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12201U - 一种自动锁扣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锁扣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12201U
CN221012201U CN202323214161.4U CN202323214161U CN221012201U CN 221012201 U CN221012201 U CN 221012201U CN 202323214161 U CN202323214161 U CN 202323214161U CN 221012201 U CN221012201 U CN 221012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rod
sleeve
spring
ring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2141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晓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Nuojie Arts & Craf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Nuojie Arts & Craf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Nuojie Arts & Craf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Nuojie Arts & Craf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2141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12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12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12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锁扣环是由扣环本体组成,扣环本体上设置有单向朝内开口的转动杆;转动杆上设置有弹簧锁止结构,弹簧锁止结构用于解锁转动杆的自由端从扣环本体上脱离状态或锁紧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整体套设在转动杆上,在弹簧的作用下,当要解锁转动杆时,下拉套筒并压缩弹簧,这时转动杆的自由端从扣环本体上脱离出来;释放套筒,在弹簧的回弹作用下,套筒被推出,这些转动杆的自由端被锁紧在扣环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非常容易操作,锁止功能强。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锁扣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户外登山背包扣或绳扣的自动锁扣环。
背景技术
登山装备是登山活动中用于保障人身安全的必备装备;特别是在攀岩过程中绳索的锁扣、登山扣起到非常的关键,目前现有登山扣开口封闭机构操作非常复杂,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11745288的一种登山扣的开口封闭机构,其开口封闭处采用上下螺杆、连接夹片、紧固螺母、U型夹套旋套及弹簧组成,在需要对耳型杆开口进行闭合时,通过向上旋转对上螺杆和下螺杆进行共同栓接,在需要开启时,同样作用于紧固螺母,向下旋转来解除圣上螺杆的栓接,因此使用过程中,如果螺母紧固失效,进一步采用旋套和弹簧的组合使用,通过调节旋套的位置,来保持弹簧与紧固螺母呈相接触状态,而在登山过程中,周围触碰物非常多,环境恶劣,旋套的位置不容易固定,极易被误操作,旋套没有办法做到精准的调节位置,同样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上述结构操作非常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锁扣非常牢靠的自动锁扣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锁扣环,是由扣环本体组成,扣环本体上设置有单向朝内开口的转动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开口的转动杆上设置有弹簧锁止结构,弹簧锁止结构用于解锁转动杆的自由端从扣环本体上进行脱离或锁紧。
所述的弹簧锁止结构包括有套筒及安装在套筒内腔的弹簧构成。
所述扣环本体呈C字缺口型。
套筒内径为上小下大不同直径,从而构成一台阶;弹簧安装于套筒内壁后,弹簧上端抵触在台阶上。
转动杆恰连接在扣环本体上设置的缺口内;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扣环本体的缺口上,转动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呈U型槽口。
所述的U型槽口内底槽面上呈一斜面设置,即一边低一边高。
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一圈凸起外挡圈,其挡圈的外径小于套筒的内径。
所述套筒的内径大于转动杆的外径,套筒连同弹簧套设在转动杆上自由滑行,弹簧一端抵触在台阶上,另一端抵触在凸起外挡圈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整体套设在转动杆上,在弹簧的作用下,当要解锁转动杆时,下拉套筒并压缩弹簧,这时转动杆的自由端从扣环本体上脱离出来;释放套筒,在弹簧的回弹作用下,套筒被推出,这些转动杆的自由端被锁紧在扣环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非常容易操作,锁止功能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扣环体与转动杆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杆自由端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套筒截面示意图(套筒内壁厚薄不均匀)。
图7为转动杆与套筒及弹簧安装截面示意图。
下列是图中各标识的具体名称:1、扣环本体;2、转动杆;3、套筒;4、弹簧;5、转轴;101、扁形插口面;201、外挡圈;202、U型槽口;301、内卷边;302、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及图3,一种自动锁扣环,是由扣环本体1组成,自动锁扣环应用于绳扣、登山扣或背包扣上;扣环本体呈C型,扣环本体1上设置有单向朝内开口的转动杆2,当于转动杆2安装封闭之后,整体呈D型。
