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3265U - 一种拼装式本册陈列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拼装式本册陈列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83265U
CN221083265U CN202322206095.XU CN202322206095U CN221083265U CN 221083265 U CN221083265 U CN 221083265U CN 202322206095 U CN202322206095 U CN 202322206095U CN 221083265 U CN221083265 U CN 221083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yonet
column
support
kth
suppor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60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韩宗衡
张晓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83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83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公开关于一种拼装式本册陈列架,涉及物品陈列技术领域。该陈列架包括支撑架和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个置物层板;支撑架包括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第一侧支撑架的内侧面和第二侧支撑架的内侧面均设置有多个卡口,卡口具有容置槽;置物层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设置有卡接件,第一侧面的卡接件与第一侧支撑架的内侧面上的卡口可拆卸连接,第二侧面的卡接件与第二侧支撑架的内侧面上的卡口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架延伸方向,置物层板的前端面低于置物层板的后端面。通过卡口使得陈列架的可拆卸安装简单,斜躺式的陈列方式可以更有效展示出本册的画面。

Description

一种拼装式本册陈列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品陈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拼装式本册陈列架。
背景技术
本册的售卖过程中对产品更好地展示有利于产品的出售,目前市场对本册的陈列摆设主要是叠放与竖直架装摆放,较为零散。对本册画面部分的展示较少或缺失,不利于消费者进行选择购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拼装式本册陈列架,通过支撑架上卡口与置物层板连接,简化陈列架的拼装。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拼装式本册陈列架,该陈列架包括支撑架和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N个置物层板,N≥1且为整数;
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
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和所述第二侧支撑架均设置有多个卡口,所述卡口具有容置槽,用于与所述置物层板卡接;
所述置物层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设置有卡接件;所述置物层板的第一侧面的卡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支撑架的卡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置物层板的第二侧面的卡接件与第二侧支撑架的卡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置物层板的前端面低于所述置物层板的后端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卡口包括卡槽段和落槽段;所述落槽段低于所述卡槽段;
所述卡槽段的一端与落槽段连接,所述卡槽段的另一端设置在对应支撑架的后侧面上;
所述卡槽段沿支撑架向上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卡接件沿所述支撑架向上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所述落槽段的底面形状与所述卡接件的外表面形状相配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前支撑柱和第一后支撑柱;所述第一前支撑柱和所述第一后支撑柱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件上;
所述第一前支撑柱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后支撑柱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二卡口;第K个第二卡口高于第K个第一卡口,1≤K≤N;
所述第二侧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前支撑柱和第二后支撑柱;所述第二前支撑柱和所述第二后支撑柱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二连接件上;
所述第二前支撑柱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三卡口,所述第二后支撑柱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四卡口;第K个第四卡口高于第K个第三卡口;
第K个所述第一卡口与第K个所述第三卡口等高设置,第K个所述第二卡口与第K个所述第四卡口等高设置;
所述第一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第一前支撑柱的后侧面,所述第二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第一后支撑柱的后侧面,所述第三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第二前支撑柱的后侧面,所述第四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第二后支撑柱的后侧面;
第K个所述置物层板与第K个第一卡口、第K个第二卡口、第K个第三卡口、第K个第四卡口均可拆卸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置物层板为铁艺层板,所述铁艺层板的前端设置有向上的凸挡;
