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0134U - 电动背推床架 - Google Patents

电动背推床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0134U
CN221060134U CN202322643829.0U CN202322643829U CN221060134U CN 221060134 U CN221060134 U CN 221060134U CN 202322643829 U CN202322643829 U CN 202322643829U CN 221060134 U CN221060134 U CN 221060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liding
frame
movable frame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38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项乐宏
郑豪杰
杨桂兵
陈晓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0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0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背推床架,与第一横杆固定的两第一纵杆的内侧各有一滑槽,一滑动杆两端滑动配合在两滑槽内;一交叉点为铰接点的X形驱动架一端的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分别与第一横杆的一端和滑动杆的一端铰接,X形驱动架另一端的第三端头和第四端头经各自的第一滚轮滚动配合在固定于滑动杆的另一端的内侧和第一横杆的另一端的内侧的滚轮槽内,一直线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端头和第三端头铰接;两顶升杆组件的一端与滑动杆的两端铰接,另一端的滚轮与固定在第三横杆和第一横杆上的两根第二纵杆滚动配合以伸或缩活动架。本电动背推床架缩回时为平躺状态,能快速伸展,顶升力强且驱动机构的驱动稳定、可靠和灵活。

Description

电动背推床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的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电动背推床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床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高,如入睡前一般希望处坐姿或半躺的状态看书、看电视或看手机等。将床的头部床板或称头部床架从人的腰部处从夹角为0°即平躺状态上升至夹角为90°内任意角度以坐着或半躺或头部有抬升的平躺的电动升降床应运而生。后又有技术人员根据现有床大部分为普通床,而人们又有坐着或半躺需要的客观实际,设计出一种电动背推床架,包括与普通床的床板或称普通床床架的顶面固定的固定架和与固定架铰接的活动架,固定架与活动架之间有直线驱动机构如电动推杆或气缸等。
但现有技术的电动背推床架仍存在以下不足:1、有的活动架与固定架缩回时为相互平行状态即夹角为零或接近为零,两架伸展时动力不够,很难快速伸展;为解决以上问题,一般在活动架与固定架折叠后留有一定的夹角,但又出现增加包装体积和包装难度及人们不能平躺的新的技术问题。2、有的靠一个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架绕铰轴转动的顶升力不够,采用两个直线驱动机构又同步性欠缺、协调性不够。3、有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相对复杂且有的驱动转换点为悬空状态,其稳定性、可靠性和转换的灵活性均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缩回时为平躺状态、能快速伸展、顶升力强且驱动机构的驱动稳定、可靠和灵活的电动背推床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背推床架,包括矩形的固定架和矩形的活动架,矩形的固定架的第一横杆的外侧与矩形的活动架的第二横杆铰接;
与第一横杆固定的两第一纵杆的内侧各有一滑槽,一滑动杆两端滑动配合在两滑槽内;
一交叉点为铰接点的X形驱动架一端的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分别与第一横杆的一端和滑动杆的一端铰接,X形驱动架另一端的第三端头和第四端头经各自的第一滚轮滚动配合在固定于滑动杆的另一端的内侧和第一横杆的另一端的内侧的滚轮槽内,一直线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端头和第三端头铰接;
