证阅读器天线417采集身份证上的用户身份信息。身份证阅读器天线417设置于身份证阅读器418上方,用于通过采用无线的方式与身份证证件进行数据传输。
指纹采集模块包括指纹识别支架419、指纹识别仪420。指纹识别仪420固定于指纹识别支架419上,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指纹识别仪420设置于第三上盖423和底盒425之间的空间内,并具体设置于第三上盖423的第一预设位置,其中,第一预设位置为第三上盖423朝向用户的平面的前部位置。通过前述位置设置,使指纹识别仪420的一端接近第三上盖423朝向用户的表面的边缘。
可以理解的是,指纹采集模块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优选为两个,其中两个指纹采集模块分别设置于第三上盖423内的左右两侧,以方便用户录入左手指纹数据和右手指纹数据。
条形码采集模块421设置于第三上盖423和底盒425之间的空间内,其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条形码采集模块421与身份信息采集模块分别设置于操作屏411的两端。第三上盖423设置有用于露出条形码采集模块421的扫描区的通孔,在实际应用时,条形码采集模块421的扫描部分通过该通孔外露于操作台外壳的表面,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将需要被读取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出示于扫描区,以供条形码采集模块421读取信息。
操作台控制板412分别与操作屏411、主机413、信息采集模块连接,用于驱动操作屏411,并用于将接收到的身份信息和/或指纹数据和/或目标二维码信息,传输至主机413和操作屏411,以便操作屏411进行显示。具体地,操作台控制板412上设置有操作屏411驱动电路。操作屏411驱动电路与操作屏411连接,用于驱动操作屏41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台和限位槽,其中,若干个限位凸台设置于活动盖422上,若干个限位槽对应设置于第三上盖423。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时,限位凸台与限位槽滑动连接,从而使活动盖422与第三上盖423活动连接,使活动盖422可以向上滑动打开,或者向下滑动盖上。当活动盖422向下滑动盖上时,限位凸台卡在限位槽上,从而将活动盖422固定于第三上盖423上。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结构,使活动盖422可以灵活滑动于第三上盖423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台外壳还包括底盒装饰壳426和第二脚垫427;底盒装饰壳426与底盒425的底部连接,第二脚垫427设置于底盒425的底部,进一步地,第二脚垫427设置于底盒装饰壳426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底盒装饰壳426,起到装饰和防尘的作用。第二脚垫427起到防滑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稳固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台外壳还包括第三上盖装饰盖424;第三上盖装饰盖424与第三上盖423连接,用于装饰和防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身份采集模块还包括身份证玻璃414、身份证背光灯片415和身份证阅读器支架416。身份证玻璃414位于上盖上方;身份证背光灯片415与操作台控制板412相连,并设置在第三上盖423和底盒425之间的空间内,位于身份证玻璃414和身份证阅读器支架416之间,身份证阅读器支架416用于支撑和固定身份证阅读器418、身份证阅读器天线417及身份证背光灯片415。
需要说明的是,身份证玻璃414设计有丝印图案。身份证背光灯片415与操作台控制板412相连,用于为身份证玻璃414提供光源,具体地,身份证背光灯片415的光透过身份证玻璃414,形成发光的图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台控制板412上设置有灯光电路,灯光电路与身份证背光灯片415连接,用于控制身份证背光灯片415的通断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条形码采集模块421可以采用二维码扫描仪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台控制板412上设置有通用串行接口扩展器,用于提供与外设连接的通用串行接口,当需要扩展外设时,可以通过通用串行接口扩展器与扩展的外设连接。操作台控制板412可以通过通用串行接口扩展器控制外设的通断电情况。其中,通用串行接口扩展器可以采用USB HUB模组,连接的外设可以是USB外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屏411采用电磁电容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操作手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源接口板428,电源接口板428分别与操作台控制板412、镜体控制板119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源接口板428可以设置于第三上盖423和底盒425之间的空间内的任意位置。
电源接口板428与电源适配器连接,用于转接电源,并对电源进行分流。本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优选为12V电源适配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台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三接口板431,第三接口板431与操作台控制板4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接口板431是设置于第三上盖423与底盒425之间的空间内的任意位置。第三接口板431与操作台控制板412连接,用于为操作台控制板412提供通用串行接口,以便与其他模块进行连接。
