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4429U - 经颅仪 - Google Patents

经颅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84429U
CN221084429U CN202322060698.3U CN202322060698U CN221084429U CN 221084429 U CN221084429 U CN 221084429U CN 202322060698 U CN202322060698 U CN 202322060698U CN 221084429 U CN221084429 U CN 221084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ing
transcranial
main body
elastic conductiv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606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恒
余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606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84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84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844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经颅仪,包括:穿戴件,穿戴件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以及连接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第一穿戴部,第一穿戴部包括弹性导电带;电控组件,电控组件包括电路板和电池,电路板安装于第一主体部,电池安装于第二主体部;弹性导电带一端电连接电路板、另一端电连接电池;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连接于第一主体部,第二电极连接于第二主体部。将电路板和电池分别安装于两个主体部内,可使两个主体部的重量更加均衡。通过弹性导电带连接电路板和电池,既可有效发挥导电功能,又可适应穿戴件被调长或调短的过程而变形拉伸或收缩,从而可简化经颅仪的内部线路,以提高经颅仪的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经颅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颅神经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颅仪。
背景技术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利用低强度微电流刺激大脑,改变大脑异常的脑电波,调节内分泌系统分泌与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从而实现对抑郁、失眠焦虑等疾病的辅助治疗。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穿戴件来使经颅仪可被穿戴于人体,但对于需要调节大小的穿戴件而言,穿设于其中的电连接线需要设置相应的长度余量来适应穿戴件的调节过程,造成电连接线冗长,导致经颅仪内部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经颅仪,旨在解决如何简化经颅仪内部结构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经颅仪包括:穿戴件,所述穿戴件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第一穿戴部,所述第一穿戴部包括弹性导电带;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路板和电池,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弹性导电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
可选地,所述弹性导电带包括弹性编织带以及穿设于所述弹性编织带的导线,所述弹性编织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和电池。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弹性导电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第一开口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第二开口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弹性导电带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勾部勾住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勾部勾住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勾部的第一末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勾部的第二末端连接于所述电池。