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95463U - 打印平台及三维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平台及三维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95463U
CN220995463U CN202322490956.1U CN202322490956U CN220995463U CN 220995463 U CN220995463 U CN 220995463U CN 202322490956 U CN202322490956 U CN 202322490956U CN 220995463 U CN220995463 U CN 220995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printing
magnetic
piece
print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909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华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909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95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95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95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打印平台及三维打印机,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避免打印平台掉落,同时便于打印平台的取模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该打印平台,应用于三维打印机,包括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用于与所述三维打印机的悬臂连接;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平台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二平台用于连接或脱离模型。

Description

打印平台及三维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维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打印平台及三维打印机。
背景技术
光固化三维打印机一般通过光源向光敏材料施加光照,以使液态光敏材料固化为三维实体模型。打印完成的模型通常粘结在打印机的打印平台上,不便于取下,脱模较为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760711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磁吸式的3D打印平台锁死机构,并具体公开了包括打印平台和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上设有电磁铁,电磁铁可选择性的通电和断电,打印平台上设有磁铁吸块,磁铁吸块与电磁铁可相互吸合,在打印过程中,电磁铁通产生磁力以吸附磁铁吸块,实现升降平台吸住打印平台,在取模时,电磁铁断电,电磁铁和磁铁吸块之间的吸力消失,打印平台可从升降平台上取下,以进行脱模。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取模时,电磁铁断电而使吸附打印平台的磁吸力消失,此过程中易发生打印平台掉落事故,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印平台及三维打印机,主要目的是避免打印平台掉落,同时便于打印平台的取模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平台,应用于三维打印机,包括:
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用于与所述三维打印机的悬臂连接;
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平台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二平台用于连接或脱离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台包括相对的两个连接端;
所述连接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槽的槽口相对,两个所述连接槽与两个所述连接端相对应,一个所述连接端设置于一个所述连接槽内,另一个所述连接端设置于另一个所述连接槽内。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第二平台相对的两端;
所述连接槽的至少一端贯通所述第二平台,并在所述第二平台上形成连接口;
所述连接端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口滑入或滑出所述连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的顶面上设置有长条状的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连接端滑入或滑出所述连接槽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表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握持件,所述握持件用于接受外力以带动所述第二平台滑动至所述连接端或脱离所述连接端;
所述握持件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壁连接;
所述第一平台上与所述第二平台相对的表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打印平台还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磁性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一个所述连接端,至少另一个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另一个所述连接端;
至少两个第二磁性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一个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至少另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另一个所述连接槽的内壁,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磁吸配合;或者,
所述第二平台为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磁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端的端面;
若所述打印平台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槽的槽底面;
