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2149U - 航空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航空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92149U
CN221092149U CN202322265332.XU CN202322265332U CN221092149U CN 221092149 U CN221092149 U CN 221092149U CN 202322265332 U CN202322265332 U CN 202322265332U CN 221092149 U CN221092149 U CN 221092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bin
heat dissipation
fa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653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波
郭广鑫
尹坤
田吉海
刘希锋
巩文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onghu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onghu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onghu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onghu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653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92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92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92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航空集装箱,包括机舱,形成有散热风道,下部构造有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上部构造有散热风道的出风口;风机,横向设置散热风道内,并将机舱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外部空气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从进风口吸入下腔室,吹出至上腔室,从出风口流出机舱,以将机舱内的热量带离。通过设定的散热风道,使得机舱内的热空气能够顺利排出,且风机横向设置在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还能够避免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连通,保障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流动顺畅,从而提升对机舱内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航空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航空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航空集装箱。
背景技术
目前,主动式温控集装箱带有压缩机等制冷设备,能够对货舱区进行主动制冷,保持箱内的恒定温度,从而运输高附加值的生物制品、药品等。压缩机等制冷设备以及电控设备均单独安装在机舱内。相关技术中,机舱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外部空气进入机舱进行热交换,以对机舱内的制冷设备和电控设备进行散热降温。但是,机舱内无专门的散热风道设计,虽然机舱内的风机对准出风口直吹,可大部分热空气无法排除机舱,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航空集装箱,通过设定的散热风道,使得机舱内的热空气能够顺利排出,且风机横向设置在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还能够避免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连通,保障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流动顺畅,从而提升对机舱内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航空集装箱包括:
机舱,形成有散热风道,下部构造有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上部构造有散热风道的出风口;
风机,横向设置散热风道内,并将机舱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外部空气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从进风口吸入下腔室,吹出至上腔室,从出风口流出机舱,以将机舱内的热量带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隔板组件,设置于机舱内,且与风机连接,以阻隔上腔室与下腔室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设于隔板组件的上部,隔板组件构造有通风部,通风部与风机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器件组,设于下腔室内;
第二器件组,设于上腔室内;
其中,第一器件组的表面温度小于第二器件组的表面温度,以使自进风口吸入的空气先与第一器件组热交换,再与第二器件组热交换,提升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器件组包括:
电池组,设于下腔室内;
控制器,设于下腔室内;
其中,电池组至进风口的距离小于控制器至进风口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器件组包括:
制冷组件,设于上腔室内,且对应出风口;自风机吹出的气流流经制冷组件后,从出风口排出机舱。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为一个或多个,多个风机并排设置于隔板组件上,以覆盖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的散热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舱包括:
