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2712U - 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和光伏建筑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和光伏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42712U
CN221042712U CN202322834903.7U CN202322834903U CN221042712U CN 221042712 U CN221042712 U CN 221042712U CN 202322834903 U CN202322834903 U CN 202322834903U CN 221042712 U CN221042712 U CN 221042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plate
building
photovoltaic module
shap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349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剑
石丰溢
张松
冯春暖
吕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349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42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42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42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和光伏建筑,涉及光伏遮阳系统技术领域,用于延长光伏遮阳系统的使用寿命。光伏遮阳装置光伏遮阳装置包括承载件、支撑件、光伏组件和固定件,光伏组件的一面具有接线盒,承载件用于安装于建筑立面,支撑件设置于承载件,支撑件上开设有U型槽,支撑件沿平行于建筑立面的方向承载光伏组件的边缘。光伏组件设置于支撑件,接线盒设置于光伏组件,接线盒容纳于U型槽中,固定件的一端连接于支撑件,另一端固定光伏组件。光伏建筑包括建筑物和光伏遮阳装置,光伏遮阳装置设置于建筑物的建筑立面。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和光伏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遮阳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和光伏建筑。
背景技术
建筑遮阳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防止阳光的照射使围护结构和室内环境过热,可调节室内热环境和光环境,并且影响着建筑造型。在传统遮阳建筑的基础上,目前开始应用光伏遮阳系统,即采用光伏组件作为遮阳板,既可以对建筑内部起到遮阳的作用又能起到发电的效果。相对于其他众多技术复杂的被动式节能措施,投入更少,节能效果更加明显而且还能绿色电力。
但是,目前光伏遮阳系统中光伏组件的接线盒易损坏,造成光伏遮阳系统的使用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和光伏建筑,用于延长光伏遮阳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包括承载件、支撑件、光伏组件和固定件,光伏组件的一面具有接线盒,承载件用于安装于建筑立面,支撑件设置于承载件,支撑件上开设有U型槽,支撑件沿平行于建筑立面的方向承载光伏组件。光伏组件设置于支撑件,接线盒设置于光伏组件,接线盒容纳于U型槽中,固定件的一端连接于支撑件,另一端固定光伏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承载件安装于建筑立面,支撑件设置于承载件,光伏组件设置于支撑件,同时支撑件沿平行于建筑立面的方向承载光伏组件,支撑件和承载件为光伏组件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承受相应的荷载,光伏组件能够吸收阳光,同时阻挡阳光敷设至建筑立面,使得光伏组件为建筑物遮阳的同时,能够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仅如此,接线盒容纳于U型槽中,U型槽将接线盒包裹隐藏,不仅改善光伏组件的美观性能,而且对接线盒起到防紫外线和防水功能,同时避免接线盒受到外部作用力,对接线盒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固定件可以将光伏组件压紧于支撑件上,能够增强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撑件上的牢固性,避免光伏组件掉落,造成安全事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件为L型板,光伏遮阳装置还包括螺纹连接件,L型板的一侧板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于U型槽,L型板的另一侧板用于压紧于光伏组件的边缘的远离支撑件的一侧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一面上开设有留胶槽,留胶槽用于容纳粘接固定光伏组件的表面的粘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在光伏组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支撑件上的基础上,光伏组件还通过粘接方式安装在支撑件上,能够增强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撑件上的牢固性,同时,粘接连接操作便捷,易于光伏组件的快速安装。而且,粘接方式不会破坏光伏组件的结构。留胶槽的设置,能够增大粘胶与支撑件的粘接面积,提升粘胶与支撑件的粘接牢固性,进一步地,增强光伏组件粘接在支撑件上的稳固性。