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第一腔壁,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腔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隔,所述第一勾部穿过所述第一间隔并勾住所述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第二腔壁,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腔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隔,所述第二勾部穿过所述第二间隔并勾住所述第二固定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穿戴部还包括包覆套,所述包覆套一端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内、另一端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弹性导电带部分设于所述包覆套内,且所述弹性导电带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包覆套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包覆套包括第一硬质滑动段、第二硬质滑动段和柔性触肤段,所述第一硬质滑动段和第二硬质滑动段分别连接于所述柔性触肤段的两端,所述第一硬质滑动段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硬质滑动段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穿戴部还包括刚性内衬层,所述刚性内衬层设于所述包覆套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穿戴部呈拱形设置,所述第一穿戴部具有内弯曲侧和外弯曲侧,所述刚性内衬层靠近所述内弯曲侧,所述弹性导电带靠近所述外弯曲侧。
可选地,所述穿戴件还包括第二穿戴部,所述第二穿戴部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以与所述第一穿戴部共同围合形成穿戴空间。
本实用新型经颅仪的技术方案中,用户可通过穿戴件来将经颅仪套设于头部,以使连接于穿戴件的两个电极能直接搭接于用户耳部周围的位置,从而使两个电极能稳定保持在预设位置,以有效发挥微电流刺激功能。由此,无需将两个电极夹紧用户耳垂或其它身体部位,以避免夹持力对用户带来不适感,从而可提高经颅仪的穿戴舒适性。此外,将电路板和电池分别安装于两个主体部内,可使两个主体部的重量更加均衡。通过弹性导电带连接电路板和电池,既可有效发挥导电功能,又可适应穿戴件被调长或调短的过程而变形拉伸或收缩,如此,可使弹性导电带无需设置长度余量,只需保持可弹性拉伸即可,从而可简化经颅仪的内部线路,以提高经颅仪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一实施例的结构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拆解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另一实施例的结构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利用低强度微电流刺激大脑,改变大脑异常的脑电波,调节内分泌系统分泌与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从而实现对抑郁、失眠焦虑等疾病的辅助治疗。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穿戴件来使经颅仪可被穿戴于人体,但对于需要调节大小的穿戴件而言,穿设于其中的电连接线需要设置相应的长度余量来适应穿戴件的调节过程,造成电连接线冗长,导致经颅仪内部结构复杂。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经颅仪,旨在解决如何简化经颅仪内部结构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该经颅仪包括:穿戴件100,穿戴件100包括第一主体部10、第二主体部20以及连接第一主体部10和第二主体部20的第一穿戴部30,第一穿戴部30包括弹性导电带31;电控组件,电控组件包括电路板51和电池52,电路板51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0,电池52安装于第二主体部20;弹性导电带31一端电连接电路板51、另一端电连接电池52;第一电极61和第二电极62,第一电极61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第二电极62连接于第二主体部20。
在本实施例中,穿戴件100用以供人体穿戴,具体穿戴方式是将穿戴件100套设于人体头部,具体穿戴位置是套设于人体耳朵上方的位置。穿戴件100可整体为硬质件,也可整体为柔性件,还可以是部分硬质件、部分柔性件,在此不做限制。
穿戴件100套设于人体头部时,第一主体部10和第二主体部20分别位于人体两个耳部上方,第一穿戴部30可以是自两个主体部延伸至围设于人体前额,也可以是自两个主体部延伸至围设于人体后脑。
具体地,如图1所示,穿戴件100还包括第二穿戴部40,第二穿戴部40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和第二主体部20,以与第一穿戴部30共同围合形成穿戴空间110。其中,第一穿戴部30自两个主体部延伸至围设于人体前额,第二穿戴部40自两个主体部10延伸至围设于人体后脑。
第一电极61和第二电极62分别自两个主体部下垂或朝下延伸。主体部可为第一穿戴部30、第二穿戴部40和两个电极提供连接基础,从而当第一穿戴部30、第二穿戴部40和电极中的一者受力时(如被拉扯时),作用力是先传递至主体部,而不会直接传递至另外二者,以防止第一穿戴部30、第二穿戴部40和电极受力过大而变形或损坏,以提高经颅仪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用户穿戴经颅仪时,双手可分别拿着两个主体部,再将穿戴件100整体套设于头部;也就是说,两个主体部为用户提供了明显的抓取位置,以方便用户抓取后穿戴经颅仪,并且两个主体部的结构强度更高,更有利于承受来自用户的作用力,从而可延长经颅仪的使用寿命。
第一电极61和第二电极62相对设置,第一电极61和第二电极62分别连接于穿戴件100靠近人体两个耳部的位置,且第一电极61和第二电极62均位于穿戴件100的下方,从而在用户将穿戴件100穿戴完成后,第一电极61和第二电极62可自然地搭接于用户耳部周围的位置,该搭接位置可以是耳朵前方、也可以是耳朵后方,还可以是耳朵上方或耳朵下方;具体可以是搭接于人体的颞部(太阳穴部位),以提高微电流刺激效果。
电池52用于为电路板51提供电能,电路板51上集成有微电流输出单元,微电流输出单元可将电池52的电能转化成微电流,再通过第一电极61和第二电极62朝佩戴者释放微电流。