若所述第二平台为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底面磁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台为柔性平台,所述第二平台用于弯曲变形以使所述模型能够脱离所述第二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的打印平台还包括:
第四磁性件,所述第四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第五磁性件,所述第五磁性件与所述第四磁性件磁吸配合;或者,所述第二平台为第三磁性件,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二平台磁吸配合;
所述第四磁性件位于两个所述连接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磁性件为电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打印机的悬臂上设置有与所述三维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件;
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三维打印机的悬臂连接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接触且电连接;
所述电磁铁为失电式电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插接套和电连接本体,所述插接套连接于所述第一平台的顶部,所述电连接本体设置于所述插接套的内壁上;
所述插接套用于套接在所述三维打印机的悬臂的外部,以使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性接触;
所述电连接本体位于所述插接套的顶部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台包括与所述第二平台相对的安装面,所述第一平台上开设有贯通所述安装面的安装孔;
所述第四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四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四磁性件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台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安装孔相对应且连通的开口;
所述打印平台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开口,所述盖板与多个所述第四磁性件连接;
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一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所述第四磁性件和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机,包括前述的打印平台。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平台上设置连接槽,且第一平台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连接槽内,实现了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打印平台在打印模型的过程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连接,第二平台可以连接模型,在模型打印完毕后,由于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始终处于连接状态,因此,第二平台始终不会有掉落风险,此时将第一平台脱离连接槽,即可将第二平台从第一平台上拆取下来,以进行取模,操作安全方便。
而且,连接槽设置在第二平台上,第一平台位于连接槽内,即,第二平台位于第一平台的外部,这样在拆取第二平台时,便于操作人员向第二平台施力,以将第二平台方便快速地从第一平台上取下,进一步提高了取模操作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平台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平台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平台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平台中第四磁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平台;2-第二平台;21-连接槽;11-连接端;111-凸起;22-握持件;3-第一磁性件;3-第二转动件;4-第四磁性件;41-电线;42-壳体;43-永磁体;44-电磁铁;45-密封材料;101-第一电连接件;12-第二电连接件;121插接套;122-电连接本体;13-安装面;14-安装孔;15-开口;5-盖板;6-第一密封件;7-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平台,应用于三维打印机,包括第一平台1,该第一平台1用于与三维打印机的悬臂100连接;第二平台2,该第二平台2上设置有连接槽21,第一平台1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槽21内,第二平台2用于连接或脱离模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印平台,通过在第二平台2上设置连接槽21,且第一平台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连接槽21内,实现了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打印平台在打印模型的过程中,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连接,第二平台2可以连接模型,在模型打印完毕后,由于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始终处于连接状态,因此,第二平台2始终不会有掉落风险,此时将第一平台1脱离连接槽21,即可将第二平台2从第一平台1上拆取下来,以进行取模,操作安全方便。
而且,连接槽21设置在第二平台2上,第一平台1设置在连接槽21内,即,第二平台2位于第一平台1的外部,这样在拆取第二平台2时,便于操作人员向第二平台2施力,以将第二平台2方便快速地从第一平台1上取下,进一步提高了取模操作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第一平台1包括相对的两个连接端11;连接槽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连接槽21的槽口相对,两个连接槽21与两个连接端11相对应,一个连接端11设置于一个连接槽21内,另一个连接端11设置于另一个连接槽21内。其中,两个连接槽21可以位于第二平台2相对的两端。