另外,在具体安装时,可以首先将粘胶放置在留胶槽内,便于锁定粘胶的位置,粘胶可以一步放置到位,易于实现光伏组件的快速安装。除此之外,当粘胶为液体时,能够将粘胶限位于留胶槽内,避免粘胶散落,影响光伏组件的安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包括U型框板,U型框板包括侧板和底板,侧板的靠近U型框板的开口侧的一边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上开设有留胶槽,侧板和底板围成U型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U型框板结构简单,不仅易于加工,且能够减轻支撑件的重量,降低承载件的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支撑件平行设置于承载件,其中,两个支撑件用于分别支撑于光伏组件的相对的两个边缘,其余至少一个支撑件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中部,固定件连接于用于分别支撑于光伏组件的相对的两个边缘的支撑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能够提升光伏遮阳装置对于光伏组件的支撑作用力,增强光伏组件的稳固性,以适配较高风压场景,保障光伏组件的结构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包括多个连续排布的U型框板和连接扣盖,相邻两个U型框板的相对接的两端槽底均开设有扣盖口,连接扣盖与相邻两个U型框板的扣盖口扣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支撑件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光伏组件的尺寸做出相应变化,同时,能够解决光伏组件的尺寸与建筑物结构之间的间距不匹配问题。除此之外,连接扣盖与U型框板扣合连接,连接扣盖与U型框板的连接操作简单,可以一步扣合到位,同时,连接扣盖与U型框板为可拆卸连接,以确保安装后可以临时固定,并在后期检修时便于拆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扣盖包括盖板和两个对称设置于盖板两侧的扣板。扣板的外壁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突出部和凹陷部中的一种,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突出部和凹陷部中的另一种,用于使连接扣盖和U型框板扣合连接,盖板与扣盖口相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突出部和凹陷部能够扣合在一起,使得连接扣盖和U型框板扣合连接。盖板与扣盖口相配合,确保U型槽的密封性,避免水或灰尘进入U型槽,对接线盒造成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盖板的用于连接扣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与扣盖口的边沿限位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能够增强U型框板和连接扣盖连接时的整体性,提升支撑件的美观性,同时,提升U型槽的密封性,避免水或灰尘进入U型槽,对接线盒造成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扣盖口沿着U型框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扣盖口的延伸长度为100mm~30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一方面,扣盖口的延伸长度过短时,U型框板和连接扣盖之间的连接长度较短,降低支撑件的连接稳固性。另一方面,扣盖口的延伸长度过长时,U型框板的结构强度减弱,降低了支撑件的支撑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包括多个连续排布的U型框板和插芯,插芯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U型框板扣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支撑件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光伏组件的尺寸做出相应变化,同时,能够解决光伏组件的尺寸与建筑物结构之间的间距不匹配问题。除此之外,插芯与U型框板扣合连接,插芯与U型框板的连接操作简单,可以一步扣合到位,同时,插芯与U型框板为可拆卸连接,以确保安装后可以临时固定,并在后期检修时便于拆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芯的外壁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陷中的一种,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凹陷和凹陷中的另一种,用于使插芯和U型框板扣合连接。插芯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两个插板,两个插板相对设置,上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插板的同一侧,下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插板的另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凸起和凹陷能够扣合在一起,使得插芯和U型框板扣合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件包括承载板和U型抱箍,U型抱箍设置于承载板,承载板用于安装于建筑立面,U型框板设置于U型抱箍的安装空间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便于快速便捷地将支撑件安装在承载件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件还包括线缆桥架,设置于承载板上,用于容纳光伏组件的线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线缆桥架可以保护光伏线缆,避免光伏线缆裸露在外,防止风雨侵袭。