微电流输出单元可通过第一电极61和第二电极62向颅骨传递预设波形的微电流,以刺激控制心理及情绪活动的大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系统,促使其分泌释放能够调节人体情绪与认知感官的各种神经介质,如内源性吗啡肽(具有镇静和产生欣快感的效果,个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得以强化),乙酰胆碱(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增强大脑记忆能力,全面改善脑功能),5-羟色胺(在脑内可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的调节);此外,还能影响和改善异常的脑电波,使之从不正常的状态回归到正常的状态,显著增强了脑电α波(大脑放松状态)功率,降低了脑电δ波(大脑困倦疲劳状态)功率;并且还能迅速降低应激激素的分泌,迅速改善生理信号,如心率、血压、肌肉紧张度、皮电、皮温,从而有效的控制紧张焦虑抑郁,调节情绪状态。
将电路板51和电池52分别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0和第二主体部20的安装腔内,可实现对电路板51和电池52在穿戴件100上的集成化,从而可进一步简化经颅仪的整体结构。
第一穿戴部30两端与两个主体部的安装腔滑动配合,从而可调节第一穿戴部30外露于两个主体部之间的长度,如此,用户可通过调节第一穿戴部30的外露长度来适应不同头围的穿戴需求,以提高经颅仪的穿戴适应性。由于第一穿戴部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主体部滑动配合,因此用户可同时滑动第一穿戴部30的两端来调节第一穿戴部30的外露长度,以提高调节效率。
弹性导电带31既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又具有导电能力,因此弹性导电带31既可作为第一穿戴部30的一部分,又可作为连接电路板51与电池52的电导线。弹性导电带31的基础长度可与第一穿戴部30的最小外露长度相适应,当第一穿戴部30的外露长度被调长时,弹性导电带31可被一并弹性拉伸,从而使拉伸后的弹性导电带31能适应调长后的第一穿戴部30的外露长度。当第一穿戴部30的外露长度被调短时,弹性导电带31可恢复原长度,从而使恢复后的弹性导电带31能适应调短后的第一穿戴部30的外露长度。
由于弹性导电带31可通过弹性伸缩来适应第一穿戴部30的外露调节长度,因此在第一穿戴部30处于最小外露长度时,弹性导电带31不会形成长度余量,从而可避免电路板51与电池52之间的电连接线冗长,以使经颅仪的内部结构更加简单、紧凑。此外,由于弹性导电带31不会在第一穿戴部30的调节过程中形成长度余量,因此可避免弹性导电带31被勾住或打结,从而可提高弹性导电带31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弹性导电带31包括弹性编织带以及穿设于弹性编织带的导线,弹性编织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和第二主体部20,导线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电路板51和电池52。
弹性编织带由弹性编织线编织形成,弹性编织线由弹性纤维制成,例如可以是由氨纶纤维制成。多根弹性编织线可被编织成网状结构,以形成弹性编织带;导线则可在弹性编织线编织的过程中被分撵缠绕于该弹性编织带内。弹性编织带可以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而且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和整体重量,使弹性导电带31整体更加轻便,还可以增加美观,并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控制编织密度,调整弹性编织带的伸缩能力,如增加或减少导电线材的数量。弹性编织带还可对导线起到保护作用,即使弹性编织带被拉伸至极限长度,导线所收到的拉力也是远小于弹性编织带所受到的拉力的,因此可防止导线被拉扯断裂。
由于弹性导电带31的导线是需要与电路板51和电池52保持电连接的,因此在第一穿戴部30的长度调节过程中,弹性导电带31只是拉伸或收缩变形,而不会随第一穿戴部30活动。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主体部10设有第一安装腔11,电路板51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第二主体部20设有第二安装腔,电池52安装于第二安装腔;弹性导电带31一端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的第一开口12内、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安装腔的第二开口内。将弹性导电带31的两端设置于两个主体部的安装腔内,可增加弹性导电带31与两个主体部的连接面积,以提高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3至图6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一实施例的结构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拆解图;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第一安装腔11内设有第一固定部13,第二安装腔内设有第二固定部,弹性导电带3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勾部311和第二勾部,第一勾部311勾住第一固定部13,第二勾部勾住第二固定部;第一勾部311的第一末端312连接于电路板51,第二勾部的第二末端连接于电池52。
第一勾部311勾住第一固定部13,可实现弹性导电带31一端与第一主体部10的固定连接;第二勾部勾住第二固定部,可实现弹性导电带31另一端与第二柱体部的固定连接。第一勾部311的末端连接于电路板51,可实现弹性导电带31一端与电路板51的电导通;第二勾部的末端连接于电池52,可实现弹性导电带31另一端与电池52的电导通。由于与电路板51和电池52连接的是绕过第一勾部311和第二勾部分别绕过第一固定部13和第二固定部后的末端,因此弹性导电带31受力拉伸时,弹性导电带31两端的作用力是作用于第一固定部13和第二固定部,而不会作用于第一勾部311和第二勾部的末端,更不会作用于电路板51和电池52,由此既可以防止第一勾部311和第二勾部与电路板51和电池52的连接被断开,又可以防止电路板51和电池52也被一起拉扯,从而可提高弹性导电带31与电路板51和电池52的导通稳定性,以及保证电池52和电路板51的安装稳定性。