两第一顶升杆的一端与滑动杆的两端铰接,两第一顶升杆的另一端与各自的第二顶升杆的中段铰接,两第二顶升杆的一端与第一横杆的内侧的两端铰接,两第二顶升杆的另一端上各自的第二滚轮与活动架滚动配合。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床架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该结构使活动架与固定架缩回时能达到下述的相互平行状态即活动架与固定架绕其铰接点的夹角为零或接近为零,同时由于直线驱动装置如下述的电动推杆沿横向方向横推,且驱动转换点有第一滚轮与滚轮槽支撑,转换为纵向方向则有滑动杆两端与滑槽支撑,再经两侧相互铰接的第一顶升杆和第二顶升杆及第二滚轮的滚动支撑,其支撑力强,顶升力足够,在活动架与固定架的夹角为零的状态下,能快速伸展;而在活动架与固定架缩回时其厚度最大化的薄,既减少包装体积及成本,又降低了包装难度,并且使人们能完全平躺以提高睡眠质量。
由于只需一个直线驱动装置如下述的一个电动推杆沿横向方向横推,且驱动转换点有第一滚轮与滚轮槽支撑,转换为纵向方向则有滑动杆两端与滑槽支撑,再经两侧相互铰接的第一顶升杆和第二顶升杆及第二滚轮的滚动支撑,达到了两侧的第一顶升杆和第二顶升杆支撑力强、顶升力足够和同步性很好、协调性很强的和谐统一的技术效果;同时,使其结构简单,顶升过程和缩回过程均灵活、稳定和可靠。
进一步地,滑动杆两端与滑槽滑动配合的部分为最外端;滑动杆两端与第一顶升杆的铰接部分位于滑动配合的部分的内端;滑动杆与第二端头的铰接部分位于滑动杆与第一顶升杆的铰接部分的内端,滑动杆固定有滚轮槽的部分位于与滑动杆与第一顶升杆的铰接部分的内端。采用以上结构后,第一滑动杆两端与滑槽的滑动配合、第一滑动杆两端与第一顶升杆的铰接和第一滑动杆与X形驱动架的第二端头的铰接及第三端头的滚动配合相互之间均互不干涉,进一步保证了直线驱动装置沿横向方向的运动转换为滑动杆沿纵向方向运动再转换为第一顶升杆和第二顶升杆带动活动架沿自身铰轴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的支撑力强、顶升力好、同步协调性好、顶升和缩回过程均灵活、稳定和可靠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X形驱动架由两块斜板经交叉处的铰销铰接构成,第一端头与第三端头位于其中一块斜板的两端,第二端头与第四端头位于其中另一块斜板的两端;第一端头与第三端头为一块斜板的两端向外端和外侧延伸的弧形板,第二端头和第四端头为另一块斜板的两端向外端和外侧延伸的弧形板,四个端头的铰接点均在各自的弧形板上。采用以上结构后,四个端头与各自的铰接点的铰接结构更牢固和可靠,进一步保证了横向运动转换为纵向运动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二端头的弧形板的内侧延长有一加强块,第三端头的弧形板的内侧也延长有一加强块,电动推杆的壳体的尾端与其中一加强块铰接,伸出电动推杆的壳体首端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其中另一加强块铰接。采用以上结构后直线驱动装置两端如下述的电动推杆的壳体的尾端铰接、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第三端头的铰接结构更牢固、可靠,进一步保证了横向运动转换为纵向运动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电动推杆的电动机和齿轮箱的轴线与电动推杆的壳体的轴线互呈90°,所述的滑动杆与电动推杆的电动机和齿轮箱的尾端对应处为向外侧延伸的弓形臂,弓形臂的内侧构成容置电动推杆的电动机和齿轮箱的尾端的凹槽。采用以上结构后,采用电动机和齿轮箱的轴线与电动推杆的壳体的轴线互呈90°的电动推杆的推动力更强,驱动效果更好,也不干涉滑动杆的正常滑动行程和灵活性,进一步保证了横向运动转换为纵向运动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电动推杆两端铰接用的销轴的轴线相互距离呈最短状态:第一横杆与滑动杆相对距离最远且滑动杆与第四横杆最近,活动架与固定架平行且两者平放的厚度最薄。采用以上结构后,进一步保证了既减少包装体积及成本、降低了包装难度和能使人们完全平躺的技术效果,又进一步保证了支撑力强、顶升力高、在活动架与固定架的夹角为零的状态下能快速伸展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电动推杆两端铰接用的销轴的轴线相互距离呈最长状态:第一横杆与滑动杆相对距离最近且滑动杆与第四横杆最远,活动架与固定架的夹角为最大起背角,人靠活动架为坐姿。采用以上结构后,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设有电动背推床架的床多功能的需要。
进一步地,电动推杆两端铰接用的销轴的轴线相互距离在最短与最长之间的状态:第一横杆与滑动杆相对距离在最近与最远之间,滑动杆与第四横杆在最远与最近之间,活动架与固定架夹角小于最大起背角而大于0°,人靠活动架为半躺状态或全躺状态。采用以上结构后,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设有电动背推床架的床多功能的需要,如可在头部略微上翘的条件下全躺,也可呈半躺状态如最舒适半躺状态可将活动架与固定架的夹角调至15°-45°,使使用者的心理体验更好。