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建筑物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光伏遮阳装置设置于建筑物的建筑立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伏遮阳装置的远离建筑立面的一侧距建筑立面的距离为500mm至150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以便于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在节能上的要求,以及在不同窗墙面积比下建筑外窗的综合太阳的热系数,以减少太阳辐射热量进入到建筑室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伏遮阳装置的承载件的靠近建筑立面的一侧顶部为弧形过渡结构,光伏遮阳装置的光伏组件的靠近建筑立面的一侧边距建筑立面的垂直距离为15mm~20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能够在光伏组件与建筑立面之间形成通风槽口,避免降低建筑立面的空气流速,影响建筑物内部的自然通风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建筑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遮阳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遮阳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4为图2中的A处包括固定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B处包括固定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型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型框板的侧视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型框板的侧视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扣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扣盖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承载件,111-承载板,112-U型抱箍,12-支撑件,121-U型槽,
122-U型框板,1221-侧板,12211-留胶槽,12212-凹陷部,12213-弯折部,
1222-底板,123-扣盖口,124-连接扣盖,1241-盖板,12411-延伸部,
1242-扣板,12421-突出部,13-固定件,14-螺纹连接件,15-插芯,
151-插板,152-上连接板,153-下连接板,154-凸起,16-线缆桥架,
20-光伏组件,30-建筑物,40-粘胶,50-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加剧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入,建筑节能研究已经从一味地强调减少能量消耗逐步转向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建筑对环境综合效益的关注。遮阳设计是建筑节能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围护结构、空调和照明是建筑节能对策的主要内容,建筑遮阳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防止阳光的照射使围护结构和室内环境过热,可调节室内热环境和光环境,并且影响着建筑造型。在传统遮阳建筑的基础上,目前开始应用光伏遮阳系统,即采用光伏组件作为遮阳板,既可以对建筑内部起到遮阳的作用又能起到发电的效果。相对于其他众多技术复杂的被动式节能措施,投入更少,节能效果更加明显而且还能绿色电力。
但是,目前光伏遮阳系统中光伏组件的接线盒易损坏,造成光伏遮阳系统的使用寿命缩短。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参见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包括承载件11、支撑件12、光伏组件20和固定件13,承载件11用于安装于建筑立面,支撑件12设置于承载件11,支撑件12上开设有U型槽121,支撑件12沿平行于建筑立面的方向承载光伏组件20。光伏组件20设置于支撑件12,光伏组件20的一面具有接线盒50,接线盒50容纳于U型槽121中,固定件13的一端连接于支撑件12,另一端将光伏组件压紧于支撑件12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承载件11安装于建筑立面,支撑件12设置于承载件11,光伏组件20设置于支撑件12,支撑件12和承载件11,同时支撑件12用于沿平行于建筑立面的方向承载光伏组件20,为光伏组件20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承受相应的荷载,光伏组件能够吸收阳光,同时阻挡阳光敷设至建筑立面,使得光伏组件20为建筑物30遮阳的同时,能够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仅如此,接线盒50设置于U型槽中,U型槽121将接线盒50包裹隐藏,不仅改善光伏组件20的美观性能,而且对接线盒起到防紫外线和防水功能,同时避免接线盒50受到外部作用力,对接线盒50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延长光伏组件20的使用寿命,最终使得光伏遮阳系统的使用寿命延长。固定件13可以将光伏组件20压紧于支撑件12上,能够增强光伏组件20安装在支撑件12上的牢固性,避免光伏组件20掉落,造成安全事故。