如图4-5所示,所述转动杆2的一端通过转轴5安装在扣环本体1上,转动杆2可任意转动;转动杆2的另一端开口为U型槽口202,该U型槽口202恰与扣环本体1的一端口相互插合起来。扣环本体1的开口端为扁形插口面101,该扁形插口面101与U型槽口202相互插合起来。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的U型槽口202内底槽面上呈一斜面设置,即一边低A一边高B,因此当扁形插口面101插在斜面设置的U型槽口202内后,迫使转动杆2只可以单向朝内转动。
所述转动杆2上设置有一圈凸起外挡圈201,其挡圈的外径小于套筒3的内径,套筒3套设在转动杆2上可自由滑行。
如图6所示,所述套筒3的内径为上小下大,因此构成一台阶302,用于抵挡弹簧的一端。当套筒3及弹簧4套在转动杆2上时,其内安装的弹簧一端头由于台阶的作用,使弹簧不会从转动杆2上滑落出来。
如图7所示,套筒3通过弹簧4整体套设在转动杆2上,弹簧4的一端抵触在套筒内壁的台阶302上,弹簧4的另一端抵触在转动杆2上设置的凸起外挡圈201上。
如图6所示,套筒3预先加工呈内径不等同的圆筒。
本实用新型安装方式为,弹簧4安装在套筒3内,再将套筒4整体套在转动杆2上,使得弹簧4恰好处于台阶302与外挡圈201之间,弹簧4在外挡圈201与台阶302之间进行压缩或伸长运动,此时,利用卷边工具在套筒3的下边缘口处进行内卷边301,直至套筒4不会从转动杆2上脱落下来即可;当要解锁转动杆2时,套筒3朝向转轴5方向下拉,此时弹簧4被压缩,转动杆2自由端上的U型槽口202从扁形插口面101可自由脱离,达到解锁的目的;松开套筒3后,弹簧1伸长,将套筒3自动弹回到转动杆2的自由端,但在内卷边301与外挡圈201的相互抵挡作用下,套筒3被限制进一步滑动,此时扁形插口101和U型槽口202部分被伸入到套筒3内,从而限制转动杆2自由端的活动,达到锁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增加弹簧和套筒的主要目的是将转动杆自由端的U型槽口202和扁形插口101部分伸入到套筒内,达到自动锁止的目的;同时下拉套筒3后又可压缩弹簧4,使伸入到套筒3内的部分U型槽口202和扁形插口101,从套筒3内脱开,达到解锁的目的,结构非常简单,解锁及锁止功能可靠,便于操作。

Claims (4)

1.一种自动锁扣环,是由扣环本体组成,扣环本体上设置有单向朝内开口的转动杆;其特征在于:转动杆上设置有弹簧锁止结构,弹簧锁止结构用于解锁转动杆的自由端从扣环本体上脱离状态或锁紧状态;
弹簧锁止结构包括有套筒及安装在套筒内腔的弹簧构成;
套筒的内径大于转动杆的外径,套筒套设在转动杆上自由滑行;转动杆上设置有一圈凸起外挡圈,其挡圈的外径小于套筒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锁扣环,其特征在于:套筒内径为上小下大不同直径,从而构成一台阶;弹簧安装于套筒内壁后,弹簧上端抵触在台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锁扣环,其特征在于:转动杆恰连接在扣环本体上设置的缺口内;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扣环本体的缺口上,转动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呈U型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锁扣环,其特征在于:U型槽口内底槽面上呈一斜面设置,即一边低一边高。
CN202323214161.4U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自动锁扣环 Active CN221012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14161.4U CN221012201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自动锁扣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14161.4U CN221012201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自动锁扣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12201U true CN221012201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87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214161.4U Active CN221012201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自动锁扣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12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012201U (zh) 一种自动锁扣环
CN209705029U (zh) 快速拆装插销
CN211480642U (zh) 一种机械应急启动箱
CN207780775U (zh) 用于服务器的助拔器组件以及服务器组件
CN212295946U (zh) 一种带方舌保护可换向的锁体
CN210369055U (zh) 一种新型防盗井盖
CN111502415B (zh) 一种带方舌保护可换向的锁体
CN209723847U (zh) 一种防盗门内执手
CN2462043Y (zh) 一种双向推拉门锁
CN107130843B (zh) 一种智能防盗锁体的离合装置
CN219711949U (zh) 一种滑动锁扣装置
CN109296598B (zh) 一种快速连接锁紧机构
CN109436382B (zh) 一种锁销类分离弹簧拉紧机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N109826857B (zh) 一种快卸锁及用该快卸锁的舱体
CN207144654U (zh) 静音碰锁
CN219431599U (zh) 一种快速锁紧插销结构
CN220522252U (zh) 一种行李舱门锁
CN116220464B (zh) 一种新型口盖锁
CN210152454U (zh) 锁车器
CN211900145U (zh) 新型防撬手铐
CN217631885U (zh) 一种拇指按压式窗用插销
CN221605984U (zh) 一种车辆把立用折叠机构
CN209891888U (zh) 一种智能挂锁的锁钩锁闭导向结构
CN201546526U (zh) 三舌对中门锁锁体和使用这种锁体的门锁装置
CN221498683U (zh) 一种即插即用钢缆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