所述铁艺层板包括四个铁丝柱突出端;
第K个铁艺层板的四个所述铁丝柱突出端分别与第K个所述第一卡口、第K个所述第二卡口、第K个所述第三卡口和第K个所述第四卡口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X型背扣组件;所述X型背扣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
所述第一加强柱的第一端与第一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柱的第二端与第二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柱的第一端高于所述第一加强柱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加强柱的第一端与第一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柱的第二端与第二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第二加强柱的第一端低于第二加强柱的第二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U型连接柱;所述U型连接柱的两端具有突出段;
所述第一前支撑柱和所述第二前支撑柱具有容置腔;
所述U型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口和所述第三卡口的落槽段,两个所述突出段分别延伸进所述第一前支撑柱和所述第二前支撑柱的所述容置腔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主题展示板;所述主题展示板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架的顶端,用于展示陈列架上本册的主题。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顶部支撑结构;
所述顶部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后支撑柱的上部和第二后支撑柱的上部之间的上部支撑杆;所述上部支撑杆平行于水平面;
所述顶部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支撑柱的上部与第一后支撑柱的上部之间的第一上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前支撑柱的上部与第二后支撑柱的上部之间的第二上支撑件。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底部支撑结构;
所述底部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底部支撑杆和第二底部支撑杆;
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杆设置在第一前支撑柱和第二前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二底部支撑杆设置在第一后支撑柱和第二后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杆和第二底部支撑杆均平行于水平面。
本公开提供的本册陈列架通过卡口实现可拆卸式设计,安装拆卸方便,可以单人操作,同时方便了运输,减少运输过程中陈列架的体积。本公开陈列架的斜躺式陈列方式可以更有效的展示出本册的画面,方便消费者进行挑选。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拼装式本册陈列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拼装式本册陈列架的正面视图。
图3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拼装式本册陈列架的侧视图,视图方向为图2的右侧。
图4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拼装式本册陈列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拼装式本册陈列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主题展示板,2、上部支撑杆,3、第一侧支撑架,31、第一前支撑柱,32、第一后支撑柱,4、第二侧支撑架,41、第二前支撑柱,42、第二后支撑柱,5、卡口,6、铁艺层板,7、U型连接柱,8、X型背扣组件,9、第二底部支撑杆,10、第一底部支撑杆,11、凸挡,12、限位凹槽,13、第二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拼装式结构本册陈列展示架是一款本册陈列道具,主要用于本册类产品日常售卖或会议展览中的陈列展示与存放。现有的陈列架组装操作困难,需要多人合作,且叠放式或竖直放置方式均不能更好的展示本册的画面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架和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N个置物层板,N≥1且为整数。其中,支撑架设置在外侧,置物层板设置在支撑架的内侧并由支撑架支撑实现分层。置物层板包括展示面、背面、前端面、后端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展示面用于展示本册,与展示面相对的一侧为背面;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在展示本册过程中,靠近本册上端的为后端面,靠近本册下端的为前端面。
该实施例中,支撑架包括第一侧支撑架3和第二侧支撑架4;第一侧支撑架3和第二侧支撑架4均设置有多个卡口5,卡口5具有容置槽。所述置物层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设置有卡接件。置物层板的第一侧面的卡接件与第一侧支撑架3的卡口5可拆卸连接,置物层板的第二侧面的卡接件与第二侧支撑架4的卡口5可拆卸连接。置物层板的前端面低于置物层板的后端面。可以理解的是,置物层板的两个侧面通过容置槽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侧支撑架3和第二侧支撑架4上,实现置物层板的支撑,如此,通过卡口实现可拆卸式设计,安装拆卸简单,可以单人操作且方便了运输。同时,置物层板的前端面低于置物层板的后端面,使得置物层板倾斜设置,如此,本册陈列方式由现有叠放或竖直架装摆放改为斜躺式,能更有效的展示出本册画面,方便消费者进行挑选。