实际情况下,光伏组件20通过支撑件12安装在承载件11上后,光伏组件20的向光面朝上设置,且光伏组件20的表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定夹角,便于光伏组件20接收太阳光。而且,光伏组件自建筑立面向远离建筑立面的一侧斜向下倾斜。接线盒50以及二极管布置在光伏组件20的背光面,支撑件12的位置与接线盒50以及二极管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可以将接线盒50以及二极管容纳在支撑件12的U型槽121内。
具体实施时,如图2至图5所示,固定件13为L型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遮阳装置还包括螺纹连接件14,L型板的一侧板通过螺纹连接件14连接于U型槽121,L型板的另一侧板用于压紧于光伏组件20的边缘的远离支撑件12的一侧表面,用于抵抗外力荷载,能够增强光伏组件20安装在支撑件12上的牢固性,避免光伏组件20掉落,造成安全事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至图9所示,支撑件12用于承载光伏组件20的一面上开设有留胶槽12211,留胶槽12211用于容纳粘接固定光伏组件20的表面的粘胶40。如此,在光伏组件20通过固定件13固定在支撑件12上的基础上,光伏组件20通过粘接方式安装在支撑件12上,能够增强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撑件上的牢固性,同时,粘接连接操作便捷,易于光伏组件20的快速安装。而且,粘接方式不会破坏光伏组件20的结构。留胶槽12211的设置,能够增大粘胶40与支撑件12的粘接面积,提升粘胶40与支撑件12的粘接牢固性,进一步地,增强光伏组件20粘接在支撑件12上的稳固性。另外,在具体安装时,可以首先将粘胶40放置在留胶槽12211内,便于锁定粘胶40的位置,粘胶40可以一步放置到位,易于实现光伏组件20的快速安装。除此之外,当粘胶40为液体时,能够将粘胶40限位于留胶槽12211内,避免粘胶40散落,影响光伏组件20的安装。
参见图6至图9,留胶槽12211可以沿着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实现光伏组件20与支撑件12连接的全面性。当然,留胶槽12211也可以为间断式,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2至图4,支撑件12包括U型框板122,如图6至图9,U型框板122包括侧板1221和底板1222,侧板1221的靠近U型框板122的开口侧的一边设置有弯折部12213,弯折部12213上开设有留胶槽12211,侧板1221和底板1222围成U型槽121。U型框板122结构简单,不仅易于加工,且能够减轻支撑件12的重量,降低承载件11的负载。U型框板122的材质可以选择铝合金或钢型材,U型框板122的开口侧设有两个留胶槽12211,从而提升光伏组件20粘接在支撑件12上的稳定性。不仅如此,光伏组件20可以通过粘胶40与U型框板122密封,避免雨水进入U型槽121内。
具体实施时,参见图2,支撑件12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支撑件12平行设置于承载件11,其中,两个支撑件12用于分别支撑于光伏组件20的相对的两个边缘,其余至少一个支撑件12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中部。支撑件12采用粘胶40粘接在光伏组件20上,至少三个支撑件12同时作为受力构件与承载件11相连接,以提升对于光伏组件20的支撑作用力,增强光伏组件20的稳固性,以适配较高风压场景,保障光伏组件的结构安全。接线盒50和二极管可以布置在光伏组件20背面长边方向的边缘,支撑件12用于支撑光伏组件20的边缘,从而将接线盒和二极管容纳在U型槽121内。支撑件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多个支撑件12可以平行设置。需要注意的是,固定件13连接于用于分别支撑于光伏组件20的相对的两个边缘的支撑件12,即固定件13位于光伏组件20的边缘,以便于安装固定件13。
由于光伏遮阳装置的安装场景不同,建筑物30的结构类型有钢结构、混凝土等,结构体的间距一般是按照3m、4.5m、6m等布置的,而光伏组件20在长度方向很难与其匹配,为了在长度方向连续布置光伏组件20,要求U型框板122设置成连续结构,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12包括多个连续排布的U型框板122和连接扣盖124,如图6、图7和图9,相邻两个U型框板122的相对接的两端槽底均开设有扣盖口123,连接扣盖124与相邻两个U型框板122的扣盖口123扣合连接。此种情况下,支撑件12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光伏组件20的尺寸做出相应变化,同时,能够解决光伏组件20的尺寸与建筑物30结构之间的间距不匹配问题。具体地,可以选择两个、三个或更多个U型框板122,相邻的两个U型框板122通过连接扣盖124扣合连接。除此之外,连接扣盖124与U型框板122扣合连接,连接扣盖124与U型框板122的连接操作简单,可以一步扣合到位,同时,连接扣盖124与U型框板122为可拆卸连接,以确保安装后可以临时固定,并在后期检修时便于拆卸。
如图10和图11所示,连接扣盖124包括盖板1241和两个对称设置于盖板1241两侧的扣板1242。扣板1242的外壁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突出部12421和凹陷部12212中的一种,侧板1221的内壁上设置有突出部12421和凹陷部12212中的另一种,用于使连接扣盖124和U型框板122扣合连接,盖板1241与扣盖口123相配合。突出部12421和凹陷部12212能够扣合在一起,使得连接扣盖124和U型框板122扣合连接。盖板1241与扣盖口123相配合,确保U型槽121的密封性,避免水或灰尘进入U型槽121,对接线盒造成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力作用下,扣板1242的远离盖板1241的一侧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可以在扣板1242的外壁上设置突出部12421和凹陷部12212中的一种,相对应地,在侧板1221的内壁上均设置突出部12421和凹陷部12212中的另一种,当然,也可以在其中一个扣板1242上设置突出部12421,在另一个扣板1242上设置凹陷部12212,此处不作具体限定,以实际情况为准。