进一步地,两第二顶升杆的另一端上各自的第二滚轮与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杆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三横杆上的两根第二纵杆滚动配合。采用以上结构后,更能适应活动架顶升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架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铰接用的销轴图中未示出,以下其余图均相同)。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架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图3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架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架的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架的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架的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所示:1、第一铰耳,2、第三纵杆,3、第二纵杆,4、连接横杆,5、连接纵杆,6、第三横杆,7、活动架,8、第二滚轮,9、第二顶升杆,10、第一纵杆,11、圆形连接板,12、固定架,13、滑槽,14、弓形臂,15、电动机和齿轮箱,16、凹槽,17、第一横杆,18、第二横杆,19、第一顶升杆,20、X形驱动架,21、滑动杆,22、弧形板,23、加强块,24、滚轮槽,25、活塞杆,26、壳体,27、斜板,28、第一端头,29、第二端头,30、第四端头,31、第三端头,32、第一通孔,33、电动推杆,34、第四横杆,35、第二通孔,36、连接头,37、第一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声明的是,对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床架,包括矩形的固定架12和矩形的活动架7,矩形的固定架12的第一横杆17的外侧与矩形的活动架7的第二横杆18铰接,具体与第二横杆18的外侧铰接。不难理解,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带床腿的现有床上时,可使固定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床架的头部端下陷一个台阶,即使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床架的活动架7的顶平面与现有床板的腰部以下端或称腿部端的床板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或者反过来也行,先固定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床架,再将原有床的腰部以下端或称腿部端的床板垫高而使腰部以下端或称腿部端的床板的顶面与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床架的活动架7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固定架12底部可设用于与现有床板连接的连接板如圆形连接板11。
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床架,与第一横杆17固定的两第一纵杆10的内侧各有一滑槽13,一滑动杆21两端滑动配合在两滑槽13内。不难理解,两第一纵杆10的一端即腰部端与第一横杆17固定,而两第一纵杆10的另一端即头部端与第四横杆34固定。
一交叉点为铰接点的X形驱动架20一端的第一端头28和第二端头29分别与第一横杆17的一端和滑动杆21的一端铰接,X形驱动架20另一端的第三端头31和第四端头30经各自的第一滚轮37滚动配合在固定于滑动杆21的另一端的内侧和第一横杆17的另一端的内侧的滚轮槽24内,一直线驱动装置如下述的电动推杆3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端头29和第三端头31铰接。