第一舱体,为下腔室的下部,且倾斜设置;
其中,第一舱体构造有散热风道的进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舱还包括:
第二舱体,为上腔室的侧部,构造有散热风道的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均位于航空集装箱的同一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航空集装箱,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风机运行时,散热风道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与外部环境进行热量交换;外部空气自位于下方的进风口进入,依次流经下腔室、风机和上腔室,从上腔室的出风口排出,如此,通过设定的散热风道,使得机舱内的热空气能够排出,且风机横向设置在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还能够避免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连通,保障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流动顺畅。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航空集装箱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航空集装箱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航空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航空集装箱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机舱;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上腔室;104:下腔室;105:第一舱体;106:第二舱体;
20:风机;30:隔板组件;40:电池组;50:压缩机;60:货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航空集装箱为主动式温控集装箱,主动式温控集装箱带有压缩机等制冷设备,能够对货物储存的货舱进行主动制冷,保持箱内的恒定温度,从而运输高附加值的生物制品、药品等。
航空集装箱至少包括安装制冷设备的机舱和放置货物的货舱。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航空集装箱,包括机舱10和风机20。风机20设置在机舱10内,用以加快机舱10内的空气流通,从而加快机舱10内及制冷设备和供电设备的散热效率。
机舱10,形成有散热风道,下部构造有散热风道的进风口101,上部构造有散热风道的出风口102;风机20,横向设置散热风道内,并将机舱10分隔为上腔室103和下腔室104;外部空气在风机20的吸力作用下,从进风口101吸入下腔室104,吹出至上腔室103,从出风口102流出机舱10,以将机舱10内的热量带离。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航空集装箱,风机20运行时,散热风道通过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与外部环境进行热量交换;外部空气自位于下方的进风口101进入,依次流经下腔室104、风机20和上腔室103,从上腔室103的出风口102排出,如此,通过设定的散热风道,使得机舱10内的热空气能够排出,且风机20横向设置在上腔室103和下腔室104之间,还能够避免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连通,保障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流动顺畅。
机舱10内设有多个工作时产生热量的器件,部分或全部产生热量的器件均位于散热风道内,以便气流流经散热风道时,与器件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器件散热降温的目的。
散热风道的进风口101设于机舱10的下部,出风口102设于机舱10的上部。如此,外部的低温气流在风机20的吸力作用下,自进风口101进入机舱10的下腔室104,与下腔室104内的器件及腔室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经风机20流入上腔室103,再次与上腔室103内的器件及腔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再一次的热交换后,从出风口102排出机舱10。这样,利用热空气向上运动的原理,自出风口102排出的热空气不会立即再从进风口101进入下腔室104。自出风口102排出的热空气在外部环境进行降温冷却后,变成低温气流,下沉至进风口101区域,才能在风机20的吸力作用下,再次进入下腔室104,进行再一轮的热交换,保证了流入机舱10内的空气的温度处于较低温度,能够更好地与机舱10内的器件进行热交换,即提升换热效率,提升对机舱10内的器件的散热降温效率。
风机20横向设置在散热风道内,并将机舱10分隔为上腔室103和下腔室104。这样,能够避免自下腔室104向上腔室103流动的进气气流与上腔室103内的出气气流混合导致的紊流。下腔室104内的空气只能通过风机20进入上腔室103,而上腔室103内的气流只能从出风口102流出上腔室103。如此,保障了散热风道内的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将机舱10内的热空气排出机舱10,并保障了机舱10与外部环境之间气流循环流动的顺畅性。
可选地,航空集装箱还包括:隔板组件30,设置于机舱10内,且与风机20连接,以阻隔上腔室103与下腔室104连通。
隔板组件30设置于机舱10内,不仅用于安装风机20,而且还用于阻隔上腔室103和下腔室104的连通,避免上腔室103的气流和下腔室104的气流不经风机20而相互流通。在隔板组件30进一步地阻碍作用下,下腔室104内的空气只能通过风机20进入上腔室103,而上腔室103内的气流只能从出风口102流出上腔室103。从而保障了散热风道内的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将机舱10内的热空气排出机舱10。
可选地,隔板组件30与机舱10内侧壁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隔板组件30与风机20可拆卸连接。这样,不仅有利于风机20的拆装和维修,而且还能够避免风机20晃动,发出异响。
需要说明的是,隔板组件30覆盖上腔室103和下腔室104之间的散热风道,避免散热风道内气流于上腔室103和下腔室104之间不经风机20进行流动。