上述实施例中,两个连接端11可以为沿第一平台1长度方向排布的两个端部,两个连接槽21可以对应地设置在第二平台2的两端,且两个连接槽21的槽口相对,这样当两个连接端11设置于两个连接槽21内后,第二平台2可以挂接在第一平台1的外部,用于连接或脱离模型。具体地,两个连接槽21可以位于第二平台2相对的两端,以实现第二平台2的边缘与第一平台1连接,便于第二平台2在第一平台上的拆取。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平台1上与第二平台2相对的表面可以为平面,第二平台2可以为板体结构,在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连接时,二者可以相贴合,以使第二平台2更加稳固地固定在第一平台1上;第二平台2上背离第一平台1的表面为打印面,用于连接或脱离模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连接槽21的至少一端贯通第二平台2,并在第二平台2上形成连接口;连接端11用于通过连接口滑入或滑出连接槽21。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安装第二平台2时,可以首先将连接口对准连接端11,然后向第二平台2施加推力以使连接端11通过连接口顺利滑入连接槽21,实现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的连接,此时可以打印模型;在取模时,可以向第二平台2施加拉力或反向推力,以使第二平台2脱离连接端11,连接端11滑出连接槽21,实现第二平台2从第一平台1上的拆取,操作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和图6,连接端11的顶面上可以设置有长条状的凸起111,凸起111沿连接端11滑入或滑出连接槽21的方向延伸设置;连接端11通过凸起111与连接槽21的内壁接触。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端11的顶面设置凸起111,使得连接端11通过凸起111与连接槽21的内壁接触,从而可以减小连接端11和连接槽21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更加便于第二平台2在第一平台1上的拆装。
此外,长条状的凸起111还可以为第二平台2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即推动第二平台2的过程中,凸起111可以为第二平台2导向,以使得连接端11顺利滑入或滑出连接槽21。
进一步地,凸起111的表面可以为圆弧面,以进一步减小连接端11和连接槽2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第二平台2上设置有握持件22,握持件22用于接受外力以带动第二平台2滑动至连接端11或脱离连接端11。握持件22与连接槽21的槽壁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在拆装第二平台2时,操作人员可以手持握持件22向第二平台2施力,以使第二平台2滑动至连接端11或脱离连接端11,操作更方便。具体地,握持件22可以为两个,两个握持件22分布在第二平台2两个连接槽21所在的位置。而且,握持件22与连接槽21的槽壁连接,这样手持握持件22施加的力可以通过连接槽21的槽壁直接作用在连接槽21上,从而更加便于第二平台2通过连接槽21滑动至第一平台的连接端11或脱离连接端11,进而进一步提高第二平台2的拆取方便性。
其中,握持件22和第二平台2可以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采用一板体结构,将其两端向上弯折再对折,形成两个槽口相对的连接槽21,然后再向上弯折,形成两个握持件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该打印平台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磁性件3,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3设置于一个连接端11,至少另一个第一磁性件3设置于另一个连接端11;至少两个第二磁性件,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设置于一个连接槽21的内壁,至少另一个第二磁性件设置于另一个连接槽21的内壁,第一磁性件3和第二磁性件磁吸配合。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设置在连接端11,第二磁性件设置在连接槽21的内壁,在第一磁性件3和第二磁性件磁吸配合时,连接端11能够吸附第二平台2,使得第二平台2通过连接槽21稳定地挂靠在连接端11上,从而使得第二平台2形成边缘的挂靠力,进而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第一平台1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的连接稳固性。
可以理解,也可以不设置第二磁性件,而第二平台2为第三磁性件,第一磁性件3与连接槽21的内壁磁吸配合。这样第一磁性件3可以直接吸附连接槽21的内壁,同样可以使得第二平台2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第一平台1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的连接稳固性。
第二平台2为第三磁性件,即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平台2为磁性件。
其中,磁性件可以为具有磁性的部件,如磁铁、电磁铁等,能够吸附铁、钴和镍等金属件,或者,磁性件可以为能够被具有磁性的部件,如磁铁、电磁铁吸附的部件,如铁、钴和镍等金属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可以设置于连接端11的端面;若打印平台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连接槽21的槽底面;若第二平台2为第三磁性件,第一磁性件3与连接槽21的槽底面磁吸配合。
根据上述实施例,第一磁性件3和第二磁性件或连接槽21的槽底面磁吸配合时,第二平台2会受到向连接端11的端面贴紧的磁吸力,这样可以使得第二平台2通过连接槽21更加紧密的挂靠在连接端11上,以实现为第二平台2提供更加可靠的边缘挂靠力,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的连接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平台2可以为柔性平台,第二平台2用于弯曲变形以使模型能够脱离第二平台2。
其中,第二平台2可以为柔性平台,如第二平台2可以为弯曲变形后有弹性恢复力或没有弹性恢复力的板体,具体地,第二平台2可以为弯曲变形后有弹性恢复力的板体,在第二平台2被取下之后,可以手持第二平台2或手持握持件22对第二平台2进行弯曲,弯曲后第二平台2可变化成弧形,使得第二平台2和模型之间的局部位置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能够方便快速地将模型与第二平台2分离,进而实现快速脱模。
具体地,第二平台2可以包括弹性金属片,如弹簧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该打印平台还可以包括第四磁性件4,该第四磁性件4设置于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上设置有第五磁性件,第五磁性件与第四磁性件4磁吸配合;或者,第二平台2第三磁性件,第四磁性件4与第二平台2磁吸配合;第四磁性件4位于两个连接端11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第四磁性件4设置在第一平台1,第五磁性件设置在第二平台2,在第四磁性件4和第五磁性件磁吸配合时,第二平台2能够被吸附在第一平台1上,而且,第四磁性件4位于两个连接端11之间,即,第二平台2的边缘依靠第一磁性件3对其形成的挂靠力固定在第一平台1的连接端11,第二平台2的中部依靠第四磁性件4吸附在第一平台1上,使得第二平台2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第一平台1上,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的连接稳固性。