两第一顶升杆19的一端与滑动杆21的两端铰接,两第一顶升杆19的另一端与各自的第二顶升杆9的中段铰接,两第二顶升杆9的一端与第一横杆17的内侧的两端铰接,两第二顶升杆9的另一端上各自的第二滚轮8与活动架7滚动配合,如直接与板状的活动架滚动配合。又如与两第二纵杆3滚动配合:两第二顶升杆9的另一端上各自的第二滚轮8与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杆18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三横杆6上的两根第二纵杆3滚动配合。以上与活动架7滚动配合的实施例展开讲即,一第一顶升杆19的一端与滑动杆21的一端铰接,另一第一顶升杆19的一端与滑动杆21的另一端铰接。一第一顶升杆19的另一端与一第二顶升杆9的中段铰接,另一第一顶升杆19的另一端与另一第二顶升杆9的中段铰接。一第二顶升杆9的一端与第一横杆17的内侧的一端铰接,另一第二顶升杆9的一端与第一横杆17的内侧的另一端铰接。一第二顶升杆9的另一端上各自的一第二滚轮8与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杆18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三横杆6上的一根第二纵杆3滚动配合;另一第二顶升杆9的另一端上的另一第二滚轮8与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杆18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三横杆6上的另一根第二纵杆3滚动配合。
滑动杆21两端与滑槽13滑动配合的部分为最外端。滑动杆21两端与第一顶升杆19的铰接部分位于滑动配合的部分的内端。滑动杆21与第二端头29的铰接部分位于滑动杆21与第一顶升杆19的铰接部分的内端,滑动杆21固定有滚轮槽24的部分位于滑动杆21与第一顶升杆19的铰接部分的内端。
X形驱动架20由两块斜板27经交叉处的铰销铰接构成,铰销图中未示出,交叉处的通孔图中未标注。第一端头28与第三端头31位于其中一块斜板27的两端,第二端头29与第四端头30位于其中另一块斜板27的两端.第一端头28与第三端头31为一块斜板27的两端向外端和外侧延伸的弧形板22,第二端头29和第四端头30为另一块斜板27的两端向外端和外侧延伸的弧形板22,四个端头的铰接点均在各自的弧形板22上。
直线驱动装置优选为电动推杆33。第二端头29的弧形板22的内侧延长有一加强块23,第三端头31的弧形板22的内侧也延长有一加强块23,电动推杆33的壳体26的尾端与其中一加强块23铰接,伸出电动推杆33的壳体26首端的活塞杆25的自由端与其中另一加强块23铰接。直线驱动装置还可为气缸或电动缸,电动缸也称伺服电动缸或称电缸。活塞杆25也称伸缩杆。
电动推杆33的电动机和齿轮箱15的轴线与电动推杆33的壳体26的轴线互呈90°,所述的滑动杆21与电动推杆33的电动机和齿轮箱15的尾端对应处为向外侧延伸的弓形臂14,弓形臂14的内侧构成容置电动推杆33的电动机和齿轮箱15的尾端的凹槽16。
当然,如果直线驱动装置采用气缸或壳体的轴线与电动机和齿轮箱的轴线平行的电动推杆或电动缸,则滑动杆与直线驱动装置相对应的部分就不需呈弓形臂,而是直杆,如直的矩形钢管。
不难理解,矩形的固定架12的第一横杆17和第四横杆34均可以采用矩形钢管,矩形的固定架12的设有滑槽13的两第一纵杆10可以采用开口向内的匚字形钢管。矩形的活动架7的第二横杆18和第三横杆6及两侧的第三纵杆2和与第二滚轮8滚动配合的两第二纵杆3及中间的连接横杆4和连接纵杆5均可采用矩形钢管。活动架7的远离铰接侧的自由则的角可为弧形角。
电动推杆33两端铰接用的销轴的轴线相互距离呈最短状态:第一横杆17与滑动杆21相对距离最远且滑动杆21与第四横杆34最近,活动架7与固定架12平行且两者平放的厚度最薄。这里的平行可理解为活动架7的顶平面和底平面与固定架12的顶平面和底平面平行。
电动推杆33两端铰接用的销轴的轴线相互距离呈最长状态:第一横杆17与滑动杆21相对距离最近且滑动杆21与第四横杆34最远,活动架7与固定架12的夹角为最大起背角,人靠活动架为坐姿。所述的最大起背角可以这样理解:最大起背角是指活动架7相对于固定架12能展开的最大角度。最大起背角如在50°-90°之间。
电动推杆33两端铰接用的销轴的轴线相互距离在最短与最长之间的状态:第一横杆17与滑动杆21相对距离在最近与最远之间,滑动杆21与第四横杆34在最远与最近之间,活动架7与固定架12夹角小于最大起背角而大于0°,人靠活动架7为半躺状态或全躺状态。
电动推杆33两端铰接用的销轴或称铰销图中未示出,只示出插接销轴的两通孔即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5。不难理解,两销轴或称铰销的轴线的即两通孔即第一通孔32的轴线和第二通孔35的轴线。两销轴轴线相互之间的距离即两通孔轴线相互之间的距离。
活动架7与固定架12平行即活动架7与固定架12的夹角为0°。不难理解,较舒适的半躺状态,其活动架7与固定架12的夹角为15°-45°。
