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1087U - 一种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1087U
CN221061087U CN202322715736.4U CN202322715736U CN221061087U CN 221061087 U CN221061087 U CN 221061087U CN 202322715736 U CN202322715736 U CN 202322715736U CN 221061087 U CN221061087 U CN 221061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ne
prone support
patient
support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157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静
常红
龚立超
芦文博
宋海庆
任禹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1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1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包括:引流垫本体(1);头部俯卧支撑部(2),设置在所述引流垫本体(1)的一端的中心位置;胸部俯卧支承部(3),与所述头部俯卧支撑部(2)间隔布置,设有缓冲结构;腹部俯卧支承部(4),与所述胸部俯卧支承部(3)紧邻布置;下肢俯卧支承部(5),与所述腹部俯卧支承部(4)紧邻布置;沿着竖直方向,所述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所述腹部俯卧支承部(4)的高度可抬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可以轻松俯卧至引流垫上,保证引流的准备动作能够轻松顺利的完成。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头部和胸部的压力,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无阻,保证引流过程顺利。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
背景技术
体位引流是清除分泌物的有效方法,主要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病,而引起大量痰液等分泌物沉积于支气管不易排出的患者,促进支气管内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体外,增加肺的氧合能力。其原理是根据气管、支气管树的解剖特点,将患者摆放于一定的体位,借助重力作用促使各肺叶、肺段支气管内痰液向中央大气道移动。临床操作会根据痰液等分泌物所处的位置不同,选择不同的体位引流方式。引流原则:1、肺上叶引流可取坐位或半卧位,中、下叶各肺段的引流取头低脚高位,并根据各引流部位的不同转动身体角度;2、身体倾斜度超过25°效果较好,可从较小角度开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增大;3、避免污染物进入健侧肺。
传统方案中,通常使用通用型头颈垫和下肢垫将患者的头颈部和下肢垫起,由于患者是俯卧在体位垫上,患者的面部贴在头颈垫上,使得呼吸困难;而且,传统方案中患者在俯卧状态下,患者的胸部压力大,压迫感强烈,进一步导致呼吸困难,而且挤压疼痛感加重;此外,传统方案中,体位垫无法根据需求自由调节身体倾斜角度,体位垫的倾斜角度固定,这样导致患者在准备俯卧动作进入体位垫时困难,需要将身体调整成倾斜状态再进入体位垫范围进行使用,所以俯卧动作难度大,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无法使用体位垫进行引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包括:
引流垫本体;
头部俯卧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引流垫本体的一端的中心位置;
胸部俯卧支承部,与所述头部俯卧支撑部间隔布置,设有缓冲结构;
腹部俯卧支承部,与所述胸部俯卧支承部紧邻布置;
下肢俯卧支承部,与所述腹部俯卧支承部紧邻布置;
沿着竖直方向,所述下肢俯卧支承部和部分所述腹部俯卧支承部的高度可抬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头部俯卧支撑部包括头部俯卧支撑通孔,所述头部俯卧支撑通孔的直径小于人体面部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头部俯卧支撑部还包括两个手臂支撑凹槽,两个所述手臂支撑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头部俯卧支撑通孔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胸部俯卧支承部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胸部俯卧支撑通孔,所述胸部俯卧支撑通孔具有缓冲减压台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下肢俯卧支承部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腿部支撑弧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下肢俯卧支承部和部分所述腹部俯卧支承部设有充气垫,通过向所述充气垫充气抬升所述下肢俯卧支承部和部分所述腹部俯卧支承部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包括:引流垫本体;头部俯卧支撑部,设置在引流垫本体的一端端部的中心位置;胸部俯卧支承部,与头部俯卧支撑部间隔布置,设有缓冲结构;腹部俯卧支承部,与胸部俯卧支承部紧邻布置;下肢俯卧支承部,与腹部俯卧支承部紧邻布置;沿着竖直方向,下肢俯卧支承部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的高度可抬升。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时,可以以平卧(平趴)的姿态进入引流垫本体的范围,这样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案中进入引流垫困难甚至无法进入引流垫的问题,使得患者能够轻松完成俯卧动作,而且患者进入俯卧状态时,患者的胸部通过缓冲结构能够有效得到保护和缓冲,使得胸部受压迫的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保证俯卧舒适度和呼吸的顺畅度。不仅如此,当患者完成俯卧动作以后,通过抬升下肢俯卧支承部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的高度完成患者的身体倾斜,这样使得患者能够轻松形成引流的最佳体位,保证整个过程轻松顺利,有效提高引流效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头部俯卧支撑部包括头部俯卧支撑通孔,头部俯卧支撑通孔的直径小于人体面部宽度。