可选地,风机20设于隔板组件30的上部,隔板组件30构造有通风部,通风部与风机20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隔板组件30至少包括一板体。风机20安装在隔板组件30的板体的上板面。隔板组件30构造有通风部,通风部位于风机20的进风侧,且与风机20相连通。这样,在隔板组件30阻隔上腔室103和下腔室104空气流动的情况下,下腔室104的空气通过通风部流入风机20,并经风机20吹出至上腔室103内,最终从出风口102排出机舱10。
在实际应用中,风机20紧靠着隔板组件30设置,如此,使得自下腔室104流入通风部的空气全部经风机20吹出,而非直接不经风机20流入上腔室103,也避免了上腔室103的空气自该处流入下腔室104,从而造成进风气流紊乱。
可选地,通风部的通风面积小于或等于风机20的进风面积。这样,能够保证流经通风部的空气均流入风机20,经风机20吹出至上腔室103。
可选地,风机与隔板组件之间设置有制冷组件的冷凝器。在下腔室的空气进入上腔室,先流经冷凝器,能够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以及提升空气与上腔室内压缩机的热交换效率。
可选地,航空集装箱还包括:第一器件组,设于下腔室104内;第二器件组,设于上腔室103内;其中,第一器件组的表面温度小于第二器件组的表面温度,以使自进风口101吸入的空气先与第一器件组热交换,再与第二器件组热交换,提升换热效率。
在第一器件组设于下腔室104,第二器件组设于上腔室103,且第一器件组的表面温度小于第二器件组的表面温度的情况下,自进风口101吸入的低温空气,先与第一器件组热交换,低温空气的温度上升至第一温度值。一般情况下,低温空气与第一器件组的热交换并非百分之百,所以,第一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器件组的表面温度。
热交换后的呈第一温度值的空气经风机20吹出至上腔室103。因为第二器件组的表面温度大于第一器件组的表面温度,所以第一温度值的空气流经第二器件组表面时,与第二器件组进行热交换,第一温度值的空气的温度持续上升。同样地,第一温度值的空气与第二器件组的热交换并非百分之百,所以,与第二器件组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温度自第一温度值持续上升,并接近第二器件组的表面温度,然后,与第二器件组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出风口102排出机舱10,实现对机舱10内空气及其内安装的器件组进行散热降温的目的。
散热风道内的空气,先与温度较低的第一器件组进行热交换,再与温度较高的第二器件组进行热交换,充分利用外部的低温空气,提高第一器件组和第二器件组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避免低温空气先与温度较高的第二器件组热交换后,无法与温度较低的第一器件组进行热交换,从而影响第一器件组的散热降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工作的情况下,第一器件组的发热量低于第二器件组的发热量,所以,第一器件组的表面温度低于第二器件组的表面温度。
可选地,第一器件组包括:电池组40,设于下腔室104内;控制器,设于下腔室104内;其中,电池组40至进风口101的距离小于控制器至进风口101的距离。
电池组40包括若干并联的供电单元,用于对航空集装箱供电。控制器用于控制航空集装箱的用电单元的开闭及运行。
电池组40位于下腔室104内,且靠近进风口101设置。在工作过程中,电池组40产生的热量较低,故电池组40靠近进风口101设置,先与从进风口101流入的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行散热降温;避免空气温度升高后再与电池组40进行热交换,不仅不能对电池组40降温,反而存在升高电池组40温度的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及变频元件,电路板和变频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较多,且大于电池组40产生的热量。故设置电池组40至进风口101的距离小于控制器至进风口101的距离,使得从进风口101流入的低温空气先与电池组40进行热交换,再与控制器进行热交换,充分利用流入机舱10的低温空气,且保障空气与电池组40和控制器的换热效率,实现对电池组40和控制器散热降温的目的。
可选地,第二器件组包括:制冷组件,设于上腔室103内,且对应出风口102;自风机20吹出的气流流经制冷组件后,从出风口102排出机舱10。
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50和冷凝器等,用于对航空集装箱的货舱60进行制冷。制冷组件在工作情况下,产生的热量多于电池组40和控制器产生的热量。这样,将制冷组件设置在上腔室103内,外部空气与第一器件组热交换后,进入上腔室103,再与制冷组件进行热交换,最终从出风口102排出机舱10。这样,能够避免低温空气先与制冷组件热交换后,温度升高至高于电池组40和控制器的表面温度,从而影响外部空气与电池组40和控制器的热交换,进而影响对电池组40和控制器的散热降温效果。
制冷组件对应出风口102,以便与制冷组件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出风口102排出,避免温度升高的空气停留在上腔室103内,不仅影响机舱10的整体温度,而且还影响制冷组件的工作环境,进而影响制冷组件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风机20为一个或多个,多个风机20并排设置于隔板组件30上,以覆盖上腔室103与下腔室104之间的散热风道。
本实施例中,风机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风机20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设置。
在风机20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风机20并排设置在隔板组件30上,与风机20的数量相匹配,通风部的数量及设置位置与风机20相适应。
多个风机20并排设置,不仅能够覆盖上腔室103与下腔室104之间的散热风道,使得下腔室104内的空气经风机20流入上腔室103,避免在下腔室104内停留,保证空气的流动性;而且还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如此,保证了空气的流动性,且还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地,机舱10包括:第一舱体105,为下腔室104的下部,且倾斜设置;其中,第一舱体105构造有散热风道的进风口101。
第一舱体105为下腔室104的下部且倾斜设置,如此构造于第一舱体105的进风口101也是倾斜设置的。相对于风机20的轴线,进风口101的进风方向与风机20的轴向相交设置。
进风口101通过第一舱体105倾斜设置,尤其是在进风口101位于下腔室104下部的情况下,有助于外部空气自进风口101流入下腔室104内。
本实施例中,机舱10为长方体结构,机舱10的下部切除一个端部,形成第一舱体105。