不难理解,以上所述的所有铰接均可采用销轴穿过两通孔,再轴向限位如采用一端大头或称轴肩、另一端螺帽轴向限位,或另一端也可以采用开口销插入销轴上的横向通孔轴向限位。两通孔设置的铰接板的具体结构可不同,如电动推杆33的活塞杆25的自由端的匚字形的连接头36插合在第三端头31的加强块23上,一竖向销轴插入连接头36的一通孔或称第一通孔32、加强块23的一通孔和连接头36的另一通孔后轴向限位而铰接;电动推杆33的壳体26的尾端的匚字形的连接头36插合在第二端头29的加强块23上,一竖向销轴插入连接头36的一通孔或称第二通孔35、加强块23的一通孔和连接头36的另一通孔后轴向限位而铰接。又如活动架7与固定架12的铰接可采用两侧的两对第一铰耳1,每对第一铰耳1中的一个铰耳固定如焊接在第一横杆17外侧,另一铰耳固定如焊接在第二横杆18外侧,各自铰耳上有一个穿销轴的通孔,一水平向销轴穿过两个通孔后轴向限位而铰接。再如,第一端头28的弧形板22上有一通孔,第一横杆17内侧的一端固定如焊接有一个设有通孔的第二铰耳;第二端头29的弧形板22上有一通孔,滑动杆21内侧的一端固定如焊接有一个设有通孔的第三铰耳,一竖向销轴穿过两个通孔后轴向限位而铰接。再如,两根第一顶升杆19和两根第二顶升杆9均可采用开口朝向第四横杆34的匚字形钢;滑动杆21两端内侧和第一横杆17两端内侧均固定如焊接有一块开口相对的匚字形连接块,两根第一顶升杆19的一端和两根第二顶升杆9的一端均经各自的通孔与四块匚字形连接块的通孔采用水平向销轴插入通孔并轴向限位而铰接;两根第一顶升杆19的另一端与两根第二顶升杆9的中段均经各自的通孔和插入的水平向销轴并对销轴轴向限位而铰接。以上所述的第三端头31的弧形板22和第四端头30的弧形板22上均有一通孔,各自的第一滚轮37均经竖一向的轴向限位的销轴转动配合在弧形板22的底面,并滚动配合在各自的滚轮槽24内。
活动架7与固定架12处于平行状态即两者的夹角为0°时,需将活动架7绕两者的铰接用的销轴向上转动时,启动直线驱动装置如启动电动推杆33使活塞杆25伸开,第三端头31铰接用的销轴即第一通孔32的轴线与第二端头29铰接用的销轴即第二通孔35的轴线的距离变长,滑动杆21与第一横杆17距离靠近,第一顶升杆19和第二顶升杆9将活动架7向上转动即逐步展开,中途停止电动推杆33,可将活动架7停在与固定架12夹角大于0°而小于最大起背角的任意角度止,以满足人们全躺或半躺或依靠活动架而坐在床上的需要。全躺可理解为活动架7绕自身铰接用的销轴略有抬升或称自由端略有上翘的平躺。活动架也有称活动板。
需将活动架7放平而平躺时,启动直线驱动装置如启动电动推杆33使活塞杆25缩回,第三端头29铰接用的销轴的即第一通孔32轴线与第二端头29铰接用的销轴即第二通孔35的轴线的距离变短,滑动杆21与第一横杆17距离渐远而滑动杆21与第四横杆34靠近,第一顶升杆19和第二顶升杆9将活动架7向下转动即逐步收拢,直至活动架7与固定架12平行即两者的夹角为0°,此时活动架7与固定架12平放的厚度最薄,此时关闭电动推杆33的电源,以满足人们平躺的需要。
为表述方便,本实用新型只阐述了电动背推床架。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电动背推床架的结构同样可用于整体床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12与活动架7呈一直线而不是平行叠合在原有的床板或称床架顶面,即固定架12铺作为支撑人体腰部以下或称腿部的床板,而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12的功能均由活动床板正下方的原有床的头部床板或称床架来承担,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固定架12上的结构及活动架7与固定架12的连接结构均安装在原有床的头部床板或称床架上,并均与原有床的头部床板或称床架连接。当然,缩回或称收拢状态下活动架7的顶面与固定架12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上表述换句话说,如果有其他技术方案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等同的结构,只是活动架7和固定架12放平后不是上下叠放而是固定架12与活动架7在同一直线上或称同一水平面上,而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固定架12上的结构均安装在活动架正下方的整体床或称整体床架上,并均与活动架7连接而达到活动架7绕铰接轴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进而能平躺、全躺、半躺或处坐姿,即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未标注的零部件或结构或数量等图中未示出。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如附图有与文字描述不一致的地方或附图相互之间有不一致的地方,均以文字描述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动背推床架,包括矩形的固定架和矩形的活动架,矩形的固定架的第一横杆的外侧与矩形的活动架的第二横杆铰接,其特征在于:
与第一横杆固定的两第一纵杆的内侧各有一滑槽,一滑动杆两端滑动配合在两滑槽内;
一交叉点为铰接点的X形驱动架一端的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分别与第一横杆的一端和滑动杆的一端铰接,X形驱动架另一端的第三端头和第四端头经各自的第一滚轮滚动配合在固定于滑动杆的另一端的内侧和第一横杆的另一端的内侧的滚轮槽内,一直线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端头和第三端头铰接;