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患者的头部可以支承在头部俯卧支撑通孔处,而且患者的面部位于头部俯卧支撑通孔中,有效保证患者头部支撑的舒适度,而且能够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保证患者引流时的动作顺利无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头部俯卧支撑部还包括两个手臂支撑凹槽,两个手臂支撑凹槽分别位于头部俯卧支撑通孔的两侧。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患者在体位引流状态下将手臂搭放在手臂支撑凹槽中,这样可以使得身体的舒展性更好,能够将身体组织伸展,不仅有利于患者俯卧姿态的舒适性,更有利于患者的体位引流,使得引流更加快捷顺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胸部俯卧支承部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胸部俯卧支撑通孔,胸部俯卧支撑通孔具有缓冲减压台阶部。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缓冲减压台阶部对患者的胸部进行缓冲减压,使得患者的胸部有效减轻挤压感,形成托护的状态,使得患者在体位引流时胸部得到有效缓冲保护,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和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下肢俯卧支承部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腿部支撑弧形槽。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患者的腿部能够得到支撑和限位,保证患者在身体倾斜状态下引流时,患者的腿部得到有效控制和限位,防止患者的腿部脱离引流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下肢俯卧支承部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设有充气垫,通过向充气垫充气抬升下肢俯卧支承部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的高度。不仅如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抬升下肢俯卧支承部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的高度,例如通过在下肢俯卧支承部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处设置气缸,通过控制气缸来抬升下肢俯卧支承部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的高度,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进行抬升,只要该方式能够平稳抬升下肢俯卧支承部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的高度,并且对患者没有伤害即可。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患者的腿部和腹部向上抬起,实现身体倾斜的姿态,保证引流所需的姿态,而且可以保证患者身体的舒适度,减轻患者头部和胸部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可以轻松俯卧至引流垫上,保证引流的准备动作能够轻松顺利的完成。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头部和胸部的压力,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无阻,保证引流过程顺利。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的俯视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来论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应当理解,论述的实施例仅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且因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不是暗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任何限制。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要被解读为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要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方式”和“一种实施方式”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的俯视图;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包括:
引流垫本体1;
头部俯卧支撑部2,设置在引流垫本体1的一端端部(图1中上端部)的中心位置;
胸部俯卧支承部3,与头部俯卧支撑部2间隔布置,设有缓冲结构;
腹部俯卧支承部4,与胸部俯卧支承部3紧邻布置;
下肢俯卧支承部5,与腹部俯卧支承部4紧邻布置;
沿着竖直方向,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4的高度可抬升。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时,可以以平卧(平趴)的姿态进入引流垫本体1的范围,这样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案中进入引流垫困难甚至无法进入引流垫的问题,使得患者能够轻松完成俯卧动作,而且患者进入俯卧状态时,患者的胸部通过缓冲结构能够有效得到保护和缓冲,使得胸部受压迫的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保证俯卧舒适度和呼吸的顺畅度。不仅如此,当患者完成俯卧动作以后,通过抬升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4的高度完成患者的身体倾斜,这样使得患者能够轻松形成引流的最佳体位,保证整个过程轻松顺利,有效提高引流效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俯卧支撑部2包括头部俯卧支撑通孔6,头部俯卧支撑通孔6的直径小于人体面部宽度。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患者的头部可以支承在头部俯卧支撑通孔6处,而且患者的面部位于头部俯卧支撑通孔6中,有效保证患者头部支撑的舒适度,而且能够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保证患者引流时的动作顺利无阻。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俯卧支撑部2还包括两个手臂支撑凹槽10,两个手臂支撑凹槽10分别位于头部俯卧支撑通孔6的两侧。