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0620U - 一种胃镜外套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胃镜外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0620U
CN221060620U CN202322325951.3U CN202322325951U CN221060620U CN 221060620 U CN221060620 U CN 221060620U CN 202322325951 U CN202322325951 U CN 202322325951U CN 221060620 U CN221060620 U CN 221060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gastroscope
outer sleeve
utility
ho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59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英
李连勇
王敏
隋昕珂
高晓佩
张鲁
张玲
黄鑫
杨鹤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Of Pla Strategic Support Force
Original Assignee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Of Pla Strategic Support Force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Of Pla Strategic Support Force filed Critical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 Of Pla Strategic Support Forc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0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0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胃镜外套管,包括:管道和喇叭管,喇叭管连接在所述管道端口处,所述喇叭管包括插管、第一凸环和喇叭口,所述插管右端外壁设置第一凸环,所述插管左端设置喇叭口,管道对食管生理性狭窄有扩张作用,亦能减少食管收缩对携持异物退镜过程的影响,异物拖入管道内,可以预防尖锐异物在取出过程中对贲门、食管及咽部的损伤,避免异物在取出过程中掉入气管,外套管为内镜的反复插入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路,减少了反复插入内镜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胃镜外套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胃镜外套管。
背景技术
上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占急诊内镜诊疗的4%。若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70%~75%的上消化道异物滞留于食管,以食管入口处最多见,其次为胃、十二指肠。80%~85%上消化道异物发生于儿童,以鱼刺、硬币、电池、磁铁和玩具居多,6月龄至6岁为高发年龄段。成人上消化道异物因误吞所致者占95%,西方国家最常见于食物团块,我国以鱼刺、禽类骨头、枣核、义齿等为主,其他异物由精神异常者、罪犯、毒贩等特殊人群蓄意吞服所致。
上消化道异物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异物阻塞感、恶心、呕吐、疼痛、吞咽困难等,儿童可表现为拒食、流涎与易激惹等;当异物造成食管周围软组织肿胀并压迫气管者,可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其并发症有感染、黏膜损伤、食管梗阻、幽门梗阻、食管穿孔、胃肠穿孔、纵隔气肿、食管-主动脉瘘所致的致命性大出血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消化科的急症之一。
异物导致的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常发生于消化道狭窄和折返弯曲处,伴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消化道手术史的异物患者常为并发症的高危人群。食管异物所致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其与滞留时间成正相关,随着滞留时间延长内镜治疗成功率明显下降。不同异物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严重程度各异,尖锐异物穿孔发生率高达15%~35%。
上消化道异物处理的方式主要有自然排除、经内镜取出和外科手术治疗。在我国经内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是首选治疗方式;但当异物尖锐,取出风险明显增大。文献报道约5%的异物因不宜镜下取出、镜下取出失败或内镜治疗后并发出血、穿孔等需要外科手术干预。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因为技术难度大,风险较高,目前只有少数医院开展;尤其是急诊内镜对医生及护理团队的整体要求高,目前北京只有3-4家开展。
在长的、金属的、尖锐的异物取出过程中,《中国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专家共识意见》推荐的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罩、透明帽、外套管三种。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这些保护装置存在种种局限性。比如,专用外套管在市面未有销售,临床不可获得(少数医院取材于小肠镜外套管,将其裁短使用;该套管昂贵,6000-13000元/根;对于为数不多的开展小肠镜的医院尚可应用,但对大多数医院而言单独购买困难;另小肠镜外套管腔径相对较小,市面上仅有富士新型胃镜可通过,大多胃镜不适用);透明帽长度短,对较长及尖锐异物保护作用及其有限,在取出过程中可能存在滑脱风险,尤其可能滑脱至气道;而保护罩材质较软,容易被异物刺透、刺破,保护作用也很有限,且异物极不易收拢到网兜内,网兜仅适用于较小尖锐异物;另避孕套存在带入或取出困难,有滑脱堵塞气道的风险。
为方便取出异物,本申请提出一种胃镜外套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胃镜外套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胃镜外套管,辅助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可以提高异物取出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管道对食管生理性狭窄有扩张作用,亦能减少食管收缩对携持异物退镜过程的影响,异物拖入管道内,可以预防尖锐异物在取出过程中对贲门、食管及咽部的损伤,避免异物在取出过程中掉入气管,外套管为内镜的反复插入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路,减少了反复插入内镜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胃镜外套管,其包括:
管道;
喇叭管,连接在所述管道端口处,所述喇叭管包括插管、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喇叭口,所述插管右端外壁设置第一凸环,所述插管左端设置喇叭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胃镜外套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管道采用半钢性塑料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胃镜外套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插管、第一凸环和喇叭口外部均为光滑的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胃镜外套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管道外套管长度为61-63㎝。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胃镜外套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插管外径大于管道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胃镜外套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插管插接状态下,第一凸环位于管道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辅助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可以提高异物取出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管道对食管生理性狭窄有扩张作用,亦能减少食管收缩对携持异物退镜过程的影响,异物拖入管道内,可以预防尖锐异物在取出过程中对贲门、食管及咽部的损伤,避免异物在取出过程中掉入气管,外套管为内镜的反复插入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路,减少了反复插入内镜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喇叭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管道、200喇叭管、210插管、220第一凸环、230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镜外套管,辅助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可以提高异物取出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管道对食管生理性狭窄有扩张作用,亦能减少食管收缩对携持异物退镜过程的影响,异物拖入管道内,可以预防尖锐异物在取出过程中对贲门、食管及咽部的损伤,避免异物在取出过程中掉入气管,外套管为内镜的反复插入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路,减少了反复插入内镜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请参阅图1-图2,包括:管道100和喇叭管200。