可选地,机舱10还包括:第二舱体106,为上腔室103的侧部,构造有散热风道的出风口102。
第二舱体106为围限出上腔室103的侧部,且位于上腔室103的侧边。第二舱体106构造有出风口102,以便上腔室103内的气流自出风口102流出机舱10。
可选地,第二舱体106向下延伸至下腔室104的侧边,并与第一舱体105可拆卸连接。这样,有助于提升机舱10外部的美观度及整体性。
可选地,第一舱体105和第二舱体106均位于航空集装箱的同一侧。
第一舱体105和第二舱体106均位于航空集装箱的同一侧,这样,在航空集装箱安装放置的情况下,第一舱体105和第二舱体106位于同一侧,那么只需在该侧留出一定的空气流动区域,便于外部空气与机舱10进行流通即可。航空集装箱的其它侧可与相邻的箱体堆叠放置,以节省空间。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航空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舱,形成有散热风道,下部构造有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上部构造有散热风道的出风口;
风机,横向设置散热风道内,并将机舱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外部空气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从进风口吸入下腔室,吹出至上腔室,从出风口流出机舱,以将机舱内的热量带离;
隔板组件,设置于机舱内,且与风机连接,以阻隔上腔室与下腔室连通;
风机设于隔板组件的上部,隔板组件构造有通风部,通风部与风机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器件组,设于下腔室内;
第二器件组,设于上腔室内;
其中,第一器件组的表面温度小于第二器件组的表面温度,以使自进风口吸入的空气先与第一器件组热交换,再与第二器件组热交换,提升换热效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集装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器件组包括:
电池组,设于下腔室内;
控制器,设于下腔室内;
其中,电池组至进风口的距离小于控制器至进风口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集装箱,其特征在于,第二器件组包括:
制冷组件,设于上腔室内,且对应出风口;自风机吹出的气流流经制冷组件后,从出风口排出机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风机为一个或多个,多个风机并排设置于隔板组件上,以覆盖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的散热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机舱包括:
第一舱体,为下腔室的下部,且倾斜设置;
其中,第一舱体构造有散热风道的进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空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机舱还包括:
第二舱体,为上腔室的侧部,构造有散热风道的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航空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均位于航空集装箱的同一侧。
CN202322265332.XU 2023-08-22 2023-08-22 航空集装箱 Active CN221092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5332.XU CN221092149U (zh) 2023-08-22 2023-08-22 航空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5332.XU CN221092149U (zh) 2023-08-22 2023-08-22 航空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92149U true CN221092149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26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65332.XU Active CN221092149U (zh) 2023-08-22 2023-08-22 航空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92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64305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ling the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EP2174082B1 (en) Evaporator air management system for trailer refrigeration
JP2010123298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ー冷却システム
CN209170053U (zh) 一种储能机柜
CN219873720U (zh) 风冷式储能箱电池仓热管理系统
CN221092149U (zh) 航空集装箱
CN219506251U (zh) 无人机基站及无人机系统
CN104422115A (zh) 屋顶式空调机
CN102427700A (zh) 机柜散热装置
CN216436016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
CN110411122A (zh) 一种用于冰箱的冷凝风道模块
CN211630695U (zh) 送风设备及空调机组
CN112259894B (zh) 高压锂电储能均温系统
CN113631021A (zh) 储能系统
CN213777912U (zh) 一种空调储能风道
CN210283963U (zh) 充电站
CN219040612U (zh) 一种集装箱式储能柜及系统
CN216872106U (zh) 一种风冷锂电池储能系统
CN219889867U (zh) 冰箱
CN220874098U (zh) 储能柜
CN219801011U (zh) 一种储能电池
CN220155642U (zh) 储能电池机柜
CN220774499U (zh) 储能系统
CN211770309U (zh) 臭氧发生器电源装置及臭氧发生器
CN218936545U (zh) 一种结构紧凑型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