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1637U - 一种折叠车及其调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车及其调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1637U
CN221061637U CN202322751602.8U CN202322751602U CN221061637U CN 221061637 U CN221061637 U CN 221061637U CN 202322751602 U CN202322751602 U CN 202322751602U CN 221061637 U CN221061637 U CN 221061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frame
frame
vehicle body
bottom fram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516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绍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ti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ti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ti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ti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1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1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车及其调节结构,包括车头、车架以及调节结构,车头与车架连接;调节结构包括车身框架、底部框架和伸缩件,底部框架与车身框架转动连接,伸缩件一端与车身框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部框架转动连接,并用于推动车身框架相对于底部框架转动。相对于现有技术,伸缩件推动车身框架相对于底部框架转动,通过调节车身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的角度,实现调节车身框架与地面之间的角度,车头通过车架连接在车身框架上,以组成完整的折叠车,用户坐在车身框架上,通过伸缩件调节车身框架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实现模拟骑车上下坡的运动模式;在未使用时,伸缩件还能将车身框架推动至极限位置,减小装置收纳体积,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车及其调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单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车及其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的公共运动场所空间与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不匹配,因此大多数人们选择室内运动,动感单车作为室内健身器材的一种,一直以来备受大家的喜爱。
现有的动感单车运动模式单一,大多数只能原地踩踏,不能模拟真实骑车场景,例如现实场景中骑车上坡或者下坡的情况,目前市面上的动感单车无法模拟此种运动模式,使得用户的运动锻炼成效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车及其调节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动感单车无法模拟骑车上下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调节结构,包括:车身框架;底部框架,与车身框架转动连接;伸缩件,一端与车身框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部框架转动连接,其中,伸缩件用于推动车身框架相对于底部框架转动。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伸缩件采用气缸。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调节结构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一端与底部框架连接,另一端与车身框架转动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调节结构还包括多个紧固件,底部框架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连接件相对于第一固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紧固件穿设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以使连接件与底部框架固定在一起。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孔开设在底部框架的相对两侧,第二固定孔开设在连接件的相对两侧。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孔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第二固定孔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紧固件的形状与第一固定孔或第二固定孔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底部框架包括支撑部件和摇摆部件,摇摆部件转动连接在支撑部件上,摇摆部件与车身框架转动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包括主体件和支撑件,主体件的两端与支撑件转动连接,摇摆部件与主体件转动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还包括滚轮,滚轮安装在支撑部件背离摇摆部件的一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调节结构,及车头和车架,车架一端与车头连接,另一端与车身框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调节结构,包括车身框架、底部框架和伸缩件,底部框架与车身框架转动连接,伸缩件推动车身框架相对于底部框架转动,通过调节车身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的角度,实现调节车身框架与地面之间的角度,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折叠车,包括车头、车架和上述调节结构,车头通过车架连接在车身框架上,以组成完整的折叠车,用户坐在车身框架上,通过伸缩件调节车身框架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实现模拟骑车上下坡的运动模式;在未使用时,伸缩件还能将车身框架推动至极限位置,减小装置收纳体积,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及其调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部框架的零件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身框架;20、底部框架;30、伸缩件;40、车头;50、车架;60、连接件;70、紧固件;201、摇摆部件;202、支撑部件;601、第二固定孔;2011、第一固定孔;2021、主体件;2022、支撑件;2023、滚轮;2024、延伸件;2025、限位槽;202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车及其调节结构,包括车头40、车架50以及调节结构,车头40与车架50连接;调节结构包括车身框架10、底部框架20和伸缩件30,底部框架20与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伸缩件30一端与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部框架20转动连接,并用于推动车身框架10相对于底部框架20转动。