管道100采用半钢性塑料管,有一定支撑作用,对食管生理性狭窄有扩张作用,亦能减少食管收缩对携持异物退镜过程的影响,管道100套设在胃镜管外部,外部牵拉器械将异物带入管道100,通过牵拉器械将异物随胃镜管从管道100取出;
管道100长62cm,过长可能加大镜身扭转阻力,降低胃镜的可操控性;过短不能很好保护到贲门。
喇叭管200连接在管道100端口处,喇叭管200包括插管210、第一凸环220、喇叭口230,插管210右端外壁设置第一凸环220,插管210左端设置喇叭口230;
喇叭管200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管道100顺着胃镜管滑入身体内,通过扩张时的喇叭口240进行限位阻挡。
插管210、第一凸环220和喇叭口240外部均为光滑的弧面,推进时不会损伤消化道黏膜。
插管210外径大于管道100内径,能够插嵌固定在管道100内,插管210插接状态下,第一凸环220位于管道100内部,管道100收缩包紧第一凸环220,使管道100与插管210稳定连接。
其中,管道100和喇叭管200材质为医用塑料,可用常规内镜消毒的办法进行消毒处理,材质透明,便于观察异物。
在具体的使用时,管道100套设在胃镜管外部,外部牵拉器械穿入胃镜活检孔道,通过牵拉器械将异物随胃镜管从管道100之间取出,使用过程中,喇叭管200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管道100顺着胃镜管滑入身体内,避免异物在取出过程中掉入气管,外套管为内镜的反复插入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路,减少了反复插入内镜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胃镜外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道(100);
喇叭管(200),连接在所述管道(100)端口处,所述喇叭管(200)包括插管(210)、第一凸环(220)和喇叭口(230),所述插管(210)右端外壁设置第一凸环(220),所述插管(210)左端设置喇叭口(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镜外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00)采用半钢性塑料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镜外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210)、第一凸环(220)和喇叭口(230)外部均为光滑的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镜外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00)外套管长度为61-6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镜外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210)外径大于管道(100)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镜外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210)插接状态下,第一凸环(220)位于管道(100)内部。
CN202322325951.3U 2023-08-29 一种胃镜外套管 Active CN221060620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0620U true CN221060620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bb Management of foreign bodies of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Khattak et 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in paediatric practice: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
Smith et al. Foreign bodies
Conway et al. Upper GI foreign body: an adult urban emergency hospital experience
Bertoni et al. A simple latex protector hood for safe endoscopic removal of sharp-pointed gastroesophageal foreign bodies
Telford Management of ingested foreign bodies
Burgos et al. Western 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foreign bodies
Uba et al. Management of oesophageal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
Predescu et al. General Report
CN221060620U (zh) 一种胃镜外套管
Srivastava Foreign bodies in the oropharynx, gastointestinal tract, ear, and nose
Kao et al. Trichobezoar causing airway compromise during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Pelucchi et al. Unusual foreign body in the upper cervical oesophagus: case report
Inayat et al. Endoscopic removal of large sharp-edged foreign bodie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using an innovative modification of the overtube
Mohan et al. Accidental ingestion of a barbed wire broach and its endoscopic retrieval: prevention better than cure
Ofosu et al. Overtube-assisted foreign body removal: a review of endoscopic management and case illustration
Cotton Overtubes (sleeves)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Quinn et al. The role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in foreign body removal
Yong et al. Removal of a dinner fork from the stomach by double-snare endoscopic extraction
Tammana et al. All the wrong places: an unusual case of foreign body ingestion and inhalation
CN203263994U (zh) 经口腔的鼻导管取出器
Marcon Overtubes and foreign bodies
Hyun et al. Alternative salvage technique for removing large sharp foreign body near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Wang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 button battery removal in a two-and-half year-old patient’s esophagus after ingestion: a case report
li Tian Research Article Effect and Safety of Painless and Conventional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Denture Impaction in the Esophag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