其中,第三接口板431设置有多个通用串行接口,第三接口板431可以采用USB接口板,通用串行接口可以是USB接口。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外壳内还设置有电源开关432;电源开关432与电源接口板428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源开关432可以设置于操作台外壳表面的任意位置,用于控制适配器总电源的输入与断开。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台外壳内还设置有扬声器安装支架429和扬声器430,扬声器安装支架429用于安装扬声器430,扬声器430与操作台控制板412连接,并通过操作台控制板412与主机41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台控制板412上设置有功放电路,功放电路分别与主机413和扬声器430连接。在实际应用时,主机413将音频信号传输至功放电路,经过功放电路的放大作用后,通过扬声器430播放出来,用于提示用户,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扬声器430可以设置于第三上盖423与底盒425之间的空间内的任意位置。
实施例五:
参阅图12-图13,在包含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在实施例五中,拍照组件1包括:主体模块、图像采集模块116、第二补光模块104、单向透视玻璃101、显示单元103、镜体补光灯对接板117、第二接口对接板118、镜体控制板119;
图像采集模块116设置于主体模块的中部,用于采集人脸图像数据;
第二补光模块104、显示模块设置于主体模块的一平面上;
镜体补光灯对接板117、第二接口对接板118、镜体控制板119设置于主体模块内;
镜体控制板119分别与镜体补光灯对接板117、第二接口对接板118、图像采集模块116连接;
镜体补光灯对接板117、第二接口对接板118分别与文件采集组件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单向透视玻璃101的背面设置有有色图层,有色图层的中部设置有一个通孔,用于为图像采集模块116提供拍摄便利。其中,有色涂层可以为任意加工方式、任意颜色的涂层,本实施例优选为丝印的黑色或灰色涂层。
图像采集模块116设置于单向透视玻璃101的后方偏居中的位置,并对准单向透视玻璃101背面上的有色图层的通孔。可以理解的是,图像采集模块116设置于单向透视玻璃101的后方偏居中的位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适用于采集不同身高用户的人脸图像数据。在实际的应用中,有色图层的通孔的位置可以根据图像采集模块116设置的位置进行确定。
显示单元103设置于图像采集模块116的一侧,并与图像采集模块116连接,用于接收和显示图像采集模块116采集的人脸数据。其中,显示单元103设置于图像采集模块116的上侧、下侧、左侧或右侧,本实施例优选为显示单元103设置于图像采集模块116的下侧。其中,显示单元103可以采用显示屏。
第二补光模块104设置于单向透视玻璃101的外围,用于为图像采集模块116提供光源,从而调节图像采集模块116的拍摄亮度。第二补光模块104包括补光灯和补光框架120,如图12所示,补光灯设置于补光框架120的四周上,从而为图像采集模块116提供更全面的光源,提升人脸图像数据的质量。
镜体控制板119,分别与显示单元103、图像采集模块116、第二补光模块104连接,用于驱动显示单元103、图像采集模块116和第二补光模块104,并且还可以用于提供通用串行接口,用于扩展外设。具体地,镜体控制板119上设置有显示屏驱动电路、灯光驱动电路、通用串行接口扩展器,其中,显示屏驱动电路与显示单元103连接,用于驱动显示单元103。灯光驱动电路与第二补光模块104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补光模块104。通用串行接口扩展器,用于提供通用串行接口,当需要连接其他模块时(如图像采集模块116),可以通过通用串行接口扩展器与其他模块连接。镜体控制板119可以通过通用串行接口扩展器控制其他模块的连接与断开。其中,通用串行接口扩展器可以采用USB HUB模组。
第二接口对接板118分别与镜体控制板119、文件采集组件3连接。具体地,第二接口对接板118与文件采集组件3的第一接口板325连接。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接口对接板118可以采用USB接口板。
在一个应用例中,文件采集组件3中的文件采集摄像头317通过第一接口板325和第二接口对接板118的连接关系,将采集到的文件数据传输至镜体控制板119,并且可以通过镜体控制板119与显示单元103的连接关系,将文件数据显示在显示单元103上,或者是通过镜体控制板119与主机413、操作台控制板412的连接关系,将文件数据显示在操作屏411上,以便用户进行预览和查阅。在另一个应用例中,镜体控制板119还可以通过第一接口板325和第二接口对接板118的连接关系,控制文件采集摄像头317的采集工作。
镜体补光灯对接板117分别与镜体控制板119、文件采集组件3连接。具体地,镜体补光灯对接板117与文件采集组件3的补光灯对接板324连接,并通过补光灯对接板324与文件采集组件3的补光灯电路板314连接。在实际的应用中,镜体控制板119通过前述连接关系,控制文件采集组件3的补光灯电路板314的灯光。
主体模块包括:主框107和后盖110。
显示模块的单向透视玻璃101、显示单元103和第二补光模块104分别依次固定于主框107前面。主框107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供图像采集模块116进行图像采集的通孔。
镜体控制板119设置于主框107与后盖110之间的空间内的任一位置。在一个示例中,主框107上设置有镜体控制板119容纳槽,用于辅助固定镜体控制板119。
后盖110设置有与镜体控制板119的接口相匹配的连接通孔,用于使镜体控制板119的接口外露于拍照组件1的表面,以便与操作台组件4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当需要将文件采集组件3固定于拍照组件1上时,可以将第二外壳单元32固定于后盖110的上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与文件采集组件3连接,第二接口对接板118和镜体补光灯对接板117可以设置于拍照组件1和文件采集组件3的连接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2,还包括遮蔽盖111;遮蔽盖111与后盖110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将拍照组件1和文件采集组件3拆分成两个独立的组件时,可以采用遮蔽盖111固定于后盖110上,用于装饰和防尘,避免拍照组件1与文件采集组件3的连接处暴露于空气中,导致异物进入拍照组件1内的情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玻璃固定板102;玻璃固定板102设置于单向透视玻璃101的后方,用于固定和支撑单向透视玻璃1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玻璃固定板102,方便用户拆装单向透视玻璃101,以便进行日常维护和更换,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镜体控制板119还与操作台组件4的电源接口板428连接,用于接收电源输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特征数据还包括监控数据,拍照组件1还包括:第一监控摄像头112和第二监控摄像头113;
