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55578U - 大曲率绕管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大曲率绕管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55578U
CN221055578U CN202420778238.6U CN202420778238U CN221055578U CN 221055578 U CN221055578 U CN 221055578U CN 202420778238 U CN202420778238 U CN 202420778238U CN 221055578 U CN221055578 U CN 221055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lock
clamping
shell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7782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琦
周学兵
赵攀
刘云朋
程向民
张峰斌
孟祥伟
杨培勇
张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Longhui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Longhui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Longhui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Longhui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7782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55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55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55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大曲率绕管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该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左端侧壁设有介质入口,壳体右端侧壁设有介质出口,壳体左端与第一管箱可拆卸连接,壳体右端与第二管箱可拆卸连接,第一管箱远离壳体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二管箱远离壳体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靠近壳体一端转动设有连接杆,第一管箱、第二管箱和壳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旋曲率半径小的缠绕管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体螺旋扰流的作用,通过在介质入口处设置螺旋叶片,通过介质进入带动缠绕管束进行转动换热,提高了工作和换热的效率,设置对接组件和卡接组件,便于对内部缠绕管束清洗。

Description

大曲率绕管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是大曲率绕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绕管换热器一般包括焊接成一体的筒壳、管板和缠绕管束,壳程进、出口设置在筒壳上,管程进、出口分别设置在缠绕管束两端连接的管板上。根据公告号为CN214308272U的专利记载的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使用时,通过弯管连接进流管及回流管,并通过第三管板固定及支撑换热管,使得管程介质的进口与出口靠近绕管式换热器的同端,以跟需要管程介质同端进出的制冷系统相适配,增加产品对于客户的完善度,在绕管换热器领域,已有壳体和管箱可拆卸连接的现有技术,但连接方式大多为法兰结构,这种的换热器不便于拆卸,不能对内部的缠绕管束进行清洗,在长期使用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热效率,并且不便于进行拆卸检修,这样容易对换热器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害,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普通绕管的螺旋曲率半径大,螺旋强化作用很弱,这样的换热器换热效率并不高。基于此,现在提供大曲率绕管换热器,可以消除现有装置存在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大曲率绕管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换热器不便于拆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热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大曲率绕管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端侧壁设有介质入口,所述壳体右端侧壁设有介质出口,所述壳体左端与第一管箱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右端与第二管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管箱远离壳体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管箱远离壳体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靠近壳体一端转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中心筒,所述中心筒侧面设有缠绕管束,所述第一管箱、第二管箱和壳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对称设在壳体靠近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一端侧面,所述第一安装块设在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靠近壳体一端侧面,所述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之间通过对接组件进行连接,所述对接组件包括卡接块和卡接槽,所述第二安装块靠近第一安装块一端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一安装块靠近第二安装块一侧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和卡接槽相配合,所述卡接块和卡接槽之间设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块和卡接槽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块和弹簧,所述卡块滑动设在卡接块内部,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卡块侧面和卡接块内壁,所述卡接槽侧壁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安装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壳体下端对称设有用于支撑的安装支撑架。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卡块与卡接槽相接触的面设有橡胶垫,所述第一管箱、第二管箱与壳体之间接触的面设有第二密封垫。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缠绕管束螺旋曲率半径比普通绕管螺旋曲率半径小三分之一。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一固定块一端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介质入口相配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旋曲率半径小的缠绕管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体螺旋扰流的作用,通过在介质入口处设置螺旋叶片,通过介质进入带动缠绕管束进行转动换热,这样提高了工作和换热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对接组件和卡接组件,便于对内部的缠绕管束进行拆卸清洗,并且也方便了对内部进行拆卸检修,提高了换热器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壳体;102、第一固定块;103、第二固定块;104、安装支撑架;105、介质入口;106、介质出口;107、中心筒;108、缠绕管束;109、第一管箱;110、第二管箱;111、螺旋叶片;201、卡接块;202、卡接槽;301、卡块;302、弹簧;401、第一安装块;402、第二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大曲率绕管换热器,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左端侧壁设有介质入口105,所述壳体101右端侧壁设有介质出口106,所述壳体101左端与第一管箱109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101右端与第二管箱11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管箱109远离壳体101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块102,所述第二管箱110远离壳体101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块103,所述第一固定块102和第二固定块103靠近壳体101一端转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中心筒107,所述中心筒107侧面设有缠绕管束108,所述第一管箱109、第二管箱110和壳体101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块401和第二安装块402,所述第二安装块402对称设在壳体101靠近第一管箱109和第二管箱110一端侧面,