当然,第二平台2自身可以为第三磁性件,第二平台2上就可以不设置第五磁性件,这样第四磁性件4可以直接吸附第二平台2。
其中,第四磁性件4可以为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5,三维打印机的悬臂100上设置有与三维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件101;第一平台1上设置有与电磁铁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件12,第一平台1与三维打印机的悬臂100连接时,第二电连接件12与第一电连接件101接触且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悬臂100上的第一连接件101与三维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第一平台1上的第二电连接件12与电磁铁电连接,因此,当第一平台1与悬臂100连接时,第一电连接即可与第二电连接电连接,从而使得三维打印机的控制系统为电磁铁供电并对电磁铁进行控制,例如,在打印平台打印时,控制电磁铁通电以使电磁铁产生磁吸力,从而吸附第二平台2,在模型打印完毕后,控制电磁铁断电以使其磁吸力消失,从而使得第二平台2依靠其边缘的连接槽21以及第一磁性件3的磁吸力而挂靠在第一平台1上,避免第二平台2掉落,在拆下第二平台2后即可进行弯曲取模。
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台1与悬臂100连接后,不仅实现了打印平台在悬臂100上的安装,还实现了电磁铁与三维打印机控制系统之间的电连接,即,只需将打印平台安装至悬臂100,即可保证电磁铁的正常工作,这其中无需进行额外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平台1与悬臂100可以磁吸连接,可以通过磁铁或者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磁铁为失电式电磁铁。该电磁铁在失电状态下可以依靠其内置的永磁体43产生电磁力,而在通电状态下,其内部的电磁铁因施加直流电所产生的电磁力与内置永磁体43的固有磁力方形相反,且大小相等,从而使电磁力与吸力相互抵消,致使电磁铁不产生电磁力。
上述实施例中,在打印平台打印时,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电磁铁断电以使电磁铁产生磁吸力,从而吸附第二平台2,在模型打印完毕后,控制电磁铁通电以使其磁吸力消失,避免在打印模型过程中电磁铁一直处于通电状态,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功耗,还可以避免电磁铁造成第一平台1温升较大而影响模型的打印质量。
具体地,参见图4并结合图1,电磁铁可以包括电线41、壳体42以及设置在壳体42内的永磁体43和电磁铁44,电磁铁44套设于永磁体43的外部,电线41与电磁铁44电连接并伸出壳体42外部,用于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其中,壳体42上的缝隙处均封堵密封材料45如密封胶,例如,壳体42与永磁体43之间的间隙采用密封胶封堵,以避免打印过程中光敏树脂进入壳体42内对电磁铁44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二电连接件12可以包括插接套121和电连接本体122,插接套121连接于第一平台1的顶部,电连接本体122设置于插接套121的内壁上;插接套121用于套接在三维打印机的悬臂100的外部,以使第一电连接件101与电连接本体122电性接触。
在安装打印平台时,可以将插接套121套接在悬臂100上,以使第一电连接件101与电连接本体122电性接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实现打印平台在悬臂100上的安装,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电磁铁44与控制系统的电连接,操作更方便。
电连接本体122可以位于插接套121的顶部的内壁上,在重力的作用下,电连接本体122与第一电连接件101连接的更牢固,也符合第一平台1与悬臂100的固定的受力方向。
具体地,第一电连接件101可以为快拆式电连接器公座和快拆式电连接器母座中的一个,第二电连接件12可以为快拆式电连接器公座和快拆式电连接器母座中的另一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第一平台1可以包括与第二平台2相对的安装面13,第一平台1上开设有贯通安装面13的安装孔14;第四磁性件4设置于安装孔14内;安装孔14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四磁性件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四磁性件4对应地设置于多个安装孔14内。
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孔14贯通第一平台1的安装面13,且第四磁性件4设置在安装孔14内,使得第四磁性件4可以直接吸附第二平台2,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第一平台1上开设有与多个安装孔14相对应且连通的开口15;打印平台还包括盖板5,盖板5可拆卸地盖设于开口15,盖板5与多个第四磁性件4连接,以实现各个第四磁性件4在第一平台1上的稳固安装,而且,当需要维护第四磁性件4时,可打开盖板5,取出第四磁性件4,待维护完毕后,再将第四磁性件4安装入安装孔14,然后再将盖板5盖设在开口15处,第四磁性件4的拆装维护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在盖板5和第一平台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6,例如密封圈,以对盖板5和开口15处进行密封,而且,在第四磁性件4和安装孔1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7,如密封胶,以实现第四磁性件4和安装孔14之间的密封,从而更好地避免光敏树脂进入,而对第四磁性件4,即电磁铁44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机,包括前述的打印平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机,因包括了前述的打印平台,因此,该三维打印机包括了该打印平台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标号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打印平台,应用于三维打印机,包括:
第一平台1,第一平台1用于与三维打印机的悬臂100连接;
第二平台2,第二平台2上设置有连接槽21,第一平台1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槽21内,第二平台2用于连接或脱离模型。
标号2、根据标号1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第一平台1包括相对的两个连接端11;
连接槽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槽21的槽口相对,两个连接槽21与两个连接端11相对应,一个连接端11设置于一个连接槽21内,另一个连接端11设置于另一个连接槽21内。