第一监控摄像头112和第二监控摄像头113分别设置于主体模块的两侧,并分别与镜体控制板119连接,用于采集预设监控范围内的监控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监控摄像头112和第二监控摄像头113分别设置于拍照组件1的顶部和底部,用于采集预设监控范围内的监控数据。监控数据包括用户使用拍照组件1的操作数据,和拍照组件1采集人脸图像数据的过程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当用户进行人脸数据录入时,通过第一监控摄像头112和第二监控摄像头113可以监测用户进行人脸数据录入的过程,当用户操作不当或者出现其他问题时,可以通过第一监控摄像头112和第二监控摄像头113的监控数据进行复查和纠错,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通过设置第一监控摄像头112和第二监控摄像头113,还可以保护设备,以便在设备遭到损坏时,可以及时确定问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主体模块还包括:还包括上装饰盖108、下装饰盖109
上装饰盖108和下装饰盖109分别设置于主框107的上下两侧。其中,上装饰盖108和主体模块的顶部均设置有供第一监控摄像头112进行数据采集的通孔。下装饰盖109和主体模块的底部均设置有供第一监控摄像头112进行数据采集的通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拍照组件1还包括:第一摄像头支架114和第二摄像头支架115。第一摄像头支架114,用于支撑第一监控摄像头112。第二摄像头支架115,用于支撑第二监控摄像头11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摄像头支架114和第二摄像头支架115,用于固定第一监控摄像头112和第二监控摄像头113,提升了第一监控摄像头112和第二监控摄像头113的稳固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拍照组件1还包括:第一防护玻璃105、第二防护玻璃106。第一防护玻璃105,用于保护第一监控摄像头112;第二防护玻璃106,用于保护第二监控摄像头11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防护玻璃105设置于第一监控摄像头112前面。第二防护玻璃106设置于第二监控摄像头113前面。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防护玻璃105和第二防护玻璃106,避免第一监控摄像头112或者第二监控摄像头113出现刮花导致监控数据质量差的情况,提升了监控数据的质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镜体控制板119还与操作台组件4的主机413连接,用于将人脸图像数据和/或监控数据传输至主机41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条形码采集模块421可以设置于拍照组件1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将条形码采集模块421集成于拍照组件1的底部,若用户只需进行人脸数据采集和条形码数据采集时,可以将拍照组件1拆卸下来单独使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拍照组件1还包括扬声器430模块(图中未示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拍照组件1还包括镜体主机413,镜体主机413与镜体控制板119连接,用于驱动和控制镜体控制板119。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在拍照组件1设置镜体主机413,用于驱动和控制镜体控制板119,还可以用于扩展和驱动其他功能模块(如身份采集模块、指纹采集模块等等)。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拍照组件1扩展不同的功能模块,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可以通过将拍照组件1拆卸下来单独使用和销售,进一步提升设备的集成度和功能的丰富,使设备整体更加小巧便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模块,用于调节图像采集模块116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模块可以设置在拍照组件1内,或者可以设置在支架组件2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用于调节图像采集模块116的高度的升降模块,实现对图像采集模块116的高度的灵活调节,以便可以更好地聚焦用户,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模块116可以采用相机。
在一个应用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采集设备的电路连接关系图可以参考图13。在本应用例中,文件采集摄像头317可以采用高拍仪摄像头,两个第一补光模块分别采用设置在文件采集摄像头317左右两侧的高拍仪LED补光灯,第一接口板325可以采用高拍仪底座USB接口板,补光灯对接板324可以采用高拍仪对接板。另外,图中,镜体USB对接板为第二接口对接板118。