具体实施时,当光伏组件20安装在U型框板122上后,将布置在U型槽121内的电线接线头与接线盒连接完成,然后将连接扣盖124的扣板1242从扣盖口123进入U型槽121内,并使得突出部12421插入凹陷部12212中。盖板1241与扣盖口123相配合,在外观上盖板1241和底板1222一致,
在一种选方式中,参见图10和图11,盖板1241的用于连接扣板1242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部12411,延伸部12411与扣盖口123的边沿限位配合,如此,能够增强U型框板122和连接扣盖124连接时的整体性,提升支撑件12的美观性,同时,提升U型槽121的密封性,避免水或灰尘进入U型槽121,对接线盒造成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盖口123沿着U型框板122的长度方向延伸,扣盖口123的延伸长度为100mm~300mm。一方面,扣盖口123的延伸长度过短时,U型框板122和连接扣盖124之间的连接长度较短,降低支撑件12的连接稳固性。另一方面,扣盖口123的延伸长度过长时,U型框板122的结构强度减弱,降低了支撑件12的支撑强度。具体地,可以将距U型框板122的端面100mm~300mm位置处,将底板1222切除,以形成扣盖口123。扣盖口123的长度可以为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220mm、260mm、280mm、300mm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种示例中,参考图3支撑件包括多个连续排布的U型框板和如图13所示的插芯15,插芯15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U型框板扣合连接。如此,支撑件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光伏组件的尺寸做出相应变化,同时,能够解决光伏组件的尺寸与建筑物结构之间的间距不匹配问题。除此之外,插芯15与U型框板扣合连接,插芯与U型框板的连接操作简单,可以一步扣合到位,同时,插芯15与U型框板为可拆卸连接,以确保安装后可以临时固定,并在后期检修时便于拆卸。
具体地,参见图13,插芯15的外壁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陷中的一种,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凸起154和凹陷中的另一种,用于使插芯15和U型框板扣合连接。插芯15包括上连接板152、下连接板153和两个插板151,两个插板151相对设置,上连接板152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插板151的同一侧,下连接板153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插板151的另一侧。凸起154和凹陷能够扣合在一起,使得插芯15和U型框板扣合连接。实际情况下,下连接板153的结构与底板的结构相同,确保U型槽121的密封性,避免水或灰尘进入U型槽121,对接线盒造成损坏。如图13所示,在上连接板152、下连接板153和两个插板151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凸起154,插板151外壁上的凸起154与侧板内壁上的凹槽相配合,下连接板153外壁上的凸起154与底板内壁上的凹槽相配合,上连接板152外壁上的凸起154与弯折部12213上的凹槽相配合。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遮阳装置,光伏组件20的与支撑件12连接的边缘设置两至三个点用于安装固定件13,作为第一道防线,同时,通过粘接方式将光伏组件20固定在支撑件12上,在粘接作用失效的情况下,确保光伏组件20不掉落,以免造成安全事故,由两道安全防线确保光伏组件20的安全性。具体地,螺纹连接件14可以为螺栓或螺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参见图1所示,承载件11包括承载板111和U型抱箍112,U型抱箍112设置于承载板111,承载板111用于安装于建筑立面,U型框板122设置于U型抱箍112的安装空间内,便于快速便捷地将支撑件12安装在承载件11上。
具体实施时,承载板111用于连接建筑立面和光伏组件20,承载板111按照光伏组件20的版型设计成不同规格的尺寸,整体形状按照受力特点设计,可以理解的是,承载板111与建筑物30相连部位受力较大,因此承载板111与建筑相连部位较厚,承载板111的远离建筑立面的一侧较窄。承载板111上设置有安装孔,可以采用螺栓和连接板等将承载板安装在建筑物上。
实际情况下,在将U型框板122和连接扣盖124扣合连接后,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件14将U型框板122和连接扣盖124连接起来,以增强U型框板122和连接扣盖124的连接稳固性。具体地,螺纹连接件14穿过U型框板122的侧板1221和连接扣盖124的扣板1242,以将U型框板122和连接扣盖124螺纹连接。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遮阳装置包括固定件13和U型抱箍112时,可以采用同一个螺纹连接件14,将固定件13、U型抱箍112、U型框板122和连接扣盖12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承载件还包括线缆桥架16,设置于承载板上,用于容纳光伏组件的线缆。此时,线缆桥架16可以保护光伏线缆,避免光伏线缆裸露在外,防止风雨侵袭。具体地,线缆桥架16可以为中空长方体结构,光伏线缆从线缆桥架16中间穿过,线缆桥架16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承载板111上。线缆桥架16可以包括桥架本体和桥架盖,桥架盖铰接于桥架本体,桥架盖旋转时可以将桥架本体封闭或打开。