标号3、根据标号2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两个连接槽21位于第二平台2相对的两端;
连接槽21的至少一端贯通第二平台2,并在第二平台2上形成连接口;
连接端11用于通过连接口滑入或滑出连接槽21。
标号4、根据标号3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连接端11的顶面上设置有长条状的凸起111,凸起111沿连接端11滑入或滑出连接槽21的方向延伸设置;
连接端11通过凸起111与连接槽21的内壁接触。
标号5、根据标号4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凸起111的表面为圆弧面。
标号6、根据标号3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第二平台2上设置有握持件22,握持件22用于接受外力以带动第二平台2滑动至连接端11或脱离连接端11;
握持件22与连接槽21的槽壁连接;
第一平台1上与第二平台2相对的表面为平面。
标号7、根据标号2基础上的打印平台,还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磁性件3,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3设置于一个连接端11,至少另一个第一磁性件3设置于另一个连接端11;
至少两个第二磁性件,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设置于一个连接槽21的内壁,至少另一个第二磁性件设置于另一个连接槽21的内壁,第一磁性件3和第二磁性件磁吸配合;或者,
第二平台2为第三磁性件,第一磁性件3与连接槽21的内壁磁吸配合。
标号8、根据标号7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第一磁性件3设置于连接端11的端面;
若打印平台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连接槽21的槽底面;
若第二平台2为第三磁性件,第一磁性件3与连接槽21的槽底面磁吸配合。
标号9、根据标号1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第二平台2为柔性平台,第二平台2用于弯曲变形以使模型能够脱离第二平台2。
标号10、根据标号2基础上的打印平台,还包括:
第四磁性件4,第四磁性件4设置于第一平台1;
第二平台2上设置有第五磁性件,第五磁性件与第四磁性件4磁吸配合;或者,第二平台2为第三磁性件,第四磁性件4与第二平台2磁吸配合;
第四磁性件4位于两个连接端11之间。
标号11、根据标号10基础上的打印平台,第四磁性件4为电磁铁。
标号12、根据标号11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三维打印机的悬臂100上设置有与三维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件101;
第一平台1上设置有与电磁铁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件12;
第一平台1与三维打印机的悬臂100连接时,第二电连接件12与第一电连接件101接触且电连接;
电磁铁为失电式电磁铁。
标号13、根据标号12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第二电连接件12包括插接套121和电连接本体122,插接套121连接于第一平台1的顶部,电连接本体122设置于插接套121的内壁上;
插接套121用于套接在三维打印机的悬臂100的外部,以使第一电连接件101与电连接本体122电性接触;
电连接本体122位于插接套121的顶部的内壁上。
标号14、根据标号10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第一平台1包括与第二平台2相对的安装面13,第一平台1上开设有贯通安装面13的安装孔14;
第四磁性件4设置于安装孔14内;
安装孔14的数量为多个,第四磁性件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四磁性件4对应地设置于多个安装孔14内。
标号15、根据标号14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第一平台1上开设有与多个安装孔14相对应且连通的开口15;
打印平台还包括盖板5,盖板5可拆卸地盖设于开口15,盖板5与多个第四磁性件4连接;
盖板5和第一平台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6;
第四磁性件4和安装孔1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7。
标号16、一种三维打印机,包括:如标号1至15中任一项基础上的打印平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打印平台,应用于三维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用于与所述三维打印机的悬臂连接;
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平台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二平台用于连接或脱离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台包括相对的两个连接端;
所述连接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槽的槽口相对,两个所述连接槽与两个所述连接端相对应,一个所述连接端设置于一个所述连接槽内,另一个所述连接端设置于另一个所述连接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第二平台相对的两端;
所述连接槽的至少一端贯通所述第二平台,并在所述第二平台上形成连接口;
所述连接端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口滑入或滑出所述连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的顶面上设置有长条状的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连接端滑入或滑出所述连接槽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的表面为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握持件,所述握持件用于接受外力以带动所述第二平台滑动至所述连接端或脱离所述连接端;
所述握持件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壁连接;
所述第一平台上与所述第二平台相对的表面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磁性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一个所述连接端,至少另一个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另一个所述连接端;
至少两个第二磁性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一个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至少另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另一个所述连接槽的内壁,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磁吸配合;或者,