本使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采集设备四个部分可以拆装,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设备一体化集成设计,机身小巧、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拍摄效果好,并且绿色、节能、环保,可服务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有效提高采集的数据质量和效率,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采集设备中的支架组件上设置有可以收纳连接拍照组件以及操作台组件的线材的中空立柱,可以防止线材裸露在外面,可以有效保护多功能采集设备的线材,提高多功能采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提高多功能采集设备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结合上述说明,本实用新型至少取得了以下优点之一:
1)设备高度集成,各采集模块协同工作。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可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设备集成了人像、指纹、笔迹、身份证户口簿等多种生物特征和数据信息采集单元,可一站式解决生物特征和数据信息采集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单向透视玻璃,从而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利用单向透视玻璃的反射功能确定自己的最佳姿态,从而使图像采集模块通过自动识别与捕捉,拍下与用户眼中看到的自己一模一样的照片,实现“所见即所得”,以及满足了对着镜子拍证件照的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拍照体验。
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第一监控摄像头和第二监控摄像头,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监控水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设备小型化、便携化,可服务更多应用场景。本方案中设备独立小巧,可灵活移动,且设备高度模块化,模块可拆分灵活组合使用,可应用至更广泛的使用场景。文件采集模块整体可以进行折叠收纳,为设备的携带和存放带来便利。
5)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补光模块和第二补光模块,将光学影像技术和智能图像采集模块组合,极大提升图像采集合格率。并且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基础上,通过对人像光学成像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专业化的采集技术,可以得到既符合制证标准,又满足光线、距离、角度、背景等人像拍摄要求的人像图像,极大提升人像采集体验和采集质量,避免了现有的采集设备拍摄能力不足、采集到的图像难以符合制证标准、采集合格率低、图像需要依赖后台人工进行过多的修图处理的情况。
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基础上,可以通过采用监测操作指令的类型触发第一监控摄像头和第二监控摄像头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只针对需要进行监测的操作进行监控录像,节约监控成本,且监控得到的视频分段,便于后期调用和追溯,避免了现有技术的采集设备中全天候录像监控浪费监控资源,增加监控存储空间成本,且不便于后续有针对性地调用监控录像的情况。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拍照组件、支架组件、文件采集组件、操作台组件;所述文件采集组件和所述拍照组件连接;所述拍照组件与所述操作台组件连接;
所述操作台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上,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指纹数据,和/或身份信息,和/或目标二维码信息;
所述拍照组件设置于所述操作台组件上方,并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二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包括人脸图像数据;
所述文件采集组件,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第三特征数据,所述第三特征数据包括文件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采集组件包括:文件读取模块;
所述文件读取模块包括第一外壳单元、第二外壳单元;
所述第一外壳单元内部设置有文件采集摄像头和第一补光模块;
所述第一外壳单元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文件采集摄像头和所述第一补光模块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外壳单元与所述第二外壳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外壳单元与所述拍照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光模块包括补光灯电路板和补光灯罩;
所述补光灯罩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单元内部的第一通孔处,用于容纳所述补光灯电路板;
所述补光灯电路板,用于为所述文件采集摄像头补充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单元内部设置有补光灯对接板和第一接口板;
所述第一接口板分别与所述文件采集摄像头、所述拍照组件连接;
所述补光灯对接板分别与所述补光灯电路板、所述拍照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单元与所述第二外壳单元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单元包括过线圆盘;
所述过线圆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单元和所述第二外壳单元的连接处,用于供给线材穿过;所述线材包括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
所述第一线材,用于连接所述补光灯电路板与补光灯对接板;
所述第二线材,用于连接所述文件采集摄像头与所述第一接口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采集组件还包括:文件放置台;