第一固定部13可以只是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腔11的腔壁,也可以是两端均连接于第一安装腔11的腔壁。第二固定部可以只是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腔的腔壁,也可以是两端均连接于第二安装腔的腔壁。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部13的两端均连接于第一安装腔11的第一腔壁14,第一固定部13与第一腔壁14之间形成第一间隔15,第一勾部311穿过第一间隔15并勾住第一固定部13;第二固定部的两端均连接于第二安装腔的第二腔壁,第二固定部与第二腔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隔,第二勾部穿过第二间隔并勾住第二固定部。
由于第一固定部13两端均连接于第一腔壁14,因此可防止第一勾部311脱离第一固定部13,以提高第一勾部311与第一固定部13的连接稳定性。同样地,由于第二固定部两端均连接于第二腔壁,因此可防止第二勾部脱离第二固定部,以提高第二勾部与第二固定部的连接稳定性。
示例性的,如图7至图9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另一实施例的结构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经颅仪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第一穿戴部30还包括包覆套32,包覆套32一端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开口12内、另一端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二开口内,弹性导电带31部分设于包覆套32内,且弹性导电带31的两端分别伸出包覆套32的两端。包覆套32用于与穿戴者的前额皮肤直接接触,从而可改善穿戴者的触感。包覆套32可为泡棉件、橡胶件或皮革件等。包覆套32为绝缘套,可防止弹性导电带31直接接触穿戴者皮肤,也可防止穿戴者被弹性导电带31触电,以提高穿戴件100的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7所示,包覆套32包括第一硬质滑动段321、第二硬质滑动段322和柔性触肤段323,第一硬质滑动段321和第二硬质滑动段322分别连接于柔性触肤段323的两端,第一硬质滑动段321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开口12内,第二硬质滑动段322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二开口内。
硬质滑动段通过安装腔的开口伸入安装腔并与安装腔可伸缩配合,从而使第一穿戴部30的外露尺寸可调节。硬质滑动段的硬度大于包覆套32,以提高第一穿戴部30与主体部的滑动配合稳定性,从而降低对第一穿戴部30的长度调节难度,以提高第一穿戴部30的长度调节过程便利性。
示例性的,如图7至图9所示,第一穿戴部30还包括刚性内衬层33,刚性内衬层33设于包覆套32内。刚性内衬层33用于间接支撑于穿戴者的前额,从而可为第一穿戴部30提供刚性支撑力,以避免第一穿戴部30轻易滑脱,从而可提高第一穿戴部30的穿戴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穿戴部30呈拱形设置,第一穿戴部30具有内弯曲侧34和外弯曲侧35,刚性内衬层33靠近内弯曲侧34,弹性导电带31靠近外弯曲侧35。弹性导电带31位于刚性内衬层33远离第二穿戴部40的一侧,即弹性导电带31位于刚性内衬层33的前侧,从而可减少刚性内衬层33对弹性导电带31变形拉长或恢复收缩功能的影响,以保证第一穿戴部30的自动贴紧效果。
本实用新型经颅仪的技术方案中,用户可通过穿戴件100来将经颅仪套设于头部,以使连接于穿戴件100的两个电极能直接搭接于用户耳部周围的位置,从而使两个电极能稳定保持在预设位置,以有效发挥微电流刺激功能。由此,无需将两个电极夹紧用户耳垂或其它身体部位,以避免夹持力对用户带来不适感,从而可提高经颅仪的穿戴舒适性。此外,将电路板51和电池52分别安装于两个主体部内,可使两个主体部的重量更加均衡。通过弹性导电带31连接电路板51和电池52,既可有效发挥导电功能,又可适应穿戴件100被调长或调短的过程而变形拉伸或收缩,如此,可使弹性导电带31无需设置长度余量,只需保持可弹性拉伸即可,从而可简化经颅仪的内部线路,以提高经颅仪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经颅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穿戴件,所述穿戴件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第一穿戴部,所述第一穿戴部包括弹性导电带;
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路板和电池,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弹性导电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池;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带包括弹性编织带以及穿设于所述弹性编织带的导线,所述弹性编织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和电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弹性导电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第一开口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第二开口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颅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弹性导电带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勾部勾住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勾部勾住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勾部的第一末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勾部的第二末端连接于所述电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