所述第二平台为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磁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端的端面;
若所述打印平台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槽的槽底面;
若所述第二平台为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底面磁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平台为柔性平台,所述第二平台用于弯曲变形以使所述模型能够脱离所述第二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磁性件,所述第四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第五磁性件,所述第五磁性件与所述第四磁性件磁吸配合;或者,所述第二平台为第三磁性件,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二平台磁吸配合;
所述第四磁性件位于两个所述连接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磁性件为电磁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打印机的悬臂上设置有与所述三维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件;
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件;
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三维打印机的悬臂连接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接触且电连接;
所述电磁铁为失电式电磁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插接套和电连接本体,所述插接套连接于所述第一平台的顶部,所述电连接本体设置于所述插接套的内壁上;
所述插接套用于套接在所述三维打印机的悬臂的外部,以使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电连接本体电性接触;
所述电连接本体位于所述插接套的顶部的内壁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台包括与所述第二平台相对的安装面,所述第一平台上开设有贯通所述安装面的安装孔;
所述第四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四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四磁性件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安装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台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安装孔相对应且连通的开口;
所述打印平台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开口,所述盖板与多个所述第四磁性件连接;
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一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所述第四磁性件和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16.一种三维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平台。
CN202322490956.1U 2023-09-13 2023-09-13 打印平台及三维打印机 Active CN220995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0956.1U CN220995463U (zh) 2023-09-13 2023-09-13 打印平台及三维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0956.1U CN220995463U (zh) 2023-09-13 2023-09-13 打印平台及三维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95463U true CN220995463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086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90956.1U Active CN220995463U (zh) 2023-09-13 2023-09-13 打印平台及三维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954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7227B (zh) 滑動機構及具有該滑動機構的電子裝置
EP3136518B1 (en) Electromagnetic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EP3082145B1 (en) Magnetic switch
CN106163745A (zh) 模块化电粘附夹持系统
CN104254223A (zh) 开关结构及具有该开关结构的电子装置
US20100124698A1 (en) Battery cover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20995463U (zh) 打印平台及三维打印机
US20200408395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a lamp support
US20240008541A1 (en) Electronic heating device
WO2024022291A1 (zh) 无线充电座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11165358U (zh) 光固化3d打印成型屏快速更换结构
WO2023125025A1 (zh) 轨道、适配件以及导轨灯
CN209823499U (zh) 不间断电源
JPH0359973A (ja) 電気的接続具
CN21155734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421874B (zh) 灯头组件及具有该灯头组件的灯具
CN109189166B (zh) 一种智能型电脑机箱
CN216731519U (zh) 连接组件
CN217114938U (zh) 一种具有电磁连接结构的装置
CN218416446U (zh) 移动终端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9677152U (zh) 接触器
JP3222881U (ja) 取り外し容易な電源アダプタ
CN219206119U (zh) 一种磁吸配件插拔结构及智能终端设备
CN214203896U (zh) 电池、电子设备及运动相机
CN108962687B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