所述文件放置台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文件读取模块相对应,用于放置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对接模块、立柱模块、第一底座;
所述对接模块与所述立柱模块的一端连接,用于安装所述拍照组件;
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立柱模块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立柱模块内部设置有中空的腔体,用于容纳连接所述拍照组件与所述操作台组件的第三线材;
所述立柱模块的两端设置有第二通孔,用于供给所述第三线材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模块包括:操作台外壳;
所述操作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操作屏;
所述操作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操作屏连接的操作台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操作台控制板连接的主机和信息采集装置;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包括身份信息采集模块,和/或指纹采集模块,和/或条形码采集模块;
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
所述条形码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目标二维码信息;
所述操作台控制板,用于接收所述身份信息和/或所述指纹数据和/或所述目标二维码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和/或所述指纹数据和/或所述目标二维码信息传输至所述主机和所述操作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照组件包括:主体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第二补光模块、单向透视玻璃、显示单元、镜体补光灯对接板、第二接口对接板、镜体控制板;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模块的中部,用于采集所述人脸图像数据;
所述单向透视玻璃、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补光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模块的一平面上;
所述镜体补光灯对接板、所述第二接口对接板、所述镜体控制板设置于所述主体模块的另一平面上;
所述镜体控制板分别与所述镜体补光灯对接板、所述第二接口对接板、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连接;
所述镜体补光灯对接板、所述第二接口对接板分别与所述文件采集组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特征数据还包括监控数据,所述拍照组件还包括:第一监控摄像头和第二监控摄像头;
所述第一监控摄像头和所述第二监控摄像头分别设置于主体模块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镜体控制板连接,用于采集预设监控范围内的监控数据。
CN202322812920.0U 2023-10-19 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 Active CN221101396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01396U true CN221101396U (zh) 2024-06-07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80009259A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에 대한 방법 및 장치
CN221101396U (zh) 一种多功能采集设备
EP1330792B1 (en) Peripheral device for acquiring biometric and personal data, particularly for preparing recognition documents
CN202694356U (zh) 可实现身份证阅读、社保卡读写、条码阅读与图像拍摄功能的一体机
CN114360160A (zh) 一种双屏智能交互终端机
CN212322368U (zh) 一种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
CN218158856U (zh) 一种双屏交互窗口受理终端
AU2001295905A1 (en) Peripheral device for acquiring biometric and personal data, particularly for preparing recognition documents
CN207853995U (zh) 一种高拍仪
CN110880221A (zh) 一种双屏生物智能识别终端
US7885496B2 (en) Light receiv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17915005A (zh) 多功能采集设备、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208384643U (zh) 一种多用途多场景的智能终端
CN210225556U (zh) 一种拍照装置、多功能业务自助办理终端以及办理系统
CN210466508U (zh) 一种智能门禁控制装置
CN219936398U (zh) 一种桌面多屏交互柜台业务设备
CN217443927U (zh) 一种自助验收管理终端装置
CN210605822U (zh) 易维修双屏人脸识别考勤装置
CN219162603U (zh) 一种新型查询机
CN215117119U (zh) 一种新型照相装置
CN214377017U (zh) 一种安全教育智能培训终端设备
CN217770228U (zh) 一种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0983787U (zh) 一种Android操作系统的交互式智能终端
CN217693435U (zh) 一种高拍仪工作台
CN220556508U (zh) 可离线证件识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