颅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第一腔壁,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腔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隔,所述第一勾部穿过所述第一间隔并勾住所述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第二腔壁,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腔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隔,所述第二勾部穿过所述第二间隔并勾住所述第二固定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颅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戴部还包括包覆套,所述包覆套一端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内、另一端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弹性导电带部分设于所述包覆套内,且所述弹性导电带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包覆套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颅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套包括第一硬质滑动段、第二硬质滑动段和柔性触肤段,所述第一硬质滑动段和第二硬质滑动段分别连接于所述柔性触肤段的两端,所述第一硬质滑动段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硬质滑动段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颅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戴部还包括刚性内衬层,所述刚性内衬层设于所述包覆套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颅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戴部呈拱形设置,所述第一穿戴部具有内弯曲侧和外弯曲侧,所述刚性内衬层靠近所述内弯曲侧,所述弹性导电带靠近所述外弯曲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件还包括第二穿戴部,所述第二穿戴部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以与所述第一穿戴部共同围合形成穿戴空间。
CN202322060698.3U 2023-08-01 2023-08-01 经颅仪 Active CN221084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0698.3U CN221084429U (zh) 2023-08-01 2023-08-01 经颅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0698.3U CN221084429U (zh) 2023-08-01 2023-08-01 经颅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84429U true CN221084429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13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60698.3U Active CN221084429U (zh) 2023-08-01 2023-08-01 经颅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844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6116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harging an Implanted Medical Device Power Source
US3971387A (en) Electro-therapeutic face mask
CN107690308A (zh) 用于脑电图的头戴设备
KR200447430Y1 (ko) 허리 가압복대
KR20170011923A (ko) 전기자극 전달과 생체신호 감지를 위한 인너 착용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자극 전달과 생체신호 감지를 위한 시스템
CN211610677U (zh) 妇产科宫颈腹部理疗装置
CN221084429U (zh) 经颅仪
KR101648189B1 (ko) 관절구조를 갖고 관절통증을 완화시키는 발열 관절보호대
CN209347930U (zh) 一种绕颈式咽炎理疗仪的终端结构
CN111658316A (zh) 一种远红外发热理疗眼罩
US20210077811A1 (en) Wearable laser pain relief device
CN220989416U (zh) 经颅仪
EP3415080B1 (en) Wearable device
CN212699619U (zh) 一种睡眠治疗仪
JP2004275750A (ja) 治療用器具
CN209808337U (zh) 一种可调式脑电图帽
CN211512226U (zh) 一种颈椎牵引椅理疗支撑装置
CN109200462B (zh) 一种用于增强运动表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和方法
CN209075435U (zh) 一种脑反射眼部按摩仪
CN220735594U (zh) 穿戴式按摩理疗仪
CN220989417U (zh) 经颅仪
CN220293813U (zh) 一种带检测模块的头部按摩器
CN221084430U (zh) 经颅仪
CN219439917U (zh) 头部按摩器
CN221691520U (zh) 一种具有发热理疗作用的腰部绑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