所述第一安装块401设在第一管箱109和第二管箱110靠近壳体101一端侧面,所述第一安装块401和第二安装块402之间通过对接组件进行连接,所述对接组件包括卡接块201和卡接槽202,所述第二安装块402靠近第一安装块401一端设有卡接槽202,所述第一安装块401靠近第二安装块402一侧设有卡接块201,所述卡接块201和卡接槽202相配合,所述卡接块201和卡接槽202之间设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块201和卡接槽20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块301和弹簧302,所述卡块301滑动设在卡接块201内部,所述弹簧302两端分别连接卡块301侧面和卡接块201内壁,所述卡接槽202侧壁设有与卡块301相配合的安装槽,连接杆用来支撑中心筒107,中心筒107用来支撑缠绕管束108,介质入口105用来便于介质进入进行换热运动,介质出口106用来便于介质换热结束从壳体101内部出去,连接组件用来安装固定第一管箱109、第二管箱110和壳体101,第一安装块401和第二安装块402用来与对接组件和卡接组件相配合从而完成第一管箱109、第二管箱110和壳体101之间的安装固定,卡接块201和卡接槽202用来相互配合从而完成第一管箱109、第二管箱110和壳体101之间的安装固定,第一密封垫用来避免壳体101内部的介质泄漏,将卡接块201和卡接槽202对准并按压,卡块301受力并带动弹簧302进行回缩,通过卡块301与卡接槽202相配合就完成了固定卡接,当需要拆卸时,按动卡块301即可,弹簧302用来带动卡块301进行复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壳体101下端对称设有用于支撑的安装支撑架104,用来支撑壳体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卡块301与卡接槽202相接触的面设有橡胶垫,所述第一管箱109、第二管箱110与壳体101之间接触的面设有第二密封垫,橡胶垫用来增大卡块301和卡接槽202之间的摩擦力,第二密封垫用来避免壳体101内部的介质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缠绕管束108螺旋曲率半径比普通绕管螺旋曲率半径小三分之一,根据现有记载,现普通绕管换热器的螺旋曲率半径为1m,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体螺旋扰流的作用,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换热面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一固定块102一端设有螺旋叶片111,所述螺旋叶片111与介质入口105相配合,介质在进入时会经过螺旋叶片111,从而带动螺旋叶片111进行转动,螺旋叶片111带动中心筒107进行转动,中心筒107带动缠绕管束108进行转动从而提高换热的效率。
上述实施例公布了大曲率绕管换热器,其中,在使用时,通过介质入口105进入,介质在进入时会经过螺旋叶片111,从而带动螺旋叶片111进行转动,螺旋叶片111带动中心筒107进行转动,中心筒107带动缠绕管束108进行转动从而提高换热的效率,当需要对缠绕管束108进行清洗时,只需要按动卡块301即可,当需要安装时,只需要将卡接块201与卡接槽202对准按压即可完成安装密封。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大曲率绕管换热器,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左端侧壁设有介质入口(105),所述壳体(101)右端侧壁设有介质出口(106),所述壳体(101)左端与第一管箱(109)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101)右端与第二管箱(11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管箱(109)远离壳体(101)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块(102),所述第二管箱(110)远离壳体(101)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块(103),所述第一固定块(102)和第二固定块(103)靠近壳体(101)一端转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中心筒(107),所述中心筒(107)侧面设有缠绕管束(10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箱(109)、第二管箱(110)和壳体(101)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块(401)和第二安装块(402),所述第二安装块(402)对称设在壳体(101)靠近第一管箱(109)和第二管箱(110)一端侧面,所述第一安装块(401)设在第一管箱(109)和第二管箱(110)靠近壳体(101)一端侧面,所述第一安装块(401)和第二安装块(402)之间通过对接组件进行连接,所述对接组件包括卡接块(201)和卡接槽(202),所述第二安装块(402)靠近第一安装块(401)一端设有卡接槽(202),所述第一安装块(401)靠近第二安装块(402)一侧设有卡接块(201),所述卡接块(201)和卡接槽(202)相配合,所述卡接块(201)和卡接槽(202)之间设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块(201)和卡接槽(20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块(301)和弹簧(302),所述卡块(301)滑动设在卡接块(201)内部,所述弹簧(302)两端分别连接卡块(301)侧面和卡接块(201)内壁,所述卡接槽(202)侧壁设有与卡块(301)相配合的安装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曲率绕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下端对称设有用于支撑的安装支撑架(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曲率绕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01)与卡接槽相接触的面设有橡胶垫,所述第一管箱(109)、第二管箱(110)与壳体(101)之间接触的面设有第二密封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曲率绕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管束(108)螺旋曲率半径比普通绕管螺旋曲率半径小三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曲率绕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一固定块(102)一端设有螺旋叶片(111),所述螺旋叶片(111)与介质入口(105)相配合。
CN202420778238.6U 2024-04-16 2024-04-16 大曲率绕管换热器 Active CN221055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778238.6U CN221055578U (zh) 2024-04-16 2024-04-16 大曲率绕管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778238.6U CN221055578U (zh) 2024-04-16 2024-04-16 大曲率绕管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55578U true CN221055578U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24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778238.6U Active CN221055578U (zh) 2024-04-16 2024-04-16 大曲率绕管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55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055578U (zh) 大曲率绕管换热器
CN203672194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216347960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管式板式复合换热器
CN210663458U (zh) 一种地源热泵供热制冷装置
CN114812977A (zh) 一种输油管道腐蚀泄漏监测系统
CN210486604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管式换热器
CN220853241U (zh) 一种锅炉辅机用的节能式半容积式换热器
CN220489802U (zh) 一种管式制冷换热装置
CN218600348U (zh) 一种便于内部检修的盘管式换热器
CN219200117U (zh) 一种原料塔底碳四换热器
CN220818641U (zh) 一种带螺旋导板的管式反应器换热夹套
CN220418162U (zh) 多股缠绕管式换热器
CN216523292U (zh) 一种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用传热板片
CN217541620U (zh) 一种高抗振性换热器集成组件
CN216924690U (zh) 一种空调热回收直热高温热水主机
CN221752517U (zh) 一种应用稳定的碟片式过滤器
CN212577074U (zh) 一种除垢水箱
CN202675674U (zh) 一种板框换热器与水箱的连接机构
CN113701526B (zh) 一种九管双层单通道的换热器
CN221443691U (zh) 循环水管道除垢装置
CN218179729U (zh)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冷机组
CN212747411U (zh) 一种免拆洗的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CN221618913U (zh) 一种高效空气过滤器
CN214842722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金属散热器分流管
CN221781325U (zh)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