以下结合图1-图5,对本公开提供的拼装式本册陈列架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卡口5的容置槽包括连接的卡槽段和落槽段。沿支撑架向上的延伸方向,落槽段低于卡槽段。卡槽段在对应的支撑架的后侧面是开口的,使得置物层板的卡接件可以从支撑架的后侧面的卡槽段起始端向前滑动落入卡槽段。进一步地,卡槽段沿支撑架向上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卡接件沿支撑架向上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以方便卡接件的安装。进入卡槽段的卡接件移动至卡槽段的末端后,会向下滑入落槽段,落槽段底部可以与卡接件的外表面相配合,避免卡接件与落槽段的内表面之间不匹配导致置物层板不稳、晃动,影响陈列架使用。如此,可以实现第一侧支撑架3、第二侧支撑架4与置物层板之间的快捷、稳固、简易组装,可实现单人组装,组装后整架整体性良好,简约美观。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支撑架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一后支撑柱32;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一后支撑柱32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件上。第二侧支撑架4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前支撑柱41和第二后支撑柱42;第二前支撑柱41和第二后支撑柱42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二连接件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前支撑柱31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一卡口,第一后支撑柱32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二卡口;沿第一侧支撑架3向上的延伸方向,第K个第二卡口高于第K个第一卡口,1≤K≤N。第二前支撑柱41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三卡口,第二后支撑柱42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四卡口;沿第二侧支撑架4向上的延伸方向,第K个第四卡口高于第K个第三卡口。第K个第一卡口与第K个第三卡口等高设置,第K个第二卡口与第K个第四卡口等高设置。第一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第一前支撑柱31的后侧面,第二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第一后支撑柱32的后侧面,第三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第二前支撑柱41的后侧面,第四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第二后支撑柱42的后侧面。第K个置物层板与第K个第一卡口、第K个第二卡口、第K个第三卡口、第K个第四卡口均为可拆卸连接。如此,支撑架采用四个支撑柱对置物层板实现支撑,既可以减轻陈列架的整体重量,方便安装拼接、移动和摆放,还可以使得本册画面从侧面也可以被看到,进而实现多方位的展示。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K个第一卡口、第K个第二卡口、第K个第三卡口、第K个第四卡口组成第K个卡口组,各个卡口组之间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如此,根据陈列架上的本册的大小和展示画面,设计卡口组之间的距离,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示本册画面,又能充分利用展示空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一后支撑柱32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可以是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14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一后支撑柱32底端。与第二前支撑柱41和第二后支撑柱42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可以是第二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二前支撑柱41和第二后支撑柱42底端。如此,可以实现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一后支撑柱32之间,第二前支撑柱41和第二后支撑柱42之间的支撑固定。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架还包括顶部支撑结构和底部支撑结构。在一种示例中,顶部支撑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后支撑柱32的上部和第二后支撑柱42的上部之间的上部支撑杆2;上部支撑杆2可以平行于水平面设置。
在一种示例中,顶部支撑结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支撑柱的上部与第一后支撑柱的上部之间的第一上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前支撑柱的上部与第二后支撑柱的上部之间的第二上支撑件。第一上支撑件和第二上支撑件分别用于实现第一侧支撑架3和第二侧支撑架4的支撑加固。第一上支撑件和第二上支撑件可以是杆状结构,弧形结构、弯曲结构等,本公开不做特殊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前支撑柱31的上部可以朝向第一后支撑柱32弯曲并与第一后支撑柱32连接,这里的第一前支撑柱31的上部弯曲后形成一个弯曲连接段,该弯曲连接段作为第一上支撑件实现对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一后支撑柱32固定支撑。同样的,第二前支撑柱41的上部可以朝向第二后支撑柱42弯曲并与第二后支撑柱42连接,也可以形成一个弯曲连接段实现对第二前支撑柱41和第二后支撑柱42固定支撑。如此,通过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二前支撑柱41的端部形成的弯曲连接段代替第一上支撑件和第二上支撑件,使得第一上支撑件与第一前支撑柱31为整体结构,第二上支撑件与第二前支撑柱41也为整体结构,减少了安装步骤,简化了安装程序。