两第一顶升杆的一端与滑动杆的两端铰接,两第一顶升杆的另一端与各自的第二顶升杆的中段铰接,两第二顶升杆的一端与第一横杆的内侧的两端铰接,两第二顶升杆的另一端上各自的第二滚轮与活动架滚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背推床架,其特征在于:滑动杆两端与滑槽滑动配合的部分为最外端;滑动杆两端与第一顶升杆的铰接部分位于滑动配合的部分的内端;滑动杆与第二端头的铰接部分位于滑动杆与第一顶升杆的铰接部分的内端,滑动杆固定有滚轮槽的部分位于滑动杆与第一顶升杆的铰接部分的内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背推床架,其特征在于:X形驱动架由两块斜板经交叉处的铰销铰接构成,第一端头与第三端头位于其中一块斜板的两端,第二端头与第四端头位于其中另一块斜板的两端;第一端头与第三端头为一块斜板的两端向外端和外侧延伸的弧形板,第二端头和第四端头为另一块斜板的两端向外端和外侧延伸的弧形板,四个端头的铰接点均在各自的弧形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背推床架,其特征在于:直线驱动装置为电动推杆;第二端头的弧形板的内侧延长有一加强块,第三端头的弧形板的内侧也延长有一加强块,电动推杆的壳体的尾端与其中一加强块铰接,伸出电动推杆的壳体首端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其中另一加强块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动背推床架,其特征在于:电动推杆的电动机和齿轮箱的轴线与电动推杆的壳体的轴线互呈90°,所述的滑动杆与电动推杆的电动机和齿轮箱的尾端对应处为向外侧延伸的弓形臂,弓形臂的内侧构成容置电动推杆的电动机和齿轮箱的尾端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背推床架,其特征在于:电动推杆两端铰接用的销轴的轴线相互距离呈最短状态:第一横杆与滑动杆相对距离最远且滑动杆与第四横杆最近,活动架与固定架平行且两者平放的厚度最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动背推床架,其特征在于:电动推杆两端铰接用的销轴的轴线相互距离呈最长状态:第一横杆与滑动杆相对距离最近且滑动杆与第四横杆最远,活动架与固定架的夹角为最大起背角,人靠活动架为坐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背推床架,其特征在于:电动推杆两端铰接用的销轴的轴线相互距离在最短与最长之间的状态:第一横杆与滑动杆相对距离在最近与最远之间,滑动杆与第四横杆在最远与最近之间,活动架与固定架夹角小于最大起背角而大于0°,人靠活动架为半躺状态或全躺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背推床架,其特征在于:两第二顶升杆的另一端上各自的第二滚轮与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杆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三横杆上的两根第二纵杆滚动配合。
CN202322643829.0U 2023-09-27 电动背推床架 Active CN221060134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0134U true CN221060134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81799U (zh) 具有补强单元的简易折叠床
CN209528527U (zh) 一种按摩椅骨架
CN112971432B (zh) 一种电动折叠沙发床
CN221060134U (zh) 电动背推床架
CN117281371A (zh) 电动背推床架
CN212678747U (zh) 一种电动沙发床
CN109846253A (zh) 一种可折叠陪护床凳
CN214433158U (zh) 一种电动折叠沙发床
CN114568871A (zh) 背推床架
CN210337672U (zh) 一种座椅腿托支撑机构
CN210169498U (zh) 共享陪护床
CN203539585U (zh) 一种免压创护理床
CN211021795U (zh) 一种横向摇摆智能电动床
CN220800581U (zh) 一种电动拉床架及拉床
CN217695770U (zh) 一种超薄折叠电动床床架
CN213218373U (zh) 带复健功能的陪护床
CN215535825U (zh) 一种便于睡姿调整的居家护理床
CN220293801U (zh) 按摩椅
CN212878570U (zh) 一种家具床
CN209186123U (zh) 一种家用升降床
CN220966909U (zh) 电动半身床架
CN218898980U (zh) 折叠双人电动床
CN218739464U (zh) 一种家居用可折叠按摩床
CN219629176U (zh) 一种零靠墙沙发铁架
CN219323303U (zh) 结构紧凑的折叠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