在实际使用中,车身框架10上设有车座,车头40通过车架50连接在车身框架10的上端,车头40便于用户骑行时持握;底部框架20转动连接在车身框架10的下端,伸缩件30转动连接在车身框架10的中部,这样伸缩件30、底部框架20和车身框架10之间形成一个三角结构,可以起到支撑车身框架10的作用;当用户在骑行时,伸缩件30推动车身框架10相对于底部框架20转动,以调节车身框架10与底部框架20之间的角度,从而调节车身框架10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使得用户坐在车座上便能体验上下坡的运动模式,具体的讲就是,伸缩件30伸长推动车身框架10向后方转动,也就是使车身框架10与底部框架20之间角度增大的方向转动,此时坐在车座上的用户呈后仰的状态,处于上坡的运动模式中;伸缩件30缩短推动车身框架10向上述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也就是使车身框架10与底部框架20之间角度减小的方向转动,此时坐在车座上的用户呈前倾的状态,处于下坡的运动模式中。当骑行结束后,伸缩件30可以将车身框架10推动至极限位置,也就是车身框架10近乎呈水平状态,此时车身框架10与底部框架20折叠在一起。其中,伸缩件30是一种可以调节自身长度的结构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调节结构,包括车身框架10、底部框架20和伸缩件30,底部框架20与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伸缩件30推动车身框架10相对于底部框架20转动,通过调节车身框架10与底部框架20之间的角度,实现调节车身框架10与地面之间的角度,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折叠车,包括车头40、车架50和上述调节结构,车头40通过车架50连接在车身框架10上,以组成完整的折叠车,用户坐在车身框架10上,通过伸缩件30调节车身框架10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实现模拟骑车上下坡的运动模式;在未使用时,伸缩件30还能将车身框架10推动至极限位置,减小装置收纳体积,节省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伸缩件30采用气缸,气缸的构造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可以理解的是,伸缩件3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电动推杆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请再次参阅图2,调节结构还包括连接件60,连接件60一端与底部框架20连接,另一端与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连接件60有一定的高度,使得车身框架10与底部框架20之间有一定高度差,以提供给车身框架10可转动的空间,这样当车身框架10相对于底部框架20转动时,可以避免车身框架10与底部框架20发生碰撞,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2和图3,调节结构还包括多个紧固件70,底部框架20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2011,连接件60相对于第一固定孔2011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601,紧固件70穿设于第一固定孔2011和第二固定孔601中,以使连接件60与底部框架20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在底部框架20上开设有三个第一固定孔2011,三个第一固定孔2011呈三角形分布在底部框架20上,第二固定孔601也为三个,其位置与第一固定孔2011位置相对应,紧固件70也为三个,紧固件70穿设于第一固定孔2011和第二固定孔601中,用以固定连接件60和底部框架20。开设多个第一固定孔2011和第二固定孔601是为了使连接件60与底部框架20固定的更稳定,第一固定孔2011呈三角形分布,三角形受力更稳定,提高了连接件60与底部框架20连接处的承重能力,其中,紧固件70可以采用螺钉或铆钉。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2011、第二固定孔601和紧固件70的数量不限于三个,可以开设两个、四个或者其他数量。
再次参阅图3,第一固定孔2011开设在底部框架20的相对两侧,第二固定孔601开设在连接件60的相对两侧,这样当紧固件70穿设于第一固定孔2011和第二固定孔601时,紧固件70可以同时贯穿于底部框架20和连接件60,以使两者固定在一起,提高了两者连接处的稳定性。
第一固定孔2011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第二固定孔601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紧固件70的形状与第一固定孔2011或第二固定孔601的形状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70的形状与第一固定孔2011和第二固定孔601的形状均适配,也就是紧固件70的外周与第一固定孔2011和第二固定孔601的孔壁紧密连接,这样紧固件70穿设在第一固定孔2011和第二固定孔601时,不会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使得连接件60与底部框架20之间固定的更稳固。其中,多边形可以采用正四变形或六边形等形状,对此不做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70的形状也可以与第一固定孔2011和第二固定孔601其中一个适配,其中另一个可供紧固件70穿过,如紧固件70与第一固定孔2011的形状相适配,第二固定孔601供紧固件70穿过。
参阅图3,上述底部框架20包括支撑部件202和摇摆部件201,摇摆部件201转动连接在支撑部件202上,摇摆部件201与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摇摆部件201通过连接件60与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伸缩件30一端与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摇摆部件201转动连接,以推动车身框架10相对于摇摆部件201转动,此方向的转动是带动用户前倾或后仰,实现模拟上下坡的运动模式;同时由于摇摆部件201与支撑部件202转动连接,摇摆部件201可以相对于支撑部件202转动,从而带动车身框架10相对于支撑部件202转动,此方向的转动是带动用户左右摆动,可以实现根据用户骑行时重心偏移而左右偏移的效果。通过设置摇摆部件201,使车身框架10可以实现多个方向的偏移,如前后左右,带给用户更真实的动感单车运动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底部框架20还包括锁止件,锁止件用于锁定摇摆部件201和支撑部件202,以限定摇摆部件201相对于支撑部件202转动,只有用户将解除锁止件后,摇摆部件201才能相对于支撑部件202转动,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其中,锁止件可以采用螺钉或铆钉,穿设至支撑部件202和摇摆部件201内。
上述支撑部件202包括主体件2021和支撑件2022,主体件2021的两端与支撑件2022转动连接,摇摆部件201与主体件2021转动连接,当需要收纳折叠车时,伸缩件30将车身框架10推动至极限位置,此时车身框架10与摇摆部件201折叠在一起,然后转动主体件2021,主体件2021带动摇摆部件201相对于支撑部件202转动,使水平状态的摇摆部件201呈竖直状态,极大地节省了收纳空间。