在一种示例中,底部支撑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底部支撑杆10和第二底部支撑杆9。第一底部支撑杆10设置在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二前支撑柱41之间,第二底部支撑9杆设置在第一后支撑柱32和第二后支撑柱42之间。第一底部支撑杆10和第二底部支撑杆9均平行于水平面。也就是说在第一侧支撑架3和第二侧支撑架4的底部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底部支撑杆10、第二底部支撑杆9,第二连接杆13和第一连接杆14对整个陈列架的结构进行加固,保持陈列架水平方向上间距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置物层板可以为铁艺层板6,铁艺层板6的前端设置有向上的凸挡11,陈列架使用时,凸挡11可以与本册的下端抵接,防止在倾斜的铁艺层板6上,本册从铁艺层板6的前端滑落。进一步地,铁艺层板6的卡接件为四个铁丝柱突出端。第K个铁艺层板6的四个铁丝柱突出端分别与第K个第一卡口、第K个第二卡口、第K个第三卡口和第K个第四卡口连接。铁艺层板6可以是由铁丝柱按照预设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弯曲焊接形成,加工简单。并且只需要在进行设计时预留四个铁丝柱突出端,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就可以形成能与卡口5连接的铁丝柱突出端(也就是卡接件)。可以理解的是,相同面积的置物层板,本实施方式制作的铁艺层板6的重量较木质层板重量小且承重能力强。如此可以制成大小多种规格的铁艺层板6,实现对多种规格的本册产品的展示,保证陈列架的陈列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第一侧支撑架3和第二侧支撑架4可以为平行设置,如此,置物层板为矩形层板,且该矩形层板向前倾斜,扩大可观察到本册画面的视野;而且多个具有矩形层板的陈列架可以整齐的排列,使得空间的利用率更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第一侧支撑架3和第二侧支撑架4不平行设置,这样,置物层板为梯形层板,本册可以呈扇形在梯形层板上排列展示,可以实现对更多本册画面的展示。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陈列架的背侧还包括至少一个X型背扣组件8,用于对支撑架进行加固,防止支撑架向两侧张开,进而造成支撑架内侧的置物层板松散滑落。X型背扣组件8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的交叉点可以进行铰接,用于使得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可以绕铰接轴转动。第一加强柱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后支撑柱32的后侧面可拆卸连接,第一加强柱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后支撑柱42的后侧面可拆卸连接;沿支撑架向上的延伸方向,第一加强柱的第一端高于第一加强柱的第二端。第二加强柱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后支撑柱32的后侧面可拆卸连接,第二加强柱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后支撑柱42的后侧面可拆卸连接;沿支撑架向上的延伸方向,第二加强柱的第一端低于第二加强柱的第二端。还可以根据陈列架的高度、宽度及承重本册数量设置多个X型背扣组件8。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陈列架还包括U型连接柱7。U型连接柱7的两端可以弯曲形成凸出段,两端的凸出段可以向同一方向平行延伸,也可以向相反的方向平行延伸。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二前支撑柱41可以具有容置腔。U型连接柱7设置在第一卡口和第三卡口的落槽段,两个突出段分别伸进第一前支撑柱和第二前支撑柱的容置腔内。例如,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二前支撑柱41可以是金属支撑柱,金属支撑柱内具有空腔,两个突出段分别伸进第一前支撑柱和第二前支撑柱的空腔内。如此,U型连接柱7通过卡槽段后卡设在落槽段,凸出段伸进容置腔内,可以对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二前支撑柱41之间的距离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对陈列架整体结构的限位,防止第一前支撑柱31和第二前支撑柱41之间的距离扩大导致置物层板从卡口5滑出。
为便于更直观了解的连接陈列架上的本册内容,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陈列架的上端还设置了主题展示板1,用于展示陈列架上本册的主题。如图3所示,可以在第一侧支撑架3的上部和第二侧支撑架4的上部对称设置两个限位凹槽12,限位凹槽12的开口方向可以朝上。如此,主题展示板1可活动的插入限位凹槽12中,方便主题展示板1的安装和更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N个置物层板,N≥1且为整数;
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
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和所述第二侧支撑架均设置有多个卡口,所述卡口具有容置槽,用于与所述置物层板卡接;
所述置物层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设置有卡接件;所述置物层板的第一侧面的卡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支撑架的卡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置物层板的第二侧面的卡接件与第二侧支撑架的卡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置物层板的前端面低于所述置物层板的后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包括卡槽段和落槽段;所述落槽段低于所述卡槽段;
所述卡槽段的一端与落槽段连接,所述卡槽段的另一端设置在对应支撑架的后侧面上;
所述卡槽段沿支撑架向上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卡接件沿所述支撑架向上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所述落槽段的底面形状与所述卡接件的外表面形状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前支撑柱和第一后支撑柱;所述第一前支撑柱和所述第一后支撑柱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件上;
所述第一前支撑柱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后支撑柱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二卡口;第K个第二卡口高于第K个第一卡口,1≤K≤N;
所述第二侧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前支撑柱和第二后支撑柱;所述第二前支撑柱和所述第二后支撑柱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二连接件上;