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患者在体位引流状态下将手臂搭放在手臂支撑凹槽10中,这样可以使得身体的舒展性更好,能够将身体组织伸展,不仅有利于患者俯卧姿态的舒适性,更有利于患者的体位引流,使得引流更加快捷顺利。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胸部俯卧支承部3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胸部俯卧支撑通孔7,胸部俯卧支撑通孔7具有缓冲减压台阶部8。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缓冲减压台阶部8对患者的胸部进行缓冲减压,使得患者的胸部有效减轻挤压感,形成托护的状态,使得患者在体位引流时胸部得到有效缓冲保护,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和舒适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肢俯卧支承部5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腿部支撑弧形槽9。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患者的腿部能够得到支撑和限位,保证患者在身体倾斜状态下引流时,患者的腿部得到有效控制和限位,防止患者的腿部脱离引流垫。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4设有充气垫,通过向充气垫充气抬升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4的高度。不仅如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抬升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4的高度,例如通过在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4处设置气缸,通过控制气缸来抬升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4的高度,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进行抬升,只要该方式能够平稳抬升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腹部俯卧支承部4的高度,并且对患者没有伤害即可。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患者的腿部和腹部向上抬起,实现身体倾斜的姿态,保证引流所需的姿态,而且可以保证患者身体的舒适度,减轻患者头部和胸部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可以轻松俯卧至引流垫上,保证引流的准备动作能够轻松顺利的完成。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头部和胸部的压力,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无阻,保证引流过程顺利。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流垫本体(1);
头部俯卧支撑部(2),设置在所述引流垫本体(1)的一端的中心位置;
胸部俯卧支承部(3),与所述头部俯卧支撑部(2)间隔布置,设有缓冲结构;
腹部俯卧支承部(4),与所述胸部俯卧支承部(3)紧邻布置;
下肢俯卧支承部(5),与所述腹部俯卧支承部(4)紧邻布置;
沿着竖直方向,所述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所述腹部俯卧支承部(4)的高度可抬升;
所述头部俯卧支撑部(2)包括头部俯卧支撑通孔(6),所述头部俯卧支撑通孔(6)的直径小于人体面部宽度;
所述头部俯卧支撑部(2)还包括两个手臂支撑凹槽(10),两个所述手臂支撑凹槽(10)分别位于所述头部俯卧支撑通孔(6)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俯卧支承部(3)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胸部俯卧支撑通孔(7),所述胸部俯卧支撑通孔(7)具有缓冲减压台阶部(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俯卧支承部(5)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腿部支撑弧形槽(9)。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所述腹部俯卧支承部(4)设有充气垫,通过向所述充气垫充气抬升所述下肢俯卧支承部(5)和部分所述腹部俯卧支承部(4)的高度。
CN202322715736.4U 2023-10-10 一种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 Active CN221061087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1087U true CN221061087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93041A1 (en) Therapeutic device for extremeties
JP2004089697A (ja) 伏臥位用の枕及び腹部マットレス
CN221061087U (zh) 一种新型俯卧位体位引流垫
CN109106550B (zh) 一种折刀位俯卧垫
CN205994664U (zh) 重症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用髂前棘部防压疮装置
CN212940283U (zh) 俯卧位通气枕
CN210205183U (zh) 一种俯卧位通气气垫床
CN207168620U (zh) 一种微力后仰牵引式颈椎矫正装置
CN208942654U (zh) 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减压床垫
CN201404408Y (zh) 危重患儿用枕垫
CN219184637U (zh) 俯卧位通气减压垫
CN212940278U (zh) 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辅助床垫
CN219847190U (zh) 多功能可拆卸俯卧位通气枕
CN213697637U (zh) 一种重症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时使用的趴枕装置
CN215821483U (zh) 一种儿童用多功能充气枕垫
CN219090011U (zh) 一种俯卧位体位垫
CN215689244U (zh) 一种儿科俯卧位头部调节式避空垫
CN213490010U (zh) 一种下肢抬高垫
CN220967566U (zh) 一种双气囊充气抬高气垫
CN219230471U (zh) 一种医护辅助气垫床
CN218129053U (zh) 一种俯卧位患者护理套装枕
CN215535945U (zh) 一种支撑式下肢抬高垫
CN214596291U (zh) 俯卧位通气支撑装置
CN211356400U (zh) 一种应用于安宁疗护患者的足跟空心垫
CN219896213U (zh) 俯卧位通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