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用户在骑行时的安全性,主体件2021与支撑件2022的转动是有限制的,在骑行时,主体件2021不能转动,只有当用户解除限制,主体件2021才能相对于支撑件2022转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在支撑件2022的两侧设置了延伸件2024,延伸件2024转动连接在支撑件2022上,延伸件2024开设有限位槽2025,主体件2021上设有限位块2026,在骑行时,延伸件2024向远离支撑件2022的方向转动至预设位置,此时限位槽2025与限位块2026限位配合,以限制主体件2021相对于支撑件2022转动,确保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延伸件2024增大了底部框架2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防止骑行时晃动。
上述支撑部件202还包括滚轮2023,滚轮2023安装在支撑部件202背离摇摆部件201的一侧。具体的讲是,滚轮2023安装在主体件2021背景摇摆部件201的一侧,在收纳折叠车的过程中,当主体件2021带动摇摆部件201转动至竖直状态时,此时主体件2021另一侧的滚轮2023与地面相接触,用户只需将支撑件2022抬起即可推动折叠车行进至指定位置,方便装置的移动。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车及其调节结构,包括车头40、车架50以及调节结构,车头40与车架50连接;调节结构包括车身框架10、底部框架20和伸缩件30,底部框架20与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伸缩件30一端与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部框架20转动连接,并用于推动车身框架10相对于底部框架20转动。相对于现有技术,底部框架20与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伸缩件30推动车身框架10相对于底部框架20转动,通过调节车身框架10与底部框架20之间的角度,实现调节车身框架10与地面之间的角度;车头40通过车架50连接在车身框架10上,以组成完整的折叠车,用户坐在车身框架10上,通过伸缩件30调节车身框架10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实现模拟骑车上下坡的运动模式;在未使用时,伸缩件30还能将车身框架10推动至极限位置,减小装置收纳体积,节省空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调节结构,用于折叠车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框架(10);
底部框架(20),与所述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
伸缩件(30),一端与所述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框架(20)转动连接,其中,所述伸缩件(30)用于推动所述车身框架(10)相对于所述底部框架(20)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30)采用气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连接件(60),所述连接件(60)一端与所述底部框架(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多个紧固件(70),所述底部框架(20)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2011),所述连接件(60)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011)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601),所述紧固件(70)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011)和所述第二固定孔(601)中,以使所述连接件(60)与所述底部框架(20)固定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011)开设在所述底部框架(2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固定孔(601)开设在所述连接件(60)的相对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011)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第二固定孔(601)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紧固件(70)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2011)或所述第二固定孔(601)的形状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20)包括支撑部件(202)和摇摆部件(201),所述摇摆部件(201)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件(202)上,所述摇摆部件(201)与所述车身框架(10)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202)包括主体件(2021)和支撑件(2022),所述主体件(2021)的两端与所述支撑件(2022)转动连接,所述摇摆部件(201)与所述主体件(2021)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202)还包括滚轮(2023),所述滚轮(2023)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件(202)背离所述摇摆部件(201)的一侧。
10.一种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调节结构,及
车头(40);
车架(50),一端与所述车头(4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身框架(10)连接。
CN202322751602.8U 2023-10-12 一种折叠车及其调节结构 Active CN221061637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1637U true CN221061637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85039B1 (en) Swingable skate board device
CN102361671B (zh) 朝前后倾斜椅子而摇荡的秋千
CN214260510U (zh) 一种啦啦操转体训练辅助装置
CN221061637U (zh) 一种折叠车及其调节结构
CN213375056U (zh) 一种高强度仿真复合材料攀岩墙
CN212322488U (zh) 农机驾驶人用便携移动式无线桩考用简易式红外杆
CN114768212A (zh) 多自由度单车及其控制方法
CN201223677Y (zh) 可调整不同角度轨道的卧式健身车
CN207913103U (zh) 多通道健身自行车
CN2270520Y (zh) 操场综合式多功能运动器械
CN211836269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跷跷板
CN203196208U (zh) 一种电动跑步机
CN220237736U (zh) 一种可旋转跷跷板固定式游乐设备
CN213789943U (zh) 一种户外儿童娱乐器材
KR100850645B1 (ko) 조립식 골프 연습기
CN212575510U (zh) 一种具有侧跳功能的跳床
CN211461965U (zh) 推举训练器
CN220937371U (zh) 可调角度的户外休闲椅
CN214711549U (zh) 一种室外座椅
CN2933480Y (zh) 踏步机
CN217091927U (zh) 一种健身器材
CN220705105U (zh) 一种房建施工支架
CN214763269U (zh) 户外自重式跷跷板
CN212327308U (zh) 一种健身/竞赛车的摇摆机构
CN212022852U (zh) 一种新型儿童滑板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