所述第二前支撑柱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三卡口,所述第二后支撑柱的内侧面具有N个第四卡口;第K个第四卡口高于第K个第三卡口;
第K个所述第一卡口与第K个所述第三卡口等高设置,第K个所述第二卡口与第K个所述第四卡口等高设置;
所述第一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第一前支撑柱的后侧面,所述第二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第一后支撑柱的后侧面,所述第三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第二前支撑柱的后侧面,所述第四卡口的卡槽段的卡槽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后支撑柱的后侧面;
第K个所述置物层板与第K个第一卡口、第K个第二卡口、第K个第三卡口、第K个第四卡口均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层板为铁艺层板,所述铁艺层板的前端设置有向上的凸挡;
所述铁艺层板包括四个铁丝柱突出端;
第K个铁艺层板的四个所述铁丝柱突出端分别与第K个所述第一卡口、第K个所述第二卡口、第K个所述第三卡口和第K个所述第四卡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X型背扣组件;所述X型背扣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
所述第一加强柱的第一端与第一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柱的第一端高于所述第一加强柱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加强柱的第一端与第一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第二加强柱的第一端低于第二加强柱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型连接柱;所述U型连接柱的两端具有突出段;
所述第一前支撑柱和所述第二前支撑柱具有容置腔;
所述U型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口和所述第三卡口的落槽段,两个所述突出段分别延伸进所述第一前支撑柱和所述第二前支撑柱的所述容置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题展示板;所述主题展示板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架的顶端,用于展示陈列架上本册的主题。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顶部支撑结构;
所述顶部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后支撑柱的上部和所述第二后支撑柱的上部之间的上部支撑杆;所述上部支撑杆平行于水平面;
所述顶部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支撑柱的上部与第一后支撑柱的上部之间的第一上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前支撑柱的上部与第二后支撑柱的上部之间的第二上支撑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拼装式本册陈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底部支撑结构;
所述底部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底部支撑杆和第二底部支撑杆;
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杆设置在第一前支撑柱和第二前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二底部支撑杆设置在第一后支撑柱和第二后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杆和第二底部支撑杆均平行于水平面。
CN202322206095.XU 2023-08-16 一种拼装式本册陈列架 Active CN221083265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83265U true CN221083265U (zh) 2024-06-07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50927B1 (en) Easy assembling shelving system
US3149727A (en) Multiple purpose book, chart and poster display stand
US6216894B1 (en) Stackable newspaper rack having U-shaped sections
US4313544A (en) Display rack
IES930223A2 (en) Thin flat panel constr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70220787A1 (en) Frameless Display Fixture
CA3027945A1 (en) Merchandise display fixture
CA1108559A (en) Display rack
CN221083265U (zh) 一种拼装式本册陈列架
US5394997A (en) Rack for newspapers
US6085467A (en) Stackable case to tower conversion
US20190082831A1 (en) Modular 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CN213154789U (zh) 一种收纳架
CN210471440U (zh) 一种侧架及包含侧架的储物架
CN215533216U (zh) 稳固型多用途商品展示架
CN105151620B (zh) 一种货架板连接件
CN211684269U (zh) 一种组装书报架
CN216569251U (zh) 多层茶饮料架
CN217039344U (zh) 一种酒瓶放置架及酒架
CN211269710U (zh) 一种可拆卸式中岛展示架
CN215959055U (zh) 一种镶嵌式文物密集架挂板
CN214759959U (zh) 一种书架隔板的安装结构及书架
CN220713539U (zh) 可折叠的展览台
CN217524482U (zh) 一种新型挂墙杂志架
CN203493250U (zh) 多层陈列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