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建筑物30和光伏遮阳装置,光伏遮阳装置设置于建筑物30的建筑立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光伏遮阳装置的远离建筑立面的一侧距建筑立面的距离D为500mm至1500mm。以便于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在节能上的要求,以及在不同窗墙面积比下建筑外窗的综合太阳的热系数,以减少太阳辐射热量进入到建筑室内。具体设计时,为满足此要求,可以通过增加建筑的外遮阳或者减小建筑窗户的太阳能总透射比来实现,从而可以得出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再结合光伏发电量以及阴影遮挡等因素的影响,将光伏遮阳装置的挑出宽度即D设置在500mm至1500mm范围内。示例性地,D可以为500mm、800mm、1000mm、1200mm、1400mm、1500mm等,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
实际情况下,由于光伏遮阳装置的设置对室内及窗户附件的通风会产生影响,会改变气流到达窗户时的流速、流向等流动特性。具体地,光伏遮阳装置对自然通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当然,对建筑物30的通风也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设计不当的光伏遮阳装置会显著降低建筑物30表面的空气流速,影响建筑物30内部的自然通风效果。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光伏遮阳装置的承载件11的靠近建筑立面的一侧顶部为弧形过渡结构,光伏遮阳装置的光伏组件20的靠近建筑立面的一侧边距建筑立面的垂直距离L为15mm~200mm,以在光伏组件20与建筑立面之间形成通风槽口,避免降低建筑立面的空气流速,影响建筑物30内部的自然通风效果,以此实现将光伏遮阳装置与自然通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遮阳、发电的同时又能起到导流,加强自然通风的目的。示例性地,L可以为15mm、30mm、50mm、80mm、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具有接线盒;
承载件,用于安装于建筑立面;
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U型槽;所述支撑件沿平行于所述建筑立面的方向承载所述光伏组件,所述接线盒容纳于所述U型槽中;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件,另一端固定所述光伏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L型板;所述光伏遮阳装置还包括螺纹连接件,所述L型板的一侧板通过所述螺纹连接件连接于所述U型槽,所述L型板的另一侧板压紧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的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用于承载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上开设有留胶槽,所述留胶槽用于容纳粘接固定所述光伏组件的表面的粘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U型框板,所述U型框板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U型框板的开口侧的一边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开设有所述留胶槽,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围成所述U型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所述支撑件平行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其中,两个所述支撑件用于分别支撑于所述光伏组件的相对的两个边缘,其余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的中部;所述固定件连接于用于分别支撑于所述光伏组件的相对的两个边缘的所述支撑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连续排布的所述U型框板和连接扣盖,相邻两个所述U型框板的相对接的两端槽底均开设有扣盖口,所述连接扣盖与相邻两个所述U型框板的所述扣盖口扣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盖包括盖板和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盖板两侧的扣板;所述扣板的外壁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突出部和凹陷部中的一种;所述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凹陷部中的另一种,用于使所述连接扣盖和所述U型框板扣合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扣盖口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用于连接所述扣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扣盖口的边沿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盖口沿着所述U型框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扣盖口的延伸长度为100mm~3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连续排布的所述U型框板和插芯,所述插芯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U型框板扣合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的外壁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陷中的一种;所述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凸起和所述凹陷中的另一种,用于使所述插芯和所述U型框板扣合连接;所述插芯包括:
两个插板,两个所述插板相对设置;
上连接板,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插板的同一侧;
下连接板,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插板的另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承载板和U型抱箍,所述U型抱箍设置于所述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用于安装于所述建筑立面;所述U型框板设置于所述U型抱箍的安装空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还包括线缆桥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组件的线缆。
14.一种光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筑物;
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遮阳装置,所述光伏遮阳装置设置于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立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遮阳装置的远离所述建筑立面的一侧距所述建筑立面的距离为500mm至150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遮阳装置的承载件的靠近所述建筑立面的一侧顶部为弧形过渡结构;所述光伏遮阳装置的光伏组件的靠近所述建筑立面的一侧边距所述建筑立面的垂直距离为15mm~200mm。
CN202322834903.7U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和光伏建筑 Active CN221042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4903.7U CN221042712U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和光伏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4903.7U CN221042712U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和光伏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42712U true CN221042712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70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34903.7U Active CN221042712U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和光伏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42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98056A1 (en) Window structure with photovoltaic panel
KR101364497B1 (ko) 태양광 발전 블라인드
JP2010028114A (ja) 建物一体型太陽光発電用接続箱
KR100869989B1 (ko) 태양전지패널의 건물외벽 시공구조
US20230246591A1 (en) Photovoltaic plant
CN105897134A (zh) 一种包含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屋顶
CN115680214A (zh) 一种光伏屋顶系统
CN114584049A (zh) 一种防眩光光伏瓦片及安装工艺
CN104124913B (zh) 新建太阳能屋顶一体化发电系统的安装方法
CN221042712U (zh) 一种光伏遮阳装置和光伏建筑
JP365216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け構造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CN203284989U (zh) 新建太阳能屋顶一体化发电系统
CN203222943U (zh) 一体化太阳能屋顶发电系统
CN101565978A (zh) 光伏幕墙安装系统
CN215211806U (zh) 一种新型钢结构光伏屋顶bipv系统的连接节点
CN213477441U (zh) 一种光伏瓦及智慧型光伏发电一体化屋面
KR101936387B1 (ko) 기와 장착형 태양전지모듈
CN216851862U (zh) 一种可有效避免雨水侵蚀的太阳能发电板
CN208093570U (zh) 一种压型板,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
CN210985988U (zh) 光伏板组件
CN217581812U (zh) 一种建筑室内外窗台窗口光伏系统
CN219992896U (zh) 一种bipv采光顶系统
CN218292382U (zh) 一种层间光伏幕墙及建筑物
CN216290802U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壳体架
CN218997965U (zh) 一种光伏玻璃组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